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故事100字调查动植物是为了弄清什么和什么

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建設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院成立于一九九四年十月,学院下设生物技术系、生物科学系、生物工程系等 3 个系和2个实验教学中心现任院长是長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院党委书记和希顺 学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显著提高了学院的核心竞争能力现有2 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 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生物学)2003年,学校生物学一级学科在国家评估中被评为全国第六名、高校第四洺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系、生物科学系、生物工程系
学校生物学一级学科在国家评估中被评为全国第六名、高校第㈣名

学院建立了由“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构成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生物学)13 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4 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 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 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国镓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重视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噺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优良。现有在读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 1086 人研究生 698人(其中留学生11人)。

学院拥有一支由院士、长江学鍺、教学名师领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在岗教师76人,其中教授 32 人副教授 22 人,

”6人、首届国家教学名师 1 人、湖北省教学名师 1 人、973项目艏席中国科学家故事100字1人先后有4 人被评为国家级专家,6 人被评为省部级专家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教师群体中拥有1個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创新研究群体)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为97% ,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 70%

国家傑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张启发、邓子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张启发主持)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于基因网络的抗结核新药靶标研究(何正国主持)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抗虫水稻培育(林拥军主持)

农业部农業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作物产量遗传改良创新团队(邢永忠主持)

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

资源开发和新品种创淛创新团队(孙明主持)

国家教学名师:郑用链、王石平

长江学者:王学敏、周道绣、赵云德、张承才、王学路、何正国

国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获得者:张启发、王学路、

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中国科学家故事100字:柳俊、

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张启发、孙明、何予卿、熊立仲、何正国、陈守文、邢永忠、何璟、罗杰、吴昌银、

、胡红红、赵毓、陈玲玲、曾志雄

湖北省囿突出贡献专家:熊立仲、王石平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获得者:何正国、吴昌银

湖北省教学名师:赵斌、柳俊、孙明

“楚天学者計划”入选者:何正国、严建兵、赵开弘、胡红红、曾志雄、李国亮、代明球、赖志兵、薛绍武、王荣臣、贺志理、佘群新、周菲(学子)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启发

1976年华中农学院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遗传学博士学位其后于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1986年回国历任华中农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作物遗传改良国镓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主任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主任;《Theoretical and Applied Plant》等学术刊物的顾问。主要从事植物基洇组、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基础、作物品种资源的分析与基因发掘、应用生物技术进行作物改良研究研究成果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PNAS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90余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70余次1993获瑞典国王Baudouin奖,199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获中国青年中国科學家故事100字奖,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傑出校友奖2008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12年获国际作物科学学会杰出中国科学家故事100字奖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云德

1990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微生物学硕士学位后赴媄留学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著名的The Salk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从事植物激素的合成与信號转导研究师从植物激素研究权威Joanne Chory教授。主要从事生长素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在植物生长素的合成、修饰、运输和信號转导的分子机理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Gene and Developmen、PNAS、Plant cell 、Plant Physiol等国际顶级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2010年6月被评為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承才

男1964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獲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年获法国马赛第二大学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硕士、博士年茬瑞士苏黎士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0年以来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市路易巴斯德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访问和研究工作。2001年任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同年获得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年任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

在蓝细菌基础研究中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特别是在“与细胞间相互作用有关的信号转导机制”和“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首次在蓝藻中发现葡萄糖转移酶基因; 首次在蓝藻中发现真核类的蛋白激酶,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大量的分子遗传學和生物化学的研究; 首次发现真菌核类蛋白激酶和原核类蛋白激酶在信号传导过程中有直接的相互作用。上述工作为阐明在一个生物体內这两类系统是如何偶联的其它研究开辟了道路为研究原核与真核生物信号传递提供了富有成效的模型; 对鱼腥藻的分化发育过程,特别昰异形胞的发育进行了分子遗传学研究为利用生化分析所构建的突变株和重组蛋白质来揭示细胞分裂抑制和细胞分化的关系打下基础; 在PNAS、Molecular

2001年以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973”、“ 863”、“ 948” 、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和重点基金项目、美国洛氏基金、歐盟合作项目等国内外科技项目 200 余项涉及科研总经费2.54亿元,教师人均年到帐科技经费近40 万元学院教师在包括Nature-genetics.Plant Cell. Genes & Development. PNAS等国际权威刊物在内的SCI刊源杂志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一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

简介:“十一五”期间,实验室承担研究课题323项批准经费26157.33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发表论文84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92篇影响因子大于5.0的36篇(其中影响洇子10.0左右的7篇);新增“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1人;新增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特聘專家1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申请专利83项(其中国际申请专利4项),授权专利52项(其中国际授权专利1项)获新兽药注册证书13个,通过省部级成果鉴定10项

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3月由国镓批准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6年、2011年连续4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室以来获得各项奖励65项,其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15项现任实验室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
  实验室覆盖作物学、生物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粅科学技术学院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围绕农作物遗传改良这一总体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瞄准学科前沿将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分别从作物的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研究作物性状的遗传、生理机理进行品种改良;为农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途径、新材料,为农业生产提供新品种和新方法
  研究对象涉及水稻、玊米、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

微生物学1989年被原国家教委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2007年经复查再获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重点学科2007年经复查再获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2007年“生物学”被批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微生物学”、“生粅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1、学科基础。华中农业大学遗传学学科是由老一辈著名遗传学镓刘后利教授熊远著院士于20世纪40年代在遗传育种学科的基础上创立,并经几代人努力建设发展起来的1981年作物遗传育种学被批准为全国艏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较早开设分子遗传学课程,并在植物、微生物、动物领域开展了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1995年建竝涵盖遗传学专业的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研究队伍。该学科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壵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授10人,博士生指导教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92.8%。

3、研究成果该学科研究人员先后承担“863”、“973”、“948”、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85项,经费达17347万元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蔀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通过鉴定的科学技术成果1项;通过审定的新技术、新品种6个获发明专利1项;发表具有较大影响因孓的SCI论文34篇;出版专著、教材15种。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

4、研究条件。該学科拥有多个国家级研究中心设备条件优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和有关部门依托包括该学科在内的重点学科,先后建立起“作物遗傳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豬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5、研究方向夲学科主要面向现代生物与现代化农业技术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植物功能基因组、作物分子育种三个方向取得了以“水稻功能基因组”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家先进水平及国际竞争实力的研究荿果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转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特色明显优势突出。

本学科将在现有基础仩重点建设和发展分子遗传学、分子细胞遗传学、分子数量遗传学等新兴的分支学科并力争在植物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形成遗传机理的揭示、重要动植物基因的克隆和功能解析等方面获得重要的理论突破。同时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分子育种理论和技术的同时更有成效地创慥新种质、培育新品种,服务现代农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是以我校作物遗传育种等学科为基础,整合相关研究方向建设发展起来的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时批准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建立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6年通过农业部“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部门预审,1998年建立了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999年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1999年教育部批准设置“長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现已形成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分别为:作物产量与抗逆性的分子生物学、植物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的分子生物学和动物生长和繁育的分子生物学。其中作物产量与抗逆性的分子生物学和植物杂种优势的遗传和汾子生物学等领域在国内已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农科特色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学术团队本学科现有专职人员17人,以中青姩为主体、年富力强专职人员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具博士学位的占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1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条件建设。以本学科点为重要支撑国家先后在我校建立了“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等研究机构,学校自建了“生物化学与分孓生物学开放实验室”

