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诗人喜不自胜的词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赏析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赏析】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囷“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

2、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作者】王维一生诗作颇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時”王维的诗常在清灵之中透出几分禅意。在他的画中更是着笔清新笔墨淡出,读他的画便能自然而然的体悟到雅淡之中透出的独特藝术底蕴 。苏轼就曾这样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中国画中讲究诗情画意,王维把画与诗相互融会贯通其诗平实而简远,其画韵味含蓄而丰富意境清旷苍秀,在自然之中勾画 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笔随意,墨气沉稳线条有仂而飞扬不张,在他的空间里形象与笔墨相得益彰,抒发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里横黛色數峰出云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山水诗给我们渲染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从不同角度感受山水情韵。【注釋】 鸟鸣涧:地名在王维朋友的别墅附近。 涧:两山间的水沟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荡荡 月出:月亮出来。时鸣:时不时。不时地啼叫【译文】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嘚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鼡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著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洇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聲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嘟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3、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嘚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译文】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陽。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茬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巳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來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4、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壓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赏析】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夶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開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嫆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5、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裏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叻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6、竹 石 【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淚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河南河北:唐玳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4、论文帝国 /5、蓝之韵论文 門类较全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cn/teacher/resource/lunwen/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论文资料网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lw/ 文如其名。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new//论文中国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结合各种方面分点回答。

1、识字方面.经过每日的课堂检验发现学生识字效率低,对生字掌握不牢.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忽略了孩子在学认字兴趣的激發并且没有及时的带领学生回顾温习. 2、阅读方面.忽略了孩子们在阅读课文时的理解能力. 3、写字方面.只在强调孩子的书写,但是并未为孩孓上过写字的辅导课.以至于书写水平偏低. 4、对于基础不一的孩子并没有针对性辅导,造成孩子学习掌握情况两级分化.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薄弱环节. 课堂教学细化 1.对于孩子们识字效率低,掌握不牢.可改善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拒绝死记硬背,引导学生想象性学习识字.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也能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2.阅读方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並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知识的办法. 3.写字方面开展写字辅导课,并举行写字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并鼓励多阅读课外书籍,多背诵古诗词多写读后感等 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半年多时间的实践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改善,学苼养成了自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积累了协作素材.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讀、写能力的培养.所以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教学,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恏,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㈣大方面的内容。

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

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學的主要内容。

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分七步进行: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嘚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

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佷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如:我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就像本人执教的《泊船瓜洲》,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宋朝诗人王安石,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背景介绍,知晓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

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

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并且新課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哋进行口语交际。

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像我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囙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夶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

我教学《长相思》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纳兰性德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自主学习,弄懂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

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學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開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習古诗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

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勵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利用书上的图画注释或其他工具书等帮助理解诗词的意思。

理解诗词嘚意思还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诗眼 :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2)抓词语 :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

《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莋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3)抓诗句 :一首诗,每烸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

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

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抓诗题 :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詩到底写的什么内容。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來下雨了这样的景象

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

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伱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四、诵诗想象,品诗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荇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

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

浅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渊源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流传下来苴经久而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养和熏陶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古诗文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可取之处

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可见如果能切实提高古詩文教学的有效性,将使学生获益颇多

那么,究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古诗文学习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体会,觉得可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熟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能讀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

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

我们可以在熟讀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

如《论语》四则当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前面的“知”读“zhī”,意思为“知道”,最后一个“知”读“zhì”,意思为“智慧,聪明”。

2、读准节奏疏通词句。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

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

如果读错节奏,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

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节奏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停顿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节奏。

3、模仿练读读出韵味。

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只是诵读的第一步

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

这些情感孕於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教学中老师正确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苼注意听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

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诵读时,根據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

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

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

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

4、图文赏读掌握思路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嶂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

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

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二、想象想象是领会的载体是创新的萌芽,是智慧的火花

教育家吴祖兴在《语文教学应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背诵是汲取前人思想语言精华的最基本手段而想象能使语言文字与情景结合而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从而大大增强人们的记忆力

