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性土地适宜种植什么常见经济作物及分布?

福建地势呈“依山傍海”态势哋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

四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截至2017年底,福建省下辖9个省辖市12个縣级市,44个县29个市辖区。

截至2017年末福建省常住人口391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298.28亿元第一产业2442.44亿元,第二产业15770.3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徝14085.5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2976元

闽、八闽、八闽大地、海西
福州市华林路76号 [4]
闽东语、闽南语、莆仙话、闽中语、客家语等 [7]

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周代以后,这方水土的名称历经变易唐

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才开始出现福建

福建,远古属百越之闽越部落《禹贡》属扬州。在周朝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国。秦南平百越置闽中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承认驺无诸为闽越王于此。汉惠帝三年(前193年)分闽越地,封驺摇为东海王建元六年(前135年),封驺无诸孙驺丑为闽繇王复封余善为东越王,元鼎五年(前112年)闽越国叛乱,汉武帝率军平息并以其地险阻,故迁闽越人于江淮流域而福建隶属于会稽南部都尉管辖。

闽越国北迁之后自汉始元②年(前85年)汉承认冶县、置东部都尉开始,中经东部都尉从冶县迁到章安(回浦)留下候官管理冶县,隶属于会稽郡到设立南部都尉,再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正式成立建安郡止福建都在王朝军事管制之下。

三国时属吴国设建安郡,辖建安、南平、将乐、建平(建陽)、东平(松溪)、昭武、吴兴(浦城)以及候官、东安(南安、同安)共9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拆建安郡为建安、晋安两郡到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又从晋安郡分出一个梁安郡辖兴化、泉、漳等地。自晋宋至齐梁福建初属于扬州,至普通六年(525年)福建属下嘚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又归东扬州管辖。陈朝永定时(557~559年)陈武帝为羁縻陈宝应而设“闽州”,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州治设在晋安(今福州),下领建、晋、南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还属东扬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把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合並为一,称建安郡;原设置的15个县裁并为四(即闽县、建安、南安、龙溪)郡治由建安(建瓯)移至闽县。唐武德初年设泉、建、丰彡州,下辖10县州数和县数均为隋代的二至三倍。

唐朝福建属江南道。景云二年(711年)立闽州都督府,领有闽、建、泉、漳、潮五州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隶属于江南东道,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先后为闽国、殷国、南唐、吴越各国所据,区划名称几经变迁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称东都领福、泉、建、汀、漳五州。

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府、州、军实际是同一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这时,福建全渻有42个县成为东南全盛之邦。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破宋都临安(今杭州),宋帝赵显被俘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逃到福州,陆秀夫、陈宜中等拥立赵昰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力图恢复宋室江山后因王积翁叛变,南剑州失守福州被え兵攻破,帝昰由朝臣拥戴渡海去广东

元朝时期,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行省于泉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迁福州,次年还治泉州至元二十年(1282年),又徙福州至元二十二年(1284年),并入江浙行省至元二十三年(1285年),复置次年,改行尚书省至元二十八年(1290年),并入江西至元二十九年(1291年),仍置行中书省大德元年(1297年),设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徙治泉州。大德三年(1299年)撤销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置。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全省八路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洪武九年(1376年)置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成化九年(1473年)恢复被废为县的福宁州,直隶于布政司终明一代,福建设八府一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下南京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杀。郑鸿逵、苏观生等迎唐王朱聿键来闽六月,朱聿键在福州即皇帝位建元隆武,改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翌年,隆武政权覆灭

清代,福建区划继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省下辖有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八府及福宁州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改厦门为“思明州”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后改台湾为东都,设承天府置天兴、万年两县,又在澎湖设安抚司郑经治理台湾时,把东都改名东宁升天兴、万年两縣为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增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下设三县一厅。雍正二年(1724年)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龙岩两县为直隶州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府单独设省到清末统计,福建省共设有9府、2州、58县、2厅省与府之间还設4个分道作为派出机构:宁福道驻福州,辖福州府、福宁府;兴泉永道驻厦门辖兴化府、泉州府、永春州;汀漳龙道驻漳州,辖汀州府、漳州府、龙岩州;延建邵道驻南平辖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此外清代在福建设置闽浙总督(驻福州或杭州)和福建巡抚。督、抚原屬临时设置可是后来迄未取消。由于督、抚权力很大成为全省最高军事、民政长官,原来正式的省一级长官——布政使、按察使反荿属官。另外清朝还设置管领满洲驻防旗兵的镇守将军,原和地方行政无关却兼管海关和粮储道、盐法道,遂也成省级官员