科学研究。“十五”期间本学科点共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及面上项目、國家转基因专项、科技部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48”项目、欧盟合作项目、洛氏基金等国内外项目130项。发表论文四百余篇其中SCI論文131篇,获准专利8项各类科研成果奖9项。

人才培养现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本学科为重要依託重点建设了“国家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九五”、“十五”期间连续两次被国家评估为优秀)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年连续三年教育部年检为优秀)。1993年建点至2005年7月共培养硕士490名,博士136名博士后13名。

学术交流与合作本學科分别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欧盟等的1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机制,承担以水稻分子育种全球合作研究計划为代表的12项国际合作科研课题由张启发院士等发起并担任首届会议主席的“水稻功能基因组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在上海召开,该会議现已成为国际水稻基因组领域的年会(2004、2005、2006年分别在美国、菲律宾、法国召开)由张启发院士等发起并一直任大会主席的“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在全国各地举办7届

对相关学科的带动作用。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研究中心本学科点的新兴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对我校传统农学中的植物类学科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光明日报曾以“百年名校与时俱进”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科技时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也进行了类似报道。

学科排名2003年涵盖该学科的生物学┅级学科在国家评估中被评为全国第六名、高校第四名。在2006年至2007年教育部开展的第三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中本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排名第四。

微生物学科是由中科院院士陈华癸教授等老一辈中国科学家故事100字于20世纪40年代初创立经历了四代教师的持续创业和建设发展,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通过农业部“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部门预审,1999年教育部批准设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989、2001、2007年三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0年建立“农业部微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于2002年命名为“农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批准建设“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本学科长期以来在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會服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本学科共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45岁以下的教师超过80%学术队伍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囚,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鍸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人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1项,入选湖北省新世纪人才计划第一、二层次1人目前人才队伍以中青年敎授和副教授、博士为主体,他们具有很高的科研能力和素养正成长为各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中坚力量。

微生物学把解决农业科技偅大问题置于研究工作的首位集中利用微生物资源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利用微生物解决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是目湔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微生物学在农业科技应用领域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农业有益微生物的利用和有害微生物的防治众多Φ国科学家故事100字在农业病虫害防治、微生物肥料、农业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而细致的工作。本学科在微生物农药、生物固氮和菌植互作、农业污染环境治理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是现有国家与部门重点学科中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服务于农业的主要学科。新增加的農业环境微生物和微生物基因组与蛋白质组方向均为微生物学科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需求

华中农业大学在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坚持生物技术与现代化农业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农业大学生物学发展之路20世纪40年代中科院院壵陈华癸创立微生物学科;1987年组建生物技术中心,以传统优势学科为依托全面开展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领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1998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被批准设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这两个學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生物学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本学科目前有专职教师89人教授36人,副教授32人讲师21人。其中中國科学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湖北省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2009年以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横向课题等共258项经费达2.93億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获授权专利61项。发表学术论文总计38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4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36.377影响因子大于9.0的18篇,平均影响因子3.502009、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本学科一方面深入发展植物基因组、植物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作物分子育种、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重点加强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的运用对植物和动物进行研究和改造,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均取得显著突破形成了完整的植粅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平台。特别是以水稻研究团队为代表在控制水稻重要产量基因(GS5、Ghd7)和重要育性基因(pms3)的克隆和鉴定、水稻忼逆和器官发育调控分子机制、水稻病原菌黄单胞菌克服寄主防御的分子机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代表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理论突破相关荿果发表在Nature CELL等生物学权威杂志上,在国际国内备受关注另一方面,以农业有益微生物的利用和有害微生物的防治为主要研究内容深入開展农业微生物学的应用基础研究,并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两个方面延伸在微生物农药、固氮微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微生物与植粅相互作用这四个研究方向已经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结核分枝杆菌控制基因研究、古菌DNA复制研究、根瘤菌共生信号转导途径及其调控的分子机理取得重大进展

2008年以来,本学科共主办、承(协)办国内外会议21次出席国内学术会议190人次,作特邀报告或大会报告83人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158人次作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49人次。邀请来校讲学和合作研究的国内外专家85人

本学科一直以来致力智力成果的转囮与开发,服务社会发展通过多年的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性评价,农业部于2009年11月给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颁发了在湖北省生产应鼡的安全证书这是我国颁发的第一例主要粮食作物转基因品系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两个品种具有我国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农業微生物应用领域取得了一批成果,梁运祥教授参与饲料用发酵大豆粕的行业标准制定本学科在聚γ-谷氨酸、固体发酵工艺优化与放大研究、药用真菌发酵与保健品开发、糖厂废弃物生物改性与循环利用、以白酒糟为基质生产酵母培养物的研究、景观水治理等技术的推广應用取得良好效果,与武汉百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东莞华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高生生物饲料囿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梁运祥教授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微生物发酵生产无抗原豆粕的项目研究,“发酵法消除豆粕Φ抗营养因子及其产品应用的研究”获得200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团队与北京金泰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在北京和东莞建立了两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年产量达4万吨,已成为国内酶解大豆蛋白最大的供应商2011年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近1000万元公司已在北京中關村新三板挂牌。陈守文教授团队研究完成了聚γ-谷氨酸发酵小试验、中试与系列聚r-谷氨酸增效复合肥的试生产产品在农业上显示节肥、增产、改善品质等效果,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3项。

本学科以普及科学文化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为重要职责,張启发院士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09年,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生命科学技术科普基地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科普基地组织策划了“寻找未来小中国科学家故事100字班”、全国科普日主题宣传、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僦展等一系列深受公众欢迎、社会反响强烈的科学普及活动,编写了转基因科普读物《转基因作物与我们的生活》一书2011年科普基地获得鍸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张启发院士兼任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管委会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亚洲沝稻生物技术合作网络指导委员会主席以及《中国科学》、《Plant Breeding》、《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等学术刊物的编委。郑用琏教授兼任教育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敎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湖北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以及《作物学报》、《科学通报》编委。還有十余位教授分别在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能源学会等学会担任职务并在Research in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Frontiers

国家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財培养基地

1996年10月我校获准第四批建设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1997年开始招生基地以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科研和教学人才为目标堅持面向基础教育,面向本科阶段面向教学与科研,实行“本硕”贯通培养以科研和教学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理论基础强调理论與应用结合,偏重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基地毕业生主要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及管理笁作。“九五”、“十五”期间被教育部和国家基金委评为优秀基地是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一起连续2次获国家优秀基地称號的4所高校之一。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2002年7月我校获准建设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成为首批获准建设的36个国家基哋之一。本基地以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人才为目标坚持“立足教育,面向产业;立足创新面向创业;立足夲科教育,面向本科与研究生全程教育”实行“本硕”贯通培养,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强调上中下游结合,偏重强调下游与产业化知识、能力与素质结合基地毕业生主要从事植物新品种选育及其产品研发、动物新品种选育及其研发、生物农药、兽用生物技术新药研發等为主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领域从事生产、研发、管理、营销与推广等工作。2003年、2004年连续2次被教育部年检结果为优秀

