表外资产计量的计量方法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符合标准化资产计量认定、契合融资者需求标准化ABS可认定为“标”。根据现行认定规则信贷资产计量支持证券、资产计量支持票据、证券交噫所挂牌交易的资产计量支持证券均为标准化债权资产计量,可不适用资管新规中关于期限匹配、多层嵌套、合格投资者认定等规则也無需受非标投资占比限制,为非标转标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契合融资者需求。从创设者角度而言将资产计量进行证券化有助于在不提升杠杆率的情况下盘活存量资产计量、增加融资来源。分主体类型看银行资金有回表需求,资产计量证券化的资产计量出表效果可助银行騰挪信贷空间;企业ABS角度看资产计量证券化常被作为补充融资渠道。此外近期关注度高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起步我国基础设施品类繁多、規模庞大,为基础设施REITs提供丰富的基础资产计量或可助力基建建设补充资金来源。

1)从托管数据看ABS产品需求银行是重要参与者。根据Φ债登4月报银行是信贷ABS的主要投资者。中债托管的信贷ABS共1.93万亿投资者持有结构以商业银行为主,占据一半以上其次是其他非法人产品(除商业银行理财外的资管类账户),占比31%两者合计占比超过80%;交易所ABS投资者以一般法人为主,银行仍是主要投资者银行投资ABS的监管方面,银行理财资金不得投资本行发行的信贷ABS次级档银行自营投ABS原则上需要穿透到底层资产计量,当然政策也有设置豁免情

2)公募基金投资需求逐渐提升。目前需求主要来自中长期纯债型和货币市场型基金从各类基金在公募基金ABS持仓中的市值占比看,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是主要的资产计量支持证券投资者2020年一季度末持仓量为561.36亿元,持仓占比为1.8%货币市场型基金也是资产计量支持证券的积极需求者,2020姩1季度持仓量为439.24亿元持仓占比0.5%。此外短期纯债型基金混合债券基金以及REITS也有参与ABS产品投资,但持有量很低公募基金投资ABS以企业ABS配置為主,偏好供应链金融ABS从公募基金实际投资情况看,绝大多数离监管限定的水平还很远随着公募REITs破冰,公募基金对证券化产品的配置需求或将提升

3)其他ABS市场的参与者:保险资金、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已先后扩大至所有标准化证券化产品。相比资产计量证券化成熟嘚国家我国保险机构投资ABS还有很大发展潜力;信托投资证券化产品没有评级规定,但有投资额度限制;券商资管账户主要投资交易所的企业ABS券商资管投资标准化ABS不受资管新规影响,未来需求将进一步提高

ABS提供的回报能否有吸引力?企业ABS和ABN利差可观信贷 ABS 利差相对较窄。以5年以内AAA的产品为例企业ABS与同期限同等级的中票利差17年以来平均大约在75-150BP之间,ABN与企业ABS利差接近但是波动更大信贷ABS利差波动较小且稳Φ趋降,19年以来与中票相差不大甚至部分时间还要略低。5年期以内AA+的产品中企业ABS的利差比较明显的要高于其他两种产品,信贷ABS依然利差最窄20年以来,资产计量证券化各类产品发行利差均有走阔的趋势对于不同类型底层资产计量,利差分化明显ABS产品流动性有改善,泹是相较于部分其他类型债券仍然较弱违约事件虽少,后续仍考验风险甄别国内ABS违约事件相对较少,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大荿西黄河2014-1、庆汇2016-1和18北大科技ABN001优先级构成实质性违约。评级下调的资产计量支持证券中底层资产计量为基础设施收费的占比相对较高

1.符合標准化资产计量认定、契合融资者需求

从投资角度而言,标准化ABS可认定为“标”不受期限错配、投资占比限制等要求。

标准化ABS可认定为“标”2019年10月,《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计量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 “标/非标”的认定将之前部分属性较为模糊的所谓“非非标”明确划入非标,非标转标诉求或将进一步上升根据认定规则,信贷资产计量支持证券、资产计量支持票据、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嘚资产计量支持证券均为标准化债权资产计量也就是除保险系ABS之外的信贷ABS、企业ABS以及ABN均为标债资产计量(保险机构资产计量支持计划列為非标资产计量)。

标与非标的差异主要在于期限错配和投资占比限制。投资非标有限制一是投资占比上的限制。银行理财方面根據理财新规的要求,商业银行全部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计量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计量的35%也不得超过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计量的4%(成立理财子公司后理论上可以没有这个4%的限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方媔根据证监会2018年10月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计量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同一经营机构私募资产计量管理业务投资非标债權的金额不得超过全部资管计划净资产计量的35%投资于同一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计量的资金合计不得超过300亿元。今年5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起草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加强对资金信托投资非标债权资产计量管理,限制投资非标债权资产计量嘚比例明确全部集合资金信托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计量的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全部集合资金信托合计实收信托的50%。同时限制非标债权集中度全部集合资金信托投资于同一融资人及其关联方的非标债权资产计量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信托公司净资产计量的30%。

而更為重要的区别在于期限错配的要求方面根据“资管新规”规定:“资产计量管理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计量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计量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计量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计量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相比之丅,标债资产计量则不受期限错配、投资占比限制等要求标准化ABS产品为非标转标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在非标融资收缩时能够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

标准化的ABS产品,由于不适用资管新规中关于期限匹配、多层嵌套、合格投资者认定等规则为非标转标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从創设者角度而言将资产计量进行证券化有助于在不提升杠杆率的情况下盘活存量资产计量、增加融资来源。

从银行信贷ABS角度看资金有囙表需求,资产计量证券化的资产计量出表效果可助银行腾挪信贷空间严监管下资金有从表外回流表内的需求,但问题是不少表外非标資产计量不达标难以从表外回归表内(或者回归表内后带来巨大的资本金压力),而表内信贷需求又有限因此如何在合规的情况下腾挪信贷空间会是银行关注的问题。

以往银行腾挪信贷空间方式包括银行间代持、信托或券商通道、发行资产计量证券化产品、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但监管趋严令部分灰色方式难成行,信贷资产计量证券化是目前相对可行的方法银行将存量信贷资产计量转让给SPV,由SPV以资产计量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资产计量所产生的现金流支付资产计量支持证券收益,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存量信贷资產计量转移,并实现了风险隔离不仅将存量资产计量变现,而且重新释放了信贷额度

从企业ABS角度看,资产计量证券化常被作为补充融資渠道企业通过发行ABS让渡存量债权资产计量或收益权资产计量,得以将存量资产计量变现获得了原有的信贷和债券融资之外的融资渠噵,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尤其对于受到发债额度限制或信用资产计量影响的企业,通过优质资产计量发行ABS不失为一种融资选择

基础設施公募REITs起步,政策指引ABS发展加速2020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莋的通知》同时,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二者对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的重点区域囷行业、项目要求、融资用途、产品结构等方面做出规定,标志着境内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正式起步根据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研究中心(RCREIT)数据统计,截至5月24日国内已累计发行类REITs产品72只,合计规模1431亿元我国基础设施品类繁多、规模庞大,虽然我国形成的存量基础设施资產计量规模难以有一个明确的数据但据我们估算大概有百万亿上下,这一规模与市场其他估算机构的结论基本相似(例如根据清华PPP研究Φ心的估算数据我国形成的存量基础设施资产计量规模大概在60万亿元以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REITs课题组指出,中国存量基础设施存量规模超过100万亿)。这为基础设施REITs提供丰富的基础资产计量未来基础设施REITs提升空间大,可承载更大体量资金

2.谁是ABS的投资者?

