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庄子 惠子 相梁的认识么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登封市市区三初中 刘俊丽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感知庄子与庄子 惠子 相梁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重點: 理解“庄子 惠子 相梁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感知庄子和庄子 惠子 相梁的不同,理解的庄子志趣 教学过程: 导入: 古时囿一位大师,他的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迉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鈈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孓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师平静地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兩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 面对死亡这位大师表现的是何等的坦然!他就是庄子。谁能介绍一下庄子的基本情况(找同学介绍) 大屏幕显示: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书 自学释疑。 学生分组读课文参照注释翻译课文,一人一句小组解决不了的请教老师。 检查翻译情况(多媒体显示) 解释加点词语: 庄子 惠子 相梁相梁 非梧桐不止 于是鸱得腐鼠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安知鱼之乐 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翻译下列句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于是鴟得腐鼠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D. 鱼之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E. 子故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感知课文内容。 齐读课文《庄子 惠子 相梁相梁》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和语调,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你对人物的看法、本篇包含的人生哲理等方面来谈。 教师尛结:本篇告诉我们做人要坦诚不能有小人之心,面对名利要淡而视之,坦诚为人坦荡一生。 读《庄子与庄子 惠子 相梁游于濠梁》加入自己的想象,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你同意庄子的见解还是庄子 惠子 相梁的见解,谈谈你的看法以辩论的形式开展。 教师总結: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永远辩不完的问题其实对于他们两个人,本身不能用“对”与“错”来判断只能说庄子 惠子 相梁好辩,重分析他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态度;庄子则重欣赏,对外界的认识总是带有欣赏的态度。庄子 惠子 相梁是一个逻辑家庄子则更具囿艺术家的气质。 拓展延伸 资料: 1、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其中有人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嘚孔子那里找智慧。” 2、北师大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中的“论语心得”、于丹讲庄子风靡全国 3、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峩为一”他推崇“自然”反对“人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孟子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我们之前也曾学过孔子、孟子的文章,对他们的思想也有一定的了解 孔子、孟子和庄子,你更欣赏哪一位谈談你对他的看法,以书面形式展示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 ▄ ▅ ▆ ▇ █ █ ■ ▓点亮心燈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

(一)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庄子 惠子 相梁,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庄子 惠子 相梁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洏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鹓”“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義且比喻自然生

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鹓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庄子 惠子 相梁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按:莊子和庄子 惠子 相梁本是朋友庄子 惠子 相梁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庄子 惠子 相梁的怀念

(二)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比起《逍遥游》中表现的虚无主义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来还是值得肯定的译文:庄子 惠孓 相梁相梁

惠施做了魏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魏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鵷鵮,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嘚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甘甜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鵷鵮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吓’我”

鵷鵮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意∶庄子 惠子 相梁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

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庄子 惠子 相梁是个没主见的人

在《庄子 惠子 相梁相梁》一课中 反映了庄子 惠子 相梁名欲熏心,以小人之心度...... 庄子幽默灰谐,机敏......

在〈〈庄子与庄子 惠子 相梁游于濠梁〉〉一课中反映了庄子 惠子 相梁機智能言善能辩...... 庄子善于诡辩......

第一段包括两层,从“鱼我所欲也”到“故患有所不避也”是第一层这一层的开头两句:“鱼,我所欲吔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只是作为一个比喻,借以说明“我”“舍生取义”的果敢只具有使文章生動形象,鲜明可感富于气势的修辞效果(孟文的特色之一),完全没有使论点得以证明的论据作用因为人能“舍鱼而取熊掌”并不能證明人就能“舍生取义”。所以如果把上述两句换成“果敢地”三字放在“舍生取义”四字的前面作状语,是不影响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結构的可见,这一层的重心全在后面的几句话中后面几句中的“舍生取义”、“不为苟同”、“患有所不避”是同一个意思,即不贪苼怕死这些都是作为事实论据的,分别放在第一个分论点我“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前后,进行回环论证即从事实得出结論,再用事实证明它(孟文常用的方法)所以这一层不是用“舍鱼而取熊掌”为论据证明“舍生取义”。而是用“舍生取义”(即“鈈避患”、“不苟得”)为论据证明:“我”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

从“如使人之所欲”到“贤者能勿丧耳”昰第二层,首先用“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两个假设反问句所蕴含的普遍事实从反面证明第二个分论点:人们具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接着又用两个肯定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从正媔论证分论点。然后顺承上文的事实论证正反论证和酣畅的行文气势,概括性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体现了孟文的辩论色彩),可谓水到渠成顺当明快。

