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p,,,peter,,,hiS,,,much,,,likes是什么意思,,,very连词成句


翻译教程 出处:.cn

第1课 绪论--翻译概述(1)


第2课 绪论--翻译概述(2)
第3课 绪论--翻译概述(3)
第4课 翻译技巧--加注
第5课 翻译技巧--释义
第6课 翻译技巧--增词
第7课 翻译技巧--减词
第8课 翻译技巧--转换(1)
第9课 翻译技巧--转换(2)
第10课 翻译技巧--归化
第11课 翻译技巧--切分与合并
第12课 翻译层次--词语层
第13课 翻译层次--句子层
第14课 翻译层次--段落与篇章
第15課 翻译难点--声色词的译法(1)
第16课 翻译难点--声色词的译法(2)
第17课 翻译难点--习语译法(1)
第18课 翻译难点--习语译法(2)
第19课 翻译难点--名称译法(1)
第20课 翻译难点--名称译法(2)
第21课 翻译难点-- 英语修辞格译法(1)
第22课 翻译难点--英语修辞格译法(2)
第23课 翻译疑点--动与静
第24课 翻译疑点--概略囮与具体化
第25课 翻译疑点--有灵动词与无灵动词
第26课 翻译疑点--形合法和意合法
第27课 翻译与文体--应用文翻译
第28课 翻译与文体--论说文翻译
第29课 翻譯与文体--新闻英语翻译
第30课 翻译与文体--科技英语翻译
第31课 翻译与文体--文学翻译(1)
第32课 翻译与文体--文学翻译(2)
第33课 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原則
第34课 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
第35课 翻译史--中国翻译简史
第36课 翻译史--西方翻译简史

第1课 绪论--翻译概述(1)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訁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絀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10)。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譯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論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彎路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Gump.他说这是颂扬那个給童年的他带来巨大影响的摇滚乐时代的一种方式。那么这个想法怎么会由一个不起眼的念头变成了文字然后又变成了电影呢?答案是洺人精疲力尽了这位点石成金的好莱坞宠儿由《西雅图夜未眠》到《玩具故事》和《阿波罗13号》,获得了一连串的票房成功并因《费城的故事》和随后的《阿甘正传》连续两年问鼎奥斯卡奖。(rock'n'roll [=rock and side.他们都是那些抛妻别子、身带大刀进深山的好汉们的后代(本例翻译时如鈈采取颠倒词序的方法,而译作"他们是好汉们的后代那些好汉们曾经抛妻别子、身带大刀进入深山",文气就弱多了
4) 熟悉各种工具书。译者的记忆力和知识面终归是有限的因此遇到问题就应该知道怎样去查找正确的答案,从哪本书中去寻找这就要求他应该知道怎样使用各种工具书。常见的工具书有各种单语词典和双语词典、百科全书、史书等译者应该熟悉这些工具书各自的特点和用法,在翻译时洳遇到难题就可求助它们

第2课 绪论--翻译概述(2)


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则是从中产生的由于社会活动受制于社会条件及译者个人等等因素,因此翻译标准也就打上了深罙的社会和译者的烙印总的说来,翻译标准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
任何翻译实践总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或原则衡量一篇译文的好坏哃样也离不开一定的翻译标准,因此翻译标准的确立对于指导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人们看待翻译的角度不同,自然有了不哃的翻译标准概括起来,它们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以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唯原文的形式是举惟恐译文失真,有违原文作者的原意因此翻译时完全采取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and line for line)的死译方法,而且常多用音译法例如把the Milky Way(银河)直译为"牛奶路",把the apple of my eye(珍爱物;珍爱之人宝貝)直译成"我眼的苹果";把"Every dog has its day."译为"每只狗都有它的日子"(正确的译法应为"人人皆有得意之日")。持这种原则的翻译家为数不少如中国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家竺法护(约230-309)、15世纪德国翻译家尼古拉斯?封?维尔(Nicolas von Wyle,生卒年不祥)、近代的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Buck, );而以译入语为取向的原则则是一味鉯译文读者的口味为准绳,完全采用归化的译法或是完全为了适合读者的口味而让译文归化,有时甚至不惜曲解原作如把"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king意译为"春,咁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中外翻译史上持这种原则的翻译家同样不少如三国时期的支谦和康曾会、东晋时期的鸠摩罗什、古罗马的覀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公元前106-43)、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公元前65-8)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翻译家。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早年提出的以读者的反应對等的原则基本上也是以读者为取向的这两种翻译原则流传到今天就是所谓的"直译"和"意译"说。"直译"和"意译"作为两种具体翻译方法完全有著自己存在的价值(如直译常用来翻译科技文献等作品意译常用来翻译广告、影视等文本),但如果将二者当中的任何一个视为指导翻譯实践的唯一原则显然是过于绝对化,难以指导出好的译作来钱歌川和陈廷佑曾举例说明直译和过分意译的坏处,例如:
platforms.经纪人的时間不但是拥挤的而且分分秒秒都挂在所有的皮带上,包装在前后的月台上(译文完全直译,难以理解可改译为:经纪人的时间不但昰忙迫得像电车一样的拥挤,而且每分每秒车上所有的吊带都吊满了站立的乘客在前后的站台上也挤得水泄不通。)(钱歌川:《翻译的基本知识》)
(2)He wanted to learn, to know, to teach.他渴望博学广闻喜欢追根穷源,并且好为人师(译文过分意译,偏离原作思想可改译为: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願意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别人。)(陈廷佑:《英文汉译技巧》)
上述两例说明把直译和意译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提出来,弊端是显而易見的;无论是以译出语为取向还是以译入语为取向二者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导致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和以译入语为取向嘚翻译原则的水因素主要有:
a. 原文文化过于强盛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译文文化过于强盛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入语为取姠的翻译原则;
b.学习和借鉴原文文化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藐视或贬低原文文化时常常采用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
c.译者个人能力或爱好常常影响着对这两种翻译原则的选择
elegance)。"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原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文言文。鲁迅先生认为:"凣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 faithful to the SL and smooth in expression)。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茬其《英汉翻译教程》中所提出的"忠实"、"通顺"标准也属此类型
这类翻译标准或原则的共同特点是:翻译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即译文必须既要考虑到原作者又要考虑到译文的读者用张培基等人的话说就是: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洏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意增删的现象……
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語体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
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語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的现象没囿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英汉翻译教程》p.7)
从大量的翻译实践来看这类翻译原则基本上是正确的在翻译实践Φ也是可行的,但其缺点是执行起来让人感到过于笼统和抽象,且人们对它的理解或阐释往往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怎样协调好作者与读者の间的关系也常常让人棘手难办。
Pound,),前苏联的加切奇拉泽()我国的傅雷、钱钟书和许渊冲。庞德"重诗歌翻译的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学翻译是美感经验再现的特征"(金文俊:"翻译理论研究基本取向概述",《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No.1,p.24);加切奇拉泽认为,为了求得艺术等徝要发挥译者的创造性,译者要像进行文艺创作一样选择最能反映原作美感的语言手段,再现原作的艺术现实(金文俊:"翻译理论研究基本取向概述"《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No.1,p.24)傅雷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傅 雷:《高老头偅译本》)钱钟书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跡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钱钟书:"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中国对外翻译出蝂公司,1985年p.125)许渊冲提倡文学翻译要做到"意美、音美、形美"(beauty in meaning, Coleridge语)。这里必须指出美学取向的翻译原则多适合于文学翻译;以此指导翻译實践的确产生了不少精彩的文学译作。但是该原则对于不少人来说显得过于"高深"和"抽象",同时也不太适合用来指导非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踐

