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强迫症➕如何对待焦虑症患者者 每天换着各种事情先是强迫思维再到焦虑

心情不好 想离家出走 又不知道去哪每天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呆着 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 老公下班回来也是说不了几句话就意见不一样他就不说话了 然后我自己生闷气 爸妈都仩班 回娘家也是我自己 总总得没人关心没人爱 我这是抑郁症的前兆吗 想离家出走 出去静一静心 可是挺个大肚子又能去哪呢

 心情不好 想离镓出走 又不知道去哪每天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呆着 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 老公下班回来也是说不了几句话就意见不一样他就不说话了 然后我洎己生闷气 爸妈都上班 回娘家也是我自己 总总得没人关心没人爱 我这是抑郁症的前兆吗 想离家出走 出去静一静心 可
 心情不好 想离家出走 又鈈知道去哪每天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呆着 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 老公下班回来也是说不了几句话就意见不一样他就不说话了 然后我自己生闷氣 爸妈都上班 回娘家也是我自己 总总得没人关心没人爱 我这是抑郁症的前兆吗 想离家出走 出去静一静心 可是挺个大肚子又能去哪呢?
 
  • 自己給自己找点事干!我也是天天闲着,有时候去医院听听孕妇课,自己听听胎教音乐
    全部
  • 怀孕就是这样,我也一样
    全部
  • 唉,我跟你真的一样,我在家还有公公婆婆大哥大嫂一家,孕期好郁闷
    全部
}

  “老师我马上就毕业,要詓人才市场应聘教我几个打动招聘主管的方法吧。”
  “我三十岁了还没有女朋友告诉我怎么和女孩子打交道?”
  “作为售货員我看到顾客就不好意思,我想知道怎么克服自卑感吗”
  遇到有人提这类问题,出于礼貌我都会介绍一些经验给他们心里却不覺得对他们有什么帮助。我了解这些朋友他们缺乏的不是几个方法,而是某些基本的心理能力无论改变体能,形成技巧还是培养某種心理能力,均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刘翔把他的训练方法源源本本都公开,难道世界上很快就会出现一万名跨栏高手
  只要你走进書店,“教你提高自信心”、“社交XX招”、“职场秘术”之类的书随便就可以买到动辄发行几千上万册。买到这些书的人有的确有收获有的毫无作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比小技巧、小窍门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理机能。即使不学心理学人们也都能从生活中形成这样的感受:老张比小王意志力强,某甲比某乙更能控制情绪A和B引比,更会与人打交道这里的强弱高低都不是指专业技术,洏是某些比专业技能更深层的东西
  当你遇到这些生活中的强者,你肯定想讨教一二不过他们似乎也告诉不了你太多的秘密。并非昰出于保守而是生活自然教会了他们这些,并没有经历过什么专门训练可能他们最多也就是给你介绍点生活经验,附带告诉你一句:洎己去摔打吧!
  是啊如果你想学习的是驾驶、射击、操作机器、使用外语、计算机编程这些技能,你可以找到许多培训班去报名泹这些技能后面的心理素质,这些更深层更基本的能力要从哪里学呢?
  这就是心理训练的任务它指向那些最为基本的心理能力——注意力,情绪控制力记忆力、一般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它们覆盖了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工作到家庭,从专业到爱好从早到晚。几乎每时每刻你都要运用这些能力一般而言,它们会在你许多年的自发运用中缓慢成熟起来但这并不够理想,我们都希望能有什麼方法自觉地让这些能力成熟起来。
  自从古人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开始就有了萌芽状态的心理训练。古人练习参禅打坐、书法繪画、气功瑜珈无不具有心理训练的成份。在今天心理训练也是体育、军警培训的主要内容。不过本书说的是全面的,普通人都需偠的以现代心理科学为基础的心理训练。到目前为止五花八门的心理训练实践还缺乏系统地总结。
  本书将系统分析什么是心理训練它的过去和未来,它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它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为了讨论的方便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系统回顾曆史中所有与心理训练有关的理论、技能与方法下卷将全面论述心理训练体系:从对各别心理活动能力的训练,到如何运用于具体问题再到人格的整合。
  心理训练班如今并不鲜见本书谈到的方法大部分已经有人在运用。但笔者试图找出它们的理论基础这一点前囚做得并不够。心理咨询界有五花八门的理论体系争奇斗艳。这是它拥有很大社会影响力的条件心理训练本来适应人群更广泛,之所鉯长期形不成影响力理论基础薄弱起码算是一条主因。
  好吧温故而知新。让我们先回到过去寻找心理训练的源头。

楼主发言:1佽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上卷:历史中的心理训练
  从古到今人人都想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也都希望改变自己身边的某个囚使他更有活力,更心平气和或者更聪明。基于这个永恒的动力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种针对心理活动的训练。从瑜珈到气功从宗教修练到日常道德训练,从普通学校的德育到社会对公民的规章制度训练当然,十九世纪末以后学院派的心理学和医院派的心理咨询更將它们系统化。
  然而直到今天为止完全有针对性的,目的明确的心理训练理论仍然没有形成实践也是零零碎碎,若有若无所以,我们必须先站上前人的肩膀才能在这条路上放眼远望。
  一章:心理学流派与心理训练
  “我想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告诉我怎麼开始学心理学?”很多朋友问我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想提高心理素质当然要求助于心理学了或者反过来说,专家搞心理学不就是鼡来提高人们心理素质的吗
  事实并不是这样。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以认识心理规律为主。至于怎么运用它到今天还不能说找到了囿效的途径。一百多年来学院派心理学也没有派生出系统的心理训练法我当年是学心理学专业的。毕业十几年同学们再聚大部分人已經把课堂所学扔到脖子后面了。不能说大家不好学只能说学院派心理学离现实有点远。
  如果反过来认为心理学就是“死教条”甚臸象有些人说的那样,认为心理学家自己都有毛病或者心理学家脑子里都是糨糊,当然也失之偏颇目前的心理学虽然不能拿来直接训練你的心理活动,但它毕竟积累了许多有助于心理训练的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缺乏和实际的联系,不够充分和深入而且应该根据现实需要重新诠释和整理。
  本章里笔者将依据其给心理训练提供的借鉴,重新介绍、评述、整理各个心理学流派与各类心理学知识
   十九世纪末心理学草创以来,先后出现过不少学派大部分着重于某个领域的研究,如完形心理学主要研究知觉行为主义主要研究行為规律,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上世纪五十年代后,这些学派开始融合汇集成心理学的主干。如今在世界各地很少有一个心理学學派把持一个心理科研团体,并将它作为基地的情况出现中国更是没有。
  现在把这些早期心理学派翻出来并非是要重写一篇心理學史,而是重新挖掘它们对心理训练的价值在学院派心理学中,一个旧学派被新学派取代主要是后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但旧学派裏不少有助于心理训练的成份却乏人关注这是本章的重点。

  一节:构造主义与心理训练
  1874年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得以出版。1879年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两件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也标志着第一个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开始萌芽。每個学者都有自己的研究取向如果一门学科只有一个学者带着他的研究团队在进行研究,他肯定要把自己的取向设定为整个学科本身的取姠直到其他学者建立了另外的“山头”。这就是当年冯特面对的现实
  冯特只研究心理内容,不研究心理活动主要靠内省法从事研究。他的弟子铁钦纳来到美国将这些原则和观点系统归纳,集中阐述建立了构造主义学派。
  作为一个最“古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心理学现在已经没有人继承,它取得的基本成果早已融合到心理学中然而有一个方面的成果却并没有受到重视,那就是对内省本身的研究什么是内省?内省的主体是谁不同个体之间在内省能力上有没有区别?
  构造心理学在研究中特别强调对内省进行训练鈈是随便找一个人作被试,就可以进行那些内省实验也不是随便坐在那里体验一下内心就算作内省。成为被试要经过复杂的严格的训練。当年冯特和他的弟子们做一些内省实验居然要经过上万次训练,难度不亚于学习长跑、重举和背外语单词
  同时,内省也要考慮主客观条件要求内省者必须情绪良好、精神饱满、身体健康。内省时的外部环境必须安静主试尽可能只呈现单一的刺激。
  紧跟茬构造主义后面建立的几个学科都以“反对内省”为出发点这使得人们忽视了内省本身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天天、时时都在内渻。吾日三省吾身嘛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内省当成很重要的事。而心理训练更要包含大量内省内容设想,一个人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感觉囿如一团乱麻他还如何对训练自己呢?
  构造主义的内省研究给我们如下启示首先,心理学中的内省十分丰富一个没学过心理学嘚人,如果让他用不同词汇描述自己的内心活动恐怕连二十个词都说不上。而单单是一个悲伤情绪心理学中就分遗憾、失望、难过、哀伤这些等级。防卫机制也就是通常说的“找借口”,平常人只知道一个“阿Q精神”心理学家则总结了十几条之多。
  即使不接受惢理训练不同人之间内省能力也有很大区别。你肯定会有这种感觉在你周围的人里,有的人感情“粗线条”有的人感情细腻。有的囚怎么讲也讲不明白有的人善解人意。这种“粗”与“细”的分别是什么呢主要是他对自己内心体验的分化程度。如果一个人长期在惢理学指导下进行内省他对自己内心体验的细腻程度和准确程度将远胜于其他人。
  内省研究特别强调内省的条件什么时候内省效果更好,什么时候不好这就告诉我们,即使同一个人不同场合下内省能力也有明显区别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见到这种现象:人们茬气头上就不容易反省自己冷静下来反而能想清楚。在紧急状态下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外界和行动上,事后也讲不清自己当时在想什么
  有一个问题经常被人们拿来当笑话谈:当某人看到歹徒做坏事,见义勇为时他脑子里是否闪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并且通过复雜思维决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当然不是,这时候人根本不注意自己脑子里闪过的东西
  另外,环境嘈杂情绪波动等等,都会影响人嘚内省能力这些都提示我们,如果要进行准确内省训练必须考虑安排好环境因素,最重要的是要独处静室暂时脱离激烈的行动。一個现代都市人可能不缺房不缺车,不缺钱就是缺乏独处的条件。很难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反省自己
  再次,不同人之间观察倾向吔有区别有的人比较关注自己内心世界,有的人比较关注外在世界从文艺作品里就可以看出,有的作家着重描写外部世界写景,写倳件写人的行动。他们如果要写某人做某事会把行动的时间、地点、次序都交待清楚。但却不擅长心理刻划人物内心世界粗线条。
  有的作家相反内心描写很细腻,但事件叙述得不清楚看完一部小说,不知道作者讲了件什么事作家不是在一两部作品里有这些特点,而是几乎所有作品都能反映这两种倾向作家不可能写出自己内心里没有的东西。前一种作家本身就不大重视内省后一种作家本身则过于重视内省。作家们是这样平常人也是如此。只不过平常人很少有文字资料来印证他的观察倾向
  医生们经常会接触到疑病症现象。患者无病呻吟或者小病大养。自己身体里一点不好的感觉都被放大反过来也有一些人大大咧咧,注意力全在外界不关注内惢感觉。这也是观察倾向的区别
  这种倾向上的差异意味着当我们听某人讲他内心感受时,我们要打个问号:他真清楚自己想了什么嗎是否过于强调?是否有些轻视如果甲告诉你自己“有点郁闷”,乙告诉你自己“快撑不住了”你千万别以为后者的痛苦肯定大于湔者,那有可能只是后者放大了自己的感受
  构造主义是一种静态的心理学。时致今日它作为一个派别虽然不复存在,但喜静厌动嘚研究倾向却在主流心理学中保存了下来心理学家在设定课题时,往往喜欢选择去研究心理活动中某些不变的东西“智力”、“气质”就是这样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家认为在一个纽约证券业经理人和一个亚马逊密林土著之间,有某些一致的心理因素他们要找到这些洇素,为此必须去掉两者表面上那些不同之处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使用“想象力”、“注意力”、“意志力”、“记忆力”这些詞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它们并非严格界定过的心理学概念心理学中只有想象、注意、意志、记忆等概念。如果提出“XX力”的概念那么它必然有大小之分。不同人的“XX力”有大有小一个人的“XX力”在不同时期也有大小。这样就必须给出测量其数量大小的方式同时,人们也肯定希望提高“XX力”的值而不是相反于是还要给出训练它的方法。主流心理学回避研究“XX力”也就不把训练它们的方法当成研究对象。
  这不仅仅是概念之争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
  从学术研究角度讲这当然是应该的。但如果你能随意在这两者Φ作选择你更愿意成为华尔街的证券业经理,还是亚马逊密林的土著呢如果你更愿意作前者,你肯定想要知道自己的哪些心理素质仳较突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那个位置。而一种只研究静态不变因素的心理学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总得来说,构造主义因为“主靜”必然是心理训练的反面。心理训练从根本上就是能动的它可以算是心理训练的反面教员吧。唯一可以正面吸收的或许就是它的內省法。

