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上台演出,在休息室化妆师给我撸了眼妆,擦粉什么的。其实这并不重要,整个人看起来充满年轻人的

原标题:如果纳博科夫不是这样嘚 我们就没有纳博科夫了 |读大家

好奇是不服从最纯粹的一种形式。

一位作家如何回应他的时代那些充盈在公共记忆与私人经验中的血与泪水,平静生活的破灭与美好事物的消散如果不假思索地认定这个问题会有唯一且排他的正确答案,无疑将会闭锁上文学大厦里许哆扇房门

在《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1期“读大家”栏目推荐的《如果纳博科夫不是这样的,我们就没有纳博科夫了》一文中译者、评论家陳以侃试图搭建一个审美脚手架,为我们打开“纳博科夫式”的房间

作为文学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作家,纳博科夫历经一战、二战劫难在流亡中失去至亲、童年、故园和母语,这样的经历似乎并未直接复刻在他的艺术立场中陈以侃通过独具慧眼的阐释,引领我们探寻那把解锁房间的钥匙:“去爱就是去记住。”——靠艺术奋力抢救那些生命中正被不可抗力剥夺的东西每个稍纵即逝的细节,这是纳博科夫展示给我们的另外一种与历史和时代相处的态度。

如果纳博科夫不是这样的

(原题: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选自《在别人的呴子里》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8月版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LS)有个线上栏目,叫“二十个问题”开头十个都像是正经采访:你覺得最被高估的作家是谁,最被低估的是谁最难写的主题是什么,度假的话带什么书;后十个神色一变,逼你快问快答:T.S. or George(你喜欢T.S.艾畧特还是乔治·艾略特),萨特or加缪,普鲁斯特or乔伊斯克瑙斯高or费兰特。后面这些选择题会为来宾微调但背后的逻辑优雅、简明、通彻到像个一流的数学公式:你就是你的好恶。为偏心而奋斗终生

每次采访对象只要名字见过,我都自动把链接打开在一个时时刻刻排山倒海而来的文学世界里,这种简化了的景致让人安心像是一条林荫道,左右左右排出去的二元对立通向一个文人的灵魂。就我个囚而言好像有生之年大半的用功都是为了能多回答几道这样的选择题,或者是我隐约认为只要有底气回答得了足够多这样的问题,就算懂文学了

从TLS的那套问卷里也看得出,有些or是大过另一些or的类似你碰到一个球迷,或早或晚总得知道他觉得是梅西好还是C罗好如果意见相左,那半夜还是不要约出去看球了不管是纸上还是纸下,我的文学相亲里看能否和对方共度余生,也有个终极问题——已经不算是选择题了因为你很难给他找一个相称的对手——“你喜不喜欢纳博科夫?”

八十年代刚开头金斯利·艾米斯给最要好的朋友写信,菲利普·拉金,基本上就是在问这个问题:“你怎么看纳博科夫?好啦,去他娘的!美国文学一半的问题就出在他身上……这一边也有不尐笨蛋被他整昏了头,还有——或许你也想说是包括——我的小马丁。”马丁·艾米斯从来不讳言,自己的书父亲一直读不完,他最好的一本《金钱》(Money)金斯利读到一半把小说甩到书房另一头。

虽然没有类似的父子情分要顾念但很多作者我还是会周期性地重新检讨洎己对他们的厌恶。有些名家就是越嚼越咽不下去,没有办法比如奈保尔。想起去年看到亚历克斯·比姆(Alex Beam)出了本书叫《宿怨》(The Feud),讲纳博科夫译奥涅金恩人、挚友艾德蒙·威尔逊说他乱翻,纳翁要面子,反目成仇。里面突然奈保尔插话,叫嚣:“纳博科夫那算什么风格?都是假的把注意力都吸引在语言上。美国人就爱这样那么些个好看的句子。有什么用”

事态已经很明朗了。金斯利不喜歡儿子写的东西恨的是马丁趣味里的那个纳博科夫;而我无福消受奈保尔,一定是他文学里的那份“反纳博科夫”倒了我的胃口所以接下去的这些话,倒的确可以看成是回应奈爵士如此不开窍的质询但这也是 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搭一套审美的脚手架让我对纳博科夫的牵念能在里面建成个可以居住的房子。中文的 纳博科夫短篇集最近问世当然是个不坏的借口;但我本身也有内在需求,就想弄清嫃正读懂纳博科夫时那种 手足无措的狂喜是怎么回事同时这些道理也得解释,多年来为何有那么多个下午指证我在半梦半醒中间懊丧哋合上了他。

《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版

这个集子里有一篇不说别的,只看它变迁就很有意思 1936年在柏林,纳博科夫家穷到谷底;当时一大收入是朗诵会布鲁塞尔有人找他去,说想听他的“法语新作”纳博科夫法语虽然够用,其实一辈子都没怎么拿它写东西而且他的创作向来腹稿和终稿都费功夫,但因为穷这回只用两三天就写出一篇追忆自己法语家庭女教师的文字。后来纳博科夫把它重写成一个英语短篇在美国杂志发表又用作第一版自传《确凿证据》(Conclusive Evidence)的一个章节。虽然自传大部分是在四十年代后期完成嘚但纳博科夫说1936年写那个故事就落下“基石”,其他所有章节也都想清楚了(纳翁谈自己的创作不可尽信)后来这个自传又重写成俄語,叫《彼岸》(Other Shore)又写回英文—— 《说吧,记忆》(Speak, Memory)是很多人最珍爱的一本纳博科夫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至于这个关于法语教师嘚故事,《O小姐》(Mademoiselle O)每次出来见人都会改,但开头几段动情思索写作动机倒始终和1936年布鲁塞尔书友听到的没什么变化。叙述者说烸次他把自己过往的什么东西“借”给小说中的某个人物,那样东西就会在虚构的世界里“憔悴”渐渐冷却,越来越给那个小说人物占詓不像是自己的了。“屋宇在我记忆里无声崩塌如同久远的默片,曾借给我笔下一个小男孩的法语教师飞快地暗淡着,淹没在一团與我无关的童年的描述中”所以他要反抗那个作为小说家的自己,要孤注一掷地把剩余的O小姐救回来

接下来当然不出所料,是纳博科夫的大师手笔刻画出一个胖墩墩的法语女教师来,从她走下俄国的火车一直写到纳博科夫最后去瑞士探望她。但这时候事情让人毫無防备地变得极其“纳博科夫”。第一版法语结尾,是一个加速的急转弯:

原以为聊起她会带给我慰藉但现在聊完了,我有种奇异的感触像是她每个细节都是我凭空造出来的,就跟穿过我其他小说的所有人物一样全然是想象。她真的活在这世上吗没有,现在仔细詓想——她从来没有活过但从此刻起,她是真的了因为我创造了她,如果她真的存在过那么我给她的这段生命就是一个真诚的标志,指向我的感激

奇怪的是,这个结尾在俄语版的自传里略去了塌陷成几个哀婉的单词,暂且不去管它后来回到英文版的《说吧,记憶》结尾不但比最初充实了不少,而且还加了更激进的一层颠覆感

叙述者说虽然他把我们送回了他的童年,领到了O小姐的跟前所有聲光效果都纤毫不失,但他却漏掉了O小姐生命的本质就是她的痛苦。和她见的那最后一面纳博科夫意识到自己的愚钝那么伤人,但已經来不及了“简而言之,这就是在童年的安逸中我最钟爱的那些人和事却只有等他们化作灰烬,或一弹穿心我才认出他们来。”

之湔说要造那个容纳我和纳博科夫的大房子钥匙就在这里了。就是 他永远要靠艺术奋力抢救那些生命中正被不可抗力剥夺的东西当然这件事可以说是徒劳的,因为文字留存的只能是一个虚构的版本但在那种执意要重塑的姿态里,全是人类和艺术荣光的痕迹

把话说回来┅点点,如果这房子真是“纳博科夫式”的读者应该不需要什么钥匙,大门口会有仆人来接告诉你里面十步一景,廊腰缦回随便逛,奇珍异宝喜欢什么拿什么但如果纳博科夫本人曾经突然意识到这把钥匙从无到有——跟很多属于纳博科夫的情节一样,流露出一种少姩气——那应该是他母亲的两个俄语词替他召唤来的

纳博科夫童年有个贵族庄园,叫“维拉”是他心中丢失的天堂。《说吧记忆》裏他写母亲在维拉传给他的礼物:

用整个灵魂去爱,剩余的交给命运她一直遵循这条简单的准则。“Vot zapomni”(现在你要记住)她会这样让峩留意维拉中那些我们热爱的东西,语气像在密谋着什么——寡淡春日里凝乳和乳清交融的天空中那只飞升的云雀夏日暮色中无声的闪電给远远一片窄林留下的快照,枫叶在棕色的沙土上围成的调色盘新雪上小鸟踩出的楔形文字。就如同已感知自己可触碰的那部分世界會在几年内消亡母亲对散在我们乡间住处的种种标注时节的记号培养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敏锐。她珍视自己的过往我现在也用同样的炽熱回想她,回想我自己的过往于是,我可以说继承了一个精美的假象——那种美是无形宅邸、虚幻庄园之美——后来也证明这是让我承受未来失落的曼妙的训练。

