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是如何绕着原子的电子轨道转的轨道是怎样的是一定路线吗,为什么会有几成电子呢?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原子轨道与分子轨道能带理论说:原子轨道构成分子轨道.电子围绕原子转,原子构成分子.那原子轨道是什么?和分子轨道又有什么联系?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微观轨道与宏观轨道的意义是不同的.两者都是指粒子运行的区域,但宏观轨道一般都是光滑的曲线,而微观轨道则往往是指空间的一定范围(严格来说,不论是哪个微粒的轨道其实都是分布于全空间的,但一般它在绝大部分空间出现的概率都极小,而它经常出现的空间区域就是它的轨道),这个范围的边界是模糊的,所以也常用“云”这个概念来替代“轨道”.在高中化学中遇到的“电子云”其实就是“电子轨道”,两个名称,一个实体!
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其实就是指其中的电子的轨道,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简称,实际应为“原子中的电子轨道”与“分子中的电子轨道”.
单独一个原子时,它的电子都围绕着该原子的原子核运动,这样形成的电子轨道就是原子轨道.当若干个原子组成分子时,原子的内层电子基本上还是围绕这个原子的原子核运动,它们的电子轨道也变化不大;但外层的电子现在就可以在更大的范围甚至是整个分子的范围内运动了,这样原来的由这些外层电子构成的原子轨道就消失了,它们重组成统一的属于整个分子的新轨道,此即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往往比原子轨道复杂的多,因而出现了极多密集的能级.这些能级分成若干组,组与组之间的能级差别较大,而组内各能级的差别很小,看起来像是连成了一片,这就形成了一个能带.每一组能级就是一个能带.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265.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883030.htm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知识点 & “催化剂中毒是微量杂质和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某...”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催化剂中毒是微量杂质和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某种化学成分作用,形成没有活性的物质.CO会使合成氨的催化剂(还原铁)中毒,CO易与Fe发生反应Fe+5CO═Fe(CO)5.除去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Ac表示醋酸):Cu(NH3)2Ac+CO+NH3═Cu(NH3)3(CO)Ac.请回答下列问题:(1)C、N、O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2)写出基态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3)配合物Cu(NH3)3(CO)Ac中含有的化学键是 &.A.金属键&&&B.离子键&&&C.非极性键&&&D.配位键&&&E.氢键&&&F.极性键(4)等电子体指价电子数和原子数(氢等轻原子不计在内)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基团.写出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 &(任写一个).(5)在一定条件下NH3与CO能合成化肥尿素[CO(NH2)2],尿素中C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6)铜金合金形成的晶胞如图所示.其中Cu、Au原子个数比为 &,预测其熔点比铜的 &(填“高”“相等”或“低”).&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山东省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分析与解答
习题“催化剂中毒是微量杂质和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某种化学成分作用,形成没有活性的物质.CO会使合成氨的催化剂(还原铁)中毒,CO易与Fe发生反应Fe+5CO═Fe(CO)5.除去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Ac表示醋酸):C...”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一般来说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是因为p轨道半充满体系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会有特例,如N的p轨道本来就是半充满的,O的p轨道失去一个电子才是半充满的,所以O比N容易失去电子;(2)Fe是26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3)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中组成元素判断;(4)等电子体为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羰基为14个电子,其他含有14个电子的都可以;(5)计算杂化类型时根据电子对数来判断,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与配体电子数的和除以2就得到电子对数,根据电子对数,可以确定杂化类型;(6)计算晶胞中原子个数时,首先数一下原子个数,然后看其被几个晶胞共用,乘以相应的倒数即可;每个晶胞中铜位于面心,每个铜原子,被两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中铜原子的个数为3,金原子位于角上,每个金原子被8个晶胞共用,故每个晶胞中金原子个数为1,故铜金原子个数比为3:1;根据合金的性质.(1)一般来说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大,所以O>N>C.但是因为p轨道半充满体系具有很强的稳定性.N的p轨道本来就是半充满的.O的p轨道失去一个电子才是半充满的.所以O比N容易失去电子,故答案为:N>C>O;(2)Fe是26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3)Cu(NH3)3(CO)Ac该化合物中化学键有离子键、非极性键、配位键、极性键,故答案为:BCDF;(4)等电子体为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羰基为14个电子,如CN-也为14个电子,故答案为:CN-;(5)中心原子为碳,价电子数为4,氧不为中心原子,不提供电子,每个亚氨基提供一个电子,电子对数为(4+1&2)&2=3,故杂化轨道为sp2;故答案为:sp2;(6)每个晶胞中铜位于面心,每个铜原子,被两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中铜原子的个数为6&0.5=3,金原子位于角上,每个金原子被8个晶胞共用,故每个晶胞中金原子个数为8&0.125=1,故铜金原子个数比为3:1;根据合金的性质,合金的熔点比成分金属要低,故答案为:3:1;低.