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地图玉器台湾人

秦始皇南取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3郡。县地属桂林郡。

汉初赵佗并桂林、象郡称南越国,并封其宗人赵光为苍梧王,治广信。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广信县(今苍梧县及梧州市全境),县治广信城(今梧州市)。 

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猛陵县(今人和村、岭脚镇等地),县治猛陵(今岭脚镇孟陵村)。广信、猛陵两县隶苍梧郡。郡太守驻广信县(今梧州市),刺史部治所由赢[阝娄]移驻广信县。

东吴天纪四年(280年),由广信县分置新宁县(今大坡镇、广平镇地),县治大城村(今大坡镇城村)。隶苍梧郡。

晋太康元年(280年),由广信县分置农城县(今龙圩镇、新地镇、林水乡地),县治农城(今龙圩镇),同年新宁县改名宁新县。

东晋时,农城县改名遂城县,隶苍梧郡。

南北朝,今县境内有广信、猛陵、遂城、宁新4县,同隶苍梧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广信县更名苍梧县。同年撤宁新县并人苍梧县。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遂城县改名戎城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撤猛陵县并入始安郡豪静县。今县境有苍梧县、戎城县,同隶苍梧郡。苍梧县为苍梧郡治所。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猛陵县,更名为孟陵县。孟陵县、戎城县隶藤州。

唐贞观八年(634年),孟陵县改隶梧州。

唐永徽年间(650—655年),戎城县隶梧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戎城、孟陵两县改隶苍梧郡。

唐光化四年(901年),戎城、孟陵两县改隶桂州。苍梧县隶梧州,为州治所。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马殷据定梧州,苍梧县属楚。

南汉乾和八年(950年),刘隐子刘晟发兵攻楚,取梧州,苍梧县属南汉。戎城、孟陵两县仍隶桂州,苍梧县仍隶梧州。建制不变。

宋开宝四年(971年),撤孟陵、戎城两县并入苍梧县。

宋开宝六年(973年),复设戎城县。

宋熙宁四年(1071年),撤戎城县并入苍梧县,同时戎城改名称戎圩镇。苍梧县隶梧州,为州治所。

自宋代以后至民国,今苍梧属地均无县以上行政建制。

元设行中书省,废州郡,省下设路。苍梧县隶梧州路,为梧州路治所。

明改路为府,苍梧县隶梧州府,为梧州府治所。

清苍梧县隶梧州府,为梧州府治所。

清咸丰五年(1855年),陈开、李文茂率起义军攻占梧州,改苍梧县为秀平县。义军败退梧州后复为清制。

民国元年(1912年),苍梧县并入梧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复县设道,苍梧县隶苍梧道(民国3年改属郁江道)。

民国十年(1921年),粤军陈炯明入梧,城内设梧州市政厅,城外各乡镇仍属苍梧县辖。

民国十一年(1922年),撤梧州市政厅,设市政工程处。

民国十三年(1924年),撤市政工程处,设梧州商埠局。

民国十六年(1927年),广西废道设行政督察区,苍梧县隶梧州区。梧州商埠局改为市政委员会。同年撤市政委员会成立梧州市政府,以原苍梧县城区三角嘴及河对面火山至高旺一带为行政区划。

民国十九年(1930年),全省设12个民团区,苍梧县隶苍梧民团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苍梧、郁林两个民团区合并置梧州民团区,苍梧县隶梧州民团区,同年7月撤销梧州市,其辖区域划归苍梧县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以原8个民团区辖域划为8个行政监督区,苍梧县隶梧州行政监督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行政监督区改称行政督察区,苍梧县隶梧州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隶第三区,区治苍梧县。

1949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苍梧。

1950年1月10日,苍梧县人民政府成立,与梧州市分治,隶梧州专区。

1951年7月,梧州、玉林两个专区合并称容县专区,苍梧县隶容县专区。

1958年7月,复归梧州专区。

1971年,隶梧州地区。

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划归梧州市管辖。

1984年1月,改属梧州市管辖。 明代,苍梧县划为:华岳、善教、宣德、宝伦、阜民等5厢,淳政、通泰、迎恩、水西、育真等5坊;11乡:东安、吉阳、多贤、长行、浔阳、冠盖、恩德、平政、平乐、安平、须罗。并置东安、安平、长行、罗粒4个巡检司,乡以下设图。

清代沿用明制,全县划11坊1所11乡。城内华岳坊、宣德坊、善政坊(善教)、保伦坊(宝伦)、阜民坊、淳政坊、通泰坊、迎恩坊、水西坊、育仁坊(育真)、富民坊等11坊;1所即梧州所,下辖5甲;在城外农村11乡,江南5乡(平乐、吉阳、长行、冠盖、须罗),下辖9图、16堡、1洲、1市、6甲、330村;江北6乡(多贤、浔阳、恩德、平政、安平、东安),下辖11图、15堡、1洲、24甲、710村。

清乾隆八年(1743年),撤销罗粒巡检司,保留东安、安平、长行三巡检司。

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仍置11乡,乡以下设保、闸、甲。浔阳乡辖4个堡,东安乡辖5堡7闸,吉阳乡辖5堡1甲,冠盖乡辖5甲,长行乡辖6堡,平乐乡辖1圩、1洲、3堡,须罗乡辖3堡,多贤乡辖6堡,平政乡辖1洲6甲,思德乡辖5甲,安平乡辖6甲。