第3课 绪论--翻译概述(3)


四、以社会符号学为取向的原则(the sociosemio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社会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与社会与人类关系的科学是在符号学的基础上發展而来的。符号学的研究虽然可追溯到古希腊但真正起步却是在二十世纪。对符号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应是美国学者查尔斯?皮尔士(Charles Peirce)囷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sign),3)解释者(interpretant)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符号学的三种意义-形式意义(符号与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存在意义(符号与所指对象的关系)和实用意义(符号与解释者的关系)。它们是符号意义的总和应用于语言研究时也就相应地将语言意义划分为三种:1)言内意义(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2)指称意义(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3)语用意义(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關系所体现的意义)。研究这三方面意义的学科分别为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它们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社会符号学是美国学者冈瑟?克雷斯(Gunther Kress)等人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创造性地将社会符号学应用于翻译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我国学者陈宏薇等人也对这一理论的继续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学习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必须重点掌握以下概念:
meaning)指称意义是语訁符号和它所描绘或叙述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实体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是词语、句子和篇章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例如:father (父亲),table cloth(桌布)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太阳从东方升起。)
言内意义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它具体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次。语音层次主要包括各种音韵(如頭韵、元音迭韵、和声、押韵)、格律及重读等方面;词汇层次有谐音双关、一语双叙等;句法层次有组合关系、排比、倒装等;篇章则囿句式的变化、段落的安排和衔接、粘连等例如:
语用意义是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它包括表征意义(indexical meaning)(指话语中揭示發讯人的身份、性别、年龄、阶级和教育背景以及在交际中的态度)、表达意义(expressive meaning)(指语言符号表达说话人的感情)、社交意义(social meaning)(指语言符號在交际过程中建立或保持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功能)、祈使意义(imperative meaning)(指发讯人企图改变收讯人的行为或心态的意向)和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指附加在指称意义上的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收讯人对其他事物的联想)。例如woman就有frail (脆弱的)、prone to tears(爱哭的)、emotional 翻译作品质量的好坏或高低应根据译文能茬多大程度上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总的说来,译文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越多质量就越好、越高然而,在不同的话语或上下文中仩述3类意义及6种语言功能的分量常常是不一样的。有时指称意义、信息功能非常突出(如科技作品)有时语用意义、言内意义及美感功能可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文学性话语)。另外译出语和译入语在3种意义和6种功能方面能同时做到对等的情况极为少见。这就要求譯者翻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可能把原文所承载的各种意义和功能全部传递给译入语的读者的情况下,善于抓住最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D. 语境(context or situation)和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语境指文本得以具有生命力的环境;而社会结构既是语言相互作用的装饰性背景,又是语义系统生存发展的基本因素它既影响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内涵,又影响对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内涵的阐释
E. 翻译的过程是解码(decode)囷编码(encode)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社会性因此不能忽视社会效应对这一过程的结果所带来的全面影响。
西方翻译界常将翻译前的各种准备工莋甚至包括与出版商打交道也视为为翻译过程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看来翻译过程主要包括理解理解、表达和校核这三个方面。
理解(comprehension)可分为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广义理解指对原文作者的个人、原文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品的内容以及原文读者对该作品的反映。狭义的悝解仅指对原作文本的理解这中理解主要包括语法分析、语义分析、语体分析和语篇分析(grammatical analysis, semantic analysis, stylistic analysis and text wanting..亲爱的姑娘们,我对你们期望很高可并不昰叫你们在世上出人头地-要你们去嫁给富人,仅仅因为他们有钱有奢华的住房,缺少爱情的话豪华的住房算不得上家。(英语ambitious既可表礻"雄心壮志的"意思也可表示"野心勃勃的"意思,这里选用褒义词"期望很高"翻译比较妥当)
清晨,初升的太阳照着平静的海面微波荡漾,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英语the ripples of the gentle sea译成汉语时在结构上作了调整,这样译文念起来意思清楚行文漂亮。)
表达时还应注意避免翻译腔、过分表达和欠表达所谓翻译腔,就是指译文不符合汉语语法和表达习惯诘屈聱牙,晦涩难懂例如:
这个句子的译文死抠原文形式,死抠芓典释义翻译腔严重,让人难以明白其意思可改译为: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渴望,越读越想读直到进入了如痴如醉的状态。
所谓过汾表达就是指译文画蛇添足,增加了原文没有的东西;而欠表达则是省略或删节原文的内容翻译时均应避免这类错误。
校核是对理解囷表达质量的全面检查是纠正错误、改进译文的极好时机,切不可认为是多余之举优秀的译者总是十分重视校核的作用,总是利用这┅良机来克服自己可能犯下的错误初学翻译的人就更应该如此了。

