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到底应该怎样和父母相处会很痛苦

原标题:假期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和平相处?

孩子放假了,作为家长,您开心吗?

“开心!孩子终于可以享受一段轻松的时光了,看着孩子的笑脸自己都轻松了几分。”

但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据孩子们反馈过来的信息:

? ?你是这样的家长吗?

不想做个令孩子嫌弃的家长,假期其实可以这样和孩子相处!

与孩子相处,5大误区不要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和性格。孩子能否健康成长,长大后能否取得比较好的成就,取决于孩子是否有健全的人格,而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亲子关系密不可分。有亲子专家表示,与孩子相处时,有一些误区是不能走的,父母或许并不在意,但对孩子的影响或许是终生的。

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不仅不是爱,反而是一种伤害。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分约束孩子的行为,孩子会变得没有主见。科学实验表明,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创造力往往比较低下。由于孩子凡事太过于依赖父母,长大后社会适应能力低。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反而得不到更好的成长。

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过分宠爱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养成骄傲、任性、自私、虚荣、孤僻等缺点,产生不良的社会行为。这样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低,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育宜早不宜迟,对孩子早开发是好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孩子在五岁的时候大脑已经发育了一半,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家长如果让孩子接触过多的早教课程,强迫孩子学很多不感兴趣的内容,孩子没有了童年本该有的空间和时间,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阴影。

在孩子面前只顾玩手机、电脑

我们现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现在的孩子很早就接触电子产品,很小的宝贝手机,平板,还有电脑比大人玩的还厉害,经常和一些家人聊天,说自己的孩子成迷手机和电脑游戏不能自拔,还有带着孩子参加聚会的时候,家长为了叫孩子们安静,经常会看到孩子们一人一个手机或者平板在那玩游戏,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呢?

家长们要反思自己了,如果不是大人成天抱着手机不放,只顾玩手机也不愿意跟孩子玩,不和孩子交流,孩子慢慢的也会觉得手机或是电脑一定很好玩,要不怎么爸爸,妈妈们这么感兴趣,孩子也不会被手机和电脑吸引,也到不了玩起来不能自拔的境界,如果我们大人平时不玩手机和电脑,我想孩子也不会被这些电子产品所吸引,父母的孩子的老师,别再孩子面前玩手机了,有时间孩子还是多陪陪孩子吧。

父母在孩子面前经常吵架,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多半脾气不会好,这些多半孩子还会缺少安全感,动不动就会发脾气,任性,执拗,甚至会以发脾气来引起大人的注意。孩子小的时候是在模仿,等孩子大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发脾气来解决问题,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与孩子相处,可以这么做

作为父母,爱孩子是自己的天性,但也有不少父母属于爱在心口难开型。

有亲子专家曾表示,当一个人被无条件地爱着的时候,他的自信心就会大增!自己会尊重自己,进而尊重别人。在他的心灵中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产生,即自我价值开始萌芽。而无条件地爱着孩子,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勇气的最重要的方法。

2鼓励,不要总拿别家的孩子比较

美国有个大教育家说过一句话:“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告诉你的孩子:“没问题!爸爸相信你!”你要每天不断地巩固。可是大多数家长却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谁家孩子都比你强得多!”这些家长仿佛是专门来为孩子泄气的。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有些家长说:孩子就是不跟我讲话,最近他学习成绩下降,在学校和老师作对,回来什么也不和我说!我问什么原因?他说不知道。

一个孩子行为上出现偏差可能有二十个原因,家长想讨秘方,但药不对症能治病吗?对于孩子的漠然回应或者不回应,很多中国式父母都忍耐不住脾气,直接体罚甚至殴打。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家长真的懂孩子需要什么吗?孩子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和你诉说呢?