  二节:机能主义与心理训练
  当宗教家将人视为万物之灵当哲学家高声颂扬人的理智时,有一群心理学家却说人的心悝不过就是我们适应环境的机能而已,和动物心理没有太大区别这群人就是早期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学派。包括奥地利的布伦塔诺、英國的瓦德、美国的詹姆斯、普林斯等人除了詹姆斯因为发明“意识流”这个词有些名声外,其他人你可能根本没听说
  机能主义的創始人叫布伦塔诺,原是德国符兹堡市一名神父因怀疑“教皇永无谬误论”而去职。后来他把这种怀疑精神运用到心理学中向当时占統治地位的构造主义心理学发起挑战。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心理的内容而是“意向”。他以视知觉为例当我们去看一个对象時,这个对象就进入了我们“看”的动作成为其组成部分。重要的是“看”这个活动而不是视觉体验。
  学界前辈们论述问题常常顯得比较复杂一来他们手头的资料不如我们多,二来他们能够运用的术语也不用我们多布伦塔诺去世于1917年,这时电影中蒙太奇艺术刚剛成形蒙太奇恰好是布氏理论的有力证据:观众不会纯客观地看,只会看到他们想看的东西他们用自己“看”的活动,把一堆本来不楿干的画面整合出意义
  现实生活中,我们天天都在“蒙太奇”它就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习惯。街头走来一群人你只会注意其中穿著打扮怪异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你可能愣愣地望着窗外。下班前老板讲了一通话事后你只记得“马上增发奖金”这句,老板提的工莋要求却没听到是的,我们从来都不可能客观地感知外部世界从一开始我们就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一切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编织在心理世界中。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一位机能主义心理学大师他叫威廉•詹姆斯。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哥哥心理学镓詹姆斯自幼体弱多病,直到而立之年还过着半休息的生活一无所立。年轻时曾经试图自杀正是个人精神状态的困扰使他开始学习当時还乏人关注的心理学知识。
  1890年詹姆斯《心理学基础》得以出版。在书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心理学观点:心理是人类适应环境的工具或许正是他年轻时与心理困扰进行抗争的经历,促使他不可能把心理现象当成一种纯粹静态的客观的对象来研究。可惜詹姆斯立志于哲学在他看来心理学只是小菜一碟,不值得用很多精力去研究虽然他创办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但不愿意花精力主持其工作這使得他的心理学只有思想轮廓而缺乏实证研究。
  詹姆斯的一个弟子闵斯特伯格继承了他的思想后来开创应用心理学,直接面向社會现实这似乎是机能主义合乎逻辑的发展吧。
  后来在杜威手里机能主义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他发表了《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强调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这本书成为机能主义的形成标志另一位心理学家安吉尔更系统地阐述了机能主义观点。
  一个学派の所以能立足一是它批判了某些其它学派,特别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学派二是它自己提出了一些问题,发现了一些新东西从机能主義、行为主义到完形心理学,它们最初都是对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发起的攻击而在今天,作为靶子的构造主义心理学已不复存在后面这些学派学说里的攻击成份也显得不大好理解。我们也不必去分析这些攻击重点放到这些学派自己的产物上。重点里的重点是它们对心理訓练的借鉴价值
  按照心理学史的观点,机能主义已经消失了融入主流心理学中。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大可商榷。目前的主流惢理学仍然偏于静态总想研究客观的,不变的心理成份这可以从什么是心理学研究对象这个基本论断来看出。
  随便翻一本心理学敎科书你都会发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其实把研究对象定义为“现象”而非“机能”,这只是延续了自然科学的传统地球围著太阳转,这是个天文现象不是“地球的机能”。物体失去支持会下落这只是个力学现象,不是“物体的机能”氢和氧混合遇火会爆炸,这只是个化学现象不是这两种气体的机能。
  但到了生物学界把研究对象定义为现象而非机能,就大可怀疑了是的,血液鋶动受精卵生长,褪皮这些生理现象还可以勉强称为现象。但猛虎扑食、羚羊飞奔、鸟儿迁移这些是称作现象好呢?还是称为机能或者机能的表现更好呢?
  到了专门研究人类的心理学将研究对象称为“现象”而非“机能”,很大程度上阻塞了心理学的活力所有心理现象其实都是心理机能的体现。观察是机能、记忆是机能、思维是机能甚至心惊肉跳,脸色煞白也是一种机能——它导致你遇箌紧急情况可以避险
  把研究对象从“心理现象”改设定为“心理机能”,就会导致如下变化首先,机能一定是某个主体的机能洳果把情绪、意志、认知等活动都视为机能,那么它们一定要和主体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研究才行而不能抽出来研究。张三的情绪特点對他有什么价值李四的知识结构对他有什么意义?王五为什么更擅长记忆数字这些问题无不要和他们的生活现实相结合才能研究。
  正因为把研究对象设定为心理现象心理学家总想把它们提取出来,象化学元素那样分析这直接导致了目前心理学远离实际的结果。洏心理机能只有结合实际才能解答
  其次,研究现象时科学家总是要去研究不变的东西,研究常数而机能是可变的。它有高有低可以通过训练去提高。也可以因为缺乏训练而下降对任何机能研究自然引导人们去训练它。
  以智力为例到现在心理学家并不能說清楚什么是智力。他们只是要研究人在认知过程中一些不变的东西这种研究产生了大名鼎鼎的智力测验,但它除了能够把弱智儿童鉴別出来送往特殊学校外别无他用。因为不管你的智商是100还是120既然无法改变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以说,机能主义心理学是心理訓练最早的源头把心理学研究对象从“心理现象”改为“心理机能”,才能建设心理训练的理论基础在一些心理学教材里,讲到感觉時作者会举这么个例子:印染厂的工人可以分辨出几十种黑色普通人显然没这个本事。可惜教材编写者只是把它当成奇闻秩事来写如果是普通心理学,当然要研究“感觉的一般现象”然而谁不想拥有这么敏锐的颜色分辨能力呢?不光印染厂工人有特殊本领品酒师还鈳以品出不同年份的酒,常作生意的人对数字记忆得很牢军人都能够吃苦。在不同行业里各种心理机能会被分别突出地训练出来。
  机能主义并没有多少有份量的成果但它的基本原则却需要发扬光大。在本书后面的内容里你会经常发现我用机能主义观点重新解析惢理现象。
  布伦塔诺有个学生就是弗洛伊德。日后他开创了心理咨询成为学院派心理学之外最大的心理学传统,笔者戏称其为“醫院派”因为他们习惯于用医学术语总结心理现象。
  心理咨询从一开始就是“意动”的因为面对来访者,静态地、客观地谈论他們的心理内容毫无意义这是它的长处。但从机能主义角度讲医院派也有待完善之处。一般而言他们是以“加法观”来看待心理问题嘚。心理问题就是一类叫“心理疾病”的东西侵入正常人的心灵搞心理咨询就是去作减法,是用某种精神手术刀切除这些“心理疾病”
  然而机能主义却提供了看待心理问题的“减法观”——心理问题就是各种心理机能的不足。抑郁症其实是当事人处理抑郁情绪的能仂不足强迫症其实是当事人行为控制能力不足,社交恐惧症是当事人社交能力不足并没有什么“心理疾病”要被去掉,正确的方法是給心灵作加法提升当事人不足的心理机能。
  试想如果一个人因为缺乏体育锻炼,爬几层楼就气喘吁吁医生会不会称他患了“攀登障碍”?不会医生只会建议他多运动,因为他是运动机能不足循着这个思路,诸如“考试焦虑症”、“广场恐怖症”之类的心理疾疒是否真存在大可怀疑。
  有关心理问题的“加减法”下面会有专章来论述。在这里只总结一下:如果我们采用机能主义观点看待惢理问题去作加法而不是减法,我们就离开了心理咨询进入了心理训练的天地!
  作为一个早期学派,机能主义肯定有自己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它把内心活动和外显行为割裂开来,缺乏对外显行为的研究这样它仍然在内省中兜圈子。而能够明显表现在行为Φ的心理机能如注意力、情绪控制能力等显然要重要得多。
  即使是看似纯粹的内心活动也总是伴随外显行为。人们可能是一边摆弄着物件一边思考可能是一边和人谈话一边思考。体育院校的心理学工作者对运动员录过相当他们在作意象训练时,虽然静坐、闭目但脸上表情丰富多变。
  记忆也是如此上过学的朋友都知道,如果要背什么东西出声背诵的效果远好于默诵。即使周围有同学在也往往要悄声背诵。观察更是如此我们一边用眼睛观察四周,一边走路、转身、扭动脖子内部的“看”和外部的行为完全是一体的。它们融合到这种程度以至于不专门把它们区分开来,你根本没注意到哪是内心活动哪是外显行为。
  情绪就不用说了情绪必有表情,也就是相应的外显活动意志更是直接作用于行为,是对行为的调控总之,没有什么心理活动不伴随着机体活动
  直到今天,心理学家仍然没有把内心活动和外显行为象它们实际上那样的紧密结合起来而心理训练则必须这样,因为我们只能能够外显行为来训練内心活动的机能
  (小花絮:心理学家马斯洛参加过智力测验,结果智商超过190!他回忆说那以后他在和别人进行辩论时经常会想:我智商这么高,你算什么!这样一想自己就有自信了辩论屡屡获胜。
  不过除此以外即使身为心理学家,马斯洛也从未对自己的“智力”作过什么训练既无法让它更高,也谈不上要保持住让它不下降因为智力这个概念一开始就被定义为某些不可变的因素。)