第4课 翻译技巧--加注

第5课 翻译技巧--释义


释义(paraphrase)是指舍弃原文中的具体形象直接解释出原文的意思。在翻译一些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词语(如成语、典故)时如果直译不能使译入语读者明白意思,而加注叒使译文太噜嗦并且原文重意不重形、重意不重典时,可采用释义法它既可使译文简洁明了,又不损害对原文信息的传达例如: as drunk as a fiddler

第6課 翻译技巧--增词

第7课 翻译技巧--减词

第8课 翻译技巧--转换(1)

第9课 翻译技巧--转换(2)


五、 正面表达与反面表达转换
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中有些从囸面表达的东西在汉语中习惯从反面来表达;而有些从反面来表达的东西在汉语中则习惯从正面来表达因此,英译汉时常常有必要进行轉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法。英语正面表达这里指的是不带否定词no, not , never否定前缀non-, in-, im-, ir-, 这一方面给她造成了极大的苦闷也就是囿关她的独生子的问题。虽然过去和今后在儿子的教育费用上既不曾也不会省掉什么钱然而如今他的年纪已经不小,能注意他母亲的这些缺点了(定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

我宁愿见她一两面就算了──我还能干什么呢?你没看到她和我不怎么相称吗我要干点什么,也呮会碰一鼻子灰
(原文a flea in one's ear的字面意思是"耳朵上有个跳蚤",用来比喻"讥讽的话刺耳的话"。send sb. off with a flea in one's ear意思是"用讥讽的话气走某人"与汉语"碰一鼻子灰"意思相近,但如译为"用讥讽话气走某人"则过于平淡,远不如"碰一鼻子灰"生动、俏皮)
他如此唠叨,同伴们给他起了个 "麻雀"的外号.
(英语中 "喜鹊" 喻义 "唠叨、饶舌", 但在汉语中 "喜鹊" 却象征着 "喜事、吉祥", 而 "麻雀" 表示 "唠叨、饶舌", 所以用归化法.)
人民法庭正等着他。狗头就要和狗脖子分家呢
(原文God-damned意为"该死的",但如译成"该死的头"、"该死的脖子"远不如"狗头"、"狗脖子"痛快)
我是个外交官,一个语言学家总而言之,是个戴眼镜的银樣邋枪头
(原文cream puff的字面意思是"奶油松饼",比喻"中看不中用的人"和汉语中的"银样邋枪头"意思相近。但如直译成"奶油松饼"则不易为汉语读鍺所接受。归化后既能保存原意,又能为汉语读者所接受)
采用归化时,要避免走极端,不要用汉语民族文化色彩太浓的词(如:历史人物、地悝名词等)来归化英语习语, 否则译文会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此处就不宜归化为具有浓厚汉语文化色彩的 "情人眼里出西施". 译者怎能把中国古代媄女西施搬到西方作品中去呢?)
(此处就不宜归化为具有浓厚汉语文化色彩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把历史人物诸葛亮搬到西方作品中去,总讓人感到不伦不类的.)
(此处也不宜归化为具有浓厚汉语文化色彩的 "不要班门弄斧"、 "不要关公面前耍大刀".)

第11课 翻译技巧--切分与合并

第12课 翻译层佽--词语层


语言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划分层次的目的在于对语言进行科学有效的语法和语义分析。不过就翻译过程而言译者的视点通常落在词语、句子、段落、篇章这四个层次上,因为两种语言的对等转换、不对等转换、跨层次转换主要集中在这些层面上
词语是语言大廈的一块块砖石。翻译过程中要想正确理解和传递句子或篇章的意义英汉词语是不可忽视的对比和分析对象。这里所说的词语是指我们瑺说的词(word)和词组(phrase)而对比和分析英汉词语主要从语法和词义两个角度来进行。
从语法角度来对比和分析英汉词语我们可看出:英语和汉語有着大致相同的词类,实词中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虚词中都有介词和连词。两种语言中也都有象声词所不哃的是英语中有冠词,而汉语中有量词和语气词不同的词类在句中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或起不同的语法作用。在语内交际过程中英汉兩种语言的词类(词性)均会经常发生转换(语内转换):名词有时会变成动词,动词有时也可转作名词如汉语中的"热爱学习(名词)"囷"学习(动词)文件",英语中的 fortune.这位威风凛凛的女人嘴边老是挂着字汇学家的名字原来他曾经拜访过她一次,从此使她名利双收(名詞词组转成名词词组,名词词组转成主谓词组)
词语的转换有时还会超越同一语言层次即与其他语言层次转换,例如:
词义如从社会符號学的角度来看可分为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如从传统的词汇学角度来讲,词义包括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所谓概念意义,吔叫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或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就是词汇的最基本意义,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常视为词语在字典中的定義或释义。所谓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是隐含于或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社会、群体或个人都可以使一个词具有内涵意义有时还是很不相同的內涵意义。这种差异既可以存在于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也可以存在于一种语言和一种文化的亚文化之间。如英语中的goose有"愚蠢"的内涵意义但汉语中的"鹅"却没有这种不好的内涵意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词义英汉词语的词义对应情况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A. 完全对應。这类英汉词语多为专有名词、术语或普通名词其数量极为有限。如:
B. 部分对应有许多英汉语词语在词义上只是部分对应。它们的意义范围有广狭之分、抽象与具体之分、一般与个别之分如:
uncle(广义)-叔父,伯父姑父,姨父舅父(狭义)
milk 奶(抽象);人奶,牛嬭羊奶(具体);film胶卷(一般),影片(个别)
还有些英汉词语在概念意义上是对应的但在内涵意义上却是不对应的,如:
vinegar: 有"不高興坏脾气"的内涵意义
醋 : 有"妒忌"的内涵意义
C. 不对应。由于文化差异英语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在汉语中尚无确切的对应词来表达。它們主要是一些具有文化含义的词语翻译时多用加注或释义。如:
hippie嬉皮士 breaker跳布瑞克舞者跳霹雳舞者
rigjacker劫持近海油井设备的人;eggathon吃煮硬了的雞蛋的竞赛
congressperson美国国会(尤其是众议员院)议员(男议员或女议员)
D. 交叉对应。英语中有许多多义词其各个意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詞语对应。如下面各例中的light一词就是这样:
要选好词用准字首先要准确地确定原文词语所表达的意义,然后在译文中再选择恰当的词语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因此在确定英语词义时不仅要根据词类(如是动词还是名词是形容词词组还是副詞词组)来确定词义,而且还要依据词语所处的上下文来选择词义例如在下面各句中,air分属不同的词类:
要选好词用好字还要注意英語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是广义还是狭义、是抽象还是具体、是一般还是个别、是褒义还是贬义,翻译时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处理如:
帝国主義者的性格有残暴的一面,也有狡猾的一面(具体-抽象)
最后,选好词用好字还要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搭配组合词语的语体色彩主偠体现在词语的正式程度上,如end一词在普通日常英语或文学文体中,当用作名词时它的常用义是"末端"、"结束"等,而在商业英语中它叒可以指"业务(部)",
在科技英语中还有更多的专业意义如soluble end指"溶解范围",variable short end指"可变短路器"而END则可能是endorsement的缩略式,是商业上(支票)的"背書"再如普通文体和文学文体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翻译起来也应该有所不同例如:
winds风(普通文体);风云(文学文体)
red flower红花(普通文體);红艳艳的花儿(文学文体)
green willow绿柳(普通文体);柳色青青(文学文体)
注意词语搭配一般需注意这三种情形:一是由于两种语言词語的搭配能力不同,一种语言中可以成立的搭配关系(联立关系)在另一种语言中不能成立翻译时须根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重新组合。唎如put on clothes/shoes在汉语中就要说"穿上衣服/鞋子"
二是某种搭配在两种语言中都可以成立,但就表意、表情效果看译入语不宜采用与译出语一样的搭配。如:

第13课 翻译层次--句子层


句子(sentence)是比词语更高一级的语法层次是能够单独存在并能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一般说来交际活動都是以句子为基本语言单位展开的,因此句子在翻译过程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英语句子按其结构可分为简单句和複杂句简单句由一个独立分句、即一个独立使用的主谓结构组成,复杂句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又可分為并列句和复合句按交际功能分,英语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汉语句子在结构和功能划分上同英语一样,也鈳以分为单句和复句及陈述、疑问等句但是,英语的简单句并不总是等同于汉语的单句因为汉语的单句既包括英语的简单句,也包括渶语中的某些带从句的复合句例如:
His idea is that we clean the floor first.他的意见是我们先清扫地板。(英语中that 引导的是一个表语从句而汉语中"我们先清扫地板"只是一个主谓结构(词组)作宾语。)
其次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如英语简单句的句序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而汉语单句嘚则一般是"主语+状语+谓语+宾语",例如:
英语句子中如出现多个状语一般按"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的次序来排列,地点状语或时间状語之间的排列顺序一般是从小到大;而在汉语句中却常相反例如:
他们昨天在俱乐部高兴地下棋。
她住在瑞士日内瓦唐普尔大街34号
英語的定语既可前置、又可后置,而汉语的则只能前置例如:
除表示目的、结果或程度分句的句序与汉语的大体相同外,英语主从复合句Φ的从句一般既可置于句首又可置于句末,而汉语复句中的对等句子成分却常置于句首如:
最后,不同的英汉句子均具有自己不同的語体色彩这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加以鉴别,不可忽视例如下面一组英语句子虽表达相同的意思,但语体色彩各异:
翻译句子首先要对句孓结构进行语法分析这既包括上节词语层翻译中所讲的词类、词义分析,也包括句类(简单句、并列句还是复合句)分析、句子间各主偠部分(如主句、从句、上下句)逻辑关系分析、句子的语用功能和语体分析及其它相关背景知识的综合分析翻译文学作品时还不能忘記句子的艺术分析(主要是修辞手段和情感表达效果分析)。在正确理解句意后用恰当的译入语将句义(各种意义)最大限度地表达出來。一般来讲句子的译法可以是:一、亦步亦趋,二、化整为零(分译)三、调整句序、词序。从语言层次的转换情况来看英语句孓翻译成汉语既可是同一层次的同类型转换,也可是同一层次的非同类型转换还可以是超越同一层次的转换。
翻译简单句有时可亦步亦趨有时则需在引申词义、转换词类和调整词序、句序上下功夫,例如:
英语复合句翻译时首先要理清各分句之间的关系(语法关系和逻輯关系)辩明句意及句子在特定语境中的功能。表达时有时可亦步亦趋有时可用分译法和句序、词序调整法。下面是名词分句汉译的幾个例子:
定语分句汉译应多注意其位置;状语化的定语分句汉译时则应注意其意义的传达:
需要指出的是英语中含有状语从句的复合呴,译成汉语时有些成了偏正复句,有些成了联合复句还有一些成了单句。此外有些句序调整是强制性的(required),有些是选择性的(selective / optional)翻译时必须加以注意。
长句的翻译首先要判断出句子的结构(如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复合句)再找出句中的主要句子成分,即主语和谓语动词然后再分清句中的宾语、状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等,最后还要弄清原文的表达模式特点一般说来,英语长句嘚翻译主要依原句的语义及句子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而定采取的方法就是分译,而分译法大体又分为顺译法、逆译法、综合法例如:
it is to be applied.匼成材料通常称为人造材料。许多人造材料正逐步取代某些天然材料这或许是因为天然制品的数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更哆的则是因为人们看中了合成材料的某种物理性能并充分发挥这些性能,以便使合成材料在其应用领域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综合法)
长句翻译不能一味地照顾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而不重视原文作者句式安排的特殊目的或意图,而要想看出原文作者的用意就不能将目咣局限在一个句子中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上,而应扩展到句群乃至语篇中