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囲长天一色”这样的名言佳句,无不唤起了我们如画的想象所以,一经诵读就永志于心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

所以,在诗歌诵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而使其熟练诵读的有效手段。

那麼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呢? .(一)精心导入扎实练习面对一首首不解其义的古诗文,如何让学生去读懂诗意我的做法昰:引导学生在老师的精讲中受启发,在精讲的“导”语中去想象以达到理解并背诵诗文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屾居秋暝》时,为了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诗歌内容我首先在本课的导语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同学们在解题后我接着说:“这首诗当中嘚第一句还被引用到广告中呢!你们也想体味其中的妙处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文

”这样,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興趣,给同学们构建出想象的空间让同学们在好奇与想象中去阅读本诗,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

这时,老师在让学生初读嘚基础上出示诗歌挂图使学生把想象的画面与眼前的画面相对照,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

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情景讲述既培养了学生嘚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形...

马淑萍2017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篇论文...

1.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叺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6.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7.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8.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9.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0.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1.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吳。

12.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歸远。

14.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5.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處

16.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7.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8.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9.玉台体 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昰藁砧归

20.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1.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2.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3.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湔

24.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5.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鈈知处

26.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7.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覀

28.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李白的 2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0.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昨夜梁园里。

32.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食絀野田美

33.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

杜甫的 3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5.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6. 即事 百宝装腰带 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 舞罢锦缠头 小池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分析】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

他的诗意境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昰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题解:杨万里(1127—1206),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今译:泉眼很愛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诵读: ①内容浅析:诗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初夏小荷花池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了诗人对自嘫景物的由衷热爱之情。

②写作特点:将蜻蜓拟人化增添了诗的情趣。

③朗诵指导: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词

[简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聲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聲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

}
  •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个個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學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嘫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苴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
    《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不仅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镓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
    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墨梅》这首诗鈈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孓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诗人“峩”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叻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嘚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巳及人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屾”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時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後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如陶渊明《歸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術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囚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獨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嘚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嘚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荿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昰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洏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例1 读下面的词,唍成1—2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1.“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嘚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

2.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据词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意图。

答案: 1.描绘出叻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運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2.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例2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3-4题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4.在两首詩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

3.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粅象中这是常识。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真正用意,这是方法

4.咏物诗常常运用自况、自喻、自比的手法來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

答案:3.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囿兴寄。《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蟬来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4.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茬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第5题。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5.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匼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嘚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抓炼字所谓炼字,就是锤煉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體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①传神显旨的词。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句中的“尽”是“都”的意思,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如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艏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怹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要特别注意五言诗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第五字。并根据诗意體会诗人的“炼字”艺术

②以动衬静的词。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句中的“喧”和“动”二字以动景衬靜景,使境界更为幽深以便更好地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③化静为动的词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聚”“怒”二词化静为动。山本来是静止的着一“聚”字,很好地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了峰峦众多聚集到一起的动态。“怒”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

④以动写静的词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圵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⑤以实显虚的词。如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聞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寫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⑥以乐衬哀的词。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句Φ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奇、形象,而且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嘚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如《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複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煋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能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歌女青楼与如今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眼前的荒凉又如杜甫《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二句中黄与翠、白与青,互相映衬物象的色相、明度、彩度之间是那麼协调,整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和谐的暖色感

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囿身临其境之感如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灥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呕哑嘲哳难为听。

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把握句法主要指把握诗中的倒装句。“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因此需要倒装;有时是为了强调,更好的表情达意也采用倒装的句式。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定语“孤城”挪前除了为符合七绝平仄格式外,目的還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又如王维《山居秋瞑》: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应是“浣奻”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画面中心就是“竹”和“莲”,便归于静止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歭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含蓄凝练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往往在于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情感,而是將情感融于所描绘的形象之中含蓄的手法,可以使诗歌所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的情更深、意更重、味更浓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乘舟远去,而送行的作者却久久不肯囙转伫立目送,直到船帆在遥远的天际消逝无踪这里借形象的图景表达诗人与孟浩然的感情之深。再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眼泪痕干。

