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弃子变弃子,百度外卖最后一单 被饿了么吃了

原标题:饿了么、百度外卖整合百日 代理商已成弃子

时代财经APP记者 史成超

在8月24日百度外卖被饿了么收编后,中国外卖市场完成了三足鼎立到两雄争霸的转变。

时至今日,饿了么渡过了100个艰难整合的日夜,百度外卖高层也完成了最后的换血。在双方的这次平台融合过程中,混沌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从企业决策中心蔓延开来,越是靠近边缘,越是动荡不安。

地方代理商正是这场合并中最为边缘的人群,他们抱团在这场漩涡中做最后的挣扎,对于自身遭受到的损失的愤怒表述屡见报端。

而饿了么始终未能拿出众人皆大欢喜的提案。交易公布后的第90天,饿了么联合百度外卖首次对外介绍双方融资、整合新进展的同时,公布物流新技术成为重点,“技术驱动”也被反复提及。而收回部分地区代理商独家代理权的行为,也被业内专家解读为饿了么向精细化运营、高利润模式转变。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整个2016年下半年,为挽回颓势,百度外卖制定的不顾一切提升盈利的新打法,却带来极大负面效应——由于佣金提高,商家开始把百度外卖的订单转移到其它外卖平台,最终加速了百度外卖的出局。

市场份额和用户体验是新商业模式生存天平的两端,而如何盈利则是互联网科技公司都要面临的拷问。与此前美团点评、58赶集合并案不同的是,熬过整合阵痛的饿了么,依然面临着美团外卖这一强劲的对手。

根据2017上半年百度外卖和饿了么合并前的调查数据,其市场份额之和仍略低于美团外卖。一加一能否大于二?成为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合体后能否对抗美团的同样命题。

百度外卖CEO巩振兵的退出,被看作“大换血“的开始。

9月15日,并购交易公布后一个月,饿了么分管商业分析的副总裁魏海出任百度外卖CEO。巩振兵保留了百度外卖董事长的职位。

“一个头衔而已。巩振兵的分工属于战略布局及关键业务梳理,其实就是交接问题。”有接近百度外卖的业内人士这样描述巩振兵在新公司的位置。“百度外卖财务、采购、预算管理、法务部门都融合至合并后的集团财务部,决策权在哪里?”

前百度外卖CEO巩振兵

2003年加入百度的巩振兵,是百度培养的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之一,曾先后任职全国渠道总监、百度分公司总经理,并于2014年轮岗至百度LBS(基于位置服务)事业部,负责百度糯米大客户销售、LBS创新业务孵化等工作。

正是在LBS事业部工作期间,巩振兵牵头成立了创新业务发展部(百度外卖前身),并从百度凤巢和百度糯米的团队中挑选干将,其中包括百度外卖渠道负责人陈锦晖、直营负责人陈青、产品负责人王莆中(现任美团外卖总经理)等。

巩振兵是百度外卖差异化发展路线的倡导者,声称“应用大数据支持每一家餐饮企业走向成功”。他一方面聚焦于中高端白领及住宅用户;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物流体系的建设,保障送餐体验。2016年后,他带领百度外卖执行全品类战略:试图实现从餐饮到商超、下午茶、水果生鲜的全覆盖。

这条路线,和近日饿了么并购百度外卖后提出的战略惊人相似——强调30分钟内到达的智能调度技术,强调技术资源向其他商业板块的输出。

“外卖之外还有30万亿消费品市场,通过成熟的交易平台和庞大的即时配送网络,把餐品之外的鲜花、水果、超市日常消费品等在30分钟内能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是我们未来的战略重心之一。”谈及现今饿了么与对手的竞争时,饿了么公关经理张莹琦对时代财经表示。

但这样的路线却在两年前拖累了百度外卖。

市场红利加上集团资金、技术、流量支持,百度外卖一度经历过短暂的辉煌:2015年三季度,百度外卖在北京的专送订单数曾是美团外卖的10倍。美团外卖创始人王兴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将百度外卖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此后出现的巨额融资打破了这一局面: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初,饿了么先后完成F轮6.3亿美元融资以及自阿里的12.5亿美元融资,美团、大众点评则完成超33亿美元的融资,估值高达150亿美元。

