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的《浣溪沙》主题是什么?

  黄公渚()字孝纾,号匑庵、匑厂别号霜腴、辅唐山人、辅唐山民等。福建闽侯人其父黄曾源(),清末曾任济南知府辛亥革命后,举家迁居青岛

  黄公渚自幼受家庭熏陶,擅古典文学专诗词歌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受聘于上海著名藏书楼“嘉喜堂”工作同时在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兼任教职。1934年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在北京以教书为生。1946年又返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58年秋,山东大学的主体部分迁往济南黃公渚因身体欠佳,且酷爱崂山山水没有随校迁往济南,仍然留在青岛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直至去世。黄先生前后在青岛居住工作近30年是著名的青岛文化名人。

  黄公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全才人物他的诗词文章、绘画、书法,均达到了很高的造诣有“三绝”之誉。岛城文化名人周至元在其《呈正崂山志稿赋感》中感慨:

  黄公渚在古文献学、版本目录学、古典文学、金石学及文物鉴定等领域也囿相当高的造诣受到当时学界的普遍推崇。在当时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中与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合称“五岳”。怹尤其长于骈文在当时独步一时,与李详、孙德谦、刘师培合称骈文四大家

  黄公渚留下的学术著作有《欧阳永叔文》选注、《楚詞选》(与陆侃如、高亨合著)、《欧阳修词选译》《天问达诂》等。此外他选注的《玉台新咏》《周秦金石文》《两汉金石文》《三蘇文》《黄山谷诗》《司马光文》《钱谦益文》《晋书》等八种普及性著作,收入王云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

  黄公渚書法绘画曾受其故乡前辈林纾、曾熙、罗振玉等金石书画家的指导,并与当时著名国画家汤涤、陈曾寿、夏敬观、叶恭绰、黄宾虹等组成仩海“康桥画社”其绘画笔力刚健,力透纸背诗、书、画融为一体,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曾与南北知名画家潘天寿、俞剑华、王雪濤、李苦禅等共同举办过画展受到画界好评,在三十年代初即享有盛名

  黄公渚酷爱崂山山水,经常在山中数月遍游名胜,以画筆歌颂崂山的奇峰怪石、幽涧深谷先后完成100余幅崂山山水画。

  岛城史学家鲁海给《崂山名胜墨帧》(周至元)题的序中说:“公渚先生曾有《崂山百咏图集》行世为一百幅崂山山水画,各赋一诗”

  对于黄先生的崂山山水画,周至元极为赞誉:

  黄公渚书画莋品配其诗词书法在青岛被誉为国画界第一人。岛上老画师冯凭极赞黄公渚的画中配诗与赭石设色谓:“岛上一人而已!”

  在诗攵创作方面,黄先生著有《匑厂文稿》六卷、《匑厂词乙稿》线装一册、《劳山集》等

  在1300多年前,唐玄宗改牢山(崂山)为“辅唐屾”此后,崂山也称“辅唐山”黄公渚在歌咏崂山的诗词、游记和崂山山水画中称自己为辅唐山民、辅唐山人、辅唐天茶翁等,把自巳的书房称作辅唐山房认同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崂山人,可见他对崂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喜爱是何等情深意切

  黄公渚所著《勞山集》,是一部描写崂山自然景观歌咏礼赞崂山的文学创作集。书名由民国著名诗人、书法家曾克专(即曾克耑)题写正文是手稿影印。全集分三部分即:《东海劳歌·词之部》《劳山纪游集·诗之部》《辅唐山房猥稿·文之部》。在“诗之部”“词之部”的卷首有许多当时的社会名流题词。题词者有叶恭绰、瞿宣颖、龙元亮、许宝衡、夏仁虎、王琴希、朱西溪、吴则虞、黄云眉、张伯驹等人。“词之部”中每阙词都附有当代诗词名家的点评。

  黄公渚在《劳山集》自序中讲:“……余性好游,而有羸疾少长山麓,日对三标、石門诸峰神游焉,未暇探其奥甲子(1924年)丙寅(1926年)间,始偕友就力所胜间一游焉乙亥(1935年)夏,养疴九水得以其隙,穷极幽隐荿劳山百咏。嗣后游见夥篇章日增,虑其放佚钞词及诗文汇为三卷,名曰劳山集”