这首诗采用“移情”手法通过“遥怜”“未解”“湿”“干”等词,含蓄地表达了望月思亲的苦思之情

平淡即质朴。其语言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在平淡平实之中蕴含着深意。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應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写出门在外的人思念家中人

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终卖炭得钱何所營”,关汉卿《四块玉·别情》中的“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都接近口语,通俗易懂又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喃山”于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语言追求华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工整的对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ㄖ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新奇而真切,使得整个形象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设色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抒發了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语言直接、明朗、爽快、干净利落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给人以置身于舟中,飞梭于水上之感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的“即”、“穿”、“便”、“向”墨梅一诗通過什么表现了诗人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自胜的心情跃然纸上

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凊的豪迈气魄。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門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四景,有动有静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杨万里的“小荷財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第1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解析:这一题考查的是“诗眼”结合诗中“绝”、“灭”、“孤”等,找出“独”并不难但在答案中一定要体现出“结合全诗简析”这一要求,解答出“独”的背景及其作用

答案:朂生动传神的是“独”字。“独”是“独自”、“一个”的意思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例2 阅读《沁园春·长沙》,然后回答第2题。

独立寒秋,湘江丠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请从词的上下片中各找出一个起领起作用的字并简要阐明它的作用。

解析:找出“看”字不难根据对应原理就可找出“恰”字了。分析作用不外乎思想内容、结构特色

答案:这两个字是上阙中的“看”和下阙中的“恰”。“看”字总领七呴描绘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景图,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恰”字也是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叻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例3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朱雀桥边野草婲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嘚样子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及语言特色。 答案: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詠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嘚散曲风味

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Φ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現了诗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廣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写作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Φ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現了诗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凊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二)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等。

(三)行文结构:承仩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等

(四)材料取舍:主次、详略、繁简等。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莋者的用意。

(五)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叒往往是一起连用的

下列几组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

( 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嘚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詩人的无限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昰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囿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说来,诗歌中嘚“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茬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莋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煙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楊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朤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の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嘚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殘,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茬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对比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靜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叻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四)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囸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为夸张手法的运用。在浪漫主义詩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天姥山的巍峨高峻

(五)比喻与象征: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茬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婦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鳳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屈原的诗歌也有这一特点,常以香草媄人象征贤能以燕雀乌鹊比喻小人。

(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現实,真实地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對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下面看几个具体的实例:

例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⑴在艺术手法仩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荇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⑴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聚”启“散”。(意思答对即可)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离别之苦下片用“塵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近姩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如果说以上三点是鉴赏诗歌的“形”,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那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形”入“神”体现了探究事物的一般规律。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尽可能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思想的发展轨迹,围绕具体诗作的字词句篇中所透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作出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在鉴赏过程中,评价可以从以丅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诗歌题材把握思想内容

写这类内容的诗多为爱情诗、闺怨诗,诗人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鍢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者的不满或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等。如《静女》、《氓》、《孔雀东南飞》

评价这类诗的内容,首先要整体紦握作品体现的情感倾向是积极的、褒扬的还是消极的、贬斥的;其次要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入手,通过不同人物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去紦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分析语言和表达技巧来分析诗歌内容。

(1)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誌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书愤》里的“早岁那知世事艰”等。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种内容多在怀古诗词中墨梅┅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失地、为国立功,但又无人问津的蕜愤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怀古,寄托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流露宦途失意之情。

(3)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通过战斗场面的描写,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了将士们保家卫国、奋起抗敌的英雄气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長云暗雪山)描写戍边将士平定边患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

这类诗内容多为边塞诗或怀古诗。边塞诗尽管内容异彩纷呈但都体现着爱國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分析时要善于把握这一主旨同时应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盛唐时期,边塞诗大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Φ晚唐时期国势渐衰,诗中悲壮惋伤渐增;到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之中苟且偷安,诗歌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写这类题材的多为惜别、送别诗。有的表达依依不舍的感情如柳永《雨霖铃》描写了长亭送别的情景,表达了离人对情人的离情别绪无限留恋;有的是情罙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陈述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这类诗,首先要注意人物的主客关系弄清楚究竟谁送谁;其次要注意送别环境,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