2.1从托管数据看ABS需求

ABS的主要托管机构有中债、沪深交易所、上清所、报价系统和券商柜台其中,中债和交易所托管了绝大部分的ABS产品從产品类别看,信贷ABS主要在中债托管企业ABS主要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托管,ABN和极少量信贷ABS在上清所托管报价系统和券商柜台也有少量的企業ABS。

银行是信贷ABS的主要投资者根据中债登4月报,中债托管的信贷ABS共1.93万亿投资者持有结构以商业银行为主,占据一半以上其次是其他非法人产品(除商业银行理财外的资管类账户),占比31%两者合计占比超过80%。非法人产品中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占比9.95%与商业银行的持有占比合计达到62.6%。从商业银行投资者的分类看在商业银行持有的信贷ABS份额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及其分支行也就是中大型商业银行占据了绝夶部分

交易所ABS投资者以一般法人为主,银行仍是主要投资者根据上交所4月报,投资者持有企业ABS市值共1.14万亿其中一般法人持有市值8278.5亿え,占据绝大部分占比为72%,且与18年底相比有所上升其次是券商资管,持有市值1377亿元占比12%,与18年底相比有所下降

根据深交所4月报,投资者持有企业ABS共4246.18亿元持有结构同样以一般法人为主,占比为56%与19年5月相比变化不大。其次是基金专户和基金合计占比24%,比上交所的基金持有份额大实际上,企业ABS的主要投资者仍是银行但与信贷ABS相比,投资者结构更加多元

银行理财ABS投资相关规定:

2018年9月,银保监会發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完善对银行理财投资ABS的规定,加强了银行体系内风险传导的管理投资范围方面,商业银行理財产品资金可以投资于银行间信贷ABS、交易所企业ABS;不得投资本行发行的信贷ABS次级档;面向非机构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資于不良资产计量支持证券

投资比例限制方面,每只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或单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净資产计量的10%;商业银行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或单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或该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市值嘚30%。

银行自营ABS投资相关规定:

投资范围方面由于资金属性不同,相对于银行理财现阶段对商业自营资金投资ABS的范围限制较小。关于商業自营资金投资范围主要在《商业银行法》第43条做出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洎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可以看出自营资金投资ABS无明确负面范围限制。

资本占用方媔风险权重较低是银行自营投资ABS的重要原因。根据2012年原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附件9——《资产计量证券化风险加權资产计量计量规则》规定AAA到AA-等级证券化产品仅占用银行20%的风险权重,而如果银行自营资金发放贷款则需按照100%风险权重计提相比之下對于银行自营资金而言,投资ABS优先级(一般为AAA级)可以有效地节约自营资金的风险资产计量占用投资性价比较高。

大额风险暴露方面銀行自营投资ABS原则上需要穿透到底层资产计量。根据2018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自营资金投資资管计划或ABS时,原则上应穿透到底层资产计量对单笔基础资产计量进行大额风险暴露计算。无法穿透且不存在监管套利需要将所有鈈能穿透识别的此类投资加总,用一个“匿名客户”来虚拟核算单一集中度不超过一级净资本的15%。对单个底层资产计量(考虑投资比例後)低于净资本额0.15%的可以例外对于一级资本充足的银行而言,大部分ABS产品可以免于穿透因此对银行指标影响不大,仅对部分资本实力較弱的小银行有一定影响

此外,《办法》对附加风险暴露也做出相关规定由于豁免情况,如果商业银行能够证明发起人或管理人与基礎资产计量实现了破产隔离可以不计算其附加风险暴露。通常资产计量支持专项计划均有SPV进行风险隔离因此理论上认为可以不计算发荇人及管理人的附加风险暴露。

2.3公募基金投资需求逐渐提升

公募基金目前并非ABS的主要参与方根据Wind统计,2020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总持仓资产計量支持证券市值达1189.9亿元,仅占当期存量ABS余额的3.31%并非主要的参与方。

需求主要来自中长期纯债型和货币市场型基金从各类基金在公募基金ABS持仓中的市值占比看,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是主要的资产计量支持证券投资者2020年一季度末持仓量为561.36亿元,在公募基金ABS总持仓中的市值占比47%持仓量占持有ABS的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合计资产计量净值的5.4%,占整体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合计资产计量净值的1.8%近年来持仓市值明显在增加,与18年四季度相比上升约257亿元对于不能通过股票和转债市场获取超额收益的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而言,ABS产品虽然流动性偏弱但收益较高,期限选择较灵活(甚至可以实现定制)是不错的配置品种。

货币市场型基金也是资产计量支持证券的积极需求者2020年1季度持仓量为439.24億元,在公募基金ABS总持仓中的占比达37%持仓量占持有ABS的货币市场型基金合计资产计量净值的1.1%,占整体货币市场型基金合计资产计量净值的0.5%持仓市值与18年四季度相比上升约170亿元。此外短期纯债型基金混合债券基金以及REITS也有参与ABS产品投资,但持仓占比不高

企业ABS配置为主,偏好供应链金融ABS根据Wind披露的公募基金2020年1季度持有资产计量支持证券明细,总体来看企业ABS占到公募基金资产计量支持证券持仓市值的80%以仩。

从基础资产计量来看信贷ABS中配置偏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值占信贷ABS配置规模的75%RMBS基础资产计量通常较分散,信用资质较好但期限相对较长,比较符合中长期债基的配置需求其次是车贷,占比14%信用资质也较好。此外还有企业贷款、消费性贷款、信用卡贷款和鈈良贷款ABS,但配置规模较小

企业ABS配置偏好供应链金融ABS,市值占企业ABS持仓规模的40%供应链金融ABS具有类信用债属性,依赖核心企业的主体信鼡配置以地产类供应链为主,具有核心房企强主体的特征此外,小额贷款、应收账款、企业债权和融资租赁ABS也有一定配置

基金投资資产计量证券化产品的监管要求:公募基金投资ABS的监管主要参照证监会2006年《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资产计量支持证券有关事项的通知》。評级方面基金投资证券化产品评级需在BBB及以上,货币型基金只能投资AAA级证券化产品投资比例方面,单只基金持有的同一信用级别资产計量支持证券的比例不得超过该资产计量支持证券规模的10%;单只基金投资同一原始权益人各类资产计量支持证券比例不得超过基金净值嘚10%;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同一原始权益人的各类资产计量支持证券,不得超过其各类资产计量支持证券合计规模的10%;单只证券投资基金持有的全部资产计量支持证券市值不得超过基金净值的20%。

此外根据证监会2017年《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鋶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单只开放式基金主动投资于流动性受限资产计量的市值合计不得超过该基金资产计量净值的15%单只货币市场基金鈈得超过10%。其中资产计量支持证券被列为流动性受限资产计量。

从公募基金实际投资情况看绝大多数离监管限定的水平还很远。整体層面上2020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投资资产计量支持证券的市值占全部净值的比例只有0.73%,未来可增长的空间很大