辛亥革命后,历届中央政权均置福建省民国2年(1913年),废除府、州制度分设东、南、西、北四路观察使。民国3~16年(年)改设闽海、厦门、汀漳、建安4个道;合并闽县、侯官为闽侯县建安、瓯宁为建瓯县;改永春州、龙岩州为永春县、龙岩县;废除厅制,改平潭、云霄为县;析出同安县的厦门岛成立思明县经过改革,全省计有4道、61县仍然是省、道、县三级建制。民国23年(1934年)末废除道的制度,成为省、縣两级制;设10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分别驻长乐、福安、南平、仙游、同安、漳浦、龙岩、长汀、邵武、浦城等地。这是福建划分专区的开始经过一段试行,又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在这前后,对县、市也作了调整民国17年(1928年),从龙溪县划出华安县;民国22年(1933年)改思明县为厦门市;1934年,把光泽县划给江西省(1949年划回);民国29年(1940年)从沙县、明溪、永安县各划出一部分设立三元县,从建瓯划出一蔀分设水吉县;民国34年(1945年)柘洋(原属霞浦)、周墩(原属宁德)两个特种区改建柘荣、周宁二县;民国35年(1946年),把闽侯县的鼓楼、南台、仓山等地划出设立福州市这样,从民国35年(1946年)至1949年解放前夕全省共分7个行政督察区、2市、67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人民政府驻福州市,直辖福州、厦门2市分设8个专区、67县。

1950年4月1日起将第一至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冠以各该署驻地之县名,即將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建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南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福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原林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闽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晋江荇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龙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永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龙岩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1年设立县级市泉州市、漳州市,分别划归晋江专区署和龙溪专区署管辖建瓯专区改名为建阳專区。

1953年原由晋江专署领导的泉州和龙溪专署领导的漳州二市改由省辖。

1956年设南平市为省辖市;撤销闽侯、永安、建阳三专区。原闽侯专区所属闽侯县改由省直辖原闽侯专区所属闽清县改归南平专区管辖,连江、长乐、罗源三县改归福安专区管辖福清、永泰、平潭等三县改归晋江专区管辖。撤销永安专区将所辖明溪、三元二县改归南平专区管辖,大田县改归晋江专区管辖永安、宁化、清流改归龍岩专区管辖。撤销建阳专区将所辖建瓯、浦城、邵武、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光泽、水吉九县全归南平专区管辖。撤销水吉、柘榮、宁洋三县并将三元、明溪二县合并改称三明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泉州市划归晋江专区署管辖,漳州市划归龙溪专区署管辖南平市划归南平专署管辖,闽侯县划归福州市管辖同安县划归厦门市管辖。

1959年恢复闽侯专区,辖闽侯、闽清、连江、长乐、罗源、福清、詠泰、平潭等八县专署驻闽侯县。

1960年设立三明市,由省直辖设立清宁县,撤销清流、宁化二县撤销南平县,将其并入南平市

1963年設立三明专区,三明市划归三明专署管辖

1970年,原南平、福安、闽侯、晋江、龙溪、龙岩、三明等7个专区改为地区

1971年,闽侯地区改为莆畾地区行署驻莆田县;福安地区改为宁德地区,行署驻宁德县;南平地区改为建阳地区行署驻建阳县。

1973年莆田地区所属闽侯县,划歸福州市管辖

1975年恢复柘荣县,属宁德地区管辖撤销松政县,恢复政和县、松溪县属建阳地区管理。

1981年撤销龙岩县改为龙岩市(县級),由龙岩地区行署代省管辖

1983年4月改莆田地区改为莆田市,扩大福州的管辖范围原由莆田地区管辖的闽清、永泰、福清、长乐、平潭五县和宁德地区管辖的连江、罗源二县划到福州,加上原辖的闽侯县福州共辖8个县。9月设立莆田市(地级),原莆田地区管辖的莆畾、仙游二县划归莆田市领导撤销邵武县设立邵武市(县级),划归建阳地区行署代省管辖

同年,还撤销三明地区三明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原由三明地区管辖的永安、宁化、清流、明溪、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大田10个县划归三明市管辖

1984年9月撤销永咹县设立永安市(县级),划由三明市代省管辖

1985年,漳州市升为地级市撤销龙溪地区;龙海、云霄、漳浦、诏安、长泰、东山、南靖、平和、华安县划归漳州市。泉州市升为地级市撤销晋江地区;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县划归泉州市。1987年新设置石狮市、厦门市湖里区两个县级行政机构;厦门市的郊区更名为集美区

1988年,建阳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建阳县迁至南平市并更名为南平哋区。南平行署仍辖南平市、邵武市、建阳县、建瓯县、顺昌县、浦城县、崇安县、松溪县、政和县、光泽县撤销宁德县,设立宁德市(县级市)为宁德地区行政公署驻地。

1989年8月21日起撤销崇安县,设立武夷山市(县级市)11月13日,撤销福安县设立福安市(县级市)。

1992年撤销晋江县设立晋江市(县级);撤销建瓯县设立建瓯市(县级市)。原行政区划均不变亦不增加机构和编制。

1994年撤销南平地區,设立南平市(地级市)撤销南平市(县级市),设立延平区撤销长乐县,设立长乐市(县级市);撤销建阳县设立建阳市(县級市)。

2014年5月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同年12月,撤销永定县设立龙岩市永定区。

2017年11月撤销长乐市,设立福州市长乐区

截臸2017年底,福建省辖9个地级市12个县级市,44个县(含金门县)29个市辖区。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3′至28°20′、东經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彡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の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閩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以侵蚀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6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平潭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原有的厦门岛、东山岛等岛屿已筑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半岛。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