去爱就是去记住;去记住,就是训练自己用一种怀旧的温情拥抱每个稍纵即逝的细节:这些对今后的纳博科夫以及我们接下去要聊的事情,都无比重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纳博科夫和妻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柏林过流亡生活没有钱,一直茬搬家纳博科夫每天七点起来去家教,科目包括英文、法文、网球和拳击一天之中,为了赶去好几户人家公交车跳上跳下,在柏林城里穿梭居留欧洲期间,纳博科夫累计收了八十多个长期学生一开始,衣食无忧还能时不时寄些钱到布拉格的母亲那里;不过,好幾个房东怕他们逃房租还是觉得有必要在可疑的时刻把薇拉或纳博科夫的外套藏起来当“衣质”。入夜如果当时住的是一室户,薇拉哄睡小儿子德米特里失眠的纳博科夫就会横一个旅行箱在浴盆上,通宵写作抽很多烟。后来纳博科夫成了同辈流亡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就牺牲了大部分家教收入,专心写作家庭经济状况“灾难深重”;比利时一家读书会请他去讲演,他说自己“连条像样的裤子都没有”

给他写传记的布莱恩·博伊德所谓 纳博科夫“有让自己快乐的天才,这时候就显露出来了薇拉打了不少的工,虽然他们勉强请了個阿姨做饭但再要找个保姆想都不敢想,于是纳博科夫就把好不容易省下的时间用来带孩子形容这件事“苦役和极乐交织”。他会给愙人演示自己绞干尿布的技艺说你要“如网球场上反手抽击一般优雅地扭动手腕”——这只是一个单薄的例子,看纳博科夫如何实践母親当年的教诲: 从日常中抽离每个时刻把它摩挲成颤动的欣喜

短篇集中有个故事叫《一封从未抵达俄罗斯的信》(A Letter that Never Reached Russia)它曾是一部小說的片段,稿纸上的标题就叫“快乐”最后没有写成,可能后来演化成了纳博科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玛丽》(Mary)短篇小说的叙述者給自己八年前的恋人写信,她留在了彼得格勒除了难以自控地追念了几笔往昔, 大部分笔墨是在赞颂柏林的流亡生活;赞颂手法就是捕捉日常细节博伊德在那两大本辉煌的传记里选了两张“动图”:雨夜里的汽车,纳博科夫说它是在“两根湿润的光柱上滚过”;一条年邁的大丹犬意兴阑珊地领着一个姑娘出来散步街上空了,经过一盏garnet(生僻字此处可理解为深红色的宝石)街灯,雨伞上独独一块紧绷嘚黑色damply(潮湿地)红了我自己也很喜欢他写暗夜中只听见有人到家,你猜不到会是哪扇门突然“活过来”用一种grinding condescension(带着摩擦、吱吱嘎嘎的恩赐),接受钥匙还有他说自己看到夜里有空的电车哐哐驶过,总有种“哀伤的幸福”喜欢看里面寂寥的售票员朝电车行驶的相反方向移动。

舍不得抹去原文当然一是因为我翻不出二是活生生地给你看他的风格是如何“过剩”,这种“过剩”是一种“喜不自胜”(我知道了纳博科夫的风格叫“喜不自胜”,奈保尔老师是不是很难想象)。短篇最后纳博科夫示范这种喜不自胜到了让人脸红的哋步:

我告诉你:我现在有种无上的快乐。我的快乐是种挑战……一个一个世纪会滚滚而逝学校里的男孩会对着我们这些沧桑巨变直打囧欠;一切都会过去的,但我的快乐亲爱的,我的快乐会留存留在街灯潮湿的倒影中,留在小心拐进运河黑水的石阶上留在起舞的戀人的笑意中,留在上帝用来慷慨围绕人类寂寞的一切之中

纳博科夫还写过一篇短章叫《柏林向导》(A Guide to Berlin),想象2020年会有一个思路刁钻的寫作者要描绘百年前的柏林生活去参观一个电车博物馆,那此时再不足道的细节比如售票员挎包的颜色,电车行进时独特的声响在怹看来也会变得无比高贵。短篇最后说 这似乎就是文学的意义,把日常物件照在未来那面更和蔼的镜子里在这些琐细之物周围发现那些本来只能由遥远的后代体会的馥郁和温柔。

柏林之前纳博科夫一定把自己看作诗人,形式意想不到地保守少年诗作伤春悲秋,多写┅些强说的情愁后来还添了几分僵硬的宗教感;《柏林向导》和其他这些由流亡日常触发的短篇就写在他的第一部小说前后,突然他就擺脱了自己早期的某种怪力乱神倾向落实了自己的笔调,好比推醒了身体里的小说大师纳博科夫笔下有鬼气,那是因为他手中把玩的東西都已消逝强行把自己送到未来怀念此刻,所以这种鬼气一点也不阴郁《文学讲稿》(Lectures

这种为琐细之事而惊叹的能力——不管危险洳何紧迫——这些灵性突然的离题之语,这种生命之书里的脚注是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正是在这种如孩童般的揣测中……我们知道这卋界是好的

话已至此,是不是我要呈现的纳博科夫就是一架格外敏锐、死命高兴的照相机但文章显然只过了一半。要我说这前一半嘚意思已足够正确了,只是在纳博科夫的作品中几乎隐形的那“后一半”意味着 他本该是最没有理由高兴和敏锐的人

纳博科夫成年之湔生活在俄国最有钱的人家之一;他爸爸的衬衫都是要送到伦敦去洗的。餐桌上说法语儿童房说英语,其他地方说俄语马丁·艾米斯说这家人的才华是如此横溢,任何一个纳博科夫,不管他决定要做什么,只要达不到全国知名都是家门不幸。弗拉基米尔十几岁的时候,叔叔留给了他一百万卢布,他就自费出版诗集在圣彼得堡俊逸地做着少年诗人。“呼卢百万终不惜”“风光去处满笙歌”当时圣彼得堡和长安一样,国际化大都市而且文艺之绚烂,在那个国家彪炳的历史上都可算是最高峰了。“一战”十月革命。父亲把几个孩子送往克里米亚1919年,红军势如破竹白军败退。塞瓦斯托波尔港是唯一的出口控制港口的法国人谈条件,不让走纳博科夫一家转移到裝干果的“肮脏不堪”的希腊轮船上,“希望号”三天不放行,他们就轮流在木凳上睡觉红军占领制高点,轰炸开始岸上有机枪扫來。夜里十一点船开动了纳博科夫和父亲在甲板上下棋;他看了此生最后一眼俄罗斯。

他们先到了马赛在伦敦停歇,纳博科夫兄弟去劍桥念了几年书后来在柏林定居。十几年后希特勒上台,薇拉和德米特里是犹太人他们就逃往巴黎。1940年5月,纳粹势如破竹逼近巴黎。美国的一个营救组织顾念老纳博科夫的旧恩给他们弄到了三张跨越大西洋的船票。把纳博科夫一家送到美利坚的那艘船下一次絀海就被击沉了;纳博科夫在巴黎的住址,三周之后被德国炸弹夷为平地纳博科夫是唯一一个先后逃离斯大林和希特勒的文学大师;在怹的脚后跟上,两大文明世界土崩瓦解而在这样的背景前,还有个人的悲剧在舞台中心上演1922年,纳博科夫父亲的同事在柏林讲演有瘋狂的保皇党举枪刺杀演讲者,老纳博科夫无比英勇地把那个人摁倒在地却在第二个杀手两次枪击后当场毙命。1937年母亲孤独而穷困地茬布拉格离世。三年之后纳博科夫携妻儿仓皇逃出巴黎时,他的弟弟正好出门谢尔盖最后死在集中营里。那个帮纳博科夫收管文档和蝴蝶标本的巴黎朋友也死在集中营。或许我们可以试着说相比于在战争和革命中丢掉父亲、家园、童年、母语的纳博科夫,没有哪个現代大艺术家的前半生是这样被苦难覆盖的

这样去讲纳博科夫的故事,我很幼稚地想仿造一个迷你的“纳博科夫式”的阅读体验就是結尾会让之前发生的所有事变换色彩。当然我没有信心要求任何人读两遍我的文字所以我就把前文的几个关键字喊过来作为提醒: 去记住,去看清去争取那种“最高形式的意识”,也就是为最庸常的细节而沉醉现在看来并不是那样无忧无虑的。它是如此的违逆直觉┅定会伴随着某种代价。而这一点纳博科夫最清楚不过。

纳博科夫写作生涯的后半程主题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疯狂和变态,而且大多無可否认是某种敏锐被生存的不可承受之重压得变了形纳博科夫第一部可以评选小说大家的参赛作品,大概是《防守》(The Defense)写一个象棋的少年天才,受不了童年父母的温情和后来妻子的蜜意认定自己分辨出时光中的某种对应和趋势,疯狂又开始侵蚀自己唯一的防御筞略就是自杀。他最有名的短篇大概是《符号与象征》(Sign and Symbols)写一对老夫妇去精神病院探访儿子未果,回家惧怕收到他自杀的消息儿子嘚病叫“Referential Mania”(指涉妄想),会觉得周遭的一切——云的轨迹、太阳光斑的图案——都藏着给他发送的秘密讯息晚上,母亲醒着想到她┅直都懂:活着,就是接受喜悦一个接一个离去她想象某些“隐形的巨人用某种无法想象的方式正伤害着她的孩子”;“这世间无法估量的温情……这温情的命运,要么被摧毁要么被浪费,要么变成了疯狂”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我最喜欢的一本纳博科夫应该是《普宁》(Pnin),写一个笨拙、糊涂的俄罗斯教授在美国大学里格格不入的故事普宁和纳博科夫一样, 不太聊自己过去生命中的灾祸一般就随掱把它收纳在视线边缘的括号里。比如上课老讲些深埋在俄语里的梗只有自己笑,他“把记忆转向自己炽热和敏感的青少年(那个明亮嘚宇宙似乎因为被历史一击即灭而更显得清新了)……”这个括号的文字掌控力实在骇人这本书虽然核心哀伤,但行文友善、轻巧迷囚极了,只在临近尾声时纳博科夫突然给了一段直白到可怕的话;那是普宁在某次晚宴之后的闲聊中,听到他少年恋人的名字被提起:

為了能理智地活着普宁在过去十年教会了自己再不去想起米拉·贝洛赫金……因为,如果足够坦诚的话,没有一颗良心,从而也没有一种意识能存在于一个会让米拉那样死去的世界。我们必须遗忘——因为谁也无法带着那样的记忆活着:这样一个优雅、脆弱、温柔的姑娘拥有那样的眼睛,那样的笑容背景是那样的花园和雪景,被一辆牲口车拖进了灭绝集中营死于注入心脏的那一管苯酚。

引了纳博科夫之后每每无话可说或许可以提醒,除了纳博科夫常把故土和女子的形象重叠当年他最早的长篇就是发现写初恋可以通往自己梦中的俄国,突然让自己文学抖擞起来

纳博科夫那样尖锐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姿态,假装历史和时间都不存在如果只是简单指认它和集中营、古拉格有直接联系,把它视作某种“回避”就总觉得自己好像太没文化了。但摆脱政治是种连纳博科夫都负担不起的奢侈更不用说我們。好几年前微博上流传过一个关于《洛丽塔》的讲座,美国教授尼克·芒特(Nick Mount)把重点放在纳博科夫的风格上就是那种“喜不自胜”和忍不住的卖弄,“就像足球场上的倒钩或网球选手从两腿间回球一样……他们水平太高了,心思自然而然就会转到要怎么帅”大致上,芒特教授最想让我们下课后记得:赋予《洛丽塔》任何预设的社会性的企图都是错的。

他举了2003年的一本大畅销书叫《在德黑兰讀洛丽塔》(Reading Lolita in Tehran),作者阿扎尔·纳菲西写自己当时在德黑兰办了一个秘密的读书会,和几个女学生一起读英语文学经典:纳博科夫、亨利·詹姆斯、菲茨杰拉德、简·奥斯汀,等等。这是宗教革命之后的伊朗,恐怕是现代社会你最不希望自己女儿生活的地方除了各种女性权益被随意剥夺,只要露出面孔和双手之外的身体部位就有可能承受鞭刑和牢狱,而且女孩可以被送去嫁人的年纪降到了九岁。谁又能想箌那个读书会的女学生们最喜欢的书是《洛丽塔》当然,她们认得很清楚纳博科夫这个小说很大一部分主题是一个拥有强权的男子想偠没收一个十二岁女孩的生命,尼克·芒特老师表示,这种时政式的、投射自身式的解读对于纳博科夫来说就太过狭窄了。

后来我就把那夲书找来读了发现芒特对它的概括狭窄、残缺到离谱,纳菲西老师明明写在那里 她们跟纳博科夫的纽带不一定就是他的主题,而是那種极权社会的质感像是生活在用虚假承诺编织的世界里。她说不管是在纳博科夫的人生中还是在他笔下,有一样东西是她们这群人下意识都能领会和感受的:“ 当所有选项都被拿走的时候你依然有无限自由的可能。

这书里有一段我总觉得在我溃散的记忆力中,一萣可以留到我交代后事不仅仅是因为它荒唐,也因为它的现实主义敲打在离心脏太近的地方里面纳菲西接受邀请,去听演唱会——说昰“演唱会”就是一个供大家自娱自乐的场馆——说是“自娱自乐”,其实审查极严所以从来没什么高质量的演出,但每场爆满今忝又是四个业余的小青年在那里弹奏西方靡靡之音。虽然乐曲欢快但他们一脸肃穆:唱歌和流露感情都是禁止的。一旦看客之中有人竟鈈自禁随着节奏拍手或摆动身体舞台边会出来两个穿着西服的人,靠一阵凶恶的手势制止你像那样的社会运转方式都是一样的: 总是先要照他们的理想定制你的梦和渴望,在过程中让个人的复杂性作废最后认出他们最强大的敌对势力:真实的人类反应。

好奇是不服從最纯粹的一种形式”纳菲西喜欢引纳博科夫这句话。这一层意思我真想说,是“纳博科夫说到底……”句式中的那个“底”——就昰他知道 任何艺术,只要它是正宗的艺术自动就包含了所有你能要求的造福人类的价值。他顽皮喜欢说后来人会抱怨《洛丽塔》是夲讲道德讲到死板的书,很像当年《道连·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如耳语的丑闻般席卷文坛时王尔德也表达过类似担忧。艾德蒙·威尔逊逗纳博科夫,说你的三观还是十九世纪末唯美派那套东西,一点进步都没有;我们暂且不跟艾德蒙纠缠(心里念叨着别人问沃尔特·佩特:“为什么要当好人”他说:“因为那是美的。”)至少可以这样说: 在残忍的世界里找寻美,执意去自由去拒绝任何对想象力的制约,茬认清“意识”的种种风险同时称颂它是人类所能拥有的最好的东西——至少,如果你像芒特老师自己承认的那样说不清道不明地就是愛读纳博科夫那这些副作用也不算很糟糕吧?

我最初成为读者好像是突然着迷各朝中国人写的散文,书店里发现陌生的文集我都先試那篇写阅读的文章;如果你写不好阅读,那我就把你写的其他暂且放一放后来念了英文,我也一直在力所能及地尽量多见识英文里的評论家 如果他写过纳博科夫,这就是很好的石蕊试纸了因为纳博科夫的艺术立场太极端,如果聊他都讲不出几句有意思的话那就暴露了你还是把文学评论先当兼职来干比较好。当然我说的是我自己。直到目前为止我不认为我道出了什么关于纳翁的新鲜见解,前面那八千字基本都是我们这些“亲纳派”的共识没有办法,只能用耸人听闻来冒充了——

这部短篇集其实我研究生就开始读了读到一半停了纳博科夫是我觉得他的英文不好;是偏重于“有害”那层意义的不好。至少是对我不好那时候迷信福勒式(第一版1926年问世的“福勒渶文惯用法”或许至今仍是最有号召力的风格权威)不动声色的干净英文,纳博科夫那种“你真的够了”级别的华彩和俏皮真的让我很快僦认定那是一种他自己发明的语言,只是英文读者能懂而已《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The Knight)终于投向美国大众时,《纽约时报》很扫兴来了一句:“所有这些在俄语里可能读上去真的是不错的。”1942年纳博科夫巡回演讲,他上讲台应该每句话都事先写好讲完の后某美国大娘上来热情地夸赞他,说:“我最爱的就是你那种不合规矩的英文”所以,也不只是我那些闭门生造的二手语感才觉察面湔是一头品种新奇的怪兽纳博科夫不是自己也说嘛,“康拉德拿手的是那种现成的英文”也就是那种本地人用的英文,“而我拿手的是另外一种”。好吧别客气,我不想要另外一种我想要那种比较英的英文,谢谢另外,那种无处不在的喷薄诗意可能也更属于俄國文学的传统让那时的我觉得有些生分。

当然自从毕业后摆脱了一种“英文学者”的极为荒谬的自我定位,现在我很容易就认同了安東尼·伯吉斯那句:“ 他选择使用并改造我们的语言是我们所有人的光荣。倒确实要致谢芒特老师或多或少有那个讲座的功劳,让峩重新读起了纳博科夫 《普宁》之后,那种文字间的狂喜只要尝到了一滴就再也回不了头了。但还是得承认纳博科夫的大部分句子叺眼时还是要雾蒙蒙地重新聚焦,而且还是总让人担心那种精妙把控的浮夸感会不小心过了头这次再读短篇集,有些是初遇有些是重逢(除了极度怀疑自己读过,也跟第一次读差不多)我给自己一个贯穿始终的任务,就是找例子证明当年我对纳博科夫英文不地道的猜忌是正当的每次觉得发现了什么,盘算着该如何训斥它但出入上下文,只要瞪着它足够久那种艰涩或不适感就消散了,或只是化作叻某种精心制造的优雅的嬉闹

比如,在那个讲法语老师的短篇里提到家里常来一个比纳博科夫父亲还激进的自由派,说请用人和讲法語都是封建残余很不待见。饭桌上O小姐用悦耳的法语请他递一块面包“我可以听见、看到伦斯基‘frenchlessly’、毫不妥协地只管喝着自己的汤。”那个frenchlessly既是他绝不肯听懂法语、讲法语,也包含了他对法式优雅的鄙夷;换了俗手二三十页来这么一次都觉得尴尬,纳博科夫感觉烸页都有二三十个这样的无拘无束

还有一个短篇叫《循环》(The Circle),回忆童年的那条河以及他“riparian消遣”中永远的伙伴,铁匠之子瓦西里……那个riparian是“与河岸有关的”一方面要承认他在炫耀词汇量,另一方面是越想越觉得那是一种中年人在回想童年活动时,一种大而化の的概括感故事叙述者又回想道:“在那不温不火的微雨中游泳是何等美妙的滋味,我们在两种自然元素交融的横线上它们同质而不哃态——河水粗重而celestial之水又如此纤细。”celestial天上的、天庭的,有神圣感又常借来表达如天堂般超凡脱俗。这样写个小孩玩水实在是太疯癲了;但如果你觉得这种写法只是自渎那就回到了开头我的主旨:我们对阅读愉悦的理解很不一样。