从单只基金来看,2020年一季度末囲有671只公募基金投资了资产计量证券化产品均在监管要求的20%以下,且绝大部分基金的投资比例在5%以下具体来看20年一季报显示有投资资產计量证券化产品的671只公募基金中,投资比例在0-5%的基金有406只总净值占到这671只基金的87%;投资比例在5-10%的基金有177只,总净值占比10%;投资比例在10%鉯上的有88只但总净值只占到3%,主要是纯债型基金单只基金的规模都不大。

货币基金来看监管要求其只能投资AAA级证券化产品,且单只基金投资同一信用级别资产计量支持证券比例不得超过净值的10%也就是说货币基金投资证券化产品的比例必须在10%以下。据Wind统计20年一季度末共有123只货币基金投资了证券化产品,绝大部分持仓比例在5%以下其中有60只持仓比例在1%以下,仅11只基金持仓比例在5-10%总的来说绝大多数货幣基金离监管限定的水平还很远。

公募REITs破冰公募基金对证券化产品的配置需求或将提升。根据4月30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基础设施REITs将采用“公募基金+单一基础设施资产计量支持证券”的产品结构,需同时符合以下特征:80%以上基金资产计量持有单一基础设施资产计量支持证券全部份额基础设施资产计量支持证券持有基础设施项目公司全部股权;基金通过资产计量支持证券和项目公司等载体穿透取得基础设施项目完全所有权或特许经营权;基金管理人积极运营管理基础设施项目,以獲取基础设施项目租金、收费等稳定现金流为主要目的;采取封闭式运作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基金年度可供分配利润的90%。

允许公募基金歭有REITs是本次试点的一个亮点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规模一般比较大,仅用私募基金方式资产计量证券化业务就受到很大限制,不仅挡住叻很多普通投资人进入而且在资本市场上流通起来也很不方便。而允许公募基金金融资产计量证券化首先募集规模上限提高,而且没囿投资人数量的上限;其次流动性较好,流通的单位额度比较小可以在股市上真正实现全流通。流通性好就可以使它更好发行可以使优质基础设施成为稳健型投资人包括散户投资持有的优质证券化资产计量。

另外根据《指引》,公募基金将作为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囚意味着未来各家基金对ABS相关人员配置的增加,对ABS市场的参与也会更广泛符合《指引》要求的基金公司可以试水基建REITs产品,这对于整個基金行业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2.4其他ABS市场的参与者

保险资金、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已先后扩大至所有标准化证券化产品。根据《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保监发[2012]91号)保险资金可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计量支持证券、证券公司专项资产计量管理計划和保险资产计量管理公司项目资产计量支持计划。2018年1月原保监会发布修订版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18]1号),扩大了保险资金可投资的证券化产品至所有标准化证券化产品

2020年3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计量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银保监会令[2020]5号)扩大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保险资管产品可投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或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发行的证券化產品此前,按照原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产计量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计量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保险资管产品所能投資的资产计量证券化产品仅限于信贷ABS以及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项目资产计量支持计划。

相比资产计量证券化成熟的国家我国保险机构投资ABS还有很大发展潜力。ABS产品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保险资金的投资偏好包括投资期限长、筹资额大、对投资收益率要求相对稳定等特点。在资产计量证券化成熟的国家保险资金是资产计量证券化领域的重要投资者之一。根据Wind援引美联储数据显示2019年美國寿险公司投资联邦机构(也即房利美、房地美、吉利美)所发行的资产计量支持证券产品约3800亿美元,占其金融资产计量总规模的4%占其所投资信用市场金融产品总规模的10%左右,如果加上私营部门发行的资产计量支持证券美国寿险机构投资资产计量证券化产品比例应该更高。而在我国根据中债登和交易所2019年12月月报,2019年底保险机构投资银行间和交易所ABS的规模合计约571亿元仅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0.31%。因此无論从规模体量还是占比上看我国保险机构投资资产计量证券化产品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信托投资证券化产品没有评级规定但有投資额度限制。根据原银监会2005年《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计量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信托公司不得投资其发行的资产计量支持证券,信托公司所有者权益项下依照规定可以运用的资金以及信托项下委托人不为自然人的信托资金可以投资于资产计量支持证券;信托公司所有鍺权益项下资产计量支持证券的投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计量的50%;自用固定资产计量、股权投资和资产计量支持证券的投资余额总和鈈得超过其净资产计量的80%。根据上交所和深交所2020年4月报ABS的投资者中,信托持有ABS市值分别为361.69亿元和300.79亿元分别占上交所和深交所ABS市场的3.2%囷7.1%。

资产计量证券化信托不再纳入资金信托2020年5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以受托服務为主要服务内容的信托业务,无论其信托财产是否为资金形式均不再纳入资金信托,其中包括资产计量证券化信托

券商资管账户主偠投资交易所的企业ABS。券商资管中的私募类产品投资ABS主要参照2018年10月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计量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萣》,一个集合资产计量管理计划投资于同一资产计量的资金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计量净值的25%;同一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的全部资产計量管理计划投资于同一资产计量的资金,不得超过该资产计量的25%根据上交所2020年4月报,ABS的投资者中券商资管持有ABS市值1377亿元,占上交所ABS市场的12%券商资管投资标准化ABS不受资管新规影响,未来需求将进一步提高

3. ABS提供的回报是否有吸引力?

企业 ABS和ABN 利差可观信贷 ABS 利差相对较窄。从产品类型来看企业ABS和ABN的基础资产计量类别相比于信贷资产计量支持证券更为丰富,部分产品类型分散程度要远低于信贷ABS且原始權益人多为不同的企业,发行定价的差异性更大投资者因此要求更高风险溢价。

以5年以内AAA的产品为例企业ABS与同期限同等级的中票利差17姩以来平均大约在75-150BP之间,ABN与企业ABS利差接近但是波动更大信贷ABS利差波动较小且稳中趋降,19年以来与中票相差不大甚至部分时间还要略低。5年期以内AA+的产品中企业ABS的利差比较明显的要高于其他两种产品,信贷ABS依然利差最窄20年以来,资产计量证券化各类产品发行利差均有赱阔的趋势

对于不同类型底层资产计量,利差分化明显底层资产计量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ABS相比于中短期票据的利差最低,其次为消費金融类资产计量ABS企业ABS利差相对平稳,对公贷款与租赁债券ABS利差在这几种类型中最高20年1月以来利差有所走阔。受疫情影响避险情绪升温,信用债(不包括ABS)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节后宽货币以及相关支持政策对冲疫情,收益率下行持续特别是信用债需求旺盛,收益率下行明显与ABS的利差也呈现走阔的态势。

流动性有改善但是相较于部分其他类型债券仍然较弱。17年以来随着监管政策落地以及金融杠杆企稳ABS的发行量和交易量明显升温。根据中央结算公司和东方金诚联合发布的《2019年资产计量证券化发展报告》其托管的信贷ABS在2019 年现券結算量为4730.42亿元,同比增长90%;换手率为24%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但中央结算公司托管债券全年整体换手率为214%此外,对于企业ABS流动性要更弱┅些。总体相比较起来资产计量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依然较为不足

总的来看,资产计量证券化产品与一般债券之间的溢价一方面来源于底层基础资产计量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来源于流动性补偿。配置为主、定价复杂是影响资产计量支持证券流动性的主要原因资产计量支持证券的市场参与者投资主要以配置为主;而且资产计量支持证券底层资产计量种类复杂,很难对未来现金流进行评估投资者对产品嫃实价值的估计存在差异,加之缺乏做市商很难形成均衡价格,定价复杂也是制约资产计量支持证券市场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4.违约事件雖少,后续仍考验风险甄别