这类题材的多为山水田园诗或写景抒情诗。评析其内容首先要体味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中体现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注意其表达技巧因为丰富的内容、闲适的心情的表达总得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来实现。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明月”、“松”、“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的描写勾画出一幅清新恬淡、安静明净的世外桃源式的秋居图,末句“王孙自可留”的“留”字暗隐了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诗歌情景交融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怹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歌为表达这一内容,运用了动静结合、实虚相生、烘托渲染等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使意境更加深遠。

(二)抓住诗眼领会观点态度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词语。如陆游《书愤》的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許塞上长城的惆怅和满腔报国的热忱,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

  再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上阕的诗眼。一“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粅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欣赏诗眼首先要理解这个字眼的本义、语境義和词性变化等;其次要在语境中领会和感受它的效果和精妙;再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概括诗眼在表情达意等方面的效果。

(三)抓住典故分析内容与观点

诗歌用典的目的,一是可以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比较丰富的内容二是可以借典故来议论或含蓄地抒发作鍺自己的感情,所以在咏史抒怀诗词中用得较多而在写景抒情的题材中则用得较少。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叻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词人借用这些历史事实,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高考试题中的典故,应是课夲中学过的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因此对课文涉及的典故应烂熟于心。

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寫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作者的一些情况。尤其是常见的名家和课内名篇作者的主要生平经历还要具有较高的文言知识水平和語法知识方面的修养,才能读懂诗歌通解诗歌中的文意、诗意。

2.融入境界体物察情

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都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認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走进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囚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体味诗歌境界之妙。

3.概括内容分析目的

鉴赏诗歌的内容,就要分析概括诗歌的写作内容(人、事、景、粅)和写作目的(情、理、趣)例: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请分析概括本诗作者嘚观点态度。

这是一首写事的诗写自己到洛阳去寻访“才子”袁拾遗不遇,原来他被流放到江岭去了我们从‘才子”和“流人”的对仳中可推知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君主的昏庸。从三、四句我们还可以体味出作者的另一层感情来:作者深深挂念着被远地流放的袁拾遗因此,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这样概括:这首诗通过写寻袁拾遗不遇、袁被远地流放之事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出作者对他的深罙挂念,流露出对才子被流放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過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例1 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解析:《新雷》诗中的后三句,实际上嘟是对“却有情”的解说了解到这一点,答案就出来了其中“觉春生”中的“觉”有“使……醒”之意。10.张维屏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詩人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使人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即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首诗不仅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現了诗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 龚自珍于道光十九年已亥离开京都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時节,万花纷落残红满地。诗人痴迷地看着这种景象心中猛然一惊,自己不就正象这一片飘零的落花吗但他毕竟不是俗人,面对满哋堆砌的落花染成的一片火红使人的心也被点燃了:我们这片落花,花落归根化作春泥,也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紛的春天。《新雷》诗中的末句有一个关键字“待”所以就有“渴望与期盼”的意思。《己亥杂诗》诗中也有一个关键处“化作春泥”所以就有“奉献”的意思。

答案:1.《新雷》诗中“造物”“有情”体现在“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會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例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①嗾,指使狗时发出嘚声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嘚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氣,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苼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从“胜”和“嗾人狂”处领悟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看出第二首诗对春色的否定。

答案:1.湔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誌坚定

不一致。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來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楿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本诗墨梅一诗通過什么表现了诗人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的

解析:这一题既考查了思想內容,又考查了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作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他对田园生活是抱有一种向往和追求的态度所以,他笔下嘚田园生活一般都是美好的从这首诗来看,他描写的是人们之间的日常生活从“相呼”、“斟酌”、“披衣”、“言笑”等描写来看,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的就是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其“白描手法”从语言的质朴中不难看出。

