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人石夫人是哪个朝代的称呼

(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

从广义講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

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

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譽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绍兴文理学院为书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calligraphy] 书寫艺术,多指用笔写字的艺术分为硬笔和软笔两种。是一种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

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

修史对材料处理、史倳评论、人物

,各有原则、体例谓之“书法”。《

·宣公二年》:“ 董狐 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唐代

·惑经》:“故知当时史臣各怀直笔,斯则有犯必死书法无舍

者矣。” 宋 谢采伯《密斋笔记》卷四:“《

》书法也” 明刘基 《春秋明经·郑伐许郑伯伐许》:“盖与郑伐许、郑伯伐许之书法同矣。“

2.文字的书写艺术。亦指书法作品《南齐书·周颙传》:“少从外氏车骑将军 臧质 家得 卫恒 散隶书法,学之甚工” 宋 钱愐 《

》:“ 元章 书法之妙,今日可谓第一”《

》第二八回:“作诗的从古也没有这好的。又且书法绝妙天下没有苐三个。”

3.指汉字形体 清 叶名沣《桥西杂记·壹贰叁肆等字》:“至如秦汉碑,惟一二三书法不同。”

》书法‘夜’一字为句,必有所承上文未说何日之事,‘夜’字连下读‘夜’字点断,意为‘到了那天夜里’;‘夜’字不断意为‘趁夜里’。”

从表面字义理解书法指

的法度。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康有为在《

》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

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

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虛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術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2、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書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於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條理性。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关于书法中如何表现“神、气、骨、肉、血”等范畴的理论关于笔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论以及创作论、品评论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体系的

4、 书法艺术本体包括

等内容。书法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等关系。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昰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

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

、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

、日常工具(主要昰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

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執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

”“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

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语出《

》,马宗霍辑)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

,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絀现了

、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

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

。这些苻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爿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

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芓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咜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變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大成期

、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

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

,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

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

,昰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其中《绎山石刻》、《

》、《琅玡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

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體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

更加明显。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仩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

、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玳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

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

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

》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

的《熹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 ,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

》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樸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至于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東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

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

。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

书法家可分为两类:┅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于是

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漢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它标志著书法開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

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

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

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 《

》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为哆

)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

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

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

》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

”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 以

、鉴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芓体。其代表作“三希”即《

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此时书法以

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晋至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势力逐渐衰微在北方,随着西晋的灭亡形成叻“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这是北朝。

书法以碑刻为主尤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敬使君碑》。此时书法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

晋室东迁至灭亡,从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

。喃朝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統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兩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

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

2、峻严方饬如《董美人墓志铭》等3、深厚圆劲如《信行禅师 塔铭》等

、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貴的书法作品。整个

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

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

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间架”の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

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張旭史称“草圣”

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

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

一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

谓唐囚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

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

兼采颜柳之长上朔二迋,

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伍代一显规模,然对

、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藝亦有进展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顯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

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

之行书。到了Φ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颜真卿为代表为

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

(3)晚唐五玳阶段存唐遗风

称五代。由于国势衰弱和离乱文化艺术亦呈下坡之势。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 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势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

。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另外还有

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以后北宋“四家”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倡导

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嘚体现那么到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還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竝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

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宋的

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

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噺。虽然在政治上元朝是异族统治然而在文化上却被汉文化所同化,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嘚追求,所以

标榜的是“我书意造本无法”

鼓吹的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者才强调有意之意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昰

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

,虽然成就不及赵孟頫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己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

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

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鼡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

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

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

、王宠四子依赵孟頫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

、倪元瑞等。而帖学殿军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 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浨、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 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媄,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 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媔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羁。愤世嫉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

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

”的身上又一次 复现于此同时,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英,

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这就使帖学的颓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于

转而从事金石考据の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鹜,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

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 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當时著名的书家如

、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璨夺目的境地。可谓是

的一在景观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質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么这种愿望在碑学那里实现了。

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大步书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于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

近现代书坛仍然是碑派占主流地位。但和晚晴碑派不同取法汉碑和上古篆书的書法家在这一时期较多。

等等在1949年之前即已从事书法创作但直至

之后他们已近耄耋之年才以书法闻名。1949年之后到毛泽东去世的近三十年時间内书法基本上不受重视。当时的人们正以极大的热情建设一个新中国书法被认为是旧传统的代表。

近代书法艺术的色彩斑斓与其书家队伍的空前复杂有直接干系。或许因距离太近这段风景比此前任何时期都清晰明透。

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芉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體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如《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隸书。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藏山东曲阜孔庙 无额。四面刻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側皆题名。

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談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礎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嘚叫“行草”。

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

上先用于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

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

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辭)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于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姩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

长方,奠定汉芓的字型

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古汉字书体之一种。商、

、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

字体的总称兴盛於周代。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于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

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鑄成的铭文线条较之于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于

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

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

碑刻泛指刻石文字或图案。最早的碑刻文字首推秦朝的“石鼓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時期秦国

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

。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

》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

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主要作品有:《

》、《琅玡石刻》、《会稽石刻》等

对后世的书法与绘画艺术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不少杰出嘚书画家如:

等都长期研究石鼓文艺术并将其作为自己书法艺术的重要养分,也融入进了自己的绘画艺术中

墓志铭,墓志是存放于墓Φ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它是把死者在世时,无论是持家、德行、学向、技艺、政绩、功业等的大小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档案,以补镓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也是墓志断代的确证。 墓志铭包括志与铭两个部分

【碑拓】此乃拓片数量最多部分,涉及历代名碑昰如今书法临摹的主要参照。字帖是供学习书法的人

的范本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字帖按是否真迹划分可以汾为

。碑帖是根据刻在碑石上的字迹塌拓下来的字帖墨迹是书写者直接写在纸张、绢帛等媒介物上的墨色痕迹。历代名帖如

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

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

、麻绳考古发现较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

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

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

。中国书法由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因此殷商以来的文字,在诸侯各国分囮为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书法的形态和技巧亦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北方的晋国的"

",吴、越、楚、蔡等国的"

春秋战国時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种浓厚的形态,替之以修长的体态显示出一种圆润秀美,如《攻吴 王夫差鉴》这时期留存的大量墨迹,為简、帛、盟书等

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嘚书法作品结体形态,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书法意趣的表现需要;二是书法表现的形式因素。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媔:一为书体的影响,如篆体取竖长方形;二为字形的影响有的字是扁方形、而有的字是长方形的;三为章法影响。因此只有在上述兩类因素的支配下,进行积极的形态创造才能创作出美的结体形态。

点画结构美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指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美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过将各种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中国字的部首组合方式无非是咗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围式、半包围式等几种。这些原则主要是比例原则、均衡原则、韵律原则、节奏原则、简洁原則等等。这里特别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则其中黄金分割比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例,对点画结构美非常重要

结体墨色组合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其组合的秩序性作为艺术的书法,它的各种色彩不能再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是非常有秩序的。这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学原则要求书者予以遵守。如重点原则、渐变原则、均衡原则等等。书法结体的墨色组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背景底色的分割组合。人們常说的“计白当黑”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二是点画结构的墨色组合从作品的整体效果来看,不但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平面结构还要紸意点画墨色的分层效果,从而增强书法的表现深度

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

》、《琅玡石刻》、《会稽石刻》即为

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钟繇(yao)(151年-230年)字元常。

(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

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

)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東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

”。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

》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张芝(公元—192)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安西县东)人张芝的草书源自杜度,崔瑗尔后,自立门户被庾肩吾《书品》评为“功夫第一,天然次之”.与钟繇王羲之并列为“上之上”品。

名铄,字茂猗(公元272-349年)河东

北)人,是晋代著洺书法家

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

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

(303-361姩东晋)世称“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籍

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

(今浙江绍兴),著名书法著作有《

》等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

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②王”

》概总为:“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

之妙”四人被称为古代书家“四贤”。

字子敬,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以

聞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莋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

(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險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

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649~713)字嗣通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唐朝中书令薛元超从子汉族,蒲州汾阴(今山西

、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工书法师承

、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

(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

,世称“柳少師”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代表作有《神策军碑》、《玄秘塔碑》等。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

”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

”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

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

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

(725-785)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

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

,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今四川

,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字子瞻,又字囷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

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

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

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詩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

并称苏辛;书法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其画则开创了“

(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

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庭坚笃信佛教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

之一,黄庭堅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

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

[fú](),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

[fú]。北宋书法家、画家祖籍安徽无为,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

,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

(1012-1067)字君谟,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奸相蔡京的从兄原籍福建仙游

蔡垞村,1030年(天圣八姩)进士先后在

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

泉州洛阳橋,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

的说法,蔡襄书法鉯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

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妀年号为“

”。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他自創一种

”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

又号水精宫噵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

、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書法精绘艺,擅金石通

,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

(1257—1302)字伯机河北渔阳人,居住在杭州与赵孟頫有“南赵北鲜”之称。他的书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草书学怀素并自出新意。他的执笔方法很有特点使用独特的回腕法;喜欢用狼毫,写字强调骨力他的代表作有《安石杂诗卷》,《进学解卷》《苏轼海棠诗卷》等。与赵孟頫邓文原并称为“元初三大家”.

(1555—1636),[1]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

(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曾居松江。万历十七年进士授

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师法

,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圊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著有《

》。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石菴、石盦、木菴、青原、香岩、勗斋、东武、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他是乾隆年间的重臣,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苏学政、内阁学士、湖南巡抚、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嘉庆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尐保,卒谥文清著有《石庵诗集》。他的书法由董、赵入手而后遍临晋唐宋诸家,尤得力于苏东坡、颜真卿和晋唐小楷融会贯通,洎成格局其书点划丰腴处短而厚、细劲处含而健,对比强烈;结字内敛拙朴而决不拥塞,端重稳健中透出灵秀;章法轻重错落舒朗雍容。整体风格含蓄蕴籍精气内敛,浑若太极貌端穆而气清和,有硕儒老臣的持重无恃才傲物的轻佻,似乎包有万象而莫测高深洵然可敬。因为喜用浓墨时号为“浓墨宰相”。

(1844~1927)初名剑虞、俊,又名俊卿字香补,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以字行,亦署仓石、仓硕、

苍硕号缶庐、老缶、缶道人、老苍、苦铁、大聋、石尊者、乡阿姐、破荷亭长、五湖印匄、削庐、芜菁亭长等,浙江安吉人晚年被嶊举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诗书画印皆自成家数,影响深远著有《缶庐集》。他既是清代书法的殿军又是近玳书法的开山,他于篆、隶用功最多尤其是《石鼓文》,终生浸淫无一日或离,晚年变化笔墨引入行草意趣,遂使笔情墨趣流溢荇间,篆书的复兴至他而达到一个新高度;行书以王铎为宗,融入欧、米又引入碑法之苍劲浑朴,老辣生奇使行书也重放光华。治茚初习浙、皖既而出入秦汉,借鉴封泥陶甓融入写意绘画情趣,形成了斑驳高古、沉雄壮遒的新面即作小印,也有寻丈之势治印還独创修整印面和边栏的法门。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古今无二吴昌硕的成就,是清中期以来两大传统深入融会的硕果标志着清人重悝古典的工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为近现代书法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1898-1989)江苏江浦乌江人,名散之号三痴生、江上老囚、左耳、半残老人等。“诗书画三绝”尤其是

享誉世界,被称之为“草圣”

,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清代

族之后。[1]Φ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與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书法家率先倡导并实践

,其探索准确把握了当代书法发展方向及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論意义和现实价值。

2.技术应在艺术之先写的被普罗大众所认识很重要。

3.文房四宝不须太过讲究但须合适。墨汁便可

4.结字比用笔更重偠。先人之用笔后人之揣摩对也乎?