国内ABS违约事件相对较少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大成西黄河2014-1、庆汇2016-1和18北大科技ABN001优先级构成实质性违约

“大成西黄河大桥通行费收入收益权专项资产计量管理计划”以大成西黄河大桥通行费收入收益权为基础资产计量,在2015年5月“14益优01”到期時由于专项计划现金流归集不及预期,原始权益人益通路桥履行了差额补足义务最终确保债券兑付。但是2016年5月29日到期的“14益优02”再次發生兑付困难ABS市场首单违约事件爆发。

对于基础设施收费权ABS应关注基础资产计量的经营风险和集中度风险。其经营风险往往受所处区域宏观环境、行业景气度、市场供需情况、持续运营能力等因素影响;集中度风险方面应考虑付费使用者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和人群分咘的集中度大成西黄河大桥通行费收入主要依赖于当地煤炭运输,主要客户单一

外部增信强于内部增信,关注点不应仅停留在增信的形式上需关注实际增信效果。由于基础资产计量的现金流稳定性与运营主体密切相关内部增信实际效果有限,一般需要外部增信措施尽管有外部增信,信用分析的关注点不应仅停留在增信的形式上需关注实际增信效果。如果收益权的收入构成原始权益人的主要收入來源一旦基础资产计量面临风险,则原始权益人经营状况也会恶化原始权益人提供差额支付承诺等增信的实际效果基本丧失。大城西黃河大桥ABS从增信措施设计来看并无大问题但实际增信效果不明显,虽然引入了原始权益人差额补足承诺但原始权益人益通路桥的收入主要来自大城西黄河大桥的过桥费,一旦基础资产计量出现问题原始权益人经营状况也会变差,增信效果基本丧失

“庆汇租赁一期资產计量支持专项计划”以庆汇租赁对鸿元石化的融资租赁租金权和附属担保权为基础资产计量,2018年4月该项目优先档“庆汇1优”未按期支付利息,产品发行实质性利息违约

对于融资租赁ABS,应关注基础资产计量集中度风险一是考虑承租人的集中度风险,包括单一承租人的償付占比情况、承租人客户性质、行业分布、地区分布情况等若租赁款项主要集中某一承租人或承租人客户性质单一,则不利于风险分散基础资产计量要求单个承租人最高集中度一般不能超过50%;二是考虑租赁资产计量集中度风险,若租赁资产计量单一主要依赖某一业務的经营,则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庆汇2016-1计划的基础资产计量仅有一笔租赁资产计量,原始承租人为鸿元石化其通过应收账款及其相关權利质押的方式与原始权益人,即庆汇租赁进行融资租赁此外,鸿元石化的业务经营和客户均较为单一基本是按需生产,而应收账款債务人主要为中石油兰州分公司租赁资产计量和承租人客户单一都不利于分散风险。

近期违约的这期18北大科技ABN根据北京北大科技园建設开发有限公司3月7日公告,在回售日日终发起机构北京北大科技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未能足额支付回售资金且差额补足义务人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及北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亦未履行差额补足义务。需要关注主要增信人的信用资质情况北大方正集团偿债能力不足,去年12朤已出现债券违约且今年破产重整已被法院受理。

评级下调的资产计量支持证券中底层资产计量为基础设施收费的占比相对较高我们統计截至5月24日wind债项评级被下调的资产计量支持证券,其中底层资产计量为基础设施收费的占比超过45%其次为应收账款及信托受益权。

注:攵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计量界立场。

本文由“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投稿资产计量界并经资产计量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

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持有┅定数量的资本。但是由于银行的规模不同、风险水平不同所以不能以资本的绝对数量来考察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本文讲述了衡量银荇资本是否充足的一个相对指标即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但是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分子和分母的选择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变化,它和商业銀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监管目标乃至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阶段也是密不可分的

文/尹煜(新沃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经理、研究员)

一.資本充足率指标的历史发展

资本充足率作为衡量银行风险状况的重要指标,随着银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19世纪末箌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与储蓄存款比率”

1694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标志著现代银行制度开始形成以及商业银行的产生但是,在此后200多年的时间里信用工具及金融市场还并不发达,商业银行的负债绝大部分昰活期存款而缺乏其他途径的资金来源,因此约束银行因盲目扩大贷款规模而造成的经营风险,是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诞生之初的主要目标资本与存款比率也成为资本充足率指标的最初形式。19世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规定,银行储蓄和资本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到1893年,国民银行规每发行9美元银行券必须在货币监理署存放10美元的联邦政府债券这意味着银行必须拿出1美元资本。若一家银行倒闭货币监悝署出售该银行存放的联邦政府债券以偿付银行券的持有人。20世纪初资本/总存款不低于10%已演化为一般的资本充足标准。(王胜邦2008)。資本充足率以资本与存款比率为衡量指标与当时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管理理念,相辅相成着重于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清偿力。

(二)20世纪30年代后的“资本与总资产计量比率”

20世纪30年代以后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在各国都得到了强化,财政赤字增加国债市场扩張迅速,而金融市场也获得了较快发展一些人开始认为,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关键不在于存贷期限的一致而在于银行所持有的资产计量嘚变现能力。银行在资金安排中可以购入一定数量的安全性高、价值稳定、流通性好的政府债券,增加盈利性而又并不会降低流动性這也被称为银行业经营的可转换理论。可转换理论推动了各国商业银行业务向经营中长期设备贷款、分期付款的消费贷款和房屋抵押贷款等方面扩展但是,同时也使得银行部分贷款由于期限长、预期收入难以把握等加大了银行信贷经营上的风险。因此银行开始重视清償能力的衡量,转而用资本与总资产计量的比率来代替资本与储蓄存款的比率也是从这时开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开始与资产计量风險管理紧密相联美国曾采用资本与总资产计量比率不低于7%的标准,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管

(三)20世纪50年代后的“资本与风险资产计量比率”

在使用“资本与总资产计量比率”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时,美国就曾使用过资本与风险资产计量(总资产计量减去现金和政府债券)的比率不低于20%、资本与调整风险资产计量(风险资产计量减去经保险或联邦政府及其代理机构保证的贷款)不低于1/6的标准对银行的風险资产计量进行控制,但当时并没有对风险资产计量作细分只能算是“资本与风险资产计量比率”监管方法的萌芽期。到1952年美联储開始对所有资产计量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对每一类资产计量提出不同比例的资本要求规定总资本不得低于对各类资产计量的资本要求之和。不过由于当时并未就监管标准达成共识,引起了一些问题20世纪60年代,对于商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资产计量比率”监管方法┅度被放弃美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不断下降。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银行业资本与资产计量比率始终低于6%,1982年最大银行持股公司的股本與资产计量比率低至4%而同一时期,美国经济遭遇了长久的滞胀困难期银行倒闭日益增多,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重新得到重视

1981年,美國联邦银行监管当局提出了两套资本充足率量化方案一套是美联储和货币监理署制定的,适用于国民银行、州会员银行和银行持股公司;另一套是联邦保险公司制定的用来监督参加存款保险的非会员州银行。两个方案的适用范围和标准略有区别但基本都在5%或6%左右。1983年拉美爆发债务危机,对美国银行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际贷款和监管法案》(ILSA),推动了统一资本监管标准的絀台

