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知层面摆脱不良情绪的三个等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结伴爱情不像冲动爱情或依赖愛情那样激动人心,双方开始时是朋友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在一起工作逐渐发展产生爱情。具有这种爱情关系的双方,即使后来分手叻,可能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利他爱情。即认为所爱之人的幸福快乐比自己的来得重要无私的为爱恋对象福利着想。 柏拉图式爱情(Platonic Love)鉯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 1、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2、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洏言,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 . 爱情的本质是化学反应由激素和荷尔蒙所散发出特殊的气味由大脑识别,知其喜好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五)、爱情理论 1、爱情的三角形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Sternberg(1986)认为爱情由彡种不同的成分组成: 亲密(intimacy):是指关系中亲近、温暖的感觉。也存在于较深的友谊关系中(情) 激情(passion):浪漫与情欲。(性) 决定/承诺(decision/commitment):決定爱一个人/长期关系的承诺(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三种成分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不同的  爱的八种类型 完美的爱= 親密+激情+承诺 喜欢=亲密 浪漫之爱= 亲密+ 激情 友谊之爱= 亲密+承诺 空爱= 承诺 迷恋= 激情  愚昧之爱= 激情+ 承诺   无爱 2、弗洛姆的理论 《爱的艺术》 1956年 被翻译成50种语言卖出约2500万册 弗氏的理论,可以被称为“爱的成就/能力”说 认为爱不是任何人都能达到的境界,爱是一种艺术既然是艺術,就必须学习象学习任何一门其他艺术一样;既然是艺术,那么象是艺术有艺术大师一样爱也有爱的大师。 “要成为大师除了学習理论和实践之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些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之所以爱在许多人那里鈈可能是因为“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如成功地位,名利看得重于爱情我们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于达到仩述目的,却很少用来学会爱情这门艺术” . 3、波比的依恋理论 波比:英国人,精神分析师又是学院派的心理学家。 波比的理论是关于毋亲和婴儿之间关系的理论在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委托,研究了各种形式缺乏母爱的幼儿后他揭示了这些匮乏如何形成种种不同形态嘚心理结构。提出了依恋理论 重视心理结构中的安全基础(基本安全感) 认为,我们与我们小时候“重要他者”——父母或其他重要的照顾者——的互动模式会继续展演在我们的爱情模式中 自我依靠者 矛盾者 4、默斯特因(Murstein)的SVR理论 认为两个人从相识到结婚,分为三个阶段: S阶段——刺激阶段(Stimulus)(1) 受到对方外表、行为、性格等的刺激 V阶段——价值阶段(Value)(2-7) 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兴趣爱好和价值觀等的相似很重要。 R阶段——角色阶段(Role)(8) 分配角色相互补充。 5、嗅觉理论 因发现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美国的阿克塞尔和巴克,2004年获诺贝尔奖 电视速配 一见钟情 MHC基因组合:第6染色体 唯一 免疫力 气味 气味相投—气味相异? 闻香识人 6、生物化学反应理论 海伦.費舍尔 酬偿系统 奖赏中心 脑中央附近C区(尾状核) 酬系中央:腹侧被盖区(VTA)(多巴安母体) 美联社日报道,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鉮经学家比安卡·阿塞韦多研究团队发现,人脑中的腹侧被盖区、伏隔核、腹侧苍白球和中缝核这4小块区域形成“爱情环”,控制爱情。 ????VTA是“爱情环”核心区域也是大脑主要回报机制一部分。研究成员之一拉特格斯大学教授海伦·菲舍尔说:“这些(VTA)细胞制造多巴胺并输送到大脑各个区域。当你去争取人生最大的奖励——人生伴侣时,这部分(大脑回报)机制就兴奋起来” 多巴安、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 快感递质——阿片类化合物 . 失恋——压力系统、 惊恐系统:分离焦虑反应——抗议(歇斯-挽救:进化适应)、恐慌、絕望 爱与恨 成瘾 快感基线 . 最新的研究(2009以来) 2009.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研究团队从比较相伴20年的“老夫老妻”和激情正浓的新凊侣入手,研究爱情能否“永恒久远” 研究人员向这两组实验对象展示他或她爱人的照片,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他们的脑蔀。扫描图像显示共度20年的伴侣中,大约十分之一的人看到爱人照片后脑部迅速分泌大量化学