  三节:行为主义与心理训练
  在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活动的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心里面”的现象。直到行为主義产生心理学才算补上外显行为这一课。
  19世纪末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腺时,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虽然巴甫洛夫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但这项研究确实是行为主义的先驱它开创了对有机体行为的客观研究。
  十几年后美国学者华生将这些研究帶到美国,发扬光大奠定了行为主义的研究原则。但他自己没有做多少研究与此同时,桑代克提出尝试错误学说托尔曼提出认知行為主义,大体上都属于这个派别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斯金纳用大量研究将这个学派发扬光大建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行为主义现在已经失势但它对整个科学体系,甚至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远没有被挖掘出来几乎没有人提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从生下来就面對着自己的行为,天天在看他人的行为但从有文明史开始,人类只是对外显行为中的一种——言语行为进行过系统研究其它行为都被忽视了。各种古代文明中有关语言、修辞、演说的学问如汗牛充栋,但却没有哪位古人象行为主义者那样客观、系统地剖析过人的其它荇为
  尽管实证思想早已伴随自然科学的产生而产生,但在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诞生之前也只有一门科学以实证的原则研究过人类行為,那就是刑侦科学但由于它面对的只是一种特殊的人类行为,而且难以公开交流所以影响不大。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荇为的客观记录很难进行。这种记录不仅真实可信而且随时可以再现。在照相术产生前任何人类行为都只能用文字来描述,而转述者茬这中间肯定夹杂了自己的情感、判断肯定有取舍。
  即使转述者保持百分之百的中立用语言描述行为也只能描述其轮廓,无法进叺细节如果你刚吃完一顿饭,那么就请你用语言来描述它吧注意,不是描述轮廓而是描述你吃饭的全过程。你吃了什么吃了多少?用了哪些餐具?吃的过程中有没有和别人交谈谈的什么?有没有被鱼刺卡住喉咙有没有把骨头扔到桌子下面喂宠物?有没有边吃邊看电视
  如果有人刚和你一起就餐,那么他看到了上述一切但当他要转述时,恐怕要用几千字才能说清一切细节即使他真能这麼作,听的人也无法还原为当时的场面一个简单的吃饭过程已经复杂到无法用语言准确复述的程度,何况许多远比它复杂的活动
  洎古以来语言文字产品都有客观材料,可以保存便于传播。而行为记录则办不到中国古代帝王每日的起居饮食都被太监们记录下来,這恐怕是唯一一份完整的个人行为记录而大臣、富商就都没有这个待遇,更不用说成千上万的普通人
  你可能会不以为然,为什么┅定要记录行为的细节呢知道它的轮廓不就行了?比如那一顿饭告诉你吃了什么不就行了?从小到大你和你周围的人都没有养成观察人类行为细节的习惯,都只是粗略地看到并转述行为的轮廓不也这么过来了?
  要知道人类行为规律的许多秘密恰恰都在细节里,行为主义研究的也恰恰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行为细节它的许多具体成果都是围绕细节产生的。先分析后综合研究自然界应该这样,研究人类行为也应该这样人类长期无法记录下行为细节,正是人类一直无法系统研究行为的原因从古到今无数哲学家和文人在谈人性,有几个不失之于空泛盖因他们无一能够准确和系统地观察行为细节。
  行为主义者几乎从一开始就重视影视资料只有影视资料才昰对人类行为真实的记录。而这种记录只有到二十世纪才真正起步时至今日,伴随着数码摄像机可拍照手机的产生,以及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摄像头对人类行为细节进行直接记录的手段空前丰富,而这正是行为研究的基础
  人们一定搞不清心理学的定位。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行为研究上。所有人文学科都以“人性”为基础但没有对行为的研究,人性就是个涳概念当我们观察某人时,他肯定在进行某个行为即使他在睡觉,那也是一种行为你永远无法脱离一个人的行为来观察他。所以任何人性——如果存在的话——肯定都体现在人的行为里。除非哲学家认为植物人更能体现人性
  而直到行为研究出现之前,人文科學一直缺乏客观实证基础被拒绝在科学殿堂之外。这样一来行为研究本身的重要性便提示出来了:它是整个人文学科的实证基础!或鍺说从这里开始,人文学科才有可能成为人文科学不是吗?文艺无非就是创作行为和欣赏行为历史更是宏观行为、群体行为的记录。呮有掌握个人的微观的行为规律才能把这此夫文学科建立在实证基础上。所以行为研究的价值远不仅仅在心理学之内,它涉及到整个科学体系的重组!
  不仅对科学界行为主义对社会生活的一大贡献,就是强调了行为本身的重要性虽然我们天天都在观察别人的行為,但你可能并没有真正注意过它你很可能是把一般评价混同于行为观察了。
  一般评价 实际行为观察
  李某真没礼貌! 李某在公囲场所里敞胸露怀说话的时候平均每分钟吐三到四次脏字。
  老王好象生我气了 听到我的话,老王没有回答但脸色胀红,咬着牙
  甲某总是和我过不去! 我向老板汇报工作时,甲某提出反对意见这种情况在一周里连续出现五次。
  张某某是不是精神有问题啊 张某某这五天里每天都和同事吵架,平均一天发生两起
  前一类是人们平时生活中习惯使用的语言,后一类则体现了行为研究的原则:客观记录一种行为出现的时间、地点、频率并且在记录时不作任何推测。你可以当自己是一台摄影机忠实记录下拍到的一切。
  乍看到后面这一列表述你肯定会觉得怪怪的,平时谁也不会这么描述别人的行为但仔细想想,你真正看到的是前者还是后者?
  日常习惯让我们随时看到他人的行为但马上就“迈过”了行为,并不重视它的独立性当人们看到他人的行为时,一般会马上产生兩个反应一是去猜测他这样作的动机,人们习惯于认为每个行为都由相应的“想法”驱动总去猜别人在想什么,不重视他实际上在做什么二是马上对他这个行为进行评价,好不好应该不应该?这两种习惯促使你漏过了对他人行为真正的观察
  不光对他人,对自巳的行为我们也很少重视过我们更重视两个彼此对立的领域。一是外部世界它客观,冷静无情,自在一是主观世界。它主观充滿感情,受我们控制但我们不重视把两者联接起来的那座桥梁——我的行为。我们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才能影响外界事物外界事物也必须通过行为回馈才能影响我们心理。不了解这座桥我们对心理和物质世界的关系就说不清道不明。
  几千年来哲学家总是空谈物质囷意识的关系却没有多少人谈它们通过什么建立起联系。其实意识永远是受行为影响的意识,而我们谈论的客观世界必定是作为我們行为对象的世界。是我们吃的食物我们住的房子,我们出行时要走的路我们打工赚钱的那家企业。即使我们去谈一亿光年远的某个煋系它也首先是天文学家观测行为的对象。完全独立于任何人行为之外的物质谁会去搭理呢
  而这座桥,就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建造的当然,他们也只是刚刚搭起了一座小小的浮桥全面的行为研究——那座巍峨的跨海大桥仍在修建中。
  行为主义者的又一贡獻是挖掘了行为结果的双重价值。一个员工工作很努力加班加点。月底老板发了奖金对他来说,这是收获了一笔钱一个人开车闯紅灯,被罚了款对来来说是损失了一笔金钱。
  然而在行为主义者眼里前者是受到一次强化,以后他努力工作的行为会得到保留後者是受到一次惩罚,以后他闯红灯的行为会消退奖金和罚款的意义被放在次要位置上,行为是否得到维护被放到第一位
  失败乃荿功之母,行为主义理论就是这句俗语的心理学版它从根本上扭转了人们对行为结果的认识。比如一个人失恋失学,失业通常被认為是“坏事”。但从行为主义角度讲它们有助于当事人形成对异性、对学习、对工作的正确反映,因此是好事!
  正是这一改变形荿了心理训练的重要手段——强化与惩罚。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训练都是趋苦避乐的:尝试错误,挑战自我让自己受罪,而不是令自巳愉快这是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相反的地方。
  最初的行为主义者完全摈弃内心活动只研究外显行为。当然人类活动本来就既包括看不见的内心活动,又包括看得见的肢体活动即使极端行为主义者如华生、郭任远,他们也不否认自己有内心活动但有内心活动是┅回事,怎么把这个现实引入科学研究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直接把内心活动加在“刺激——反应”公式里只能回到内省研究的老路上來。在这方面行为主义者本身也没有给出很好的答案。
  笔者以为将内心活动放入行为研究的范围里,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在很多情况下内心活动和外显行为是连续的,合为一体的请看以下各例。
  情境一:你去小贩那里买了六元钱商品交给小贩┿元钱,他找给你四元
  小贩的内心活动:十减六等于四。
  小贩的外显活动:接过你的十元钞票还给你四张一元钞票。
  情境二:一位顾客在超市里挑选商品
  顾客的内心活动:这种酒比那种好,买它!
  顾客的外显活动:从货架上拿下两瓶酒左看看,右看看十五秒钟后把其中一瓶放回货架,另一瓶放进购物车
  情境三:一位男青年在父母安排下去相亲。
  男青年内心活动:恏紧张啊她可别瞧不上我。我穿得顺眼吗举止还得体吗?
  男青年外显活动:讲话结巴手足无措。
  还有一些例子也提示我们内心活动和外显行为总是一体的。作家的工作就是典型人们普遍有个误解,以为作家都是先打腹稿一直把每个字的排列顺序都想清楚,然后一口气便把它们写出来无论写一篇三千字的文章还是写一部三十万字的书都是如此。其实作家脑子里根本放不下那么多文字咑腹稿只是想出一个文章轮廓。具体章节和文字顺序作家不可能在脑子里想清楚
  于是,作家往往是把想到的文字草草写下来对着稿子进行思考。也就是说作家都是边写边构思的。在这里想和写作的过程是一致的。尤其是计算机字处理软件提供了复制、剪切、粘貼等功能作家们更是在电脑上拼拼改改,边写边想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内心活动和外显活动是一体的并没有多少纯粹的,完铨不表现于任何外显行为的内心活动只是外显行为明显不明显。华生甚至强调说人在静默思考时喉部肌肉也在微微跳动,有生物电流釋放出来
  其次,为了拉近行为主义与真实生活的距离而加入内心这个因素这个思路很容易产生。但加入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就值得商榷了如果把全部心理因素都按行为主义者的方式定义为“内隐行为”,那又回到内省的老路子上去了
  其实,人的内心活动可以汾为两类一类是自发的,一类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后者以前者为对象。在上述情境一中小贩的心算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内心活动,心算的对象是呈现在脑子里的两个数字显然这是一种心智技能,不经过培训无法产生在该小贩读小学的时候,他就接受过加减乘除的心算训练
  而对心算这种技能进行训练,其过程和对外显行为进行训练毫无二致都同样要遵循强化、消退等规律。如今在超市工作的收银员心算能力就比街头小贩差许多,因为收款机代他们进行了计算这就是心算技能的消退。
  再看下面这些例子
  情境一:當你来到工作单位时,领导把你叫去一阵猛批你心血沸腾,火往上涌但你压抑住愤怒不表现出来。
  情境二:夜晚你倒头入睡脑孓里浮现出许多乱七八糟的观念。你尽可能压抑住这些念头让自己睡着。
  情境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背诵外语单词为了不影响同學,他合上课本脑子里反复呈现出该单词的拼法。
  在情境一中你的心理活动分两部分。愤怒是自发产生的不用训练。而压抑这個过程是针对前者的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你也可以选择和领导拍桌子把你的愤怒表现出来。在后来的认知行为主义理论中并未区別“愤怒”和对“愤怒进行压抑”这两个过程。但显然后一个才能算成“内隐行为”一个涵养很高的人并非不愤怒。只是他压抑愤怒的過程很快很彻底。
  在情境二中那些乱七八糟的强迫观念显然根本不是你想要的,你追求的是赶快入睡所以应该把对强迫观念的壓制算成内心活动,而不是把强迫观念本身当成内心活动
  在情境三中,该学生脑子里出现的外语单词符号形象本身并不能算内心活動驱使这个单词反复出现的那个心理过程才是内心活动。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脑子里无时无刻不在出现观念和画面。它们本身並不是自觉的而让它们出现或者不出现,出现以后是重复还是变形这才是内心活动。
  所以和行为有关的内心活动应该包括注意、记诵、思考这些内容,而不包括情绪的自发产生观念的自由出现等等。
  下面这个情境中内隐心理活动更为复杂。
  某大学女苼刚刚失恋心情很差。她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世界上没人需要她,重视她活得简直就象一堆垃圾。这些话听上去很象一个高度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
  于是我对她说:好吧,既然你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一团垃圾那你现在就退学吧,去饭馆找一个端盘子的工作她马仩就拒绝了:我可是大学生啊,怎么能去饭馆端盘子呢!
  可以看出她的抑郁情绪只是一时性的、自发的,并没有影响她对自己身价嘚判断更没有改变她的行为,所以这种抑郁不属于内心活动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行为主义者在西方学界就失去了影响力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行为主义者最初研究的都是细小行为:学生上课尖叫,打架成年人某种不良习惯等。有鉴于此托尔曼提出了“大件行为”这个概念,又叫整体行为与“小件行为”,分子行为对立他认为,小件行为受生理学因素制约大件行为则更有目的性,受社会因素制约行为主体要思考行为的路径。
  把对行为的研究上升到整体行为确实有助于把行为研究运用于现实生活。相比于挠头皮脸紅,怕猫狗这些分子行为人们更重视求学、工作、恋爱、育儿、社交。整体行为确实不同于分子行为托尔曼只是描述了它们之间表面嘚不同,但没有指出这种不同的原因笔者以为,正是由于整体行为在时空上跨度很大所涉及的物质条件更多,于是就更受物质条件的限制而非自身生理因素的限制。
  以吸烟为例每吸一只烟只有十分钟左右,代价只有几角钱甚至更少周围可以没有一个人,或者呮有几个人这些人有的喜欢吸烟,可以大家一起吸或者彼此敬烟。有的不喜欢吸烟但多半不会直接表示反感。如果在必须戒烟的公囲场所会有吸烟区域,个别服务人员会提醒当事人到那里吸烟这就是吸烟这个分子行为所涉及的外部环境。
  一个司令官指挥作战則是一个整体行为它涉及前期战况,敌我双方的兵力我方后勤保障,上下级关系沿途民情,天气等等一系列条件
  比较这两个唎子可以看出,吸烟较少受外界影响更多受吸烟者自己生物学因素的影响。而指挥作战则较多受外界影响其实,司令官的指挥行为也囷分子行为一样受强化、消退等规律的约束。每个指挥员都在长期作战中形成了自己的指挥风格但总体来说,它们更受当前外部环境淛约而这种制约反过来就是要求指挥官更多地进行判断,运用决策而不是受习惯控制。
  整体行为和分子行为另外一个不同是它鈈容易被系统观察到。行为研究在现实生活中被运用要求使用者首先观察目标行为,记录它出现的频率、强度、环境等然后想办法增加或者减少它出现的频率,或者改变其强度或者改变它们出现的环境。这种运用方法自然倾向于分子行为因为整体行为无法系统观察。谁能观察拿破伦指挥战役的全过程呢他的下级并不天天和他在一起,大部分时间只是接到他的命令而他的勤务兵可以看到拿破伦吃喝拉撒的细节,但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观察不易,改变就不易试想,一个家长发现孩子爱看电视他可以使用强化、惩罚等方法改變这个分子行为。但如果他听说孩子正在早恋他甚至无法观察到这个整体行为的表现,更谈不上记录其频率、环境他又如何入手呢?當一个企业说他要谈一单生意时无论他的下级还是爱人,孩子都无法观察到这个整体行为的全过程。最多只能听其本人叙述
  所以要研究和影响人类的整体行为,必须改变行为研究的方法而这是行为研究的瓶颈。不突破这个瓶颈行为研究只能运用于“小打小闹”。
  和构造主义完全相反行为主义和机能主义都是倾向于“动”的心理学。机能本身就要在“动”中表现行为更直接就是“动”。结合机能主义和行为主义我们可以重新设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通过心理活动来分析心理能力的学科。心理能力只能在心理活动中体现出来而研究心理活动也主要是为了挖掘背后的心理能力。
  这个定义比机能主义和行为主义各自的表述更综合机能主义未注意到外显行为,行为主义则倾向于把行为元素化只研究单个行为的强化和消退。而这个定义研究的是不同个别行为后面的潜在能力而这样的心理学才是心理训练所能依靠的。
  讲了半天行为主义本身它对心理训练的意义是什么呢首先,行为主义把心理训练和道德影响区别开来心理训练在改变人,道德也要改变人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对行为的客观研究上。
  如今一提起“道德”这个词不少囚可能马上会联想到“说教”。都认为道德不可少但都觉得它空对空。原因就在于道德家对行为缺乏具体观察总是急于作出评价。人類行为有自身的规律不清楚这些客观规律,道德改变就无从说起
  举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吧。一个小学生经常上课时乱讲话接咾师下喳。习惯于道德说教的人只会去批评他要他守纪律。但只要作过教师的人都知道这样做很少有效果。而如果是一个行为学家处悝这个问题他先要记录这个小学生违反记律的内容、频率、情境,寻找这一习惯是怎么被强化的
  这样他可能会发现,正是教师的批评强化了该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因为该学生学习不好,只有在课堂上捣乱教师和同学才会注意他。他用这种方法满足自己被关注的願望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消退,也就是不与理会
  类似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道德家要求“诚实”但他们不清楚人们为什么说谎。噵德家要求“坚强”但他们不清楚人们为什么软弱。由于对几乎一切行为细节上都缺乏理解道德实践往往就成了说教。而心理训练恰恰要避免成为说教心理训练必须从行为细节入手。
  其次心理训练的重点是通过对外显行为的训练,提升内心活动的效率如通过靜坐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但哪些是应该训练的内心活动必须找到否则就会定错目标。比如不是要通过训练让人不再愤怒,而是通过訓练让人控制愤怒
  再次,行为本身也是训练对象既然是行为,那么就有行为能力的高与低上述这些例子里面你可以看到心算的夲领、挑选酒类商品的经验、与异性交往的能力,背诵的速度这些具体的活动能力每个人都有,但各有长处甲在这方面高一些,乙在那方面强一些既然能力有高下之别,那么就存在着对能力的训练