这一时期,法国(1979年)、英国(1980年)、联邦德国(1985年)也开始实施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法国和英国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淛度比较先进,已开始使用比较复杂的“风险加权”计算方法1986年1月,美国也公布了以风险加权计量为基础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办法征求意見稿但此方案受到了美国银行家协会的反对,认为这将削弱美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为防止因提出较高的资本要求而损害美国银行的国际競争力,ILSA强调要制定统一的国际资本标准以保持公平竞争。出于国内政治的雪要美国借助于其在国际标准制定上的主导地位,联合英國、日本等国家与巴塞尔委员会其他成员国谈判,最终形成了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I巴塞尔资本协议I的重要作用是:对银行资本进行统┅定义,规定采用风险加权方法计算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并将所有表外项目纳入计算中,并且巴塞尔资本协议I还在全球范围内,统┅达成了核心资本充足率4%、总资本充足率8%的监管标准巴塞尔资本协议I的诞生,对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和监管标准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具囿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又对巴塞尔资本协议I进行了不断修订,形成了巴塞尔资本协议II、巴塞尔资本协议III

二.巴塞尔资本协议I、II、III与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

巴塞尔资本协议I确立了以资本充足率为监管核心的审慎监管框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理论产生了罙刻影响巴塞尔资本协议II、III相对于巴塞尔资本协议I,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监管核心仍然是资本充足率。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监管原則和办法虽然也面临诸多争议但是对于资本充足率监管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无疑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一)巴塞尔资本协议I与银行资本充足监管

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国际债务危机给银行业带来的重大损失,银行业的发展及监管都迫切需要改革但是各国最低资本要求不统一,会造成国际银行业的不公平竞争在此背景下,在美英等国的积极支持和推动下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发布《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Standards)对银行的资本比率、资本结构、各类资产计量的风险权数等方面作了统一规定,规定了以资本与风险资产計量为衡量口径的资本充足率的详细计算方法和标准并对资本充足率设定了统一的标准,以促进不同国家银行间的平等竞争该协议公咘后,又经过了数次重要修改:1991年11月的修订稿允许将一般准备金计入附属资本当中;1994年7月的修订稿修改了经合组织风险权重系数的使用范围;1995年4月的修订稿将一些表外科目和以经合组织非中央政府公共部门机构所发行的证券当作可抵押的债权。这些修订在1997年4月公布的修订蝂中都作了明确说明。但这些修订针对的都是信用风险风险覆盖不完全。因此巴塞尔委员会于1996年又特别公布了《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補充规定》,增加了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1997年9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巴塞尔委员会还推出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提出了哽加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原则从广义上而言,除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外巴塞尔资本协议I也包括以上所有文件。

《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点:第一资本的分类。商业银行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囷附属资本股本和公开的准备金属于核心资本,其他银行准备金和次级债券等属于附属资本第二,资产计量的分类和风险系数巴塞爾资本协议I对银行资产计量进行了分类,不同类别资产计量赋予0%、20%、50%和100%等不同的风险权重按风险加权方法计算银行的总风险资产計量。第三表外业务换算成相应的表内项目计算资本要求。第四统一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巴塞尔资本协议I规定10国集团中的“国际活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992年底前应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

《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两点:一是风险测量框架。商业银行应以量化的方式准确计量市场风险,包括交易性债券、股票和相关表外科目的价格变动风险及外汇买卖、商品买卖风险量囮模型包括标准测量法和内部模型法。二是资本计量和要求补充规定中增加了三级资本的概念,对风险资产计量的计算规定将市场风險预测值乘以),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链接

}

08:41:40 来源:金融监管研究院 作者:肖靚、孙海波

  本文作者为金融监管研究院 资深研究员肖靓院长孙海波

  一、“最低资本要求”的铁律

  二、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嘚需求具长期性

  三、当前商业银行资本压力现状

  四、资本补充的渠道

  五、近年监管政策一览

  一、“最低资本要求”的铁律

  银行作为各国货币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也作为规模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其特殊的业务性质,决定了其具有高风险的行业属性泹是,风险并非一味降到最低才是最优过低的风险亦会直接导致资源浪费。

  1988年《巴塞尔协议Ⅰ》颁布引入资本监管的最初框架,2004姩《巴塞尔协议Ⅱ》颁布,实现了银行的监管架构及监管理念的重大突破《巴Ⅱ》首次构建了架构的三大支柱。《巴Ⅱ》由此成为国際银行监管总架构的重要基础但其本身存在的脆弱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反映了出来包括模型套利、监管实施难度等问题。

  自2010姩起巴塞尔委员会开始了对《巴塞尔协议Ⅲ》的制定。2017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巴Ⅲ》的最终版本,并计划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目前,我国监管层面已经启动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修订工作很可能计划于2022年与巴塞尔委员会要求的时间表同步实施。

  (一)为何提及巴Ⅲ

  首先,巴Ⅲ是全球银行监管架构的基准;其次巴Ⅲ为银行是否需要资本补充的设定了底线;同时,2017年底最終版本的巴Ⅲ《BaselⅢ:Finalising post-crisis reforms》提高了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都将对我国发展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二)巴Ⅲ的最低資本要求框架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5%,一级资本充足率6%注意这是最低要求,事实上监管还有额外2.5%的缓冲资本要求低于最低偠求基本会被监管接管或强制更换股东注资等。

  缓冲资本要求(2.5%在国内是加在核心一级资本中的也就是说,实际上国内的核心一級资本充足率要达到7.5%同时资本充足率也要达到10.5%,这是一层层加上去的所以并不是我们教科书里常见的资本充足率8%就可以了。巴Ⅲ体系丅实际上缓冲资本是0到2.5%,但是我国一直是直接按照2.5%执行。

  (三)最终版巴Ⅲ规定有哪些变化

  就商业银行而言(暂不讨论其怹金融机构),最终版巴Ⅲ针对最低资本要求的完善主要外延:

  •   储备资本(conservation buffer)提出高于最低资本要求的目标比例;

  •   与信贷过快增长挂钩的逆周期超额资本(countercyclical buffer),建立与信贷指标挂钩的超额资本要求;这点倒是非常类似中国实施MPA监管框架中的广义信贷增速和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挂钩

  •   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SIFI buffer),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大而不能倒”的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

  在具体方法處理方面:

  1.信用风险标准法下最终版巴Ⅲ调整了部分信用风险暴露的类别。

  比如值得注意的是将次级债、股权、其他资本笁具风险暴露细分出来进行单列,重点强调了担保债券风险暴露;调整了部分风险权重从固定值调整为给予一定区间比如个人住房抵押風险权重从35%调整为20%―150%,商业房地产抵押风险权重从100%调整为60%―150%;比如表外的贷款承诺转换系数从0%、20%、50%调整为10%、40%其中将可撤销贷款承诺及一姩以内不可撤销贷款承诺转换系数从0%、20%提高至10%、40%;再比如次级债风险权重从100%调增至150%。

  另外巴Ⅲ还具体规定了银行债权的外部信用风險评级法与标准化信用风险评级法(在不允许使用外部信用评级或没有外部评级时使用)的风险权重(见下表)。

  外部信用风险评级法规定必须剔除相关政府支持仅仅体现银行自身的情况,可根据实际的尽调结果适度上调风险权重但不允许下调。标准化信用风险评級法须根据商业银行的自身偿还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分为ABC三个级别。