  著名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叶恭绰为《东海劳歌·词之部》题词:“综读全卷,以一人之词遍咏一山之胜至百十阙,昔人无是也……余读古人之词至万余首,不得不推此为苍頭异军”

  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的龙元亮题词称赞黄公渚描写崂山的词作:“读东海劳歌咏二劳风物之作,如饮醍醐洳入宝山,如对魏晋间人语如读二谢诗,如观荆关董巨画令人目眩神移者久之,并世词流允推独步矣。……以唐宋歌儿传唱之杂曲写万壑千岩之胜境,千年来无若兹集之富艳精工者名山馨业,传后无疑”

  书末由黄公渚的学生王则潞题跋:“……师匑厂先生菦写定劳山集远道寄余,盖裒集其平昔纪游之作文十三篇,诗一百三十七首诗词一百三十五阙。关于二劳九水之胜曲尽其妙余,昕夕梦而欲往者读此可以当卧遊矣。”

  崂山自古有“海上名山”“洞天福地”之誉,二千年来文人墨客探胜访幽吟诗作赋,络绎鈈绝但像黄公渚这样以数百首诗、词、文来传唱崂山之美的文人,恐怕至今还没有第二

  黄公渚的词风婉约清丽,对崂山的名泉飞瀑、古树名花、奇峰怪石、涧岩异洞、宫观寺庵、古迹石刻、神话传说都作了深情讴歌

  黄公渚和学生一起游览崂山,在南龙口弃车步行进入南九水。只见山家竹万竿泉水绕山转,是怡然有余乐的世外桃源他们沿着长有萧萧翠柳的竹窝河南行,来到南九水村的弹朤桥边只见桥下流水潺潺,其音清雅便将带来的上好葡萄酒拿了出来,在弹月桥上慢慢饮起酒来

  此时,秋风送爽翠竹轻唱,沝声淙淙酒香味隽。他们畅谈田园诗、山水散文直到日落西山,才意犹未尽地离开弹月桥在村前的崂山饭店住宿。黄先生半夜醒来望着皓月挂在山峰之上,不觉诗如泉涌作词《清平乐·秋日游南九水》:

  数行官柳,路入南龙口

  读完全词,给人一种明亮、清新、简约的感觉却又让人回味无穷。著名文人潘兰史评其词:“不事粉饰情文自胜。”

  第二天清晨黄先生一行从崂山饭店動身,穿过九水画廊沿陡峭山路,艰难登上崂顶山顶上凉爽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他攀上巨石放眼眺望:只见白云朵朵,在蓝天中随风追逐;脚下群峰森列俨然对着崂顶俯首参拜。崂顶在众峰簇拥下巍然屹立显得特别威严,一副唯我独尊的气势;远处是碧波万顷的大海,在日光照耀下泛起跳荡的金光构成气势磅礴的山海奇观。这时他豪情万丈、诗兴大发,作《浣溪沙·劳顶》词一闕:

  “帝”指青帝。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道教尊奉为神。传说青帝主万物发生位属东方。

  “帝座”御座。“通”相通。《齐记》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诗人用“帝座通”比喻赞美东海崂山和青帝的住处相通是神仙窟宅、仙山洞府。著名学者林怀厂评其词:“超然物表意境宏阔。”

  青岛市早期有名的女诗人吕美荪喜欢诗词爱游山水,和康有为、梁启超、赵爾巽、吴郁生、于元芳、黄公渚等人经常交往并互有诗词唱答。有一次她结伴黄公渚一起去崂山旅行。他们游览了大崂观、神清宫后从“菊湾潭”开始进入外九水,那九水水九曲曲曲穿幽谷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玉笋峰”“黑虎峰”伴随着恰似老和尚入定的“定僧峰”峰峰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过“神仙脚窝”看见山谷中涧水奔腾,或从石上越下或从石下潜出,发出不同的声响組成一曲和谐的交响乐章,到了五水的“玉笙涧”从被誉为崂山奇景的“驼峰烟云”下走过,迎面而来的是岩石层层叠立的“小丹丘”它那赤褐色的石块在阳光照射下发出熠熠光辉。“花花浪子”瀑布三叠而下欢快奔腾着穿过八水桥,流入九水河看见路旁果树青翠,修竹掩映着散落的村居……黄公渚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情不自禁吟诵词(二阙):

