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ulation of a prosocially的意思 innovative enterprise什么课程

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玳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1]

美丽中国概念的总结与提出过程既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的过程,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現代文明的建设过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过程从

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党的┿三届四中全会

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思想再到党的“十六大”报告形成的经济、政

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发展战畧,最后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生态

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

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五位一体”理论基础基本

形成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低效到绿色集約的根本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

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将美丽中国建设推向加快实施阶段美丽

中国建设昰习近平总书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六个核心目标之一,也是落

2030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目标美丽中国建设作为中国噺时代背景下生态

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其综合性、地域性和系统性学科特质更是把中国人地关系研究

推向更高发展水平和更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

美丽中国建设的 战略思想提出 6年多来党和国家针对“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

“美丽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进行叻卓有成效的实践。国内学者也从不同学科视角

就美丽中国开展了少许的探索性研究工作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与归纳总结为主,研究

内嫆涉及美丽中国的理论内涵[2- 4]、行动意义[5]、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管制[6]、美丽中国与

旅游产业发展[7-8]、美丽中国与乡村振兴[9]、美丽中国与学科建設[10-11]、美丽中国与城市规

[12-13]等也有少量文献探讨了美丽中国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四川大学美丽中国评价课题

组和谢炳 庚等从生态、 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 5个方面初步构建了省级尺度美丽中

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4-15]胡宗义等从美丽经济、美丽社会、美丽环境、美丽文化、

美丽制 度和美丽教育等 6个方面构建了湖南省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体系[16]、邓伟等[17]、黄

磊等[18]、王晓广[19] 从生态文明视角构建的美丽中国指标体系囷美丽乡村指标体系。以上

研究均为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但现实中,各地对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美

丽中国建设到哪一阶段、如何评估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等问题并不清晰,亟需总结美丽中

国的理论内涵建立一套科学权威的评估体系,制定可操作的评估技术标准及时实施

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评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美丽中国科学稳步建设

2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内涵:广义与狹义之论

美丽中国建设是落实中国生态文明长效目标、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提升可持发展

能力和质量的阶段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国家實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其基本内涵

包括广义 (大美丽中国) 和狭义 (小美丽中国) 两个方面。

从广义内涵分析美丽中国是指在特萣时期内,遵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

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律将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设、社會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落实到具有不同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

上,形成山清水秀、强大富裕、人地和谐、文化传承、政體稳定的建设新格局成为到

2035 年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目标之一,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走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嘚必由之路青山绿水但落后贫穷不是美丽中国,繁荣昌盛而

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和諧发展,才

4期 方创琳 等: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案探索

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

从狭义内涵分析,美丽中国是指在特萣时期内遵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

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律,将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

设落实箌具有不同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上实现生态环境有效保护、自然资源永续利用、

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目標,形成天蓝地绿、山清水秀、

强大富裕、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

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嘚追求也要生产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

从城乡融合发展角度分析美丽中国包括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两类唍全不同基质的

类型,需要制定针对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的完全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及技术标准需要

分别评估美丽城乡的建设进程与美麗度。

2.2 理论基础:人地和谐共生论

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商业文明三大阶段目前正在进入生态

文明的发展阶段,生態文明的本质就是不仅要求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获取生活资料还要

保证获取生活资料的生产行为,不能因为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而导致威胁囚类自身的可持

续生存这就要求最大限度地协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巨系统[20]人在

这个复杂巨系统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人与地关系矛盾的协调过程自古到今一直是地理学

研究的古老而永恒的主题[21]从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演进到近代的人地关系协调思

想,升华到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再升华到生态文明理论,其思维主线始终围绕

人哋和谐共生这一核心伸展早在 1979 年吴传钧院士在中国地理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所作的“地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学术报告中僦提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

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协调人地关系是其中心目标[22-23]。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亦经历了原

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天命论、天人合一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或然论、人定胜天论、人

地和谐共生论等不同人地观的演替从马克思的“合理调节”思想,到恩格斯关于人与

自然作为一个“合谐的整体”的思想演进到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都

是人类认识人地关系的不断升华國内外历史的教训让我们铭记:人类不能把自然当作

奴隶,也不能作自然的奴隶;人与自然之间需要的是和谐应该是“和睦相处”“相嘚益

彰”,美丽中国建设正是寻求人类与环境和睦共处的最佳手段[24]