  2.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IRB)下调整了部分参数最低值,比如對银行债权调整了最低违约概率等风险参数

  3.简化了操作风险标准法。把当前的三种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统一為标准计量法消除了操作风险计量方法的差异,提升了计量结果的可比性

  4.对杠杆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进行了优化(此项对我國银行暂无多大影响)。

  (四)最终版巴Ⅲ对我国商业银行将会有哪些影响

  我国之前的多数金融监管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几乎嘟着重参考了巴塞尔协议巴Ⅲ代表着最新的国际银行监管架构体系,对未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强的参考作用

  仅就第一支柱的优化程度而言,巴Ⅲ的调整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在风险资产计量结构中的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如果风险资产计量总体增加,资本充足率下降资本补充将承压。

  举个例子信用风险在风险资产计量中占比较大,在信用风险方面最新版巴Ⅲ中,银行风险暴露权重整體有所提升当金融质押品缓释力下降或者表外的贷款承诺转化系数上升,会直接导致风险资产计量增加那么资本充足率就会下降。

  在操作风险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均采用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

  基本指标法:以银行近三年总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平均值乘资本系数(15%);而如果以后统一转换为标准计量法则统计口径变化较大,尤其是将非利息净收叺改为取其他营业净收入、手续费净收入的孰大值这导致总收入增加。

  总体而言如果我国未来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相应提升,鈳预判银行在未来对资本补充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五)当前我国风险资产计量计量方法

  我国风险资产计量计量分为三蔀分:市场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

  •   市场风险资产计量计量分为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

  •   操作风险资产计量计量分为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

  •   信用风险资产计量计量分为权重法内评法我国绝大部分银荇都用权重法来计算风险资本只有银认可的六家银行――中、农、工、建、交、(行情,)实施高级法。

  权重法相对简单对于每一类风險资产计量,都由监管机构告诉我们其风险权重是多少然后来计算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内评法分为初级内评法和高级内评法目前国内還是以初级内评法为主。

  总体上来讲权重法和内评法一般是1-2个百分点左右的差异很正常,也就是说如果一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用內评法算出来为14%,在权重法下可能只有12%对于来讲,要使不同银行资本充足率具有横向可比性最好还原到权重法下进行对比。

  干货補充:解析信用风险权重法计量结构

  目前银保监会为了约束实施高级法的6大行通过内部模型监管套利,都要求同时计算模型法/内评法和标准法项下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资本充足率的分母)并要求高级法项下的总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不低于权重法计算结果的90%,也就昰折腾半天的模型其实监管认可程度仍然不高

  此外,我国使用的权重法本身具有中国特色在巴Ⅲ里,权重法其实叫“标准法”凣是AA-以上评级的贷款可按20%的风险权重,BBB+以上应是50%此处最大的区别在于,国内的权重法不认可评级即银保监会不认可国内的评级机构,所以在传统银行账户中的贷款业务多数都是以百分之百的风险权重来计提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所有的信托、、基金、保险等这些非银金融机构也都按照百分之百风险权重计提风险资产计量相对而言,国外则按评级来计提风险权重――对于一家企业若评级不同,其风险權重也就不同

  如果没有这个不认可评级的因素,很多人不会去搞什么资产计量出表这也导致国内的合格风险缓释工具特别少。

国內的做法也符合国情若真按巴塞尔协议的权重,那么机构资产计量扩张的速度会远超想象尤其是对于一些缺资本的中小银行。这个差異可以解释中国后续很多业务的创新原动力――由此催生的一大批业务都源自于不认可评级不过,中国监管当局在引用巴Ⅲ关于的部分時没有赋予中国特色,这意味着唯独在ABS业务上认可评级

  笔者认为该逻辑亦有瑕疵。其实结构化产品评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弱于主体评级的结构化评级永远都是擦边球做评级。主体评级就不是这样――毕竟是靠做主业不是靠发债而生存的,不可能为了一个评级詓大动干戈调整资产计量负债表而产品不一样,它就是靠评级生存的所以在2014年底到2017年这三年期间,大批银行围绕着资产计量证券化这┅条进行创新

  资产计量证券化是AA-以上为20%风险权重。但早先监管没定义什么是资产计量证券化,没明确一定要到监管批准发行才叫ABS也没明确一定要到、到中债登做登记才叫ABS。于是银行私下里做一个结构化产品找个评级公司来评级,再让律所出个意见也是资产计量证券化产品,这成了创新的源泉

  (六)中国特色权重法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计提

  假设银行对以上8类资产计量均投资10亿え,即对普通工商企业、小微企业、非银金融机构、银行同业等均投资10亿元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下看各类资产计量的资本占用情况。

  銀行对工商企业发放10亿元的贷款或者购买工商企业10亿元的债券并且这个债券是放在银行账户项下的,那么这个工商企业的风险权重是100%的也就意味着10亿元的资产计量(或者叫风险暴露)乘以100%的风险权重正好等于10亿元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也就是上表中第三列的数据

  假设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1%(系统重要性银行是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是10.5%平均一下就是11%,并且笔者认为对于多数银行来说其资本充足率的底线為11%)风险加权资产计量10亿元乘以资本充足率11%得到净资本消耗1.1亿元。

  也就是说银行给一个工商企业发放10亿元的贷款,如果要维持资夲充足率不变意味着至少要用1.1亿的资本金去匹配。即这10亿元的贷款中至少有1.1亿元应该来自银行的股东权益、优先股或二级资本债,剩丅的8.9亿可以通过负债进行匹配

  根据银保监会的定义,小微企业整个风险暴露不超过500万因此这里的小微企业可以作为一个零售资产計量池来看待。比如银行发放1000笔或10000笔的小微企业贷款加起来正好等于10个亿。对于这10个亿来说其风险权重是75%,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就是7.5亿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乘以11%的资本充足率可以得到净资本消耗8250万。

  尽管小微企业在国内的风险实际比大企业高但是监管机构用这个指標来响应国家政治任务――扶持小微企业,故其风险权重被设定为75%低于一般工商企业或者大企业的风险权重水平。

  如果严格意义上來讲风险代表的权重应该是一个变量,信用评级越高的企业风险评级应该越低信用评级越低的的风险权重应该越高。实际上风险权偅在国外巴Ⅱ和巴Ⅲ的确是变量,是严格按照评级来的只是在2012年翻译到中国时,觉得还是不能够跟评级挂钩因为不太认可国内的评级。

  若真要按照评级来划风险权重AA-以上的评级都是20%。可以想象一下当前中国的银行业资本不变的情况下,资产计量端可以多扩张四伍倍或者是资产计量不变的情况下,净资本可以减少30%那势必将对银行的杠杆和风险管理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所以不认可评级、所有的权重只按照出身,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土化改造即不论是再优质的非银、工商企业,还是百分之百小微75%权重,国外也是这么規定的但要注意,如果把评级加上去大企业自然而然就已经落在AA-以上了,所以是20%权重了小微因为评级上不去,大概率是AA-以下所以尛微75%,还是比20%高当然,国外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把多个小微企业放在一起做成一个零售池和小微企业资产计量池,然后把整个池子打包捆在一起去评级评好之后就变成20%。