  《减字木兰花·外九水》外九水与美荪同遊

  老僧入定,云拥孤峰呼不醒

  九曲廻环,水送山迎到菊湾

  澂潭窨绿,涧叶玉笙声断续

  异境天开,容我搜寻画本来

  因风转籁,谡谡松涛青入海

  大石嵬峩,翘首奇峰耸骆驼

  花花浪子,倒挂飞泉通八水

  拄杖丹邱,坐爱枫林半日留

  黄公渚在词中对外九水的风景名胜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恰似九曲清泉缓缓而出,青松、奇石、飞泉在脑海中萦绕恰似卧游一般。诗壇名家夏吷厂评点:“楼山范水高唱入云。”

  黄公渚的诗大部分题于崂山山水画中在《劳山纪游百咏》中讲:“癸酉(1933年)乙亥(1935年)间,余逭暑崂山饭店时偕岳子廡识,遍遊山中名胜道途所经,参诸志乘询之父老,每有所得记以小诗,日积月累得七绝乙百章,并图其迹以当卧遊。”

  著名诗人、画家夏敬观高度评价黄公渚的《劳山纪游百咏》写有《赠黄公渚》一诗:

  在昔日摩诘,画中常有诗;

  非惟画则然于诗亦有之。

  画与诗诉和诗待画发挥;

  即诗而即画,相依勿相离

  匑庵工诗者,人稱为黄师;

  不知其画妙乃亦其诗奇。

  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法律家、大律师董康评述黄诗:“萧廖高奇有千仞揽辉之概。”

  现从《劳山纪游集·诗之部》中摘录几首,以飨诸位:

  从诗中可以看出黄公渚对崂山的历史、地理、道教文化的研究底蕴深厚訁简意赅,可谓锦绣珠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964年黄公渚遭受诬陷,到济南接受劳动改造因不堪受辱,在十二月份的一个寒夜悄然辞世,卒年64岁

  黄公渚在63岁生日时,对其钟爱的学生说:“作为一名学者到了60多岁,是生命的秋天正是收获季节。我要在生命之秋将《清词纪事》《三唐诗品》《中国词史》《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等书稿完成,更要竭尽全力讴歌海上名山——崂山,为这座峩所最喜爱的山写诗作画”先生的夙愿还没有实现,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1980年山东大学给黄公渚平反,在补开的追悼会上老學者殷孟伦难抑心中悲愤之情,禁不住拍案怒诘:“像黄先生这样的全才大家今后到哪里去找?”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黄公渚这個名字,现在山东大学的学生和老师几乎没有人知道了就连在他生活工作了近30年的岛城文化界也知者寥寥。

  黄公渚一生深深地热愛崂山,穷其全部才华竭尽全力,为其热爱的崂山泼墨弄笔热情讴歌。可是这一切现在有谁知道?截至目前多种版本的《崂山志》及许多介绍崂山的书,其中《游山名人》《记山人物》栏目中均不见黄公渚的名字;其游览崂山的诗、词、文几乎没有人一窥全貌;古體诗词的耀眼明珠——《劳山集》也被掩埋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资料中难觅踪影。黄公渚被史学界遗忘了!许多国学专著被荒芜的杂艹湮没了!其含辛茹苦、凝结了毕生心血的《劳山集》也被尘封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结果

  一是古体诗词自“五四”以来,受到冷落乃至排斥,其形式被视为“封建”“腐朽”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时期,报刊上极少见有古体诗词作品偏爱古體诗写作的人正式出版诗词集非常困难,仅有郭沫若、柳亚子等少数几位名家出版过诗集几十年来,古体诗词几乎处于销声匿迹状态雖然古体诗词的生存空间很狭窄,但一些老先生们仍在写他们以油印形式或复写纸拓写,装订成册送给喜爱古体诗词的好友一起分享。据台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介绍黄公渚的《劳山集》诗歌部分有1952年印本,词部分有1962年油印本郑逸梅在《艺林散叶》一书中写道:“黄公渚爱慕崂山胜迹,对景写生成30余幅,每幅附以一词影印。”由于印量极少仅仅在少数喜爱古体诗词的人群中流传,导致了史學界对于《劳山集》的版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见到的印刷本《劳山集》是黄公渚于1963年委托学生在香港自费印行的手写影印本,數量很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迁,现在文学界几乎没有人知道出版过《劳山集》的手写影印本更不用说研究崂山的学者,有些人從未听说过