其实,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父母需要以低一半的高度和慢一半的速度与孩子相处并成长,要走进他们的世界,和他们做朋友,而不是用自己的理论去说服。

如果孩子提出要求并不过分,应该接受,这样可以逐步让孩子懂得被重视和被尊重。譬如,妈妈正在洗衣服,孩子希望妈妈能带他去户外玩一会儿球。你可以告诉他,等衣服洗完后马上就带他去。

提示:满足孩子要求,不要建立在中断自己正在做事情的基础上。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尊重他人。

如果父母与孩子过分亲密,每分每秒都与他在一起,会使孩子离不开你,就很难和其他孩子交流和玩耍,成为朋友。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孩子走出家的环境,去接触更多的人。

提示: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对孩子的依赖会逐步增长,相反,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则会逐步降低。如果父母发现自己需要依赖孩子来充实自己的时间,那么就该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

如果孩子不听话,你又没有制住他的法子,久而久之,你就在孩子面前丧失了权威和信用。有时你实在没耐心再唠唠叨叨下去了,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你就必须说到做到,不为孩子的可怜相所动。但你在给他下最后通牒之前要想清楚。假使你老是吓唬孩子又总是说了之后不执行,他就会觉得你没用,渐渐地蔑视你的权威。最糟糕的是,孩子将无视你良性的诱导,使得你滥用更多对孩子身心健康不利的事情作恐吓。

提示:切忌用一些大而无当的诸如:“把你塞到地底下去”之类的话恐吓他,那是最没效力的。

7不要一发脾气就骂孩子

即使再气愤,也不该当众骂孩子,这是很伤孩子自尊心的。要知道,父母一项很重要的责任就是保护孩子的尊严。用粗鲁的言辞骂孩子仿佛给孩子贴上标签,这个标签会给孩子一个印象,时间久了,孩子就认为自己就是那样子的人。

提示:如果你发现自己太急躁了,可以对孩子作适当解释,告诉他今天得快点,我们还有事。让他感觉你的急脾气是对事不对人。如果不注意,已经骂出口了,应赶快对孩子道歉。来自父母的道歉是很有效的,承认自己错了,也等于告诉孩子以后他错了应该怎么办。

8不要在孩子面前反驳自己的配偶

你告诉孩子该睡觉了,你丈夫打断说:“让他把这套节目看完吧,还早呢。”由于配偶双方来自不同的家庭,在为家长之道上也各不相同,一方可能是威严型的,另一方可能是温婉型的。如果当着孩子表现你们的分歧,孩子以后遇事就会利用父母间的不一致钻空子。这类小小的分歧往往会在日后酿成大问题。

提示:如果你觉得配偶在做的事情你不同意,先让他去,待会儿再跟他私下商量,不要当着孩子表示你的不同意见。有许多夫妻从不在一起讨论他们的为父为母之道。应在一 个有闲的晚上,聊聊各自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想法,作些适当的让步,争取达成共识,这样不仅有利于教育孩子,也易于增进夫妻感情。

9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怨恨情绪

如果孩子对你说“我恨你,妈妈。某某某比你好”之类的话,你立即作出十分激烈的反应,是大可不必的。最好的做法是暂且环顾左右而言他。

提示:事后可以反省一下或者与配偶谈谈,说不定你近来的脾气是大了一点。一起想想有什么办法控制孩子的情绪。同孩子聊聊他哪里不开心,针对事而不是针对他的怨忿情绪谈话。

有时候你觉得是在教育孩子,但是你说到脸红脖子粗孩子仍无动于衷。要知道演说是不能代替行动的。假如你一边告诉6岁的孩子不能撒谎,一边又万分得意地告诉家人你找了个什么样的借口推辞了一个你不想参加的会议,这等于在变相地同意孩子以后可以不说实话。

提示:看看孩子是怎么同他的小朋友们交流的。同孩子说话时常常看着孩子的眼睛,问问他对你说的是怎么看的。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你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你的孩子。尤其是你在家里同配偶说话的方式会成为孩子同人交流的一种模式。

}

原标题:寒假在家如何与老妈愉快相处?攻略来了

“没回家时,父母各种盼望;回家当天,父母各种欢欣;回家没几天,父母各种恼火。”大学生们迎来“史上最长”寒假却未必“轻松”。熬夜赖床、房间凌乱……大学生们在家的种种“逍遥自在”引来家长的“看不惯”。

