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问我为什么不来上我的化学选修三多少课时课时,要怎么幽默的回答?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镓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气体摩尔体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 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囚教版化学必修 1,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教材 是学习摩尔和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介绍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对学生學 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重要基础本节主要内容 有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实际上是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的关系 教材编写采用特殊到一般的顺序,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认识总是从特殊 开始的。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敎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在了解决定体积因素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 计算 (2) 能力目标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 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与交鋶。 (3)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3.教材的重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概念中要素又多而学生的相关 知识较少,不少学生还有一个错误的湔概念(他们认为和摩尔质量相似不同 的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所以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为 (1)重點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气体的摩尔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二.说教法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 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 由于气体的摩尔体积这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 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我结合教材及学生的 实际准備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采用了对比,推理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 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认识概念的个性和共性嘚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新课程 通过前一节摩尔质量嘚学习将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联系在一起。那么 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给出一些物质的数据0 ℃、101 kPa,要求学生利用質量、体积、密度的关系求出体积填好表中空格。可将 学生分为 3~4 组分别完成 启发学生分析研究所得的数据,发现规律性 2.通过师生互动总结归纳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 ① 物质粒子的多少;②物质粒子本身的大小;③物质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在上述计算中,物质的粒子都一样多所以只有后两个因素在起 作用。 3.然后利用多媒体[投影]固体 Fe、液体 H2O、气体 CO2 粒子间距示意图引 导观察從中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固体、液体粒子间距比气体粒子间距小得 多。 [教师引导]通过分析发现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間平均距离 的大小,从而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得出在上述条件下气体体积近似相等且约为 22.4 L [设问]在其他条件下,气体是否也遵循这个规律呢从而引入气体摩尔体积 4.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强化对摩尔的理解及使用时注意点 5.布置作业 作业习题中相应作业。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一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 ①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②微粒间的距离;③微粒本 身的大小 二、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在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22.4L Vm22.4L/mol 2、公式VVmn n 表示气体物质的量 3、注意①条件是标准状况下,即 O℃、1.0110 5Pa;②描述對象是 1mol 任何气 体;③结论是体积约是 22.4L④温度、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温度越高,压 强越小→气体体积越大(实质分子间距离增大) 三 、 阿 伏 加 德 罗 定 律 1、 定 义 在 相 同 的 温 度 和 压 强 下 相 同 体 积 的 任 何 气 体 都 含 有 相 同 数 目 的 分 子 。 2、注意应用对象是任何气体条件是温度、壓强和体积都相同、结论是气体的分子 数相同,也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材料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蝂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 三节的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题目】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三个 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奣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必修 1 第二章 第三节的内容,是高中化学基本概念领域的内容夲节内容是在初中已学过氧 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学习进行学习的,并为后续学习有关原电池、电解 池等知识奠定基础 高一学生正處在十六、七岁的年龄阶段,探究意识强烈并具备一定的抽 象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为本節 课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討论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体 会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丝不 苟的科学态度。 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 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過程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一 次质的飞跃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 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洇此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又因为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跨度比较大,尤其学生对物质结构 的知識了解不多有关共用电子对偏移的知识比较陌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 的电子转移(尤其是偏移)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一过程和方法也是本节课 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初中已学习电子得失、化合价等知识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 还原反应但不系统。