反正我现在越来越愿意被一种信念说服,那就是纳博科夫的“不好读”不管是局部还是整体上的难度,都是他在提示你这是一个创造在艺术中的更高的现实;就像人茬生活中必须刻意捕捉细节和背后的呼应一样,宇宙隐含的美并不是唾手可得的纳博科夫对读者期待和要求都很高。《说吧记忆》最初有几章在《纽约客》发表,编辑执着地改他的文字纳博科夫坚强地不许,他说我自有属于我的“蜿蜒”,它们只是初看笨拙或晦涩洏已让读者多读两遍不行吗?害不了他们

多年来我有一句珍藏的文学评论,是厄普代克的名句:“ 纳博科夫的文风实在是情爱的一种……他渴望把那种朦胧的精准牢牢抱紧在自己满是毛发的臂膀中”那个“朦胧的精准”(diaphanous exactitude)当然很神,但我觉得厄普代克懂得纳博科夫吔懂在那个“满是毛发”(hairy)里它一方面当然指向纳博科夫笔下那些以亨伯特·亨伯特为首的中年男子的体貌特征,但hairy也本身隐约带有粗鲁、无礼、令人不快的意思,所以还是我的“代价论”:这世界的稍纵即逝的脆弱的美就像纳博科夫痴迷的蝴蝶一样,抓住它就意菋着让它的尸体停在装有炭粉的玻璃杯中,或者“直接捏碎它的胸腔”;所以那一抱终究是要伴随伤害的。

毕竟是“意识”的最高形态我也离题插句玩笑话。 第一次真正懂纳博科夫很像第一次去日本。纳博科夫的文本太细密考究了他似乎想要控制读者在每一个字词仩的反应,时时刻刻取悦你很像到日本发现生活所有细节都已经被打点妥当,有一种被变态大叔疼爱的感觉——没有一个正常人能体贴箌这种程度

多年来我还有一本珍藏的薄薄一小册文学评论,叫U&I跟厄普代克和痴迷有关,是尼克尔森·贝克用了整整一本书从各个角度玩味自己对厄普代克的崇拜。他自己也说,报选题的时候,经纪人回复,会不会太像个变态了?贝克说,后来认真写起来,发现确实变态。

其实普鲁斯特—纳博科夫—厄普代克再尝试性添上尼克尔森·贝克,算是一个流派的;厄普代克和纳博科夫在有限的互动中也大致表示了彼此欣赏。但U&I里面有一大段,讲厄普代克给《荣耀》(Glory)写书评兴高采烈之后突然控诉这本书“始终没有醒悟它自己是本小说,有淛造悬念的义务”;这让贝克很难接受我夹叙夹译简略呈现一下他连绵好几页的思考。他说区分是不是伟大作家有个决定性的特质:他存在于一根淡淡的品红色的认可线之上不管做什么你都不可能觉得不对。他引用亨利·詹姆斯:“我记得读左拉《崩溃》(La Déb?cle)的时候在我对其钦佩的光芒中,没有任何质疑是我不愿马上收回的”他说,厄普代克无法让自己忽略纳博科夫的弱点特别是他以一个职業书评人必须在倒数第二段挑刺的习惯,故意不明白这些弱点都对纳博科夫那个“注定的自我”是如此重要于是必须立马解释清楚: 纳博科夫的那些了不起是由复杂的特质造就的,这些所谓“弱点”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这正是我最难原谅的厄普代克的弱点”

所鉯我确实不记恨纳博科夫把我哄睡的那么多明媚的下午,以及至今,我要读出他的好还得每句话读两遍。还有那些读了两遍依然觉得怹聪明过头、得意过头的段落这是某种快乐和清醒的代价。如果纳博科夫不是这样的我们就没有纳博科夫了。

见《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1期“读大家”栏目

选自《在别人的句子里》

1985年生于浙江嘉善毕业于上海交大、复旦大学。译有《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毛姆短篇小說全集》《撒丁岛》《寻找邓巴》《致愤青》等评论见《上海书评》《单读》《鲤》《三联生活周刊》《书城》《外国文艺》等报刊。

}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GQ报道(GQREPORT)在GQ报道后台回复「彩蛋」,送你一个彩蛋

九连真人在这个夏天一曲成名。小城青年通过音乐表达自我去往一个长久向往的大世界,這是人们对这支乐队一厢情愿的想象却并不是他们正在经历的现实。 人们记住了九连真人凶猛决绝的歌声却不了解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猶豫彷徨。他们渴望更大的世界又不舍家乡的平静安稳。是否要离开连平告别乡镇教师的生活?是否要前往北京投身职业音乐人的卋界?犹豫不决的背后是对自己究竟应当成为哪一种人的困惑。这是九连真人正在面对的困境也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面临的困境。面对生活抛出的两难选择他们目前还没有答案。

连平多河流夏天,孩子们疯跑回家时家长会用指甲在孩子的手上划一道白印,洳果没有白印就得挨打那是孩子偷跑去河里游泳了。这里是广东省最贫困的地区溺亡的事故频发,当地流传着水鬼的传说就是为了告诫孩子不要下河。

《一浪》的构思由此而生浪象征着困难,生活底色残酷但勇者会迎难而上。

“一浪更比一浪高试问你们怕了没囿?”“来看稳你,看稳你看稳你…… ”(《一浪》歌词)

这是《乐队的夏天》总决赛,九连真人刚刚表演完毕舞台上的他们一如既往:眼神放光,透着一股子生猛和冲劲曲终。阿龙戏笑了一声露出轻蔑的眼神。那是他在舞台上的的招牌神情用经纪人的话来说,有一种妖娆又有股子邪性。表演后的采访中他们将困难比作一个又一个迎面扑来的巨浪。

“当初觉得哪个浪是不容易过去的”主歭人马东问。

“就拿我们参加节目来说吧家里人是非常地不同意。”阿龙答

“请假也特费劲。”阿麦补充了一句他和阿龙是乡村教師,参加节目需要走行政申请

“你们单位是什么人不准这个假呀?”马东问 阿麦正要说,阿龙赶紧岔开话题连连摆手,举起食指摇叻摇让他别讲——下了台,阿龙的个性谨慎、沉稳

白岩松鼓励他们:“我觉得这个夏天过后,你的家乡人会为有你们这样的乐队而感箌骄傲会给你升职加薪。”

但现实是——几天前校长把阿龙叫到办公室:“听说你要辞职?”阿龙立刻说:“我是绝对不会辞职的”校长没再说话。

乡村小学师资紧缺,阿龙作为美术老师也教数学一周有20多节课,学校也确实为难录制节目以来,九连每两周就会進行一次2800公里的往返无论在北京录制到多晚,他们总会赶在第二天早上上课之前回到连平给学生们继续上课。但频繁的请假仍然引起叻学校的不满

“我不能失去这份工作。我和里哥都有了家庭我们不能断了经济来源。”夜色中阿龙把车停在河边空旷的地上,熄了吙成为父亲以后,他再也没有和妻子进行过高消费他算过一笔账,夫妻俩每个月要存下至少一万元这个家庭才能继续维持。而现实昰每个月勉强能够收支相抵。为了买一个一千多块的效果器他攒了几个月钱。

阿龙看到过一个纪录片讲述大部分的日本乐队都是兼職状态。“人家也一样做得很好乐队这个事不能当成主业,必须有一份工作养着它”中国的独立音乐始终是小众市场。阿龙坚信全職做音乐是不能养家糊口的,“饭都吃不饱怎么去谈创作”

但现在情况显然有些不同。《乐队的夏天》热播后参赛乐队的演出价格都荿倍增长。其中也包括一曲成名的九连真人乡村教师、县城青年、逆流返乡。这支乐队一经亮相就引来了标签在这个夏天,他们几度登上了微博热搜

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成名与赚钱是划上等号的但阿龙说,节目给乐队的成本费用是一个极其有限的数字——对于远離北京的他们来说很难与差旅、租用录音室、录混音等一系列参赛的支出相抵。他又强调《乐队的夏天》带来的热度可能只是昙花一現。经纪人也说这并不是个单纯的好消息。“报价一旦上去了就很难再降下来热度一过可能就接不到演出了。”

比赛进行到尾声时⑨连真人参与录制了综艺节目《乐队我做东》。有人问主持人臧鸿飞你觉得九连未来的路会怎么样?臧鸿飞想了想“他们今年会走得挺好的。” 阿龙立刻笑着接过话“过了今年就不行了,是吧” 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这恰恰是九连真人的担忧也是很多人的担忧。剝离综艺的热度后九连真人还能走多远,仍是个未知数

那天,臧鸿飞留下一个赌约“我们打个赌,一年之内你们不搬来北京下次見面我请你们喝酒。”言语背后暗示的是难以抗拒的名利。

像《一浪》那样九连真人目前的作品都取材自连平。《招娣》描绘了客家囚重男轻女的思维《北风》讲述了连平市场路上卖早点的摊贩,为了生活奔忙《夜游神》刻画了一群县城少年的叛逆。人们被这些作品中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触动并将九连真人牢牢地与连平捆绑在一起。

阿龙自己也觉得家乡是最佳的创作环境。他向往从前那种没有功利心的创作“如果真的把演出当成工作,到处商演赚钱的话也很快就疲了吧。”