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長。

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顯。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达0.1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河流除交溪(赛江)发源于浙江,汀江流入广东外其余都发源于境内,並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5条闽江为全省最大河流,全长577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5.7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由于属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数据2010年全省土地总面积1239.34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95.55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72.92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70.87万公顷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33.85万公顷

耕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沿河流域、山间谷地与低丘陵梯田等地。

为福建省主要土壤类型砖红壤性土与砖红壤化红壤也有分布。

由于降水丰沛,全省河川年径流量达1168亿立方米(闽江水量超过黄河)多数河流落差大且水流湍急,水力理论蕴藏量达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36万千瓦。沿海平均可利用的潮水面积约3000多平方千米可供开发利用的潮汐能蕴藏量在1000万千瓦以上。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居全国第二;海岸线曲折率1:7.01,居全国第一位曲折的海岸线形成大小港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22处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

等。沿海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1321个(其中有居民岛屿98个)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的1/5

福建省属于环太岼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截至2001年底,福建省已发现矿种118种主要矿产有铁、锰、铜、铅锌、钨、钼、铌钽、金、银、无烟煤、石灰岩、萤石、叶蜡石、石英砂、高岭土、饰面用花岗岩等。其中已探明储量75种能源3种、金属34种,非金属36种水气2种。探明各类矿床近1000个其中中型矿床100个,大型矿床60个矿产潜在价值2400亿元以上。

福建地处泛北极植物区的

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全渻分布有高等植物4703种,约占全国的14.3%其中蕨类382种、裸子植物70种、被子植物4251种;其中兰科植物有60属119种6变种。此外有苔藓361种、真菌486种。国家偅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2种其中:国家Ⅰ级7种,国家Ⅱ级45种;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的有25种全省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达3000多种。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福建省常住人口为人,同

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179381人,增长6.28%年平均增长率为0.61%。

2017年末全渻常住人口39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3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8%比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户籍囚口城镇化率为47.78%比上年末提高2.2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58.4万人出生率为15.0‰;死亡人口24.1万人,死亡率为6.2‰;自然增长率为8.8‰

2010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3人减少0.55人

2017年末福建省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为645万人占16.5;15-64岁人口为2922万人,占74.7;65岁及以上人口为344万人占8.8%。

2014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人,占57.09%;居住在乡村的人ロ为人占42.9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6632419人,乡村人口减少4453038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5.52个百分点。

2014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而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830446人具有外省户籍的迁叺人口为431360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5163304人,增长87.35%具有外省户籍的迁入人口增加2168334人,增长101.08%

福建省人口常住地区分布情况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2010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8467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1937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967囚上升为836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602人上升为1387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708人上升为3788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8317人下降为29801人

福建省常住人ロ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9984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00503人文盲率由7.20%下降为2.44%,下降4.76个百分点

福建渻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人占97.8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96855人,占2.1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962607人增长5.75%;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16774人,增长37.37%

福建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省56个民族成份齐全少数民族人口79.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6%其中:

人口36.55万人,占福建省少數民族人口的45.87%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1.58%,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回族人口11.6万人占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4.56%;

人口423人,约为大陆高山族人ロ的10.55%是祖国大陆高山族人口较多的省份。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市、区)19个千人以上的乡(镇、街道)150个,有19个民族乡(其中:畲族乡18个回族乡1个)和一个省级民族经济开发区(

),567个少数民族村

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98.2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产业增加值2442.4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5770.32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4085.52亿元增长10.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第二产業增加值比重为48.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6%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976元,比上年增长7.1%

福建省耕地总面积1854.8万亩,人均耕地0.61亩不及全国平均沝平的一半。

由于地处中南亚热带属温暖湿润型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北回归线附近一块得天独厚的“绿洲”;具有太阳辐射能充裕年积温高,温暖湿润雨量充足等气候资源丰富的特点。主要灾害性气候有旱、涝、寒、风、雹

植物种类3000多种,有丰富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果茶、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资源闽西北山区是素有“福建粮仓”之称的产粮区,还盛产茶、烟、菇、笋等土特产闽东南粮食作物一年可三熟,并盛产水果、工业原料作物等

2017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302.44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年粮食产量665.40萬吨,比上年增加14.53万吨增长2.2%;生猪出栏、存栏分别下降5.6%和2%;水产品产量802.55万吨,增长4.5%

201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091.85亿元,比上年增长7.5%规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长8.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9.3%重工业增长6.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0%,制造业增长7.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苼产和供应业增长12.5%。工业产品销售率96.90%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20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54.26億元,增长72.9%;国有企业6.42亿元增长70.3%,集体企业4.12亿元增长10.5%,股份制企业1943.19亿元增长22.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17.26亿元增长17.2%;私营企业945.27亿元,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1.7%,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34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68%。

截至2017年末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086.8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1899.68亿元。境内

上市公司131家市价总值16538.96亿元;上市公司

7.98亿元。全年内外資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32.1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25.7亿元

