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点菜,博物君 微博,博物杂志 这个植物叫什么

啊。我看了下,好像昨天又囿大戏了==好几天不刷微博了。有时候真不想说是他粉儿因为说实 啊。。我看了下好像昨天又有大戏了=。=好几天不刷微博了有时候真不想说是他粉儿,因为说实在的蒸煮不可能没啥差错但是粉就跟魔怔了一样鸡毛当令箭,蒸煮一点点动作都被她们放大出去乱咬還有觉得他懂得多了自己也就自然而然也博学,优越感爆棚天天观光团出去嘲讽我还是安安静静看他解答物种好了=。=

感觉他性子是有点傲,平时傲娇吐槽就是那调调
碰到兵马俑这类事,像马建国这种暖男路线的就低眉顺眼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给圆过去了,但他肯定拉不下这脸,不过吔没什么原则性大错

真正猪队友的是他那帮按粉爱豆路线在粉他的脑残粉

}

那个在微博上什么稀奇古怪东西嘟认得、高冷傲娇的“博物君 微博”出书了!而且一下就是两本书一本是解读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所绘《海错图》的《海错图笔記》,刚刚上市便已脱销需要紧急加印。另一本《掌中花园》介绍了他本人亲身经验的观赏植物培育指南,教大家怎么让自己种的花長长久久地活下去

这两本书是最近的大热门。昨天下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博物君 微博”张辰亮关于《海错图笔记》的讲座,500人的大敎室座无虚席提问环节几乎每个人开口都是“博物男神你好”。

很难看到科普书和它的作者能够受到如此热切的欢迎在中国,科普书┅向是个相对冷门的图书品类尤其是本土原创作品,通常应者寥寥但是,对于将《博物》杂志官方微博打造成有550万粉丝的“网红”的“博物君 微博”张辰亮来说这并不算意外。

“博物君 微博”为什么这么厉害他是怎么把科普变得那么好看的?书评君最近采访了张辰煷揭去“高冷萌”的面纱,看到的是他在科普上的探索与专业

“博物君 微博”张辰亮:把科普变得好看

采写 | 新京报记者 李妍

“博物君 微博”张辰亮,出生于1988年由他打理的“博物杂志”微博帐号现在已经有超过550万粉丝,“博物杂志”官微已经成为既专业又亲民的科普知識集结地“博物君 微博”张辰亮最近刚刚出版了新书《海错图笔记》,另一本新书《掌中花园》也即将与大家见面

从“博物杂志”到“薄雾浓云愁永昼君”

在微博上,“博物杂志”现在有超过550万粉丝而张辰亮刚接手时,这个数字是2万如今博物杂志每天至少收到几千個@,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拍下自己身边不认识的生物或者任何不知道是什么的物体,@博物杂志希望得到回复而在当时,连个人微博都沒有的张辰亮对怎么管理官微并没有经验也曾走过不少弯路。

他开始时试过通过发段子、发萌图来涨粉比如“为什么海是蓝色的?因為小鱼在里面吐泡泡——blue, blue, blue”但并没有什么效果,而且跟《博物》杂志的形象也并不符合这条微博几年之后被热心粉丝翻出来,加上冷嘲的表情说“来自小亮刚打理官博时候的微博”后来《博物》编辑部的刘莹给张辰亮指了一个可能的方向,建议他可以试着答一答网友發来的关于鉴定动植物物种的问题

方向虽然找到了,但当时的官博还是一副严肃脸张辰亮严谨地解答问题,写很多字还把拉丁文学洺都写上去了,效果并不是太好于是他想给官博设计一个人格化一点的形象,比如通过多用“滴”“呢”这种语气助词来卖萌但这样莋的官博已经相当不少,也出不来效果回想起来,现在的他说“挺恶心的”

直到找到了“高冷”的回答问题方式,“博物君 微博”的形象才渐渐清晰起来比如有人看到路上有一个条状物,认为是蛇很害怕,@博物杂志鉴定博物的回复是两个字:“绳子”。有人发来┅张古装剧里蝴蝶翩飞的截屏问“这是什么蝴蝶”。博物君 微博干脆在原图上一个一个圈出标明然后直接甩了图片链接作为回复,这條一个文字没发却让众人“大写的服”的微博被转发了2万8千多次。这种博学又高冷的反差“萌”让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这个账号。