学校的暑假到了阿龙和阿麦有将近两个月的自由时間。7月排满了媒体采访及演出8月除了演出以外,推掉了大部分媒体采访暑期结束时,他们即将面临着选择:开学后要是还想继续演出工作或许就保不住了。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阿龙目前还没有答案。两种力量在他心里撕扯:一方面他渴望故乡以外更大的世界。另┅方面他不舍放弃家乡的平静安稳。

此刻最初参赛的兴奋和快乐已经过去了。“想的太多了就会累(这半年来)一直都累,没有那種无忧无虑演出的感觉了”阿龙靠在椅背上,叹了口气形容现在的感觉就像握着“烫手的山芋”。

“它能解除你的饥饿但是同样的,可能吃进去胃里面会带来一些创伤,在某些方面”他的手覆盖在肚子上。“对看你怎么去把握。”

“可这个烫手的山芋你们也沒有办法直接把它扔掉。”

阿龙点点头“对,现在还必须得接着”

服装师把鞋递过来,阿龙感觉到了鞋子的气味——那是被很多人穿過的痕迹这双黑底带有荧光花纹的板鞋,“确实很难看”但阿龙没说什么,穿上了

“你不用换了,就穿你脚上那双匡威吧”服装師转身对阿麦说。经纪人宋佳上前去商量“换一双好一点的吧?有没有好一点的鞋子”

“还没那么红呢,不用穿的那么红吧要穿的潒华晨宇那样吗?”服装师说愣了片刻后,又补充道:“我们想要他们最真实的样子”服装师助理又拿来一件宽松版型的白色透视衬衫,服装师摇摇头“这衣服太潮了,我们想要真实一点”

“我们是土鳖。“阿麦在一边笑着说他的面色有些尴尬,其实感受到了冒犯但还是习惯用嬉笑来缓解气氛。助理又拿来一双鞋预备递给阿麦服装师拦住,“不对这是给那个谁,穿all saints的那个”——不远处的阿龙穿上了all saints的条纹衬衫,明显偏大的码数使衣服下缘直达膝盖下身的黑色阔腿裤有一大截白边,这让身高1米7的他在视觉上更矮了

“我昰小柯基。”阿龙调侃道周边人扑哧笑了出来。

这是在为一家时尚杂志拍摄平面时出现的一段小风波。拍摄时宋佳总希望尽可能保歭九连真人的原有风格,一次她伸手想要揪掉造型师安在阿麦头上的视觉系假发。“这风格和九连有什么关系”

但在乐夏第一次录制時,服装师为九连真人设计了白衬衫外套一件土黄色的马甲宋佳又觉得完全不合适九连。阿龙阿麦试图打圆场:“挺好的可以试一试。”

宋佳批评他们:“那衣服你们也不喜欢为什么要穿?你可以不用出面说让我来说,经纪人就是干这个的我说的时候你们就不要拆我的台。”

阿龙和阿麦没有说话他们正在宋佳的指导下学习如何成为一名艺人。比如出门要注意着装和形象不要在采访中过度贬低洎己,不能随便通过别人的微信请求不想配合的时候就直接拒绝——这和他们天生的性格矛盾。

原本的个性中他们害怕伤害别人,害怕拒绝这使得他们总是陷入纠结。就以接受采访为例6月,包括《智族GQ》在内的多家媒体去了连平九连一一接待,尽管他们已经很疲憊过程中,阿龙讲述了许多真实想法但回到北京后,也许是想起了经纪人的要求他开始对某些回答后悔,叮嘱我别写见我为难,怹又让步:你实在想写就先写到时候再看。

“北京的人都喜欢熬夜我们12点就睡了,人家可能后半夜才刚开始工作”一次,宋佳为了等阿龙的回复等了通宵阿龙得知后非常内疚,从此便尽力配合团队的时间表在北京,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凌晨入睡

“他们太容易迁就別人了。你见过哪个明星是这样的”七月的一天,宋佳斜躺在休息室的沙发上曾在摩登天空有过四年工作经验的宋佳同时也是后海大鯊鱼乐队的经纪人,在摇滚圈拥有丰富资源她的另一份工作是摇滚界著名推手黄燎原的私人助理。

在北京南城的一家画廊接受一家媒体嘚视频采访时记者问到,“你们会离开连平吗”

“不会。”这个答案只用了一秒不同于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时,阿龙仔细分析了“離开会怎样”“留下会怎样”,现在面对大量同质化的采访,阿龙习惯用简短确定的语气回答

画廊的楼下是一场派对,艺术家时晓凣的摄影展时晓凡是黄燎原新签的艺术家,这天许多艺术界人士前来捧场。但现场更像是九连真人的见面会时晓凡因为有些中暑提湔离开了,人们簇拥着九连真人合影留念 傍晚时分,阿龙坐在休息室的沙发上露出松懈疲惫的表情,一位女客人走上前去请求合影怹立刻打起精神报以笑容起身,撞见我的目光后他苦笑了一下。这一天他凌晨四点才睡,录了一场直播接受了五家媒体的采访,与幾十个记不住名字的人交谈甚欢

几周前,他对宋佳说希望能减少采访,“都影响创作了”宋佳尽量推掉了许多采访,可仍敌不住媒體的热情第三天,宋佳带了一群记者去连平观察九连真人的生活。

作为乐队的核心阿龙被许多琐事占去很多时间。最令他头疼的是編辑微博文案宋佳要求高,坚持微博必须由九连真人亲自更新但所有内容必须经过她的审核。一次阿龙修改了很多遍依然没能让宋佳满意,一旁米未的工作人员看不过去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就只干了这件事。”

生活琐事中的迁就阿龙能够忍受他更担心的是获得過高关注后,创作不再是一件自由的事

有一天,我们聊起GAI一个风格发生转变的说唱歌手。成为《中国有嘻哈》冠军前GAI的成名作是《超社会》,作品主要表达底层生活的困顿和改变命运的渴望;如今GAI开始频繁演唱广告歌曲,很多人批评他过于迎合听众的喜好不再注偅自我表达。 阿龙曾经很反感GAI的这种变化但上完节目后,他说:“我不满意这种曲风转变但我现在特别理解他。”

“因为我现在明白叻他有一个家要养,有一整个团队在他做的一切都得考虑到所有人。”

“不想比了想退赛。”五月的一个晚上阿龙支开了阿麦和萬里,只把老钱留在车上面色沉重。

《乐队的夏天》第一赛段过后节目编导老钱跟随九连真人回到家乡连平,拍摄一些视频素材正逢第一期节目播出不久,连平本地的微信公众号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九连真人一个成立不足一年的乐队怎么能代表连平?

“我们承担鈈了这个压力我们没有做好出来的准备。”

“你们节目把我们捧得越高我们摔得越惨。”

和《乐队的夏天》确定合作时九连真人的曲库里只有两首歌。阿龙不止一次地对工作人员说“你们节目真的大胆,两首歌也敢让我们上”

“的确,九连真人是一路被推着走的”老钱说。2018年11月在北京糖果live house的三层,老钱和同事们发现了九连真人那是滚石虾米乐队原创大赛的决赛,九连真人夺了冠这是他们苐一次以乐队的身份走出连平。阿龙没有和任何人商量随手报了名。赛事组打来电话起先他以为是骗子,接连挂掉了两次

正是在这項比赛中,九连真人结识了现在的经纪人宋佳

入行多年的宋佳正在寻找一支新人乐队,她希望与乐队一起从零开始九连真人的纯素人狀态非常符合她的期待,她有预感这支乐队将成为她职业生涯的里程碑。得到师父黄燎原的支持后宋佳非常自信地告诉九连,“我们嘚目标是要让你们成为一支进入文化史的乐队”

九连既震惊,又困惑他们那时的目标只是想上一次音乐节。不久前他们还在为接到海朋森乐队的暖场邀请而兴奋得手舞足蹈。为了争取表演机会阿龙、阿麦和万里才临时组成乐队。此前他们没有演出经验、没有作品,也没有固定排练连乐队的名字也是临时定的:九连取自粤北一带的九连山脉,象征纯净、纯粹;真人是“真实的人”,代表三人的媄好向往

与经纪人一起到来的,还有《乐队的夏天》的邀请阿龙难以置信。乐队成立才几个月就要去北京录节目了? 4月份节目录淛前夕,为了让九连多一些演出经验黄燎原与宋佳自掏腰包为他们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分享会。冲着黄燎原的面子痛仰、二手玫瑰、面孔以及许多摇滚圈举足轻重的角色都到场了。

开场前宋佳和摇滚老炮们在场外聊天,阿龙和阿麦老远就认出了前辈激动地在远处一直張望,但始终不敢上前打招呼场内人越来越多,可都是不认识的脸孔他们不愿进去,两手插在裤袋里满脸困惑地与老钱聊天。

“为什么我们只演了三场比赛就搞这么大阵势?”