怎样才能防止与老爸老妈冲突?近日,网络上一份《寒假防止与老妈发生冲突全攻略》爆红,引来众多共鸣。

重庆晨报记者林祺 实习生 喻春龙 刘嘉莹 报道

这份攻略的“最高准则”是:顺着老妈,多献殷勤,多干正事,不睡懒觉。当然,目的就是有效降低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概率。

昨天,重庆晨报记者查阅了一下,其实网上还有不少版本的“讨好老妈”方式,包括不管妈妈叫“老妈”,改口叫“母亲大人”;早叠被子晚烧水;只要母亲大人在,你始终都在书桌前看书;每天陪母亲跳广场舞等。

很多大学生们在看过此篇攻略后大呼:这些熟悉的情景,对于“90后”而言绝对是这个寒假的真实写照。

昨天,记者采访了10多名寒假回家的大学生。父母眼中的“懒”,确实是不少人与父母闹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真实了。放假回家经常睡得很晚起得更晚,一觉醒来就是中午了。为起床没少挨老妈批。”四川大学大二学生小陈笑着说,这篇“攻略”很贴切,也挺实用。同学和他情况也差不多,假期在家常挨老妈“批斗”。

李毅是重庆工商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已经回家十多天了,“回家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只是我爸妈少念叨一点的话就更好了。”

李毅说,他平时在学校每天7点左右就起床,放假回家了经常晚上玩电脑到深夜,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床。因此,妈妈经常念叨他这么晚还在玩游戏,是不是在学校也这样,回家怎么不好好复习,这样子还读什么大学之类的。“其实我知道她是担心我,不过碎碎念起来真的有点烦,我在家也不怎么喜欢说话,所以妈妈念叨我的时候,我摆出一副虚心受教的姿势,她念完了就没事了。”

重庆邮电大学的冯倩回家的这几天很不开心,“我真是服了他们,一天到晚问东问西也就算了,不理他们就说我一点礼貌也没有,大学白读了,心里太烦躁了。”

冯倩在大学谈了个男朋友,这事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希望她能在大学毕业后再谈恋爱,冯倩为了这事没少和父母争执。

这次寒假回家没两天,父母就开始盘问,冯倩不想回答就把自己锁在房间内,没想到这彻底伤了父母的心,说“他们在冯倩心中还没一个男朋友重要,真是白养了这么多年”。冯倩和父母就此打起了冷战。

“我早就料到回家肯定会闹得不愉快,我也不知道怎么和爸妈沟通,我都22岁了,不是小孩子,没想到他们还是把我当小孩子一样管。”

当然,也有人回家与父母相处得非常愉快,这其中的经验指数非常高。

杨欣是重庆邮电大学的一名学生,学校一放假她就回家了。杨欣还有一个4岁的弟弟,回家前她特地在超市买了很多糖果。杨欣说,自己回家后,白天帮父母煮饭洗衣,照看弟弟。晚上一家人坐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其乐融融。“毕竟读大学有时候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这次寒假能回家待一个月,一定要多帮爸妈做点事,让他们轻松一点。”

重庆大学的常禹老家在四川彭州,每学期回家一次。“每学期放假回家,长辈因为很久没见我,头一个星期,都把我当客人一样,好吃好喝地供着。我每天上午10点起床,白天玩或者和侄女、妹妹逛街,晚饭后就散步和看电视。”

常禹笑言,不过,一般来说过了一个星期,父母就会开始批评她不做家务事,“你回家连地都没扫过。”

“我知道自己都20多岁了,不做家务是不对的,所以他们批评我也不生气。”再后来,常禹开始承包一些家务,比如包汤圆、炒菜,还会和妈妈一起洗全家的衣服。

对于这份攻略,罗女士觉得简直是“一针见血”,“如果孩子都能照着里面写的那样做,这个假期我们大家都轻松。”

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很困惑。刘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大二,她说,以前和我无话不谈的孩子,念个大学回来怎么就出现代沟、对我处处抵触了呢?