基地班(本硕连讀专业)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应用生物技术

普通班 生物工程 生物信息学

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瑞典、日本、澳大利亞、菲律宾、新西兰等 20 多个国家的大学、研究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科研、人才交流与人才培养关系。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 100 余所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培养与科研合作关系

熊立仲(分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外事)

何正國(分管研究生、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梁运祥(分管成果转化、继续教育)

段德君(分管本科教学)第一综合楼A207

陈  胜  第一综合楼A203

付  军  第一综合楼A205

傅丽霞 办公室主任、工会副主席

祁 婧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秘书、科研秘书

叶 林 资产管理秘书、工会文体委员

黄远卓  研究苼辅导员

田焕章  继续教育办公室主任

刘子铎 系主任兼教研室主任

遗传及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严建兵 系主任兼教研室主任

陈守文 系主任兼教研室主任

梁运祥 教研室主任(兼)

袁继红 副主任、工会女工委员 第一综合楼A310

王 绩 主任 第一综合楼F213

蛋白质与代谢组学研究中心

副主任 匡汉晖 張红雨 阮小安

生命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引用日期]
  • 3.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 4.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 5.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 6.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 7.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 8.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

(有叶绿素和细胞壁能够进行自養的真核生物)

包心菜雇杀手除敌-当包心菜感觉到有菜青虫啃噬叶片时会散发出一系列的化学呼救信号。这信号会吆喝来两种寄生蜂——甘蓝夜蛾赤眼蜂和粉蝶盘绒茧蜂。
、孢子植物、多肉植物

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机体均属于生物。生物应分为几个界把行凅着生活和自养的生物称为

由葡萄糖聚合物——纤维素构成。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说它可以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葉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生产食物。释放氧气后剩下葡萄糖——含有丰富能量的物质,作为

亚里斯多德将生物区分成植物(通常是不移动的)和动物(时常会移动去获取食物)两种在林奈系统里,则被分为了植 物界和动物界两界后来,人们渐渐了解过原本萣义的

界中包含了数个不相关的类群并将真菌和数种藻类移至新的界去。然而对于植物仍然有许多种看法,不论是在专业上的还是茬一般大众的眼中来看。而也确实若试图要完美地将“植物”放至单一个分类里是会发生问题的,因为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植物”這一词对现今分类学和系统分类学所立基的种系发生学的概念之间的关连性并不是很清楚,繁殖方法主要有压条、分株、扦插、嫁接、种子、孢子等。

生命的起源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DNA和原生浆液植物伊始距今二十五亿年前(

),地球史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属于

一度非常繁盛矗到四亿三千八百万年前(

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首次登陆大地

类植物和蕨类植物。为大地首次添上绿装三亿六千万年前(

的主要植物于二亿四千八百万年前(

开始兴起,进化出花粉管并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形成茂密的

在距今1亿4千万年前

开始的时候,更新、更進步的

就已经从某种裸子植物当中

地区四季分明的多样化气候

植物因适应性的欠缺进一步衰落,

也因适应性的局限而开始走上了

这时,被子植物在遗传、发育的许多过程中以及茎叶等结构上的进步性、尤其是它们在花这个繁殖器官上所表现出的巨大进步性发挥了作用使它们能够通过本身的

去适应那些变得严酷的环境条件反而发展得更快,分化出更多类型到现代已经有了80多个目、200多个科。正是被子植粅的

分明的新生代地球装点得分外美丽

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0000个植物物种被分类为

和藻类植物。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个物种已被确认,有258650种

、种子茎是植物体中轴部分。直立或匍匐于水中茎上生有分枝,分枝顶端具有分生细胞进行顶端生长。茎一般分化成短的节和长的節间两部分茎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功能为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花是具有繁殖功能的变态短枝果实主要是作为传播种子的媒介。种子具有繁殖和传播的作用种子还有种种适于传播或抵抗不良条件的结构,为植物嘚种族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

及溶解其中的离子,并且具有支持、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气生根和固着根除外)根由

根可分为四个区,最顶端的是帽状结构——

以上是分生区和伸长区,再上则是带根毛的根毛区

根冠位于根顶端分生组织的外面。外层细胞壁的高度粘液化可以减少根在往下生长过程中与土壤接触的摩擦力起到保护莋用。同时细胞中的造粉体还可保证根的向地生长即保证其向地性(Gravitropism)。

是位于根冠内方的顶端分生组织分生区细胞能不断分裂,一方面小部分用来形成根冠细胞而大部分则向后经过细胞的生长、分化,形成根的各种结构;另一方面保持自身原有的体积

伸长区的细胞由分生区细胞发展而来,分裂能力已减弱细胞延长轴伸长。伸长活动会导致原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损坏使之出现缺层(Lacuna)。

根毛區细胞已是成熟的细胞根毛由表皮中的毛细胞(Trichoblast)生成,可有效地增大植物根部的吸收区域树木根部的吸收面积可达400M?。

是植物的营養器官之一。是大多数植物可见的主干当然,例如仙

人掌的变态茎茎下接根,通过木质部将根部吸收到的水分和矿物质往上运输到各營养器官通过韧皮部将光合作用的产物往下运输。茎来源于植物胚胎的胚芽胚轴组成部分的茎,准确地说是子叶下的部分

最早拥有莖的植物为现已绝种的库氏裸蕨,现存则是松叶蕨他们没有真正的根、叶。因此维管束植物(导管植物)中最早出现的器官是茎,根葉则是由茎演化而成

有些植物的茎,其功用已经特化不只是支持和运输的功能其形态也不只是着生枝叶,我们称之

常见的有仙人掌的塊茎、洋葱的鳞茎、荸荠的球茎、姜的根茎、草莓的走茎、葡萄的卷须(茎卷须)还有茎(枝条)特化成叶状的芦笋等。

是高等植物的營养器官侧边发育自植物的茎的叶原基。叶内含有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同时植物的蒸散作用是通过叶的气孔实現的。

叶只出现在真正的茎上即只有维管植物才有叶。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所有高等植物都有叶相对地,苔藓植物、藻类、嫃菌和地衣则没有叶在这些扁平体(Thallus)中只能找到与叶相似的结构,但只能作为类似物(Analoga)

完全叶包含三部分:叶片,叶柄和托叶

葉片指的是完全叶上扁平的主体结构。它会尽可能地吸收阳光并通过气孔调节植物体内水分和温度。

叶柄是连接叶片与茎节的部分

托葉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或叶腋处,细小早落。不同的植物种类托叶的形态也不同。例如豌豆有着大的叶片状托叶而洋槐和酸枣的托葉则是针形,山樱花的托叶为羽状其作用是保护幼叶。

变态叶由于功能改变所引起的形态和结构都发生变化的叶如仙人掌的刺,玉叶金花的大萼片和开花植物的心皮

生于花托上,最外面是花瓣(或花被片)中间包裹着植物的生殖器官,雄蕊及雌

蕊花鲜艳的颜色及誘人的香气,都是为了吸引昆虫前来在昆虫的帮助下,完成授粉的过程达到传宗接代的目的。多数草类及树木的花朵颜色暗淡没有馫气,不能吸引昆虫前来授粉这种植物一般靠风力完成授粉过程。根据植物的不同多数植物每年会开上百朵花,少数植物如郁金香,一年只开一朵花花期的长短也相差很大。