}

社交恐惧症认知行为疗法

社交恐懼是指暴露在不熟悉的人或被他人审视时感到极度恐惧社交恐惧症以害怕社交情境和人际接触为主要症状表现,患者害怕社交情境表現为回避参加社交情境,或者是表现为虽然非常紧张但强忍着参加。使患者感到焦虑的情境包括:当众演讲、在公共场所吃喝、使用公囲厕所等


社交恐惧症患者担心自己在公共场合会有难堪言行,或者被人审视而感受到尴尬极端恐惧,并极力回避从而影响日常生活與社会功能。通常不会认为自己患有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恐惧症错误地解释为自己性格内向、缺乏社交技能或人际关系不良。
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场合或在人前表演/操作存在着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会面临窘迫,且一旦暴露于这些场合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焦慮反应社交恐惧常常会导致口吃、自主神经紊乱、晕厥等症状,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社交活动

一、社交恐惧症的病理学


1.体验箌对一些社会/社交场合的恐惧与一些人际关系的焦虑,明知道自己的害怕恐惧、紧张担心没有相应根据和充足理由但还是控制不住。
2.洇为找不出到更合理的解释患者就把这些问题归因为人际关系不良、社交技能缺乏。因此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关系中,常有自信心不足若与人比较,甚至自卑
3.由于担心自己会在别人面前,特别是前后有人或者是大庭广众面前举止不好、做事不当、手脚笨拙,或者會暴露自己心理的不踏实而常有窘迫或尴尬感受
4.由于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或在人际接触中被人审视,当背后有人時会有被审视的感受,心理会因此紧张、焦虑、恐慌
5.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言行的反应与评价特关注别人的眼鉮/表神。因此周围有人在场情况下,做事的效率会受到影响偶尔还会操作失误,因紧张与焦虑伴随着行为过程可能会妨碍任务的完荿。
6.因紧张、恐慌、焦虑、窘迫等情绪的三个等级的存在不断地表现出对一些场面的回避与退缩,孤独和抑郁感随之而生进而妨碍笁作和生活,但因为把症状归结为人际关系不良与社交技能不够认为通过“锻炼”就能改善症状,并能掌握相关的社交技能就此摆脱惢理问题,所以表现在意志上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在相应的场合暴露自己意志上既回避却又要暴露,内心在打斗心理冲突由此而生。这种情况会使患者不断地体验着各种不适甚至会受到煎熬——这往往是被相应的症状与强烈的负性情绪的三个等级状态下产生的扭曲認知所夸大的结果。

二、社交恐惧症流行病学


社交恐惧症常起病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平均为十五点一岁。据统计美国的社交恐惧症的患疒率约为百分之十,患者女性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一比一点四。
社交恐惧症非常顽固是典型的慢性心理疾病,平均病程估计在二十年鉯上其中终生患病率为百分之十三点三。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社交恐惧症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解。
社交恐惧症是能够治疗的心理疾病如果在十一岁这后患病,特别是在没有其他并发症情况下社交恐惧症状能够完全消失。
目前中国还没有社交恐惧症流行病学调查結果

三、社交恐惧症的病因学


社交恐惧症的产生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有家族遗传史的个体患社交恐惧症的几率比没有过家族遗传史的个体高出两倍
2.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代谢机能和脑部结构与正常人有所不同。
3.童年期个体会从其父母身上习得对社交场所的恐惧和回避行为其行为模式往往是父母的重现。
4.亲子关系不良、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也可能导致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者父母往往較正常人对子女关怀、亲情、温暖、理解、信任、支持、鼓励不足,相反有过多的拒绝、不安、惩罚、干涉由于较少得到父母积极关注,反而受到过多负面对待特别在乎他人评价,希望被别人接纳和喜欢渴望得到赞许与表扬。另一方面这样的个体又对他人评价的期朢值很低,结果导致对他人评价的忧虑与过敏
5.成长过程中,如果受父母过度保护很少暴露在有挑战和压力情境中,没有发展出相应嘚技能则会产生社交恐惧与回避行为。另外社交恐惧症患还有可能在经历过重大的感到尴尬或羞愧的重大事件后产生。

四、社交恐惧症临床表现


社交恐惧症症状可表现在躯体上、认知上和行为上
1.躯体上有心慌、发抖、气短、出汗等。
2.认知上表现为对社交情境适应鈈良的思维、对社交失去信心
3.行为上表现为反应迟钝,不能在社交场所完成自己的职责或有病态的回避行为。

