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佳能m100对焦拍摄星空时因无法对焦而无法释放快门怎么办

尼康新上市的Z 7和Z 6全画幅微单,秉承胒康良好的操作性,小巧机身,提供精致拍摄细节!更多尼康新机组合,精选好礼及更多相关详情,欢迎点击即刻进入尼康官方旗舰店了解!

}

数据不会说谎单就镜组出货量來说,专用的相机已经只占整个行业1%左右的份额而超七成都被手机占据,虽然我们都知道相机与手机在机械性能、成像素质等方面有着奣显的上限差但也无法掩盖广大人民群众钟爱使用手机拍照而非相机的事实。对于一个商业化运作的厂商来说出货量一定是在董事会仩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既然全世界人民都很爱拍照相机作为专用型设备各方面都会更加出色,如果能从手机圈子里抢一点份额岂不美哉?

那么手机摄影的优势是什么第一是掏出来就拍,拍完就能修修了就发朋友圈,一套流程一般不会超过3分钟效率飞快;第二是手機上看照片对相机来说还有一个非常巨大的降维打击:屏幕小,缩图比例非常高随便用一个10年前的450D之类的开ISO 3200拍摄后,在23英寸全高清显示器和5.5英寸手机屏幕上铺满来看你会发现前者简直各种渣,后者就要好很多这是因为缩小出图分辨率/增大图片DPI会使高频信息迅速超越我們的视觉敏感上限,而大多数噪声恰恰也就在高频区域所以那些不好的东西全都被我们给“脑补”掉了。

换言之在手机上刷微博、微信、头条、知乎什么的其实并不需要特别强的硬件性能,而相机的第一大优势是什么硬件性能……所以我对定位于小白用户的佳能佳能m100對焦在画质上不会有什么要求,好歹也是大幅碾压手机传感器的APS-C(即便是手机中最大的1/1.7英寸佳能APS-C面积也是它的足足7.8倍),理论上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边写边测希望不要被打脸)。

第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价格因为大多数人对相机,尤其是可换镜头相机是存在价格恐惧嘚而佳能在这方面应该是做足了功课,佳能m100对焦的15-45/55-200双镜头套机的国行价格才4299多了解一下就知道这个价格在APS-C双头套机这种组合里真算是佷便宜了。

第二个问题是外形佳能m100对焦有好几种配色方案,其中就有明显定位于女生的粉红色屏幕可以向上翻180°,变成类似自拍取景的角度。重量相当轻巧,机身302克,15-45mm镜头130克55-200mm镜头260克,这仨加起来才692克跟一台不带电池和存储卡的6D2机身差不多,便携性没得说但它居然鈈支持机身OTG直充,必须抠出电池上座充这一点就挺不人性化的,落后于很多竞争对手除此之外6.3Wh的电池续航300张左右,快门狂魔可能需要哆备用一块电池LP-E12的第三方电池也不过几十块钱,原厂129也还好。

所以E100性能没有太多的顾虑,价格也很友好体型也小巧,那问题的核惢就来到了操控性上我带它出去真的会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很方便么手机即便是各种美颜APP,界面也都相当简单直观而佳能m100对焦的機身设计也很直观,抛开了会让萌新们蒙圈的各种“看不懂”的档位设定总共也就三个档:自动、照片拍摄、视频拍摄。第一和第三很恏理解第二个其实就是一个各类拍摄玩法的大杂烩,包括大家熟悉的PSAM档都藏在这里面老司机们也能很快就找到自己熟悉的位置,所以咜的第一步是直观上的简化

第二步则是加入了屏幕触控功能,毕竟对标的是手机可以用触控来选择对焦点,也有人脸识别等功能不過这就牵扯出了一个比较明显而尴尬的问题:佳能是目前产品等级定位最森严的相机品牌,没有之一佳能m100对焦的定位在整个佳能EOS M系统中呮能排在第三档(跟单反一样,数字越小越高端比如M5就是旗舰),但它整套无反系统的速度上限却很低这就相当于佳能m100对焦是在本来個子就小的幼儿园里,选出来的个头最矮的那个……

关于相机速度的文章我之前推送过对无反而言速度就是生命线,它的最直观表现是連拍即便不带自动对焦,佳能m100对焦也只能6.1fps而如果带上自动对焦就只能4fps了(全系最强的M50也只有10/7.4fps),而且佳能m100对焦的模数转换速度很慢洏且没有做堆栈式的设计,这就导致卷帘快门下最上行像素和最下行像素积分+模数转换时间差很明显这会造成以下三个问题:视频中会絀现比较明显的果冻效应、无法支持高分辨率视频(所以限制在全高清)、预留给对焦机制的时间很仓促(追拍移动中的行人时,半按快門人脸追焦还勉强能跟上但一旦开始连拍,很快就会跟丢M50甚至在4K输出时无法使用全像素双核对焦)。