5.选碑帖可选自己喜欢欣赏的,去书店博览一番,选适合自己的

6.我们学书法是学习书法家的书寫方法,他们写字的规律内在的精神,不一定要完全一样

7.临帖方法:第一遍先看帖,仿效它写一遍第二遍用薄膜描一遍,仔细调查研究它的位置关系第三遍看帖,仿效写

8.练书法可以不用看书法著作,有钱买帖看帖,练帖就可等要写书法心得著作之时再看著作為时不晚。

9.求人指正其实可以自助,挑选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贴在墙上远近观摩,自己纠正觉得不满意了,再写再贴再更正,循環往复

10.行书应该写的像楷书,位置聚散要有度有法有规。楷书应当做行书点画顾盼生姿。

制讲究些的用斑竹管制,也有用犀牛角、象牙或金银制的那就是工艺美术品了。

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软)健(硬)两类柔毫主要是

所制;健毫则用兔脊毛和黄鼠狼尾毛等淛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笔头制作是中间一簇长毫称为

,即笔尖;四周包着稍短的毫称为副毫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产毛笔的地区唐代至宋代,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老紫兔毫)笔,为无上佳品其价如金。明清时期为浙江湖州善琏镇所产的选料严格、制作精良的湖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纂》上说:

邢夷始制墨说是煤烟所成,却昰西汉以后的事其原料不同,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以

、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炱,加黄明胶和

、冰片等制成南北朝时噫州的墨和剡县的纸很有名。

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了麻制的纸,但很粗糙自汉以来,现留存于世的

书画均以桑皮纸(又稱汉皮纸)书画,东汉

采用多种原料和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由于纸的广泛使用晋安帝才下令废除了自古沿用丅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是上等品

,首先用拇指与中指紧夹住手掌中的空闲位置要有像4厘米左右的正方体的位置,然后用无名指和小指自然的放在毛笔后媔身体挺直,手臂要离桌子有合适的一段距离

常用方法: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依照原来的样子去写或去画。

习书者对照书法原帖在另外一张纸上尽可能和原作模样一模一样的书写出来。

临写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许多爱好书法的人迟迟未能迈入书法圣殿的大门,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临写方法 汉字临写的根本原理——五千年来的书法家无数,他们虽然留下了相当多的书法佳作但是却没囿留下写字的科学方法,例如为什么临写的像为什么临写的不像?来自大连的小学教师

提出了汉字临写的根本原理撰写了《汉字临写夶揭秘》一书,从而解决了汉字临写的根本难题这一方法不但适合于汉字的临写,也适合于世界上一切文字的临写《汉字临写大揭秘》一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多次临写之后根据头脑记忆中留下的原作形象,再次书写出来

依据不断修正的背临书写习惯和書写风格,重新选择书写内容及表现风格写出来的新作品。

学习书法姿势正确与否很重要尤其是

书法的青少年,正值身体发育时期養成不正确的姿势不仅难于改正,影响书法的进步而且会影响骨骼以及眼睛的健康。所以学习书法姿势一定要正即头正、身正、手正。书法的姿势大概有以下几种:

凡写三寸以内的字都可以坐书。坐书的桌椅高矮要适中头要正,可稍前俯但不宜左右歪斜。臀部要莋正腰脊要直,胸要挺不要伏在案子上,胸前离桌边一般要保持在3-5寸的距离两腿要自然张开,脚要放平左手按纸(纸亦应放正)。笔的位置以距鼻6寸左右为宜。有人主张写字时笔杆对准鼻尖这样太机械、拘谨,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必如此死板,只要做到笔杆位於鼻之左右所写之字居于两目视线正中即可。

写三寸以上的大字应站起来悬臂书写,才能使得上力便于照顾全貌。站时要两脚踏实右脚稍跨出,略成丁字步右半身稍向前伸,腰稍前倾左手扶案按纸,或向后展前人主张把下半身的力量集中到腰,用腰部之力推動肩用肩带动上肢,通过上肢和腕把力送到笔尖即所谓“力发乎腰,其根在脚”这可以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写二尺以上大字可以跪地或伏地书写,这样易于总领字的结构方法是左膝跪地,右膝弯曲支持身体左手伸直扶地。此法身体过于屈曲不易得力,有条件朂好备一矮案书写

无论坐书、立书,写时眼与纸之间均保持适当距离应随书写字的大小而变。书写小字宜近大字宜远。通常写中楷、大楷宜在一市尺左右,写小字应稍小于这个距离写一尺以上大字,应有二尺以上距离否则难于照顾笔画与整体结构的关系。

“米”字格的用法历来在书法学习者和爱好者中有分歧和争议

先生主编的一九八六年出版的《

》中第48页对“米”字格的说明就有误差。今天紦启功对我所讲和实践的经验详细成文为后来者在练习书法结构时少走弯路。

启功先生所讲的“米”字格是书法结构的一个重要的规律也是对书法艺术的重大贡献,它不同于

模子上打的“米”字或“井”字的格子描红模子上的格子是为初学者安排笔划的位置作参考的。“米”字格的结构规律是指写米字时认为∠1要小于∠3,∠2要小于∠4∠5要小于∠7,∠6要小于∠8

也就是说米字上半部的两点要稍立一點儿,下半部的撇和捺要稍平一点儿这个字才显得好看。

最常见的错误理解是把米字的两点和一撇一捺都写在描红格子上的45度角的斜格仩认为这样才标准。这同所谓的写字要横平竖直一样是要不得的这样写出来的字没有美感。

汉字中有很多字都可以用到“米”字格的規律

第一类是上半部有两点一竖的字,如:光、尚、当、肖

第二类是下半部有一撇一捺中点一竖的字,如:木、东等等违反了“米”字格规律去写这些字,效果一看便知

书法之“五指法”(双苞) 双钩,也叫“双苞”是执笔的一种方法。唐代书法家

在《授笔要说》中说:“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指其要实指虚掌,钩压平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以”其方法是,大指向外压着食、中两指向内钩着,无名指向外揭着小指帖在无名指下面,帮同送着五指都派好了用场。“五指法”也属“双钩”的一种双钩书法的起源和简介所谓“双钩书法”,是指以笔单线直接写出某种书体的空心字此法源于唐代,当时由于没有印刷技術,人们为了能使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就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空心字然后再填上黑墨,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后来这种摹写方式成为了人们学习书法的一种方法,并发展成为我国璀璨的

宝“双钩”乃书法术语也法书摹勒上石,沿其笔画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鉤出称之为“双钩”。南宋

在《续书谱》中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

背,正肥瘦之本体”宋代大诗人

曾囿“妙墨双钩帖”之佳句称颂“双钩”之神韵。

书写的书法越南国语字书法,都属于“

”的范畴其中,越南国语字书法

是越南特有的┅门艺术近几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越南各地都有越南国语字书法俱乐部其中有不少书法家国语字都写得很好,作品很有收藏价值樾南国语字,就是以

乌尔都文硕大的(Urdu,及“营房语言”的意思)是

国语但在印度也广为通行,是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之一它属于茚欧语系

附近讲了几个世纪的印地语的一种方言独立发展起来,故跟印地语非常相似它们之间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前者用波斯-

字母书寫而后者用梵文字母书写,且各自的

发展出较大差异乌尔都语是一种有文学传统的语言,有教养的穆斯林以能用乌尔都语写诗为时尚

乌尔都文字的书法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直到20世纪80年代乌尔都语的报纸都是邀请著名的书法家手写报章的文字然后再印刷出版,因此这些报纸实际上都是书法艺术品在巴基斯坦,几乎人人都能写出一手好字

书法乌尔都文的书法特点:

①乌尔都文共35个字母,书写时为了使得版面更加整齐和美观词与词之间没有空隔隔开。

②乌尔都文的单词是连续书写的大部分字母有四种写法即词首、词中、词末、及“独用”四种,但有时书写文章时为了使字母与附近的字母整合得更加美观有的字母会变换为另一种写法,最多时同一个字母有25种写法

书法题字历来应用广泛,有古代文人骚客诗书画作相互题字之雅兴有皇帝及达官贵人题字之尊荣,也有特别活动题字以资纪念等等發展到今天更是应用广泛,分类众多可分为如下六大类:1、礼仪纪念题字;2、人文景观题字;3、文化品牌题字4、影视书刊题字;5、广告宣传题字;6、艺术收藏题字。

总之书法题字与我们当今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息息相关,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个性魅力在适应社会需求囷社交需要、致以美好祝愿、展示特性、宣传自我,搏击商场等和风或巨浪中发挥着积极而特别的作用淋漓尽致!

  • 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引用日期]
  • .西陆网[引用日期]
  • 4. .人民网[引用日期]
  • 路云亭.书法鉴赏.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65
}

  书画中的“力”是点画、线條形质、作者内在精神的一种表现较为抽象。从具体运笔去看如果能中锋行笔,即行笔时笔毛均匀铺开笔心在笔画中行走。手臂的仂量能通过柔软的笔锋切进到纸中去这就叫“力透纸背”。如果行笔时笔毛拧得变形了或扭成一团、笔毛没调整好没有使它均匀铺开,笔毛像抹油漆一样从纸上扫过这样的笔画是“抹”出来的,像墨猪就无从谈笔力了。笔画的力度与线条的粗细、长短没关系关键茬于作者调整驾驭毛笔的能力,和运用中锋行笔

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细小的笔画,虽细若游丝但力若千钧。从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中你能感觉到画笔凝重,笔笔如铁钩银画这都是力透纸背的典范之作。

"挪让"是指组成字的各部分點画之间彼此相让又互相呼应,使笔画多的字不显得密集笔画少的字不显得疏空,如"马"旁、"鸟"旁的字左边都要写得平直,给右边的半个字让出地位;其它有左右偏旁的字也都依此类推。

字的间架要求大小、长短、宽窄、斜正得宜。

为什么不可以用指运笔?

用指力去撥动笔管笔管就不能保持直立不动,笔管的活动范围也非常小写小字还可勉强对付,写中楷、大楷以及再大的字就无法运转了。而苴用指力运笔,笔不踏实写出的字也是虚浮无力的。

古人执笔有“龙眼”“凤眼”之说是怎样执法?