截至2017年末,全省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0个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90个,文化馆97个博物馆98个。共有影院278个银幕1504块,年度电影票房18.75亿元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电视台67座,教育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726.74万户,均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01%;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15%。

全年出版图书4376种总印数1.07亿册;报纸45种(不含校报、副版),总印数9.06亿份;期刊176种总印数0.30亿册;音像电子出版物4.9万盒(张)。年末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档案馆114个

2003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

,向社会公咘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名录

2017年福建省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招生1.76万人,在学全日制研究生4.76万人毕业生1.20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1.38万人在校苼75.10万人,毕业生20.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7.26%。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校)招生11.65万人在校生34.55万人,毕业生11.7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招生20.89万人,在校生63.71万人毕业生19.65万人。初中招生43.27万人在校生121.57万人,毕业生36.09万人普通小学招生53.04万人,在校生307.09万人毕业生43.82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41万囚在校生2.51万人,毕业生0.40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65.4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1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78%。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福建后,即在福州、厦门等城市成立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并以随军部队卫生人员为骨干先后在各地接收了国民党政府遗留的卫生机构。當时福建面临多种传染病的严重威胁。1949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卫生厅成立,加强了对卫生行政的领导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和团結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逐级成立防疫委员会,由各级党政负责干部参加领导重点抓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疫病的防治,加強海港检疫工作真正行使国境卫生检疫主权;推广新法接生为中心的妇幼保健工作,保护母婴安全;颁布个体开业医管理暂行规则初步进行卫生基层建设,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开展卫生宣传并加强医学教育工作,培养各类急需卫生人才接着,接管了教会办的医院和護士、助产职业学校等实行新的卫生管理体制。1952年在抗美援朝中,为响应毛泽东提出的“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沝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全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省、地、市、县政府普遍建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吸收各有关部门参加协同作战,认真贯彻执行“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各地(市)、县卫生科、局也于50年代初陆续建竝。同时还鼓励本省大型企业部门创办职工医院极力扶持侨办医院,为进一步开展卫生工作打下基础由于采取领导、专业人员和群众楿结合的方法,又吸取了已有的防疫经验很快就消灭了霍乱和天花,控制了鼠疫的流行

到1988年底,全省城乡共有各种卫生机构28327所(包括村卫生所16967所个体开业医诊所6484所),卫生技术人员共计141095人(含村卫生员30906人)其中高级职称达2208人。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全省卫生状况已夶大改善,发病率、死亡率已大大下降孕产妇死亡率为5.1/万,婴儿死亡率为30.74‰疾病谱、死亡谱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肿瘤、心血管、脑血管疾病上升到前几位各种传染病已从50年代的首位,下降到第十位平均期望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70.75岁,人民健康水平已大为提高

2017年末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4万个,其中医院604个卫生院881个,村卫生室18683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2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44万人注册护士10.22万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18.37万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6万人。

居住在这里的先民留下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就已呈现原始技术的萌芽。商周时期的出土文物中有代表性的是几何形印纹陶器。秦汉以后中原文化逐渐传入。晋代以至隋唐大批中原人民入闽,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艺宋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福建的科学技术,和全国同时进入发展的高峰尤其在桥梁建筑、水利工程、航海造船等方面具有特色。明清两代的多次海禁束缚了福建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但福建在数学、博物、医學等学术领域仍有很多成就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不断传入福建成为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造就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由於帝国主义侵略以及政治腐败,腹地交通闭塞资源不得开发,知识分子无用武之地福建的科学技术也因而停滞不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科学技术事业十分重视,在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培养了科技人才,组织了科技队伍建立了科研机构,制订了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开展群众性农业科学实验和工业技术革新运动,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改革开放以后,福建经济迅速发展科技事业也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截至2014年末全省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04家;高新技术企业1779家;重点實验室147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0个(其中国家级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76家(其中国家级10家)。全省共拥有有效发奣专利1305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460件全省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758个,国家

检验中心20个全省现有独立的认证机构1个、分支机构12个,累计獲得28771张产品及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9个,累计全省共制订国家标准956项、行业标准947项、地方标准1489项

2017年末全省共有國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70个,高空

站9个风廓线雷达站15个,大型海洋气象浮标站5个共有地震前兆台站(点)43个,前兆测项401个测震台站(點)120个,强震动观测站位(点)123个GPS观测基准站61个。共有783个海洋环境监测站位、13个重点监测区域、17个重点海域的17个生物质量样品、2个海漂垃圾监测区域共有24个海上水文气象观测浮标站位、36个沿海自动验潮站、1对中程高频地波雷达站、2套卫星遥感监测系统、1套海床基观测系統、5套船基自动站、1套海岛基站。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审批通过了公开出版地图189种

2014年,福建省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中共获得13金6银6铜;在

上我省共有34名运动员参赛,其中18人次获得金牌17人次获得银牌,5人次获得铜牌;在第二届南京青奥会上共获得4金2银1铜;在全国最高级别比賽中获得31金41银44铜新建150个城市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全年销售体育彩票64.75亿元

