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有个地名叫澳洲土著艺术吗?它属于哪个县?

原标题:【衡水说】衡水县城的变迁

西汉古桃县的县城,位于今深州市的前磨头镇,历经近二百年。东汉时期的桃县区域内,有两条车马大道:第一条,东起浮阳(沧州),经乐城(献县)、武邑,过桃县县城,至信都(冀州),南达钜鹿,向西通京城长安;第二条,自武桓(河间),经饶阳、下博,经桃县,南达钜鹿,这是盐运大道,在彰武(黄骅)设置盐官,河间为枢纽转运。东汉初期撤桃县后县城改名为桃城驿,这个命名又使用了五百年。( 在1965年,在前磨头村北,断断续续尚存城墙的土岗遗迹,村民且有“东门”、“西门”、“东门外”之说法。南面的桃园村原称“虎头王”)。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创建了衡水县,县城建在何处?

说县城一开始就建旧城村,正版志书有文字记载。

隋代创建衡水县的县城开始是建在衡水河畔。县城地址,传说是旧城以西的李空城、白空城、代空城、张空城诸村一带。至今,张、戴空城村西附近,仍然存在这条大河的沟壑痕迹,是一条弯曲低洼的农田,当地村民都知道原来是一条大河的河道。这条流向县域西北的河道,应该是衡水河的河道了。据《衡水市地名志》记载:张空城村东、戴空城村北、白空城村北、李空城村北都有古城遗址,均埋一米地下,总共占地百亩,属于中上等城池。

此种说法,河东有老人们流传此说辞,桃城区文化馆的李功先生生前也有文字描述。李功说,隋朝末年时期,因战乱县城已是 衡水县城的变迁一座空城,衡水河也渐淤现成的变迁东移。唐朝初年,衡水县城向东迁至黑龙潭村(即现今的旧城村),这里东临漳河(滏阳河),西有湖泊——北沼和南沼,南北官道从村中穿过,村旁的“宝云寺”人来人往,香火繁盛,是建城的理想之处。历经唐、五代、宋、金、元至明朝永乐初年,约七百八十年之久。

今日,旧城村的老人们,都能讲出原城墙的大概位置:东城墙即现在的东城道,北城墙就是村北的三支渠一带,西城墙在西城道,南城墙就是滏阳河堤一带。看来,旧城村的原衡水县城城池面积不小,属中等县城。现在的旧城村,仅是县城的一小部分。原先是土城墙,城门才是砖建造的。

综合上述情况分析,县城先在四空城一带,后建于旧城一带的说法较充分一些。理由是,公元596年设立衡水县,618年隋朝灭亡,前后只有22年。再加上河流改道,战乱毁城,致使建立不久的衡水县城无法居住,形成了“空城”。唐朝建立,天下稳定下来,衡水县城被迫迁于靠近漳河岸边的黑龙潭村(即旧城村)一带,重建新城,这是有道理的。

明永乐五年(1407年),漳河大水,衡水老县城淹没于汪洋中。永乐九年,漳、滏、滹三水又合流。永乐十三年,大水坏城,官民庐舍不可居,前后九年水淹,城内房屋多损,只有宝云塔和极少数建筑物保留下来,诗书文稿消失殆尽,县城向东迁至河东范家疃(今河东老市区一带)。

范家疃(今河东老城区)地势稍高,西临漳河(今滏阳河),漳河在此形成一大弯,河床较深,河水流势较缓。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开始筹建新城。景泰元年(1450年),知县欧复、县丞朱昶剑主持,在新县城址筑起土城墙。所谓的土城墙,即采用生石灰 + 细沙 + 粘土稍加水分搅拌均匀,一层层夯实而成,质地坚固。新城大体呈方形,周四里,仅东北隅缺一角,其形曰“幞头”。幞头在明朝是官宦必备的,官员戴的帽子(沧州城也是幞头城)。新城的东北缺一角,这一明初建筑城池的风格,源自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的道家建城理论,曰:“大成若缺”。南京的皇城、北京的内城都是缺少一角。

衡水新城比空城、旧城遗址的面积较小。挖掘护城河阔七丈,深丈余,又凿渠于北门(通济门)外,引漳河水注护城河。新衡水城的四城门誉名,东门:仁育门,南门:迎薰门,西门:和商门,北门;通济门。

