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聘老师时,学校是爱要非师范生应聘中学老师类毕业的还是爱要南开毕业?

       先放一张我3日那天在南开大学马蹄湖的湖心岛拍的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的照片,也引出这篇游记的题目“我是爱南开的”,这句引自总理在1919年给留日南开同学的信上的话就镌刻在纪念碑上。稍后我会在游记中介绍这句话的来历和与之相关的故事。

 南开大学马蹄湖湖心岛上的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周总理曾是南开大学的首批学生。

       这篇游记是接上篇天津大学的那篇游记,3日那天,看天气不太热,就想去南开大学的马蹄湖看荷花,因为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是挨着的,所以坐车在七里台站下,先去了天大,之前已经把天大的游记发在了马蜂窝上。现在就把那天接下来的南大游发上来。

 这张照片是游览结束后从南开大学东门出来时拍的。

 1950年,南开大学学生会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希望为南开题写校名。毛泽东很快回信,并题写了好几幅“南开大学”,嘱托挑选一幅最满意的使用。经过仔细挑选,最终确定了现在使用的这个题名。南开大学也成为了全国13所由毛泽东亲自题写校名的学校,另外12所是:中央美术学院(时为国立美术学院,中央两字为集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时为北方交通大学)、贵州大学、湘潭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除上面提到的13所真正由毛泽东亲自题写校名的大学外,另外还有很多大学是采用毛体集字的方式。

       这次去南开大学主要是去想看马蹄湖的荷花,但南开可不仅有荷花,一些人文景观也是值得看的,比如位于主楼后面的校钟,还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当然还有南开大学的主楼和主楼前的周总理纪念碑也不容错过。在看完荷花后,我也去这些地方观赏一番。

 马蹄湖的荷花。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南开大学主楼和主楼前的周总理纪念碑。

NKU),简称“南开”(天津人习惯称南大),肇始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9年,是由严修、张伯苓创办的综合性大学,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而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湖南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云南昆明,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天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

 南开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入选首批“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被誉为“学府北辰”。

       严修(1860~1929)字范孙,号梦扶。天津人。著名教育家,曾任学部侍郎。1903年参与创办的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是天津最早的私立小学。1904年10月,与王益孙、张伯苓共同创办私立中学堂。该校后称敬业中学堂、私立第一中学堂。1906年在南开建设新校舍,更名为南开学校。1918年,筹办南开大学。 

       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字伯苓。天津人。著名教育家。1894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1898年11月,受严修之聘,到严氏家馆教授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后成为南开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南开大学校长。

       1919年9月,严修、张伯苓创办南开大学,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开学。设文、理、商三科。校址初设于南开中学内。1923年8月,迁至八里台。抗日战争期间,迁往昆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回津复校。 图为第一批学生合影留念。(后排左起第1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

 这张导览图是在东门的校车站拍的。

 接着上篇天大的游记,经过天大和南大联合研究大厦,过到了南开大学一侧。

 可以看到南开大学的校徽,南开大学是1919年建校,到明年就100周年了。

 从大门可以看到天大。

 南开大学游泳馆。

 再回望下天大南大的联合楼。

 马路中间对着的就是马蹄湖,其实在这我已经看到荷花了,但因为离得远,照片上看不出来。

 终于走到了马蹄湖边,看着满湖盛开的荷花,还是有些小兴奋。

 马蹄湖其实就是个U型湖,因状似马蹄而得名。

 马蹄湖的一侧。

 看出马蹄湖的U型了吗,中间的就是湖心岛,在这可以隐约看到周总理的纪念碑。

 在谷歌地球上的南开大学马蹄湖,这样看清楚了吧。

 感觉马蹄湖的荷花还是比之前去的人民公园的更多更壮观。

 马蹄湖和湖心岛。

       办公楼因为正对着马蹄湖,所以在办公楼上是观赏马蹄湖全景的最佳观赏点。办公楼前是解放军总后勤部赠的日晷。

 这条路是大中路,这已经到了马蹄湖湖心岛的入口。

 已经能看到湖心岛尽头的周总理纪念碑。

       周恩来总理纪念碑,这是1979年南开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在此建成的。碑座用花岗岩、碑身用汉白玉制成。在碑左上角镶嵌着周总理的铜制浮雕头像,正中镌刻着周总理的手书——“我是爱南开的”6个金色大字,碑背面镌刻的是由杨石先校长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个原本就极富诗情画意的地方,由此又增添了一层壮丽色彩。