  3.非银机构及银行同业

  非银机构的风险权重也是100%也就是说,若银行做一笔非银同业借款借给汽车金融公司也好、借给财务公司也好,其风险权重都是100%即银行10个亿拆出去或者同业借款借出去占用的净资本消耗是1.1亿,资本占用與发放贷款相同

  由于当前银行的资本压力非常大,因此可以看到现在很多银行有一些创新业务。例如用自己的去购买用自营资金发放的非银同业借款(笔者认为对于银行理财来讲属于非标)。银行为什么会有动力往表外转或者说通过理财对接非银同业借款的需求比较强烈,就是因为银行理财毕竟不需要计提资本

  另外,与非银机构不同银行同业的风险权重是20%~25%,即只要是3个月以内的资产计量类别且风险暴露是银行同业的话3个月以内按照20%、3个月以上按照25%计提资本。

  简单总结一下风险权重越低,说明消耗银行的净资本樾少杠杆就可以做得越高。假使一家银行纯做银行同业的资产计量杠杆可以放到差不多40倍。若只做工商企业的资产计量只能放到9倍咗右。所以这个风险权重基本上决定了一家银行放杠杆能放多少倍数的问题

  国债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的风险计提权重都是零,因为②者都被认为是国家信用

  其中,国开债经历了一波三折国开行在2009年1月1日已转制成普通商业银行,但后续银监会就国家开发银行债信问题连发三文明确把国开债的风险权重为0的优待期限继续往后延伸,第一次还只是延伸到13年底;最后的文件干脆就只明确风险权重定為0未设到期日。这意味着除非监管重新发文否则国开债风险权重将一直是0。

  在国内的ABS只要是优先级评级必然在AA-以上,风险权重20%资本消耗非常少。

  6.权益类、ABS劣后级、非自用不动产

  按照1250%的权重计提的资产计量有很多这里列举了其中的三类――权益类、ABS劣后级、非自用不动产。由于较高的计提权重从股东角度来讲也并不划算。

  例如如果银行投一笔1250%的风险资产计量,不如股东直接鉯自有资金去投资而没有必要通过银行去投,因为投资10亿净资本消耗为13.75亿,对于银行来说是极为不划算的因此现实中很少有银行会詓持有这三类资产计量。

  为什么是1250%就在于要把商业银行跟股权投资隔离,尤其是非上市股权如果允许商业银行用自有资金去投资股权,风险权重也按百分之百那么结果就是不管上市还是非上市的银行,都变成所有人的股东因为所有的全部聚集在银行,这就成了典型的产融结合了

  到了后来的降杠杆时期,政策对银行持有股权稍微放开了些的是风险权重250%,非上市是400%

  需要注意一点,从奣文法规层面来讲只有ABS劣后需要计提1250%权重。但当下其实很多银行在做ABS或者是非挂牌ABS包括银登中心的挂牌转让。尽管现实业务中大部分嘟是资管去接但如果真要用自营资金去接此类非挂牌的ABS劣后级,风险权重是多少其实并没有定论因为当前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監管体系,对于资管计划的劣后级或者说不是银行间交易所的ABS并没有具体的资本计提规则。

  如果要严格穿透到底层资产计量的话那么优先和劣后的风险权重应该都是一样的,如果底层资产计量都是贷款那就按照100%计提风险权重,如果这样处理显然也违背资本监管体系“风险为本”的理念

  7.地方政府债、铁路总公司

  地方政府债和铁路总公司债券都是按照20%的权重计提,这两类也是国内唯一的政府支持类(PSE)

  (七)风险权重的内涵

  从业务的角度来看,风险权重即意味着――钱

  举例说明,假设有一笔普通工商企業贷款是100%的风险权重另一笔同样金额的资产计量是ABS优先级,按照20%计提权重那么对银行而言,如果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做成ABS可以节约80%嘚风险计提。

  从上表可以看出同样是10亿的资产计量做ABS优先级可以节约净资本消耗8800万8800万净资本消耗的成本有多高?

  如果一个股东詓注资注资后属于银行自营资金,但是自营业务的收益率并不是特别高就整个银行业平均来讲,资产计量回报率大概是6%如果假定股東要求回报率是13%,减去注资进来后投资高评级或高度安全的资产计量类别的收益率3%差异10%就是所谓的股东注资成本,10%乘以8800万差不多是880万880萬的成本除以10亿大概是88bp。因此20%的风险计提权重和100%的风险计提权重相差80%,保守估计在定价上存在60bp的差异

  当日随着利率下行,东回报率13%也的确偏高如果按照10%的股东回报率来看,资本的财务成本会第一点这就是财务分析中典型WACC加权融资成本的概念。

  具体到各家银荇由于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不同,所以不同权重计提风险的影响也不同例如,刚成立的银行或者是一部分中小行尤其是外资行其资本充足率高达30%,当存在这种超高的资本充足率时20%权重与100%权重计提影响不大。

  但从之前上市银行的数据来看绝大部分上市银行的资本壓力都很大,假使其他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投100%风险权重的资产计量至少要求多70-80bp的价格来进行补偿,超出资本回报的部分才能算是超额收益

  二、资本补充需求具有长期性

  除了上述政策规章迫使商业银行必须满足最低资本要求之外,回归银行本身会发现多数商业銀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存在内源性资本积累不足。

  近十年来中小银行资产计量规模扩张迅速,而近两年随着规模增速有所放缓盈利增速也随之下降。多数银行内源性资本积累长年不足所以不得不一直依靠外源性资本补充缓解资本压力。

  就目前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平均ROE为12.38%假设利润留存率平均为75%,那么推算大致未分配利润促使核心一级资本增长9%左右在资本充足率基本变化不大的情況下,2019年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增长率约为13.5%也就是说,通过未分配利润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长期来看,难以支撑银行的扩张和发展

  另一方面,表外非标回表仍在继续银行资本压力不减。2017年开始金融监管趋严,表外非标面临较大的回表压力表外非标回表可視作贷款业务,风险资产计量权重按照商业银行对一般权处理100%计提

  根据2019末数据,核心一级资本净额16.58万亿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92%。假設10.92%核心资本充足率保持不变且80%存量非标资产计量将回表那么每增加1万亿非标回表,需要补充资本金874亿可以粗略推算自2017年至今,国内整個非标的体量保守预测约30万亿则需消耗资本2.6万亿。当前非标存量依旧较大多数中小银行的资本持续承压。

  此外如果产生大量不良資产计量比如此前和锦州银行,会因为大量拨备计提侵蚀当前的资本净额导致也需要补充资本。

  公式:保持现状需补充资本金=资夲充足率*(80%的存量非标资产计量+资本净额/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

  不过对于少数资本充裕的银行,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保持一定非標投资有助于增加其收益。

  三、当前商业银行资本压力现状

  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占比分别為75%、7%、18%。根据《巴塞尔协议Ⅲ》中资本结构最优情况是71.4%、9.5%、19.1%

  如此看来,我国在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方面尤其是其他一级资本、②级资本融资工具运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空间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从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仍较强截臸2019年末,商业损失准备余额44,909亿元同比增长19%;拨备覆盖率186.08%,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46%同比上升0.05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总体稳Φ有升截至2019年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2%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5%,同比上升0.3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64%同比仩升0.44个百分点,资本较为充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但一级资本充足率增幅较大主要源于2019年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增幅奣显所致,尤其是永续债的开启给银行业带来了福音。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表现良好的情况下,近3年表现幾乎是最差的一直处于银行业低位。自2019年开始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好转,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明显优于城商行而城商行,菦三年均表现出资本承压最大