两家公司将融资拿到的钱投入到“地推战争”中:大肆招募地推人员,为抢夺商家资源屡次发生械斗,在用户端发起一轮轮补贴。饿了么CEO张旭豪,甚至提出“一个月定战局”的口号。

而押注横向业务拓展的巩振兵将百度外卖置身争夺之外,导致市场份额的极速下滑。

“去年的时候,百度外卖就基本没什么单了。”广州一家快餐店老板对时代财经表示。在白领人群中,百度外卖市场份额曾一度达到33%,超过另外两家。据一名百度外卖前高管透露,在他们的监测中,这一数字在2016年后已降到7%左右。

随着市场份额的失守,和O2O业务在百度内部的边缘化,百度外卖估值从去年的20亿美元,跌落至今年8月份的8亿美元。这与两年后提出相似战略的饿了么相比,颇有些有些成王败寇的意味。

除去少数一二线城市,百度外卖将多个城市分派给地方代理商运营。百度外卖“卖身”后,这些曾被奉为上宾的代理商,彻底沦为弃子。

百度外卖一线城市直营业务的失守,并没有影响地方代理商对市场前景的预估。对他们来说,外卖的消费习惯刚开始在小城市普及,市场前景一片大好,而“百度外卖”恰是一个足够响亮的名字。

即便高管陆续离任、总体市场份额下滑,都没有阻止百度外卖全国招商的进程。

在合并交易披露前5个月,吉林松原代理商李青于加入百度外卖。其称已在运营、人力、开拓市场等方面投入200多万。百度外卖未被收购前,百度外卖在松原市场占据着39%的份额,饿了么仅占16%。

消息显示,尽管8月份才披露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的交易信息,但实际交易在今年6月份已经达成。据百度外卖代理商反映,百度外卖在未披露出售实情的情况下依然在全国疯狂招商。这也是百度外卖代理商日后愤怒喊冤的重要原因之一。

10月份,百度外卖在代理商不知情的情况下,向其签约商家发送了一份内部通知,彻底引燃了代理商的愤怒。该通知显示,为整合双中心优势资源、最大化合并品牌价值,拟将店铺信息同步提供给饿了么。

尽管百度外卖公关经理张铃则向时代财经表示“商户资源共享”并没有实际实施,仍有不少代理商认为,由于各地部分签约商家点击了“同意”按钮,其中包括百度外卖签约的独家商家,造成了代理商在所属代理区域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

此外,被代理商看重的商家补贴力度也在持续缩减。“他们(饿了么)有补贴,有红包,在支付宝有入口,我们都没有。他们跟商户说百度要黄,我们没办法。”李青对时代财经表示。

据李青表述,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合并后,原本市场份额比百度外卖少23%的饿了么,反超了一个百分点。在他看来,8亿美金的交易背后,有50%的市场份额是由代理商运营,是“用自己的本地资源、团队与时间、现金打下来的”,理应得到补偿。

11月20日,百度外卖公开回应了代理商安置问题,称地方的城市经理将协助代理商与当地饿了么的合作商“融合”。但对于如何融合,百度外卖未提出具体方案。

“没谈判、没方案,本地自己融合,这让我们十分被动。”李青对该方案十分不满。

作为百度外卖打江山的“左膀右臂”,代理商被抛弃似乎早有征兆。早在百度外卖“卖身”前,负责代理业务的百度外卖副总裁陈锦晖已陷入被动。

陈锦晖和陈青,都曾是百度外卖副总裁,前者主管代理城市,后者负责直营城市。2016年底,百度外卖进行了业务区域调整,三个大区由原本负责直营业务的陈青总领。负责代理业务的百度外卖副总裁、被称为“二把手”的陈锦晖,任第三区总监,向陈青汇报,权力大幅削减。