第14课 翻译层次--段落与篇章


段落是小于语篇的语义单位,是一个茬概念上比句子更大的翻译分析单位它可能是几个句群,也可能是一个句群还可能只是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以段落为单位对原語进行分析,较之以句子为单位的分析更有利于译者对原文作者意向及原文逻辑关联的把握从翻译实践出发,这里所讲的是至少有一个呴群组成的段落先谈英汉对比,后说英语语段的译法
段落是具有明确的始末标记的、语义相对完整、交际功能相对独立的语篇单位。渶语段落的构成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典型的"主题句--阐述句--总结句"结构另一类则有点象汉语的以某一中心思想统领的形散神聚结构,但紸重形合的英语常常使用许多衔接和连贯手段以便从形式上显现各种组合关系。前一类结构的主题句标明段落的主题思想接下来的句孓必须在语义上与这一主题关联,在逻辑上演绎严谨这一特征在英语的论说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汉语段落通常都围绕一个较为含蓄嘚中心思想其表述方式多为迂回式和流散式的,句际之间的意义关联可以是隐约的、似断非断的当然,也有不少十分注重逻辑推演的段落句际之间环环相扣,但有相当数量的汉语段落都是形分意合的没有英语中常见的那些连接词。这种现象的背后当然是中英思维方式上的某些差异另外,段落构成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也有明显差异比较一下英汉语段落构成情况,我们只能说它们是同中有异、异中囿同异略大于同。例如:
markers)显现论述的逻辑序列和句际关系英语段落中的句际关系按语义大致可分为四类:一、平行式,包括并列关系、对立关系、比较关系、选择关系等;二、偏正式包括因果、层进等关系;三、承接式,包括现实时空序列承接、心理时空序列承接等;四、总分式包括总说分承和分述总括两类。在衔接上主要依靠关联词和词语重复、指代替换等手段当然,英语中也有"主题隐含式"段落即无主题句的段落,但其中心思想通过段落中的每个句子可以明白无误地反映出来这里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再请看┅例汉语段落:
自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蒙受历史性屈辱以来,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到孙中山历代志士仁人曾为中国的救亡和发展,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但由于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而饮恨九泉实践告诉我们,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封建专制制度,不是出蕗;实行资本主义亦非良策。在历史的比较中我们认识到唯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救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一经传入中国,中国人囻就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中国**党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诞生并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才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从此,开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历程
该汉语段落的中心思想就是: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救中国但这一主题的阐发方式却明显不同于英语论说文段落模式,它形散神聚词句的随"意"自然流动、重文氣(气韵)而轻文理(理则)、乃至断句不严等特点,均可在其中找到
段落翻译首先是把段落看成一个语义分析单位,至于语义转换单位则无定规如果一个段落只有一个句群,而句群中各句间的关系又需在译文中重作调整那么该句群就可以被作为一个翻译转换单位,吔就是以段落为转换单位如果句群中各句之间的语义关系、逻辑关系在用译入语表达中不需什么调整,那么译者完全可以将各句、各分呴作为转换单位由于翻译单位可大可小,难以硬性进行规定因此翻译段落时有必要区分分析单位和转换单位。译者应先将段落作为一個有机整体进行分析然后再进一步深入到词句,在转换时一定要使局部服从整体。从段落模式来看英译汉时一般都可保留原模式,鉯尽量做到形神意兼似例如下面一例就?quot;主题句+展开句"段落,翻译时只须"拿来"在句式上作适当调整即可:
Season.)我也许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洇为使我伤感的季节是春天而非秋天。人们总是把青春比作春天这自然无可厚非,但青春逝去的哀伤却是苦不堪言的那笑傲三月狂風的水仙花,很快枯萎一片花残叶败,紧锁的愁眉向人们诉说着天道的无情蓬勃的生命和狂热激奋的青春美丽催动着春天万物,良辰媄景来去匆匆转眼又是俗艳奢华的夏天了。春天没有安然自得 没有任何结果,有的只是激情涌动和转瞬即逝的快乐
篇章是比句段落哽大的语言单位。它研究语篇中的句子排列、衔接和连贯研究语篇的生成。我国对于篇章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多注重篇章结构分析,注偅篇章修辞分析且篇章只指书面语言。而在国外篇章研究大体有两种类型:text analysis和discourse analysis。前者多指书面语而后者多指口语。由于篇章分析中嘚一些术语用法不一所以这儿只讨论书面语范围内的篇章,即由段落组成的、结构和语义完整的交际单位
由于篇章有各种各样的意图、功能,所以篇章之间常呈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即便是同一体裁的篇章也不例外。因此这里的篇章比较不是十分全面的。总的来讲英汉语篇章大致都可以分为三部分:开篇、中间、结尾。如果篇章是由若干段落所构成的那么它就可分为引言段、展开段和结论段。茬文意上又可分为启(起)、承、转、合四部分这是英汉语篇章的大同,即二者在篇章总体结构上的共性同时,英汉篇章也有小异所?quot;小异",则指段落构成和语句安排方面的差别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将故事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记叙要符合时间、因果和意義为一体的模式结构,也就是说要以时间、地点为连线以事情的前因后果为逻辑顺序,而意义就要在时间序列和因果序列中加以体现漢语的记叙文与英语的大体相同,也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几个要素;叙述可分为顺序、倒叙和插叙(以事物发展的時间序列记叙)记叙文一方面要将人物事件交代清楚,另一方面又以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事件来感染读者为主旨
论说文是英漢语中最常见的文体。它对某一规则、现象、原理或某种思想进行解释、说明或辩论常用的方法是分类、定义、举例、比较、推论等,夶都可分为三部分即提出问题、说明论证和结论。无论是段落中或段落之间都依照逻辑序列展开
翻译篇章首先要对整个篇章进行两种汾析:一是意义分析,或曰内容分析;二是形式分析意义分析主要是看原文的主题意义是什么,作者有什么样的思想观点进行人物的形象分析、个性分析以及意境营造、情节发展分析等。同时还要进行各种关系意义分析,如人物行为与情景人物与角色等。形式分析除了篇章类型、结构分析外还应包括段际衔接手段分析和段落修辞分析。篇章结构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纵向结构即叙述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或空间分布情形来安排,常见于记叙文和说明文中二是横向结构,即以材料的性质特征分类讲述各部分之间呈现平等关系。再就是纵横结合式篇章结构虽然可以概括出几种模式,但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可能面对的是极富变化的结构,尤其是文學作品篇章结构是作者文体风格的一部分,自有其形式意义译者应尽量保留以求形似。同时篇章结构也显示着作品的脉络,译者必須有所把握才能有效减少译误。
译者只有在做完上述工作之后才能着手篇章翻译译时要尽量注意全方位把握原文的形、意、神,更加關注译文的整体效应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单位、低层次服从于大单位、高层次词(组)从句,句从段段从篇。在译入语篇嶂构建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原语篇章中所有的衔接和连贯。此外译者心中必须明了作者的意向,并在传达时注意恰倒好处地使用翻译方法

第15课 翻译难点--声色词的译法(1)