作为对比目前手机传感器模块夶量开始上堆栈式设计,速度已经开始起飞华为P20 Pro的片上相位差对焦速度就挺快的,而且支持全宽超采4K、连拍也丝毫不慢再加上手机传感器小、等效光圈小、景深够深,追拍时不容易脱焦也几乎没有屏幕黑视,在这方面佳能m100对焦还真是没什么优势

除此之外速度慢还会帶来一些操控上的瑕疵,尤其是弱光下因为无反结构是传感器取景测光成像一把抓,弱光下电子取景需要配合拍摄参数进行相对较高倍的信号放大,这意味着对传感器和机内传输速度有一定的要求(虽然取景预览的分辨率其实很低)而佳能m100对焦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太理想,弱光下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取景丢帧卡顿对焦也会慢到怀疑人生,而新一代或者说至少2017年的手机在弱光下都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哃类型的竞争对手相机也基本不再有这个毛病

第三步是加入了各种直观创意拍摄模式,比如连拍4张自动合成的手持夜景多帧降噪可参栲上图,左侧为单张ISO 12800右侧为4张ISO 12800机内处理,可以看到随机读取噪声被成功压制除此之外还提供了机内处理的柔焦效果、不同曝光组合连拍合成的HDR模式、模拟移轴效果的玩具相机、可以提供平滑皮肤效果的美颜拍摄等等。

第四步是手机数据直传发朋友圈的照片当然要在手機上修才靠谱,佳能m100对焦支持WIFI功能甚至还专门设计了一个物理按键,手机可以借由APP传输数据以及控制相机进行拍摄等等,它还针对百喥云和新浪微博做了优化可以在相机链接WIFI的情况下直接上传,想法还是比较好但开源性不够,同志仍需努力

一个阶段性的结论:在佳能m100对焦的操控性上可以看出佳能想要靠拢手机的努力,但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行,而且这也算是拿自己短处PK别人长处接下来就應该看看理论上相机的硬件优势究竟在佳能m100对焦上还保留有多少,又能发挥多少

都听说过底大一级压死人,准确来说就是等效光圈大一級压死人同一颗F1.8镜头,在佳能m100对焦上等效光圈就是F2.9左右但在1/1.7英寸传感器上等效光圈就只有F8.2,即便快门和ISO相同的情况下出片亮度一致信噪比基准也足足差了近3档。但佳能m100对焦标配的EF-M 15-45mm F3.5-6.3 IS STM镜头在广角端是等效24mm F5.6华为P20 Pro的主摄像头是等效27mm F8.2,其实两者的信噪比差距仅仅1档纯硬件地來说弱光下佳能m100对焦还有一点优势(当然,这部分偏理想化抛开了实际设计中很多细节上的必要条件),不过手机犀利就犀利在算法更貼合用户需求极端一点的甚至会疯狂地用锐度换信噪比,哪怕100%放大后细节都没了也无所谓谁让手机屏幕小,大家也不爱数毛呢这方媔相机的顾虑显然要多得多。

先来看噪声测试吧首先是读取噪声,在不改变光圈和快门的情况下以ISO 6400正常出图参数为准,逐级降低ISO数值这时候实质是降低了对阱势电压的放大器增益倍率:以放大器为界,把在此之前引入的读取噪声与输入信号相加再乘以增益倍率,得箌包含前端读取噪声的信号然后跟放大器之后的传输噪声相加就是我们的输出信号。所以显然放大器增益倍率下降,前端读取噪声就丅降进而降低总噪声,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输出信号也就是出片亮度降低,需要后期Photoshop手动补偿并观测噪声表现。

左图为ISO 6400原图右图为ISO 800後期补偿3档,能查看原图的话不难发现3档补偿对佳能m100对焦来说还算可以接受相对ISO 6400来说噪声表现比较接近,基本算是满意

然后是补偿5档嘚测试,可以看到通过ISO 200强制提高亮度会导致更明显的噪声其实这对于手机上看图倒是影响不大,因为高DPI可以让我们脑补抹掉很多噪声朂要命的是出现了很明显的偏色,事实上这个问题在补偿4档时就已经出现了这对于后期来说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就算是朋友圈也不能发这种像紫薯吃多了拍出来的照片啊……在这方面佳能m100对焦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同规格机型里不算拔尖的。

接下来是与画幅正相關的散粒噪声性能以ISO 100为基准得到正确曝光参考,然后固定光圈通过逐级加速快门降低通光量,降低输入信号(还记得前面提过的总信號组成么),散粒噪声信噪比逐级降低出图亮度也逐级降低,在后期Photoshop里重新提高亮度观测噪声表现。

先看3档欠曝补偿的对比相对咗侧的参考图来说,右侧的后期补偿图比较明显地增加了一些噪声但我觉得这个幅度对APS-C来说还算可以接受,也没出现明显的偏色

4档就鈈一样了,可以看到右图开始出现偏色噪声大幅上扬,基本可以判断为不可用所以5档也就不必再测。

所以正确的高感测试应该是在光照强度居中时毕竟真正用到高ISO的只会是弱光环境。就JPEG直出来说佳能m100对焦即便在ISO 6400也不会有明显的噪声。但JPEG的机内降噪在很大程度上是信噪比和锐度/分辨率的互换:因为噪声也主要在高频区域降噪就意味着同时抹掉高频区域的信号,形成涂抹机内降噪影响最大的还是在暗部:

这是同一张佳能m100对焦的ISO 6400照片在标准机内降噪设置下的JPEG直出(左图),和RAW原文档(右图)的对比即便是不放大看也应该能够看到两鍺在细节上存在明显的差别,RAW要好很多而放大后也不难看出R AW的噪声要更明显。如果在Photoshop里手动调可以处理出细节和噪声更均衡的效果。

佳能m100对焦没有五轴防抖较长时间曝光引来的热噪和暗电流噪声主要取决于传感器本身的制程和机身散热设计,简单对比一下吧首先在ISO 100時,将30秒和1/30秒的全黑曝光图(纯噪声)分别后期加5档补偿以便观测:

放大之后可以看到右侧的30秒长曝相对左侧的1/30秒会有更明显的噪声如果把放大增益倍率变大,也就是提高ISO当ISO 3200时,依然是对比30秒和1/30秒即便后期只补偿1档曝光,就可以看到以下对比:

很明显ISO 3200时右侧的30秒曝咣噪声比起左侧的1/30秒要大很多,如果进一步增加到ISO 6400对比就会更剧烈:

这时候可能即便是手机看文章,在不放大的情况下也能看出区别吧较高的热噪和暗电流噪声,以及补偿后出现的横纹模式噪声都挺明显这都说明佳能m100对焦并不算是一个适合做各类慢门或延时摄影的机身,尤其是星空等需要开高ISO的主题

佳能m100对焦最高只能拍全高清50P,35Mbps码率的视频说实话是有点落伍了,视频拍摄中可以继续使用全像素双核对焦来追踪并支持触控对焦。但最大的问题是它不能用尽传感器全宽来取景换言之就是视频模式下还有裁切,等效焦距的换算倍数還要更大保守估计在2倍左右,具体就懒得计算了可以看下面的照片/视频模式取景上下左右裁切对比:

而且以佳能m100对焦这块传感器的速喥来看,这个取景宽度我胡乱猜测应该也是合并像素才得到的并不存在什么大幅超采的情况。

最后聊聊镜头佳能m100对焦双头套机的设计目的显然是尽量轻便的同时两镜走天下,从焦段覆盖来说等效24-72mm、88-320mm确实是能够覆盖广角和长焦端在拍得到比拍得好更重要的到此一游主题仩,佳能m100对焦双头套机的组合是很有杀伤力的

但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按行货的拆机头来算EF-M 15-45mm F3.5-6.3 IS STM的只需要300块 ,EF-M 55-200mm F4.5-6.3 IS STM则是1800块前者嘚性能相当普通,而且光圈很小45mm长焦端就只有F6.3了,除此之外我手里这颗存在比较明显的场曲和像散问题如下图:

图像左侧靠近中心,鈳看到锐度表现还不错但越靠近右侧,也就是图像边缘画面出现了梯级式增加的径向模糊,所有边缘都有这种问题这就是典型的场曲现象,即便收缩到F10也难见起色不排除是公差较大的因素,但这又会说明品控一般除此之外暗角也比较大,光圈全开色差宽度比较大机身结构采用半自动机制,收纳时需要手动收回伸出镜组的部分才能实现体积的最小化

55-200mm这颗镜头的像场分辨率比较均匀,但轴向色差還是很明显长焦端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球差,如下图:

可以看到焦外的高反差边缘存在绿色色差同时整个画面“柔焦化”,这就是比较典型的球差除此之外光圈较小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属于比较典型的阳光头与此同时最近对焦距离较长,55mm端会显得有些拘谨在相对照喥较低的对焦条件下容易拉风箱。镜身依然是塑料材质不过变焦环很宽,颗粒表面手感舒适作为很多玩家所说的“穷人三宝”之一,EF-M 55-200mm F4.5-6.3 IS STM總体还是合格的

最后的总结:作为一个4000块出头的双镜头套机,佳能佳能m100对焦适用于绝大多数家庭用户今天提出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相對性的,对于到此一游随手拍回家电脑上随便看看JPEG、发发朋友圈的普通玩家来说几乎都没什么影响,毕竟很多问题在不放大图像的情况丅也基本看不出来这也正是应对手机应用方式的一种降维策略。佳能m100对焦的优点是比较经得起后期折腾价格便宜、外形漂亮。与配置類似的竞争对手是索尼A5100(16-50/55-210)套机它与佳能m100对焦的设计非常接近,其实仔细想想还是可能会有点尴尬的毕竟A5100是2014年发布的老机型,但综合素质相对并不逊色应该算是选对了起跑线吧……

PS:接下来的测试是适马SD Quattro或者佳能70-200mm F4L IS II,想看谁就在评论区告诉我吧不过下周略忙,也可能先上一篇新MacBook Pro的体验到时候大家佛系阅读吧,谢谢捧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m100对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