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个形容词描述自己词形容下自己吧

原标题:出道18年,她最喜欢的歌居然不是自己的?

听说她朋友圈发的最多的是个男演员?

听说她常常反复做同一个梦?

听说她有一个一直都还没完成的愿望?

听说她最喜欢的一首歌居然不是自己的!

听说她的护肤秘诀只有三个字?听说她....

2分钟解锁你从来不知道的她!

你对范范的了解有多少呢

每一天对演唱会的期待就多一些

我们先通过下面这段视频来提前走近她

范玮琪《快问快答》视频

Q:会自己在家做饭给孩子吃么?

范玮琪:会,偶尔会做。只是好不好吃我真的不知道(笑)

Q:每天花多少时间做皮肤保养?

范玮琪:越短越好,快狠准,3分钟吧。

Q:一般如何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

范玮琪:爱要及时、爱要说出口。我每天都会把“我爱你”挂在嘴巴上,除了对丈夫不会说,对其他人都会说(笑)

Q:你的口头禅是什么?

Q:最喜欢的一首歌是什么?

范玮琪:最近最喜欢许钧的《自己》

Q:说出你最害怕的三样东西?

范玮琪:我常常梦到自己上台没穿衣服,这个是很可怕的噩梦,第二个是大蟑螂,特别恐怖。第三个是孩子没在身边吧,没有安全感。

Q:你最想要给粉丝的一句话是什么?

范玮琪:感谢我的模范生们,谢谢你们这么多年的陪伴,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不管是最早开始听我唱歌的人,可能是十七八年前,还是最近才开始听我唱歌的人。每一个听我唱歌的你们,谢谢你们陪我度过这么多美好的日子。

Q:过去一年你没有完成的愿望是什么?

范玮琪:过去一年做了蛮多事情,有一个愿望一直没有达成,那就是跑全马。可能近期内都无法实现,先从半马开始好了(笑)。

Q:用一个形容词形容自己的穿衣风格。

范玮琪:我喜欢轻松自在,但是不失质感的风格。

上周末的“豪”友对决大家pick谁了呢?

豪群基金2018林书豪明星赛在8月4日火热开打,周杰伦、萧敬腾、陈建州、范玮琪、欧阳靖、高以翔等一众大咖参加了这次比赛。发起者林书豪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为更多被遗忘在角落的弱势群体发声呐喊,呼吁所有球迷能够关注这场比赛,关注中国篮球公益慈善事业。

这已经不是范范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了

大家是不是更加期待8月25日的成都站演唱会了呢

那么,在演唱会召开之前的这段空档里

2008年,范玮琪和陈建州为宣扬“反自杀”发起了“Love Life”计划。目的是关怀不幸患有自闭症、唐氏症、脑性麻痹的儿童与家庭,希望大家对这些孩子不要有任何眼神或者行为上的歧视。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生命的故事,在这两位勇士的不懈努力下,“Love Life”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耗时三年的,多位明星参与制作的纪录片《Love Life》也终于在2012年5月献映。

《Love Life》的主旨很明确,也很简单,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珍爱生命,关爱弱势儿童群体。纪录片中,三位罹患骨癌的小姑娘都曾有自己热爱的梦想,钢琴,滑冰,音乐,但疾病却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梦想。

△范玮琪、黑人和《Love Life》的三位主角

或许她们没有经历过那么多的人世沧桑,没有见过社会中的大风大浪,没有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体会的淋漓精致。但她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心性,亦足以让人动容。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愿望吗?是当总统、音乐家还是太空人?看似简单的志愿,却有一群小朋友永远无法完成梦想……”——《Love Life》

做公益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抱善意不一定能够肩负责任。它需要你足够坚韧,足够耐心,足够努力,要在漫天风雨中为不认识的人撑起一片天。

这些年,范玮琪一直在公益事业上安安静静的努力,用她的执着、率真、亲和力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那些动人的故事。

就像范玮琪对待音乐的态度一样安静而坚定,温柔而执着。曲曲折折的走过来,今年已经是她在音乐国度中行走的第19个年头。

「在幸福的路上」巡回演唱会是范玮琪复出后的首次巡演,在这次演唱会中范范仍然会用温暖的声音给人力量。

很少有哪个歌手,和范玮琪一样,似乎是用每一首歌去给生活做出恰当又适时的注解。通过这些歌曲,人们看到了范玮琪的一路成长,也和范范一起成长。也许这就是平凡魔力的根源。

范范说,“没有人能真的去定义什么是幸福,幸福往往不是别人能给我什么,而是我能给别人什么,我希望用音乐去纪录下每个阶段的自己,和歌迷一起走向通过幸福的路。”

有的歌手像烈酒,力道十足,让自己尝一次足以受用一生。有的歌手像泉水,不冷不热,却始终保持着这种难得的温和,范玮琪便是其中的一位。从少女时期到为人妻为人母,她的音乐,正如她的形象,永远透露着特有的清新,透露着属于都市女性骨子里的那份执着。

她用平和的曲调温暖人心,用安静的鼓点触动灵魂,用温柔的语调给人力量。你,准备好要听了吗?