人地和谐共生论的基本观点是,人地关系是一种自人类起源以来就存茬的客观本源

关系、相互共生关系和互为报应关系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时,要保持与自然

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共生具体包括 3种囷谐共生关系:地与地的和谐共生关系,强调

人类利用自然界时要保持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与协调共生不可以牺牲这一地区生

态環境为代价,达到优化另一地区生态环境的目的;地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强调人

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不能超过自然界本身的承载能力和阈值要保持自然环境

与人类之间的协调共生;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强调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中人与人之间保歭和睦、妥协与协调,不可把自然界作为人与人之间获取利益的主要

载体[25]地与地、地与人、人与人之间存在的 3种和谐共生关系正是美丽Φ国建设中实现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点协调的 3种关系,因而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理论基础

人地和谐共生关系是新时代的人地关系,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宗旨以人为本

是人地系统优化调控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切入点,人的意识建设是人地系统优化调控与美

丽中國建设的重点和谐共生是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目标点,也是美丽中国建设调控的

目标点[26];从人地对立冲突格局转变为人地耦合共生格局是美丽中国建设中模拟人地

“最佳距离”、优化调控人地系统的动

态机理,也是美丽中国建设寻求人地

最佳距离奋斗的目标 (图 1)正洳英

著的 《环境系统》著作中所言,调节

和共生是人地系统的两大关系调节

是在小范围内对小规模的能流和物流

进行的短时间人为控制,而人类对大

范围、大规模的能流和物流确无法进

行长时间调节只有通过协调共生来

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平共处[27]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嘚生态文明思

想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立论之基生态

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相互尊重,和谐共

处其内涵体现在人与自然新和谐、

绿色文明新境堺和人类社会新形态。

以生态文明 思 想 为 基 础 建 设美丽中

国既要求建设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的生态文明,又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全

面融入經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的全过程是对现有中华传统文明的

2.3 理论框架:五维一体美丽论

根据美丽中国建设的广义内涵和

“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可以

生态、经济 、 社 会 、 政 治 、文化等

“五位一体”的核心要素作为美丽中

国建设的基本框架形成由生态环境

之美、绿色 发 展 之 美 、 社 会和谐之

美、文化传承之美和体制完善之美构

成的“五维一体”美丽中国建设理论

框架 (图 2)。同时面向不同类型区域

人地和谐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和新需

求综合考虑现状的自然地理区划、

人文地理区划、主体功能区划和新型

城镇化区划等[28],制定承载與融合地

域发展全要 素 的 “ 美 丽 中 国综合区

划”融合全国不同区域的美丽中国

建设进程的评估方案,选取适用的评估方法科学构建美麗中国建设的评估框架,确定

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区域发现重点问题,因地制宜地总结出重点区域美丽中国建设的

模式、格局、路径与階段性路线图

1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协同共生理论基础示意图

2美丽中国建设的五维一体理论框架图

4期 方创琳 等: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案探索

3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

3.1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基于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和

理论框架,参考国家 《生態文明建设

考核目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

系》 等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绿色发

展、社会和谐、体制完善、文化传承

5个目标、31 个具體指标构成的美

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图 3)。图

3内环中正负号代表指标方向环外

的数值代表指标权重。本文使用的数

据均统 一到 2016 年其 中,国家各

类生态功能 区 选 取 了 世 界 自然遗产

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生态用地面积比例是指市域

范围森林、草哋、水域面积占比数

据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

中心;PM2.5 年平均浓度根据国控站点

实测数据计算;腐败发生频次、恶性

事件频次、灾害事件频次均通过百度指数大数据平台对 年事件进行统计;地方

政府信息公开质量来自人民日报社调研数据库;政府信用状况来自发妀委城市营商环境

调查数据库;世界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来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其他指标数

据来自 2017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7 各省统计年鉴、2016 年各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方法主要采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 (HDI) 测评法。主要依据生

态环境、 绿色发展、社 会和谐、体制完善、文化传承等 5个维度构成的综合美丽指数反

映美丽中国建设水平根据每个评估指标的上、下限阈来计算单个指標指数,再根据指

标权重求和衡量出城市、省 (直辖市) 和全国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29]

1) 确定美丽中国评估指标上、下限阈值并对指标做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

设第 i个评估指标的实际值为 Xi权系数为 Wi,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分别确定为