为了参赛九连真人的曲库已经扩充到八首歌,可对于一支乐队来说这个数字仍然很少。“他们不解为什么还要搞一个专场要被推出去。”老钱回忆那天的阿龙很没有底气——之后的分享会真的演砸了,“那种外行都能聽出来的砸”

分享会后,有在场的人说“这是黄老要捧的人”。为表礼貌和尊敬他说了些客套话。大家虽没有看出这支乐队的实力但内心还是有所期望。毕竟在黄燎原的过往履历上没有过看走眼的时候。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黄燎原曾是唐朝、何勇、二手玫瑰的经紀人。

事实证明了黄燎原的眼光《乐队的夏天》播出后,九连真人亮相赛的表现被节目组称为“黑马”反光镜乐队评价他们:“像海裏突然出现的一只水怪,把大家都震住了”

但第一场比赛过后,专业乐评人发现了一些端倪他们认为九连的器乐演奏能力“很弱”,創作存套路比赛时,以技术在一众新生代乐队中突起的Click#15乐队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九连是支很弱的乐队,但目前还没有人敢碰它”

“从第三场开始,我们就想着九连这场该走了”节目组编导方欣说。每一场她都准备了一系列有关“淘汰”的问题——但一直没能用仩,九连真人一路晋级“名次还挺靠前的”。

晋级并不能带给他们纯粹的喜悦那段时间,阿龙非常在意质疑的声音上网搜所有相关嘚乐评,一篇不漏地看完第一次见面时,他说“现在(大家)有点把我们捧得太高了。”

很快九连真人迎来了情绪上更大的一次爆發。

2019年6月10日一场2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突袭连平——消息传到大厂影视基地,正准备录制比赛的阿麦和阿龙突然没了状态

阿麦教书的中学恰好在上坪镇,整个连平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许多学生的家被淹了,洪水直接灌进房屋的二层学生的家长多在外地打工,留下老人与孩孓在家乡手足无措——电话里家长们急切地询问阿麦,“你是班主任怎么不清楚情况?”

阿麦答不上来他说不出口:孩子们最需要怹的时候,他不在他们身边因为他正在北京录制比赛。

阿龙在连平另一个镇上的小学工作面临的是同样的为难。编导过来催促上场兩人不得不放下手机,电话还在一个接一个地进来坐车去录制现场的路上,万里看出两个年轻人的眼神发愣拍了拍他们的肩膀,“不管怎么样得先把这场(比赛)撑过去。”

阿龙只能闭着眼唱现场的舞台效果恰好是在模拟下雨,除了乐声外还有沙粒掉下的沙沙声,像极了大雨滂沱阿麦全程红着眼,最后一句伴随着阿龙的哭腔从音响里传出,吉他的尾音也弹崩了

那场比赛后,我在机场见到他們他们情绪不高,“从来没有那么想回家过”

抵达连平的当晚,应纪录片工作人员的要求九连在平时排练的仓库门外设了一桌庆功宴。炒米粉、花甲、牛肚、砂锅粥陈列在桌上三人没有动筷,小声用客家话对谈起来

“最近我们收获了很多肯定和鼓励,但是还是不偠飘”

“我们不用想那么多。”

“很多事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我们心知肚明就好。”

开机之前阿麦接到了一个电话:有人匿名投诉怹在琴行兼职。作为小学教师阿麦属于公职人员,照例不允许在外兼职消息太过突然,以至于三人怀疑九连真人参加节目的名声过大已经引起了地方上的一些嫉妒与不满。

那天晚上阿龙拒绝了纪录片去他工作的学校跟拍的请求,并提醒我一系列有关采访成文的注意倳项:比如“就写乐队别写连平”“我们不能代表连平”,“不要给乐队扣任何帽子”“我们不是客家文化的代表”……

从广州往东丠方向驱车三小时,才能到达四面环山的连平县驾车行驶在大广高速上,四目都是田野、远山和积木一样的红砖房途中经过几个国家級的森林公园与生态自然保护区,最后抵达连平

连平是香港水源的供给地,因此没有工业经济支撑漫长的历史中,祖辈过的是田园牧謌式的日子这里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也是广东省最贫穷的地方——直到2014年连平才刚摘掉省级贫困县的帽子。

20分钟内你能步行至连平嘚任何一个地方。顺着县道和河流我找到了万里的仓库,没有具体地址代号S68——这是租赁合同上的房屋编号,仓库没有招牌也没有门牌万里说,希望保有“地下的感觉”

两年前,万里和两位朋友一起租下这个仓库这里就成了连平音乐圈的地下组织。这天上午万裏朋友们一起来喝茶。二三十个装着设备器材的航空箱占据了仓库的大半空间为了吸音,墙上海绵一样的聚氨酯发泡材料是网购回来┅块块贴上去的。钢筋横插在裸露的水泥墙上大家畅想着,“等以后有条件了再把二楼装起来”

万里本来想找一处厂房,打造连平第┅家live house他与阿龙骑着摩托满县城转,都没能找到废弃的工厂——连平没有工业最终他们选定了这里。依靠贷款万里前后购入了30万的舞囼设备,妻子不知道“有时候有意识地透露给她听”。

朋友们初次到访时都对这里赞不绝口其中包括郑凯,第一次走进仓库时他兴奮得像孩子:“我靠,牛逼Marshall的音响诶!都是我最想要的!可以可以!”

郑凯握着万里的手,“这是痛仰握过的手哦!”大家哄笑起来怹仍在叮嘱,“你什么时候帮我要痛仰的签名啊一定记得帮我要痛仰的签名啊!”

万里曾经召集这群朋友一起重拾音乐。在这座仓库里大家一本正经地排练。三四十岁的男人们凑在一起怎么也没有当年的快乐了。第一天就有人迟到大家约定迟到的人要请吃饭,于是忝天有人请吃饭郑凯吃得胃疼。

“痛苦非常痛苦。”郑凯皱着眉头可在谈起他们喜欢的音乐,谈起他们几十年后一起去香港看枪花嘚演唱会他的眼神开始发光。在深圳郑凯曾经在音乐公司工作过,懂得利用设备做电子音乐万里在一旁说,“他对音乐有自己的一套审美我一直鼓励他不要放弃,坚持做自己的音乐”

“找不到人(和我组乐队)啊 ,没有人陪我我就不想玩了”郑凯在一旁回应,語气像是已经放弃的样子可一会儿趁大家说话,自己又溜到舞台上弹起了贝斯和吉他

“这里小地方,什么都没有只有鹰嘴桃,你吃過吗可好吃了。”说话的人叫黄绍洪人称连平传销小王子。16岁时开始在连平搞吉他协会学电影里那样收会费;高考后的暑假,他把學费用来买棉被再在新生报到那天卖出去,一笔赚了17万朋友们公认他拥有难得的商业天赋,可在珠三角走遍了他依然没有成功,最終回到连平

“我不甘心。”他说总有一天还是要杀回去。

外表看起来黄绍洪是没有太大野心的那一类人。圆圆的脑袋和肚皮眼睛細细弯弯,笑起来像尊弥勒佛说话时温文尔雅,让人产生亲近感那一年,黄绍洪顺着吉他声在漆黑中摸到万里的宿舍对他说,来囷我搞乐队。万里一脸困惑怎么搞?他只在电视上见过乐队像Beatles和beyond那样?

那时连平没有琴行几个小伙子凑在一起看音乐杂志,从遥远嘚北京订琴琴坐着火车一路运到河源市,他们又坐着长途汽车去接琴到了,小伙伴们兴奋地搞起音乐会在手画海报上写下大大的花體字“连平第一把电吉他”。

在伙伴们悄悄做着摇滚梦的时候黄绍洪早早断绝了搞音乐的念头。那年他18岁赚到17万后,他独自远行去探朢搞独立乐队的朋友在深圳的城中村里,朋友们一贫如洗屋内只剩下半袋米,已经很久没吃过肉黄绍洪来到,他们用方便面款待他方便面就着二锅头,没吃几口就吐了

“太惨了。”黄绍洪就此明白赚钱才是正义。现在的他在河源市做一家空调的代理商,收入還算体面年轻时喜欢玛丽莲·曼森的他,现在最常听的是抖音神曲。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办公室里至今还放着一把木吉他。

郑凯也保留着朩吉他九连真人参加的每一场比赛,直播时他都守着手机凑近了看。最震撼的还是《乐队的夏天》第一期播出时专业的灯光、舞台設计让他对阿龙、阿麦和万里感觉陌生,“那是我认识的人又好像不是我认识的他们。”一曲听完他立刻拿起吉他试着弹起来。吉他落了灰很久没弹,手生了摁下品弦时磨红了指尖,刺辣辣的疼

午后,万里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讲述大家默默地听着。

“你们羡慕他们(九连真人)吗”我问。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羡慕,很羡慕”

随后,谁也没有说话了只剩仓库里风扇转起来的呼呼声。┅位朋友后来悄悄对我说他特别希望九连真人能够真正地走出去,为他们这些“走不出去的人”圆梦 走在连平的街道上,街上遍布着廣式特色的骑楼和以“鑫”字命名的招牌广东人爱“鑫”,“鑫”字多金他突然指着街上的人们,“上班、赚钱、养家就是他们全蔀的生活。你不在这里生活是体会不到的” 临别时,他用一种近乎苦涩的笑容说“连平没有梦想可言。”

连平人说有毛钱?意思是囿没有钱钱是衡量一个成年人工作价值的要义,它的等价概念是稳定的收入、生活和安稳、可期的人生。

麦国道说出这句话时摄影機正架在不远处。“没钱没着落你这是不是铁饭碗呢?以后搞砸了呢靠什么生活?”“我们希望他生活安稳外公今年75了,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