今天你有离TA近一点吗

8月25日,让我们一起相约在幸福的路上。

2018范玮琪「在幸福的路上」

世界巡回演唱会 成都站

主办单位:CMClive 成都麦穗文化

全程主办:稻草综合制作有限公司

官方唯一合作电台:FM经典94.6

}

但是人类,却总是对一系列特征没有任何抵抗力,那就是萌。如圆脸、短下巴、大眼睛、小鼻子等,统统都是公认的萌点。而这,也正是新生儿的典型外貌特征。

早在 1943 年,生物学家 Lorenz 就发现,婴儿的脸能使人放下戒备,提供关爱。这也被称为“娃娃脸效应”(babyface effect),而这些萌萌哒特征则被称为“婴儿图式”(baby scheme)。

所以说,这张脸看似人畜无害,但却心机十足。当大人看到婴儿脸庞时,总会不自觉地产生想照料他们的冲动。这是一种本能的、普遍的、具有进化意义的反应。因为只有引起成人的怜爱,婴儿才能获得照料与保护,顺利长大。

而一些幼态持续的动物,也博得人类喜欢,成了宠物。看破了人类这一偏好以后,一些艺术形象也会刻意地模拟幼儿的特征。加菲猫、史努比、泰迪熊和米老鼠的形象设计都有着类似的过程,往幼态的方向演化。

婴儿卖萌有理,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们惹人怜爱的长相又是通过什么机制进化而来?

细想起来或许会有些血腥,那些长得不萌的,可能首先会被遗弃、杀死。而经筛选留下的婴儿,才会进化得越来越讨喜、可爱。当然,婴儿因为不够萌而被扼杀也只是个假说。也有观点认为,人类之所以觉得婴儿可爱,进化的是审美。这就属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暂且不讨论。

但是无论如何,动物界血腥的杀婴行为却是真实、且普遍存在的。从灵长类、肉食类、啮齿类,到鸟类、鱼类都有发生,就连你家中养着的软萌兔子和猫咪都不例外。

回头看历史的长河,动物的幼崽可用尸横遍野来形容。在某些物种中,杀婴行为甚至是新生儿最大的死因来源。例如大猩猩幼崽的死因,起码有 1/3 是由于杀婴现象。

刚开始,科学家认为这只是特例,属于一种病理性的行为。毕竟这除了会对雌性造成打击外,甚至影响种群的繁衍,似乎没有生物学适应性意义。他们认为,杀婴是由恶劣环境造成的压迫效应。例如,在空间狭小的实验室鼠笼里,小鼠经常会咬死刚出生的小鼠宝宝;牛背鹭会在食物不足时,优先照顾先孵化出的两只雏鸟,并放任其攻击并杀死其他雏鸟;非洲黑鹰则更过分,会直接主动啄死第二只孵化出来的雏鸟;

但是随着研究深入,科学家发现这一现象普遍得让人咂舌。即便不是环境的压迫,许多动物仍会对幼崽狠下毒手。而灵长类,就是最臭名昭著的婴儿刽子手之一。

1965 年,日本京都大学的山本幸丸首次报道了,印度丛林中长尾叶猴的杀婴行为。长尾叶新猴王“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杀死所有老猴王留下的幼崽。那时,猴群生存条件可以说是优渥,食物充足且少竞敌。

这篇论文,一度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舆论。毕竟杀婴是人类本能抵触的事情,光想象这种情节都让人觉得罪恶。当时,哈佛大学的人类学研究生萨拉·赫尔迪(Sarah Blaffer Hrdy)闻讯即赶往印度,进行了漫长的考察。

在她观察的种群里,杀婴行为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无差别的虐杀。在长尾叶猴的种群中,雄性绝不会袭击自己的后代。而且那些被选中的倒霉幼猴,几乎都不足六个月大。这个时期长尾叶猴幼崽都未戒奶,还一直黏在母亲身后,最需要照料与关爱。

所以,萨拉·赫尔迪提出了杀婴的性选择假说:杀婴,正是一种雄性让雌性再交配的有效策略。

一般情况下,哺乳动物在哺乳期是不发情的,分泌乳汁会使排卵受到抑制。但若孩子没了,就不用再分泌乳汁了。所以雄性选择杀死嗷嗷待哺的小猴,则可以使母猴再次进入发情期。

长尾叶母猴抱着被杀死的小猴

猴王的任期是极短的,可以用转瞬即逝来形容,一般也就两年多点的时间。之后,因为体能的衰退,它会被更精壮的雄性击败,落荒而逃。所以,猴王需要尽早地与母猴交配,才能将自己的优秀基因传递下去。