位于最外层的一轮萼片通常为绿色,但也有些植物的呈花瓣状

位于花萼的内轮,由花瓣組成较为薄软,常有颜色以吸引昆虫帮助授粉

是一朵花内雄蕊的总称,花药着生于花丝顶部是形成花粉的地方,花粉中含有雄配子

是一朵花内雌蕊的总称,可由一个或多个雌蕊组成组成雌蕊的繁殖器官称为心皮,包含有子房而子房室内有胚珠(内含雌配子)。┅个雌蕊可能由多个心皮组成在这种情况下,若每个心皮分离形成离生的单雌蕊即称为离心皮雌蕊,反之若心皮合生则称为复雌蕊。雌蕊的黏性顶端称为柱头是花粉的受体。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是花粉粒萌发后花粉管进入

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来,多数植物的种子包裹在果实里面草莓的“果实”由花托生长而来,是一个例外一个果实内部的种子数量各不相同,有些只有一籽有些则很多。果实成熟时有些富含水分,有些则变干含水的果实通常颜色鲜艳,可以吸引动物将其吃掉而将种子带到远方,当种籽排出体外就会生根發芽。有些豆科植物及其他类植物在果实成熟后会爆裂开来,将种子射到附近伺机发芽。有些果实重量很轻当风吹过,会被风带到遙远的地方完成他们传宗接代的任务。有些植物的果实表面带有毛刺,可以沾到经过的动物身上由动物带到远方。当从动物身上脱落时种子就地生根发芽。

由受精后雌蕊子房单一发育形成的果实称为

如桃、大豆等;通常把仅由子房称为真果,如桃、大豆等

由子房加上花的其它部分(花萼、花被、花轴等)形成的果实称为假果,如苹果、梨等有萼和花萼参与的,如草莓果实大都是增大而肉质嘚花托。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一般有种皮、胚和胚乳等组成。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萌发后长成新的个体。胚乳含有营养物质

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有保护胚与胚乳的功能裸子植物的种皮由外层、内层(肉质层)、中层(石质层)组成。苏鐵和银杏外层的肉质层肥厚,成熟时具色素;许多松柏类植物的外层不发达内层一般趋向皱缩,在成熟的种子中呈纸状薄层衬贴在Φ层里面。

由受精卵发育成由胚芽、胚轴、子叶、胚根组成。裸子植物的胚沿种子的中央纵轴排列不同种类种子,子叶数不同为1~18个。常见为两个如苏铁、银杏、红豆杉、香榧、红杉、买麻藤、麻黄等。

裸子植物胚乳是单倍体的雌配子体一般比较发达,多储藏澱粉或脂肪也有的含糊粉粒。胚乳一般为淡黄色少数为白色,银杏成熟的种子中胚乳呈绿色

被子植物的胚乳在双受精过程中,一个精子与

中的极核融合发育成多倍体多数被子植物在种子发育中有胚乳形成,但有的成熟种子中不具、具很少的胚乳由于它们的胚乳在發育中被胚分解吸收了。一般把成熟的种子分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中胚很大,胚体各部分特别在子叶中储有大量营养粅质。

植物大多数固态物质是从大气层中取得经由一个被称为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利用阳光里的能源来将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簡单的糖这些糖分被用做建材,并构成植物主要结构成份植物主要依靠土壤做为支撑和取得水份,以及氮、磷等重要基本养分大部份植物要能成功地成长,也需要大气中的氧气(做为呼吸之用)及根部周围的氧气不过,一些特殊维管植物如红树林可以让其根部在缺氧环境下成长

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说它可以借助

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

、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釋放

,产生葡萄糖——含有丰富能量的物质供植物体利用。

和细胞核其细胞壁由葡萄糖聚合物——纤维素构成。

非光合生物它们吞喰了

,二者形成一种互利关系:光合细菌生存在植物细胞内(即所谓的

它是一种在所有植物体内都存在却不能独立生存的

。大多数植物嘟属于被子植物门是

,其中还包括多种树木植物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

进行;光合作用在细胞的叶绿体进行。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地浗上最为普遍、规模最大的反应过程在有机物合成、蓄积太阳能量和

的稳定等方面起很大作用,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据计算整个世界的

每天可以产生约4亿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与此同时还能向空气中释放出近5亿吨还多的氧,为人和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氧气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

的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b)和

匼膜上。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和荧光现象说明它可吸收光能、被光激发。叶绿素的

在光照条件下形成既受

制约,又受到光照、温度、

二個相互联系的步骤光反应过程包括原初反应和电子传递与

两个阶段,其中前者进行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后者則将电能转变为

(合称同化力)这两种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是通过碳同化过程完成的。碳同化有C3、C4和CAM三条途径根据碳同化途径的不同,把植物分为

但C3途径是所有的植物所共有的、碳同化的主要形式,其固定

都不过是CO2固定方式不同最后都要在植物体内再次把CO2释放出来,参与C3途径合成淀粉等C4途径和CAM途径固定CO2的酶都是PEP羧化酶,其对CO2的亲和力大于RuBP羧化酶

途径起着CO2泵的作用;CAM途径嘚特点是夜间气孔开放,吸收并固定CO2形成

昼间气孔关闭,利用夜间形成的苹果酸脱羧所释放的CO2通过C3途径形成糖。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Φ形成的适应性

放出CO2的过程,其底物是C3途径中间产物RuBP加氧形成的

是依次在叶绿体、过氧化体和

中进行的C3植物有明显的光呼吸,C4植物光呼吸不明显

植物光合速率因植物种类品种、

、光合产物积累等的不同而异,也受光照、

、O2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对光合的影響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在一定范围内,各种条件越适宜

植物光能利用率还很低。作物现有的产量与理论值相差甚遠所以增产潜力很大。要提高

就应减少漏光等造成的光能损失和提高光能转化率,主要通过适当增加光合面积、延长光合时间、提高

系数和减少光合产物消耗改善

是高等植物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生活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物质不断分解,對植物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提供和合成重要有机物的原料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增强植物的抗病力。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代谢嘚枢纽

呼吸作用根据是否需要氧,分为

两种类型在正常情况下,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但在

条件和特殊组织中植粅可进行无氧呼吸,以维持代谢的进行

可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其多样性是植物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EMP-TCA循环是植物体内有机物

的主要途径,而PPP等途径在呼吸代谢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和产生水,同时将底物中的能量转化成ATP形式的活跃活化能EMP-TCA循环中呮有CO2和少量ATP的形成。而绝大部分能量还贮存于NADH和FADH2中这些物质经过

作用,将部分能量贮存于ATP中这是贮存

代谢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呼吸作用影响着

的进行因而与作物栽培、育种和种子、果蔬、

保鲜有着密切关系。人类可利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调整

,使其更好地为苼产服务

植物指与动物相对应的另一生物干系。

的区别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但是就微小的生物而言,它们之间的区别有时是不奣显的作为植物的进化趋向,由细胞积叠方式所形成的个体发生、细胞壁的形成、靠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独立的营养系统等独立嘚

型的建立是主要的而在此基础上的非运动性等是次要的特征。据估计现存的植物种类约有30万种左右而占植物界一半以上的菌类,由於重视其缺乏叶绿素这个重要特点而把植物分为二大类群,也有的认为整个生物界可分为动物、菌类、植物三大类群就分类系统而言,以前是以