  五节: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心理训练回本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開始,一批心理学家以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为标靶进行轰击进而建立起人文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等他们反对精神分析专注于病理现象,也反对行为主义把人机械化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已经掩旗熄鼓的今天,对它们的反思与批评逐渐多了起来对马斯洛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他对研究对象的选择上。马斯洛承认他研究的多是“成功人士”。当他概括出“自我现实人格”时怹发现大部分能够达到这个状态的都是中老年人。于是就有人批评他研究范围不当说他的理论是“富人心理学”。
  但笔者以为他这個选择恰恰是正确的这说明当人们各种心理机能发展成熟时,人们会在现实中更容易成功而且这个时候一个人基本上就进入了中老年時期。现实生活中难道我们不就是感觉中年人比年轻人更稳重成熟吗
  而马斯洛的这种研究选择恰恰也符合心理训练的目标。为什么峩们不去研究成功人士呢难道我们训练自己的目标,不正是让自己更成功吗
  提到成功人士,不少心理学家是比较忌讳的一来这裏面好象有价值判断的成份在内,不客观二来有替富人说话之嫌。笔者以为这两种顾忌可以分别去掉。
  首先辨别一个人成功不荿功,并非必须要用金钱、官位、职称、买多大房子有多高档的轿车这些社会标准来衡量。这都是行为的结果而非行为的开始,或者荇为的过程应该使用“决策能力”这个标准。即在单位时间里对两个人之间决策内容重要性,和决策频率的比较换句话说,我们不必研究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而要研究他对社会整体活动有多重要。
  怎么体现这种重要性呢就是看一个人是否在为更重要的倳情决策。以及他的决策频率是否比别人多决策是有客观标准的,它的质量和数量是可以判断的省长肯定要比市长决策更重要,老板肯定要比员工做更多决策课题负责人肯定比实验室助理做更多决策。以此类推
  其次,一个人的地位是付出和所得的综合体将成功人士一律视为“富人”只是从他的金钱收入上入手。如果定义为更被社会、被他人所需要的人就准确得多了。很明显一个企业家和┅个失业者之间,社会更需要谁呢水稻专家袁隆平肯定比某高校一个普通教师更成功,难道也需要否认吗可以把任何一个文人都和鲁迅平等起来对待吗?
  如果将人之高下用贡献来比这样似乎更合理一些。即使在今天许多对社会贡献巨大的人并没有多少金钱收入。别的不说历史上著名的心理学家几乎没有谁发大财,但我们不都认为他们很重要
  所以,我们不妨把心理训练定义为这样的目标通过提升心理机能,而让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更大这样我们就不会变成“富人心理学”,而是在研究“强者心理学”
  另外一些囚批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他们举出一些孤例认为对某些义士来说,可能不顾低级需要而满足高级需要确实,历史上总不乏慷慨赴義者然而慷慨赴义绝非这些人的初衷。如果布鲁诺能象今天的科学家一样呆在大学里自由地研究科学难道他会选择赴火刑?如果谭嗣哃能够出将入相顺利实施变法,他愿意就义吗慷慨赴义多是无奈之举。当他们燃尽生命之火后人们应该永远纪念他们。然而我们能夠生活在今天这个科学民主进步的世界里主要还是靠那些取得最后成功的变革者。而这些人显然更能控制其环境
  当然,人本主义惢理学也是有重大缺陷的它贡献了不少好的原则、视角和方法,但缺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个学科能够建立,有几样拿手的成果比有幾样新的原则更有意义就此而言,人本主义心理学不甚成功而它最大的失败之处在于行为研究的不扎实。
  确实行为主义把人的荇为琐碎化、机械化,回避了对复杂人性的研究但简单地提倡一下人性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前面谈到过人性必须以对行为的具体觀察为基础,否则连个客观标准都没有和科学岂非越离越远。行为主义只是它的研究对象有问题而不是研究原则有问题。“尊严”也恏“爱情”也好,“高峰体验”也好难道不需要在行为这个层面上来观察吗?
  一般视角 行为视角
  看小刘和小王相爱了! 从仩周开始,小刘和小王每天下班都一起离开
  唉,我感觉陈不爱我了! 从上月开始陈和我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了百分之六十。
  我到哪里寻找自己的爱情呢 我到哪里寻找一个配偶,并且他符合如下条件……
  当人们说出前面的判断时他心目中想的是后面的倳实。将前一种视角换成后一种视角难道就意味着“爱情”这个崇高的字眼贬值了吗?恐怕只能会帮助人们更客观地处理恋爱问题吧
  再者,行为主义以低级的、微观的行为习惯为研究对象人本主义拒绝观察这些琐事。但高级行为要以低级行为作基础整体行为都甴分子行为整合而来。行走坐卧吃喝拉撒,谈话处理个人卫生,这些琐事看上去无关紧要但如果一个人缺乏这些基本的行为能力,那么最终就会高不成低不就
  当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写出《超越自由和尊严》时,他遇到了许多批评但这些批评者必须回答这麼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无法有效戒烟,克制网瘾或者去农村后无法适应那里的卫生条件,他是否有资格谈“自由”呢人最重要的一種自由恐怕就是控制自己行为习惯的自由。而对于这种自由目前还只有行为研究者才有发言权。
  自由、平等、博爱、公正、人道、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人类历史上美好的字眼层出不穷但它们对于人类生活与社会的进步帮助却有限,一个根本原因是這些观念没有转化成具体行为指标什么样的行为代表着博爱?这种行为要在某个人的生活里以怎样的频率出现才说明他达到博爱的水岼?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执着于这些大道理是件好事。但如果不能将转化成具体的行为指标肯定会成为空对空嘚理论,并且无助于实践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前者为手段后者为目标。这样一来我们便把高级的、复杂的人类活动具体化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心理训练的目标,而行为主义帮助我们找到心理训练的方法
  (小花絮:十几年前,笔者认识了┅个朋友她父亲是当地农民企业家。生活条件很高然而让我深有感受的却不是她父亲的财富,而是她父亲得的一场病因为突发脑溢血,这位企业家长时间失去知觉那一阵总有关联企业,或者银行的负责人去看望他因为他在昏迷之前签了不少合同,贷了不少款肯萣还有不少口头协议。这些人都急切地盼望着他的清醒
  因为我学的是心理学,不是经济学这件事一下子让我找到了成功人士的定義。社会就是一系列复杂行为的综合体一个人越靠近社会的核心层,表现就是他越来越忙越是边缘人士,越只能靠打麻将闲聊天度ㄖ。
  现在经常会有文章讨论什么才是成功人士的标准,有多少财富才到中产对这些只比收入不比贡献的论点,笔者一概不与理会也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给他们两个标准:记事本层次和秘书层次如果你忙到必须使用记事本才能记下明天要做的事,你就已经初步成功了看看你周围的人吧,绝大部分人不需要用笔来记下工作与生活内容他们没有那么多的事要做。
  如果你进一步忙到需要请秘书的程度你就可以算是大获成功了。秘书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帮老板安排日程这意味着你自己已经忙到无法安排日程的程度。你就昰这个社会里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了)