清末,苍梧县仍设11乡,编为25图、1所、255甲(城内1所4图45甲,城外分11个乡,21图210甲)。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全县分7区、69乡(镇)、721村(街)、7526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撤销区建制,全县分为37个乡6个镇、691个村(街)、6236甲。

1949年11月25日苍梧解放,全县设戎城、广平、夏郢、贤德、东安5个大区,隶中国人民解放军梧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分别管辖原37个乡镇。1950年1月10日县市分治,苍梧县人民政府同时成立,各区改县隶。

1950年10月,全县调整为10个区69个乡1个镇。

1952年5月,区划进行调整,原9区的六堡上、六堡下、龙冲、凤仪4乡划为一个区,称第10区(驻合口街);原9区的木双、梨埠、黎壁、料口及原第10区的石桥、廉溪共6个乡划为一个区称11区(驻料口);原10区的务平、培中、沙头、大寨、塘湾、新建6个乡划为一个区,称第12区(驻沙头);原7区的京南、古榄、森关、狮寨、合水和长发乡部分的村划为一个区,称第9区(驻长发);原长发乡的外旺、大社、塘楼、中庆、上旺、大庠、下旺等村及古道、思丰、仁庆、倒水等乡划为一个区,称第7区(驻倒水)。区划调整后,即进行划分小乡,全县在12个区内划分为230个小乡。同年11月,奉省人民政府决定,将12区的沙岐、龙科、新村、沙头、大寨、中平、双尚、上洞、塘湾、横江、深塘、大平、茶坪、新建、思艾、参田、石川等17个小乡划归贺县管辖。

1953年5~6月间,区划再次调整为12个区152个乡。

1955年1月,原划归贺县的17个乡中,有沙头等15个小乡重新拨归本县管辖,称13区(驻沙头)。辖16个乡(大寨乡分出中平乡)。至此,全县划为13个区,167个乡、1个镇。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把原168个乡(镇)并为34个大乡、1个镇。

1958年8月,将龙华乡的龙新农业社和扶典乡的扶典农业社划归梧州市管辖。同年9月撤销大乡,成立大坡、广平、新地、人和、长发、六堡、梨埠、东安、夏郢9个人民公社,下辖各大队(即原小乡)。

1959年10月,调整原大坡、人和两公社辖下的部分大队及长洲岛各大队与龙圩镇合并组建城关公社(该公社辖区相当于原长洲区)。

1960年6月,长发公社分为长发和倒水2个公社,夏郢公社分为夏郢和旺甫2个公社,东安公社分为沙头和石桥2个公社,全县公社由10个调整为14个。

1961年6月,成立5个大区和1个区级镇。区辖公社,公社辖大队。全县重新调整为30个公社225个大队。

1962年10月,撤销5个大区和30个公社,恢复1955年1月~1957年12月的13个区、1个镇建制(龙圩镇为区级镇)。区以下称乡(社)。

1966年1月,改区为公社,下辖大队。

1971年2月,长洲公社的竹湾、寺冲、长地、正阳、龙平、龙华、泗洲等7个大队,夏郢公社的平浪大队,旺甫公社的河口、思扶、华堂3个大队以及双桥大队的上屋、下屋等生产队,总共12个大队211个生产队拨归梧州市管辖。同时,撤销长洲公社,并以原长洲公社四合、林水、古凤、恩义等4个大队,从大坡公社划出的念村、思念、寨中、社学、新利等5个大队,从新地公社划出的大恩大队,共10个大队组建林水公社。全县仍为14个公社、镇。

1984年9月,调整原梨埠、人和、长发等行政区辖境,组建木双、岭脚、京南3个新乡。

1988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广平、大坡、新地、人和、倒水、夏郢、石桥、沙头8个乡改为镇。

1996年4月22日,原林水镇与龙圩镇合并称为龙圩镇。办公地点设在原林水镇人民政府,同时,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1个经济作物大队。

2003年2月17日,苍梧县的夏郢镇划给梧州市蝶山区管辖、倒水镇划给梧州市长洲区管辖、旺甫镇划给梧州市万秀区管辖。全县辖14个镇。 

2005年7月,人和镇与岭脚镇合并为岭脚镇,长发镇与京南镇合并为京南镇,全县辖12个镇。 

2013年,苍梧县的龙圩镇、大坡镇、新地镇、广平镇划给梧州市龙圩区管辖。梧州市万秀区旺甫镇划回苍梧县管辖。全县辖9个镇。

气候 苍梧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地处浔、桂两江汇合处。地理坐标为110°51′~111°40′,北纬22°58′~24°10′。东邻广东省封开县、南与万秀区和长洲区交界,西与藤县,西北与昭平相接,北接贺县。县城石桥镇距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陆路420公里、水路611公里,距广东省省会广州市陆路350公里,水路355公里。县城距梧州市65公里。

苍梧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处于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域。夏半年盛行暖湿海洋气团,吹偏南风,冬季盛行干冷的大陆气团,吹偏北风。由于地处低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年均331天。年均气温。
}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梧州市苍梧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