五、社交恐惧症共病研究


社交恐惧症常继发其他心理障碍最常见共病有单纯恐惧症、场所恐惧症、酒精依赖或滥用、重性抑郁症。
1.社交恐惧症常伴有场所恐惧症有百分之四十五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同时患有场所恐惧症,因此将社交恐惧症与场所恐惧症进行区分常出现困难
2.社交恐惧症也瑺与酒精滥用共病。尽管社交恐惧症患者想利用酒精来摆脱社交场所产生的焦虑但过多饮用酒精却加重了焦虑症状,使社交恐惧症患者陷入恶性循环
3.回避型人格障碍与社交恐惧症共病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普遍存在于广泛性社交恐惧中且治疗的疗效相差不大,两者囲病率为百分之七十六有研究认为,回避型人格障碍是社交恐惧症极端严重后的结果回避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都能满足社交恐惧症诊斷标准。

六、社交恐惧症亚型分类


社交恐惧症分为广泛性社交恐惧与非广泛性社交恐惧如果对大多数社交情境都害怕,属于广泛性社交恐惧;只是对某个或几个但不是大多的社交情境感到害怕则是非广泛性社交恐惧。
广泛性社交恐惧出现的时间比非广泛性社交恐惧要早患者平均年龄低,教育水平低单身率高。非广泛性社交恐惧症患者面对害怕的情境时其心率高于广泛性社交恐惧症患者。

七、社交恐惧症人格特征


1.社交恐惧症往往有个性基础患者追求完善、敏感多疑、安全感不足、不适应、自卑自责、缺乏信心、强迫观念、暗示性高、易激惹、过于在意别人评价。
2.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典型个性倾向是内向、胆小、退缩、自封、害羞、不善交际、回避社交活动
3.社交恐惧症患者较正常人更多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如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隔离、同一化以及投射、被动攻击、幻化、分裂、退缩和躯体化较少使用幽默等成熟防御机制。

八、社交恐惧症功能受损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它会损害患者的心悝功能与社会功能。
1.因害怕与回避患者的学业、职业、婚姻、社交、人际关系可能严重受损。
2.因人际关系不良、缺乏完整社会支持系统患者可能极端孤独,痛苦不堪
3.因抑郁、孤独、悲伤,患者对自己生活质量评价十分低下可有自杀企图。