       杨石先校长生前很喜爱景致独特的马蹄湖。新中国成立后,他同周总理建立了深厚友情,对周总理十分崇敬。因此,他愿在自己百年后,将骨灰撒入屹立着周总理纪念碑的中心岛周围的翠柏苍松下。1985年2月,杨校长病逝,子女遵照遗嘱,将其骨灰撒入马蹄湖中心岛周围的松柏丛中。

 杨石先校长题写的碑文。

       最后一行小字写出了“我是爱南开的”这句话的出处,这是引自总理在1919年给留日南开同学的信上的话。稍有语感的人会觉得这句话应该还有下文,没错,那下文是什么呢,这中间又有什么故事呢。

       五四运动中,当时被认为是卖国贼的曹汝霖逃到天津,为平息学生的怒火,曹汝霖想打着关心教育的名义,向南开学校大学部捐献巨款。

       作为私立学校,当时的南开学校大学部确实资金短缺,所以张伯苓校长准备接受捐款并聘请其为校董。周恩来等南开的学生认为,校董乃一校精神的代表之一,以一个臭名昭著的卖国贼为校董,这让他们无法接受。张校长当时还和大家幽默地解释说:“美丽的鲜花,不妨是用粪水浇灌出来的。”意思是虽然这钱不干净,但我们可以拿它来兴办教育,做有益的事。

       但学生领袖们还是觉得问题严重,竭力阻止。周恩来给留日南开同学会去信:“南开的事体,我是不愿意冒昧的说,冒昧的管的......”“我是爱南开的,可是我看现在的南开趋向,是非要自绝于社会不可了。”

       经过周恩来反复与张伯苓校长的通信劝说以及南开学校全体爱国师生的斗争,最后张伯苓校长尊重学生的意见,宣布拒绝了曹的捐款,事情也由此获得了圆满的解决。

 虽然网上有人觉得单拿出这句话有断章取义之嫌,但我觉得“我是爱南开的”这句话引用的并没错,周总理确实是爱南开的,所谓“爱之深,责之切”。那封信也只是事情还没有结果前与校友表达的愤慨和发的牢骚而已,而且周恩来与张伯苓校长的感情很好,对张伯苓也非常尊重,张伯苓也很喜欢这个学生。蒋介石去台湾前曾多次劝说在南京政府考试院任院长的张伯苓和他一起去台湾,张伯苓却一直犹豫推脱,并以养病之名辞职,避居重庆。正在此时,周恩来派人给张伯苓捎去密信“老同学飞飞不让老校长动”。张伯苓熟悉周恩来中学时代的“飞飞”笔名,他知道这是周恩来在关键时刻对他的关照和爱护,从而坚定了拒不去台湾,迎接重庆解放的决心。重庆解放后,周总理于1950年5月初亲自安排飞机接张校长及其夫人回京,几个月后,又欢送张伯苓回天津定居,掀开了张伯苓晚年历史的新篇章。

       周总理确实是爱南开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担任总理的26年间,18次莅临天津视察,其中于1951年、1957年和1959年三次回母校视察,表达了他对南开的爱。

 1959年5月28日,周恩来视察南开大学时在图书馆与师生亲切交谈。(图片源自南开大学校史网)

 这时天上突然飘起了雨丝,可以看到地面上的雨点。

 这是新开湖,看湖里的雨点,其实感觉雨并不大,而且在树底下走,基本不会弄湿衣服。

 范曾捐建的东方艺术大楼。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 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1984年,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建立;1986年,捐建并主持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2008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2011年,荣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

       1993年,范曾游欧回国,继续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并被任命为学术带头人。

 范曾为南开大学九十周年校庆题写的“和衷共济,讲信修睦”。

 南开大学校钟。

       两边铜铸支架也呈钟型,支架上架一横梁,校钟悬挂其上。此钟体积巨大,重达3000多公斤,古香古色,给人一种沧桑感。每年新生入学,必到此钟处举行仪式。南开校钟静静地悬在主楼的后广场,学校每逢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都会鸣钟纪念。

 当年的校钟系德国克虏伯工厂制造,原是为庆祝李鸿章寿辰而制作的纪念钟,铜钟钟面铸有整部《金刚经》,重达一万三千余斤。1904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英军曾将该钟取走作日常用钟,八国联军向天津交还政权后,大钟移至海光寺,后海光寺赠与南开大学作为校钟。铜钟置于思源堂西侧,以4根弓形梁柱做支架,并悬挂于约2米高的台基之上。翻看南开旧时的照片,当时那口铜钟颇为壮观,是当时南开的一景。九一八事变1周年时,南开师生为铭记国耻,每日连敲校钟9响,次敲1响,再敲8响,用以象征南开人将铭记九一八国耻,钟声轰鸣,声震方圆数里。