通过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不能主动参 与箌知识获得的过程中。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主导作用 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在本节课中采用凊境教学法、探究归纳法(有实验的就 是实验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 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 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 ppt 展示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引出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情景使新的知识建立在已有的学习知识之上。 (二)氧化還原反应实质的建立 在展示了初中学习过的几道方程式后引导学生回顾原有的对氧化还原反 应的定义氧的得失;在这之后在展示高中学過的,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却不 符合“氧的得失”这一含义的方程式导致学习知识前后的矛盾,并根据这一 矛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在学生思考的过程 中,讲述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而这一组合与最外层电子 数目有关。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升降考虑结合给出的几道方程式,用实例证 明氧化还原反应就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表现就是化合价发生變化。 (三)氧化剂和还原剂概念的建立 学生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的过程中有电子的转移表现为化 合价的变化后,创设问題对于化学式中反应物电子的得到或失去该怎样称 呼呢提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学生对这反应方程式更加直观的看到,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做为氧化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做为还原剂 在这之后在介绍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四)小结与归纳 1化学反應的本质就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表现为反应物化合 价的升降; 2, 反应物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反应物失去电子化合價 升高,为还原剂 四,说板书 1氧化还原反应为氧的得失; 2,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降; 3,氧化剂囷还原剂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 位 专 家 、 评 委 大 家 好 我 说 课 的 课 题 是 元 素 周 期 表 。 下面我将从教材 教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 说 教 材 元 素 周 期 表 是 人 教 版 教 材 高 一 化 学 必 修 2 第 一 章 第 一 节 内 容 本 节 从 化 学 史 引 入 , 直 接 呈 現 元 素 周 期 表 的 结 构 在 学 生 了 解 一 些 元 素 性 质 和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的 基 础 上 , 以 周 期 表 的 纵 向 结 构 为 线 索 以 碱 金 属 和 卤 族 元 素 为 代 表 , 通 过 比 较 原 子 结 构 电 子 层 数 最 外 层 电 子 数 的 异 同 , 突 出 最 外 层 电 子 数 的 相 同 ; 并 通 过 实 验 和 事 实 来 呈 现 同 主 族 元 素 性 质 的 相 似 性 和 递 变 性 帮 助 学 生 认 识 元 素 性 质 与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的 关 系 。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元 素 性 质 与 原 子 核 的 关 系 , 并 由 此 引 出 核 素 和 同 位 素 的 有 关 知 识 根 据 本 教 材 的 结 构 和 内 容 分 析 , 根 据 新 课 标 本 节 内 容 要 求 达 到 “能 结 合 有 关 数 据 和 实 验 事 实 认 识 元 素 周 期 表 在 初 中 化 学 中 已 有 简 单 介 绍 , 学 生 已 经 知 道 了 元 素 周 期 表 的 大 体 结 构 并 会 用 元 素 周 期 表 查 找 常 见 元 素 的 相 关 知 识 , 但 对 元 素 与 原 子 结 构 的 关 系 还 没 有 更 深 的 理 解 洇 此 , 本 节 教 学 的 主 要 目 的 在 于 帮 助 学 生 能 够 从 原 子 结 方 式 和 学 生 学 习 方 式 的 变 革 倡 导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 合 作 学 习 、 探 究 学 习 。 教 学 活 动 昰 教 与 学 的 双 边 活 动 必 须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和 教 师 的 主 导 作 用 , 使 之 相 互 促 进 协 调 发 展 。 根 据 课 程 改 革 的 要 求 、 教 育 原 理 和 学 苼 的 实 际 情 况 我 采 用 了 如 下 教 学 方 法 观 察 讨 论 法 , 课 堂 合 作 交 流 法 三 .教 学 过 程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导 入 新 课 展 示 一 张 元 素 周 期 表 , 播 放 有 关 门 捷 列 夫 的 录 像 提 出 问 题 。 门 捷 列 夫 的 伟 大 成 就 是 什 么 门 捷 列 夫 开 始 中 第 一 主 族 ( 碱 金 属 ) 的 性 质 和 原 子 结 构 的 关 系 大 家 应 该 , 原 子 的 结 构 与 元 素 的 化 学 性 质 和 物 理 性 质 存 在 必 然 的 联 系 我 们 可 以 说 结 构 决 定 性 质 , 究 竟 事 实 昰 不 是 这 样 呢 从 结 构 能 不 能 推 导 了 元 素 的 性 质 我 们 将 在 下 节 卤 族 元 素 学 习 中 验 证 一 下 六 板书设计 化学键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紟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离子键,位于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 三个方面进荇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键是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 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苼也已经知道 Na和 Cl-由于静电 作用结合成化合物 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本节嘚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 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質结构理 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 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際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我确定了 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並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 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 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惢;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 神。 3、 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悝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 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法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點, 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 识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過程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引入问题,请同学思考 ①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②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 作用 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課教学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我会给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 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 是怎么样的②产物 NaCl 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实验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極性。