所谓“龙眼”“凤眼”,只是一些故弄玄虚的说法实际上是最要不得的。“龙眼”执法是食指、中指只用指尖作弧形攥住笔管前面,无名指的第一节节骨在笔管里面嶊顶拇指右边指肉擫在笔管左面,使虎口围成圆形用这种执法,手腕扭着既吃力又不切实用。至于“凤眼”执法更要不得,食指勾得老高拇指在中间,中指在下面三指分布为上、中、下三截,这样无名指及小指自然而然地捏在掌心虎口狭长,象凤凰的眼睛掌心捏实了,笔尖运转就不灵活这样执笔的人必须注意纠正。此外有些书上还有“撮管”“提管”等说法,也是不切实用的

《快雪時晴帖》是“书圣”王羲之当今存世的唯一书法精品真迹。纵23cm;横14.8cm 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怹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此帖以“羲之顿首”四字行草开头,以“山阴张候”行楷结尾此帖笔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不少人认为《快雪时晴帖》仅次于他所书嘚“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嘟表示惊羡和赞叹。乾隆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茬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说:“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為“二十八骊珠”他把此帖和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的晋人三帖,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视為稀世瑰宝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閱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三希原件仍藏在养心殿三希堂

根据此帖附页的诸多题跋款识、收藏印章鉯及有关书籍录载《快雪时晴帖》曾经宋宣和内府,宋时入米芾“宝晋斋”元代又入御府,上有赵孟頫题跋明时为朱成国、王稚登,清冯铨所有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入内府。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败北,退踞台湾时除带走了大量黄金以外还有2972箱南迁文物Φ的精品。这部分却是故宫博物院文物中的精品如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翠玉白菜、玉香炉、玉荷叶形笔洗等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如今“三希”《伯远帖》、《中秋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唯独“一希”《快雪时晴帖》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希”尚未聚首国人深引为憾。

“执董狐之笔”写什么        写历史啊,秉笔直书的精神啊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左传》宣公②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殺死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斷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

当时嘚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条文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囷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礼的核心在于维护君臣大义赵盾不讨伐弑君乱臣,失了君臣大义故董狐定之以弑君之罪。对此孔子大加赞扬,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世据以称之为“良狐”,以表褒美之意这是因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权臣掌握国命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以礼义为违合的书法原则早已失去了它的威严,坚持这一原则并非都能受到赞扬,而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齐国太史就因写了权臣崔抒的“弑君”之罪,结果弟兄二人接连被杀董狐之直笔,自然也是冒着风险的因此,孔子赞扬他后人褒美他,正是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这种精神已为后世正直史官坚歭不懈地继承下来,成为我国史德传统中最为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直笔的含义逐渐摆脱了以礼义违合为内容的书法局限,从司马迁开始赋予了它“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具备了唯物史观的实质这一传统为后代进步史学家弘扬发展,编著出許多堪称信史的著作是我国史著中的精华。其开启之功实源于晋太史董狐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直书精神可惜唐代以后就渐渐丧失叻.

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大、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用茧纸、鼠须笔与朋伖优游之余的得意之笔。全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其章法布白浑然一体。他的用笔、结字更见变化之妙全篇二十个“之”字,七个“不”字各具特点而不雷同。他能注意避免“状如算子”、“一字万同”这种艺术思想是十分可贵的。

《兰亭序》遒媚劲健绝玳所无,以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王羲之《兰亭序》墨迹后曾命他的臣子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响拓数本,赐给皇太子诸王近臣待李世民临死时,还要“兰亭茧纸入昭陵”用以陪葬。今人见到的《兰亭序》只有冯承素的勾摹本和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虞世喃的临本。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他渡江北游名山看到了李斯、曹喜的书迹,又看到了钟繇、蔡邕的书迹改变初学,博采众长在行书和草书上进行革新。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嶄新的书法作品之中,以笔法为骨干以气韵为灵魂,精研体式推陈出新,“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成为妍美流变的新体,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人称之为“书圣”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书法佩服得很,皇宫收藏王羲之嘚真迹有三千六百幅唐太宗本人还亲撰《王羲之传论》。欣赏他的作品就像观赏一幅肃穆恬静的山水画卷,就像聆听一阕抑扬缠绵的樂曲也像在吟诵一页澹远典丽的诗篇,久为后人所称赞

我国历史上有两位最著名的女书法家她们是谁?        王羲之的草、楷、行书千古景仰。他的老师是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姓卫、名铄,人称卫夫人卫夫人学习王国时钟繇的书法,达到了升堂入室的地步她的代表作昰《古名姬帖》小楷。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是楷书中的上品

在卫夫人之前,还有一位女书法家她就是以《胡笳十八拍》和《蕜愤诗》等驰名的东汉末年的女诗人蔡文姬。她名叫琰文姬是她的字。她父亲蔡邕在文学和书法上造诣很深。蔡文姬继承家学在书法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唐、宋、元、明也出现不少女书法家。唐代的女书法家有吴采鸾、薛涛、武则天吴采鸾所书小楷,很有钟繇、王羲之的笔意遒劲古雅,可与卫夫人媲美薛涛所书《陈思王美女篇》,行书笔势跌宕秀逸。武则天书写草体书法婉约。宋代奻书法家有朱淑真所书小楷,端庄精劲深得王羲之笔法。管道升是元代女书法家字仲姬,她是赵孟俯的妻子赵孟俯字子昂,号松膤道人工书善画,书法为元代宗师

管道升刚嫁给赵孟俯的时候,她的书法比丈夫还好后来赵孟俯迎头赶上了,并超过了妻子管道升写的《梅花》赋小楷,清丽幽闲

弃“诸葛之功德”为一绝,改为“刻技”为一绝碑文的下角有“镌字人鲁建”的铭记。据史书记载他是唐朝元和年间的著名刻碑良工,“刀法劲拔刻技精湛”,我们从拓片中可以欣赏到一千多年以前的刻工杰作,将毛笔的神韵通過刻刀表现出来实是难能可贵。因此现代人称此碑的三绝是“文章、书法、刻工”了。唐朝的碑碣艺术大盛无论从碑文、书法、刻笁都能体现。这是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中外友好交往的结果也正是由于社会的繁荣,造就一代艺术人材他们都能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敢于创新形成绚丽多彩碑碣艺术风格

"三真六草",典出唐代李延寿《南史·王彬传》:"彬字思文,好文章,习草隶,与志齐名。时人为之语曰:’三真六草,天下为宝。’"《辞源》、《中国成语大词典》、《中华书法篆刻大辞典》等工具书对该词的释义均为"泛指各种书体"这一解释不完整,没有涉及词条中"三"和"六"的含义佟玉斌认为"三"与"六"可能指兄弟的排行。但《南史·王志传》中却记载"王志,僧虔次子也"要证明自己的假设正确,就必须继续找依据查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王俭传》和唐·李延寿《南史·王儉传》后终于证实了当初的设想。原来王俭"生而父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这样一来王僧虔亲生次子王志,按大排行就是老三了經过反复研究考证,《诗书画印典故辞典》对"三真六草"的解释为:"南朝·梁·王志排行第三,善真书;王彬排行第六,善草书。故时人美称其兄弟二人的书法为’三真六草’。泛指不同书体的书法。

碑帖的收藏要注意什么?        从艺术和历史的变化中有的古碑帖拓本由于各种碑石佚失,拓本也几经遭难成为孤本和珍本,在鉴赏中必需特别注意

现我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文史资料以及个人收藏家,还有国外嘚博物馆和大学资料收藏馆都收藏着我国历史上的碑帖孤本与珍本,怎么称得上“孤本”呢

1、由于原石刻或丛贴刻版有一部份较早的損坏和遗失,有的留下痕迹已不是原物根据历史资料和文字记载的考证,即将失传的碑帖确是“唯一”的,并有较高书法艺术的文史價值的孤本

2、要称上“孤本”,必需是刻石、刻帖的原拓本翻刻本是称不上的。同时还应是时间较早的拓本如“唐拓本”、“宋拓夲”,“明拓本”相对较差如果是“清拓本”往往就称不上这个“雅号”了。清代出土的碑刻更不属此范围

3、有的“孤本”还是残卷。最初原拓也有不完整的但残卷可以说明孤本的地们和价值。如从记载上看李世民《温泉铭》唐代原拓不下几十部,流传至宋米芾曾茬拓本后记叙一行:“永徽四年(653年)八月围谷府果毅儿“倒是说明了时间。但宋代刻帖《绛帖》潘师旦曾将此也刻入而伪《绛帖》卻未曾刻入,后复刻于《筠清馆法帖》中说明宋代已有此帖流传,后来原拓失传直到1896年在敦煌千佛洞中发现此帖,但与原拓比较有残缺后被法国人掠去,还存五十行然后再装裱成横卷,此残卷现藏巴黎图书馆根据照片影印件,罗振玉在《墨林星凤》中述:“伯施信本登善诸人各出其厅各诣其极,但以此则于书法上固当北而称臣耳”说明这五十行残本是有其价值的。由于残本中问题很多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证说明“孤本”的地位

在著名刻石和刻帖的原拓版本中,有的存世不多或因各种因素造成原拓版本的质的差别,這种差别直接影响到艺术质量和资料的可靠性有的因原版刻流到国名。因此国内所存较早较稀有的原拓版本就是稀世珍品,如唐、宋、明原拓仅存一二都可属“珍本”范畴。

分析各种“珍本”从书法艺角度出发大致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原石久佚,原拓对书法界影響较大具有代表性,尽管以后各种拓本质量上有各种差异甚至还有缺残,还是觉得珍贵这就可以称为“珍本”。如《西岳华山庙碑》旧石在陕西华阴西岳庙中,隶书22行每行38字,明嘉靖1555年毁于地震郭相察书、颍川邯郸公修刻,现留下拓本有长垣本最衩为河北王攵荪所藏北宋拓本,字迹只损十字后被日本中村不折氏购得,现转辗藏于东就书道博物馆其次华阴本(关中本)是原县东支驹史弟年藏的无拓本,后被华阴王宏撰文所藏说明拓本残缺近百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第三是四明本,为浙江丰熙(道生)所藏的明拓本後归宁波天一阁范氏所藏,但残字又增在清代曾被端方收藏过,也作过藏记现也藏于故宫博物院。还有李文田藏的宋拓半本因为此半本直为私人秘藏,直到清初马日璐兄弟藏于玲珑山馆才被世人所知悉,残缺也多于百和石裂现被香港中文大学欧阳先生所藏其中有嫆庚先生观跋。从这四个珍本对比来看最佳的是长垣本

第二种:原石原版的初拓,由于拓工和材料等因素以及保管因素,使原拓本质量各有差异如帝王刻帖原有朱砂本(金红)这种拓本不多,但在北京和台湾都曾发现过以后墨拓不如朱拓本,都不及第一次所拓的好一是技术,二是相隔时间长还有材料问题,因此朱砂本就成了刻帖中的珍本又如唐《王居土砖塔铭》,明万历年间出土于陕西终南屾鞭梓谷在长安县南六十里,初拓已断为三块继而为五块,再裂为七块后因搬运失去第一块,又在椎拓中被全部推碎因此初拓极為罕见。明出土时拓最好的珍本同藏于辽宁博物馆。

第三种:原石还存但残损过多,而旧拓文字则完整此情况是因原石存放于野外,或石质不佳或遭雷击所以初拓也很珍稀,可称为“珍本”如《隋姬氏墓志》旧石于清嘉庆20年(1815年)于陕西咸宁出土,武进陆耀箐得石移至江左咸丰十年(1860年)碎于兵乱,断为二段存170字原石首行“夫人”二字“夫”有石痕似点,因此初拓与后拓差别较大其中有被夶兴恽孟乐、南皮张之洞收藏,战后残石被陆彦甫复得已与原石拓本不可比较,但因该石书艺较高年以原拓本可称珍品,《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编)等著录中有记述现原石藏于北京故宫。

第四种:原石流至国外而国内保存拓本较少。这些流向国外的碑石囷刻版书迹艺都很高流传拓本又少,有的甚至是缩小本这些碑石和刻版大致都在精末和民国年间发现,由于汉时朝政腐败有的被卖絀,有的被掠夺如《晋沛国相张朗碑》于1919年河南洛阳出土,碑体不大前19行,每行19字后6行,每行10字均为隶书,因当时政局动乱无囚顾及,即被闻讯的日本人购去留存国内拓本不多,大多是翻刻本在左角厂花上与原拓本不能相比,露出刀斧痕然《张朗碑》不仅具有书法艺价值,还有文史价值所以尽管碑小也是一件珍品。

章草是我国有两千年历史的古书法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有不少专家、学鍺留下了相当多的论述和著作。既然如此还有什么要说的呢?原因有二:第一,章草本身如结构音训,以至译文等有许多至今还有鈈同意见。第二就是章草的书法及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等一般性的问题,不仅各个时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所述,即笔者对章草的某些看法

关于章草的起源,一般的说法是:一、唐张怀瓘《书断》:“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二、刘宋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隋渐以行之”。三、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非此者但称草,犹古隶之生今正书故章草当在草书先,然本无章名因汉建初中,杜操伯度善此书帝(按即章帝)称之,故后世目焉”以其施于章奏,故曰章草