       1937年7月28日,日军进攻天津,而驻扎在海光寺的日军则将炮口直接对准八里台的南开大学。南开罹难,建筑被毁,图书设备遭到野蛮劫掠,而万斤大钟亦不知所终。战后学校多方查索校钟,张伯苓校长曾致函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商震将军在日本几个掠夺物品集中地搜寻,但都杳无无音,校钟终难逃被毁的厄运。

       1997年7月,为铭记南开园被侵华日军炸毁60周年的惨痛历史,学校决定重铸校钟。新铸校钟是由南京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所长、南京静海寺警世钟设计者王钟泉设计,江苏冶金机械厂铸造的。大钟的钟槌与南京警世钟的钟槌共同出自一棵有着80年树龄的檀木,一南一北两棵钟槌堪称一对孪生姐妹。

新的南开校钟重达3000公斤,钟高1.937米,寓意要师生员工牢记1937年日军炸毁南开。钟的周边雕刻着60枚校徽图案,意寓60周年,钟的正面是“南开”两个大字。钟上文字由著名书法家康殷先生书写,左面是校歌,中间是校训。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原址位于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校区东北侧,解放以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后在学校建有复制碑,碑座呈圆拱状,中嵌石碑。这是南开大学的复制碑。

       虽然是复制碑,但南开大学的纪念碑还是有小小的不同,就是在复制原碑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块小碑,这也是南开纪念碑独有的标记。看到纪念碑正面台阶当中镶嵌的那块石碑吗,上面镌刻着著名画家、南开大学教授范曾先生为南开大纪念碑题写的碑记。

       南开大学的西南联大纪念牌是2007年9月13日在南开大学揭幕的。左起:时任南开校长饶子和、清华校长顾秉林、北大校长许智宏在西南联大纪念碑前。(图片来自南开大学新闻网,摄影 李星皎)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讨论战局问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校长,在庐山会议后并未立即返回京津,而暂时留在南京和上海。7月29、30日,南开大学遭到日机轰炸,大部校舍被焚毁。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1946年8月,三校复员北返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留昆明联大旧址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改称云南师范大学,其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民盟中央传统教育基地、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云南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

       这里啰嗦一句,当时的三位校长中,有两个天津人,且都与南开有渊源,除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外,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也生于天津(1889年12月29日),并且在1904年(光绪三十年)成为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由西南联大教授冯友兰撰写、闻一多篆刻、罗庸手书,享有“三绝碑”的美誉。1178字的碑文,通篇诉说联大建校始末及历史意义,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碑后刻录了834位联大参军同学的名字。

 碑体上端是闻一多篆刻的碑额。

 这是冯友兰撰写、罗庸手书的碑文。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掠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校。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

  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此其可纪念一也。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天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软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难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日:痛南渡,辞官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嵲。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器,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倭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罗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注:一九四六年四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准备北上复员,并决定在原址留碑纪念。五月四日,西南联大师生在图书馆举行结业典礼后,到校园后山(今云南师范大学校园东北角)举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揭幕式。这块碑由当时著名的大手笔、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教授撰文、中国文学系闻一多教授篆刻、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庸教授书丹。纪念碑碑文1100余字,简明地叙述了抗战及三校离合的经过,阐述了联大可以纪念的四个方面,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热情,高度颂扬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取得的空前伟大的胜利,充分抒发了对"我国家"未来"旷世伟业"满怀信心的壮志豪情,气势宏伟,让人一诵难忘,被称之为"三绝碑"。

  附录:罗庸教授作校歌,冯友兰教授作"引"及"勉词"、"凯歌词",张清常教授作曲。

  [引]八年辛苦备尝,喜日月重光,顾同心同德而歌唱。

  [校歌词](满江红)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逐雠寇复神京,还燕碣。 

  [勉词]西山沧沧,滇水茫茫,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

  [凯歌词]千秋耻,终已雪。见雠寇,如烟灭。大统一,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神京复,还燕碣。

       著名画家、南开大学教授范曾先生为纪念碑题写的碑记。因为碑面朝上,所以上面有些灰尘,还有雨点,字迹看不太清楚。

 局部放大并加大对比度后的部分碑文。

      碑后为联大校志委员会纂列的、由唐兰篆额、刘晋年书丹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碑,刻录了834位联大参军同学的名字。

 这条小河叫小引河。

 看完西南联大纪念碑,经过楼间的小路,绕到南大主楼前,首先看到的就是周总理塑像的背影。

 南开大学主楼。

 主楼前的周总理塑像。

 “我是爱南开的”。

 周总理塑像的背影和纪念碑的碑文。

 纪念碑的碑文。

 再回到前面,走下台阶,注意到台阶下的铜制标志吗,猜到是干什么用的吗?