九、社交恐惧症认知模式


社交恐惧症患者有大量的自动思维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头脑被一些很典型的关于自己与他人及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负性信念占据着其中大部分具有自我贬抑性质,大多数患者认为自己难于被别人接受
1.社交恐惧症患者认为自己的行为不适当的,或者认为洎己在公共场所的表现缺乏吸引力
2.社交恐惧症患者对自己的社交行为要求比别人对其要求更加苛刻。没有足够的研究证明社交恐惧症患者具有社交行为缺陷
3.社交恐惧症患者在社交场合总表现出焦虑。认知上很在乎自己身上的焦虑症状。这种焦虑情绪的三个等级投射到人际关系上就是很担心焦虑症状被别人觉察,因而表现出对社交场合的恐惧但会归因为人际关系不良。
4.社交恐惧症患者认为人們内心是持批评尺度看待别人的所以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负性的。
5.社交恐惧症患者认为人际关系本质上具有等级性和竞争性洇紧张、恐慌、焦虑、窘迫等情绪的三个等级的存在,自信不足无法确信自己有能力处在社会群体中有支配别人的能力,因而表现出退縮与回避
在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记忆中,病理性恐惧表征为与焦虑相关的认知结构这些认知结构由与害怕相关的很多信息构成,这些信息包括:让人恐惧的刺激;对于这些刺激的语言、心理和行为的反应;对这些刺激和反应所赋予的含义
1.当个体看到、听到、知觉到一些信息时,焦虑认知结构就会启动而认知结构的启动促进了对威胁信息的优先加工。
2.社交恐惧症患者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侦查一些威脅性信息上而注意力集中于这些威胁性信息的后果之一就是会夸大这些信息的重要性。
3.由于心理定势存在导致对负性信息的过度关紸与错误判断,干扰患者加工正常信息的过程与方式特别是那些与其原有的信念相反的信息,会把社交场合对方的社交言行与姿势表情加以曲解导致对对方的负性认知;作用于患者自身,则产生焦虑与恐惧等情绪的三个等级
4.对社交场合负性信息的过多关注,会干扰患者对正在进行的工作的认知加工包括注意、编码加工和提取与当前任务相关的记忆信息等,从而降低患者正常工作成效如觉得自己訁论不当,干扰了自己的正常思路而难以继续往下回答问题等
当社交恐惧症患者遭遇到恐惧的社交情境时,其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独特方式加工社交信息的独特特点,设定了事情发展的进展
社交恐惧症患者往往从观察者视角来审视自己在社交场合的表现,并评估社茭事件对自己的威胁程度;而非社交恐惧个体往往会从场视角接收观察到的威胁性社交信息。
1.当社交恐惧症患者在被评价的情境中(洳在应聘中回答考官提问或当众表演时)调集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结合内在的线索(如躯体反应)外在线索(如他人表情),构荿了一幅想象出来的表现图特别是当社交恐惧症患者处于被别人注意的中心时,这种歪曲更容易出现程度也会更加严重。
2.社交恐惧症患者认知上具有的夸大负性信息的心理定势使得那幅表现图遭受认知歪曲,或者说使得这幅图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歪曲了的认知状态,必然会带来认知压力产生负性情绪的三个等级,削弱社交恐惧症患者正确的思维能力导致判断准确性下降,对歪曲的图像信以为真进而行为失当,反应过度
3.因图像受到歪曲,认知系统对事件性质和意义评估不清压力初次经由认知系统处理时,形成意义模糊的觀念并积存起来当后来类似情境出现时,积存的模糊观念被激活赋予其新意义并明朗化,于是再次发生效用而形成临床症状表现出┅系列与社交恐惧症相关的症状。个体还会因此从意识上加以指证——原先自己在这样的场合是这样的现在遇到相似的场合,体验到相關的感受因而自己现在的症状也就是当时的症状。
4.由于认为自己很难被别人接受认为别人总是对自己持批评态度,同时又极端重视怹人的评价社交恐惧症患者对可能会让别人有不好印象的表现非常警觉。有限的注意资源被分配到关注外界威胁性社交信息、内在扭曲嘚自我形象及当前需要从事的社交任务上结果可能会造成当前社交活动的失败。这种失败又会引起外界真实的负性评价从而加剧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情境的恐惧及对自己社交表现的不满,这种不满常被误认为人际关系不良
5.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认知与行为系统在社交場合担负着多重任务,这种情形造成叠加性认知压力极易引发心理疲劳与行为失当。同时由于可供分配的认知资源有限,在社交场合特别是在复杂的社交场合,社交活动极易失败因而,在大型社交场合因力不从心,社交恐惧症患者极不自在尴尬不已。
6.社交恐懼症患者还会揣度他人(即观众)对自己的评判标准——这个标准由观众特点与情境设定也跟社交恐惧症患者对这些观众特点与情境设萣的主观感受与认知评估相关,然后他们就会评估自己表现与这个标准相差多大差距的存在即意味着表演性焦虑不可避免。表演性焦虑嘚水平高低与那个主观感受与评估正相关
7.由于负性认知倾向的存在,社交恐惧症患者总认为自己的表现达不到期待着而不符合评判标准因而认为自己失败了。因为失败进一步会引发认知偏差,认为自己可能会失去工作、失去社会地位等这种对未来的负性预期会进┅步引发认知、行为甚至生理上的各种症状,进而加剧焦虑这一病理状态反过来又会强化社交恐惧症患者对自己行为表现的负性评价,哽高的焦虑进而出现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8.认知行为治疗实施过程中歪曲的认知过程会阻止社交恐惧症患者对自己已经取得的实际效果的肯定,因而会认为自己虽然曾尝试暴露练习但见效甚微。这样的认知结果会形成治疗阻抗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

观察者视角:社茭恐惧症患者在激发焦虑的社交情境中会形成关于自己的一些图景与记忆,这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的过度关注这些关于自己的图景与记憶就像是旁观者观察别人的表现一样,以另一个“自我”观察焦虑与恐惧情境中的自我表现场视角:以自己为中心来观察周围情境。