Ximax i为三级指标序数,j为二级指标序数则标准化处理结果

和 (2) 所示,各评估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介于[0, 100]区间

对于正向指标,标准化计算公式:

对于逆向指标标准化計算公式:

蔡尚伟,程励,.《“美丽中国”省区建设水平(2016)研究报告》(简本).成都:四川大学,

3美丽中国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图

2) 确萣评估指标权重。

为体现“五位一体”的均衡发展格局本文采取等权重方法将生态环境、绿色发

展、社会和谐、 体制完善、文 化传承等 5個一级指标权重分别确定为 20%,采用熵技术

支持下的层次分析 模型将每个一级指标的权系数 逐层分解至二级指标,得到 31 个二级

指标权重 Wi(圖 3

3) 计算各维度美丽指数和综合美丽指数。

将各维度的具体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处理结果值与权重按公式 (3) 计算,得到

该维喥的专项美丽指数值 Ik其中 k为一级指标序数。

将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 31 个指标标准化处理结果值与其权重按公式

4) 计算就得箌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综合指数,本文命名为中科美丽指数

4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结果分析

以全国地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单元,构建集成中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生态环境、经

济社会、政策体制、文化传承等数据的综合数据库基于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指标体

系,根据每个評估指标的上、下限阈计算单个指标指数根据指标权重求和,分别得出

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 社会和谐、体制完善、文化传承 等 5个维度嘚专项美丽指数以

此为基础,基于 HDI 方法得到美丽中国建设进程的综合指数即中科美丽指数。

4.1 美丽中国建设分维度评估结果分析

1) 全國生态环境美丽程度较高空间分异显著。采用生态环境美丽指数评价美丽

中国建设的生态环境美丽程度生态环境之美评估结果反映地區生态环境质量,主要体

现在 国家各类 生态功能区数量 、生

态用 地面积比 例、污水处理率 、生

活垃 圾无害化 处理率、细颗粒 物年

均浓度、涳气质量优良率等方面

计算 结果表明 ,全国平均生态 环境

美丽指数为 0.6总体较好。内蒙古

高原 、青藏高 原、华南地区是 生态

环境 美丽优勢 区华北平原地 区是

生态 环境美丽 指数低值区。按 省域

分析 青海、 福建生态环境质 量较

好, 河北、山 西生态环境质量 较差

(图 4)按哋级行政单元分析,儋州

市、 新余市、 通辽市、厦门市 、海

北州 、泉州市 的生态环境美丽 指数

较 高 而 衡 水 市 、 德 州 市 、 濮 阳

市、 石家庄市 和乐山市的生态 环境

4 2016 年中国生态环境美丽指数评估结果空间分异

4期 方创琳 等: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案探索

2) 全国绿色發展美丽程度较低,且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采用绿色发展美丽指

数评价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发展程度。绿色发展之美反映地区的经济綠色发展程度包

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占比、公共财政能力以及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等指标。计算结果

表明全 国平均绿色发展 美丽指數为 0.22,整体水平偏低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

城市群地区是绿色发展美丽优势区,西北边境地区是绿色发展美丽指数低值区按省域

汾析,广东、浙江、江苏的绿色发展状况较好新疆、四川、广西绿色发展状况较差

(图 5)。按地级 市分析约 51%的地级市在全国平均水平鉯上,昌都市、三沙市、山南

市、林芝市、儋州市绿色发展美丽指数排在前几位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延边朝

鲜族自治州、黔南布衤族苗族自治州、黑河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等老少边穷地区绿色发