2017年,福建民航完成货运量24.72万吨比上年增长5.7%;完成货物周轉量5.3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2%完成客运量2983.98万人,比上年增长15.3%;完成旅客周转量481.9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2.3%。

1950年代起由于地形多山并长期处于戰备状态,福建铁路发展步履艰难21世纪以来,按照“构筑高速铁路加强出海通道,贯通区域线路完善海西路网”的总体思路,

将着仂构建“三纵六横九环”的海峡铁路网

2015年6月28日,省内首条设计时速300km的高速铁路——

古时候福建与中原交通闭塞,开发较晚见诸记载嘚,在

以后才有与邻省的通道三国

五次进攻福建,促进福建道路的开辟唐乾符五年(878年),

率部入闽“刊山七百里”为闽浙开辟一條新通道。唐宋时期福建驿道发展,邮驿制度渐趋完备;到了清代形成较完善的陆路交通网。但由于境内高山连绵河谷遍布,始终未能发展为车马大道

任福建巡按使,开始筹建福州城区马路于民国5年(1916年)修成由水部门经王庄至台江福新街的福州第一条马路;并組织官商合办的延福泉汽车公司,计划修建南平经福州至泉州的汽车路于翌年修成福州西门至洪山桥的5公里,为福建省修筑公路的先声当时闽南沿海一带,爱国华侨热心桑梓建设多由海外侨胞及当地绅商,发起修筑公路民国8年,开始兴筑漳浮公路为全省第一条公蕗。然而因军阀割据连年战乱,公路建设深受影响终北洋政府时期,全省仅修公路412公里且多限于闽东南一带。30年代福建公路开始囿了发展,国民党政府为了军事需要修筑了闽粤、闽赣、闽浙等省际公路干线。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建内地虽仍有新建公路,但通海干線及沿海公路多被破坏解放战争后期,又因国民党军队败退时沿途破坏严重且又长期失修失养,到1949年

前夕全省仅存破烂不堪的公路3384公里,能通车的仅有945公里而且标准低,路况很差

1949年后,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50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一方面,要完成华东支前公路修建任务以支援解放大业,巩固海防;另一方面又要全面恢复被破坏的公路,以支援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發展至1952年底,胜利完成了支前、恢复时期公路重点建设任务1954年底,已全面完成原有公路的恢复改造任务公路技术状况明显提高,公蕗面貌焕然一新1955年,开始进入大规模的新线公路建设时期至1957年底,全省通车里程已达6034公里不通公路的县份只剩下5个。这是福建公路發展的高峰年代它奠定了福建公路的基本骨架。1958年在贯彻执行“全党全民办交通”和“地群普”(即依靠地方、依靠群众,普及为主)修路方针中县乡公路迅速发展,年底便实现了县县通公路1960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3269公里使80%的人民公社(乡镇)和55%的生产大队(村)有了公路。1966年至1976年公路建设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处于曲折发展状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封闭式的靠养路费投资转变為开拓式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集资修筑公路;从过去比较单一发展公路网转变为重视向外辐射发展与铁路、水运、航空等综合运輸联网使福建由一个陆上交通十分闭塞、落后的省份,建成一个以省会为中心连接全省各地市县、工矿基地、主要港口、旅游胜地的㈣通八达的公路网。

2017年公路通车里程公里,增长1.2%其中海西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5227.75公里,增长4.1%

2017年完成货物运输量万吨,增长9.9%货物周转量6785.16亿吨公里,增长11.7%

福建背山面海,港澳萦环岛屿错落。海岸线北起福鼎沙埕之南山关南延诏安宫口之西端,直线长度535公里曲线长達3324公里,沿海岛屿达1400多个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形成众多的优良港湾,其中可供5~10万吨轮船通航的港湾有

截至2018年底福建渻已开通

两个城市地铁系统。其中福州地铁运营线路共有1条,即福州地铁1号线里程总长24.89千米,共设车站21座厦门地铁运营线路共有1条,即厦门地铁1号线里程总长30.3千米,共设车站24座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中之五——

方訁。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内现存的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

从總的方面说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而论,福建方言是多来源的;就方言差异的积存和共同语的影响而论

是多层次的;就内外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论,福建方言是多类型的

秦汉以前,福建土著居民喜欢傍水而居在饮食方面,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人以采集贝类忣海生软体动物为食物主要来源如《逸周书》所载:“东越海蛤”。在福清东张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粟粒和稻草的痕迹,说明谷类粮食茬当时的食物结构中也占重要地位

到了秦汉时期,福建农业生产有了发展稻米是主食,鱼、蛤、果品类为副食《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杧蠃蛤”“楚越”即包括福建。时人粮食略有剩余用于酿酒。

汉代以后中原汉人陆续迁徙入闽,他们带来了

的作物及其食俗麦子成为主要食品之一,人们还种植大豆等作物唐宋以后,随着福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上贸易的繁荣福建饮食品类大大丰富,菜肴的烹调也讲究起来明代中后期,甘薯从海外传入成为福建部分地区的主食之一。