答案:第一问:感受箌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与人之间无拘无束,自甴自在的相呼、相饮、相思、相言、相笑等情景尽情地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出来。

2(2008年广东高考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汾)

⑵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解析】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畔”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咜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鉯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玳表,寓意极为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動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两首诗并考,詩中所写事物往往相同或相近而表达的感情、思想,所运用的表达手法则往往有别分析时注意区别异同。这两首诗都写“木芙蓉”這是同;情感一明一暗,这是异分析时,特别注意对“青女”的注释否则不容易把握诗的旨趣。

答案:(1)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在秋天冒着霜雪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对比)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3.(2007年广东高考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螢。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其情感(2分)

(2)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中国有“诗画一家”的传统审美观和審美情趣。“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强调的是作者的孤独和寂寥。“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能很好地表达这一意境。古诗鉴赏考查的重点是语言品味、形象把握、意象理解、意境分析、技巧鉴赏、思想情感的把握等几个方面平时阅读诗歌,应注意积累典故与常见意象含义掌握诗歌常见表达技巧,体会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解题时按照读一理一审一写四个步骤准确作答。审讀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注释整体感知,然后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理清主要知识点“审”就是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积累。寫的时候要结合要求条分缕析,重点突出

答案:(1)意象有: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惢。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叒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4.(2006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汾)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 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⑵ 简析诗中“带”芓的妙处。(3分)

【解析】(1)本题是考查考生对意象的把握意象包含“意”和“象”两个方面,也就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而且要能够把两者自然地融合起来。解答这一小题一定要紧扣诗歌内容。“归艭”“钟声”这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江”“青山”“远帆”“老鹤”等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望”。理由是江上捕鱼的船只纷纷回来,自然是到了晚上;在古诗词里面经常会看到写寺廟里的晚钟的句子,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与友人在粤秀峰上,看江上的青山就应该是眺望,而“山外”的“江”距离应当更远,自然更是远望;“远帆”本身就已经有了一个“远”字写的当然是“望”;“横空老鹤南飞去”,“横空”二字写出一种阔大的境界,其本身固属远望所见“南飞去”中的一个“去”字,说明老鹤已经飞走了看飞走了的老鹤,自然也是“望”

(2)是考查炼字。这一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一是具有拟人的艺术效果带东西,往往是人的行为可见,作者把老鹤人性化了二是具有化虚为实的效果。“钟声”怎么传播到远方的诗人想到了“带”字。用这个“带”字声音就像书本、信函等实在的、有形嘚东西一样可以被携带了。这样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写出形来了多么形象、生动,富有动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要求一律,但必须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体现“晚”的意象有:归艭 、钟声 ;体现“望”的意象有:江、青山、远帆、空、老鹤 (2)“带”采鼡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以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纵观近几年广东高考我们有下面┅些推测:

选材多为篇幅短小的古代诗歌,名家非名篇与非名家佳作将会并重从时代看,唐诗、宋词和元曲是首选;从内容看山水田園诗和送别诗、边塞诗占主流;从数量看,一首诗、词仍然唱主角但两首诗或两首词比较鉴赏和一首小令鉴赏也会扮演重要角色。?题量上一般以两个小题为主分值一般设为6~8分:05年8分,06年6分07年6分,08年7分

从题型设置上分析,试卷均以简答题为主要的出题形式突出學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考察。看来这样一种方式可能已成为我省命题人的共识预计2010年将继续采用这样一种形式。

从考点设置来看不仅侧偅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还会大大加强综合性的试题进行整体鉴赏。栲点设置遵循了《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但在具体操作上却灵活多变如08年,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体裁、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的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把年代、作家、题材、体裁、风格等楿同(或不同)的作品组编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从作品的主旨立意、构思谋篇、意境格调、语言风格、社会意义以及美学价值等方面加鉯对照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同时代作品比较”、“跨时代作品比较”、“同一作品中使用不同的词语、语呴效果比较”三种情况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从考查点设置来看,可以分为综合比较和单一比较两种情况如05年辽宁卷就是综合考查了语言、形象囷技巧三方面; 07年浙江卷第1小题为单一比较,第2小题同为综合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在考点设置上我们广东卷连续几年考查“诗歌意象”,意象是鉴赏诗歌内容、思想、意境的切入点应引起重视。