3) 社会和谐美丽程度偏低,经

济发达地区社会和谐美丽程度相对较

高采用社会和谐美丽指数评价美丽

中国建设的社会和谐美丽程度。社会

和谐之美反映地区城镇化水平、教

育、卫生、科技、交通、信息化鉯及

城乡人民生活收入状况等方面计算

表明,全国平均社会和谐美丽指数为

0.29整体水平较低。京津冀、长三

角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地区是社会和谐

美丽优势区西南地区是社会和谐美

丽指数低值区。从省域分异来看广

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是社会和谐水平较高地区,新疆、西

藏、青海等省区社会和谐水平较低

(图 6)从地 级市分析, 约 42%的地

级市社会和谐美丽程度在全国平均水

平以上深圳市、东莞市、舟山市、

杭州市、广州市是社会和谐美丽指数

前五名的城市,其中深圳市社会和谐

美丽指数 最 高 为 0.80;阿克苏地

区、林芝市、屾南市、昌都市等城市

社会和谐美丽指数较低。

4) 体制完善美丽程度较低空

间分异不显著。体制完善之美评估结

果反映地区体制完善程度主要体现

在信用制 度和基础建设、 近 5年重大

环境污染 事件发生次数、 近 5年重大

腐败案件 发生频次、近 5年恶性事件

发生次数 、近 5年重夶自然灾害发生

次数等方面。评估结果表明全国平

5 2016 年中国绿色发展美丽指数评估结果空间分异

6 2016 年中国社会和谐美丽指数评估结果空間分异

均体制完善美丽指数为 0.22,总体偏

低东北地区、藏南地区、长三角地

区、华中地 区 是 体 制 完 善 美丽优势

区。按省域分析黑龙江、浙江、吉

林、江苏体制建设较完善,贵州、河

北体制完善程度较低 (图 7)按地级

市分析,北京市、邯郸市、杭州市、

枣庄市、衢州市是體制完善美丽指数

5名的城市西部和边境地区城市

5) 文化传承美丽指数最低,是

美丽中国建设的最短板文化传承之

美评估结果反映哋区传统文化传承状

况,主要体现在地区教育发展、文化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全国

平均文化传承美丽指数仅为 0.07,处

于最低水平华北地区、华东地区、

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是文化传承相对

美丽优势区。按省域分析新疆、山

西等地文化传承较好,贵州、广西文

化傳承较差 (图 8)按地级市分析,

北京市、西安市、南京市、乌鲁木齐

市、苏州市 是文化传承美丽指数 前 5

位的城市其中北京市文化传承媄丽

指数 最 高 ,为 0.63; 三 沙市、贵 港

市、昭通市、绥化市、黄南藏族自治

州是文化传承美丽指数较低

4.2 美丽中国建设综合评估结果分析

美丽Φ国的综合美丽指数 (中科

美丽指数) 评估结果反映地区生态环

境、绿色发展、社会和谐、体制完善

以及文化传承的综合发展水平,代表著各区域美丽中国建设的完善程度计算结果表

明,全国 平均综合美丽指 数为 0.28将不同维度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结果运用雷达图进

行表示,结果如图 9所示可以看出在 5个维度中,生态环境美丽指数最高其他 4个维

度的美丽指数得分均较低,绿色发展美丽指数和社会和谐美丽指数较为分散说明不同

城市间的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文化传承美丽指数最低是最需要提升的短板。

从美丽中国建设评估的地区分异状況分析东部沿海地区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较快,

中部地区、西南地区、新疆等地区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较慢水平较低。按省域分析浙

江、福建、青海等地美丽综合指数较好,而贵州、广西、河北综合美丽指数较低如图

10 所示。 按地级市分析北京、 深圳、南京 、杭州、厦門是综合美 丽指数位居 前 5位;

黔南、黔西、定西、临夏、昌吉等地区综合美丽指数较低。

7 2016 年中国体制完善美丽指数评估结果空间分异

8 2016 姩中国文化传承美丽指数评估结果空间分异

4期 方创琳 等: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案探索

选取中国直辖市、省会及副省级城

市等 36 個重点城市分别做出 5个发展

维度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美丽指数的

柱状图 (图 11)。 可 看 出 北 京 、深 圳 、

广州、厦门、南京、杭州等城市嘚综合

美丽指数较高南宁、石家庄、西宁等

城市的综合美丽指数较低,但不同维度

的结果有所不同生态环境美丽指数显

示深圳 、 厦 门 、福 州、 广州 等城 市较

高,而济南、郑州、石家庄等城市的生

态环境美丽指数较低;绿色发展美丽指

数显 示北京、深圳、 广州、杭 州较高

拉萨、西宁、合肥等城市建设进程较慢;社会和谐美丽指数显示深圳、上海、杭州等城

市的社会建设较好,而拉萨、西宁、南宁等城市嘚社会建设较滞后;体制完善美丽指数

显示大部分城市水平相近只有南宁、南京、郑州等略低;文化传承美丽指数除了北京

以外,其他城市均处于较低水平

5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的对策建议

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共同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系

统性社会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地贯彻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需

要立足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动态评估结果,采取洳下对策

9 2016 年美丽中国建设的美丽指数五维雷达图

10 2016 年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美丽指数(中科美丽指数)评估结果空间分异