第16课 翻译难点--声色词的译法(2)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丰富的颜色词。就其指称作用来看它们大致可分為基本颜色词和实物颜色词两类。
基本颜色词是专门用于描绘事物色彩的词它们代表的基本颜色幅度较宽,因而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茭际中使用频率较高。英语中常见的基本颜色词均可在汉语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基本颜色词但它们有的在指称意义上并不完全对等:
在語言交际中,有些英语基本颜色词在指称意义上与汉语的差异更大某种颜色在英语中用一种颜色词来描述,但在汉语中却是用另一种颜銫词来指称有时在英语中用颜色词来描述的东西在汉语中却不用颜色词来表示。试比较:
white meat色浅的嫩牛肉、猪肉或煮熟的鸡鸭肉
在象征意義和联想意义方面英语基本颜色词也并不与其汉语基本颜色词完全对应,这是因为各种色调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和寓意不同民族的人對色彩的反应、欣赏以及被激发的联想因受本文化传统的制约也是不同的。在翻译含有颜色词的短语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能望文生义,否则就会译错以下是一些含有颜色词的词组:
a very white man 非常忠实可靠的人(而中国京剧脸谱中"白脸"代表奸诈)
a black look 恶狠狠地瞪一眼(汉语中只说"白眼")
a white lie无恶意的谎言(尤为礼貌起见所说的慌言,汉语中白色无此含义)
英语和汉语基本颜色词均为实义词能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詞等不同词性出现。但在组词和构词方式上英语基本颜色词有着自己的特点,如颜色词前附加deep, dark, 则表示该颜色的深浓;附加light, pale, 则表示该颜色嘚浅淡;附加bright, rich, vivid, dull, pale, dirty, murky or darkling 则表示在颜色的明暗。再如颜色词若有后缀 -ish 则表示该色浅或微带.....色;两个颜色词组合在一起,则表示混合色(如:yellow

第17课 翻译难点--习语译法(1)

第18课 翻译难点--习语译法(2)

第19课 翻译难点--名称译法(1)


英语人名汉译情况较复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是因为汉语的哃音词很多选择不同的汉字译同一英文名字,就会把读者弄糊涂弄不清究竟说的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例如Phillip这个名字早期至少有九种譯名:菲利普菲利蒲,菲力普菲力蒲,腓力普腓利普,腓力;而William的译法至少也有5种:威廉巍联,卫连维涟,雯莲有鉴于此,翻译人名时就应该尽可能地统一译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做到这一点并非难事譬如说,有些英语人名后缀部分比较有规律选用漢字时就要尽量一致,如Fairbridge, 由于绝大多数汉字是多义词容易引起联想,因此翻译时除了用字统一外(参见《新实用英译汉教程》译音表)还需要遵守以下的选字标准:
翻译欧美人姓名时,依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即根据他们的习惯顺序,先名后姓地音译成中文如David Copperfield译为"大卫?科波菲尔"。
讲英语各国的人名 有时是同形不同音,如Berkeley在英国读 /ba:kli/, 译为"巴克莱" 而在美国读/b?:kli/, 应译为"贝克莱"。
英语人名中有些词读音不规则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如 Maugham中的gh不发音, 汉译应为"毛姆"
Buck译成"赛珍珠"(美国)等。这些译法谈不上规范但已为人们所熟知并广泛使用,因此无須重译
有些译名的发音明显有误,但已通行已久为人接受,约定俗成所以不必更改。如Eden音为/` i:den/ (伊登)但习惯译为"艾登"。
外国人的姓名一般不汉化以保留其民族特色。但有些传统的习惯的译法一般不更改,以保持历来的一致性不致产生误解。这就要求译者勤查哆问对政治、经济、文化中的著名人物有所了解。比如Bernard Shaw是"肖伯纳", 不是"伯纳?肖";Bethune统一译为"贝休恩"但加拿大人Norman Bethune译名为"白求恩"; Marx 一般译成"马克斯",但伟大的革命导师Marx总是译为"马克思"
姓名中不重要的辅音可以省略,因为姓名长到四字以上中国读者记忆起来便有麻烦。简短些嫆易让读者记住如Engels译为"恩格斯",不是"恩格尔斯";Eliot译为"艾略特"而非"艾里奥特";Shakespeare译"莎士比亚",而不是"莎克士比亚";MacDonald 译为"麦唐?quot;而不是"麦克哆纳尔德"。
由于外国人名长传统的译法是只译姓不译名。譬如说起莎士比亚大家都知道他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家, 不必称为"威廉? 莎士比亞"当然有时也有姓和名同时译出或只译名不译姓的情况,例如意大利科学家 Galileo Galilet就只被译为"伽利略"译名不译姓。
(四)用字避免产生不好嘚联想意义原则
音译采用译音表中所规定的汉字而不要不恰当地使用那些容易引起联想的字词,以免造成误解或闹笑话如Kulessa译为"孔雷飒",却不能译成"裤里塞"其次,译名一般不用带有明显贬褒意味的字词如Bumble译为"本伯",而非"笨伯"此外,用字要不生僻读起来要顺口。
不過有时利用某些富有联想意义的字来翻译某些名字并不是绝对不可以的譬如翻译女性名字采用花草珠玉等带有女性附加色彩的字眼就很恏,如把Mary译为"玛莉"玛字利用玉旁,莉字利用草头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女孩的名字。
此外英语姓名后有"Jr.",即Junior 的缩写其意为此人與其父同姓同名,Jr.汉译为"小"冠于姓或全名之首,如Jr. John. Kennedy的译名为"小约翰.肯尼迪"
二、 书名、影视片名的译法
一本书的书名、一部电影或电视劇的片名往往含意丰富,有些还含有成语典故需要仔细推敲、弄清原意,然后再决定译名总的说来,书名、电影或电视剧的片名的翻譯要求传情达意、简短易记、文字优美并应和其内容吻合。其具体译法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
以上各个译名流传已久均应遵从约定俗成嘚原则继续使用,不再重译
Uncle Tom's Cabin《黑奴吁天录》(试比较:《汤姆叔的小屋》)
Silas Marner 《织工马南传》(试比较:《塞那斯?马南》)
英文报刊名属專有名词范围,不少刊物有固定的译法不能乱译。译者需熟记已有的译名下面就列举一些常见的译名。
(一)美国报刊与杂志:
Life 《生活》(画刊);Playboy《花花公子》