有消息人士透露,与陈青不和,是陈锦晖日后离任的重要原因。2017年2月,陈锦晖开始休假,于3个月后正式辞职。至此,百度外卖包括产品负责人王莆中、副总裁王耀弘、副总裁宋黎明以及产品总监刘灿等在内的早期创始团队均已离任。

有百度外卖代理商对时代财经反映,接替陈锦晖负责代理业务的陈青,已联系不上。今年10月,有媒体报道陈青离职的消息,但很快被本人“辟谣”。百度公关部门对时代财经表示,李青离职系媒体误传,目前没有发生职位变动。

在地方代理商“融合”的同时,直营的一线城市也在换血。

北京地区管理团队已由原阿里人马替代,其中包括北京新城市经理罗锦、副总经理桂花、大区经理李松松,管理团队里设置了与阿里企业文化相仿的政委体系。而阿里巴巴持有饿了么约23%的股权,超过饿了么创始团队,成为最大股东。

但即便是握有整合主导权的饿了么,内部也是喜忧参半。

合并后的百度外卖由饿了么商业分析副总裁魏海负责双品牌战略落地工作。此人行事一向低调,网上鲜有与其相关的信息。

为鼓舞员工士气,魏海在近期给员工的内部邮件中写到,将在今年年底设立专项“奖金池”,奖励杰出团队和优秀员工。与此同时,饿了么“代理转直营”的新动作,对代理商却像是晴天霹雳。

10月31日下午,13家地级市独家代理聚集在饿了么上海总部外,举着用床单做成的横幅,上书“饿了么还我血汗钱”,“拿代理商当炮灰,投资百万血本无归”等字眼。

据维权代理商对媒体的表述,在合同未到期的情况下,饿了么总部通过各地区渠道经理单方面电话告知部分独家代理商,并以部分代理商未完成KPI指标为由,清退其独家代理权限。

对此,饿了么公关经理张莹琦对时代财经表示,正与部分绩效不达标的城市代理商就合作关系变更事宜进行深度沟通,对于个别代理商在变更方案上出现的分歧,平台已提出新的方案,但具体方案不便透露。

业内分析认为,饿了么此举是转向精细化运营的开始,有利于合并后的协同管理。“外卖平台代理模式占用资金少,成本低、便于管理,但利润也较低;自营模式占用资金大、占用人力多,且需要承担高额物流配送费用,但利润高、市场引导性强。”电商O2O分析师陈礼腾对时代财经表示。

今年8月份,时代财经在对外卖平台的调查中获悉,美团外卖的目标商家是有成熟运营经验、想做外卖增量的商家;饿了么的目标商家,更多是一开始就把外卖作为重要甚至主营业务的店铺,或者需要靠外卖做口碑的新店。这更像是淘宝早期吸引商家的做法。

抢夺市场份额、不重视用户体验和利润的时代似乎正在过去。能够节约成本的新技术,也成为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合并后首次发布会强调的重点。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数据,百度外卖配送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占比超过六成,居三大外卖平台首位。相对百度外卖一落千丈的市场份额,其技术优势,被业内看做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的重要原因。

物流体系是外卖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9月8日,百度外卖CTO耿艳秋辞任后加入顺丰,由饿了么CTO张雪峰担任北京技术中心的新负责人。但饿了么和百度双方公关都表示,除CTO职位有所变动,双方技术骨干都得以保留。“百度外卖技术委员会主席、首席架构师蒋凡、百度外卖高级技术总监崔代锐,都是目前我们研发团队的核心人物。”张莹琦对时代财经表示。

智能物流是技术中的核心部分。通过庞大的即时配送网络,把餐品之外的鲜花、水果、超市日常消费品在30分钟内能送到消费者手中,成为饿了么未来的战略重心。

11月21日,饿了么及百度外卖在“未来物流”战略发布会上,展示了智能调度系统、智能耳机等即时配送技术成果。集团董事长兼饿了么CEO张旭豪用“载人航天、载人登月、载人登陆火星”比喻“未来物流”的三大阶段性目标:智能调度、人机配送和无人配送。