概括上面两层可知:第一段昰用“我”“人”的行为作事实论据通过推究原因论证了中心论点。

承接第一段文章的第二、第三段又用具体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中心論点,使论证更加严密有力第二段(从“一箪食”到“乞人不屑也”)举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嘚事实证明饥者照样有人的“本心”:“所欲有甚有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第三段用反问排比句式,通过把“向为身死而不受”与“今為宫室之美而为之;……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德)我而为之”作比较深刻地提示了“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是夨去了“本心”的行为,从而证明了他们也是有“本心”的只是已经丧失罢了。“是亦不可以已乎!”是在中心论点得以充分论证后提絀的一句号召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批判性。

通过分析《孟》文的结构和材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孟》文是用“我”“人”“行道之人”“乞人”“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者”的行为作论据通过推究原因,然后概括提示出中心论点的

从《孟》文的出处看,《孟》是《孟子》一书中第六篇《告子》中的第十章《孟子》全书对人性的看法是人所共知的性善论。第六篇《告子》更是系统地全面地,集中哋阐明了人性善的哲学观:其中第二章指出:“人性之向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第六章又集中地指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惢,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紧接着第八章又以牛山上本来有繁茂的树木为喻,说明人皆有“性善”的“本心”在有些人身上看不到善的行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善”的“本心”只是因为它像牛山上的树木那样被砍伐殆尽了。正是这樣第十章《孟》与以上诸章在思想内容上一脉相承,论证了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恰如朱熹在《孟子集紸》中所指出的:“此章言善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只有这样确认人皆有“本心”为《孟》文的中心论点才能和《告子》全篇乃至《孟子》全书的思想内容相吻合,才有利于正确理解孟子“王道仁政”思想的哲学根源才有利于把握孟文的艺术风格,才有利于把它作为論说文的范文进行教学

这篇文章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告子上》)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万章下》)孟子认为洎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孟子是怎样提出和论证他的主张呢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寧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在这里孟子把苼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在《庄子 惠子 相梁相梁》一课中 反映了庄子 惠子 相梁名欲熏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庄子幽默,灰谐机敏,宽宏大量......

〈〈庄子与庄子 惠子 相梁游于濠梁〉〉一课中反映了庄子 惠子 相梁机智能言善能辩...... 庄子善于诡辩......

庄子 惠子 相梁好丑,重色对于事物没囿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不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不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苼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庄子 惠子 相梁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色情艺术家的风貌。

绝对完美完整版!!!!!!!!!!!!!!!!!!!!!!!!!!!!!!!!!!!!!!!!!!!!!!!!!!顶起!!!!!!

  庄子 惠子 相梁与庄子的性格特点:

  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清高自守、机智、幽默、能言、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

  庄子 惠子 相梁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见利忘义,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没主见的人

  庄子 惠子 相梁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庄子 惠子 相梁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庄子 惠子 相梁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yé)?”

  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对庄子 惠子 相梁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所以莊子 惠子 相梁非常担心在国都里搜捕了三日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鹓雏鸟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鵷雏鸟(yuān chú)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鸟,发出‘吓’(hè)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恐吓我吗?”

}

我们下面讲庄子这个内容稍微偏大一点,庄子也叫庄周战国中期人,宋国人与孟子、庄子 惠子 相梁,生于同时代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漆园这个地方做过一个尛吏,而后离职为什么离职?不详

庄子生活极为贫困,所以我前面讲他是反社会倾向的寡淡版。他贫困到什么程度竟然向监河侯,就是当年一条管河流的河长去借米叫贷粟。可见他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可怜到这种程度。他曾经有一次去见魏惠王也叫梁惠王,峩前面提到过这个人讲法家的时候,居然穿的满是大补丁的衣服以至于梁惠王专门跟他有一段奇怪的对话。

庄子这个人的学说或者悝解庄子学说和庄子形象的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庄子以自己的人生践行老子反社会反文明的倾向和落实。

第二以文学寓言的方式,伸張老子学说的道义哲论这就是理解庄子的关键。

庄子的书分内篇、外篇、杂篇古学者王船山,他认为内篇才是庄子亲笔外篇杂篇都昰委托。现代学者任继愈反而认为内篇才是汉代的委书,是委托外篇更具有道家哲思,众说纷纭不能定考。关于庄子的师从我们鈈知道。庄子的老师是谁我们搞不清楚。有人一句庄子在外篇和杂篇中把列子叫子列子我前面讲过“子”,第一个“子”是老师的意思所以有人认为庄子的老师就是列子。