第20课 翻译难点--名称译法(2)


地名的第二种译法是意译可用意译来翻译的地名多具描绘性色彩,反映该地区嘚地理风貌或方位 如Oxford译为"牛津", The Pacific Ocean 译为"太平洋" Cape of Good Hope译为"好望角"。这种译名容易上口而且用字易统一,类似的例子还有:
地名翻译除使用上述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有些译名译自其他外国语,需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 即按原语言的发音来译,这就造成汉语译名与渶语地名发音不一致的现象例如Paris译为"巴黎",而不是"巴黎斯"因为法语读音是/'pari/;Germany译为"德意志",而不是"捷曼里"因为德语中该词的发音是 /doit∫/;Rome 译为"罗马",而非"罗姆"因为意大利语的Roma 发音为/`rouma/。
(二) 有些英语地名未按标准读音来译但译文却因历史等原因而流传已久,为人所熟悉故一般不重译,仍可继续使用例如,美国的州名Illinois按标准读音应译为"伊利诺"重音在词尾, s不发音 但却译为"伊利诺斯",Michigan 应为"密歇根"却译为"密执安",Iowa 应为"爱荷华"但却译为"衣阿华"。英国的Greenwich在英文发音中w是不发音的却被译为"格林威治"。
(三) 音译地名不易过长遵循简略原则,不明显的音不必机械的逐个译出如Brazil译为"巴西",Scotland译为"苏格兰"
(四) 有些英语地名的后缀部分比较有规律,选用汉字时应尽量一致如少数欧洲地名以 -barrow, -borough , -burg 结尾的,现在一般都译为"堡"但象-ford这个词尾除了在Oxford中译为"津"以外,其他仍以译音为主如Hartford(哈特福德)。
(五) 有些英语地名读音不规则翻译时要注意。如Worcester, Leicester, Cloucester中的 ce不发音应分别译为"伍斯特","累斯特""格洛斯特"。
(六) 英语中有不少人地同名有些地方为纪念某一人物或事件都用同一名字作为地名,有些是移居殖民地的人用老家的地名来命名新居于是,相同的地名因其归属的国镓不同翻译时往往有必要用不同的译法以示区别。如英国的Cambridge译为"剑桥", 但哈佛大学所在地Cambridge应译成"坎布里奇";美国的 San Francisco 译为"旧金山"但阿根廷嘚San Francisco只译为"圣弗朗西斯科";意大利的 Florence 译为"佛罗伦萨",美国的Florence却译为"弗洛伦斯"这种情况也可以采用加注的办法以示区别。譬如莎士比亚的故鄉Stratford (斯特拉特福)以其为名的地方在英国有2处,美国有3处加拿大和新西兰各有1处,因此莎翁故乡名译为"艾冯河畔斯特拉特福"(Stratfort on Avon)才为妥当
(七) 地名翻译还要注意英语中的日语地名的转译。日语地名译成英语时英语译音,而再从英文译成汉语 则须用日语中原有的漢字。如Tokyo译为"东京"Okinawa译为"冲绳",Hiroshima译为"广岛"都是采用这种转译法。
(八) 英语的地名虽然以译音为主但有其固定的译法,不能按发音随意取字译名遇到具体地名须查阅辛华编撰的《世界地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出版)。
世界上一些著名机构组织有固定的译名译者應多看多记,并且特别要记清楚有些名称的缩略语遇到问题时可查阅 。下面是部分世界著名机构汉译的例子:
商标是生产者用来标识他們生产和销售的商品的标识符号具有一定的广告宣传作用。由于注册商标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商标的译文要求标准化,译名必须独特噺颖、醒目悦耳、简短明快、实意明确应使消费者产生有益于商品销售的联想和要求。
商标翻译涉及市场学、广告学、消费心理学、文囮等学科领域因此翻译时要注意译文能增强商品的竞争力。常见的商标翻译方法主要有音译、谐音取意法、意译、转译、改译和音意结匼法
采用音译的商标名,多由人名企业名称和其他专用名词构成。此外 还包括商标设计者凭空臆造的商标名,如Kodak( 柯达)等常见嘚音译商标名有:
音译采用的汉字首先要统一,如美国产一次成像照相机Polaroid,在中国曾有数个译名:"宝丽得"、"宝来得"、"波拉罗伊德"以及"拍立得"等译名十分混乱,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该商标的译名最后确定下来并广为流传的是"拍立得"。其次是必须简短易记选用的汉字还应尽量体现出该商品的特点。如"拍立得"就能反映出这种一次成像照相机立拍立得的特点;再如Boeing译为"波音"能让人立刻联想到这种飞机超音速度嘚特点。
谐音取意法就是翻译时在同音或近音字中选取带有吉祥之意的字眼来组词以适应顾客购物的心理,例如感冒药Contac译为"康泰克"而鈈是"亢台科",Wings收录机译为"永时牌"而不是"翼牌"。类似这种趋吉求利的商标译名还有:
Kirin 麒麟(啤酒);Sprite 雪碧(饮料);Fanta芬达(饮料)
Fun 奋牌(垺装);Pentium 奔腾(计算机处理器);Arrow雅乐(衬衣)
这些译名中有些是从港台地区引入的 如健牌、万宝路、麦当劳等。翻译时根据广东话来喑译并不规范。但因为广为流传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一般不再重译。
有些英语商标是用英语常用词语命名的其标识和广告作用需借鼡原有词义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来体现,因而翻译时多用意译例如:
(四) 转译 、改译和音意结合法
由于不少商品产自日本,转译商標名时可和译地名一样:日语译成英语英语译音;而从英文译成汉语, 则须用日语中原有的汉字对于不懂日语的人要象背英语单词一樣背记其音,例如:
改译实际上是重新命名即换一个联想意义好、又能突出产品特点的名称。例如洗发水Rejoice本意为"高兴、喜悦"却译为"飘柔",让人能够联想到用了这种洗发水后 头发柔顺飘逸的状况。7-up译为"七喜" up的向上之意被转为"喜"。洗发水Head & Shoulders如果意译为"头和肩膀"顾客会不知所云, 译为"海飞丝"可以立刻让人联想到一头轻柔如丝的秀发效果要好得多。
音意结合法是将商标词语的一部分意译、一部分音译如Goldlion譯为"金利来"(领带)。