四座城门皆建为瓮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为防御北方胡人,下令建城必造瓮城)。东、南、北城门皆为圆形瓮城。西城门为县城的正门,瓮城呈方形,且规模大,南北80米、东西40米。瓮城中建有“城王庙”(关帝庙)、“山西会馆”(缘晋商曾捐资修城)。四城门的瓮城前门上面,都建一层前门楼 (也叫重楼、闸楼)。瓮城后门才是正门,门上建两层城门楼。前门外设木吊桥,共四座,每座木吊桥两边都有栏杆,分别由两条大铁链与前门上的闸楼相连,以收起、放下。全城有角楼四座,更铺(城墙上的小亭子,相传是更夫用的)三十三座。砖砌观敌台十四座。当然,这种形制的定型,是经过几任县令连续不断的努力才完成的。

想知道衡水的传奇事情,那就关注衡水说吧!

}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都教授

我们知道古代有许多一个字的地名,比如楚国的郢,燕国的蓟这些地名都是一个字的。我们还可以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著名战役中知道一些地名,比如晋楚邲之战和齐晋鞌之战,其中的邲和鞌就是当时的单个字地名。不过到了现代,为什么一个字的地名变得少见甚至没有了呢?

我们知道,秦朝在统一全国之前,当时有许多一个字的地名,比如像汉代的沛县,在秦朝之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沛县这个地名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沛。后来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继承了郡县制,像沛、杜这些地名都变成了两个字的沛县、杜县或费县。

今天的中国实行的是省市县乡的行政区划,所以现在的每一个地名后面都会加行政区划的名称,比如藤县,其实这个名字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字也是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藤,古人称呼藤,都会说藤地。假如是官方记载的话就会写成藤。比如古代书籍说“齐师行至藤”就是说齐国的军队走到了藤这个地方,这里的藤就是一个地名。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还没有出现,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并开创了郡县制,于是藤这个单字的地名就变成了藤县,一直延用至今藤县这个地名都没有改变过。

所以我们也不能说现在社会里没有单个字的地名,毕竟这些地名只要除去行政区划的名称,就变成一个字的了。比如藤县、费县和蓟县,这些地名在去除行政区划名称后,就是一个字的了。其实类似的地名在中国还有很多。其中在河南省就有很多,现在河南省现存的单字县有12个:新县、息县、睢县、范县、温县、浚县、淇县、滑县、叶县、郏县、嵩县、杞县。 曾经的单字县8个:巩县(巩义市)、密县(新密市)、林县(林州市)、孟县(孟州市)、邓县(邓州市)、陕县(陕州区)、汲县(卫辉市)、辉县(辉县市)。现在这8个单字县要么改成了县级市要么改成了区什么的。

在河北省单字县有17个,河北省是单字县最多的省份。看到上面的地图你应该知道了吧!

保定市有4个:易县 ,雄县 ,蠡县 ,唐县 ;

沧州市有3个:青县 ,沧县,献县 ;

邯郸市有4个:邱县 ,涉县 ,磁县 ,魏县 ;

后面的6个地名分别是:衡水市景县 ;石家庄市赵县 ;唐山市滦县 ;邢台市任县 ;邢台市威县 ;张家口市蔚县 。

山西省单字地名有14个!

在临汾市有4个:1.古县 ,2.吉县 ,3.蒲县 ,4.隰县 ;

吕梁市有3个:5.岚县 ,6.兴县 ,7.临县 ;

8.长治市沁县 ;9.晋中市祁县 ;10.朔州市应县;11.忻州市代县 ;12.阳泉市盂县 ;

运城市有2个:13.夏县 ,14.绛县。

在陕西省单字地名有9个!

他们分别是宝鸡市的眉县 、凤县 、 陇县;汉中市的勉县和洋县 ;咸阳市乾县和彬县 ;延安市的富县 ;还有榆林市的佳县

甘肃省的单字地名有9个!

他们分别是定西市的岷县和漳县;陇南市的文县、成县、康县、徽县和礼县;庆阳市的宁县和环县。

安徽省的单字地名有7个!

他们分别是马鞍山市的和县;黄山市歙县和黟县;淮南市的寿县 ;宿州市的泗县和萧县;还有宣城市的泾县。

上面这些单字县有没有你的家乡呢?

你还知道有哪些单字县的名字呢?

记得留言分享你的答案喔!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西兰土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