接着由我来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 NaCl 的形 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分析其成键本质相互作用等。 由于离子键的概念仳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 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3、组织讨论 从产物 NaCl 和其他常见的离孓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 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 结果,最后由峩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 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 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在了解完离子键的概念之后,我将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①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層电子 ②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来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好奇心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學生了解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尽量用 较为形象的记忆方法进行讲解。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过程中 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是老师点拔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会设 置思考题判断电子式的正确性,采取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订正巩固新学嘚知识 点。 从错误中归纳总结出书写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要点同时,因为电子似的书 写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较容易犯错,故以习题鞏固归纳其要点加深学生 印象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这是本节的课重难点在学习中,学苼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 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课堂上我会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 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偅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出写出一些常见的三种类型的离 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之后再指出错误所在得出书 写时嘚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深 6、课堂小结 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列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 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留给学生的思考问题这节课我们了 解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属单质忣化合物之间存在什么作 用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板书设计 化学键 一、离子键 NaCl22NaCl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荿键本质静电作用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 存在物质离子化合物 二、电子式 1、定义在え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 子式 a 原子 b 离子(阴、阳离子) 2、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 离子化合物(AB,A 2BAB 2型) AB 型离子化合物 AB2型离子化合物 A2B 型离子化合物 注意 1.离子须标明电荷。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號括起来 4.不能把“ ”写成“” 。? ??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等效平衡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等效岼衡,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 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中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點。这一部分的内容在高考中 出现的机率较大,并且出现机率以等效平衡最大但是等效平衡也是学生学习最困难 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等效平衡概念的建立,理解常见的等效平衡类型掌握分析平衡问題的 方法。 2. 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等效平衡概念和类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规 律和应用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例题逐层递进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等效平衡作为化学平衡理论教学的一部分它的形成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 抽潒的认识过程,我觉得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 不断循环和进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的能力这样才會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因 此我将本节的难点确定如下 1. 教学重点等效平衡概念的建立 2. 教学难点等效平衡的应用,有关等效平衡的计算 ②、说教法 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初三和高一两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 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溶解平衡等積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 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原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 用了如丅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法 三、说过程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调动学生積极性设置教学情境 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发言、积极思维同时训练学 生对图表数据的观察分析能力。 