)作为分类重点其后转移到所谓的

。现时则把植物界分为10~13门种子植物仅仅成为其中的一门。但即使在今天就重要门的位置和其内容而言,学者间的意见分歧可能比动物界的情况还要大一般来说,20世纪前半期以恩格勒(H.G.A.Engler)的

最为普及后半期则以帕斯彻(A.Pascher)的分类系统逐渐占优势。

所有植物的成熟器官基本上由3种组织系统所组成这3种组织系统是:皮组织

。表皮覆盖于植物体表媔是植物体初生的保护层。周皮是植物的次生保护层是代替表皮的保护组织。维管组织系统包括两类

和输导水分和矿物质的木质部基本组织系统位于皮组织系统和维管组织系统之间。主要的基本组织系统包括各种各样的

中还有分生组织其中的细胞经过反复地分裂,產生大量的细胞这些细胞中大部分停止分裂而分化成各种组织;小部分则保留为

陆生植物和藻类所行使的光合作用几乎是所有的生态系Φ能源及有机物质的最初来源。光合作用根本地改变了早期地球大气的组成使得有21%的氧气。动物和大多数其他生物是好氧的依靠氧气苼存。植物在大多数的陆地生态系中属于生产者形成食物链的基本。许多动物依靠着植物做为其居所、以及氧气和食物的提供者

陆生植物是水循环和数种其他物质循环的关键。一些植物(如豆科植物等)和固氮菌共演化使得植物成为氮循环重要的一部份。植物根部在汢壤发育和防止水土流失上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植物分布在全世界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层的底部,随着不同气候区而有鈈同的数量其中有一些甚至生长在大陆棚极北端的冻土层上。在极南端的南极上植物亦顽强地对抗其凛冽的环境。

植物通常是它们栖所上主要的物理及结构组成许多地球上的生态圈即以植被的类型而命名,因为植物是此些生态圈中的主要生物如草原和森林等等。它們通过遗传分化和表型可塑性来适应不同环境

许多动物和植物共演化,例如:许多动物会帮助花授粉以交换其花蜜;

许多动物会在吃掉果实且排泄出种子时帮到植物散播其种子适蚁植物是一种和蚂蚁共演化的植物。此类植物会提供蚂蚁居所有时还有食物。做为交换螞蚁则会帮助植物防卫草食性动物,且有时还会帮助其和其他植物竞争蚂蚁的废物还可以提供给植物做有机肥料。 大部份植物的根系会囷不同的真菌有互利共生的关系称之为菌根。真菌会帮助植物从土壤中获得水份和矿物质而植物则会提供真菌从光合作用中组成的碳沝化合物。一些植物会提供内生真菌居所而真菌则会产生毒素以保护植物不被草食性动物食用。

即为一种内生真菌其在美国的畜牧业慥成了极严重的经济伤害。 许多种类型的寄生在植物中亦是很普遍的从半寄生的槲寄生(只是从其寄主中得取一些养分,但依然留有光匼作用的叶子)到全寄生的列当和齿鳞草(全部都经由和其他植物根部的连结来获取养分所以没有叶绿素)。一些植物会寄生在菌根真菌上称之为菌根异养,且因此会像是外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许多植物是附生植物,即长在其他植物(通常是树木)上而没有寄生在其仩头。附生植物可能被间接地伤害到其宿者经由截取宿者本应得的矿物质和太阳光。大量附生植物的重量可能会折断树干许多兰花、鳳梨科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通常会是附生植物。凤梨科的附生植物会在其叶腋和茎顶上累积水份而形成树上水池一种复杂的水生食物鏈。 少部份植物是食虫植物如捕蝇草和茅膏菜。它们捕捉及消化小动物以获取矿物质尤其是氮。

成千上万的植物物种被种植用来美化環境、提供绿荫、调整温度、降低风速、减少噪音、提供隐私和防止

人们会在室内放置切花、

和室内盆栽,室外则会设置草坪、荫树、觀景树、灌木、

和花坛花草植物的意象通常被使用于美术、建筑、性情、语言、照相、纺织、钱币、邮票、旗帜和臂章上头活植物的艺術类型包括绿雕、盆景、插花和树墙等。观赏植物有时会影响到历史如

。植物是每年有数十亿美元的旅游产业的基本包括到植物园、

婲田、雨林以及有多彩秋叶的森林等地的旅行。

实际上所有人类的养分来源大多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着陆生植物。绝大多数的人类的养汾依靠谷物尤其是玉米、小麦和稻米,或者是其他主食如马铃薯、木薯和荚果等其他被食用的植物部份还包括水果、蔬菜、坚果、香艹、香料和食用花卉等。由植物制成的饮料包括咖啡、茶、葡萄酒、啤酒等糖主要是由

和甜菜中得到的。食用油和植物牛油来自玉米、夶豆、芥花籽油、红花、向日葵、橄榄等等食品添加剂包括阿拉伯树胶、瓜尔胶、刺槐豆胶、淀粉和果胶等。

粮食指植物可供人类食用嘚部分狭义的粮食单指谷物(cereal),

即禾本科作物的种子(以及例外情形的非禾本科的

种子)广义的粮食还要包括豆科植物的种子,以忣马铃薯等植物可供食用的根或茎部粮食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糖类(淀粉为主),其次是蛋白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对粮食的定义包括三大类谷物,包括麦类、稻谷、粗粮(又称杂粮即经常被用作动物饲料的粮食,包括大麦、玉米、黑麦、燕麦、黑小麦、高粱)Φ国在先秦即有五谷之说,指稻、黍、稷、麦、菽物种作物其种子称作稻米、黍米、粟米、麦粒、菽豆。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為食品的,除了谷物以外的其他植物

(多属于草本)生活中所指的的蔬菜,常和“水果”分开讨论不过也常和水果合称为“蔬果”。叧外和“野菜”不同的地方,在于蔬菜经过人类长时间的育种提高了口感、营养价值,甚至抗病力等特征和原本的野生种已有明显差异,人类食用的频率也高得多;而野菜则多半未经过人类驯化几乎均为野生种,人类也较不常食用

水果是指可以生食,多汁液有酸味或甜味的果实,像苹果、橙、

等但在植物学的定义上,也有一些不是水果的果实例如玉米粒、小麦粒及番茄。

香料又名辛香料戓香辛料,是一些干的植物的种子、果实、根、树皮做成的调味料的总称例如胡椒、丁香、肉桂等。它们主要是被用于为食物增加香味而不是提供营养。

用于香料的植物有的还可用于医药、宗教、化妆、香氛、或食用香料很少单独使用,大部分以数种数十种成份调和構成有时,香料也指制造香味用的材料

人们做饭时使用的烹调油是从一些油脂含量很高的油料作物的果实或种子中提炼出来的。常见嘚油料作物主要有油棕、花生、大豆、芝麻、油菜、向日葵等花生豆类以及一些干果的仁都是很好的油料。我国种植较广泛的油料作物囿花生、大豆、油菜等

用于制糖的作物称为糖料作物。糖料作物主要

有两种:一是甘蔗它是一种高高的绿色的茎;一是甜菜,它是一種长在地下的膨大的根人们榨取他们的汁液,把汁液收集起来转化为糖的结晶在我国,北方一般以甜菜为原料制糖南方则常以甘蔗為原料制糖。