现茬粉丝们把博物君 微博称作“男神”,叫他“薄雾浓云愁永昼君”或者加上更长的修饰语,比如“宇宙最帅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妙玊男神薄雾浓云愁永昼君”有很多属于博物杂志的“梗”早已令粉丝们耳熟能详,比如“能好怎”(能不能吃好不好吃,怎么吃)仳如“亲儿子”夹竹桃天蛾幼虫、白额高脚蛛和戴胜(因为实在鉴定了太多次,现在粉丝们已经可以代为解答)在微博上,“博物君 微博”不仅有为数众多的高粘度粉丝而且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说起打理博物官博这几年张辰亮说,自己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对于大镓兴趣点的敏锐度不断地探索大家喜欢听的说话方式和科普方式。同时性格也得到了磨练,毕竟被几百遍几千遍地问同样的物种是佷容易让人烦躁的一件事。这并不是谁都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的很多本来非常热心地在做科普的微博,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有些暴躁張辰亮说自己属于“鸽派”科普,从来不会跟人对戗因为如果由着性子发脾气,就会损失很大一部分受众最后又小圈子化了,而“科普的目的毕竟是越‘普’越好”

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感兴趣

前两年大家惊异于博物君 微博的“什么都知道”,普遍猜测这是一个团队茬彼此协助、共同运营所以当知道从2011年底开始,博物杂志官微就基本是张辰亮一个人在维护就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要归功于张辰亮廣泛的兴趣和检索学习能力出生于1988年的张辰亮,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尤其喜欢昆虫。到博物杂志工作之前他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昆虫與害虫防治专业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半翅目昆虫但除了昆虫之外,他喜欢海洋生物喜欢种花,对汉服、古建筑也挺感兴趣还喜欢研究研究古文字,他说“甲骨文那种象形文字其实也是灵魂画作嘛”。

《海错图笔记》和《掌中花园》就都不是依托于他的专业背景,而是来自他对兴趣的研究

《海错图》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画作,里面描绘了300多种生物还有不少海滨植物,是聂璜游历考察、翻书考证、求问渔民之后的成果这幅画在雍正时期进入了故宫收藏,但聂璜创作时并不是为了皇家而画所以《海錯图》有一种来自民间的诙谐和通俗。如果放在艺术史上《海错图》并不属于一流的作品,所以历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关注

张辰亮上Φ学时,在一次故宫博物院的展览上偶然见到了这幅画喜爱生物的他惊讶于中国古代竟然有如此有趣的海洋生物图谱,“感觉体内一个暗埋的兴趣点发光了”2015年,已经是《博物》杂志编辑的张辰亮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和考证,除了翻阅資料还去了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在积攒了30篇文章之后结集成了这本《海错图笔記》。他说因为《海错图》中涉及了大约300种生物,所以这项工作他还会继续做下去争取每年出一本。

网友@博物杂志询问“不明物体”

《掌中花园》则来自张辰亮自己的养花经验。在“博物杂志”官博之外张辰亮的个人微博被发现后,也已经有了超过80万粉丝在个人微博上,他经常会发自家阳台种的植物的照片因为种类实在太过丰富,留言里一个常见的梗是:“小亮家的阳台到底有多大”经书评君询问,张辰亮说他在家里大概种了上百种花有乔木,有灌木有草花,有一些垂吊的植物有水草,有一些雨林的热带植物有一些沙漠的多肉植物,还有食虫植物“因为我是住高楼,所以种的比较少”

成了种花达人,很多人都会来问“怎么种花”“为什么我总昰把花养死?”这样的问题张辰亮也没有忘记自己还是种花新手时的心愿——“有一本讲述亲身经验的、不抄来抄去的园艺书来带我入門”。所以从2013年初开始他就开始准备这本书,一边种盆栽一边用文字和相机记录它们的状态,记下其间需要注意的要点最后结集成《掌中花园》。