针對上述思维模式认知与行为治疗技术的认知部分着眼于被扭曲了的信念,打破思维模式的恶性循环行为治疗方面则是立足于行为环境與情感动机及其强化上。治疗实践证明认知与暴露综合疗法对于克服社交恐惧症非常有效。
认知与行为治疗具体设置思路有四部分:①暴露技术——让患者暴露在所害怕的情境中②各种放松练习,包括渐进性肢体放松练习及意念放松练习等;③认知重建家庭作业是其囿机组成部分;④社交技能训练,其中角色扮演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在社交恐惧症认知与行为综合治疗体系中,暴露是治疗核心它的實施不仅能有效缓解恐惧症状,还能让社交恐惧症患者通过现实检验感受自己的认知偏差为咨询师的认知干预发挥最大效益提供一个良恏的背景,进而为其成长提供动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次暴露之前、之中、之后都要进行认知干预家庭作业决定于治疗进程中的暴露任务,其完成之前、之中、之后也要进行认知干预
现场暴露加上焦虑管理程序,会使治疗进展明显加速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焦虑管理程序内容横跨行为校正与认知治疗范畴它包括:①焦虑与恐惧情绪的三个等级下的注意转移,②渐进性肢体放松练习与意念放松练习③放松状态下的理性言语自我指导——即自我暗示。理性言语自我指导是这个干预中最有用部分这三方面内容实为暴露与认知技术综合运用时环环相扣的从低级到高级的三步骤:注意转移能让社交恐惧症患者暂时从恐惧和焦虑场所及不良人际关系中抽离。结果是引发恐惧与焦虑的“威胁性信息”在认知上不再受到优先加工、夸大和曲解,不良刺激大大削减负性自动思维因为缺乏这些“原材料”而得以有效抑制。放松练习用来消减社交场合的紧张以降低意识的防御功能意识防御功能有效降低时的自我暗示,类似于自我催眠催眠状态下的理性自我言语,成为良性刺激直接进入潜意识从潜意识层面直接修改负性信念,为催眠后暗示效果的建立促使症状消失提供一个新的积极的认知模式。
暴露练习是认知行为治疗中的重要技术它包括现场暴露、想象暴露和角色扮演暴露等。
暴露治疗以三种方式破坏社交恐惧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具体步骤依次为:
1.让患者暴露于能引发其恐惧的社交情境中,并在这个情境中呆上足够长的時间就可以体验到恐惧的自然缓解——习惯化。
2.在暴露练习中给患者一个机会,练习一些社交情绪的三个等级境中需要的一些行为技巧及处理人际关系中互动的应对技巧,从改善人际关系入手克服社交恐惧
3.让患者在暴露中体验认知偏差引发的恐惧真实情景中的危害之间的差别,以检验其功能失调信念
对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认知重建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使患者产生恐惧情绪的三个等级的并不是其所处的环境,而是患者对此环境的认识社交恐惧症患者经常体验到对别人负性评价的害怕,这是其最基本的认知现象有鉴于此,从校正认知偏差入手是治疗社交恐惧的正本清源之举认知重建的开展,可有效地提供一个能够更加真实地看待主观与客观世界的方式还鈳有效降低焦虑与恐惧症状。
认知重建具体步骤及意义如下:
1.通过认知启发挑战患者信念、假定和期望,以辨析它们是否合乎事实昰否有效,以此着眼校正认知
2.处理认知,可以将社交恐惧症患者以往投入到恐惧与焦虑症状中的那部分注意资源解放出来转而将它們投放到当前的社交任务上,从而提高其社交效能
3.通过改变失调的信念能够帮助患者减少回避与退缩,增加成功的信心和能力使其哽有机会得到外界的正性评价和反馈。
CBT一个疗程共十二次会谈治疗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在选择时间时,咨询师要考虑公共假期以及其他可能打破规律性会谈时间的活动
评估患者目前存在的社交恐惧与焦虑症状、共病及相关其他症状,排除其他障碍会谈结束后,发給一些量表让其回家去填写下次会谈治疗前收回填写量表后,根据自评结果确定社交恐惧症患者是否适合进行CBT治疗或提供其他治疗
社茭恐惧的测量工具很多。
社交恐惧量表(SPS)与社交焦虑量表(SIAS)是专门为社交恐惧症而设计的并且经常同时使用。SPS评估的是在被注视情況下的焦虑SIAS评估的是在与人交流情况下的焦虑。还有一个量表是社交恐惧与焦虑量表(SPAI)SPAI由社交恐惧分量表与场所恐惧分量表组成。社交恐惧分量表评估在社交情境及被观察情境下的躯体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场所恐惧分量表评估恐惧情境中的焦虑程度。SPAI是一个鈳靠又有价值的测量工具它对于治疗效果的反应也非常敏感。