浪费资源和精力来养育“老王基因”,对自身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在生命的游戏里,只有那些繁殖成功率更高的个体才能顺利通关。而经过交配后,雄兽的杀婴行为也会停止,猜测是为了防止误伤自己的后代。

后来,也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了这种策略是常见的。动物王国中,就有 51 种灵长类会采取这种手段,此外还包括狮子、老鼠、河马等。而且,这种雄兽杀婴的现象,也多发生于一雄多雌的兽群中。越是雄性占据垄断地位的社会结构下,杀婴行为发生的频率也越高。

不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前夫被驱逐,但又不愿失去骨肉至亲的母兽,则会尽一切努力阻止自己的孩子被屠杀。例如狮群中,雌狮会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保护幼崽上。它们会把幼崽叼在嘴里,寸步不离,又或是与雄性展开搏斗。

只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胳膊肘总是拧不过大腿。保护婴儿需要消耗大量精力,没日没夜的守护,但雄性杀婴只需要几秒便可完成。

一些雌性动物采取的应对方式还十分奇特,例如“滥交”。雌性通过与多个雄性交配,让雄性难以分辨哪些孩子才是自己的。而为避免误伤,雄性杀婴行为便会减少。

例如,雄性倭黑猩猩是极少数不会杀婴的灵长类之一。而倭黑猩猩也常被称为“性观念”最开放的动物,因此雄性更不易识别出哪些孩子是自己的后代。

当然,这也与倭黑猩猩的社会结构有关。

在倭黑猩猩的种群中,雌性处于统治地位,生下来的幼崽由大家共同抚养。从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一雄多雌群的弊端是激化了雄性间的竞争。一些雄性没有繁殖机会,就可能引发杀婴现象。像这种多雄多雌群内,雄性们或多或少都得到了繁殖机会,可有效抑制杀婴现象。

此外,社会化的一夫一妻也可降低雄性杀婴率。大概 27%的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会实行一夫一妻制。这种长期性的姻亲关系,雄性也需分担养育后代的责任,它们会减少活动范围,以达到保护妻小的作用。所以才有观点认为,正是为了规避杀婴的风险,人类才更偏爱一夫一妻制。

但事实上,这些方式都未能禁绝残酷的杀婴现象,包括人类。而在这些“合作繁殖”的物种里,杀婴的主角却变成了母方。如果母亲感到缺少支持与辅助,又或是觉得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婴儿便会遭殃。

绢毛猴,因胡子酷似德国君主威廉二世而被命名为皇帝猴。

但雄性绢毛猴就没有皇帝的命了。除了提供精子外,它们更像是“保姆”,在抚养后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处于孕期的雌性绢毛猴,会想方设法让忙碌的雄性腾出“保姆服务”的档期。如果雄性正在带孩子,那么这些倒霉孩子很有可能会被雌性杀掉——即便那是自己女儿的后代。

在人类的道德观里,无论是谁,出于什么原因,伤害婴儿是罪大恶极的。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就算是在严格的道德约束下,人类的杀婴行为也是“一脉相承”的。人类母亲在感到自己缺乏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如贫穷、私生子等,同样会抛弃或者杀死自己的孩子。而这一般都是在婴儿刚生下来的几个小时或一天内完成。那时,母亲与孩子间的情感联结还未足够坚固。所以还真别误解了“母性天生”,认为生为人母必定会对孩子好。事实上,“母爱”是有条件的,也需要一定的情境线索激活。

西方世界婴儿死因的形容词——“被子盖得太厚”,正是杀婴的一块遮羞布,意为婴儿被“意外”蒙死在被褥中。在 15 世纪的佛罗伦萨,有 15%的婴儿因此而死。

到 18 世纪,有一位医生从表面意思理解“被子盖得太厚”的含义,并发明了一种“佛罗伦萨育儿架”。这种育儿架长得像一个三条长腿的笼子,用于防止婴儿被闷死。

当时这种育儿架是被强迫使用的。但却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其发挥了作用,死于“被子盖太厚”的新生儿一如既往的多。所以不少案例,可以直接判定为谋杀。

而根据英国布罗得莫精神病院的入院记录,1902 年至 1927 年间入院的女性中有 48%是因为杀婴。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这些被送进精神病院歇斯底里的妇女还真不一定得病了。在弃婴的那一刻,或许她正受到演化内驱力的感召。而这对保障新生的福利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予以道德的约束外,妇女可能更需要足够的社会支持。

用户在百度知道日报上发表的全部内容,严禁第三方转载。任何第三方使用相关内容,必须联系百度知道日报,获得书面授权,并按照规定的方式使用该内容。

文章出处:百度知道日报()

}

题一: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非常了解自己,那么请你用三个形容词来准确地描述你自己,并说明你为什么用这三个词。

题二:“假如你就是灯,在夜幕中睁开独特的‘灯眼’,观察灯前的人和事,你会发现怎样的故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从中任选一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三个形容词描述自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