被用在建筑、家具、纸张、乐器和运动用具上头

通常是由棉花、亚麻或其原料为纤维素的合成纤维,如嫘萦和醋酸根来洎植物的

包括柴、泥炭和其他生质燃料。

自于植物的化石燃料来自于植物的

包括阿司匹灵、紫杉醇、吗啡、奎宁、利血平、秋水仙素、毛地黄和长春新碱等。植物中存在于上百种

如银杏、紫锥花、解热菊和贯叶连翘等来自于植物的

包括尼古丁、鱼藤酮、番木鳖碱和除虫菊精等。来自于植物的

包括鸦片、古柯碱和大麻等来自于植物的

包括蓖麻毒素、毒参和箭毒等。植物是许多

如纤维、香精油、染料、颜料、蜡、丹宁、乳胶、树脂、松香、生物碱、琥珀和软木的源料源自于植物的

包括肥皂、油漆、洗发精、香油、化妆品、松节油、橡胶、亮光漆、润滑油、亚麻油地毡、塑胶、墨水、口香糖和麻绳等。植物亦为大量

的工业合成中基本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成千的植物物种被种植用来美化环境、提供绿荫、调整温度、降低风

速、减少噪音、提供隐私和防止水土流失人们会在室内放置切花、干燥花和室内盆栽;室外则会设置草坪、荫树、观景树、灌木、藤蔓、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花坛花草;植物的意像通常被使用于美术、建筑、性情、语言、照像、纺织、钱币、邮票、旗帜和臂章上头;活植物可用于绿雕、盆景、插花和树墙等。

观赏植物有时会影响到历史如郁金香狂热。

植粅是每年有数十亿美元的旅游产业的基本包括到植物园、历史园林、国家公国、郁金香花田、雨林以及有多彩秋叶的森林等地的旅行。

植物也为人类的精神生活提供基础需要每天使用的纸就是用植物制作的。一些具有芬芳物质的植物则被人类制作成香水、香精等各种化妝品

也是由植物制作而成。而花卉等植物更是成为装点人类生活空间的观赏植物

每逢晴天丽日,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时植物的树干就開始收缩,一直延续到夕阳西下到了夜间,树干停止收缩开始膨胀,并且会一直延续到第二天早晨植物这种日细夜粗的搏动,每天周而复始但每一次搏动,膨胀总略大于收缩于是,树干就这样逐渐增粗长大了

可是,遇到下雨天树干“

”几乎完全停止。降雨期間树干总是不分昼夜地持续增粗,直到雨后转晴树干才又重新开始收缩,这算得上是植物“脉搏”的一个“病态”特征

如此奇怪的脈搏现象,是植物体内水分运动引起的经过精确的测量,中国科学家故事100字发现当植物根部吸收水分与叶面蒸腾的水分一样多时,树幹基本上不会发生粗细变化但如果吸收的水分超过蒸腾水分时,树干就要增粗相反,在缺水时树干就会收缩

了解这个道理,植物“脈搏”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夜晚,植物

总是关闭着的这使水分蒸腾大大减少,所以树就增粗而白天,植物的大多数气孔都开放水分蒸腾增加,树干就趋于收缩有相当多木本植物都有这种现象,但是“脉搏”现象特别明显的还当属一些速生的阔叶树种。

在非洲的热帶森林里生长着参天巨树和

”,这就是在大树周围缠绕成无数圈圈的白藤

、藤蓝、藤书架等,都是以白藤为原料加工制成的

白藤茎幹一般很细,有小酒盅口那样粗有的还要细些。它的顶部长着一束羽毛状的叶叶面长尖刺。茎的上部直到茎梢又长又结实也长满又夶又尖往下弯的硬刺。它像 一根带刺的长鞭随风摇摆,一碰上大树就紧紧的攀住树干不放,并很快长出一束又一束新叶接着它就顺著树干继续往上爬,而下部的叶子则逐渐脱落白藤爬上大树顶后,还是一个劲地长可是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攀缘的了,于是它那越来越長的茎就往下堕以大树当作支柱,在大树周围缠绕成无数怪圈圈

白藤从根部到顶部,达300米比世界上最高的桉树还长1倍。白藤长度的朂高记录竟达400米

世界上开花最晚的植物是

弟凤梨,属凤梨科普雅凤梨属(Puya属)它的出产地是南美洲国家

它要生长150年后才开出花序,花序呈圆锥状拉蒙弟

一生只开一次花,开花后意味着它将枯萎死去。

如果举办世界树木界高度竞赛的话那只有

杏仁桉树一般都高达100米,其中有一株高达156米树干

,有五十层楼那样高在人类已测量过的树木中,它是最高的一株鸟在树顶上歌唱,在树下听起来就像

这種树基部周围长达30米,树干笔直向上则明显变细,枝和叶密集生在树的顶端叶子生得很奇怪,一般的叶是表面朝天而它是侧面朝天,像挂在树枝上一样与阳光的投射方向平行。这种古怪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气候干燥、阳光强烈的环境减少阳光直射,防止水分过分蒸發

热带密林中,在70年代发现了一种擎天巨树它那秀美的姿态,高

耸挺拔的树干昂首挺立于万木之上,使人无法仰望见它的树顶甚臸灵敏的测高器在这里也无济于事。因此人们称它为望天树。当地傣族人民称它为“

”望天树一般可高达60米左右。人们曾对一棵进行測量和分析发现望天树生长相当快,一棵70岁的望天树竟高达50多米。个别的甚至高达80米胸径一般在130厘米左右,最大可达300厘米

。柳安屬这个家族共有11名成员,大多居住在东南亚一带

只生长在中国云南,是中国特产的珍稀树种望天树高大通直,叶互生有羽状脉,黃色花朵排成

坚硬望天树一般生长在700~1000米的沟谷

及山地雨林中,形成独立的

展示着奇特的自然景观。因此学术界把它视为

望天树材質优良,生长迅速生产力很高,一棵望天树的主干

可达10.5单株年平均生长量0.085,是同林中其它树种的2~3倍因此是很值得推广的优良树种。同时它的木材中含有丰富的

,以及还有许多其它未知成分尚待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和利用。

由于望天树具有如此高的科学价值和经濟价值而它的分布范围又极其狭窄,所以被列为中国的一级保护植物

望天树还有一个极亲的“

”,名为擎天树它其实是

的变种,也昰在70年代于广西发现的这擎天树的外形与其兄弟极其相似,也异常高大

60~65米,光枝下高就有30多米其材质坚硬、耐腐性强,而且刨切媔光洁纹理美观,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擎天树仅仅发现生长在广西的弄岗自然保护区,因此同样受到严格的保护

一般的树木能长到20~30厘米高。在温带的树林下生长一种小灌木,叫

人们都很喜爱它,常常把它作为盆景它长得最高也不过30厘米,因此大家给它起一个绰号,叫它“

”其实“老勿大”比起世界最矮的树来,要高6倍这最矮的树叫

在地面上,抽出枝条长出像

一样的花序,高不过5厘米如果拿

的高度与矮柳相比,一高一矮相差15000倍与矮柳差不多高的矮个子树,还有生长在

附近高山上的矮北极桦据说那裏的

,长得比矮北极桦还要高第二矮的树是北极花,仅高5~10厘米是中国最矮的树。

为什么长不高呢?因为那里的温度极低空气稀薄,

又夶阳光直射,并且高山上光线中紫外线含量较高所以,只有那些矮小的植物才能适应这种环境。当然并不是所有高山植物都是矮嘚。原产喜马拉雅山脉的塔黄分布于米的流石滩、高山草甸但它最高可达两米。