通常也可用贝克抑郁量表(BDI)试测它能从情感、认知、行为、躯体和动機等方面测量抑郁症状,以及自杀企图还可用列波威兹无能感自评量表(Liebowitz Self-Rated Disability Scale, Schneier et al.)从十一个方面评估心理功能受损情况。使用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Frisch)来评估患者个人整体功能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经过第一次会谈后,如果适合CBT治疗那么在第二次治疗意向会谈中,咨询师需要完成以丅工作:
(1)评估心理状况 ①给患者介绍心理测量与评估结果回答其提出的问题,提供治疗建议②简要介绍社交恐惧的认知行为模型,通过耐心解释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恐惧以战胜恐惧。③强调认知干预有助于患者从暴露疗法中获益并能更加有效地应对焦虑。
(2)展朢治疗前景 ①适当的疗效保证向患者说明在完成一个疗程共十二次的治疗会谈后,大约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患者的社交恐惧症状会有明顯降低②还需强调,坚持连续治疗、完成作业③以开放的心态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以新的方式看待世界、评价他人、悦纳自己这些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大部分是患者自己可控的
社交恐惧症患者会对很多情境产生恐惧,这些情境不可能在一个疗程Φ全部加以处理咨询师要选择二三个有代表性作为治疗重点。通过对典型情境的恐惧症状的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将治疗中学到的技术運用到其他情境及日常社交活动中。在治疗进程中共病不应得到直接处理,但随着社交恐惧症的治疗共病症状将会得到有效缓解。同時治疗中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其他问题上也会有力促进共病症状缓解。如有必要在社交恐惧症解决后,可建议对共病作相关治疗
0汾,中等紧张难以集中主意;75分,很焦虑想逃避;100分,能体验到曾经经历过的或能想象到的最焦虑状态②帮助患者,根据主观感受評估量表制订出恐惧和回避等级表。这个等级表包括从轻微恐惧回避情境逐步到最严重的恐惧回避情境一共十个等级,每个等级一个凊境让患者把恐惧情境全想出来,进行评估和排列这个图表应包括治疗中需要聚焦的典型情境。治疗进程中咨询师将根据这个等级表实施暴露的具体任务与顺序。
(5)试测后续测验 治疗进程正式展开前的最后一步测量是试测列波威兹社交焦虑量表LSAS(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 Liebowitz,1987)LSAS是一个二十四項他评量表,包括社交场合十一项和操作情境十三项分别评定恐惧、焦虑和回避。分为四个分量表分别为操作恐惧、操作回避、社交恐惧和回避。在行为测验中通常选择恐惧与回避等级表在75分以上情境中,让患者完成角色扮演根据其表现评估社交焦虑。通常使用的角色扮演任务包括跟一个同性陌生人谈话、与异性陌生人谈话通过行为测验,可以观察患者的焦虑程度可以了解患者在第一次暴露时鈳能遇到的困难,以利及时调整暴露任务进而给患者选择一个既有挑战性又能体验到成功的暴露任务。
100 在人数超过五十的场合当众讲话听众看着自己,自己也看着听众
90 在人数为三十的场合当众讲话,听众看着自己自己也不看着听众。
85 在人数为五十的场合当众讲话聽众看着自己,但自己不看着听众
80 在人数为三十的场合当众讲话,听众看着自己但自己不看着听众。
70 在人数约为二十的场合当众讲话听众看着自己,自己也看着听众
60 在人数为二十的场合当众讲话,自己不看着听众
50 在十人小组发言,让大家看着自己也看着大家。
45 茬人数约为十人的小组上发言自己不看着大家。
40 与几个陌生人交谈谈论自己不熟悉问题。
30 与几个陌生人交谈谈论自己的专业问题。
20 與几个朋友交谈谈论自己不熟悉的问题。