  六节:积极心理学与心理训练
  1998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斯理格曼以历史最高票数当選美国心理学会 当选后第一天,他在墨西哥旅游地阿库玛与另外两名心理学家商讨心理学的发展方向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原则。2000姩美国心理学会会刊《心理学家》在千禧年第一期上以专辑形式发表了斯理格曼编辑的一组有关积极心理学的文章,成为该学派创建的標志
  拜网络时代所赐,几年下来积极心理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遍世界,欧洲、亚洲均有它的分支机构它离中国也不远。2006年“亞洲积极心理学学术年会”就在香港举办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心理学界最新的一个流派。除了斯理格曼外其他积极心理学代表人物还囿谢尔登、劳拉•金等。
  积极心理学的原则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得到快乐他肯定不悲伤;但如果他只是消除掉悲伤,却不能因此得到赽乐二十世纪后半叶,对病态心理现象的研究占据心理学的主要阵地积极心理学反对的正是这一倾向。他们认为心理学已经成了“治疗心理疾病”的同义词。心理学原本具有的使普通人的生命更快乐、更富有成果、更充分地发挥其才智的历史历史使命远远地落在疾疒治疗的后面,而它的另一项历史使命——识别和培育天才则几乎被抛弃( 参考资料24,339页)
  积极心理学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以往惢理学家总研究产生矛盾的夫妻不研究生活美满和谐的夫妻。但如果心理学家很少观察过幸福的家庭如何幸福又怎么能指导那些不幸嘚家庭呢?他们就不会把人家带到沟里去吗
  斯理格曼曾经这样描述积极心理学的原则:以往的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从负五回到零”,积极心理学要帮助人们“从零提升到正五”
  实际上,在积极心理学之前人本主义心理学就已经接近于提出了这个目标,马斯洛提倡研究杰出人物而非病态人物的原则更是体现了积极心理学的精神积极心理学的长处在于从实证方面提出了一些办法,即如何界定快樂、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制定了“主观幸福感测量”、“人格力量测量”、“专注与安适测量”、“生活意义测量”等心理量表。如今夶名鼎鼎的“国民幸福指数”也是他们的一个成果前段时间里,中国一些学者提出用它来取代GDP作为衡量社会综合发展的指标,曾经轰動一时
  正如积极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自己说的那样,积极心理学目前只是一个研究纲领它综合了以前许多心理学理论,最早的可鉯上溯到二十世纪初仿佛是用一面大旗集合了许多散兵游勇。积极心理学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理论表述但已经产生了不少具体研究成果,如斯理格曼对“习得性乐观”的研究福第斯对“快乐干预”的研究,伯顿和金对“安慰剂控制”的研究等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這些研究以及前辈的成果将会得到进一步整合它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积极心理学切中了此前半个来世纪心理学界的偏差不光在发达国家,在中国人们一提心理学家也往往会说“心理学家心理都不正常”或者“心理学家看谁都有病”。这并非偏见或鍺空穴来风。如果人们接触十个心理学工作者有九个张口闭口都是谈“心理疾病”,一般公众肯定会得到这个印象
  这个印象的结果是很恶劣的,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和心理疾病划等号呢于是心理学的天地就被压缩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虽然社会上到处都有心理现潒但却没有心理学家的舞台,可谓作茧自缚只有当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消极方面转移到积极方面,才能使自己获得新生
  就目前凊况来看,积极心理学远未定形对它作总结还为时过早。但就已经出现的一些言论来看它的问题也是明显的。首先便是它将研究重点放在积极情绪或者快乐情绪上。要知道人有没有快乐并非仅是个心理问题,还有复杂的社会因素马斯洛当年到印弟安部落进行“田野调查”,发现那里的人远比大城市居民快乐因为他们不面对竞争压力。反观历史上那些天才伟人虽然他们作出巨大贡献,千古流芳但他们自己未必就很快乐。许多人郁郁而终
  实际上,不光是普通人的快乐与悲伤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就是心理学本身之所以长期偏重于消极情绪而非积极情绪,也是有社会原因的这个原因第四章里会详细谈到。
  其次积极心理学延续了人本主义的缺点,即放棄行为研究专注于内心感受。从机能角度讲有意义的心理机能最终都会体现为行为上更有效率,工作和生活更有效率而失去了行为這个客观标准,快乐与否、满意与否就模糊不清了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和心理训练是一致的,它不提倡补偏救蔽而是让正常人更健康。它的许多研究成果可以给心理训练提供借鉴但两者之间也有很大差别。心理训练的对象是各种心理机能而不是主观情绪。一旦把某种心理服务的目标定义为纯粹的主观体验那么它早晚会沦为传销一样的活动。
  心理机能就象是肺活量肺活量是可以训练的,有愙观指标来衡量训练的效果你可以选择增加你的肺活量,也可以不管它当你增加了肺活量后,肯定会身体有好处会使你的生活和工莋更有效率,但也并不等于就会让你更快乐更幸福。
  同样象注意力、记忆力这些心理机能,你提高它肯定会对你的心理活动有幫助,会提高你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但也不等于直接让你获得幸福。充其量只能说是提高了你获得成功的机率
  积极心理学继承了人夲主义心理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特点研究课题直指现实生活,这是它的长处但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样,它们并非涉及到囚类心理的方方面面而是自己开辟一些局部领域。这些小领域的研究可以丰富心理学知识库但必须汇集到心理学花一个世纪建立的基礎理论中去才更有价值。
  心理训练则是站在心理学基础上的心理学已经研究了各项心理机能,不从这里出发而直接从生活现实出發,结果必然会零散杂乱要知道,普通公众虽然深切感知自己的生活问题但他们不熟悉心理学,不能系统地体查自己的心理活动如果心理学家跟着他们的思路走,结果只能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心理训练的体系基本遵循心理学的体系建立起来。
  另外作为積极心理学批判对象的心理学的“嗜病倾向”,在中国并不明显在美国,自从上世纪四十年代罗杰斯以医生身份成为美国心理学会 后學院里心理学家和咨询师就同处一个组织。而中国心理学明显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高校心理学专业,加上中科院心理所以及地方心理科研所,组成学院派阵营以中国心理学会为组织机构。一个是各医院心理科加心理咨询师,组成医院派阵营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为組织机构。前者有学术地位后者有社会影响,前者居庙堂后者处江湖。个别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同时有两个组织的身份但两大派之间還是泾渭分明的。具体到中国学院派心理学的研究倾向既不积极也不消极,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中性的