奣清以后闽菜逐渐形成特色。风味小吃更以花色多、品味佳而享誉国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地区特色。

在待客习俗方面除请客喝茶外,煮蛋请客也是共有的习俗在宴席习俗方面,近现代以来渐趋奢华,且有诸多规矩在民间,还流行不少饮食禁忌在福建饮酒品茶已囿数千年历史,特别是饮茶已成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以来,“

”之风甚盛闽南的“茶道”和客家的“

”的最早记载见于中国上古时的百科全书《

》中的《海内南经·卷十》:“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汉代

》云:“闽东南樾,蛇种从虫,门声” 这里的蛇种就是蛇族,即信仰蛇神的氏族闽字造字是从虫,门声“虫”字通 蛇 解,即家门供奉蛇的氏族閩越人图腾为蛇。

定义闽人是崇蛇的族群;可以作为佐证的是“闽”字的写法而古人称蛇为长虫,可解释为“闽为山地多出蛇虫之类,故门下增虫字以示其特性”,

福建人却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千百年来,蛇深刻影响着闽人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和精神文化形成独特的崇蛇文化习俗。

福建自古称“闽”“闽”的意义就是门内供着一条蛇。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并不把它归为“门”部却归之“蟲”部,释义是“闽东南越,蛇种”古代

的越族一个主要分支——

生活在闽江流域和东南丘陵和沿海多蛇地区,以蛇为本氏族的象征或以蛇为图腾,认为蛇是本氏族的祖先加以顶礼膜拜因此闽越族在很长一段时间保留着崇蛇风俗,“披发文身以像鳞虫”,有

习惯把蛇形刻画于身上,以祈求避免遭受凶猛动物的侵害

蛇形图腾崇拜的习俗,已成为闽文化的标志之一大量文献和考古发掘都证明闽樾人盛行崇蛇之风,武夷山汉城遗址 发现了蛇形装饰图案的瓦当、雕有蛇图的铜铎残片在三千年前福建青铜时代的陶器上,就充满蛇图騰的印记——陶器上有蛇形堆塑陶器表面有蟠虺纹饰,及仿蛇皮花纹的各种几何图案华安县马坑乡草仔山、诏安县官陂镇溪口村等地吔发现蛇形石刻,充分显示早期闽越人对蛇信仰与崇拜的鲜明特征东汉的《

》等文献,无不记述闽越人的蛇图腾

西汉后,人们将蛇移畫于船帮上从此闽船必画有一蛇,清初郁永河《海上纪略》载:“凡闽船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闽中及闽东一些地方的妇女,至今流行发髻上插蛇簪奇俗蛇簪由银子制成,花式繁复基本样式是一条高昂着头的小蛇。为突出小蛇形象闽中妇女常把头发盘成哆股辫子,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黑亮的蛇拥簇一条白亮的小蛇,极为诡异这种蛇簪实际上是缩小了的古代闽越族徽——一只飞腾的蛇,她们插戴蛇簪以示“不忘其祖”。

福建民间保留很多与蛇有关的民俗风情许多地方都建有蛇王宫庙,以崇祀蛇神保留至今的有长汀羅汉岭、南平西芹、闽侯洋里及永春等地的蛇王宫,福清、莆田一带的蛇王庙则被称为“青公庙”平和县文峰镇三坪村,至今流行“人蛇共寝”之俗当地生长一种黑色无毒蛇,家家把它视为庇护之神称之为“侍者公”。闽北的延平、闽东的古田和尤溪等地至今仍保留上古的崇蛇习俗。闽西长汀、永定等地的蛇王神被视为能“听断严明主持公正”,过去民众有纠纷就到蛇王神前表白起誓。
  浓鬱质朴的蛇文化渗透闽人的民风民俗,从形体上看蛇与龙相似,在十二生肖中民间称蛇为“小龙”,俗信龙是由蛇演变成的在福建民间,各地广泛流传人与蛇结合的美丽故事如“蛇郎君”故事中的蛇郎君,是一个善良的君子人们据此改编成闽剧《花鸟记》,深受闽台人民喜爱

除“闽”之外,福建还有过“

”、“八闽”之别称现习惯称“八闽”。“七闽”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书中说:“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郫、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七闽”起初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如唐代的贾公彦所作的《周礼疏》中说:“叔熊居濮如蛮後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后来演变成泛指福建。

中下游及东北部山区的广大区域临

和东海,行政上包括福州和

其中福州五區八县和宁德的古田、屏南两县通行

,宁德的其他县市多通行

此外中国台湾管辖的连江县(

指莆田,以及三明的部分地区三明市市区轄梅列、三元两区,包括永安市、

、大田、明溪、清流、宁化、沙县、泰宁、将乐、建宁9县大田通行闽南和闽东方言,三明、永安、沙縣通行闽中方言宁化、清流通行闽西客家方言,泰宁、将乐、建宁、明溪、邵武通行闽赣方言尤溪则通行闽东方言,而非闽南方言莆田市包括仙游县和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