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催化剂中毒是微量杂质和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某种化学成分作用,形成没有活性的物质.CO会使合成氨的催化剂(还原铁)中毒,CO易与Fe发生反应Fe+5CO═Fe(CO)5.除去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Ac表示...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催化剂中毒是微量杂质和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某种化学成分作用,形成没有活性的物质.CO会使合成氨的催化剂(还原铁)中毒,CO易与Fe发生反应Fe+5CO═Fe(CO)5.除去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Ac表示醋酸):C...”主要考察你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与“催化剂中毒是微量杂质和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某种化学成分作用,形成没有活性的物质.CO会使合成氨的催化剂(还原铁)中毒,CO易与Fe发生反应Fe+5CO═Fe(CO)5.除去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Ac表示醋酸):C...”相似的题目:
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2)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pm和78pm,则熔点NiO&&&&FeO(填“<”或“>”);(3)NiO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分别为&&&&、&&&&;(4)金属镍与镧(La)形成的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5)丁二酮肟常用于检验Ni2+:在稀氨水介质中,丁二酮肟与Ni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其结构如图2所示.①该结构中,碳碳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σ键,碳氮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氮镍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②该结构中,氧氢之间除共价键外还可存在&&&&;③该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VA族的氮、磷、砷(As)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磷单质的中P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N、P、As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As原子序数为&&&&,其核外M层和N层电子的排布式为&&&&;(4)NH3的沸点比PH3&&&&(填“高”或“低”),原因是&&&&.PO43-离子的立体构型为&&&&;(5)H3PO4的K1、K2、K3分别为7.6&10-3、6.3&10-8、4.4&10-13.硝酸完全电离,而亚硝酸K=5.1&10-4,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①H3PO4的K1远大于K2的原因&&&&;②硝酸比亚硝酸酸性强的原因&&&&;(6)NiO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类似,其晶胞的棱长为a&cm,则该晶体中距离最近的两个阳离子核间的距离为&&&&&&&&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用于金属焊接的某种焊条,其药皮由大理石、水泥、硅铁等配制而成.(1)Al的原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0Si的原子的中子数为&&&&;SiO2晶体类型为&&&&.(3)Al3+与Yn-的电子数相同,Y所在族的各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则该族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4)焊接过程中,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了熔渣和使金属不被氧化的气体,该气体&&&&;其杂化类型为&&&&.(5)经处理后的熔渣36.0g(仅含Fe2O3、Al2O3、SiO2),加入足量稀盐酸,分离得到11.0g固体;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分离得到21.4g固体;则此熔渣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
“催化剂中毒是微量杂质和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某...”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催化剂中毒是微量杂质和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某种化学成分作用,形成没有活性的物质.CO会使合成氨的催化剂(还原铁)中毒,CO易与Fe发生反应Fe+5CO═Fe(CO)5.除去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Ac表示醋酸):Cu(NH3)2Ac+CO+NH3═Cu(NH3)3(CO)Ac.请回答下列问题:(1)C、N、O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2)写出基态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3)配合物Cu(NH3)3(CO)Ac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A.金属键B.离子键C.非极性键D.配位键E.氢键F.极性键(4)等电子体指价电子数和原子数(氢等轻原子不计在内)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基团.写出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____(任写一个).(5)在一定条件下NH3与CO能合成化肥尿素[CO(NH2)2],尿素中C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6)铜金合金形成的晶胞如图所示.其中Cu、Au原子个数比为____,预测其熔点比铜的____(填“高”“相等”或“低”).”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催化剂中毒是微量杂质和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某种化学成分作用,形成没有活性的物质.CO会使合成氨的催化剂(还原铁)中毒,CO易与Fe发生反应Fe+5CO═Fe(CO)5.除去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Ac表示醋酸):Cu(NH3)2Ac+CO+NH3═Cu(NH3)3(CO)Ac.请回答下列问题:(1)C、N、O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2)写出基态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3)配合物Cu(NH3)3(CO)Ac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A.