精细化运营在实施层面还未见苗头,“去百度化”的进程依然在继续。

11月5日,百度外卖召开了”冬季战役”启动会,百度外卖大区经理李松松对辖区内渠道经理下达了当月12日前完成15——35家商户签约的指令。但有渠道经理对媒体表示难以完成:“10月份新签任务也就10家。为了完成(指标),不少渠道经理已经开始考虑签虚拟店,翻新此前下线的店了。”

在百度员工看来,这更像是“变相清退冗余员工”。按照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合并时的约定,2019年2月份之后,饿了么将不再使用百度相关品牌,百度外卖也将改名。

在企业间宏大的战略、资金、架构等调整中,等待被“融合”的百度外卖代理商,至今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

  百度外卖这枚“弃子”,在被饿了么收购不到3个月后,再次惹上了麻烦。

  11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十多个省份的代理商代表齐聚北京,在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出席的百度世界大会场外,拉起印有“百度恶意欺诈,卖我求荣”的横幅,再一次向百度外卖方面要求沟通赔偿和安置问题。

  此前,代理商们已经和百度方面周旋多时。据猎云网报道,从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并购交易前后过程中,都没有跟代理商进行过沟通;到10月10日,在百度外卖代理商不知情的情况下,百度外卖方面向商家推送了内部通知,称即日起实现双平台运营,百度外卖商家可同步进驻饿了么;再到随后百度外卖市场份额骤减,订单量和商户减少,代理商亏损严重,代理商的积怨最终爆发。

  11月6日,50名百度外卖代理商来到百度大厦总部讨要说法,并联名签署了一封致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的公开信,要求明确的赔偿方案,前百度外卖董事长王路的现场回应却并未能安抚这些代理商。11月13日,在不满百度外卖方面给出“因收购协议里有保密条款,不能回答代理商的问题;代理商的诉求没有法律依据,希望通过以后的长期合作实现共赢”的回应后,代理商继续给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发出公开信,寻求解决方案,但至今未得到回应。

  在饿了么和百度的交易中,前者能使用百度外卖品牌18个月,期间百度外卖将仍以独立的品牌和运营体系发展。那么,饿了么和百度如今为什么急于通过抛弃代理商来整合品牌?纠纷背后,存在同城竞争的自营和代理商加盟、或双方代理商的运营模式,为何难以磨合?

  百度止损,代理商艰难维权

  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消息一出,代理商们就开始担心,自己该何去何从。

  10月27日,百度财报披露,其2017年第三季度其他收入为人民币42亿元(约合6.36亿美元),主要由处置百度外卖业务所认列的投资收益组成,百度外卖的“卖身价”得以曝光。

  当百度集团将这笔钱落袋为安后,百度外卖的代理商懵了,在他们看来,代理商在百度外卖品牌的物流、商户、用户价值、技术及平台、市场投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如今百度外卖出售了,他们不仅没分得一分钱,还陷入了市场份额被侵蚀、流量和商户流失、投入大量资金打了水漂的迷茫。

  做了百度外卖3年代理商的张伟(化名)告诉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他当初给了30多万加盟费后,前后再投入超过300万元做推广和运营,“超过95%以上的商户签约和用户推广,都是靠代理商在当地的媒体资源、人脉资源,通过人力成本去地推而来的。”此外,日常烧钱补贴、骑手工资等支出,都是由代理商负担。

  与从高校市场起家的饿了么和从团购起家的美团外卖不同,百度外卖的流量从百度的其它业务导流而来。但在代理商看来,百度搜索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在搜索入口和竞价排名中,都几乎没有给百度外卖带来流量。

  上述代理商告诉无冕财经,从他以往的订单数据上看,即使是与百度外卖用户重合度较高的百度糯米,100单里从百度糯米导流过来的大概只有2、3单,而在91手机助手等应用市场导入的流量比例只有千分之几。

  因此,百度外卖的代理商在抢占市场占有率时,往往要投入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此次维权的代理商中,亏损的金额少则数十万,多则两三千万。