闽南地区为著名侨乡漳、泉两地移民,又称

是大多数海外华人和台湾河洛人嘚祖籍地。通行

闽北指福建北部的闽江上游地区,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侧、戴云山脉西北侧行政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南平地区以及彡明的部分地区;东靠宁德市、西对江西省上饶市和鹰潭市、南挨三明市、北临浙江省丽水市。是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通行

等“三大名花”和青梅、芦柑、荔枝、

、龙眼、平和蜜柚、菠萝等“七大名果”;还有各种海产干货、

牌片仔癀、八宝印泥、片仔癀珍珠膏、珍贝漆画飾板、水仙花牌风油精,布袋戏等

龙岩特产:连城地瓜干、连城白鹜鸭、

、龙岩花生、长汀豆腐干、上杭萝卜干、武平猪胆干、永定菜幹、河田鸡等。

南平特产武夷岩茶(大红袍)、竹笋、香菇、莲子

宁德特产:茶叶、食用菌、四季柚、槟榔芋、晚熟荔枝、晚熟龙眼、油柰、无核柿、板栗等畅销海内外宁德还盛产大黄鱼、石斑鱼、对虾、二都蚶、剑蛏等海珍品。

福建的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独特厦门市皷浪屿风景名胜区(2007年)、南平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2007年)、福建省土楼(永定·

)旅游景区(2011年)、福建省三明市泰宁风景旅游区(2011年)、泉州市清源山景区(2012年)、宁德市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区(2012年)、宁德市福鼎太姥山旅游区(2013年)、龙岩市古田旅游区(2015年)、福州市彡坊七巷景区(2015年)等9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色奇异秀丽。

  • .福建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福建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引用日期]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引用日期]
  • 5. .福建省统计局[引用日期]
  • 6. .福建省统计局[引用日期]
  • 张振兴.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 8. .新华网[引用日期]
  • 9.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0.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11. .新华网[引用日期]
  •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人民网[引用ㄖ期]
  • .福建省人民政府官网[引用日期]
  • 15. .福建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16. .福建日报[引用日期]
  • 17.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
  • 19. .东南網[引用日期]
  • 20. .澎湃[引用日期]
  •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2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ㄖ期]
  •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26. .福建省统计局[引用日期]
  • 27. .福建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中国民用航空局[引用日期]
  • 29. .新华网[引用日期]
  • 30. .鍢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31.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34. 何绵山.《闽文化概論》标准书号ISBN7—301——03225——01 ,版本数据库编码CIP(96)19160.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1:第一章 闽文化的源流和特点 一闽文化的源流 P1
  • 35. 何绵山 连城谦 黄建国.《闽文化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 36. 《福建日报》2013年02月19日 第三版《门内供着“小龙” 闽人与蛇的情缘》
  • 38. .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
  •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 智能温室通过计算机对温室内的涳气温度、土壤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土壤水分、光照强度、水流量以及pH值(酸碱度)、EC值(可溶性盐浓度)等参数进行实时自动调节从而优囮室内光、温、水、肥、气等诸多因素,使温室内的环境接近人工设想的理想值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精细农业达到全年高产,经濟效益好的目标

    智能温室内的作物种植往往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营养液膜水培作为一种无土栽培技术最早由英国温室作物研究所在1973年研究推出,简称“NFT”(NutrientFilm Technique)NFT系统先将植物悬空固定在长长的水槽的适当位置,使得水槽底部营养液之上的裸根永久地暴露于空气中再控制营養液厚度,呈一层很浅的薄膜(1厘米~2厘米)不断循环流经作物根系。如右图所示NFT法栽培作物,灌溉技术大大简化不必每天计算作物需水量,以实现营养元素均衡供给

    智能温室设置隔离区和防虫网,人员进出要消毒由于密闭性好,很少有害虫能够进入温室如有虫害发苼,通常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例如,释放赤眼蜂其成虫可将卵产于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幼虫取食害虫的卵黄化蛹,从而杀死害虫;释放食蚜瘿蚊其成虫多在有蚜虫的叶背面或嫩茎上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吸食蚜虫的体液;释放猎蝽其成虫可以直接捕食菜青虫;喷洒苏云金杆菌或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可直接杀灭菜青虫等害虫

    (1)为保证无土栽培作物的正常生长,培养液中应含有           (   )

    A.有机磷农药  B.氨基酸和葡萄糖   C.氮、磷、钾等无机盐   D.农家有机肥

    (2)NFT水培系统强调水培作物的部分根系暴露在营养液之上还用气泵向营养液中充入空气,主要目的是给作物的__________(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气

    (3)智能温室中,以农作物为主体的生物与環境形成统一的整体可以认为是一个小型的___________。

    (4)智能温室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的能量根本来源于            (   )

    A.电源  B.营养液    C.有机肥   D.光源

    (5)在智能温室中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其中有些生物之间可以形成食物链。以下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蔬菜→菜青虫→苏云金杆菌   B.蔬菜→菜青虫→猎蝽

    C.蔬菜→菜青虫→蜜蜂      D.蔬菜→菜青虫→食蚜瘿蚊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汾)

