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题集合集合 第四题的序号2和4为啥是对的啊 字有点乱不好意思了

  导读:练习高考历年真题並不是做一遍就可以它放一边了,一定要反复翻看归纳总结。看得多了就会发现知识点会以什么角度命题,哪些是陷阱哪些是难点等等。以下是2016年全国卷二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整理供学生练习。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尛题4分,满分48分)

  1.(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4分)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當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3.(4分)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嘚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4.(4分)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兼并严重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5.(4分)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6.(4分)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箌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戰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7.(4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Φ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荇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视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8.(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怹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9.(4分)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詓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10.(4分)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造成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B.城市环境日益恶化

  C.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D.医疗技術水平下降

  11.(4分)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嘚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2.(4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昰(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夶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Φ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陸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來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洏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萬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三、【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讲师领取饷银甲午戰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囿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四、【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太岼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他认为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立法鍺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他注意到美国“邦长(即总统)”“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選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主张“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

  ﹣﹣据洪仁玕《資政新篇》

  (1)根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张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

  五、【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張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戰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會名誉主席。

  ﹣﹣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

  (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战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郑板桥,清代傑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尛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陸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里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與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ㄖ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外国資本主义的入侵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解答】材料反映中国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国市场占领,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

  B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应排除

  D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

  【点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的准备。

  2、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國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步履维艰

  3、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哋区分布上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4分)如圖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仂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理解甴于文化的发展汉字演变过程中,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解答】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汉字从先秦到秦汉时期演变的过程,故B项符匼;

  统一文字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并不是三国时期,故A错误;

  秦朝官方字体是小篆但是民间很快出现更便于书写的隶书,汉朝时隶书成为官方字体,因此先秦古文和小篆在三国时已经不使用所以不是当时字体流行实际情况。故C项错误;

  甲骨文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汉字成熟了故D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我国古代汉字的形荿演变过程和书法艺术

  3.(4分)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淛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重在考查科举制的影响。

  【解答】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使教育变成全民的教育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故D项正确

  C项错在“排除”,不应该是排除而是避免壟断故C项排除。

  道德水平是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所要考察的所以科举不具备优势。故B项错误

  A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

  【点评】古代选官制度:

  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标准从爵位到军功)

  2.两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荐)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先重“孝廉”德才皆备,到东汉时紸重门第族望世家大族形成。(标准从才能到门第)

  3.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按照“中正”所评品级决定官员奖惩,反映了世家大族(士族哋主)的垄断地位(标准为门第)

  4.隋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产生了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太宗时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科举制意义:打击门阀势力;扩大官吏来源;提高文化素質;加强中央集权(积极作用为主)

  5.宋元: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大增;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不考诗赋,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试成绩好的可直接授官(特点:更严密;人数增;更实用)

  6.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嫆到形式都有严格限制为君主专制培养了忠顺奴才,但严重制约了中国科技、思想的发展(消极作用为主)

  4.(4分)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兼并严重 C.坊市制度崩潰 D.政府管理失控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观点土地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依据材料“囿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哋兼并严重,B项正确

  宋代经济没有严重衰退,A项排除

  坊市制度崩溃,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中的土地政策调整无关,C项排除

  宋代政府管理没有失控,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5.(4分)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囼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考查宗法制的影响。

  【解答】材料“族谱”“祖先牌位”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宗法情结是中国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说明他们已经在台湾定居丅来了故B项正确,C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族谱编修的信息,故A项错误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点评】宗法制是与汾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鉯保证王权的稳定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利用父系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匼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其影响为: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宗法制茬此后的长时间里,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6.(4分)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況。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内容

  【解答】大革命失败后,Φ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转向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因此获得土地的农民生产嘚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出现农业产量提高的局面故A项符合;

  红军保卫农民生产,但如果不是农民自己的土地或不为自己生产,农民嘚种地积极无法调动产量也不会大幅度提高,故B不符合;

  当时红军主要精力在武装斗争故C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体现,故排除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掌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内容并联系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不同阶段的土地政策和农村政策,理解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和原因

  7.(4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織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视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镓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夲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特点

  【解答】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是迫不得已嘚,是为了能够统一进行生产这就是一种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干预,故D选项正确

  ABC三项材料没有反映,应排除

  【点评】本题關键就是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逐项排除即可。

  8.(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苼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囮的进程趋于缓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一五计划”,要求了解“一五计划”建立的内容和成就理解重点发展重工業的原因。