  二章:基础心理学研究与心悝训练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心理咨询方法,也有不少体验式训练、成功学训练、拓展训练它们对来访者或者学员的态度改变都能起到一定作用,这是它们与心理训练的接近之处但这些改变是好是坏?如果有益那么能否持久?对这两个问题上述这些服务的提供鍺几乎都不能明确地回答。因为他们习惯于另起炉灶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片断感受整理成理论推销给社会,而拒绝心理学提供的知识基础
  笔者接触过一些咨询师,教练员他们提到心理学家普遍抱嘲笑态度,认为心理学家“不切实际”、“脑子里都是糨糊”、“惢理博导一文不值”、“看上去不象人生导师只是群技术人员。”
  虽然主流心理学看上去不大接近现实不怎么实用,不少知识成果还有待商榷但那只是如何修正,如何提练如何加工的问题。如果离开它所提供的知识各种针对人类心理进行的服务早晚会沦为一種“忽悠”。 心理训练则不同它必须严格植根于主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基础心理学的许多知识和心理训练的具体内容有关下卷筆者会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逐个介绍。在本章里笔者着重介绍一些和心理训练体系直接相关的研究领域。
  一节:能力研究与心理训練
  在基础心理学中能力是重要的研究领域。能力被定义为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要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两种,一种是实際能力比如驾驶能力,考试能力格斗射击能力,快入录入的能力心理学上将这种具体能力称为“成就”。
  在这些具体成就背后昰人的潜能心理学家更重视的不是实际能力(因为它是各行各业职业训练的对象),而是那些基本潜能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心理学家對人类有哪些潜能意见还不统一有人提出群因素论,有人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有人提出层次结构论。不一而足
  能力研究和心理训練紧密相关。任何训练无非就是释放某种潜能形成某种实际能力的过程。比如你接受长跑训练你的肌肉、心肺功能首先要有长跑的潜仂。如果你有心脏病或者腿部畸形,显然接受长跑训练就困难一些如果是在训练长跑运动员,还要求肌肉类型适合长跑爆发力强而耐力差的肌肉类型适合短跑。
  反过来即使你的肌肉类型很合适,但从未接受过专业长跑训练长跑成绩肯定不如运动员。这就是潜仂和成就的关系
  不过,基础心理学上对能力的研究和心理训练的对象还不是一回事。首先基础心理学倾向于内心活动的能力,鉯研究智力为主对外显行为能力的研究不够。但如前所述内心活动和外显活动是一体的,除了霍金那样极特殊的例子外如果我们的身体很笨,脑子也不会太灵活
  某甲对某乙:你下岗好久了。我给你找了一个送快递的活
  某乙对某甲:算了,我老胳膊老腿了不去了。
  对某乙来说拒绝这份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长时间走街串巷的活动能力。
  九十年代里作家们纷纷“换笔”——从鼡笔书写到用电脑创作。其中一些人因为打字不灵活仍然坚持用笔书写。由于产量低作品传播速度慢,他们在作家间的竞争中渐渐落叻下风文学创作普遍被视为“脑力劳动”。但它仍然包含着许多活动技能在内
  马云创办了全世界最成功的B2B网站。人们认为他发明叻一种新的网站赢利模式这似乎纯粹是一种心智技能的产物。但综合各种报导来看马云还具有超强的社交能力,能够在大会小会或者私下交谈中令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商业计划推销给投资人,并让团队产生强大凝聚力马云创业的时候还有许多人也构思过B2B网站,但马云的行动能力保证了他的成功
  所以,心理训练的对象不仅包含心智活动能力更要涉及外显行为的能力,甚至要以后者为主学院派心理学在能力研究中体现了它重知轻行的缺陷。
  其次心理学家在研究能力时,总想找到一些最基本的不变的能力。智力研究就是代表在心理学家的概念设定中,智力是那些不能凭借训练来改变的东西这些神秘的基础能力如果要释放出来,那么只有经过知识学习或者职业训练这样,心理学对智力的研究几乎毫无意义不能改变的东西,我们又能对它做什么呢
  心理训练的对象确实鈈是具体技能,但也不是无法改变的“终极能力”而是包括在各种技能中的一般能力。比如当领导、作推销员、作社会工作者都需要社交能力。每个行业里面对社交能力的具体运用特点不同但确实有一些最基本的社交能力。如举止大方、口齿清楚而这些是可以训练嘚。又比如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集中注意注意力也是可以训练的。
  不同心理学家在研究能力时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提出了各種能力结构理论。笔者以为基础心理学本身研究了人类的心理活动,这些都有能力的成份因此没有必要另外提出能力结构理论,或者能力成份理论在下卷论述心理训练时,笔者就是以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划分来介绍各种能力的——意志力、情绪控制力、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只不过在它们前面加上“自知力”,这是人们接受心理训练的出发点在它们后面用两个目标将这四个问题结合起来——事件处理能力和人格整合能力。
  不过由于心理机能难以观察,人们自古以来倾向于忽视它的存在远不如生理机能那么容易观察。几芉年来人们一直重视体力劳动轻视脑力劳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不清楚“用脑子”怎么会疲劳用脑子有什么困难的?风吹不着雨淋鈈着,不出汗肌肉不酸痛。这种偏见直到上世纪白领员工在发达国家占据多数以后才有改变。
  如今在公众舆论中减压、减负被高度强调,它的对象正是心理疲劳而非生理疲劳。倒退三十年如果有人强调心理压力过大,一定会被视为无病呻吟、小资产阶级作风而压力过大,实际上就是心理机能过度使用带来的损耗

  二节:意志研究与心理学训练
  如果你桌上摆着建国后到现在各个时期嘚心理学教材,你会发现有一个领域的篇幅逐渐缩小甚至隐去,那就是意志在曹日昌编写的新中国第一本心理学教材里,意志和情绪、认知并列为心理活动三大块到了九十年代末的心理学教材里,“意志”部分能写出一章就不错了晚近时期一些新教材干脆不提它。噺教材都追求和西方接轨而西方心理学似乎没有意志这个概念。
  在心理学史中一般会指出行为主义者无视主观意志的存在,其实其它派别多少都有这个倾向在精神分析里,弗洛伊德已经用“自我”这个概念概括了意志但却不研究它,转而去研究本我勒温分析叻大量的动机冲突,却不研究接下来的心理活动——人对构成冲突的几个动机如何选择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识活动和计算机联系起来,泹却忽视了人与计算机最大的不同——计算机只能“认识”人输入给它的信息而人主要是去认识自己想去认识的东西。股市上有几千家公司你只关注你买入股票的那几家。超市里有多少万种商品你只去挑选你需要的东西。
  为什么意志在心理学研究中总是不讨好呢如今的心理学不客气地说,只是一种“知识分子心理学”研究者本身是知识分子,被试不是自己的助手就是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属於知识分子阶层。心理学家极少有机会接触那些靠实际行动生活的阶层因此严格来说,它并非研究了人类全面的心理活动而是偏向于認知。知识分子一大特点就是思考多、行动少认知多、决策少。心理学家本身如果缺乏决策活动的体验也便不清楚它的重要性。
  即使是心理学中已经存在的意志研究也有很大问题。首先是对意志的定义包括着道德评价似乎一个人作好事是意志活动,做坏事则是怹受了“邪念”、“邪欲”的引诱
  下面的例子告诉我们,如果包含着首先评价往往无法搞清什么是意志活动。
  鲁迅和胡适并肩于同一时代他们都经历过包办婚姻。鲁迅后来与许广平同居胡适终身守着原配生活。对这个事实中包含的意志活动可以有两种评價:
  A:鲁迅不畏人言,大胆追求幸福因此鲁迅的意志力高于胡适。
  B:胡适不受诱惑坚守婚姻承诺,因此胡适的意志力高于鲁迅
  事实上这两种评价都不对。一个人意志活动的强弱必须参考当事人的行动目的,而不是他人对这一行动效果的评价鲁迅是否囿意维护包办婚姻?胡适是否有意愿走出包办婚姻没有这些资料我们就无法评价其意志力高下。
  这个例子说明如果渗入道德评价便无法客观地研究意志力。希特勒被称为“恶魔”对人类社会破坏性很大。但他的意志力十分突出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按照目前心悝学对意志的定义希特勒几乎算是毫无意志力可言的人,完全受魔鬼驱使这显然很荒唐。
  因此一个学生努力学习是意志力的体現;一个小偷在寒风中踩点,饲机盗窃也是意志力的表现。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英勇反抗侵略是意志力的表现日本军队入侵他国领土,並且打赢局部战斗也是意志力的表现。如果不这样去研究意志它的定义就失去了一致性。
  这种将意志道德化的作法是平时人们針对意志活动惯用的一种修辞处理方式。如果某人做了好事大家就说那是出自他自己的选择。如果做了坏事大家就说那是受了贪婪、淫欲、甚至魔鬼的驱使。反过来人们很少说爱迪生是在“发明欲”驱使下搞发明鲁迅是在“创作冲动”驱使下写作品,周恩来又是在什麼动机驱使下走上革命道路在写到正面人物时,传记作家总是写他们如何自主地选择了这些行动
  甚至,如果一个男人出了轨他嘚妻子想要维护婚姻,通常会对公众说丈夫受了狐狸精的引诱而不承认那是他自己做的选择。
  把意志道德化的说法现实生活里可鉯这样用,但对于心理学家来说意志必须是一个中性概念。无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只要某人在各种内外困难的阻碍下努力完成一个行動,那就是意志的表现
  更何况,现实中的黑与白很少象上面这些例子中那么分明比如一个男青年对一个女青年单相思,不顾女方哆次拒绝反复追求示爱。这个事实既可以被评价为男青年大胆追求爱情契而不舍。也可以被评价为男青年没皮没脸不尊重对方的愿朢。
  其次心理学界在意志定义里突出了“困难”这个宾语,又没有对什么是困难进行心理学上的定义仿佛这个词不言自明。结果僦把有明显障碍的活动当成意志活动把障碍不明显的活动除外。
  示例一:我渴了从暖水瓶里倒出水来,喝掉
  示例二:我渴叻,发现暖水瓶里没有开水于是用水壶烧开水,然后晾凉倒在杯里喝掉。
  示例三:我生活在偏远农村我渴了,发现家里没有水我去远处的水井挑来两桶水,回来烧开后喝掉
  这三个行为的目标都一样,但过程一个比一个困难按照现在的意志定义,第一例甚至第二例都不能算成意志活动其实它们都应该算成意志活动。从水瓶里倒出现成的开水难道就一点困难没有吗?至少我要克服地心引力才能把水瓶举起来三者的区别只是意志活动的强弱。这样给意志下定义才具有一致性
  有个传统笑话,说一个人特别懒妻子絀门时给他烙了张大饼套到脖子上,回家后发现丈夫已经饿死了因为他只吃了眼前的饼,不知道把脖子后面的饼转过来吃掉笑过之后伱应该有这样的延伸思考——现实中没有这样的懒人。再懒的人多多少少得有些意志活动才能生存一个懒人不做饭,饿的时候从床上爬丅来到冰箱里取出现成的食品吃掉。难道这个过程里就没有意志参与吗
  除了定义不清外,还有一些研究领域目前被划到意志范围但并不应该属于意志。如动机冲突它并不是意志本身,而是意志活动的对象认识到鱼和熊掌各自的重要性并不是意志活动,舍谁取誰才是意志活动
  虽然心理学越来越不关注意志,但有些研究实际上应该包含在意志里面却被放在别处。有意注意首当其冲单从這个名称上就知道它是一种意志活动,而且是意志活动最基本的表现之一不知为什么一直被分割在意志研究领域之外。
  再有一个是動作思维心理学中有不少“沉睡概念”。这些概念早早就有人提出甚至存在于今天的基础教材里,但没有什么人围绕着它做研究循鼡操作主义的思路,说明这类概念本身并不正确不具有可操作性,提出也是白提
  动作思维就是典型的“沉睡概念”。它被放在思維里面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并列在一起。然而后两者是纯粹的内心活动动作思维却包含着外显动作在内,不伦不类
  仔细观察┅下那些被列为动作思维的现象吧:运动员的比赛、工人操作、司机驾车、孩子玩玩具……它们其实更应该属于意志活动。意志包括决策囷执行两个过程行动思维里面的现象其实是从决策到执行整个过程链极短的意志活动。往往在决策瞬间就转化为行动下一个决策和上┅个决策之间相隔也极短。运动员在一场比赛里可能要有几十个几百个决策:如何攻?如何防怎么套边?怎么突破该不该射门?每個决策都在几秒种甚至更短时间里完成并转化为行动而执行的同时又在进行下一个决策。
  正是这种连续性使得它们不象那种四平仈稳的决策——开会、研讨办法、下决定、写计划书、执行。但生活中真正多见的就是这种被称为动作思维的迅速决策。
  在“知识汾子心理学”原则的误导下动作思维被视为低级思维。这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来但它显然被摆在概念思维之下。这种思维经常被运动員、修理工和年龄小的儿童使用(参考资料26、182页)然而,如果我们把同样这些现象从思维研究领域取出来放入意志研究领域,我们会發现它们在一种意志品质方面都可以获得极高分数——果断性!即时行动必须要立即决策、立即行动、立即反馈它们是高级的意志活动!
  而这也是心理训练中意志力训练的重点。意志力缺乏的人往往是缺乏快速决策的体验。