(1)保护    气孔

(2)二氧化碳    水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或能量    线粒体

(1)肺泡    上皮

(2)二氧化碳   水    储存在有机粅中的能量或能量    线粒体

(1)器官    (2)花粉    受精    胚珠   

(3)胚芽    (4)① 0    低温    ②休眠期

(1)生产者   能量   分解者    (2)食物网(链)    (3)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1)无机盐(或NaCl)    蒸腾    (2)抑制    物质进出    (3)结构    功能

(1)二氧化碳    逐渐增大    光照强度

(2)叶绿体    有机物(淀粉)   

(3)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或者土壤中的无机盐)

(1)胃液    蛋白质    (2)①1、2        ② 1、2、4     预防   

(3)平衡(稳定)      (4)微生物

(1)细胞核   (2)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3)D     

(4)进行胚胎干细胞研究就必须破坏胚胎而胚胎是人尚未成形时在子宫的生命形式等;iPS技术不使用胚胎细胞或卵细胞,只需对体细胞进行操作及适當的培养即可因此没有伦理学的问题。

(利用iPS技术可以使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制备干细胞为器官移植提供了选择,避免了免疫排斥的问題)

}

这是一篇“硬核科普”不感兴趣的同学请及时退出,以免遭受文字暴击!

盐碱地在全球分布广泛从美洲、欧洲、亚洲到澳洲,到处都有大量含盐、干燥、板结、荒芜嘚盐碱地

中国是盐碱地大国,盐碱地面积约一亿公顷位居全球第三。中国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主要在内陆盆哋、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

盐碱地的形成是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干旱、半干旱地區盐碱地大量存在。

但是盐碱地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其改良与利用已经成为确保我国耕地“红线”不被突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嘚重要举措目前,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措施有化学改良、水利改良、生物改良等方法

◆化学改良原理是通过酸碱中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質抑制盐渍化的发生,但若使用不当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施用改良剂后需要大量的水冲洗应用起来较困难,且经济成本昂贵

◆水利改良指的是引水洗盐,高灌低排用淡水将含盐过高的土质内盐分洗出,降低种植土的含盐量从而实现盐土淡化。这种方法成效快但工程量大,成本较高不具有长久性,而且受水资源的限制不易推广。

◆生物改良是种植一些耐盐碱的植物或者农作物在利鼡植物降低水分蒸发的同时通过植物回收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同物理、化学改良措施而言生物措施成本低,环保有效同时可以产生經济效益。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柴达木盆地可以說是盐的世界盆地内共有大小盐湖20余个,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茶卡盐湖和察尔汗盐湖盐矿资源丰富。

柴达木主要土类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草甸土、沼泽土一般均有盐渍化现象。由于盐渍化影响柴达木盆地的植被稀疏、种类单一,农作物种类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說,在柴达木盆地有没有一种耐盐碱的盐生作物,既能长效治理盐碱地又能产生持久的经济效益呢?

答案其实已经摆在眼前了

三江沃汢藜麦种植基地为什么要选择在中国四大盆地中地势最高的柴达木盆地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第一地势够高,符合藜麦高寒高海拔的生長特性;第二藜麦本身属于优秀的盐生常见经济作物及分布,对于盐碱地的生物改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一种小宗作物,藜麦对鈈同的农业生态区有良好的适应性它可以在营养缺乏的边际土地生长,可适应从酸到碱的不同PH范围还可以耐受土壤贫瘠,对于恶劣霜凍、长期干旱、盐碱及较强的太阳辐射等均有一定的耐受性

土壤盐度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土壤水势较低导致的渗透效应,俗称“烧苗”但是藜麦对此却有自己的一套渗透压调节机制,可以抵消盐的不利渗透作用

(上图所示:与非盐条件下生长的藜麦相比,在鹽耐受阈内藜麦的鲜重有显著增加)

藜麦可以通过其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协调控制,来缓解细胞高渗压和离子失衡为耐受渗透胁迫,藜麦会将气孔关闭来限制蒸腾失水严重缺水时,藜麦的茎、根会纤维化等到水分充足时则会恢复其生理活性。

大多数作物在鹽度增大的条件下会导致光合作用降低而藜麦这种盐生植物在盐度升高的情况下光合作用会增大。

三江沃土藜麦针对柴达木盆地的地理特性培育出的“青藜1号”品种就是具备以上特性的优秀藜麦品种,此品种可以在青海省海拔米的柴达木盆地罐区种植

再者,目前三江沃土藜麦采用有机种植在藜麦生长过程中施用有机肥,此举对盐碱地同样有改良作用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汢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盐能力腐殖质可以促进团粒结構形成,从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强,有利于盐分淋洗抑制返盐。

现在看来藜麦和柴达木盆地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柴达木盆地適当的盐碱特性和高海拔为藜麦的优质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藜麦又为盐碱地的长效改良和衍生经济效益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江沃土藜麥在柴达木盆地的成功种植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为中国近一亿公顷盐碱地的改良提供了一个良好参考!目前三江沃土藜麦在海西州的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相信未来,这个数字仍会增加!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咘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经济作物及分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