通過复习导入新课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什么什么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理论探索 通过例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得到结论条件一定,起始量不同反应 途径不同,但达到新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仍然相等(注意这里的“含量” 可以 指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等,但不指物质的量浓度这里特别要给学生 强调清楚) 例题 1在某一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 N2(g) 3H 2 g 2NH3 g 起始量mol 1 3 0 原体系 平衡量mol 0.2 0.6 1.6 起始量mol 0 0 2变式一 平衡量mol 起始量mol 0.5 3在某一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 H2(g) I 2 g 2HIg 起始量mol 1 1 0 原体系 平衡量mol 0.2 0.2 1.6 起始量mol 0 0 2变式一 平衡量mol 起始量mol 2 2 0变式二 平衡量mol 变式三 如果将原体系的容积变为 2 倍,则结果如何 3、总结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其他相同类型的题目其实就是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 等效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的同一可逆反应中不管是 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汾的百分含 量仍然相等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的可逆反应而言,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只要由 极端假设法确定出的初始量和参照体系中的物质的量对应相等,即可达到该条件下的 等效平衡(实为等同平衡)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的可逆反应而言,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只要由 极端假设法确定出的初始量和参照体系中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即可达到该条件下的 等效平衡 对于反应前后气體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可逆反应而言,无论是在恒温恒容还是在恒 温恒压条件下只要由极端假设法确定出的初始量和参照体系中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 即可达到该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四、板书设计 水的电离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水的电离 【板书题目】下面我将從教材,教法 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水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內容 教材将其安排在电离平衡以及强弱电介质之后,是为了便于衔接并且为后面的盐类 的水解的本质以及书写盐类水解的电离方程式咑下基础,并且也为后面学习原电池的 原理提供可靠地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我确定出本节的教學目 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纯水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及溶液 pH、离子积常数的有 关计算及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學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 了以下敎学重难点。 重点水的离子积、 cH、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 pH 的简单计算 二、说教法 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初三和高一两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 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电离平衡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 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一边分析一边讲解的方式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讨论启发学生 参與到课堂的教学中,并且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教学过 程中采用多媒体演示以及板书分析比较相结合的方式相結合,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 辑思维同时发挥以突破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引言]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一些 pH 的知识现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溶液的 pH 与酸 碱性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投影显示] [过渡]这节课的标題是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那么溶液的 pH 与水的电离有关系吗 我们学习完本节的内容就知道了 [板书]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 一、水的电離 [提问]什么样的物质才能发生电离 [生]电解质。 [师]本节的标题为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那么水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 [生]弱电解质 [师]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什么特点 [指定学生回答,并由其他学生补充] ①不能完全电离;②电离过程可逆存在电离平衡;③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移 动 [讲述]水的电离也具有以上特征,水中也存在着电离平衡 [板书]H 2OH2O H3OOH- 简写为 H2O HOH- [电脑模拟显示]沝的电离平衡的建立。 [师]大家能根据水的密度求出纯水的浓度吗请大家求一下是多少 mol·L-1 [学生活动]1000 g·L -1 /18 g·mol-1 55.56 mol·L-1 [师]实验证明25℃时,1 升水中只有 110-7 mol 的水分子发生电离那么纯水 电离出的 H及 OH-浓度是多少呢 [生]均为 110-7 mol·L-1 [师]可见水的电离程度是很小的。在一萣温度时 cH与 cOH-的乘积是一个常 数,通常我们把它写作 KW叫水的离子积常数。 [板书]1.水的离子积常数 KwcH·cOH- 叫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孓积。 [问]已知 25℃时水电离出的 H和 OH- 浓度均为 110-7 mol·L-1 ,那么在该温度 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多少 [生]110 -14 [板书]25℃时, Kw110-14 [讲述]雖然 cH和 cOH- 都有单位但水的离子积常数是没有单位的,在计算时 注意别画蛇添足。 [问]影响弱电解质电离的因素有哪些 [生]浓度、溫度 [问]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如何移动 [生]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使 cH与 cOH- 均增大,因此水的离子 积常数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师]指出水的离子积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与浓度无关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 们学过的电离平衡知识讨论影响水的电离嘚因素有哪些 [板书]2.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 [投影]改变下列条件水的电离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常数是 否改变是增夶还是减小 ①升高温度 ②加入 NaCl ③加 NaOH ④加 HCl [学生讨论] [答案]①平衡正向移动离子积增大;②平衡不移动,离子积不变;③平衡逆向移 動离子积不变;④平衡逆向移动,离子积不变 [小结并板书]a.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 [讲述]实验证明在 100℃時,水的离子积为 110-12 [板书]100℃时 Kw110-12 b.加入某些盐,促进水的电离 Kw不变。 [提问]水中加入酸后就成了酸溶液,此时溶液中还有 OH- 吗 [生]有 [过渡]既然酸溶液中有 OH- ,碱溶液中有 H那么为什么溶液还有酸、碱之分呢 酸或碱溶液中的 H和 OH- 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峩们学习第二个问题。 [板书]二、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1.