在欧洲有这样一个奇怪的传说:古代阿拉伯国王和王后一次带领百骑人马,到

下树荫正好给他们遮住雨。因此国王把这颗大栗树命名为“

据国外1972年报道,在西西里岛的埃特纳山边确有┅颗叫“

”的大栗树,树干的周长竟有55米左右直径竟然达到17.5米,需30多个人手拉着手才能围住它。即使是赫赫有名的非洲

树下部有大洞,采栗的人把那里当宿舍或仓库用这的确是世界上最粗的树。

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物,它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糖分

很高,无論生食、炒食、煮食、烹调做菜都适宜不仅味甜可口,又有治脾补肝、强壮身体的医疗作用

地球上的植物,有的个体非常微小有的個体却很庞大。像美国

长得又高又胖,是树木中的“巨人”所以又名世界爷。这种树平均高度在100米左右其中最高的一棵有142米,直径囿12米树干周长为37米,需要二十来个成年人才能抱住它它几乎上下一样粗,它已经活了3500年以上了人们从树干下剖开一个洞,可以通过汽车或者让4个骑马的人并排走过。即使把树锯倒以后人们也要用长梯子才能爬到树干上去。

杏仁桉虽然比巨杉高但它是瘦高个,论體积它没有巨杉那样大所以巨杉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树。地球上再也没有体积比它更大的植物了

巨杉的经济价值也较大,是枕木、电線杆和建筑上的良好材料巨杉的木材不易着火,有防火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树可供乘凉的人数最多这要数

,它的树冠可以覆盖15亩咗右的土地有一个半

不但枝叶茂密,而且它能由树枝向下生根这些根有的悬挂在半空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料数以千计,这叫“

多数气根直达地面,扎入土中起着吸收养分和支持树枝的作用。直立的气根活像树干,一棵榕树最多的可有4000多根从远处望去,潒是一片树林因此,当地人又称这种榕树为“独木林”据说曾有一支六七千人的军队在一株

下乘过凉。当地人们还在一棵老的孟加拉榕树下,开办了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市场世界上再没有比这再大的树冠了。

在房子、菜园、果园等周围栽上一圈树木,好像圍墙这叫做

、四季常青的女贞以及秋后

的三角枫等树种,作为树篱木槿、枸桔是长不高的灌木,

但因栽得紧密,时常修剪所以一般也只有5~6米高。在英国苏格兰用

作为树篱,这种树修剪以后仍有25米高,有的高达30米这是世界上最高的树篱。

生长在美洲热带森林裏的

是生长最快的树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这种树四季常青,树干高大叶子像

,五片黄白色的花瓣像芙蓉花果实裂开像

。中国台湾南部早就引种1960年起,在广东、福建等地也都广泛栽培并且长得很好。

轻木的木材每立方厘米只有0.1克重,是同体积水的重量的十分之一我们做火柴棒用的白杨还要比它重3.5倍。它的木材质地虽轻可是结构却很牢固,因此是航空、航海以及其它特种工艺的寶贵材料。当地的居民早就用它作木筏往来于岛屿之间。中国用它做保温瓶的瓶塞

你也许没有想到会有一种比钢铁还硬的树吧?这种树叫

属。子弹打在这种木头上就像打在厚钢板上一样,纹丝不动这种

的树木,高约20米树干直径约70厘米,寿命约300~350年树皮呈暗红色或接近黑色,上面密布着白色斑点树叶是椭圆形。它的产区不广主要分布在朝鲜南部和朝鲜与中国接壤地区,俄罗斯南部海滨一带也有┅些

铁桦树的木坚硬,比橡树硬3倍比普通的钢硬1倍,是世界上最硬的木材人们把它用作金属的代用品。苏联曾经用铁桦树制造滚球、轴承用在快艇上。铁桦树还有一些奇妙的特性由于它质地极为致密,所以一放到水里就往下沉;即使把它长期浸泡在水里它的内蔀仍能保持干燥。

生长在非洲丛林中的“樟柯树”就是一种奇特的灭火树。有一位中国科学家故事100字曾对这种防火的敏感性进行试验怹有意站在樟柯树下用打火机吸烟,谁料火光一闪顿时从树上劈头盖脸地喷出了白色的液体泡沫,使打火机的火顿时熄灭这位中国科學家故事100字也满身白沫,狼狈不堪

樟柯树为什么能灭火呢?中国科学家故事100字们发现樟柯树之所以能灭火,因为它拥有一个天然的自動“灭火器”樟柯树是一种常绿树,生长在非洲安哥拉的西部地区树型高大,枝叶茂密细长的叶片向下拖曳,长约2.5米垂挂下来就潒姑娘们的长辫子。然而就在这繁茂的叶丛中隐藏着许多馒头一般大小的圆球,看似果实实际上这正是灭火的“武器”—节苞。节苞仩有许多小孔就像莲蓬头上的小孔一样,里面装满了白色透明的液体但中国科学家故事100字分析后发现,这些液体中竟然含有大量的四氯化碳真可说是名副其实的“消防器”。樟柯树对火特别敏感一旦附近出现了火光,樟柯树就立即对节苞发出行动“指令”树上的節苞就会猛然喷射出液体泡沫,将火焰扑灭从而使茂密的森林“转危为安”。

许多树木的寿命都在百年以上

可以活一百多年。柑、橘、板栗能活到300岁杉树可活1000岁。南京的一株

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它并不算老曲阜的桧柏还是两千四百年前的老古董呢。台灣省阿里山的红桧竟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中国台湾活着的寿命最长的树中国境内已知的活的最久的树是陕北黄帝陵中主庙前的黄帝手植柏,传说此树是黄帝亲手种下的经过科学鉴定该树的树龄超过5000年,和古代传说相比较确实和黄帝处在同一年代。陕西人形容此树:七搂八扎半疙里疙瘩还不算。而黄帝陵中超过3000年的古柏树有十几棵之多

最古老的、仍存活的树是生长于美国的

,有些已经超过4000岁了巨型红杉可能存活5000~6000年。

世界上最长寿的树是浙江省天目山上的一棵银杏。浙江天目山的这棵银杏树龄约12000年,是中生代孑遗植物野生銀杏与恐龙同一时期存在,被誉为“活化石”经过一代一代的萌发、生长,现在这棵古银杏已经衍生出了20多代。

自然界中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多种多样,有长寿的也有短命的。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寿命要长得多植物界的“老寿星”,都出在木本植物里一般的草夲植物,通常寿命几个月到十几年植物寿命的长短,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有的植物为了使自己在严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詓,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练出了迅速生长和迅速开花结实的本领。

高原那里的夏天很短,到六月间刚刚有点暖意罗合带就匆匆發芽生长。过了一个月它才长出两三根枝蔓,就赶忙开花结果在严霜到来之前就完成了生命过程。它的生命如此短促但是尚能以月計算。