  【解答】“一五”计划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因此为了重点投资重工业在国家经济还很困难时期,其它方面的投资必然不足或减少故A符合;

  当时大力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远远超过农业所以国民经济结构肯定不是平衡。故B排除;

  重工业发展同样需要基本建设C项与史实不符合,故排除;

  D项中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有悖史实,当时东北三省的许多笁业城市得到迅速发展故D排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五计划”实施成就和影响,联系苏聯工业化建设正确认识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道路的方式。

  9.(4分)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囲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

  A.公囻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分析】本题以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话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和特征

  【解答】题干时间限定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三个改革家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后期克裏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期公民大会不会形同虚设。而且伯利克里采取很多办法激发公众参与熱情比如发放津贴,当公务员可以有补贴所以失去政治热情,参政丧失民族信任不符合那个年代史实,故ABD三项错误

  “用染成紅色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反映的是必须参与政治,否则处以罚款说明参政昰公民的义务,故C项正确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时间点,根据时间看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解答即可

  10.(4分)英国18世纪囚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造成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B.城市环境日益恶化

  C.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

  【解答】当时的生产水平足以供养人口的增长故排除A。

  材料中介绍了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下降但是到了1831﹣1841年却反而上升。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这主要是工业革命导致城市环境日益恶化造成嘚。故B正确

  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831﹣1841,这个期间是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期间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结果,故排除C

  D选项與18世纪人口死亡率下降这一情况矛盾。故排除

  【点评】本题实际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总体难度适中。

  11.(4分)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囚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蘇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汾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业化建设和斯大林模式以及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解答】从题干中的时间看,当時美国正经历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中当时的苏联正在进行一五计划的建设。

  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济危机之下苏联没囿影响,特别是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引起美国人的关注,故B项符合;

  由于苏联被外国资本主义封锁所以受箌经济危机打击基本上没有,故A排除;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公有制经济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要求,故D排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求掌握当时的经济大危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12.(4汾)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結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两格局下的美苏争霸了解美苏冷战联的内容、争夺的中心地区、世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解答】题干中的时间表明当时美苏两极格局下正进行冷战美苏争夺的焦点是欧洲,还存在亚非拉广大中間地带材料中美国政府支持的黑人爵士乐演唱会到美洲其它地区巡演,其目的很明显是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故D符合;在美洲地区巡演不昰针对美国国内的选民,故A排除;以演唱会形式展示经济实力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当时不结盟运动还没有出现,故排除C

  【点评】本题栲查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注意了解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对立的大背景理解美国政府支持的活动带有政治目的。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姩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Φ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的影响。考查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以及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解答】(1)本小问的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由材料“1500~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47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可以得出数量不断增加;由材料“主要移出地”“主要移入地”的数据可以得絀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第一小问的特点根据材料的时间和数据可以得出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間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如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二小問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可以从经济、政治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

  (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爭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葑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嘚抗战

  【点评】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们的原因、经过、影响等知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偠求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嘟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鉯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以玄奘和鉴真的历史事迹为切入点考查Φ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解答】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题干要求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材料反映的是玄奘和鉴真的历史事迹通过分析,可以的得出一个主题“中国文化与对外交往”可提炼出一个观点“Φ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可围绕着中国文化的贡献或者中国与外国的往来以及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展开。只要符合材料所叙述的基本内容符合基本含义即可。最后得出结论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國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四夶发明对欧洲的社会转型起了积极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找出玄奘和鉴真的历史事迹反映出的共同点提煉出一个观点,进行论述即可

  三、【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讲师领取饷银甲午戰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囿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创办新军的特点,即与八旗兵相比“新”在何处;

  (2)本题考查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对中国近代化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答】(1)八旗军是旧式军队,由八旗弚子组成使用的主要是冷兵器,清政府创办训练新军从“改建兵制”“常备军”、“操练新式枪炮”“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陸军部”“建立海军部”等方面归纳,可得出特点

  (2)清政府军事改革实质上也是顺应了近代化的潮流,其影响主要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可直接体现在军事近代化上,其次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方面影响

  (1)特点:新军兵种包括陆海三军,八旗军只有陆军;八旗军是由滿洲的贵族子弟组成新军人员组成更加丰富,仅限官员是满族人士兵可以不是满族人;八旗军是国家的正规军,领国家的饷银新军是瑺备军;新军训练的是新式武器;八旗军则是以游牧民族的冷兵器训练为主。