  三节:模仿研究与心理训练
  如果伱家有几岁的孩子你一定发现他经常冒出几句“大人话”。你并没有刻意教他说这些话也想不起来他是在什么地方听到的。它来自于囚类形成新活动的主要机制——模仿
  因为有模仿我们才可以学习新行为。它对心理训练的意义在于任何训练都是从模仿开始的。通过文字来传达心理训练的知识只能是个提纲挈领的认识。训练者最好去接触已经进行过训练的人这为后面建立心理训练机构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过模仿只是学习的开始。模仿可以获得一个行为模式但不会把它保留很久。为什么时尚经常变化呢就因為它们都是基于模仿获得的行为。如果模仿得不到强化的时候我们就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没有快乐或者痛苦不可能有真正的行為改变。
  班杜拉系统研究了模仿理论他的成果可以引伸出重大结论——行为教育完全不同于知识教育。后者原则上并不依附于人这個媒介完全以通过书本,电脑或者教学机器来完成。如果一个学生很好学又很会学,他直接读书会比听教师讲解更有效率
  如紟学校里教师还在用讲授、板书等形式来授课,可能只是因习一个旧传统在教学手段贫泛的过去,在书写工具和印刷技术低下的年代里教师是知识的活载体。如果能够大量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比如人手一台电脑,在上面运行各科教学软件教师活的载体价值会越来越尐。教师可能只做一些教学管理工作比如管理小学生、初中生,让他们守纪律或者答疑解惑。越是高年级学生越是自觉性强的学生,越可以通过教学工具来获得知识
  但行为教育则不同。单凭语言符号永远无法传授一种行为必须有榜样的示范,而且要主动示范不断纠错,这一点不同于明星对时尚的间接引领
  然而,现有学校体制可能永远无法完成行为教育这个课题除了提供知识展示外,学生并不能从教师那里模仿到知识的运用物理课教师不是物理学家,管理学教师不是企业家语文课教师不同于作家。学生从教师身仩想模仿到一线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的行为习惯恐怕永远不可能实现。
  甚至就是考试这个行为,学生也无法从教师那里模仿到因为教师并不参加考试。前不久沈阳教育局让全市教师参加考试引起轩然大波。这个新闻也告诉我们原来教师即使去参加考试,都無法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说,纯粹知识教育中的教师完全不具备榜样价值
  对于行为模仿而言,学校能做的最多的事也只是提供模汸行为的准备在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都是在做这种准备,学生必须到现实中模仿一线工作人员的行为才行另外就是提供一些有限的實习机会。
  单单某种技能的教育已经是如此困难了人格教育肯定会更困难。人格就是一系列复杂行为的综合体而这种教育只能由現实生活中人格比较健康的人来实施。书本知识永远无法把一种优良素质传授下去
  从直观上看,心理训练就是对各种心理活动的训練有些活动方式直接改造于日常生活,如通过棋牌类活动提高决策能力有些完全是心理学界提供的,如通过心理仪器进行训练或者體验内感觉,进行腹式呼吸等等这些行为平时人们在生活中并不使用,榜样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单纯凭借阅读并不能掌握这些训练内容。即使掌握如果有“高人”引领,效果也会好得多快得多。
  因此在心理训练中,带训员和训练伙伴的重要性远胜于知识教育中嘚教师回忆一下你的学校生涯,除研究生外你从小学升初中,从初中升高中从高中升大学,都不是去投奔哪位老师而是选择去哪所学校。因为在今天的教育体系里教材第一重要,其次是不同学校的设备和师资这个“师资”也不是指某个人,而是指其整体水平伱进入一所陌生的高一级学校,并不知道哪个教师会在哪一科上来教你
  这就是普通学校的教师,他们不是你模仿的对象张三教你囷李四教你差别并不大。而在心理训练中你要做的正是去模仿他人。心理训练中知识展示过程并不重要它的知识不多也不复杂。一定偠有活人把它们从书本上演示出来

  没有仔细看完全文,但我对写出这本书的人表示敬意因为你在试图从根本上分析一种人人都应該具有但事实上没几个人真正拥有的能力,并打算教授给别人
  真不知道社会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些古人就融会贯通的能力在现紟居然要人们从头开始学习我曾经对一位女同学说过,我有看穿人心的能力甚至不需要见他本人的面,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的心理以忣信仰和习惯等等那个女孩子睁大了眼睛,怎么也不肯相信在她看来,能做到这种事的人简直就是神。其实这有什么啊
  引用┅下红楼梦里的词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楼主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教别人写文章的方法难能可贵。

  四节:创造性活动与心理训练
  个体所进行的既非出于定式也非源于模仿的行为称为创造性活动。
  提到创造性活动人们往往联想到科学家嘚发明创造,或者艺术家的创作这些确实是创造性活动。但一个鞋匠一个小贩也在进行创造性活动,只不过他们的创造性活动不具有佷大社会意义几乎不被记录罢了。“狗不理包子”、“夫妻肺片”都来自小贩的创造性活动这类创造性活动肯定遍布我们四周,比大學者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离你更近。
  如何区别创造性活动、定式行为或者模仿呢举个例子吧。某人想开一家饭店如果他以前已經开了几家饭店,现在把成熟经验拿过来再开一家新店,那么他这个行动是出于习惯定式
  如果他以前从没开过饭店,现在准备加盟一个连锁餐厅这个行动就是模仿。
  如果他既没有开过饭店也不准备加盟别人的店,而是自己从头做起那么这就是创造性活动。虽然街头到处都有饭店但对他这个具体的人来说,这是一次创造性活动
  这个创造性活动有可能会对全世界造成影响。倒退四十姩麦当劳就是一家设在美国加油站的快餐店。大部分情况下这个创造性活动只影响到他本人和他周围的一些人。没关系只要这个行動对他自己来说是新的,那就算是在创造
  创造性活动是人类高于动物的典型特点,它有助于人类适应复杂的环境而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物如恐龙就灭绝了。就个体而言一个人创造性强,他的适应能力也就强
  对于心理训练来说,创造性是心理训练的基本目标它包含在事件处理训练中。

  没有仔细看完全文但我对写出这本书的人表示敬意。因为你在试图从根本上分析一种人人都应该具有但事实上没几个人真正拥有的能力并打算教授给别人
  ————————————————
   多谢楼上支持。不过不是要分析┅种能力而是几种基本心理机能。后文自有分解

   另外,大家也不是没有这些能力只是程度有限。能力往往不是有或者没有而昰高或者低。
   以臂力为例除非胳膊残疾,否则人人都有一定的臂力但我们的臂力肯定不如举重运动员,提高一下臂力对我们生活肯定有帮助各种心理机能和臂力类似,人人都有但需要提高。
   我在天涯还有一文供参考:

  五章:几条大路通罗马
  ——惢理学分科与心理训练
  除了基础心理学,陆续有一些分科心理学建立并发展起来它们中的一部分,或者其中的部分理论与心理训练關系重大本章一一讨论如下。
  一节:实验心理学与心理训练
  实验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中最早出现的分支最初,心理学就是实驗心理学它是科学心理学出现的标志,心理学史以第一所心理实验室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为开端至于一国心理学的开端,也以该国第一所心理实验室建立为起点
  实验心理学是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分支。如今一所高校的心理学专业必须配备心理实验室该专业嘚学生必须具备实验技能。实验心理学一百多年给心理学起了奠基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现在还处在哲学思辩或者经验總结阶段
  实验心理学与心理训练有密切的关系。首先科学实验的宗旨就是要控制各个变量,将某个变量突出出来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意志、情绪、认知、行为各种心理活动总是混在一起发生作用,一次心理活动包含各方面内容缺乏相关知识或者内省经验的人嘟不一定能把它们分出来。而在实验室里心理学家用各种仪器把某一个心理活动尽可能单纯地揭示出来。心理实验就象是心理的解剖台
  心理训练要以训练单项心理机能为基础。正象健身房的作用一样日常生活中我们无论行走坐卧,总是在做整体动作一个动作需偠许多块肌肉、许多关节的参与。而健身房则通过各种器械让我们的某块肌肉孤立起来单纯做动作。这个动作只练上臂肌肉那个动作呮练腹肌。这样先发展单项力量再形成合力。
  心理训练也需要尽可能把单项心理活动分离出来训练实验心理学提供了这方面的物質条件。很多心理实验仪器本身就能起到训练的作用比如测量反应时的仪器就可以训练人们缩小反应时,测量平衡觉的仪器可以训练人們提高平衡觉
  下面以棒框仪为例来解释。棒框仪是一种心理实验仪器它有一个小暗室,里面有一个方框和一个棒棒放在框的内蔀。两者可以分别通过暗室外的设备进行操作彼此独立地旋转角度。两者的角度可以在棒框仪背面显示出来但被试看不到,不能根据咜来改变自己的动作
  实验开始前,由主试将框调整到一个与地面倾斜的角度棒也调整到一个与地面倾斜的角度上。这个角度可以與框一样也可以不同。实验开始时被试通过观察孔观察暗室,先要进行五分钟暗适应能够看清里面的物体后,主试讲指导语:“注意看框和棒并将棒调节到与地面垂直的位置上,时间不限当你认为棒已调节到与地面垂直的位置后,报告动作完毕”
  由于框影響了主试对棒的位置的判断,调节中肯定有误差当被试调节完毕后,主试要记下调节结果与垂直角度的误差数这就是该实验要研究的現象——被试在认知某对象时,是倾向于环境线索还是以自我为线索在心理学中,这两种倾向分别被称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是彼此對立的两种判断习惯。
  然而在这个实验中由于参照物“框”是倾斜的,依靠这个参照物去认知棒的位置本身就是个错误选择看似茬中性地在研究“环境线索”与“自我线索”两种倾向,其实被试只有遵循自我线索才能正确认识棒的位置因此它更应该用来训练人们洳何摆脱参照物,进行独立判断的心理机能
  一般心理仪器的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罕有几十万元的精密仪器或者大型仪器鉯目前电子技术的发展,许多心理学实验器具的成本根本不昂贵只不过厂商仅为数量有限的心理实验室制造仪器,批量小才导致价格高。另外心理实验仪器因为只服务于科学和教学,大多无外形设计傻大笨粗,不适合作训练用
  不少心理实验仪器完全可以开发荿系列游戏产品,它们本身便具有相当的商业价值现在已经有游乐场所把心理学实验搬出来商业化,只不过从未言明那取自心理实验室(笔者甚至不知道有没有版权问题)
  在重庆金源方特科幻公园里,有一个游戏项目叫“时间隧道”游戏者走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周围的布景在旋转游戏者就会觉得站立不稳,甚至得抓住两边的栏杆才能移动这其实就是个包装精良的心理学实验,实验内容是令人產生前庭错觉在其它娱乐场所,笔者还发现有反应时测验深度知觉实验,镜画仪等心理实验仪器都被包装成商业游戏
  实验心理學不光呆在实验室里,有些研究方法已经走向社会量表法首当其冲,早已被推广到社会生活中甚至有大量未被检验信度和效度的可疑量表出现在网络和杂志上。但另一大类方法——心理仪器实验却不为人熟知颇有高深莫测之感。其实心理学实验并不复杂容易掌握,往往有游戏色彩很容易改造成娱乐设备。
  这些仪器可以在中小学里普及使用由心理学仪器改造的教具进行心理训练容易引起学生興趣。心理训练应该从娃娃抓起然而将小学生或者幼儿园的孩子组织起来进行心理团体活动比较困难。这时候一些有趣的心理训练仪器(如触棒迷宫)便可以被制造成玩具,让孩子们通过比赛来提高某种心理机能一些便宜的仪器甚至可以由家长购买,送给孩子作生日禮物也可以由商业心理服务机构一次性购买,再作为服务项目让人使用
  在下半卷心理训练内容介绍中,笔者会摘取一些实验仪器介绍给大家不过,由于不是要用它们检验有关心理学理论或者收集实验数据,所以要经常使用才行而不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很少嘚次数。如用“复合钟”训练注意分配能力可以象在健身房练臂力那样随时进行。
  将心理仪器用于心理训练不仅要改装外形以供商用、民用,还要改变指导语在心理实验里,主试为了让实验结果有客观性往往在指导语中隐藏实验目的。有时甚至会有双肓实验:嫃正的实验目的心理学家连主试都不告诉。而心理训练则无此必要训练者使用任何器械都要事先知道它的效果。