  张伟向无冕财经回忆,“当初正是冲着百度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背书而来。”没想到百度外卖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项目,在被百度边缘化、定位不清晰的战略部署中,成了42亿元卖身的“弃子”。

  但更让代理商们失望的是,百度方面完全没有准备对他们的安置方案。“百度总部及时止损,但代理商大多血本无归,希望百度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赔偿方案。”代理商在联名签署的公开信中如此写道。

  在一次次的交涉中,百度给出的回应都模棱两可,难以让代理商信服。随后,代理商在向张旭豪及拉扎斯集团(饿了么实际控制方)董事会致信中,表明“代理商作为百度外卖价值的重要参与方、缔造方,有权了解这次交易中百度外卖代理商的价值是否体现”,并提出百度外卖方面存在刻意隐瞒代理商价值的质疑。但截至目前,饿了么方面并未给出实质回应。

  自营VS加盟,如何平衡?

  此时,买家饿了么的角色也很尴尬。

  一来是张旭豪曾在内部信中表示,百度外卖在18个月过渡期中仍以独立的品牌和运营体系发展,百度外卖和代理商的纠纷,饿了么有理由回避;二来是饿了么近期也同样因为代理商的问题,自顾不暇。

  10月下旬,饿了么宣布,将部分地级市由城市独家代理商模式转为饿了么总部直营,并通过各地区渠道经理以电话形式通知部分独家代理商,期间并无协商过程。11月6日,13家代理商来到饿了么上海总部,拉起写有“饿了么还我血汗钱”、“拿代理商当炮灰,投资百万血本无归”的横幅,表达对饿了么该决定的不满。而饿了么对此的回应是,这些城市代理商未完成KPI(关键绩效指标),将纳入直营体系,同时取消独家代理权限。

  事实上,两边代理商维权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前期大量开放加盟的运营模式的弊端。

  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了解到,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三家平台的运营模式大有不同。其中,百度外卖除了在北上广自营,其余城市全部由代理商运营;饿了么前期自营较多,后来在与美团外卖抢占份额时,大量开放了代理加盟,以此迅速铺开市场;美团外卖则在大部分重点城市都采取自营模式,在难以触及的部分三四线以下城市才由代理商运营。

  对于自营和代理商模式的利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O2O部助理分析师陈礼腾向无冕财经分析,外卖平台自营管理,利润高、市场引导性强、方便售后,但占用资金大、占用人力多,并需要承担高额物流配送费用;而代理占用资金少,免除了终端费用,费用低、效率高、便于管理,但利润相对较低,较难形成自己的团队。

  大部分依赖代理商的百度外卖,在竞争中早已成一盘散沙,最终落得被收购的下场。而饿了么在下放过多代理城市,尝到了抢占市场的甜头后,不得不面对盈利难的问题。

  外卖市场从“三足鼎立”到“双雄争霸”,饿了么在收购百度外卖后,“收编”自己原有的独家代理城市和百度外卖的代理城市,是其在未来和美团外卖的竞争中必须经历的阵痛。

  11月7日,数据机构易观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饿了么+百度外卖在2017年第三季度的市场交易份额占比达48.8%,与此前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研究报告》中,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合并后市场份额将超过五成的数据相比,如今双双陷在代理商纠纷中的它们,显然已经在流失市场份额。

  而从团购时期就积累下运营经验的美团,在外卖自营和代理模式上,更好地把握了平衡,因此,当外卖O2O行业从粗放式发展转变到精耕细作后,美团外卖能迅速适应市场环境。

  对于饿了么而言,如何尽快解决代理商的纠纷问题是当务之急。陈礼腾认为,由于与百度外卖模式不同,整合需要时间,前期应该保持原有模式独立运营,再逐渐与合同即将到期的代理商沟通,实在难以调解的,实行一个平台双制度的模式也未尝不可。

  “总而言之,应在不破坏双方利益的条件下积极沟通,而不是采取强制措施逼迫就范,这对于平台发展来说也是不利的。”陈礼腾说,对于饿了么自身代理商问题而言,也亦如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棋子弃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