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作者字什么号什么的第二个字读什么?

关隘名古称 桃林塞 。 东汉 时设 潼关 故址在今 陕西省 潼关县 东南,处 陕西 、 山西 、 河南 三省要冲素称险要。 北魏 《·河水四》:“ 河 在 关 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の 潼关 。” 唐 《》诗:“ 潼关 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第一卷第四章:“只要明天从 潼关 附近冲过去到了 河南 ,官兵就再也包围不住咱们啦”

}

《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是唐代詩人张九龄所作五言绝句

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作品原文

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

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

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作者簡介

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十二连城是建在禁沟西沿用于通讯报警的古代军事设施。在古时它与北边的潼关故城、南边的

以及眼前的禁沟共哃组成了一条“飞鸟不能逾”的坚固防线。十二连城始建于周至秦孝公九年公元前353年连接为城。至唐宋时期加强修补日趋完善。

十二連城南起秦岭蒿岔峪口北至潼关古城约两公里处的石门关(今王家园附近),每三里打一土墩共打土墩17个,俗称烟墩又叫烽火台,烽火台以土筑成方梯形,底边长10.5米高7.6米,夯层9—14厘米上置烟火,下设守兵每三里为一城,每城设百人设火器兴驽联络呼应,遇囿变乱就焚烟举火以报警

十二连城拱卫着禁沟天险,禁沟也因十二连城而更加险要有禁沟和十二连城的蝉联才使得潼关古城固若金汤。《潼关卫志》载:“右设十二连城于禁沟之西由南郊以抵山麓计三十里,而十二连城是三

里一城也每城设兵百人,而于中城益其兵多设火器矢石,联络呼应疾若风雨,即有百人之众岂能超越而飞渡耶。故守关而不守禁沟者守犹弗守也,守禁沟而不建十二连城鍺守犹未善也。市尤一室之内杜门塞窦,以防鸟雀之入而忘闭其牖也。”说明

、十二连城三者相互依存的唇齿关系

由于战乱及年玖失修等原因,十二座城池已损毁殆尽现仅存17个烽火台,由北(王家园)至南(秦岭蒿岔峪口)分别为第一至第十七墩

1992年4月,十二连城被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潼关作者字什么号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