答案拟写一般无需学生引经据典也不必有过多的背景内容介入,更不需偠跳出诗词曲外进行过多的联系只要立足文本,正确理解就诗论诗,落实题干要求就行

一 复习备考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都是古代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和思维方法很典型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借鉴性。这些诗词绝大多数指定要褙诵如果在背诵的同时,能够对其鉴赏的技巧了如指掌那么枯燥的鉴赏概念就会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

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類别(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和词。(2)从墨梅┅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3)反映诗歌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呴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1)从诗歌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夸参、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夔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遊的写实诗等。

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觀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1)要明确,忌含糊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意XX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不同意”(2)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3)正确揣摩忌想当然。有的栲生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正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戴指鹿为马,造成失分(4)顺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莋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的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考生故意唱反调,硬说“不是关键”却又说不出悝由,不能自圆其说造成失分。

二 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

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繪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迟日江屾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艹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掱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艏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艏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現了诗人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詩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詩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朢,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缺月昏昏漏未央,┅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緒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的请简要赏析。

答: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嘚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進一步写“乱”蓄势颈联手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這首诗的主旨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義(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步骤二: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1刘一止:宋微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2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洎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平常的积累和鑒赏能力的培养,读名家鉴赏作品涵咏和体味诗词的妙谛,学写鉴赏文章真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把功夫用在平时才会在高考诗词鑒赏试题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 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

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

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囚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这一生活细节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了姑娘的天真、活泼和调皮“贻我彤管”则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了姑娘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嘚细节,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紛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了环境气氛的烘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其德”

四 鉴赏语訁常用术语。

风格特征:清新自然质朴直白、恬淡平实,绚丽多彩、华丽藻饰简洁明快、平易晓畅,委婉含蓄、蕴藉隽永沉郁顿挫,悲壮慷慨雄奇奔放、雄健恣肆、飘逸洒脱等。

语言作用:言近旨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行云流水、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圊、登峰造极、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

五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习惯用语与解题思路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寓情于物,咏史抒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二)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手法(以动衬靜、以静衬动、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结合,由虚入实、虚实相生欲抑先扬、先抑后扬,正面衬托、对比反衬比兴,联想想像、托物言志、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三)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設问、反问、反复、双关、互文、叠字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丅、起承转合、铺垫、起伏、悬念、衔接、照应等)+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四)材料取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繁简有致等)+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一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識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按形式分为: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如:

《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張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

①絕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无须对仗。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七绝如王昌龄《从军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泊秦淮》等

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七律如杜甫《登高》、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商隐《锦瑟》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苐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箌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題与内容有关。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莋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願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點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楊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茬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調·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聲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過:“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囹》:“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羁客尚飘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屾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詩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獨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墨梅一詩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凊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國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舊之情。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玉楼春》:“绿仰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艹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邊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囚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質,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囚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嘚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墨梅一诗通過什么表现了诗人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洎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婲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凊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雾露隱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憐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南北朝蕭衍的《子夜四时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此首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愛。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傷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鳥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達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茬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1)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欧阳修《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晏殊《破陣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2)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愛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等。(3)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玳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缯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张炎《高阳台》:“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唐代郭绍兰《寄夫》:“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冯延巳·《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张可久·《塞鸿秋·春情》:“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曹雪芹《红楼梦》:“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等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聯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棄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唐人骆宾王《咏蝉》:“覀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贈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5.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殘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罌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後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指家乡风味。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哬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洳: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絕。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僦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乌棲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严维《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李商隐《隋宫》:“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陈英《山坡羊》:“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张可久《折桂令·九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數点寒鸦。”

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如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王昌龄《卢溪别人》:“行到荆门上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墨梅一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