金属键B.离子键C.非极性键D.配位键E.氢键F.极性键(4)等电子体指价电子数和原子数(氢等轻原子不计在内)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基团.写出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____(任写一个).(5)在一定条件下NH3与CO能合成化肥尿素[CO(NH2)2],尿素中C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6)铜金合金形成的晶胞如图所示.其中Cu、Au原子个数比为____,预测其熔点比铜的____(填“高”“相等”或“低”).”相似的习题。“在原子内部,电子不停的自转,并绕原子核旋转,电子的这两种运动就会产生磁性”那到底为什么会产生磁性? - 知乎2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谁知道原子是怎么被发现的?现代的电子显微镜能观察到原子吗?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 【答案带解析】根据玻尔理论,电子绕氢原子核运动可以看作是仅在库仑引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
根据玻尔理论,电子绕氢原子核运动可以看作是仅在库仑引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质量为m,电子在第1轨道运动的半径为r1,静电力常量为k。(1)电子绕氢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可等效为环形电流,试计算电子绕氢原子核在第1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形成的等效电流的大小; (2)氢原子在不同的能量状态,对应着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电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满足rn=n2r1,其中n为量子数,即轨道序号,rn为电子处于第n轨道时的轨道半径。电子在第n轨道运动时氢原子的能量En为电子动能与“电子-原子核”这个系统电势能的总和。理论证明,系统的电势能Ep和电子绕氢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存在关系:Ep=-k(以无穷远为电势能零点)。请根据以上条件完成下面的问题。①试证明电子在第n轨道运动时氢原子的能量En和电子在第1轨道运动时氢原子的能量E1满足关系式②假设氢原子甲核外做圆周运动的电子从第2轨道跃迁到第1轨道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恰好被量子数n=4的氢原子乙吸收并使其电离,即其核外在第4轨道做圆周运动的电子脱离氢原子核的作用范围。不考虑电离前后原子核的动能改变,试求氢原子乙电离后电子的动能。&#xa0;
(1)(2)①证明过程见解析②
试题分析:(1)设电子绕氢原子核在第1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形成的等效电流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分)
则有 (1分)
又因为 (2分)
有 (1分)
(2)①设电子在第1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电子在第1轨道运动的动能 (1分)
电子在第1轨道运动时氢原子...
考点分析:
考点1:牛顿第二定律F=ma
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
(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
(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微观粒子高速运动问题.
瞬时加速度的问题分析
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明确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种模型:
考点2:对单物体(质点)的应用
考点3:恒力做功
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
考点4:变力做功
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
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考点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与万有引力势能:
1、重力势能:
& 对一个物体系统是否能引入势能的概念,关键是看这个系统中的内力做的功是否与路径有关。由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故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
&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物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发生变化是重力做功的结果,一个重力为G=mg、离参考平面高度为h的物体,具有多大的重力势能,要看当物体由高度h移动到参考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做了多少功。这个功的大小就可以表示该物体在高度h处的重力势能了。在重物从高度h移到参考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做功W=mgh,所以质量为m的物体在高度h处的重力势能Ep=mgh.
& 需强调的一点就是物体在离地面不太高的情况下,认为物体重力是恒力,把重力做功看成是恒力做功,才能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Ep=mgh.
2、万有引力势能:
& 我们仍然取物体与地球作为研究系统,当物体不是在地面附近运动时,物体受的重力就不能看成恒力。此时就要考虑万有引力做功问题。理论证明,万有引力做的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所处的始末位置有关。若地球质量为M,则质量为m的物体从距地心r1处移到距地心r2处万有引力做的功为W=-GMm(1/r1-1/r2).
& 与万有引力相对应的势能叫做万有引力势能。用Ep1表示物体在r1处的万有引力势能,用Ep2表示物体在r2处的万有引力势能,根据做功与势能变化的关系,有Ep1-Ep2=-GMm(1/r1-1/r2).对于万有引力势能,我们常取无穷远处势能为零。
考点6:功能关系
考点7:功是能量转化的唯一量度
简单的说,“能量转换”和“做功”本身就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说法,这是定义!定义了“做功”和“能量”之后
“升降机做了XXX的功”被用来描述一个物体的升高
“物体重力势能增加了XXX”也被用来描述同一件事
至于能量概念的机理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微妙的关系,物理学家直到现在也没想明白
这两个定义是怎么来的?这就说来话长了,
牛顿年代是没有明确的“能量”概念的,应为不需要FS这个东西我就可以解决一切遇到的动力学问题,
后来,工科的同学发现,用同样的机器,消耗同样的油,把不同重量的物体拉起的高度是不同的。那么重量Mg和被拉起的高度满足什么关系呢?