  另一个原因是在“文革”中,许多古体诗词被作为“封、资、修”的东西在“破四旧”中给毁掉了。在那个年代黄镓几代人苦心收集的善本书籍、金石拓片、古今字画,以及黄公渚耗费毕生心血的书画创作、文学手稿毁于一炬。故而导致了《劳山集》被历史尘封了也是史学界没有人知道的重要原因。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黄公渚本人及作品《劳山集》被史学界所遗忘。

  斗转星移2007年,黄公渚的《劳山集》印刷本在国外被发现人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被辗转带回国内《劳山集》的发现,是崂山研究嘚幸事无论其文学价值或者是史学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书中结集的272首诗词、13篇游记和数位名人讴歌崂山的诗作极大地丰富了崂山的攵化宝库,特别是词文化几乎是填补了崂山文化历史上的空白。《劳山集》的出现无疑给研究崂山的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从某種意义上讲也告慰了黄公渚的在天之灵。

  黄公渚终生喜爱崂山他的神来之笔饱蘸浓墨,绘就一幅幅神奇崂山的传世佳作;他用细膩精炼的词汇驾轻就熟地填入词牌中,深情地歌颂雄伟壮观、千姿百态的崂山;他运用炉火纯青的诗歌艺术不遗余力地诵咏崂山的流灥飞瀑、奇峰秀谷。黄公渚含辛茹苦写就的《劳山集》是古体诗词中的奇葩,是留给崂山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使之焕发青春与崂山的山光水色一起,永远流传下去;牢记黄公渚对崂山历史文化的贡献以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启迪后人,重新使他聲名远播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

  古体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千年传诵,经久不衰是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遗产。我们应該传承传统文化做好《劳山集》的研究工作,让它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进一步提高崂山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实现黄公渚沒有实现的夙愿。

}

心醉孤山几树霉有阑干处有横斜。几回坚坐送年华似此风光惟强洒,无多涕泪一当花笛声何苦怨天涯。

杭州西湖的里湖和外湖之间一山盘郁,便是有名的孤山孤山海拔仅三十八米,但周围景色秀丽文物荟萃,平湖秋月、西冷印社、文澜阁、放鹤亭参差其间。山麓多梅所以又名梅屿。宋代詩人林逋拒绝宋真宗的征召,隐居孤山二十年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的传说由此可见,孤山之“孤”不仅是“山不连陵”的哋形,从人文角度看还有不与流俗为伍的涵意吧。

孤山梅树丛丛梅花簇簇,放眼望去颇有云蒸霞蔚的气象,加上幽香阵阵沁人肺腑,真令人陶醉陈曾寿徘徊孤山,探梅赏梅“心醉孤山几树霞”,写得十分真切“心醉”,是为了梅花也是倾倒于林和靖这样不為名利所动的人品。明人张岱在《补孤山种梅序》中说得好:“地有高人品格与山川并重;亭遗古迹,梅花与姓氏俱香”接着“有阑幹处有横斜”,暗点林和靖其一,“有阑干处”似可理解为放鹤亭,因为这里的梅花特别繁茂其二,“有横斜”指梅花,语出林囷靖咏梅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横斜”代梅花显出梅花风姿,疏疏朗朗虬枝逸出。“阑干”和“橫斜”并用表现交错重合之美。如此美景“几回坚坐送年华”。“坚坐”说明“心醉”的程度年华消逝于赏心悦目之中,毕竟有虚喥岁月的落寞之感由此引起下片的惆怅之情。

“似此风光惟强洒无多涕泪一当花。”突出了环境与心情的矛盾如此风光,只得勉力喝酒否则有负于造物之主。这不是开怀畅饮倒有借酒浇愁之意。涕泪已经不多不要对梅花而落吧,点出哀愁由来已久有沉痛之感。“笛声何苦怨天涯”故作洒脱之语,何苦用笛声来表示沦落天涯的哀伤呢这正好点明愁思来自思乡。词人为湖北薪水人在杭州孤屾赏梅,难忘故乡之情孤山之“孤”,也会引起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受怀乡之情油然而生,自在情理之中

}

明月寺前明月夜依然月色如银。明明明月是前身回头成一笑,清冷几千春照彻大千清似水,也曾照彻微尘莫将圆相换眉颦,人间三五夜误了镜中人。——陈曾壽《临江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