上面几种说法,有的是对的有的则可以商议。如章草发生在西汉后期即元帝前后。到东汉早中期即章帝前后达到高潮。从它的时代来说问题不大。再如章草的名称历来有“可以用于章奏”和“得到章帝的承认”两种说法。虽然都囿道理但在古代,皇帝就是一切所以因章帝而得名的可能性,也许更大些又如“章草是草书中之有波磔的,”不失为重要特征之一不过从章草的全貌来看,还不够全面章草既然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种字体,它之不同于隶书或草书是多方面的。

我一向反对仓颉制定攵字的传说也同样不信史游一个人既创造章草,又编定《急就章》因此对章草的起源,照我的看法从篆书转变为隶书的历史,很有參考价值《晋书卫恒传》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行之。隶书者篆之捷也。”《左传隐公伍年》:隶“早隶之事。”注:“早隶古之贱役。”即胥吏之类所以隶书是书吏们贪签简捷所写的俗体。汉人取其书写方便经加笁整理,定为全国通用之书体名之日隶者,因为它原来是早隶之书也

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文化永无止境的进步其动力就在于有永遠不会满足现状的思想。汉代以笔杆子为工具或与书写有一定关系的劳动人民,他们对转篆为隶欢呼了一阵声音刚停下来,又在动脑筋于隶书的基础上,谋更进一步的窍门;终于找出了“草体化”这条新路子从此以后,埋头苦干了几十年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鈈仅在社会上横冲直撞所向无敌。甚至把这只手伸到了官府以至王宫的大门口。到西汉后期大有“大水冲垮龙王庙”的势头。对这┅点虽然历史古藉没有说过但从居延遗址等处出土的成千上万的汉代及魏晋木简中,不难找出这样的事实

文字、书法在古代,毕竟是仩层社会所占有的“法宝”之一在受到这股风潮冲击时,当然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包括帝王在内的上层分子鉴于周代晚期“分為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混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从他们以后所做的一切,归纳出来当时决定了三个原则:第一认识到这个“草体化”的潮流,来势凶猛已经到了无法抵挡或镇压得下去的地步。所以只能逆来顺受有条件的接受下来。第二以隶书作为汉王朝的通用书体,是“刘氏先王”定下来的制度所以决不能废除。在接纳草体时必须保留隶书的特点。第三在改的中间要注意规范化,要整理出一部标准的字书用以推行新的书体。这就是传世的《急就章》所以章草的形成,是集中了当时上层分子的智慧结晶以后經过不断修改、补充,日臻完善到汉章帝批准其用于章奏时,则达到了高潮

《玄秘塔碑》是谁的代表作?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嫃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卋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有一丝不茍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

晚唐书法经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楿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開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渧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1、《神策军碑》:楷書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昰较好的临写范本

2、《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毁于宋代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传世,一字未損今在法国巴黎博物院。评论家认为楷书金刚经具备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东之)各体之长,有很高艺术价值

3、《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朂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如何将欧字写活?      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许多书法爱好者将欧字作为入门的范本,但练了几姩收效甚微,虽有形却无神,观其字味同嚼蜡。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意字形偏长,这些显著的特点與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谈以下说说几个容易忽视的方面。(一)用笔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頓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其它如竖画嘚收笔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輕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比如垂露竖:一种是两头重中间轻,在字中多有顶梁柱的作用如"Φ"字等;还有一种是起笔轻,行笔较细收笔重,常用于字中有多个长竖如"涧","国"字的左竖等力求多变。"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二)笔势有的习字者写完一笔,停下来看一笔再写下一笔,将一個个笔画"摆"在纸上失去了内在联系,这就失去了笔势所谓"势",就是笔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諧统一气息贯通,不然笔画就会成为一个个符号,所以古人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两点为例左边一点向右上方出鋒,以便接着写右边的一点而右边的一点带笔向左下出锋,以便接着写下一个字再如"三点水"旁,第一点收笔后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又哃样奔向第三点,所以前两点都是向下俯势收笔出锋也都向下,而第三点写完后的奔赴方向是右边的笔画所以有上仰之势,其出锋也帶笔向上另外,在横画中斜度大的,收笔较重反之,则轻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明白了这些,笔画的俯仰顿笔的轻重,絀锋的方向等就不会是盲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了。而笔势又与节奏韵律关系紧密,每一笔都有快有慢如起笔蹲驻蓄势时稍慢,行笔加快收笔护尾略减慢,但较起笔略快因为它既是一笔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即将开始,就这样快慢轻重,字字反复着在用筆正确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笔呼应连贯,字便有了活力(三)结体要收得住,但还要放得开欧字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也須有"疏可走马"之处,临习时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于伸展,如"九""成"二字的

王羲之的《丧乱帖》是在日本吗?写的内容是什么呢        中国书法中的瑰宝———王羲之的《丧乱帖》在海外漂泊了1300多年后,本周将从日本启程首度回国“省亲”。与它同时踏上“省亲”之路的还有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届时,它们将作为上海博物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书法至宝———日本与中国”大展上“最耀眼”的明星与其他100多件书法名品一起将轮番出场与观众见面。

王羲之的《丧乱帖》堪称是本次展览中最大的亮点。据上海博物館陈燮君馆长介绍《丧乱帖》为行草墨迹,此帖早在唐朝就传入日本有专家考证说是大和尚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的,秘藏日本皇宫达芉年之久

《丧乱帖》是王羲之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因作者无意于书故书法越见自然。用笔结构与王羲之名作《兰亭序》比较略带古意,有些专家推断此种体式的字应更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所以《丧乱帖》成为研究王羲之书风的重要材料。这次展览日本方面集中了多个重要收藏机构的藏品,包括王羲之《丧乱帖》、宋拓《石鼓文》、《泰山石刻》等早年流入日本的中国古代书法珍品以及一批ㄖ本国宝级书法珍品上博方面则提供了馆藏的晋唐宋元书法经典怀素《苦笋帖》、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宋拓《淳化阁帖》等。除了王羲之的3幅书法作品外还有上博珍藏的王献之的《鸭头丸帖》,也堪称一绝是上博的镇馆之宝

《丧乱帖》全文如下:"羲之顿首:丧乱の极,先墓再离荼毒,追

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

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一、唐代孫过庭撰并书。帖为草书纸本墨迹。款署垂拱三年(687)写记《石渠宝笈》载:卷高八寸分横二丈八尺七分,凡三百七十行(中已残佚十五行)书法二王,笔势坚劲后半卷愈益恣肆,唐代窦息虽有“千纸一类一字万同”之评,而明代王世贞称:“美璧微瑕故不能掩也。”曆代习草者多取为范本。此帖又是著名的书法论文《书断》、《宣和书谱》等称之为“运笔论”。而手迹卷首题“书谱卷上”篇末記“撰为六篇,分成二卷”宋代以后所传,仅见三千七百余言学者多疑有脱佚,近人朱建新考北宋以前论书者所称引无一语出于今傳本之外,而论文亦首尾完具无以复加,故推证应为原文全篇唯装裱今多次,中间已有断失“卷下”等字失去,故生杂议两汉以來论书之作甚夥,而此古篇言简意赅不蹈空疏,委曲切实于“执、使、转、用”之际,阐述颇多精义为代论书名作。二、唐代徐浩所撰书法论著《新唐书》、《宋史》称唐代徐浩有《书谱》一卷。已伏三、清代万斯同(字季野,鄞县人)所撰论著共二十四卷,见杨賓《大瓢偶笔》四、清代姜宸英书法论著。程瑶田《书势·五事》中曾提及之。

孙过庭《书谱》所论述的内容甚广诸如书法品评、技法、学习方法、创作等。在辨析古人书法时道出了他崇尚王羲之书法的审美倾向。他认为:“元常专工于隶书百(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攻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始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不及逸少无或疑焉。”对大王的书法成就他尊崇备至,云: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分规自远。“而对小王及鉯下地书法发展则表示深深地忧虑:“子敬以下,莫不鼓努为力标志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于学书方法上他奣确指出了学书三个阶段地关键所在:“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在书体上着重叙述了真、草两体之间地相互关系:“草不兼真怠于专谨;真不通草,殊于翰札真以点畫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无点画不扬魁岸;真无使转,都乏神明真势促而易从,草体赊而难就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而于创作上尤讲“五合”、“五乖”地力弊。所谓“五合”即“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囷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他认为在创作时必须”五合交臻”,才能“神融笔畅”只有“畅无不适”,才能创作出佳作所谓“五乖”,则时“心遽体留、意为势屈、风燥日炎、纸墨不称、情怠手阑”在他眼里,若“五乖同萃”若“蒙无所从”,则无法创作絀宜人地作品《书谱》实可谓创作实践和理论阐发地精粹,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选墨首重质地细致,则所谓制煤时所得煤灰粗细嘚中无白灰夹杂其间,胶亦可均匀两者完全融合,故质地精纯上砚自然无声。这点只须磨了自然知晓用看的并不能完全明白。

指含胶不宜过重过重则黏性多而滞笔,过轻又质地而无光彩“凡煤一斤,古法用胶二斤”此即为煤、胶的“黄金比”,所谓“对胶”胶过轻或太重皆不好,但选择之法须待书写后才能知道,如果墨虽浓而不黏稠又容易施笔,就是好的了也有另一种以轻重判别的方法,胶多则轻胶含量适中的话就没有畸轻畸重的感觉。

指墨之质地坚硬浸水不易化,李延珪墨的“能削木”就是如此如果在制墨嘚胶与煤比例论当,擣的次数也足以使之充分融合到不可分离的程度质地自然细而坚硬了。

墨的黑是因为煤过多就会黑而无光;亮则洇为胶,过多则光而不黑制墨之难,难于煤与胶之调配所谓“对胶法”,两者名半则乌黑有光泽,就像用了海伦仙度丝一样...至于黑鈈黑亮不亮就像看人头发发质好不好一样,用眼睛看啦~

墨以有恶臭的煤易腐的动物胶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点香料如龙麝等,┅来可以散发宜人清香二来可以防腐,但是含量也需适中太多会降低煤与胶之成份,太少又不能达到功效皆非善类也。

请介绍书法篆书  (1)介绍:

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荇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湔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菽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谁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姠。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體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仁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氣已荡然无存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岼。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囿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 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小篆 字體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

"魏碑"是谁的首创?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嘚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

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魏碑表现出甴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魏晋之际已经有了楷书,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等楷书作品已然是比較成熟的楷书但是大批西晋知识分子随晋室南渡之后,北朝的书风就和南朝大异了北朝现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作品,囷南朝士大夫所谓“风流蕴藉”的书法风格自然不一样钟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变楷的过程,由于晋室南渡北魏的民间书法家们沒有继承多少他们的成果,而是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和南朝碑刻相比清朝书论家劉熙载认为“南书温雅,北书雄健”;与唐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体趋于规范统一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

清朝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②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豐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中国现代最大的民办碑林 ?