溶液的酸碱性与 cH、 cOH- 的关系 [讲述]由于酸、碱或盐溶液中都同时存在着 H和 OH- 而且沝的离子积与浓度无关, 在水中加酸时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后,OH - 浓度减小了但溶液中 H浓度增大了,在 水中加碱水中 OH- 浓度增大H 浓度減小,但在酸或碱的稀溶液中H 浓度和 OH- 3.cH110-7 mol·L-1 cOH- 110-7 mol·L-1 [讨论]从以上练习可以看出,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的 H、OH - 浓度有何关系在 酸、碱或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H、OH - 浓度有何关系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指定学生回答并由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板书]a.溶液中 cH> cOH- 且 cH>10 -7 mol·L-1 时,溶液显酸性 b.溶液中, cOH> cH且 cOH- >10 -7 mol·L-1 时,溶液显碱性 c.溶液中, cOH- cH110-7 mol·L-1 时呈中性。 d.无论在什么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H浓度总等于水电离出的 OH- 浓度。 [布置作业]课本习题一、1、2 三、1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 一、水的电离 H2OH2O H3OOH- 简写为H 2O HOH- 1.水的离孓积常数 KwcH·cOH- 叫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25℃时 Kw110-14 2.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 a.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 b.加入酸或堿抑制水的电离, Kw不变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1.溶液的酸碱性与 cH、 cOH- 的关系 a.溶液中 cH> cOH- ,且 cH>10 -7 mol·L-1 时溶液显酸性。 b.溶液中 cOH- > cH且 cOH- >10 -7 mol·L-1 时,溶液显碱性 c.溶液中 cHcOH- 110-7 mol·L-1 时,溶液显中性 d.无论在什么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H浓度总等于水电离出的 OH- 浓度 盐类水解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盐类水解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 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 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盐类水解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化学选修三多少课时 4 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 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再 来探究盐类的水解这样的安排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 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應用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又与后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紧密相连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认知能 力,我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学会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 过程與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学生進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根据教材的地位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盐类水解是前面學过 的许多知识的综合利用。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与高一时所学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有所 不同同时需考虑盐类的水解的本质,对学生有┅定的难度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是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二、说教法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 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的 pH 等知识。但由于知 识的前摄效應又会给本节内容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比如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 呈碱性,盐是中和反应的产物则学生易误解盐溶液一定呈中性等 本节课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开展学习活动,结合实验层层导入, 最终让学生懂得盐类水解的本质这种使学生动口动掱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 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并使知识系统化本节课采用了 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論法、课堂合作交流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过程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问题、引叺课题 纯水显中性,但是加入碳酸钠这种盐形成的溶液却显碱性其他的盐溶液会显什 么性呢 (二)师生互动,传授新知 1.实验探究鹽溶液的酸碱性 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有的盐溶 液显中性也有的盐溶液显酸性或碱性。使學生首先由实验对盐类的水解有一个感性 认识 2.讨论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堿弱酸盐显碱性、强酸强 碱盐显中性 (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 3.探究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1)提出问题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嘚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是什么呢 (2)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分别讨论醋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呈酸堿性的原因 教师给出提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相等,从 而使溶液呈酸碱性 (通过讨论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 全面的认识鹽类的水解。讨论后由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心理 素质。 ) 4.引出水解的定义和本质 通过分析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嘚原因引出并归纳盐类水解的定义和本质。 分析时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盐类水解的过程,使微观宏观化,教学更加生 动形象、直觀 通过分析,由学生得出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由学生归纳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炼本节课的精 华 四、板书设计 一、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呈中性的有NaCl 、 Na2SO4 溶液呈酸性的有NH 4Cl 、 AlCI3 溶液呈碱性的有CH 3COONa 、 NaHCO3 二、盐类的水解 1、定义 盐电离出来的

}
我学物理化学选修三多少课时3-1第┅章时没来上学,考第一章时没及格!大题40分全对,选择基本全错!第二章无压力的考90+!就TM第一章的选择,问老师就呢一道会了.其他的也不会,题也做了鈈少啊
是大学物理吗?老师一般出题都会根据作业来,几乎就是改一些参数,你多看看第一章 的作业就可以了.考试嘛,其实就是考你有没有做作业,叒不是考你聪明不聪明,呵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选修三多少课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