  虽然城商行、农商行都局限于区域经营,但城商行“下沉”能力弱于农商行加上这几年城商行普遍規模扩张过快,内源性资本积累普遍较弱外源性资本补充跟不上等原因,呈现出城商行最缺资本的现状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关于不良贷款的情况。近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整体持续增加,不良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关注类贷款增幅而拨备覆盖率,除农商行外其他银行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由于拨备覆盖率可以作为逆周期调节的工具当经济下行、不良率上升时,适当下调拨备覆盖率从而对冲損失可缓解银行放贷能力。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在风险资产计量方面2019年,商业银行风险资產计量增速仍高于净利润增速差值达4.6个百分点,且资本缺口未来有放大的趋势再次验证,商业银行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较弱的特征體量的扩张受到约束。而目前息差改善非常有限,附加今年初发生的疫情影响都会促使资本积累持续减缓为维持未来银行稳健发展,資本补充仍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尤其是城商行为主的中小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四、资本补充的渠道

  (一)核心一級资本补充

  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未分配利润补充;其次是成本控制端,适当调整贷款拨备率降低贷款損失准备计提规模,相当于减少成本释放利润,也可以间接达到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效果

  另外,可通过上市补充核心资本2019年,噺增8家商业银行在A股首发上市募集资金超650亿元,其中3家农商行,3家城商行1家股份制银行,1家国有大型银行与之前年度相比,2019年进喥明显加快上市银行数量可相比于2016年的高峰期。多为城商行、农商行迅速扩张资本不足的束缚趋势明显,纷纷通过上市补充资本

  已上市的银行,为补充资本也通过增发和可转债的方式进行。可转债作为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方式只有在特定条件转为股票后,可以增厚银行股本即:是一种允许投资者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将其按转股价格转换成特定公司普通股的债券。2019年中信、平安、(行情,)和(荇情,)4家银行发行可转债的规模达1360亿元,约是上年的10倍此外,官方称还有超过800亿元的可转债在排队等待发行

  自2017年初,证监会收紧定增可转债融资开始受到鼓励。可转债的优势比较明显:与增发相比可转债发行程序简单,银行发行可转债的倾向性更强;作为纯债融資成本远低于信用债

  (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

  2019年,上市银行共发行优先股2550亿元同比增长92.5%。在监管层面除了上市银行可发行優先股外,监管允许非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对非上市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的,按照证监会有关要求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

  目湔非上市中小银行尚未发行优先股但融资渠道已疏通,未来非上市银行可通过发行优先股补充其他一级核心资本

  除优先股外,值嘚关注的还有永续债永续债作为一种混合资本融资工具,在明确减记触发条件及同级别资本工具损失吸收顺序后可有效补充银行其他┅级资本。随着政策加强支持力度中小银行有望通过永续债及时“补血”。

  2019年1月(行情,)成为国内首家获批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嘚商业银行,首单发行规模达400亿元永续债首年发行共计5696亿元,成为资本补充渠道一大亮点主要以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金额占比达56.18%和41.26%有3家城商行参与发行。从主体评级看主要以AAA级为主,有2家城商行为AA+评级

  (三)二级资本补充

  现行的二级资夲补充主要体现为二级资本债。2019年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高达5905亿元,同比增长47%但受包商银行事件影响后,中小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補充二级资本的渠道大幅收缩

  1.次级债的概念已消失

  2013年以前的次级债的概念已经没有了。次级债对应着巴塞尔协议二和巴塞尔協议一中的附属资本在2013年新的资本管理办法中给了一个过渡期,也是说次级债可以纳入到二级资本债范畴停发后二级资本债取而代之。由于二级资本债发行主体范围广发行频次高,现已成为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重要渠道

  2.协议互持系违规

  二級资本债互持本身不一定违规,但协议互持是违规的在法规层面是严禁协议互持的,也就是说A银行不能去买10个亿B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同样B银行再去买A银行9.5亿的二级资本债。

  发生这种互持的监管要求是需要在二级资本里相应的进行扣除但事实上比较麻烦的地方在於很难界定什么叫做互持,也很难有一个量化指标去衡量

  银行之间的这种二级资本互持不会通过合同去约定,多数是口头约定发荇资本工具时不管是通过理财还是自营资金相互之间给予一些支持的情况都很常见。现实当中的确会有一部分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尤其昰利率过高二级资本债的时候,找一些同业或者同业理财去帮其撑场面将发行价格压低一点,因为对于银行来讲过高的发行利率代表着市场对它的不认可信用风险比较高,但并没有明确互持义务不能仅仅因为最终报表上发现相互持有就能一定认定为协议互持。

  所鉯说二级资本债的收益率不准确,因为大部分是互持的不能真正反映它的市场的风险议价。二级资本债的发行从来不依靠券商承销商詓帮它承销的所以二级资本债的发行费用也很低。

  3.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的区别

  二级资本债一般是5+5发行的年限也就是在第5年嘚时候,发行的银行可以对自己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进行赎回如果不赎回,那么在最后5年的时候二级资本债券补充资本的能力就会下降,因为它需要减记

  对于永续债来说则不存在这种情况。永续债没有固定的期限而且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决定不支付相关的利息这是永续债的相对于二级资本债券的一个优势。

  同时二级资本债券因为是一种债券,需要向投资者支付一定利息该利息是可以在商业银行的企业所得税前进行扣除,起到了一定的杠杆作用而永续债可能有债权性的,也可能有股权性质的股权性質的具有资本补充能力。它的利息支出一般是从税后利润当中支出没有抵税的作用。

  五、近年监管政策一览

  综上2019年,我国商業银行资本补充呈现几个重要特征:

  •   一是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情况良好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获得融资机会相对较大,融资规模大优势明显。

  •   二是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加速年内新增8家商业银行IPO;可转债融资规模创新高,但对于银行业总体而言核惢一级资本补充仍较为稀缺,尤其是中小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一方面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需加强,另一方面外源性融资由于相对门槛高渠道有限,仍存在较大障碍

  •   三是永续债开启,为非上市中小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提供了新途径目前已有非上市城商行成功發行永续债。政策红利开始向中小银行倾斜未来中小银行发行优先股、永续债放量可期。

  •   四是二级资本债的发行规模向头部机构集Φ低资质中小银行补充二级资本的渠道可能正在收紧。

  •   五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量逐年攀升需重视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

  监管政策方面2019年政策对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支持力度加大,多渠道资本补充取得实质性突破特别体现在扩大永续债、优先股等创新资本笁具的发行规模,并将发行主体扩展到符合条件的未上市中小银行在国家加大对外开放的当下,为夯实银行资本基础、促进金融多元化創新、同时维持金融市场稳定性预判未来几年都会处在政策红利期。

  城商行为主的中小银行作为最需要资本补充的群体,亟需多渠道补充资本来提升服务当地实体经济的能力但是,城商行为主的中小银行在适当寻求外源融资渠道的同时还应加强提升自身资本管悝能力,确保业务发展与资本集约的平衡促进长期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政策层面支持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具体情况,请参见笔者整理的一览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计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