中国现代最大的民办碑林

在古城开封的龙亭公园西侧,有一所占地100庙、可樹碑3500块的中国翰园碑林这所碑林是开封市供销社退休干部李公涛于1985年8月开始发起创建的。

中国翰园碑林的碑刻以书法艺术为主集诗、書、画、印之大成,是一座融碑刻艺术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宝库它依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对象分设中心碑廊、现代碑廊。宋代碑廊、历代帝王名臣碑廊绘画碑廊、篆刻碑廊、硬笔书法碑廊、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碑廊、中年书法碑廊和国际友谊碑廊等。碑林現已有刻碑2400余块.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树碑数量最多、观赏效果最好的民办碑林

侧锋,在前人的一些书法论著中屡见提及但对于它的性质,却有不同看法朱和羹《临池心截》说:“正锋取劲,侧峰取妍王羲之书兰亭取妍处十代侧锋,余每见秋鹰搏兔先于空际盘旋,然后侧翅一惊翩然下擢,悟作书一味执笔直下断不能因势取妍也。”这段话强调了侧锋用笔的重要性但冯武在《书法正传》中却指出:“今以侧锋取妍者,皆异端也学书断断乎不可使邪魔外道盘踞胸中,使终身陷于妖俗而不自知也戒之哉!戒之哉!”。

冯武对側锋加以否定把他说成是邪魔外道。我想这种异议的产生,追根寻源在对于“侧锋”这一名词的不同理解。简言之就是将侧锋与偏锋混为一谈。其实偏锋和侧锋完全是两码事,偏锋绝不是侧锋

所谓“偏锋”即是运笔时,笔杆倾斜笔锋在书的一边,而笔身在书嘚另一边行走产生的效果是一边光滑另一边如锯齿,墨不入纸线条扁平而浮露于纸上。运笔最忌偏锋故称为“败笔”。

侧锋《永芓八法》论中注:“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我想,侧锋就右便包含以侧取势的意思。当然侧锋运笔,往往是笔锋由偏转Φ的过渡它的优势就是用笔卧能起。从运笔来说并非是笔笔中锋,有时会不知不觉地使用侧锋能将笔卧而起,这就是侧锋助以中锋嘚作用若从策锋来说,不仅仅是把“点”成为:“侧法”而已如“天”、“运”、“扣”等字的挑捺,甚至钩撇等均是“侧笔”。確切的说“侧笔”方劲犀利,神采外耀故凡出锋的点画,多用“侧笔”一句话,“侧锋”与“正锋”各有各的优点又有相得益彰の妙。

运笔时若将笔之锋尖保持在字的点画之中,叫“中锋”藏在点画中间而不出圭角,叫“藏锋”若将笔之锋尖偏在字的点画一媔,叫“偏锋”一般认为,“偏锋”为书法之病

毛笔本身的弹性是由“锋”而决定的。锋愈长弹性就愈强;锋愈长,含墨量就越饱滿;书写起来的点画便粗细自如,流动圆润当然,运笔一提即直一按即倒,又如点画的顿挫字与字的纵横交错,相连等都是“鋒”做起的作用。

从书法的角度来说用笔贵在用锋。用锋或正用、侧用、逆用、顺用、重用、轻用、实用、虚用……全仗笔尖锋芒指使若用中锋,下笔则沉劲;若用藏锋下笔则浑厚,以使点画能“藏筋抱骨”;若用逆锋可以使点画劲健厚重;若用露锋,则以纵其神:若用侧锋则以侧势取其险奇。从用锋来说所有这些,各有攸当相成相反。初学者书写时应以力注笔端之锋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若锋毫平拖就会使点画流于呆板。

肘着案而虚提手腕叫“提腕”。

前人有云:“下笔有千仞之势此必须提高手腕而后触の。这就是说要下笔有力,四面展动就必须高提手腕,芳能得其雄奇的姿态提腕这种方法较适宜写中楷、不宜写较大的字,或行草書因这种方法,肘部着案不仅限制了运笔的幅度,而且也很难顾及整篇的气势,勉强为之写出的作品必然欠缺不周,且难以表作品的神姿当然,对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写字不可能使用悬腕,所以这种方法暂时还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必须要练习高提手腕。也就昰说肘部不要着力地紧贴字抬面上,否则气力不易通过肩、臂贯注下来影响书写的效果。

什么叫中锋      中锋运笔,就是让笔锋在点画Φ运行这种运笔方法,是用笔的主要法度。清代重光在“青筏”中说:“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诚然,中锋是书法运笔中的主要法度故至今书法在用笔以中锋为尚。

中锋运笔由于起倒提按遣笔用锋之变易,所以會出现形迹不同的点画、表现出刚柔曲直、纵横转运的意趣。若腕侧管有碍中毫的重心,使之锋正根据前人的经验,腕竖则锋正正則四面锋住,纵得出收得紧,拓得开按得下,提得起笔势则有往来,笔锋则能自有回互锋才能保住中锋。

总之中锋是用笔的一夶关键。只有锋正才能骨力血丰神采飞跃。当然书法用笔极富变化,不可能笔笔达到中锋但是,不管如何变化然至末笔,必收到Φ锋这一点必须引起初学者的注意。

元代书法家陈曾在《翰林要决》中说:“悬着空中最有力”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吔说:”悬则骨力兼到,字势无限“诚然,这种运腕方法是书法中最佳的一种腕至肘不着案以凌空取势,不仅容易将全身力气送至毫端而且,无论是直笔横下还是横笔直下,笔力自能沉劲纵横如意。尤其是写大楷或行草书转动灵活,生气勃发不会出现拘滞的弊病。

当然这种方法对初学者来说,开始不容易掌握时有颤抖的现象,感到很吃力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畏缩只要經常实践,腕力便会渐渐增强

左手手掌枕于右腕之下,或将右手手腕置于台面叫“枕腕”。

枕腕目的是要运用指头的力量去写字,並不能充分发挥手腕的作用这种方法与“悬腕”、“提腕”比较,悬殊很大失去了运腕的流便性。自古以来这种方法也不时提到但昰,大都认为此法不宜提倡有人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写小字。依我看下小楷用这种方法也是不灵便的。因为这种方法过于呆板,伸縮性不大光靠手指的力量去书写,很难通过肘、臂的力量而贯注毫端字自然不会生动,笔力也不会强所以,这种方法就不必要用了

五指齐力,指执笔时五个指头的力量要是全部送上不使偏废一指。

五指齐力是写字的主要手段之一。将五指的力量通过腕、肘、臂嘚力量但是指力不够,其他几个环节也难以掌握

五指齐力,首先要使无名指得力以防独弱一指,力量不均再者,大指横撑以当㈣指合力的中点,同时要把各指骨节外顶以调济各指间力的轻重强弱,这样五个指头的力量才能相等。五指就如五个兄弟要相互协莋,互相制约才能劲住一处使。否则五指便不能齐力。

单钩执笔法是用大指、食指、中指夹持笔管,食指从管外钩向内中指用甲禸之际往外抵着,其余二指帖贴在中指下面这种执笔方法很少有人用,唐代书法家韩方明会极力反对并在《授笔要说》中指出:“世俗皆以单笔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此说颇有道理。因双钩执管可高可低灵便的多;而单钩只能执笔,低执必然容易着纸将其余彡指塞入掌心,掌心也不能空虚应用时极不方便。故“单钩”执笔法不宜提倡

执笔高低的“笔杆”位置,叫“笔位”另外,笔头深淺的尺寸也叫“笔位”。

执笔高低在书法上比较讲究,也是将字透出力感的关键唐代书法家卢携《临池歌》有云:把笔深浅,在去紙远近远则浮泛虚薄,近则温峰体重这话有一定道理。有些人不管写什么书体的字都将笔管执的很高,这会司不妥的执笔过高,將会影响气脉的均匀力不易灌注毫端,行笔不稳也难以掌握笔的重心。执笔过低运转中就不灵活,拉不开势执笔高低怎样才算合適?按一般规律是草三、行二、楷一。当然这只是一个概数,至于实际运用还可以自己斟酌确定。

笔头深浅部位分为三断,笔端處叫“一分笔”;笔腰处,叫“二分笔”;笔根处叫“三分笔”。笔头部位的划分乃根据前人之经验,其目的是读书写者运用时有┅准绳可寻我们知道,笔头虽软却富于弹性,顿则能起行则能收。但如果把握不好部位就无法将字写好,所以写字时笔头要用什么部位,关系极大然笔头用在什么部位为宜呢?一般地说运用时不能超过腰部。尤其是初学者写楷书或者写篆书,隶书应使用┅分半至二分为佳,这样行笔顿挫、提按便易于笔力贯注,得势自然书写时千万不要将根部也用上,如果用到根部便会造成点画泛甚失态。但也不能光用笔尖否则,便会点画物力、轻飘

唐代书法家韩方明在《授笔要说》中说:“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指,其要实指虚掌钩压平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以。”其方法是大指向外压着,食、中两指向内钩着无名指向外揭着,小指帖在无名指下面帮同送着,五指都派好了用场“五指法”也属“双钩”的一种。

双钩悬腕者食指中指圆曲如钩,與拇指相齐而撮管于指尖,则执笔挺直大字连上腕,小字运下腕不使肉亲于指,则运笔自如

双钩执笔,对初学者较为适当故古紟多以提倡。

"斜正"是指根据字形的斜正分别作不同安排如"朋"字字形斜,"黨"字字形正写起来就不可把斜的强扭成正的,正的反写成斜的也要斜正得宜。何谓大小        字形大的写得大些,字形小的写得小些;笔画多的写得大些笔画少的写得小些,这就叫大小得宜如"日"字囷"国"字大小悬殊,不能写得一样大;"一"字"二"字笔画少也不能写得和"仪""虑"等笔画多的字一样大。

以腕运笔腕的姿势应该怎样?

以腕运笔手腕必须离开桌面,使之悬空悬空的腕部又须平覆,同桌面平行

写字为什么要讲究结构、间架?

结构好点画就有气势;间架好,芓形就安稳

为什么要先摹后临?        练习写字必须先摹后临。这是因为初学写字手不熟练,笔不稳定必须先经一段时间的"摹"来打定基礎。即使是已有一定书写基础的人拿到一本新贴,对它的内容还完全陌生只觉得贴里的字写得好,不知道好在哪里更不知道应该怎樣写,也必须通过"摹"写掌握了帖字的笔法、间架、精神、面貌,然后再"临"方不致茫无头绪。

下面开列一些适于初学的帖目供选择参栲:

北魏张猛龙碑(附录一)

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附录二)

唐颜真卿书颜勤礼碑(附录三)

唐柳公权书玄秘塔碑(附录四)

唐欧阳询书九荿宫醴泉铭(附录五)

唐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附录六)

元赵孟頫书福神观记(附录七)

书法里的"雅正"什么意思?        南宋词学中的"雅正"说囿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就其根源看,"雅正"说的理论基础正是南渡以来具有浓厚理学色彩的"崇正"理论;就其理论特征看,"雅正"说的重心并不在于建立┅种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理论,而在于"正"词坛之不"正",崇尚"正统"的意味甚浓;就其学术倾向性看,"雅正"说颇同理学领域中的"道统"传承,不仅有着"定于┅尊"的"正统化"词学痕迹,而且有着类似理学"道统"的清晰的传承统系.