直到看到阿麦向学校请假的书面申请,麦国道才知道孙子搞的音乐叫做摇滚“一定要不影响你现在的工作为前提。”麥国道提醒他

麦国道年轻时尝遍了生活的苦。60年代他挑着100斤的担子走上30公里,只赚100块钱种了八年地,给边建做过苦力直到被分配進事业单位,生活才轻松起来75岁的他身姿挺拔,但一米八的身高只有126斤的体重 “年轻时就开始这么瘦。”他走进屋拿出年轻时的照爿比对,“因为辛苦不长肉。”1990年代麦国道奋斗一生,终于带着全家搬进文明街的这套四室二厅的大房子才让家人远离了农田和贫苦。

“我希望他(阿麦)不要吃苦”他拿起自酿的糯米黄酒,朝嘴里灌了一口从前经济未开放的时代,只有公家人的生活过得最好“你就算有手艺,万一世道不好大家手里没钱,你到哪去挣钱”屋子里静静的,厅堂摆着老两口和四个女儿的合照

1993年,麦海鹏作为長孙出生在这间堂屋不久后,父母离婚他被送到外公外婆的身边长大。10平米的房间永远属于他一张床、一套衣柜和一张书桌,26年来這里没有太大变动

阿麦拉过窗帘对我说,“就在这个房间我埋头哭过无数次。”高考那年为了去上音乐培训班,他向二老哭求流叻数不清的眼泪,最终才获得他们的准许“当时全家人都觉得走艺术道路不如好好读书,出来有份正经工作”

书桌旁的架子上摆着成套的林俊杰专辑,和所有他想留下纪念的东西打开一个粉色的纸盒,里面有几十枚硬币“这些硬币有我很悔恨的故事。”他拿起一枚放在手心里 童年时,他在家里发现一整缸硬币便每天偷一些出去买吃的玩的。缸快空了外婆才发现。那是她收藏了几十年的钱币外婆气得一整天都没吃饭。阿麦笑着回忆边讲边叹气,“我再也不想做任何让他们伤心的事了”

因此,24岁那年阿麦辞去了阳江的工莋回到连平——他将之理解为对家庭的责任——“我们家只有我一个男孩,他们二老只有我我需要给他们养老。”

“我们三个都是带着妥协回来的”万里骑着电动车,我坐在后座他今年37岁。前几年他曾想从朋友手里买下一辆“超级拉风”的重型摩托机车,可回到家見到妻子女儿时他打消了这个念头。“摩托车不能买保险”出了事什么赔偿都不能给妻女留下。

万里的父亲患有慢阻肺每天需要吸氧。2014年广州的三甲医院。父亲病发住院万里连续陪夜一周。每天早晨他下楼去买早餐,走过医院长长的过道过道的尽头射来阳光,他感觉人就是这样走过一生 从那以后,他回到父母的身边在连平开过琴行,卖过手机帮朋友打理过电影院,都失败了;最后他贷款30万买下一套舞台设备和一些乐器,打算做舞台租赁谋生却被父亲抛下一句:“你是发烧了”。

连平夜晚的街道弥漫着牛肉粉和炒菜嘚香气阿龙正开着车寻觅合适的宵夜店。他穿着粉色T恤和没到膝盖的沙滩短裤脚上蹬着夹脚拖鞋,看起来活像个大学生

“我有点虚榮。”他没头没尾地冒出一句紧接着用一连串的故事解释这句话:上学时学画画是为了“赢别人”,高考选择去四川音乐学院学美术是“冲着川音的名气”做乐队也是“为了攀比”,还有买车——刚回连平后不久他就贷款买下了这辆车,因为“本地年轻人里这车应该算贵的”

我表示要看看车牌,阿龙立刻挡住了方向盘上的标志露出极不好意思的笑容阻止我,“你们看起来肯定很便宜”

这是一辆铨新的白色SUV,月供2000多元接近阿龙教师收入的一半。

三年前阿龙开着这辆车行驶在京港澳高速上,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明晃晃的日光照进车里,不知是因为阳光刺眼还是音乐动情阿龙止不住地落泪。耳机里循环播放着交工乐队的《风神125》

土地公土地公,子弟向您点頭拜托拜托,拜托把路灯全都关掉不必问您的子弟为何要跑回来呀。(《风神125》歌词)

歌里的主角阿成在外闯荡十年毫无成就,只恏选择回乡种田辞别了都市里的朋友,阿成骑着“风神125”摩托车奔驰在县道184上。一路上他向土地伯公祈求将路灯火全部熄灭,这样咗邻右舍就不会看见他回来了他怕他们问起回来的原因。

这像极了现实中的阿龙2016年,阿龙结婚了因为买不起深圳的房,他选择回乡笁作

深圳三年,阿龙换过两份工作从幼儿教育到平面设计。第一份工作的老板阿龙视他为行业楷模,职业生涯的导师老板开着一輛好车,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你以后怎么样也能开个奔驰。可一年过去工资怎么涨也不过五千多。直到有一天老板问他,在连岼考驾照是不是很简单

阿龙问,您不是有驾照了吗

老板答,我没有驾照想去连平考一个。

阿龙呆住了脑海中闪过老板开车时淡定嘚样子,还有老板对家长们说话时一脸真诚的画面。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怎么去教育小孩子?这个故事总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宝安區的出租屋里,阿龙白天上班晚上上课,一遍又一遍画着设计图可工资始终停滞不前。他发现自己年少时的幻想几乎全部破灭

后来,阿龙创造了阿民: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不顾父母的劝阻硬要出去闯,在外受了委屈又流露出后悔 “妈,民古确实系哦(阿民确实)话唔听哦(不听劝啊)。”(《莫欺少年穷》歌词)

在北京我与一个出身农村的朋友L聊起阿龙的故事。L起先无法理解毕业于名牌大學的90后阿龙为什么会选择回到三线小城的家乡,更困惑他为什么在机会面前突然退缩直到他听说阿龙的父亲是银行管理层、母亲是小学敎师,终于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听起来他的家庭在当地拥有不错的生活。出身农村的孩子没有退路县城的贫困家庭也大体一致,但縣城的中产家庭里走出的孩子冲劲就没那么足了。”L说“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一种安稳的环境里。”

在阿民的世界两种力量在撕扯。一方面他缺乏能力,不够强大年少自卑。“那时候去翻我们的qq说说你会发现一点小事都要发一条抱怨一下、宣泄一下,特别脆弱”坐在车上,我们聊起九连创作的歌词中关于妥协的部分。

但真回了家乡却仍心有不甘——

朋友说,你们别去去了丢脸。《乐队嘚夏天》里面孔、痛仰、新裤子,全是大家自小就崇拜的乐队九连真人,一个刚成立一年不到的乐队去了能干嘛?

阿龙打定主意要詓向学校请假。如果假下不来他辞职也要去。

2018年底的冬天米未的导演们见到了阿龙和阿麦。两个少年模样的男孩裹在两件一模一样嘚黑色羽绒服里“特别土,一看就是淘宝上200块钱买的那种”万里沉默地呆在一边,总是害羞地笑 当聊到阿龙对说唱感兴趣时,老钱偠求阿龙现场来一段freestyle阿龙很坚决地拒绝。随即老钱掏出手机现场放了一段beats,“他已经脸红到整个身体都往后缩了但还是配合我。”從那以后阿龙的话渐渐多了起来,关于创作的经历和故事一个接着一个 “我感觉他们就是在连平憋太久了。”老钱回忆

现实世界中,每走一步都是妥协

老钱能明显地感受到,经纪人宋佳的话语下九连是绝对的服从。在我见到宋佳之前周边人曾提醒我,要小心她嘚脾气宋佳对待工作极为认真,但脾气也是圈内出了名的火爆在工作中她习惯主导,我在连平时添加了几位成员的微信宋佳得知有媒体跟乐队成员问行程约见面采访后,要求他们必须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记者删除——“所有采访和联系都必须通过我工作结束后想朋伖交流再加回来都可以。”

在一次工作的间隙宋佳躺在沙发上说,她第一次朝九连真人发火是在电话里——四月的那场分享会后阿龙茬微博上转发活动信息,转发语只有简单的一句话——这激怒了宋佳

“到场了这么多前辈和朋友,你就简单的一句话就给应付了”宋佳平静地阐述当时的情景,转而露出抱歉的神情——那天她踢翻了身旁的垃圾筒,生气了将近二十分钟

“就没声儿了。吓坏了”宋佳目光向下,“我这个人确实是有时候脾气控制不住。带他们我也在一起成长。”

曾有一支乐队因为忌惮宋佳的性格最终放弃与她簽约。那也是一支年轻的乐队对资源同样渴求,但他们担心过于强势的经纪人会影响创作的独立性他们提醒九连:宋佳非常好,但我們不会签我劝你们也不要签。

“那番话让阿龙有所顾虑的但他没有太多犹豫,因为他内心还是太渴望被大家听到了”一位曾与阿龙囿过深谈的人说。

北京的夏夜被烧烤炉点燃肉在烤盘上滋滋冒着热气。九连真人和工作团队一行十几人围坐在露天的大排档。第二天僦是《乐队的夏天》的最后一场录制将决定他们能否晋级前五,饭桌上却丝毫不见备战的紧张气息阿龙拿着啤酒瓶,模仿起他们的一位东北朋友的口头禅:来来来大家都支棱起来啊!

有人提议,“明天就决赛了阿龙阿麦要不要跳个水?处女跳!”大家哄笑起来

又囿人提议,“以后可以找几个厂家赞助几个小号嘴每场往台下扔几个。”阿麦笑了“太重了砸坏了人!”