热力学家仔细分析后,用绝妙的方法论证了:
如果永动机不可能,
那么同一台机器消耗同样的油,拉一个物体
这个物体的重量Mg和它上升的高度H的乘积&一定&是一个常量
物理学家对“一定”的现象非常感兴趣
所以要给这个MgH起个又有意义,又酷的名字
历史上曾经有过“活力”,“动量”之类的说法,现在全世界都称之为“重力势能”,所以,物体升高H被描述成
“它获得了MgH的重力势能”
后来,推广派说,mg是一个力,H是一个距离,那么不妨定义一个量=力*距离?
这次还是工科同学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他们认为,
既然F*S与机器耗油量成正比,不妨定义F*S为机器做的功。
因此,物体升高H又被描述成
“机器做了MgH的功”
就这样,两种对同一现象的解释出现了,并且他们等效,即“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
考点8:圆周运动
考点9:匀速圆周运动
考点10:向心力公式
考点11:圆周运动实例分析
考点12:原子、能级
考点13:原子的组成
考点14:能级、波尔理论
考点15:核能、裂变与聚变
相关试题推荐
为减少烟尘排放对空气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静电除尘器,该除尘器的上下底面是边长为L=0.20m的正方形金属板,前后面是绝缘的透明有机玻璃,左右面是高h=0.10m的通道口。使用时底面水平放置,两金属板连接到U=2000V的高压电源两极(下板接负极),于是在两金属板间产生一个匀强电场(忽略边缘效应)。均匀分布的带电烟尘颗粒以v=10m/s的水平速度从左向右通过除尘器,已知每个颗粒带电荷量
q=+2.0×10-17C,质量m=1.0×10-15kg,不考虑烟尘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气阻力,并忽略烟尘颗粒所受重力。在闭合开关后(1)求烟尘颗粒在通道内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求除尘过程中烟尘颗粒在竖直方向所能偏转的最大距离;(3)除尘效率是衡量除尘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除尘效率是指一段时间内被吸附的烟尘颗粒数量与进入除尘器烟尘颗粒总量的比值。试求在上述情况下该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若用该除尘器对上述比荷的颗粒进行除尘,试通过分析给出在保持除尘器通道大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其除尘效率的方法。&#xa0;
如图所示,水平轨道与竖直平面内的圆弧轨道平滑连接后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圆弧轨道B端的切线沿水平方向。质量m=1.0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10.0N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当滑块运动的位移x=0.50m时撤去力F。已知A、B之间的距离x0=1.0m,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取g=10m/s2。求:(1)在撤去力F时,滑块的速度大小;(2)滑块通过B点时的动能;(3)滑块通过B点后,能沿圆弧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h=0.35m,求滑块沿圆弧轨道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xa0;
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①甲组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A.为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除秒表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应该选用
;(用器材前的字母表示)a.长度接近1m的细绳
b. 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绳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cm的铁球e.最小刻度为1cm的米尺
f.最小刻度为1mm的米尺B.该组同学先测出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然后用秒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用所测物理量表示)C.在测量摆长后,测量周期时,摆球振动过程中悬点O处摆线的固定出现松动,摆长略微变长,这将会导致所测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 “不变”)② 乙组同学在图甲所示装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速度传感器,如图乙所示。将摆球拉开一小角度使其做简谐运动,速度传感器记录了摆球振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的v-t图线。A.由图丙可知,该单摆的周期T=
B.更换摆线长度后,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周期平方-摆长)图线,并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xa0;
某同学欲将量程为200μA的电流表G改装成电压表。①该同学首先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该电流表的内阻Rg,图中R1、R2为电阻箱。他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将R1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1后,他应该正确操作的步骤是
。(选出下列必要的步骤,并将其序号排序)a.记下R2的阻值b.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c.闭合S2,调节R1和R2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d.闭合S2,保持R1不变,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②如果按正确操作步骤测得R2的阻值为500Ω,则Rg的阻值大小为
;(填写字母代号)A. 250Ω
③为把此电流表G改装成量程为2.0V的电压表,应选一个阻值为
Ω的电阻与此电流表串联。 &#xa0;
理论上已经证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现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体,O为球心,以O为原点建立坐标轴Ox,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一定的小物体(假设它能够在地球内部移动)在x轴上各位置受到的引力大小用F表示,则图乙所示的四个F随x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xa0;&#xa0;
题型:计算题
难度:困难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