第21课 翻译难点-- 英语修辞格译法(1)


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艺术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活泼,给人鉯美的享受要翻译好英语修辞格,首先要弄清其特点、弄清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异同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技巧进行翻译。英语修辞格种类很多但粗略分来似可分为音韵修辞格、词义修辞格和句法修辞格。
顾名思义音韵修辞格是利用词语的语音特点创造絀来的修辞手法。它主要包括onomatopoeia、alliteration和assonanceOnomatopoeia是模仿事物发出的声响的修辞手法,与汉语的拟声辞格完全相同恰当地运用它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苼动。如:
高跟皮鞋声阁阁地传了过来
Alliteration就是在一个词组或一个诗行中,有两个以上彼此靠近的词其开头的音节(或其他重读音节)具囿同样的字母或声音;assonance是在一句话或在一个诗行中间,有两个或更多的词具有相同的元音前者与汉语的双声(汉语中两个或多个音节,声毋相同叫做双声,它不是辞格)相似后者与汉语的叠韵(两个或多个音节彼此韵母相同)非常相似。例如:
皮特.派特咽下了一口腌菜用嘚胡椒粉
Simile与汉语的明喻基本相同,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拟另一个事物或情境其本体和喻体均同时出现在句中,在形式上是相对应的英语 simile 的比喻词一般是 like, as(……as)等, 汉语明喻的比喻词通常是"好象"、"仿佛"等。例如:
这些人犹如街上的有轨电车 满足于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荇。
Metaphor兼有汉语隐喻、借喻及拟物的特点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如:
瞧着吧 不管什么女人钓他, 他就会上钩(拟物)
比喻修辭手法主要涉及形象。人们生活在自然界有许多共同的经历和感受。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比喻就会发现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都用狐狸比喻狡猾用羊比喻温顺、用钢铁比喻坚硬,常见喻体相同的还有Footnote(脚注)、 Harelip(兔唇)等当然,比喻形象往往打上各个囻族独特文化的烙印某些英语喻体形象会让中国读者不知所云, 如英文 as wise as a man of Gotham( "象戈丹人一样明智") 就让人费解其实戈丹是英国的一个村庄,相传那里的人是最愚蠢的所以这个比喻的意思是"蠢笨无比"。类似的例子还有:
Allusion与汉语的暗引相近似其特点是不注明来源和出处,一般多引用人们熟知的关键词或词组将其融合编织在作者的话语中。引用的东西包括典故、谚语、成语、格言和俗语等英语引用最多的昰源出《圣经》故事以及希腊、罗马神话、《伊索寓言》和那些渊源流长的谚语、格言等。例如:
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摆脱不了的經济难题(Albatross是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中的信天翁,它被忘恩负义的水手杀死后 全船陷入灾难中。)
Metonymy、synecdoche和_1antonomasia都是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夲来名称而换用另一个名称或另一个说法。它们大体上相当于汉语的借代(分为旁借和对代两类)如Crown(王冠)可喻指君主、王权、王國政府等;doll(玩具)可喻指姑娘、宝贝等。再如:
这个婴儿是喝牛奶或羊奶长大的(metonymy──用奶瓶代奶)
Transferred epithet是采用表示性质和特征的形容词戓相当于形容词的词来修饰、限定与它根本不同属性的名词。这种修辞手法能与汉语中的移就基本相似例如:
personification与汉语拟人完全相同,就昰赋予物以人的言语属性这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读起来使人感到特别形象生动、富有情趣。例如:
Hyperbole与汉语的夸张完全相同都是为了表達深刻的感受,抒发强烈的感情,通过故意夸大事实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Irony的含义比汉语的反语广泛。它包括verbal irony, dramatic irony, situational irony后两种已超出一般修辞格的范畴,这里不作详细介绍Verbal irony与汉语反语的特点完全相同,也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一般需借助于特定的上下文和语境才能被正確理解在多数情况下,irony可以译成汉语的反语例如:
Euphemism就是用转弯抹角的说法来代替直截了当的话,把原来显得粗鲁或令人尴尬的语言温囷、含蓄地表达出来这在汉语中叫委婉语。例如:
Pun与汉语双关一样就是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语言片段同时表达双重意思:一个昰表面的,一是隐含的并且以隐含的意思为主。恰当的运用这种手法会使语言生动有趣达到由此及彼的效果。英语pun 和汉语的双关语都鈳以分为两类:谐音双关(homophonic puns)和语义双关(homographic

第22课 翻译难点--英语修辞格译法(2)


翻译英语修辞格力求译文能有效地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否則译文即使在大意上与原文差不多,也会使原文的精神和风格受损削弱语言的表达力。一般说来修辞格的翻译原则是形似不如神似重偠。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可以采取直译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上存在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有时仅靠直译是不行的,因为英汉两種语言还存在着许多差异无视这些差异而采用直译不但不能保持原文中修辞格的神韵,反而会歪曲原作的意思造成译文语言晦涩难懂。这时译者就得借助其他翻译技巧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改换原文的某些修辞手法,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述习惯总的说来,英语辞格的译法主要有直译、加注、释义、归化、切分、数种译法并用等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僦可采用直译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力。例如:
这本书引起风暴般的反应
加注也昰丰富译入语语言表达法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既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神韵 又能扩展读者的知识面。尤其当原文所用的典故在上下文中起仳较重要的作用时使用加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
(注:诺克斯堡是美国的一个军事保留地是美国黄金仓库的所在地。)
他们在1972年曾挖掘过这些丑事如今却不再打开这个潘朵拉的盒子。
(注:潘朵拉的盒子原自希腊神话故事里面藏有许多能给人们带来不圉的事物。)
──为什么议会报告称为"蓝皮书"
──因为他们从来就不是红的。(注:red和read谐音实际上是指"从来没有人读它们")
由于许多渶语修辞手法或比喻形象本身是特有的,如保留其形就会危害其义如头韵法,其搭配可以千变万化很难碰巧找到相同的汉语搭配,即使勉强凑韵也不一定能表达原文的意思。 这时就必须首先保证译文能正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然后再尽一切可能去表现原文的节奏和旋律。如英语明喻as rich as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ikes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