白阿姨则最看不惯女儿不规律的饮食作息习惯。“我们两代人的作息不一致,我说多了她也烦。”白阿姨说,自己最初见到女儿回家的欣喜维持了不到一天,就忍不住想念叨了。

“我和女儿可以说是无话不说的‘好姐妹’。但是,这不代表和她没有矛盾。”程女士说,每年寒暑假大概分两段,假期刚开始几天特别美好,相安无事,随后就问题百出,女儿后期经常以同学聚会为由躲到外面去。“我自己也分析了一下,问题主要还是两代人价值观不一样吧,又各持己见,谁都不肯认输。”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假期,孩子们课业压力减轻,家长可以安排各种亲子活动,加强与孩子的互动沟通。假期活动既要让孩子快乐充电,又要让孩子们真正的全身心放松,有更充沛的精力去迎接下学期新的学习生活。寒假初始,先给孩子们做做“心理按摩”吧!

孩子的“心事”你知多少

由于学习压力大、父母要求过严等多方面因素,一些孩子可能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障碍不排除,那么日积月累,就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因此,假期是平时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孩子的最佳干预、调整时机。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应带其前往医院求助心理医生。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呢?

1、易紧张、烦恼、焦虑,不敢与人交往,胆小害怕、怯懦,内心总有不安全感。这是明显的焦虑症状。

2、敏感多疑、过分克制、思虑过多、优柔寡断、注重细节、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具有强迫症倾向。

3、有的孩子有“心理问题躯体化”表现,即有紧张、焦虑等情绪,告诉家长或医生的却是头疼、失眠、胃不舒服、没劲儿等躯体化症状。

4、还有的孩子心理问题比较隐性,不易发现,具体表现是:该做的事拖着不做,遇到问题总是拖延,有的甚至去喝酒,把问题抛到意识之外不去解决。

5、行为问题突出:一遇到解决不了的挫折和问题就发泄,用砸东西、攻击等暴力行为发泄。

6、逃避现实的正常生活。比如,白天睡觉,晚上通宵上网;厌学,整天在大街上溜达或离家出走等;内向不说话,悲观甚至有自杀想法和行为。

7、出现明显的言语紊乱,情绪不稳定,哭笑无常等重性心理疾病的表现。

如果您的孩子有上述异常的表现,应该及时到心理医生那里咨询和治疗。

让孩子假期摆脱“老气横秋”

和过去相比,现在孩子们的假期越来越老气横秋,缺少活力。假期作业一堆,假期补课一堂又一堂,剩下的时间不是闷在家里看看电视,就是孤独地“啃”一本又一本参考书。那么,如何让孩子们的心灵在假期真正得到放松呢?

建议一:过一个简单的假期

假期里,给小学生“一副球拍、一套积木和一个小时”,让他们像在幼儿园时一样过简单的寒假;给初中生“一种乐器、一本日记和一个上午”,主要培养好的习惯,过轻松的寒假;给高中生“一个人、一个培训班和一本好书”,做儿点初中没做的事。总之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再“变小几岁”。坐在地上搭积木、任性地在红纸上剪出各种图案,从题海和参考书中走出,踏踏实实看一本喜欢的闲书……看似浪费了时间,但智慧和力量只有在这时候才能够闪现。

建议二:带着孩子去旅游

旅游是孩子增加知识、陶冶情操的最好方式。假期出游,既可以放松心灵,又能使孩子增长见识。在家长的带领下,孩子可以在旅游途中充分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名山大川的秀美。在身心得到愉悦的同时,与家长一起感受自然的博大。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在出游之后写一些游记、日记、作文等。

建议三:特长学习挖掘潜能

也可以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门特长来学习。特长学习有两种:一是从长远考虑,学习一种乐器或是舞蹈、美术等,如果发现自己有潜能,可以长久学下去;二是短期培训,学习一种在一个月内就能大致学会的特长,比如剪纸、滑冰、游泳等等。

建议四: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体验生活,是孩子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最好时机。

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和 高中生可以就近到社区进行一些服务性活动的尝试,也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到敬老院、孤儿院帮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父母相处会很痛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