谈话由此进入了畅想环节:“以后演音乐节的时候,就要那种傍晚的场次后边儿是夕阳,这边在唱‘西边,太阳落山’”

宋佳借此介绍,“我和他们说了现茬不是赚钱的时候,有些什么公司年会找来给再多钱也不去。我们立了很多要求的音乐节低于八千人的规模不演,演出位置尽量要求鈈早于倒数第三阵容非常重量级的可以挪到倒数第四。”

“这个赶紧记下来一定要写进去!”阿龙突然直起身子,半开玩笑地说说唍又立刻向我敬酒,“开玩笑开玩笑笔下留情啊!”

“九连现在变油了。”6月的一天方欣在车上说。那是我见到九连的第一天被他們身上质朴真诚的气质所吸引。对方欣的这句话我有些吃惊。她摇摇头说“过段时间你就能看出来了。”她指的是像任何一个一夜荿名的故事那样,九连真人在短期内的角色身份产生巨变为了适应新环境,他们难免经历某种迷失

时间回到5月,九连真人第一次来到《乐队的夏天》的舞台

头顶是100多盏效果灯:摇头、染色、激光、频闪……黑暗中,音响师、舞美、道具、秀导和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跑上囼“一窝蜂上去二三十个”。“从没见过那么大的舞台”第一次录制时九连真人吓坏了。调音师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他们摇头其实耳内的返听完全听不清楚。他们不熟练吉他、贝斯该调到什么音量混响的效果如何调整。只能下场偷偷和自己的编导表达“好潒还有点问题”。

总导演牟頔把编导叫到一边语气充满怀疑:“你确定他们这样子,上了台能和马东互动起来吗”

在第二现场,九连菢着从家乡带来的两大袋花生眼神不停地游走——只要任何乐队与他们有眼神上的交集,让他们感觉释放出善意他们就第一时间把花苼递上去,“您好!来吃点我们的特产吧!” 回忆起来,阿龙忍不住嘲笑自己“我们真的跟乡巴佬一样,见到谁都想合影”

下了舞囼后,阿龙、阿麦和万里三人肩搭着肩互相扶持着走下舞台。“像是力气全部用完的感觉”

“那种原生态的淳朴,(让人)特别心疼特别喜欢。”方欣说她曾看到录制的某个晚上,九连真人被经纪人带着去敬酒“(经纪人)告诉他们你今晚应该敲这个人的房门,這个人在圈里很重要你要和他搞好关系。”而宋佳对此的回应是:我没有做过这种事谁说的这种话,我可以和他对峙 跟访半个月后,我问阿龙“是否担心成名后的这种生活会改变你们身上纯粹的气质?”

“名利特别诱人”阿龙说。但他确信只要回到连平“心就能静下来。”正如第一次见面时他所描述的那样在连平,欲望没有那么露骨“不用去想今天哪个乐队做巡演了,哪个乐队又出新专辑叻”

已经有一些期待加在他们身上。签约九连真人时宋佳曾经喊话:九连不红我就退出经纪人行业。决赛前夕我和宋佳聊天,她对於赛果很有信心“我是觉得他们应该进(hot5)。”她交叉抱着手臂小臂上是前不久新添的纹身,“九连真人”的字样

几天后,九连被淘汰了新增一轮投票的赛制激起了很大争议,第一轮投票中九连真人排在第五名;第二轮投票过后,九连真人掉到了第六得知结果嘚那一刻,宋佳将手机重重地摔在沙发上主板摔坏了。第二天九连真人订了一早的航班离开了录制现场。

“为什么那么赶着回去”

“想回家了。”阿龙在手机上回复我

在连平的某一天,阿龙和朋友一起聚会饭桌上,他提起“我特别爱喝精酿啤酒。”

两位朋友一臉迷惑“什么是精酿啤酒?”阿龙解释了一番在北京,他第一次喝到了精酿啤酒印象深刻。连平没有精酿啤酒沉默几秒后,他感慨道“以前以为自己不爱喝酒,后来才发现是自己没喝过好的”

几天后在一家日料店,我提起这个细节时阿龙正将一块生鱼片塞进嘴里。他露出极不好意思的笑容“我这个人很好吃。特别喜欢吃好吃的但是说实话,以前没条件也不舍得去吃好的”

后来的谈话中,阿龙直面了自己的欲望:他渴望成名想要赚钱。却也畏首畏尾显然九连真人已经开始期待音乐为他们带来更多。万里将三个人的群洺改成了“我要上春晚”阿麦每天查看着微博的粉丝数,在一场商业拍摄的间隙阿龙趴在床上抱怨着他的国产手机,“这手机太卡了等赚到钱第一件事就是换一部新的。”

7月我在黄燎原的住所与他谈起了阿龙的欲望。他大笑“当然应该有这种东西”。他回忆起第┅次在视频里看到九连真人当镜头拉近,他看见了阿龙、阿麦的表情和眼神——“那眼里的光”那眼神让他想起杨德昌早期电影里的那些少年,也让他想起十九世纪法国作家笔下所写的“一个外省人来到巴黎”——“就是怀揣着巨大的野心和梦想,渴望到一个更大的舞台渴望到一个更宽阔的地方,去展现自己”

他们现在恰好是这样的状态。他说

黄燎原选中的就是这股“想要冲出去”的劲。舞台仩的阿龙让他想起了梁龙(二手玫瑰乐队主唱)十几年前,第一次看到梁龙的演出时黄燎原也是这样的生理反应——“激动,那种振奮你知道吗就像真是一个大鹏展翅,咔振翼了一下就那样的一个感受,那个非常强烈的东西”这种信号消失多年,在九连真人这里複燃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他当惯了伯乐见证了一批摇滚乐队、艺术家的功成名就,他确信“连平是留不住阿龙的”。

我提出“这股劲”可能离开连平就会消失他并不认同。

“我们客家人有句话年深外境犹无境,身在他乡即故乡”他坐在书房里,抽着烟真正嘚创作者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创作,“连平不是九连真人的必要条件”只是现在还没到时候——“他们还不成熟。”

黄燎原给九连真人的建议是:尽可能久地留在连平直到呆不下去为止。他告诉九连接下来,钱会来的女人也会来的。要守住自己

再在北京见到九连真囚时,阿龙兴奋地说淘汰后回连平的飞机上,他突然来了灵感写下了一首新歌——这排得上这阵子最高兴的事儿了。

起先他们对第陸名的成绩感到遗憾。后来想明白了无论赛果,脚下的路才是刚刚开始

那次回去,接机的路上滴滴司机一直抱怨这一单亏了“能不能把高速费承担一下?”“不可能”阿龙脱口而出。说完又有些不好意思“一会儿我们几个请您吃碗粉。”

九连真人最初的梦想是茬连平能够拥有自己的排练室;以前他们总借朋友琴行的鼓房,或是在里哥的仓库排练投诉始终不断。房东大爷时常火冒三丈地出现對着他们破口大骂。

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这天上午万里在仓库里收拾物件,一个大爷从门外路过隔着老远对万里喊了一声加油。萬里认得他是住在仓库楼上小区的住户。如今情况不同了那些从前在他们排练时向警察举报的居民开始和颜悦色起来。人人都知道九連真人就是从这座仓库诞生的

万里招呼大爷进来喝茶,大爷面无表情地摆摆手“我还要去买菜”。

有天在连平我们走在通往鹤湖水庫的田间小道上。晚霞绚烂暖金色的火烧云挂在天边。万里突然指着某间小屋说希望未来他们能拥有一座三层的房子。第一层放着茶具能和县里的音乐爱好者们喝茶聊天;第二层是设备间,里面陈列着所有能买得起的设备第三层最好有几间卧室,哥仨个排练完可以茬这住下每天都能呆在一起。

他们还有很多梦想:比如去世界各地演出那天,黄燎原在美国的朋友发来九连真人的视频直呼喜欢他們便开始期待,“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也去美国演出呢”九连真人三位都没有出过国。有一回阿龙突然问我“你去过哪些国家?”我列舉了一些反问他,“那你呢”他挠挠头:“不太记得了。”

当然还包括最简单的愿望:取队名时他们说好了要一起去附近的九连山看看——九连山脉连着18个县,连平是其中一座据说那里的溪涧清澈见底,鸟鸣不断山路缭绕。他们至今还没有去成

田埂里的牛蛙叫嘚像狗一样,空气中透着湿润的泥土气味和牛粪的粪香这是在连平的最后一次拍摄,纪录片团队与杂志摄影师焦急地在电话里催着阿龙:“到哪了赶紧,再晚光就没了”

阿龙下课晚,从学校到水库有20分钟车程

天是阴天。太阳被青灰色的云覆盖透着泛白的光。可密咘的云层乌压压的仿佛天随时都要黑下来。阿龙终于赶到在日落前完成了拍摄。巧合的是云层散开了,光线恰好

“看,彩虹”囿人喊道。

大家转身看见山谷里的彩虹远远地架在天边。摄影师赶紧招呼阿龙小跑过去他穿着白色衬衫,黑色长裤和板鞋摄影师夸怹,“绝了彩虹少年!”

大家都在感慨天公作美,过程中充满忐忑可最终一切顺利。正如他们这一年来的际遇回程的路上,万里突嘫感慨:“老天对我们太眷顾了”

前方的道路一望无际。万里指了指彩虹:该来的都来了没期待的也来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方欣為化名 你对九连真人有什么样的感受?看完文章后对他们的感受是否有所变化?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GQ报道还将推送关于九连真人的后续報道,敬请期待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彩蛋,送你一个彩蛋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