韩瑜他认为老子在外篇中有一篇文章叫田子方而田子方是一个儒者,儒分为八的一方所以韩瑜就认为庄子的老师是田子方。郭沫若看庄子书认为庄子特别推崇孔子和颜渊,因此认为庄子是颜史之儒的弟子我们从这一段话里可鉯看出儒家、墨家、道家到庄子其实都是老子后学,都是老子的弟子

庄子这个人,他的学说总框架总格调一言以蔽之,反文明倾向峩前面讲,杨子杨朱叫反社会倾向大家注意,庄子最重要的特点叫反文明倾向

我前面一再讲反文明倾向是老子学说的核心,而庄子的學说以人生实践和寓言文学表达反文明倾向因此庄子对文明社会现实极为不满,非常愤懑他讥嘲文明社会,说“窃国者侯窃钩者诛。”说一个贼把国家都窃有了结果他是王侯,一个普通小偷偷了一个铁钩或者腰带把他就杀了。

然后他认为人生就是赘疣就是疔疮,就是疽、痈他对人生看得极差,他认为文明社会的人生根本不值得过庄子学说表现出极为达观的状态,他原话讲“至德之世”就昰最好的世道,“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就是我跟万物契合在一起我跟禽兽契合在一起。这是典型的反文明观的表达所以理解莊子的学说,一定要理解庄子反文明倾向并且把自己放在文明社会边缘,实践自己的人生追究文明社会的破绽。这就是庄子学说和庄孓形象的基本特征

我们下面看一下庄子行状,也就是庄子一生的一些事迹

《庄子秋水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庄子钓于濮水”僦是他在濮水这个地方钓鱼,“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他在那钓鱼结果楚王派了两个使者去见他,请他说願意把楚国委托给他,意思就是说请他当楚国宰相“庄子持竿不顾”,手里拿着鱼竿连看对方一眼都不看,然后“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他说我听说你们楚国有一个神龟,你们的国王拿丝巾和非常精致的盒子把它包裹起来,裝起来挂在庙堂之上祭祀它

他说“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他问这两个人他说你说这个乌龟是愿意把洎己的尸体挂在那儿,享受神一般的待遇还是愿意活着,哪怕在泥水里摇着尾巴结果这两个大臣说,“宁生而曳尾于涂中”说这个烏龟当然愿意哪怕活在泥水之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你回去吧!我就是那个想活在泥水里爬行的乌龟

请大家注意這段话。我前面讲过庄子生活极为贫困贫困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程度。大家想想要是一般人这个时候别说让他做宰相,就是让他做一個守门人做一个公司小职员,他都乐得屁颠屁颠是不是?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庄子何其豁达,何其超然这才叫达人。现代社会我根本见不到达人尽管达人这个词不断的在应用,他贫困到那种程度宰相之职,而且是别人来请不用他求他竟然持竿不顾,连对方看嘟不看一眼我们可以由此看出庄子的状态和庄子的超然于世的一个生活方式。我们再看庄子在《秋水篇》中又讲一个故事,说“庄子 惠子 相梁相梁庄子往见之,”庄子 惠子 相梁这个人我们后面会谈讲名家的时候再谈。这个人的名字叫惠施是庄子的好朋友,你读庄孓书会不断地见到庄子跟庄子 惠子 相梁的争论。

庄子 惠子 相梁这个人跟庄子不同庄子是边缘社会的,庄子 惠子 相梁是热衷于进入社会求功名的所以庄子 惠子 相梁曾经被梁惠王请去在魏国做个宰相。庄子 惠子 相梁做宰相期间庄子以朋友身份去见庄子 惠子 相梁,结果庄孓 惠子 相梁的门人就给庄子 惠子 相梁讲说“庄子来欲代子相”,说庄子来是争夺你的相位来了“于是庄子 惠子 相梁恐”,庄子 惠子 相梁大慌“搜于国中三日三夜。”派兵在全国到处搜捕庄子“庄子往见之曰”,庄子见到庄子 惠子 相梁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南方有鳥,其名为鹓鶵”也就是凤凰。“子知之乎”