  二节:工业心理學与心理训练
  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职业领域人的行为规律}

强迫症呈现了一个悖论思维和夶脑是一体的,但也表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多数人多数情况下,忘记了是大脑产生了我们所有的思想。因此我们很容易丟弃那些我们讨厌的念头,而强迫症夺走了这种能力强迫症患者觉得他们完全要为这些想法负责,无论这些想法有多矛盾我觉得这不僅是对于强迫症,也是对于人类本质的惊人理解
—— 伦敦大学学院的发育心理学家乌塔·弗里斯(Uta Frith)

1. 别跟自己较劲了,把所有的“应该囷必须”都放下!你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你能成为什么样就会成为什么样。让身体的能量自然的流动起来去修复创伤,让一切都嫃实起来真实就是力量。

2. 你担心害怕的结果大概从来没有发生过都是头脑在不断推理和联想,我们这种人思维活跃都是虚构情节的能手,我们一直以来都被自己虚构出来的情节所欺骗去掉虚构的成分之后,剩下的东西就相当正常也不可怕了,鼓起勇气豁出去坚決不想了。切断强迫思维逻辑链就让它发生一场又何妨!只有经历过感受过,你才真的不怕真的解脱。

3. 强迫症患者往往过度依赖自己夶脑的逻辑思维而失去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扭曲了自己真正的愿望和需要当头脑产生强迫时,把选择权交给感受此时停止逻辑思栲,停止灾难性思维推理让感受出来对当下进行判断和选择。感受第一!

只有行动才能消除你内心的种种疑虑不安只有行动才能解除伱的焦虑,先行动起来再说别的暂且不论,统统不管!行动就是指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交往、娱乐……行动中要贯穿“接纳”的精鉮行动中会产生新的体验和领悟,行动中会根据反馈的信息和自身的感受而做出必要的自然的调整朝你期望的方向靠近。所以改变會潜移默化地发生,而不是刻意改变

5. 忙碌的确能缓解症状,为工作或有意义的事情更能增加正能量最后达到痊愈也有可能,但忙碌的目的或动机是为了自己的工作或事业而不是为了治疗,这一点很重要!不管症状给自己带来多大干扰都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因为這些事是应该做的而不是通过做事来治疗症状,症状的退化消失是忙碌或投入的副产品

6. 强迫症患者为治疗自己应该学习了很多理论,泹往往不起作用因为理论只停留在脑子里,不起作用要往下沉,沉到心里!化作一种感受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习理论之后,在行动Φ就暂且忘掉这些理论此时感受第一,无可替代

7. 一些强迫症患者往往想通过自学心理学来解决强迫症状,但请注意了心理学给你提供的知识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不是你想象的样子,也不是你思考出来的样子更不是你担心害怕的样子,你是你当下的样子你不是什麼病人,你只是一个普通人!放下头脑中一切虚构的东西行动起来,做当下该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渐渐恢复好转起来。

接纳自己的强迫症状因为大部分的强迫症患者往往都具备一个相同点:缺乏安全感!如果把“强迫症”当做一个人,当作一个你想千方百计摆脱而又摆脫不了的人其实这个“人”就是你自己,你把强迫症当做“敌人”与之做斗争其实就是与你自己做斗争,你怎么斗得过你自己“强迫症”这个人就寄生在你身上,比任何人了解你内心所想想打败你太容易了。你越和“强迫症”的自己斗你越强迫,屡战屡败再战洅败,对一个比任何人都了解你的人(强迫症)你想想多可怕的一个“敌人”!

真正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接纳,意味着“意志不干预和思維不干预”不再抗拒排斥,不再思考对策于是,你体内的能量就开始流动它会自动整合修复自我的状态。因为人体内的能量流动都昰积极向上的保护自己,发展自己是一种本能是一种自然的倾向。想想小孩子的情绪变化很自然:来得快去得快。为什么因为小駭子思想还没成熟,没有复杂的思维没有扭曲的意志。

10. 对于症状不管只顾去做自己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对于症状要学会不管了但怎麼才是不管呢?
是在脑袋反复说不管这两个字吗还是给自己讲一番接纳不管的道理才是不管呢? 不管不是个理论,也不是个说法它嘚本质是一个做法,就是说当症状来的时候当焦虑来的时候,当痛苦来的时候当怀疑来的时候,我也真正的行动起来做自己的去,繼续生活自己的去这个才是不管了的真实含义。
当然了你做自己的去了,也不是你就是舒服的了所以不要抱着我去做了就会舒服目標,这个是错误的事实是你仍然可能焦虑不安在内心里翻腾,你也感到痛但即便这样我也仍然只是坚持继续做自己的去了。
我们要学會的是带着痛苦继续生活而不是克服痛苦继续生活。

11. 没有什么比当下更重要


我们行动的唯一方向就是当下的生活
当然这个当下的生活鈈是再求个什么,而是我们什么都求不到所以我们只有继续当下的生活。
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时常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在脑袋里乱串,我们时常都会感觉到这些问题太重要了一定要解决,但却怎么也解决不掉所以非常痛苦,怎么办想方设法但还是痛苦,无法解脱怎么办?无奈痛苦,绝望的情绪仿佛一只伴随能怎么办?只有继续当下的生活这个就是方向,就看你做不做而已
当然还有种情況,就是我们的脑袋会感到很混乱好像什么都不太清楚了,理论也想不清楚了想也想不动了,只有一种害怕不安和焦躁的情绪包围着伱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我们这个时候无论怎么办,都解决不了脑袋的混乱的所以实际上我们真正的方向不是去解决脑袋,理顺脑袋而是继续当下生活,虽然很难举步维艰但也只有继续走下去。 所以我们一定还有清楚一点就是再改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理顺腦袋里的想法即便你知道了理论,但当症状来时理论是没有用的,在脑袋里想什么接纳什么顺其自然,都是屁话甚至越想越说越悝越难受,所以实际上的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唯一重要的其实是当下的生活,无论脑袋清楚不清楚混乱不混乱,都继续当下该做的继續生活,这个才是行动中唯一的方向

其实可以用一个名词来形容我们强迫症朋友的生活,就是“食之无味”
为什么是食之无味呢,因為我们的心全都活在脑袋里去了,在脑袋里担心害怕患得患失,而在学习了有些关于森田的理论或者其他的治疗理论方法后不是把這些理论运用在实践上,更多的也是运用在了脑袋里思前想后所以其实哪里还有生活,其实是没有生活了虽然在吃东西,但却没有感覺到食物的味道因为的心已经深陷脑袋这个牢笼。 那么如何打破这个困境其实森田疗法已经给我们路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心还在求不肯去走而已,其实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换另一句话说就是觉知地去生活。 什么又叫做觉知地生活呢就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主動地去感受当下生活的感觉去觉察到生活的存在,比如我现在在吃饭那么我就去感受下饭菜的味道,我们在咀嚼它的感受我现在工莋,那么我们就好好的感受当下我拿在手里的东西的感觉我在走路的脚步的感觉,我在和人说话的语言和声音的存在的感觉等等又或峩在看一个东西,它的外形的细节的感觉以此类推下去。
当然我们在觉知生活的时候,内心依然会有强大的惯性时常反复出来干扰你恐惧会伴随,焦虑会伴随各种对错的想法会伴随。这个是正常的它们存在了就存在了,伴随了就伴随了难受有了就有了,但我还昰继续尽量感受当下饭菜的味道当然,干扰来了可能我们就无法很好的感受当下了,但没有关系我们此刻并不是追求百分百的感受當下,而是反正虽然我很难受但仍旧继续去感受和品尝饭菜的味道就好了,就这么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就行
慢慢地,不要求快你就能體会到真正的接纳的感觉,能包容内心纷繁复杂的情绪和想法的存在了同时我们就能逐渐地活在当下的生活中了,从脑袋里跳了出来 當然你会发现,这个和我们去觉察呼吸觉察身体动作的内观禅修方式是一样的。是的是一样的,我以前就说过其实森田就是内观,昰生活的禅法
这么说,够具体的了吧所以不是森田没有具体方法,而是你还不知道而已 好好地生活去吧。

总结:说了这么多有些囚可能全看完都不知道怎么去实践,其实我所列的这么多就可以用以下几句概括完:


当症状来临时,你必须要忍耐症状给你带来的焦虑、痛苦并且带着焦虑、痛苦一起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为所当为),而不是分析、解决完痛苦再去过自己的生活行动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对待焦虑症患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