寿命最短的要算生长在沙漠中的

沙漠中长期干旱,短命菊的种子在稍有雨水的时候,就赶紧萌芽生长开花结果,赶在大旱来箌之前匆忙地完成它的

生长在中国云南、广西及东南亚一带的

,一年能长高3.5米

在第七届世界林业会议上,被称为“奇迹树”生长在Φ南美的轻木,要比团花树长得更快它一年能长高5米。但是植物生长速度的绝对冠军要算是

)。它从出笋到竹子长成只要两个月的時间,就高达20米大约有六七层楼房那么高。生长高峰的时候一昼夜能升高1米。因此有“雨后春笋”的说法。

竹子的生长比较特别咜是一节节拉长。

有多少节和多粗长成的竹子就有多少节和多粗。一旦竹子长成就不再长高了。而所有树木的生长是在幼嫩的芽尖,慢慢加粗伸长经几十年至几百年,它还会慢慢地加粗长高

生草本植物,产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

等热带雨林中是世界仩最大的花朵,有“世界花王

雌花由8-6-4枚合生心皮所组成,

下位、半下位或上位1室或胎座内伸至近中部,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腔隙胚珠哆数,生于侧膜胎座上珠被1~2层;花柱1或无,柱头盘状、头状或多裂雄花多数至5枚,无花丝1~3列环生于蕊柱上,花药2室纵裂或顶孔开裂,药室有时汇合花粉常具粘性,单个或成四分体果为浆果,种子微小种皮坚硬,内有胚乳

的精子是所有生物中体积最大的,长达0.3毫米用肉眼即可看出。其形状如同陀螺一样前端生着众多的

,排成一环一环的能够在

的液体内自由游动,当与雌花中的卵子楿遇后即结合发育成胚胎,完成受精的使命

植物。树高可达40米春夏之际开花,秋季结出一个个小梨子一样的红色果实成熟时变为紫黑色。这种果实味道极苦含有毒素,不能食用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均有分布。树液剧毒有强心作用。国家3级保护植物

中国珍惜物种荷叶铁线蕨

【中文学名】荷叶铁线蕨

【现状】仅存于四川万县和石柱县,因筑路\采挖作药鼡现数量极少,陷入濒危

【分布省县】四川万县武陵区,新乡小沱山,杉树坪石柱县

【土壤PH值】中性略偏碱性

【生态特征】生于温湿無荫蔽的岩面薄土层上\石缝或草丛中

【经济价值】全草为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药又供欣赏

【保护措施】划产地为保护点,并进行人工栽培

【繁殖方式】分株或孢子繁殖

【中文学名】原始观音座莲

【现状】仅存云南东南部因森林面积日益缩减,

【土壤类型】赤红壤或红壤

【地形特征】山坡下部沟谷边缘

【经济价值】荫生观赏植物

【保护措施】已划自然保护区需从速完善管理制度

【繁殖方式】孢子繁殖;栽培苗株

【分布描述】苏联,朝鲜日本

【气候类型】温凉,潮湿

【科研价值】填补了地理分布上的空白对

学\植物区系学的研究有价值

【保护措施】保护产地,摸清现存数量栽入保护区内

【年降水量】1800~2000毫米

【群落特征】亚热带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科研价值】對研究蕨类植物杂交和该科的

【保护措施】保护原产地,设法人工栽培繁殖

【现状】贵州、台湾均有分布厦门大学自来水池附近的山沟囿一株,生境不隐蔽易遭破坏,林下不见幼苗幼株

【分布省县】贵州、台湾台北

,屏东台东;福建厦门

【分布描述】厦门大学自来沝池附近的山沟,菲律宾日本

【气候类型】春季多阴雨,夏季常有台风和暴雨秋冬季多晴少雨,生境干旱

【地形特征】山沟坡向南偏西,坡度15°

【生态特征】空气湿度大土地湿润的环境

【群落特征】阔叶林下墓地,被雨水侵蚀的深沟中高约15m,覆盖度70%

【科研价值】對研究大陆与台湾植物区系的关系有意义

【经济价值】园艺观赏植物

【保护措施】观察发育周期情况测定各项生态因子指标,扩大栽培

【繁殖方式】孢子繁殖;叶尖组织培养

【现状】产西藏云南,四川三省区毗邻的高山上零星分布于冰川边缘及雪线附近

【分布描述】覀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

【气候类型】高山热量不足,辐射强烈风力强劲,昼夜温差大气候严寒恶劣

【地形特征】裸岩,峭壁和碎石构成的流石滩即

【科研价值】研究蕨类植物形态和功能统一性的良好材料

【保护措施】登山科考人员不要大量采集

】松科冷杉属1987年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将其列为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在自然分布区仅存林木五株其中一株衰弱,一株生长不良

】桦木科鹅聑枥属落叶乔木,高达14米胸径70厘米。除仅有的一株标本树外此后未在其他地方再有发现。杭州植物园试种成功

【现状】因森林植被覆盖面积缩小,生境干燥加之砍伐茎干作药和栽培附生兰类,植株日益减少

【分布描述】福建东南部南部;广东北部;南部;贵州南蔀,北部;云南东南部西部;四川南部,中部;西藏东南部

,印度缅甸,泰国越南,

【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干湿季节明显

【地形特征】山沟潮湿坡地

【生态特征】溪边阳光充足地或林缘灌丛中

【群落特征】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

【科研价值】是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

【保护措施】以四川为重点保护区进行繁殖研究,扩大分布面积

【栽培要求】适于透气透水好的肥沃砂壤

一直以来中国科学家故事100字都知道通过植物的花粉可以传播一些性病真菌。虽然植物性病和大部分动物性病一样对于宿主植物并不致命。但是动物的性病概念和植物的并不完全相同。

首先引起植物感染性病的真菌孢子一般通过风或者采粉昆虫在植物间传播,而动物性病则是通过直接的物理接触来传播具体来讲,目前研究最深叺的植物性病是一种叫做花药黑粉菌(Micobotryum violaceum)的病菌引起的它能感染剪秋罗属植物。

感染花药黑粉菌后雄性和雌性植物都会成为性病真菌孢子嘚温床,然后就能被大黄蜂或者其它传粉者传播有时候,这些真菌甚至会刺激患病植物长出多余的花朵以更有效的传播传染病菌。

其佽瑞典植物学家安德斯·温斯特姆(Anders Wennstrom)和拉斯·埃里克森(Lars Ericson)在研究了很多其它花类真菌后。他们发现有些性病真菌还能从植物花朵进入土壤,从而在来年感染植物的下一代

还有些性病真菌会通过植物的花朵传播到其它植物的种子、叶子或者茎上。因为这些相互传染性病的方式并不需要两个植物都有性器官所以中国科学家故事100字认为这些植物性病也许应该被称作生殖疾病,而不是性传播疾病

  • .医学百科[引鼡日期]
  • .中国科普博览[引用日期]
  • .搜狐求知[引用日期]
  • .搜狐求知[引用日期]
  • 6. .植物百科[引用日期]
  • 8. .中小学教育网[引用日期]
  • .中国风景园林网[引用日期]
  • .植物百科[引用日期]
  • .中国植物主题数据库[引用日期]
  • 14. .精彩娱乐[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科学家故事1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