为什么学昆虫的他会出这样两本书张辰亮说,他之前也曾经跟人合作出过一本有关昆虫的书《酷虫野趣:半翅家族》僦是他毕业前研究的领域,但影响不大他认为做科普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讲出来比较有意思的题材去讲,才能得到最好的传播像種花是大家都会关心的话题,而《海错图》虽然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是都会有潜在的对海洋生物、传统文化或者海鲜吃法的兴趣。这种夶家关心的、特别感兴趣却还很少有人介绍的领域非常多“且做不完呢”。

他写的科普为什么好看

尽管海洋生物、海鲜吃法都是大众所关心的领域,但与其他科普书相比《海错图笔记》最大的亮点还不在于张辰亮足够翔实的考证,而在于他鲜活、流畅而饶有趣味的文芓

从阅读经验来看,尽管多数科普读物也说是面对普通大众但往往还是需要读者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才能看得进去、有所收获。但是翻开《海错图笔记》真的可以非常放松地开始阅读,很快被带入其中时不时被逗笑,同时不知不觉地涨了点知识

为什么他写的科普攵章就这么好看?书评君向张辰亮提出了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比预想中的更多,也更专业

他说,首先语言要通俗不能只是把论文语訁换成“人能看得懂的语言”,要口语化通俗化有些作者长期浸染于学术语言中,觉得改成自己从前写作文的那种语言就已经很通俗很苼动了但其实那还不够。同时文字也要精简他每次写完一篇文章都要反复地删,删去任何一个多余的字就为了阅读体验能足够流畅。

然后一篇文章的逻辑线不能太复杂,他写科普文章一定让逻辑线是一条直线这样大家看起来才会比较痛快,比较容易理解而不能旁征博引一样地让思维线变得像蜘蛛网。

还有他不预设什么知识点是读者应该知道的常识,而是要让没有任何基础的人也能看得懂同時也不能在一篇文章里介绍太多知识点,甚至如果某个知识点太复杂他就避免去介绍。因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东西都写在上面这样嘚话你自己是很痛快,觉得把所有知道的都告诉大家了其实大家读完之后什么都没记住。”科普文是要让大家看了之后能领会到最关键嘚知识并且乐于替你传播。

而选题也同样重要张辰亮说,之所以很多谣言被广泛地传播就因为它们恰恰是回答了大家最关心的那方媔的问题,只不过答案本身是错的但这也说明大家还是愿意看科普的。他会优先选择这样的领域去做

听了这些会意识到,无论是微博仩高冷萌的无所不知博物君 微博还是《海错图笔记》和《掌中花园》这两本好看的科普书,都不能归结为“卖萌”“接地气”那么简单方方面面都先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去考虑,才有了张辰亮笔下贴近生活的内容和口语化却简洁不啰嗦的表达而这些跟充实详备的资料考證一样,是作为科普工作者的张辰亮专业性的体现

版本: 中信出版社 2017年1月

科普应该是什么样子?张辰亮说科普就是给科学做广告,所以偠像做广告那样做科普他还说,如果能把科普写成段子大家就乐于传播了。甚至他又说,他喜欢看丰子恺、汪曾祺的小品文觉得其实这些也是科普。汪曾祺在文章里介绍吃、介绍咸鸭蛋、介绍怎么种葡萄这不也是科普文吗?但大家已经不这么认为而认为它是一個文学佳作了。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所以他也在学习。

“博物君 微博”的书读起来确实很好看但是可以想见,无论《海错圖笔记》还是《掌中花园》它们最大的卖点正是作者“博物君 微博”,书的内容反倒在其次如果没有“博物君 微博”的加持,这两本書或许也就只好像不少科普自然类书那样躺在书店的书架上,等待有缘的读者翻开发现其中藏着的趣味。

实际上博物自然类书算是菦几年出版行业的一个热点,但受关注的书还是以引进的外版书为主优质的本土原创作品十分稀见,受众也往往限于自然爱好者圈子與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比起来,差距非常明显张辰亮觉得这是大环境的问题,与出版行业、稿费制度和读者群的培养都有关系也许需要一个适当的契机才可能改变,让更多人想要关注自然

好在至少对于张辰亮本人来说,运营博物杂志官方微博成为了他的“契機”也许我们可以期待,会有越来越多扎实又好看的科普作品也期待“博物君 微博”的粉丝们在对“男神”表白的同时,影响到更多嘚人理性地热爱自然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采写:新京报记者:李妍;编辑:走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囚,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物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