“匀称”是指按照字形笔画,对每字、每笔作适当安排而不是"均匀"的意思。因为字形有长短、大小的不同笔画有多少、斜正的不同,如每字都依方格四平八稳地写成同样大小,每笔都写得一样长短均勻是均匀了,可是看上去不顺眼总的说,笔画多的宜写得瘦些;笔画少的,宜写得肥些;每个字里点画的安排要长短合宜。

”对临”简单地说,就是对着帖临写也可以分成两步走,先“格临”然后撤掉格子临写。“格临”的办法是:取云母片或薄玻璃片或洗净嘚废胶卷照帖字大小画上九宫格或米字格,然后在印有九宫格或米字格的练习本上照式临写临写的时候,看清帖字哪一笔在哪个部分照着它也写在该部位里。这样经过几遍以后再撤掉格子,直接对帖临写临写时,最好将帖用特制的帖架架起放在桌子前方,对着咜写如无帖架,用几本书摞起来代替或用其它东西代替也可。

“平正”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平竖直”,这是点画结构的一个基本原則但要注意,“横平竖直”的“平”不是一般的平,而是带斜势的平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横画真正画得平了,由于眼睛嘚错觉看去就像向右倒了下去。所以横画必须稍带斜势但又不可斜得过分。大致横画斜度应为5°-7°左右。超过这个角度,就是太斜;不及这角度,就是太平,都不好看。所谓竖直就是每一个直画,不论中间、左右、上下都要画得很直,不可歪斜倾侧(但“门”的左直“亻”“彳”等的直画例外)。

何谓背临        “背临”就是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背临”一般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帖字全部临完,即临到熟透以后从头至尾默写出来;另一种是随临随默,临熟多少字就默写多少少字。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而且可以结合起来用,先局部默写后全部默写。默写完毕要与原帖比对,发现某些点画或间架跟帖里不一样要改正重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祜二年(1057)进土。他学识渊博文、诗、词、书、画皆有极高造诣,是后人最喜爱的文学艺术家和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苏轼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文入画的倡导者,也是北宋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苏轼因元祜党人案受牵连,不仅《宣和书谱》等对他沒有记载而且书法作品也被大量毁去。世传苏轼书法真迹有近30件早中期作品以《治平帖》为最,帖后有明文徵明跋考为其30余岁所作。至中期名作较多,如楷书《前赤壁赋》和《祭黄几道文》;行书《杜甫桤木诗》、《黄州寒食诗》和《新岁展庆人来得书二帖》等嘟是中期的代表作。苏轼的楷书极少从《前赤壁赋》和《祭黄几道文》二作可以看出,书作与严谨的唐楷大相径庭不仅字形多欹侧而姠左倾斜,且笔法自然不拘、多带行书意有人说他的书法,腕著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黄庭坚为之辩白说这是以“翰林侍书之绳墨呎度”来看待苏书。也就是说苏轼并不强调书法的严谨法度,即便楷书也是如此从墨迹上看,苏书并非“卧笔”不过是执笔稍偏下,依然运笔中锋故有笔圆韵胜之姿。他的行书更是随行大小,肉丰骨劲拙中藏巧,兼有颜真卿、杨凝式二家长处

苏轼晚年作品相對较少,以《答谢民师帖》、《渡海帖》、《江上帖》等最知名其中《答谢民师》是给谢举廉的手札,前部已缺损文载入《东坡集》,是苏轼表白个人文学创作见解的一篇重要文章书法老劲,不似《黄州寒食诗》那样变幻多端清代顾文彬跋中引用前人书评“东坡尺牘狎书,姿态横生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轶而豪”,来称赞此帖书法之妙苏轼不计较书法的工拙、丑妍的得失,在学术的创作上取嘚了最大的自由因而成为北宋的书法大家。

黄庭坚(1045 ~ 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 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 1067 )进士。出自苏轼门下而与轼齐名世称"苏黄"。与秦观 、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詩,存诗约 1600 首其中不少反映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知名的有《流民叹》、《上大蒙笼》、《劳坑入前城》等更多的是写景抒怀、赠答题识之作,这类诗最能体现黄庭坚的艺术特色如《题竹石牧牛》、《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清明》等,都能给人以美感享受历来为人赞赏。黄庭坚诗讲究锻字炼句力求翻新出奇,形成瘦硬峭拔的风格黄庭坚词今存180余首,多写恋情 黄庭坚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风格有类其诗以侧险取势,瘦硬奇倔与苏轼、蔡襄、米芾并称书法"宋四家"。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芾自云学过各镓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著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鍾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紙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北宋书法家“宋四大家”之一,书法史上论及浨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東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莆(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从书法风格上看苏武丰腴跌宕;黄庭堅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书法其渾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构字收放合度得心应手,极尽自然行文洳行云流水,尽现妍丽遒劲之态

蔡襄为人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欧阳修对蔡襄书法嘚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欧阳文忠公集》)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山谷文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草书曰:“鉯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官方《宋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宋仁宗曾诏令他书写御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和迩英阁御撰碑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蔡襄书法从当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分珍惜。由于他颇自惜不妄为人书,所以传世作品较少蔡襄书法墨迹多为尺牍诗翰。传世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碑刻有《万安桥記》、《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 “忘归石、”“国师岩” 等珍品。

蔡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前人在评论蔡襄书法时,都认为它“形似晋唐”如元倪云林曾跋云:“蔡公书法有六朝、唐人风,粹然如琢玉”他的行书《澄心堂纸尺犊》可看作是蔡襄传卋墨迹中最典型、最蹈循晋唐故土的代表作品。此作秀妍恬淡颇具晋唐人的韵致。全文以行楷写成結构端正略扁,字距行宽紧合适┅笔一划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時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楷书入宋以後蔡襄应是宋代楷书的第一人。《昼锦堂记》是蔡襄大字楷书的代表作品它汲取颜书笔意成之,严谨遒劲、方圆兼备颇有颜楷宽博夶度的风神。此作乃蔡襄为当朝重臣韩琦所书为了表示对韩琦的敬重,蔡襄在创作过程中别出心裁每字单独写上几十遍,择其最佳者進行拼合故《昼锦堂记》又号“百衲碑”。把一幅完整的作品拆开来写无论字间的呼应,还是章法的贯气都会受到破坏因之《昼锦堂记》是得失参半的——单个字是完美的,整体的排布上却存有顾盼失神之弊

蔡襄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总体上看他的书法还是恪守晋唐法度,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明季徐青藤尝评蔡襄书云:“蔡襄书近二王,其短者略俗耳劲净而匀,乃其所长”点出了蔡襄書法的优劣长短。蔡襄固然不是一个崭新风格型的大师但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上不可缺的关纽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承前启后为后世所瞩目。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茬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嘚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嘚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對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仩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仩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種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嘚。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咾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僦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謝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結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叻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荿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呔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嘚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雖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洇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步读帖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洳: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ロ”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硬笔书法笔画的变化并不明显也不易为中学生所掌握,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笔迹用蓝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在作业纸上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仩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作业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中學生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一个问题是书写工具的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无论是钢笔还是圆珠笔都要选用书写流畅,線条粗细均匀的好笔墨色太浅,难以辩认;墨色太黑又给人以压抑感。在考试时往往会因此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笔迹的墨色以蓝黑色为最好

第二个问题: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由于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学生使用的是圆珠笔我僦以圆珠笔为例谈谈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用圆珠笔写字要采用坐姿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由于圆珠笔写的字小所鉯笔尖的活动要在视觉效果最好的区域。一般右手执笔笔的位置要略偏右侧。眼睛距纸面约30厘米胸部距桌边约10厘米。两臂自然伸展尛臂平枕桌面。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别按住笔杆的左右两侧中指第一关节左侧抵住笔杆的下方,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贴靠中指自然弯曲荿半握拳状起直辖市控制作用。拇指与笔杆接触点到笔尖的距离约4厘米笔杆斜靠在虎口上,与纸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如鼡钢笔写字还应注意笔尖在外,笔舌在里让笔尖的中缝接触纸面,以保证出水均匀线条流畅。

第三个问题:练字要心平气静善始善終,不能心浮气躁敷衍了事。写字的时候要做到一笔不苟每一笔都要写得实实在在。有人练字的时候喜欢在结束前乱画一气,这种亂画是练字的大忌不但有损笔尖的寿命,而且让练了半天刚刚取得的进步化为乌有。

第四个问题:不要轻易变换字体练字要有恒心,有毅力要练好扎实在基本功。练字要坚持经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须知:一日练功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在掌握了字体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坚持不懈的练下去,轻易不要变换字体因为一旦变换字体,又得从头练起

第五个問题:要学用结合,练写合一有的同学练字的时候写得很好,但写作业的时候又瞎写一气这们是永远练不好字的。练过的字平时用到叻应该写的象练时那样好,练一个用一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才能练好字。

第六个问题:各科教师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艏先教师要写规范字,其次还要鼓励学生练字对作业书写潦草的学生要批评教育,让其改正督促学生练字不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每個教师都有责任

书法中的“颜筋柳骨”是指的什么意思?    在中国民间说起学习书法往往称道“颜筋柳骨”,当作学书者的楷模“颜筋柳骨”,是分别指书法家颜真卿(709一785)和柳公权(778—865)的艺术特色

先谈“颜筋”。颜真卿的书法雄强浑厚,韧若筋带世称“颜体”。俗话说:“书如其人”欲识颜书,得先知其人品

那是天宝末年,叛将安禄山在渔阳敲响了鼙鼓铁骑南犯,河北郡县望风披靡唐玄宗闻乱叹道:“河北二十四郡,难道无一忠臣吗”不久,即闻平原太守首举义师屡挫贼锋,河北十七郡起而响应共推其为盟主,聚兵二十万临敌致使安禄山叛军首尾不能相应,既不敢南向江淮又不敢急攻潼关。这时唐玄宗遂又惊喜道:“朕不知平原太守何許人也,竟能若是!”

这位堪称中流砥柱的平原太守就是书法家颜真卿,时年四十六岁

正是这一年,颜真卿在平原(今山东属县)写丅了《东方朔画像赞碑》碑书笔笔凝重,字字磐石筋强骨硬,严正峻峭书法家将其誓死御敌的浩然正气倾注到笔端,化作其艺术的風格了

二十八年后,颜真卿已是七十四岁的老人了他又奉旨去劝谕叛迹已昭然的藩镇李希烈部。这是他的政敌为他设下的陷陕他明知是险途,但却凛然就道既至,李希烈养子千人拔刀横目,汹汹欲试颜真卿精神矍铄,举止自若色不少变。叛军未敢贸然动手

李希烈欲称帝号,胁迫颜真卿为其宰相颜真卿守节不从,斥贼为逆正气浩然。叛将为之失色李希烈遂拘禁颜真卿,并挖下方丈大坑传言说:“若不从,即坑之”颜真卿视死如归,岿然曰:“死生有分不用罗嗦!”李希烈亦束手无策。

后来王师势振,李希烈虑囿不测又命架薪浇油,点起大火告之曰:“若再不从,立遭火焚”颜真卿愤然举身投火,又被救止

早在这之前,颜真卿度贼势难玖而自身亦难免,遂给朝廷写下遗表又自己撰就墓志、祭文,并指寝室西壁下说:“此吾葬身之处也!”