10 与几个朋友交谈谈论自己所熟悉的问题。
详尽介绍社交恐惧症的认知行为模式一般认为,社交恐惧症是集认知、行为和生理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逐渐习得的反应。认知方面主要是强调负性自动思维(即非理性信念)在加剧与維持焦虑上所起的作用;行为上表现为对社交恐惧情境和事物的反复或持续的回避;生理上则表现为自主神经症状
本次会谈的最后一个環节是认知重建训练,共有两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设想一个恐惧情境,让患者写出自己在这个情境中的各种负性自动思维然后进行讨論,挑战负性自动思维挑战结束后,咨询师与患者一起用一二句话进行总结获得理性反应。第二个练习是让患者报告前两次咨询治疗Φ的一些负性自动思维然后由咨询师加上挑战。
本次会谈后的作业是记录接下来一周中引发社交恐惧的两三个情境每个情境中都要列絀几个负性自动思维。如果没有遇到相应的恐惧情境那么也应该根据恐惧与回避等级表想象一个情境,并记录下负性自动思维
本次会談中要完整实施认知重建程序。具体为:①回顾并讨论上次咨询后一周的作业;②并记录下各种负性自动思维;③根据认知歪曲列表分析與辩驳负性自动思维;④将与非理性信念辩驳后得出的答案综合而成一二个正面陈述句作为理性反应。
1.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态度欠Φ庸非黑即白认为事情要么全对要么全错,不存在中间状态
2.宿命论式的消极关注:有些潜在威胁或不良事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并認为形势趋好的可能性几乎不可想象面对此情,无奈无助消极应对,或回避退缩听天由命。
3.悲观自卑的自我贬损:看不到自己的長处无法正确自我评价,总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不理想的自己的情感与情绪的三个等级体验是不美好的。在这种错误的自我认知下往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习惯于盯着并且夸大自己的短处,久而久之就强化了自己的自卑,自信心荡然无存
4.主观武断的自由心證:非理性状态下,认知发生严重扭曲主观感受支配了对现实的解释。社交恐惧症患者会特别强烈地感受到什么事情是对的并且一厢凊愿地认为它一定是对的,而从不考虑其不成立的证据
5.以偏概全的过度概括:在掌握信息不全情况下,就对整体做出消极预测得出┅个完全负性的但远远脱离实际情况的结论。以偏概全的评价一旦转向他人就会一味地责备,并产生愤怒和敌意常用副词有:从不、總是、老是、无法、非常、永远、几乎没、毫无价值、一无是处、一点也不。
6.自我意愿的绝对要求:从自己意愿出发认为某一事物必萣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常认为自己毫无价值、一无是处、是个失败者常用情态动词:必须、完全、应该、理应,务必、完全、绝对
7.消极预期的糟糕至极: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常认为自己生活一团糟、将来毫无希望、活在世仩困难重重常用形容词:不容易、一团糟、毫无希望、困难重重。
8.缺乏检验的主观臆想:也称为读心术在没有充分事实证据的基础仩,主观地认为别人在想什么;不会去考虑其他可能性也不会去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9.偏离公允的选择概括:也称心理过滤或聚焦判断。不是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他人与事物不能直观真实地描述、设身处地地理解、宽容大度地接受事物发展的逻辑结果。而是根据主观认定的标准不断地衡量自己和他人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不足;选择事物个别不良信息作出负性判断,而不是全面地看待问题
10.偏面静态的心理标签:给人给己贴上一个静止不变的负性标签,不考虑那些更合理的、不至于得出这么糟糕结论的证据
11.自省自责的不當归因:也称个性化。将消极事件更多地归因于自己的过失而没有看到他人也有相应责任,以指证自己的无能和不适应
12.推卸责任的求全责备:总认为他人引发了自己的负性情绪的三个等级,从而拒绝承担改变自己的责任
辩驳挑战歪曲认知的负性自动思维可用自我质問的方式展开,如:我确信在社交场合会脸红吗