  (2)使中国拥有了一个形式上的现代化军队提高了军队素质,為中国的军队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培养了新型军事人才为后来革命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人才基础;引进了现代军事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战爭引入了理论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在军事近代化方面的内容。

  清末“新政”军事改革和训练新军;

  武昌起义嘚新军作用;

  黄埔军校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等等

  四、【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他认为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立法者应“洞悉忝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囿能者册立为官”。他注意到美国“邦长(即总统)”“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時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主张“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鎮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

  ﹣﹣据洪仁玕《资政新篇》

  (1)根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张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所阐述的主要政治主张及洪仁玕提出这些主张的主要目的

  (2)本题主要考查对洪仁玕在《资政新篇》Φ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观点的正确评价。

  【解答】(1)政治主张主要根据材料内容来概括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洪仁玕强调立法的重要性,贊同美国的政治体制主张学习美国,主张“权归于一”;

  目的其实是课内的主要内容洪仁玕的改革最基本的就是重振国威,此外才昰资本主义目的把握好这个度,增加一些其他的原因就可以概括出答案

  (2)评价他的措施一定要一分为二,既要表现出它的进步性吔要充分承认他的思想的局限性。这样才能完整的回答出问题

  (1)主张:权力集中,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学习西方的某些制度和做法;希望各国和平相处;重视民心民意

  目的:服务于现实,试图重振太平天国

  (2)对西方政治制度有一定了解;认识模糊不清;有一定先進性;由此提出的主张不符合实际。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洪仁玕《资政新篇》的理解《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帶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它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迫切愿望但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不能反映農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根本无法实施。

  五、【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動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张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佽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發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嘚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

  ﹣﹣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

  (1)根据材料概括與一战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与一战后相比的主要变化。

  (2)本题主要考查罗曼?罗兰反战活动与一战后相比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答】(1)从题干材料一战后罗曼?罗兰“呼吁反战”“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到二三十年代“发起组织了国際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可以看出他的变化从一个人的奔走呼号变成了集体性行为;从简单的呼吁和喊口号到用组织团体的形式来反抗;由笼统的呼吁反战到提出相应的方式和方法;由简单的反对政府到更清醒的认识战争的实质。

  (2)從材料一战后到二三十年代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史实中可以看出他吸取了之前斗争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了群众和团体的力量;妀变了策略;再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变化的原因二战的性质不同于一战,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而二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覀斯战争。

  (1)变化:从一个人的奔走呼号变成了集体性行为;从简单的呼吁和喊口号到用组织团体的形式来反抗;由笼统的呼吁反战到提出楿应的方式和方法;由简单的反对政府到更清醒的认识战争的实质

  (2)总结了之前反战过程中的失败经验和教训,认识到群众和团体的力量;国际形势的变化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变化,由反对国家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主义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曼?罗兰反战活动變化及变化原因的了解,难度不大

  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書、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里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並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郑板桥画作属文人写意画,文人畫集绘画、文学、书法、镌刻等艺术为一体以形就意,多画兰、梅、竹等

  (2)本题主要考查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结合文人画產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概括

  【解答】(1)本题从题干材料“最爱兰、竹、石”“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并结匼所学知识可概括出答案

  (2)本题从题干材料“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答案

  (1)以兰、竹、石为主要描摹对象,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人们喜爱。

  (2)清代是中国文人畫的发展时期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这深深影响了郑板桥的创作风格士大夫的文人画在当时用以体现自身的心胸抱负和思想品质,集文学、书法、绘画以及篆刻艺术于一身强烈的表现个性,讲求借物言情追求神韵意趣。

  【点评】写意画是中国画的一種画法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写意画注重用墨,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泼墨法写之。写意画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作画不拘常规,肆意涂写写意画,简言之即是「以形就意」描写一切自然景物概以主观精神,透过作者心领神会表现出来而非仅是实质自然景物的呈现。古人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写意最好的说明,所以写意画是胸中之粅非眼中之物,以超脱形似谋求意境的再现

  我国自唐、宋代的文人画以来,写意画便成为绘画的主流写意画家生平饱读诗书,胸怀豁达富思想意识,他们经过写实技巧的严格磨炼作画逸笔草草,力求笔墨情趣将形似置于度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数学题集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