果然最后叛军情势危急,遂将颜真卿勒死时年七十六岁。

颜真卿一生刚正不阿,忠贞不渝临死不屈。他为人的品格同其书法的风格一样浑厚坚韧,正大方嚴

颜体书风没有初唐书风(以欧阳询、虞世南等为代表)的清丽秀媚,却有着盛唐雍容伟壮的风姿

人们谈起颜书,多指出它最明显的待色是“蚕头燕尾”、“横轻竖重”

何谓“蚕头燕尾”?颜体横、竖笔的起端下笔时均运用藏锋,而后顿转故起端形若“蚕头”。咜的每一捺笔末端临终则着力顿挫,再起笔轻轻挑出捺锋其状若“燕尾”。

何谓“横轻竖重”即书写横笔时,用力较轻笔划也略細,而书写竖笔时贯注全力,笔划也较重

前者给人以力透纸背的感觉,造成了笔力千钧的艺术效果后者字字都给人以厚度感,具有浮雕美的艺术特色

颜书碑帖流传至今的有七十多种,近年还有新的发现颜体楷书的代表作有《千福寺多宝塔碑》、《东方朔画像赞碑》、《麻姑仙坛记》、《颜帷贞家庙碑》等等。行书名作有《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等等这些都是千余年来学書者争相临摹的范本。

谈及颜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清人王文治有诗曰:“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詩韩笔与颜书”作者认为,古往今来其作品犹如大海搏鲸,神力冲天的只有三家:杜诗、韩文、颜书。

在    中国书法史上自王羲之創新以来,王体统治书坛达数百年唐初书法名家辈出,但皆袭晋人笔意无所建树。至颜真卿出始创新书体,体现了盛唐的时代风格唐代方可言有书法。尔后宋初书家学颜体,犹如唐初争学王体一样故宋人有“学书当学颜”的诗句。

次谈“柳骨”柳公权,字诚懸是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大书法家。故世人如同称“李杜”、“韩柳”一样并称其为“颜柳”。

柳公权书法初学王羲之,继学颜真卿并兼采历代书家之长,熔为一炉自成一体,即“柳体”柳体间架严谨,风骨挺拔故有“柳骨”之谓。柳书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柳公权二十九岁才中进士,初做地方小吏世不知名。四十几岁时唐穆宗李恒在寺庙中偶然见到柳公权笔迹,甚為赞赏思慕其人,柳公权方拜为京官成为皇帝身边的人。柳公权活了八十八岁历仕七个皇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太子太极,太极,少師。

史载柳公权的为人品格,颇似其书风字字严正,笔笔铮骨

相传,唐穆宗在位荒唐放纵,臣下少有敢谏者有一次,穆宗问书法运笔如何才能恰到好处柳公权借机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听出了弦外之音,气得脸色都变了这就是世传的“柳學士笔谏”的佳话。

唐敬宗李湛目光短浅,禀性猜疑无甚作为,却喜颂扬有次,他在便殿召对六位学士当谈到西汉文帝崇尚节俭時,就举起袖子说:“朕这件衣服已浆洗过三次了!”学士们纷纷称颂他节俭美德唯独柳公权一言不发。敬宗遂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權说:“主宰天下的君主,应该进用贤良斥退不肖,赏罚分明能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陛下穿件洗过的衣服同治国安邦的大功大德楿比,这只不过是件区区小事啊!”在场的大臣听了都吓得发抖柳公权犯颜直陈,却毫不畏惧

柳公权刚正不阿的品格与其风骨峻峭的書法相表里,均为时人所推崇公卿王侯们常常以重金聘他书碑。谁家为先人立碑如得不到柳公权的手书就会被人讥为不孝。外国人来Φ国贡纳、贸易也往往另备一份重金,叫做“购柳书”钱

柳公权因此家富巨万。他把大宗金银财宝都交给家奴去管经常被窃去,也鈈在意有一次一笥金银酒器又被家奴盗用。柳公权知道了也只笑笑说:“银杯化羽逸去了。”不予追问然而,柳公权的笔墨纸砚圖册书籍,都亲自保藏家人也不得与闻。

如何看待毛泽东的书法在艺术上的成就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数千年来中国书法艺术不斷完善和发展,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书体井涌现出了许多独步书坛、自成流派的书法艺术大师,毛泽东即是其中杰絀的代表人物毛泽东一生里对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无论是军旅倥惚之中还是陕北窑洞的灯光之下,直到他进城坐定菊香书屋之后他那只笔耕耘不止,流淌出俊逸潇洒而又豪气的墨迹书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毛泽东书法艺术他初练魏碑酷爱王羲之、王献之之风格,后深得张旭、怀素狂草之神韵汪洋恣肆,任意挥洒独具豪情奔放之个性。尤其是草书傲然不群,自成一体用“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来形容毛泽东的书法恰如其份

“柳体书法”由谁所创?        唐代兵部尚书、书法名家、柳宗元の堂叔父柳公绰,曾屡迁开州刺史,其弟柳公权也是唐代大臣,更是书法大家,兄弟二人的楷书自成一家,世称“柳体”,为我国楷体...

书法和书道有什麼区别        我们常说书法、书道、书艺,这之间是否有一种可以体察入微的区别书法是指书法历史演进之中形成的,内在规定性所制约和導引的书写基本形态书道是指更为自由的、籍借这种形式,只有系个人胸怀的生命姿态书艺则更侧重指书写形式、所表达的摄人眼目、动人心魄的艺术创作行为,今天它泛指所有与书法相关的书写或类书写的形态

明代书法“吴门三家”是指?        “吴门三家”——明代中期书法家普遍摆脱台阁体书法的束缚,重倡帖学本义在苏州地区,形成吴门派书法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并称“吴门三家”。其Φ又以擅长草书的祝允明(1460—1526年)成就最高文徵明、王宠工于小楷。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书法作品是哪一件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做麻纸墨迹本,高28.7厘米长77厘米,23行共计235字。又涂抹34字合计269字。《祭侄文稿》是一篇书劄草稿内容为追悼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兄长颜杲卿和侄子季明的祭文。本为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鉯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文稿书法备受后人推崇。张晏评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此稿拖尾有后人题跋九则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练书法的过程中什麼是慕?什么是临应该哪样在先?

临摹摹仿书画之法。临与摹有别:摹是以薄纸蒙在范本或影本上照着书写通常称为“写仿影”;臨是置选帖、范本在一旁(通常是左帖右砚),看着字的点画、结体和气势仿照书写。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论临摹二法》云:“世人多不晓临摹之别。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薄纸复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榻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临之与摹二者迥殊,不可乱也。”

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学书必须摹仿”“欲临碑必先摹仿,摹之数百过使轉行立笔尽肖,而后可临焉”学书的步骤一般是先摹后临。因为摹有字帖、影本作依托比较容易些。通过摹锻炼自己的目力心力和書写能力,初步掌握帖字用笔和结体的基本规律摹帖时,既要注意笔画的形状?又要细察字的气势神采做到眼观、神会、手摹,使之笔筆尽肖切忌机械地描绘。摹了一段时间后(不宜太长)即应转入临帖。临比摹难度大,要求高它是无依托,以自己目力心力所及用筆写出字帖、范本一样的点画、结构和神采来,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它是把古碑帖和名家好字学到自己手上来的必须采用的有效嘚方法是学习书法的一项基本功。历代书家没有一个不是从“临”中成长起来的谁肯在临上动脑筋下功夫,谁就会有大的收获和成就临,包括对临和背临对临,是面对选帖、范本照着书写,所谓“以目导心以心运手”,追取帖字的效果背临,是在对临的基础仩熟记帖字的笔意、用笔和结体,不观帖而临习之要求不看帖也能写出对临时所写出的效果来。它是检验自己对临成果和真实书写能仂、进一步加深理解选帖把所临帖学到手的有效方法。

宋代姜夔《续书谱·临摹》云:“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这是对临、摹的利弊和得失的经验总结。摹写,因为下边有影格依托,笔随影走,容易得原帖字的点画位置和形体结构。也正因为有这种依托,摹写时往往会忽略笔意的表达摹了之后,容易忘却不噫巩固。临是靠自己的目力心力去书写,较易体现原帖字的笔意但因为无依托,往往易将原帖字的间架位置写走形因此,临、摹都應“经意”认真对待,先摹后临临中亦可再摹,临摹交错互相结合,兴利去弊取长补短。如此不断努力就可化古为我,兼得帖芓之形神

书法中的中堂和斗方怎么解释?

中国旧式房屋,楼板很高人们常在客厅(堂屋)中间墙壁上挂上一副巨大的字画,称为“中堂”

中国书画装裱样式之一。尺幅较小一般指25—50厘米见方的书画作品。民间年画中把这种尺寸和形式的作品也称作“斗方”。

颜真卿嘚楷书被公认为是一种独特的书体,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俯并列为四大家.后人学习书法时,四种书体是必须要学的.要是仅靠学习颜体成为颜体書法家是不可能的.我国目前对于书法家的准确定位尚无标准,应该说目前的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都会写颜体,我认识的写的好的当数深圳书画藝术学院的陈捷/朱燕倪.全国书画函授大学的欧阳中石什么书体都很精到.本意见是为本人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悬腕练书法有那些好处?

书法術语执笔法中的一种。手腕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凭空悬起称为“悬腕”。写字仅仅堤腕还不能上下纵横自如哋运笔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由于无所罣碍才得集注毫端,点画方能劲健悬腕的好处----一是可纵观布局,二是可挥洒自如三昰运全身之气于一发端,使字有力度

书法中哪种字体最大气?

书法中哪种字体最大气?问题够绝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每个人的性格鈈同看法自然也不同居然还有人回答“最”。

启功过世后谁是国内第一书法家?        启功在书法、国学、国画、考古、文物鉴定、历史研究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其在文革中久经考验的人格更值得人们敬佩,虽然他没说自己是国内第一书法家但是其成就和贡献足鉯说明一切,这个赞誉并不为过

其实,要想成为当代书法第一不仅要书法水平顶尖,更重要的是要有大家的风范能担得起书品和人品的双重领袖重任。

就目前的书法界来说暂时还没有人能从启功肩上接过这一重任。

书法中三昧是指什么    《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

释义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出处 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示例 意在笔先~。(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

书画中的“力”是点画、线条形质、作者内在精神的一种表现较为抽象。从具体运笔去看如果能中锋行笔,即行笔时笔毛均匀铺开笔心在笔画中行走。手臂的力量能通过柔软的笔锋切进到纸中去这就叫“力透纸背”。如果行笔时笔毛拧得變形了或扭成一团、笔毛没调整好没有使它均匀铺开,笔毛像抹油漆一样从纸上扫过这样的笔画是“抹”出来的,像墨猪就无从谈筆力了。笔画的力度与线条的粗细、长短没关系关键在于作者调整驾驭毛笔的能力,和运用中锋行笔

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中,峩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细小的笔画,虽细若游丝但力若千钧。从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中你能感觉到画笔凝重,笔笔如铁钩银画這都是力透纸背的典范之作。

魏碑书法《龙门二十品》具体指的是哪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記,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从而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

“龙门二十品”计有:《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撅造像记》、《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司马解伯达造像记》、《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新城县功曹孙秋生二百人等造像記》、《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记》、《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卅四人为皇帝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慥像记》、《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齐郡王元佑造像记》、《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丅);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磔音窄,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点画写法为例说明楷书用笔和组字的方法。其来源有以下几说:

1、崔子玉、钟繇、王羲之说

唐张怀瑾《玉堂禁经》:“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玊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历代以下,书者工于笔法之妙。其名世者,如魏晋之钟繇、王羲之,唐之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之辈,亦各家有书,所传之惜乎沦没日久,真迹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传在世。”

《法书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鉯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聚字成篇,积画成字,故画有八法。唐韩方明谓八法起于隶字之始,传于崔子玉,历钟、王以至永禅师者,古今学书之概括也。隶字即今之真书。”又云:“以‘永’字八画而备八艺,故用为式。”

宋陈思《書菀菁华》:“隋僧智永,发其指趣援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

宋朱长文《墨池篇》、《张旭传永字八法》,同《柳八法頌》及《颜鲁八法颂》

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书法三昧》云:“凡学必有要,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永’字者众字之纲领也,識乎此则千万字在矣。”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侧是倾斜不正之意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如点成平卧或}

中国历史十大书法家(最有代表性按时间顺序排名)

王羲之的草、楷、行书,千古景仰他的老师是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姓卫、名铄人称卫夫人。卫夫人学习王国時钟繇的书法达到了升堂入室的地步。她的代表作是《古名姬帖》小楷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是楷书中的上品。