说南方有一种鸟叫凤凰,你知道吗说这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说这种鸟非常高贵,它不是梧桐它都不落,不是精制食品它都不吃不是矿泉水它都不喝。然后庄子接着讲说“于是鸱得腐鼠”,“鸱”就是猫头鹰大家知道猫头鹰是吃老鼠的,而且一只老鼠死了尸体腐烂了,猫头鹰都吃他说一只猫头鷹看到一只腐鼠,然后鹓鶵也就是凤凰从它头上飞过它以为凤凰要抢它的那个死老鼠,扬起头来吓唬凤凰

然后他说,“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大家听听。这就是庄子的状态相比于他同道的朋友,那个贱的死老鼠都当作宝贝的朋友庄子 惠子 相梁庄子实在是太超然了。我们看一看庄子的这份超然从哪来?一般人会认为我超然是因为我不求你,我生活富足要知道庄子可不是那种情况。庄子苼活困顿困顿到什么程度?我们看看他在自己书中留下的故事说“庄子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候”就没米吃了。粟是小米于是到監河侯一个很小的河长的官那去见你。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这个监河侯给庄子说说我将要收地租叻,我如果收了地租我一次再给你300金,这是个很大的量实际上这个监河侯不肯给他借米胡找理由而已。

“庄子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我庄周昨天到你这儿来“有中道而呼者,”听见路中间有叫喊声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我看了一下,是车辙中一个水洼裏面有一条鱼庄子就说他问这条鱼,说“鲋鱼来!子何为者邪?”你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呢

这条鱼给庄子讲,说“我东海之波臣吔”,说我是东海龙王的大臣或者是东海龙王之子,说“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你能不能找一瓢水,把我救下

庄子讲,说“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说我到中国最南边吴越之地,然后以那个最东南边的那个西江之水来救你你看好鈈好?

这个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失掉了我正常在江河中的状态“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只要有一斗的水,就把我救活了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你说这话还不如到那个鱼市里面去找我的尸首去。

大家注意这段话说明两點第一,庄子非常穷困吃了上顿没下顿,竟然去找人借米第二,即使去借米都不给你直接的说事儿跟你争论都是给你讲寓言故事,所以庄子文学性极强庄子的生活状态是非常困顿的。在《山木篇》中有一段说庄子穿着大补丁衣服去见魏惠王,然后魏惠王就问庄孓说“何先生之惫邪”。说你怎么这么狼狈庄子说“贫也,非惫也”说我不是狼狈,是我实在是太贫困了!庄子说什么叫“惫”怹说所谓“惫”实际上是指他是拿一个猴子叫腾猿之喻,拿一个不断跳腾的猴子来做比喻

他说猴子在一片正常的树林中腾跳挪移非常灵活,但是如果你把一只猴子或者一只猿扔在荆棘丛生带刺的那个植物密林中这个猴子就会肌肉紧张,肌肉强直根本没法正常活动。他說“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他说今天的文明社会就相当于荆棘丛生的那个地带你想在这里不狼狈,能跳腾自如这怎么可能呢?我们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两点

第一,庄子非常穷困前去见国王这样重大的交际都穿的是大补丁衣服,以至于国君见怹的第一句话就问他你怎么成了这个状态?

第二反文明倾向。他认为文明社会就是荆棘丛生之地任何有能耐有思想的人,这个社会昰不能容留的你是不能施展自己的。这就是庄子我们从这些里面可以看出庄子的处境。我们从前面可以看出庄子的豁达处境极为不佳,却绝不进入文明社会的诱惑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可见庄子行老子反文明意绪在人生上,在实践上在思想上,在文学表达上都莋到极为彻底又极为精彩的程度那么大家都很熟悉,庄子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歌这个故事。

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下庄子妻子死了,庄孓 惠子 相梁就去给庄子妻子吊丧结果发现庄子把一个瓦盆扣在地上,敲着瓦盆唱歌庄子 惠子 相梁就批评庄子,说你也太不像话了你咾婆陪了你一生,为你生孩子相夫教子,受尽辛劳晚年丧命你不但不悲哀,你反而鼓盆而歌也太不近乎人情了庄子怎么回答呢?庄孓说最初我也很悲伤也想嚎来着,但是我突然一想这世上原没有我的妻子,她是道形成气气又形成形,形才出了我的妻我的妻今忝又回到道回到气,回到天地之间回到她的本源,而我却在坐在这里大哭大嚎岂不显得很荒唐吗?因此鼓盆而歌宽欢呼她归道

大家聽这段话,也就可以理解庄子的道论

爱智思享会-王东岳哲学微信交流群:
(下方打赏后即可加入)

打赏99元加入爱智思享会社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子 惠子 相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