       明白了吧,这个设计的还挺贴心的,因为毕业季,师生都要到主楼和周总理的塑像前拍合影,有了这个标志,就很容易以此为中心拍照了。

 主楼前左侧的省身楼。

       1926年,陈省身进入南开大学数学系,并于1930年毕业。1934年夏,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名数学研究生。1963年至1964年,陈省身担任美国数学会副主席。1995年陈省身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陈省身是美籍华裔数学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 为了纪念陈省身的卓越贡献,国际数学联盟(IMU)还特别设立了“陈省身奖(Chern Medal)”作为国际数学界最高级别的终身成就奖。

       1984年8月25日,邓小平设午宴招待陈省身夫妇,支持他任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鼓励他为发展中国数学所做的努力。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聘请陈省身担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任期至1992年)。

       1985年10月17日南开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陈省身随即以南开为基地,亲自主持举办学术活动,在中国数学界的支持下,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数学家。 

       1986年11月2日,邓小平设午宴招待陈省身夫妇。正是这次会见,引发了提高国内知识分子工资待遇、颁发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措施。

       2000年他与夫人郑士宁回到母校南开大学定居,亲自为本科生讲课,指导研究生。

       2002年促成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在中国北京召开(系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

 陈省身于南开数学研究所。(此图片源自网络)

 主楼前右侧的石先楼。

       杨石先(1897年1月28日-1985年2月19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1955)。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1985年2月19日卒于天津。

       1907年入天津民立第二小学,并首次接触化学,每次化学演示实验,都引起他很大的兴趣;后又接触到各种物理实验,使他进一步开拓了眼界。

       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22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23年任南开大学教授,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29年再度去美国在耶鲁大学研究院任研究员,1931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科学研究工作者学会会员,同年回国,继续执教于南开大学。1948年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并代理校长,1957年任南开大学校长。

 1949年9月,杨石先作为教育界的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见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10月1日他出席了隆重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周恩来总理亲自把他介绍给毛泽东主席:“这是天津南开大学的负责人、老科学家杨石先同志。”毛主席紧紧地和他握手,并说:“你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付出了多年的辛勤劳动。”这是毛主席对他工作的充分肯定与鼓励。

       1958年,杨石先和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师生办起“敌百虫”、“马拉硫磷”两个农药车间。毛泽东主席亲临视察,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77年,杨石先参加了邓小平同志召集的30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的座谈会。在会上,他提出了四点建议:①恢复国家科委,以统一规划、指导、协调全国科技工作;②在中国驻美联络处设一位科学教育秘书,以适应即将开始的两国科技、教育交流;③选拔优秀科技人才,保证科技队伍后继有人;④采取措施,使中年教师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他的建议受到赞扬与肯定,并被有关部门采纳。

 南开大学老校长杨石先。(此图片源自南开大学新闻网)

       因为要从南大东门出去坐公交车,所以还要回到大中路。又见到了范曾的东方艺术大楼,这是大楼的后面。

 东方艺术大楼。

 又回到了大中路。

 又见到了马蹄湖的荷花。

       梁启超寓居天津期间,于1921年9月,正式接受张伯苓的邀请,在南开大学讲授全校学生的必修课——“中国文化史”。由于梁启超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授课时激情澎湃、语言生动,因此,每次讲授“中国文化史”的时候,都是座无虚席,“听讲者有数百人之多”,其中不仅有南开大学的师生,甚至是“天津各校教员、学生来旁听者颇多”。

 温家宝毕业于南开中学。

 南开大学东门。

 卫津河与卫津路。

       往前走一点就是八里台公交站。温馨提示:如果想去南开大学的马蹄湖看荷花就在八里台站下,如果想去南开大学的主楼,就在复康路八里台站下,如果想去天津大学东门,就在七里台站下。


}

近地铁 · 随时看 · 拎包入住 · 集中供暖 | 房源ID:

  • 地铁:距离地铁西南角175米
  • 我是该房源所属人,房源信息由我维护

  • 房源亮点
  • 户型介绍
  • 交通出行
  • 周边配套
  • 小区信息
  • 开发商南开房地产开发公司
  • 2室1厅

  • 2室1厅

  • 1室1厅

  • 我是该房源所属人,房源信息由我维护

  • 我带看该房1次,非常清楚该房屋特色

公交 地铁 购物 餐饮 娱乐 健身 银行 医院 教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师范生应聘中学老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