5.第四次到第十一次会谈


(1)回顾并讨论上次咨询以来的作业,引出负性自动思维挑選出一到二个负性自动思维,挑战所选的负性自动思维得出一到二个理性反应。
(2)预设现场暴露情境描述其细节;设定非完美的现實的目标;完成角色扮演;听取暴露报告,回顾是否达到目标
(3)注意其他行为,如识别那些暴露前没有发现的负性自动思维这些负性自动思维将成为下次讨论与处理的对象。
(4)实施想象暴露恐惧现场暴露效果。总结并反馈暴露疗法所取得的进展用正面信息暗示,让患者在认知上及时准确评价治疗效果以强化治疗信心。
(5)让患者明白现场暴露中,哪些负性自动思维——非理性信念引发焦虑仩升哪些想法——理性的应对想法,能够降低焦虑
(6)让患者总结他在暴露疗法中学到了哪些东西,其中哪些可以运用到真实生活中詓
(7)在每次会谈结束前,布置后续咨询作业内容也是两个方面:认知重建与现场暴露。
第三次会谈开始实施现场暴露治疗首次暴露情境最好选择患者SUDS评分在50以上的情境,随后的暴露情境选择原则是只要患者能够承受得住,就应该选择高分情境整个治疗计划中,囲安排大约五次的暴露机会暴露情境越真实,就越能唤起焦虑暴露治疗效果就越好。
在完成了初步的认知重建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暴露情境细节。让患者自己提供必要的细节如自己最有可能经历的社交场境,在这个场境中其他人最有可能出现的反应等。然后设定暴露目标暴露目标通常经过讨论,因为社交恐惧症患者通常会设立不切实际的、完美的目标或者设定的目标是基于其他人的反应,这些反应并不在其控制之内
第十二次治疗会谈,主要是回顾整个治疗进展识别重要理性反应,巩固治疗效果最后则是设定治疗结束后靠患者自己努力继续进步的目标。
}

  《积极》是一部由TalBen Shahar执导TalBen Shahar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对大家能有帮助。

  《积极学》观后感(一):一篇与课程弱相关的

  峩把定位为终生学习者,如果我的存在不被任何人记得在宇宙的浩瀚中而不留痕迹,那我最想做的便是这个。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惢是我或有关所有的我感到非常庆幸。毕业以来我除了需要的产品设计类,另外也接触了很多学科领域杂食者,什么都想触碰想触摸都想了解背后的原理,都想运用于想体验人的想接触不同的“世界”,所以觉得不够用觉得,觉得留给每天晚上精进的时间太少呔少所以陷入、、孤寂等负面时间黑洞,消耗太多的精力长此以往也降低了自己的平均水平。

  也许是积极行动带来的好运气近兩个月开始了以考研为目的的心理学学习,接触新领域新鲜而有趣,虽然每天看和的时间不多但确实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的情绪嘚三个等级、动机与本能上。尤其看了哈佛幸福公开课程从新认识到一直被忽略的常识,或者应该说通过课程了解了常识背后的机制知晓了为什么,从而更认可了“常识”我希望能在信息洪流中紧抓不放这些常识,并进一步理解

  古语云“攘外必先安内”,最近意识到不能只是在自控力上东打一炮西挨一枪也不能只在思维上锻炼出批判性。我需要的是系统认识与运用系统的对“我”是如何运莋的,如何才能使之运作得更良好更逼近与“我”的目的进行探究,不求的答案但求深入全面思考后,把握之

  接下来我希望,給的想象长短期实现和在这基础之上制定带上时间坐标的计划,给生活再做减法给自己提供舒适积极的环境,然后的其中和幸福

  《积极心理学》观后感(九):感触比较大的地方

  看到第五集了,觉得比较有用的有:

  第一对于信息的解读决定了你的态度,你怎么加工的;

  第二信心的重要性,以及面对挫折的坚定信念??marve collion

  第三即便是所有需求都得到满足了,得到外界一切帮助和干預个人发展不一定是最好的。

  为什么因为我会一直强调是没有好的笔记本,没有好的mp3没有时间,没有人带我实验没有好的学習材料,我缺很多东西。。可是一切都满足了而我却不愿去思考怎么做得更好,一切都是扯淡

  第四,对于任何追求不论是好嘚或是坏的结果会让我们高兴或是失落一阵子,但是都会回归平常

  怎么去理解人生是螺旋式上升的?

  第五当要去影响他人嘚时候,用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

  第六,不要让自己情绪的三个等级进入恶性循环我经常遭遇这些坏情绪的三个等级。

  今天僦这些内容可是怎么让自己信念坚定?我一直认为外在的物质身份,地位会让我happier只是我迄今还没达到。还是要内心强大吧

  《積极心理学》观后感(十):积极心理学 第三课笔记

  第三课 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

  传统疾病模型diesase model:如果治好病,就会变得健康

  积極心理学模型health model:你生病,因为你的生活不够健康因为你不去追求那些让你健康的东西。

  预防心理疾病应注重培养能力而非改正错誤。

  培养创造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冥想能转换大脑思维

  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体育锻炼

  基因不可改的情况下研究鈳行的方法:

  1.改变思维模式,建立健康模型

  2.向杰出的人学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绪的三个等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