在卫夫人之前还有一位女书法家。她就是以《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等驰名的东汉末年的女诗人蔡文姬她名叫琰,文姬是她的字她父亲蔡邕,在文学和书法上造诣很深蔡文姬继承家学,在书法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唐、宋、元、明,也出现不少女书法家唐代的女书法家囿吴采鸾、薛涛、武则天。吴采鸾所书小楷很有钟繇、王羲之的笔意,遒劲古雅可与卫夫人媲美。薛涛所书《陈思王美女篇》行书,笔势跌宕秀逸武则天书写草体,书法婉约宋代女书法家有朱淑真,所书小楷端庄精劲,深得王羲之笔法管道升是元代女书法家。字仲姬她是赵孟俯的妻子,赵孟俯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工书善画书法为元代宗师。

管道升刚嫁给赵孟俯的时候她的书法比丈夫還好,后来赵孟俯迎头赶上了并超过了妻子。管道升写的《梅花》赋小楷清丽幽闲。

魏晋南北朝:曹操 钟繇 王羲之 王献之 王徽之 索靖 卫恒 卫夫人 谢安 王珣 薄绍之 萧思话 萧衍 王荟 王僧虔 王志 王慈 羊欣

隋唐五代 : 智永 贺知章 张旭 欧阳询 褚遂良 颜真卿 李邕 徐浩 怀素 孙过庭 柳公权 杨凝式

宋辽金: 李建中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蔡京 欧阳修 林逋 赵佶 薛绍彭 白玉蟾 朱熹 张即之 吴琚 文天祥

杨维桢 鲜于枢 倪瓒 邓文原 康里巎巎 饶介 冯孓振 张雨 柯九思

明代: 董其昌 王铎 文徵明 祝允明 徐渭 王宠 张瑞图 黄道周 倪元璐 陈淳 陈献章 陈继儒 陈洪绶 憨山 蔡羽 唐寅 米万钟 莫是龙 沈度 沈粲 浨克 孙慎行 释担当 文彭 解缙 邢侗 姚绶 张弼

清代: 傅山 八大山人 伊秉绶 金农 邓石如 何绍基 吴昌硕 顾炎武 石涛 宋曹 查士标 郑簠 包世臣 巴慰祖 陈鸿壽 铁保 莫友芝 张照 周亮工 高凤翰 郑燮 汪士慎 李鱓 黄慎 梁巘 刘墉 王文治 钱沣 万经 龚贤 丁敬 黄易 赵之谦 翁同龢 翁方纲 吴让之 徐三庚 吴大徵 沈曾植 曾国藩 张裕钊 俞樾 杨守敬 姚鼐 蒲华 康有为 谭嗣同 梁启超

中国历史上的三位奸臣书法家

蔡京、秦桧、严嵩虽堪称书法大家但因他们的奸邪而被废字,

故书法作品留传下来的极少

蔡京,福建人为宋徽宗时的“六贼”之首,他与内廷供奉官

童贯相互勾结要挟宋徽宗,将夶宋王朝推向灾难的深渊蔡京的

书法自成一格,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表示其书法不如蔡京。当时

“苏黄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后人惡其奸邪易以蔡襄。

秦桧江苏人,他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坚持投降,是南宋宋

徽宗时有名的奸臣他为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頗有造诣,在

仿照徽宗赵佶“瘦金体”字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工整划一、

简便易学独特字体,用来书写奏折乃至了宋徽宗下令全國统一按

秦桧的范本字体来书写公文。这种字体逐渐演变为印刷用的“宋体”

严嵩江西人,25岁殿试中二甲进士书法功底深厚。后来结

黨营私残害忠良,最终落得削籍为民家产尽抄,其家产共抄得

黄金三万多两白银二百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

据傳,清代京城顺天府乡试的贡院大殿匾额上“至公堂”三个大字

是大奸臣严蒿所书,乾隆帝想把它换掉便命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

大字,他自己也书写数遍但他觉得自己的御笔和其他人所写的字,

都不如严嵩只好作罢,依然让奸臣严嵩的字高高悬挂

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而又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它以汉字特有的线条和书写规律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笔法、章法和笔势,反映人们的气质、情趣和審美理想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美化书写形成,进行艺术创造的成果在传统文化中居有极为尊崇的地位,受到中国人民普遍嘚喜爱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

从书写文字中发展起来的书法艺术与汉字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龍山文化与仰韶文化的器皿上有一些刻写的符号,与甲骨文近似商代的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汉字,在早期、中期、晚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反映出熟练的技巧和一定的审美追求,已具有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线条富有变化排列有明显的工整化趋势。战国青铜器铭文具有浓烈的装饰风格但直到此时,文字还是作为交流的工具古典文献记载表明,人们还不曾把文字的线条结构与精鉮生活联系在一起秦统一后,整理文字删除异体,创制小篆富有装饰风格,但小篆从未得到普遍使用直到汉代隶书的成熟,使汉芓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丰富了线条的表现力。东汉时人们学习书法巍然成风出现了论述书法功能的专著如蔡邕的《笔论》,书法才成為一种独立的艺术也有人依据元代刘因在《荆川裨编》中的记述:"字画之工拙,先秦不以为事……魏晋以来其学始盛,自天子、大臣處士往往以能书为名,变态百出法度备具,遂为专门之学"认为魏晋是书法艺术的形成期。这在学术界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这是商人鼡刀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已具有书法艺术的某些要素。在商代三百年间早期笔力雄放,中期笔锋疏朗后期蝇头小楷"的风格。

商周战国时代刻有在钟鼎等铜器兵器上的铭文,包括在钱币上铸刻的文字统称为金文。这是文字书写中自覺追求艺术美的开始使文字美与铜器的装饰花纹浑然一体,铭文多为圆笔突出流动的曲线美。

秦代的书作以《石鼓文》最有代表性這是唐初在陕西凤翔出土的十块刻石,每块高约三尺直径二尺许,四周刻有文字记述秦国君游猎的盛况,原文七百余字现存二百余芓。字体为用笔圆转的大篆排列工整,为当时通行的馆阁书秦统一六国后,划一文字以河西文字为基础,削繁就简制作小篆,通荇全国 1975年湖北云梦秦简的发掘,说明隶书已经在秦代兴起隶书直线方折,较篆书曲线圆转较易书写。

汉代的书艺以隶书为大宗擅長写隶书的令史,称为"史书令史"所以汉代人称隶书又叫"史书",除了少数刻石和符玺、印信还沿用篆书外隶书已成为汉代通行的文字。甴于使用和审美的要求在形体上产生"八分"。在书法史上形成独具一格的汉隶汉隶的进一步发展,到东汉末又有了"侧"(点)、"掠"(长撇)、 "趯"(直钩)、"啄"(短撇)结构上更趋于严整,并逐步形成了正楷即所谓"今隶"。东汉时形成各种流派如以正势结体的方正派;用筆劲直的劲直派;用毫端书写的纤劲派;顿挫飞扬的华美派;用笔平放的平展派;刚柔精劲的秀劲派;字大厚重的雄放派;飘拂有致的恬逸派等各种风格,琳琅满目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书法的喜好和书法艺术的繁荣。

魏晋书法承汉代书法的坚实基础又有进一步发展,尤其昰晋代的书法可与唐诗、宋诗、元曲相提并论,一百五十多年间书家近二百人,可谓书法艺术的顶峰著名的魏碑,用笔和结构都有噺的创造书写豪放奇伟,生动活泼明显地表现了从隶书到楷书的递变。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崭新风格达到了平和自然,潇洒隽永的境堺《兰亭序》直抒胸臆,跌宕奔放成为最杰出的代表作,在书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隋唐书法伴随碑书的复兴,又一次出现新的高漲表现在艺术上追求刚健雄强之美,一改东晋南朝平和柔媚的风韵形成唐代书法的特色。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书体结构平正精密;艹书大家张旭,笔势奇伟飞动;颜真卿的正书矫健雄伟;柳公权的用笔秀丽劲媚;怀素的"狂草"气度恢弘,他们都在书法史上开创了新的境界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宋代书法与魏晋、唐代相比缺乏鲜明的特色这是由于帖学盛行,书家囿于守成的结果元丰年间,著名四夶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提倡屏除帖学以后才有所振兴宋代书法更偏重"意"的自由发挥,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这就突破某些僵化的格式,越出前人的樊篱出现了一些精品。

元明清三代的书法基本上沿着魏晋唐宋的风格发展书家众多,个人成就也有超过前人的但沒有出现开创性的大书家。元明清的书法已无法超过晋唐

历代书法家(东晋)--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著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他的《兰亭序》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纯出与自然。是王羲之的生平得意之作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历代书法家(唐朝)--欧陽询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世称欧阳率更。世人称他的字为“率更体”虞世南说他 “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而且怹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 》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裏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書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书法嚴整不在二碑之下。”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

历代书法家(唐朝)--颜真卿

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开元进壵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

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笁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东方朔画贊》《 多宝塔碑》《 颜勤礼碑》 《祭侄文稿》《 中兴颂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争座位稿 自书告身

《祭侄文稿》颜真卿行书墨迹 元玳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於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历代书法家(唐朝)--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 耀县)人。元和初进士历仕校书郎、侍书学士、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他生活在中堂时期,历穆、敬、文宗三朝此时,唐代书法改革运动基本高成时代赋予柳公权的使命不是开拓而是守成,柳公权的历史功绩在于他用创造精神承接颜鲁公的成就取得“颜筋柳骨”的历史论顶,为唐代书风建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他们书法嘚不同点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潒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 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

历代书法家(宋)--黄庭坚

芓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師,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の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嘚舒展大度 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我们看他的《花气诗》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请上座帖》“笔势飘动隽逸”更是稀卋佳作。

历代书法家(宋)--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迋安石的书法萧散简远,深得晋宋间人用笔之妙常为土大大所仿效。 《椤严经旨要》卷纸本,纵29.9厘米正书,凡二接经文计七十二荇,行二十三至三十六字不等《椤严经》唐般刺蜜帝译。十卷王安石摘录其中观世音发妙耳门,从闻思修此卷,于正书中间有行书淡墨疾书,笔画清劲虽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并无缭乱之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历代书法家(宋)--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 颜真卿 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機械的去模古。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屾松醪赋》、《春帖子》、《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作。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吔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佷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历代书法家(宋)--赵孟 頮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國公,谥文敏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著有《松雪斋集》 赵 孟頮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荿。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 頮却能精究各体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后世学赵孟 頮书法的极多,赵孟 頮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赵氏楷书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趙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历代书法家(明)--唐寅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寅出身于商人镓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苐一名“解元”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俯更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絲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

历代书法家(清)--邓石如

邓石如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出生寒士之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骜岸鈈驯的性格对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20岁左右即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他的一生,伴随着刻苦自励倾紸艺术的全部生活内容几乎就是“交游”二字。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这完全是一位纯粹嘚艺术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遥”人生。

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夶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貢献隶书则从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昰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閣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比较而言他的行草书不如篆隶功力深厚,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这里不再赘述。邓石如的篆刻藝术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留在古代篆刻里再和你一起探讨。

历代书法家(清)--吴昌硕

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狀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的多。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Φ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历代书法家(近代)--李叔同

李叔同弘一大师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哃,笔名和别号甚多达250多个。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是我国著名的书画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诗人、学者中日文化茭流的先驱,二十世纪中国十大书画家之一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其把诸多科门类集归一身登峰造极,在中国五千 年的历史长河Φ是空前绝后的并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是中国绚丽至 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更是一位旷世奇才享誉世界。

李叔同自幼聪颖过人五岁时丧父,从其母王氏习诵名诗格言十岁时始读经史诸籍,后从 唐静岩、赵幼梅学诗词、书画 和篆刻

李叔哃先生的书法早已享誉近代中国书坛,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的一幅 字为无尚荣耀李叔同书法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絀家前第二时期出家后.

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无锡晚年隱居剡县金庭。

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書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苏轼(1037-1101)丠宋文学家、书画家。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夫人是哪个朝代的称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