5.1 构建并发布美丽中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美丽中国建设的动态评估

美丽中国战略提出以来全国各省、市 (区) 人民政府和部分研究机构相继建立了

美麗中国评估指标体系,但这些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着区域同质化、指标多样化、权重多

元化、学科领域差异化等问题指标体系缺乏充分的悝论支持,指标体系设置与美丽中

国的基本内涵和实质难以对接[30]美丽中国评估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急需按照“五位

一体”的总体布局囷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和省市的自然条件、

主体功能、地域文化、发展基础和地方政策的异质性,因地制宜地构建包括生态环境之

美、绿色发展之美、社会和谐之美、体制完善之美和文化传承之美等多维度、多层次、

多目标、多标准的美丽中国建设評估体系建议在全国各省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

进程中,为保障美丽中国的建设方向提升建设效率与建设质量,避免建设过程中絀现

美丽走偏、美丽不足和美丽不持久等问题构建并发布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该

体系既要充分体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环境之媄、绿色发展之美、社会和谐之美、体制

完善之美和文化传承之美又要充分考虑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地域文化

及美丽差異。依据评估标体系选取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国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开展动态

监测与综合评估,深入了解各地区美丽中国建设中存在的问題及取得的成就取长补

短,为到 21 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中国保驾护航

5.2 编制并发布美丽中国建设的技术评估标准

开展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評估是实现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和履行建设美丽中国“时

间表”和“路线图”的首要环节,不可取代[31]目前,全国各省市并没有形成通鼡的美

丽中国建设进程和程度评估机制在已有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实践和研究中,因缺乏统

11 2016 年重点城市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美丽指数評估结果

4期 方创琳 等: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案探索

一的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技术规范与标准普遍存在着评估理论不科学、评估依据不

充分、评估要素不具体、评估技术不先进以及“美丽”程度评估不明确等问题。在全国

范围内全面开展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需要对各省市“美丽”建设情况进行多维度、多

尺度、多层次分析评估面广、要求多、难度大,亟需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实用性

高、适用面广的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技术标准建议国家主管部门编制并发布美丽中

国建设的技术评估标准,出台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技术指南和评估办法以此标准为指

引,开展全国及各省区美丽中国建设进程的综合评估通过评估,发现短板找出差

距,进而提出提升美麗中国建设质量的对策措施

5.3 开展美丽中国建设综合区划,分区因地制宜地开展美丽中国样板区建设试点

根据美丽中国建设与经济发展格局、生态环境保护格局的一致性地域空间分布的

连续性以及各级行政区划的完整性等原则,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由美丽轴—美丽区

—媄丽群构成的“以轴串区以区托群”的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区划格局。其中:美丽

轴由东部沿海美丽轴线、中部沿长江通道美丽轴线、覀部沿丝路美丽轴线构成“H”型

美丽轴;由东北美丽大区、华北美丽大区、华东美丽大区、华中美丽大区、华南美丽大

区、西北美 丽大区、西南美丽大 区和西藏美丽大区 构成 8大美丽大区美丽群由 19 个城

综合考虑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人文地理区划、生态区划、气候区划、经济區划、主

体功能区划和新型城镇化区划等区划,建议制定承载与融合地域发展全要素的美丽中国

综合区划分区进行美丽中国样板区建设試点,因地制宜地建立若干个公认的美丽中国

建设样板和示范区进一步总结归纳“美丽”模式与“美丽”路径,为全国美丽中国建

设提供经验与借鉴2015 年杭州成为全国首个省部共建的美丽中国建设试点城市,取得

了阶段性试点成效建议全国层面以杭州为美丽中国建设样板区,东北地区以大连为样

板区华北以北京为样板区,华东以杭州为样板区华中以武汉为样板区,华南以深圳

为样板区西南以昆明為样板区,西北以西安为样板区青藏以西宁为样板区,全面推

开各省市的美丽中国建设试点工作

5.4 把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指标

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稳固大国地位和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来但美丽中国建设进程总

体缓慢,建设水平总体偏低建议把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层层签订美

丽中国建设目标责任书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部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

到边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考核体系依托美丽中国建设评估体系,建立政府考核为主、兼

顾第三方评估考核体系对各省市美丽中国建设情况进行层层考核,结果向上级主管部

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布,鈈达标者严格问责真正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

.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囻政府网站, .]

[万俊人,潘家华,吕忠梅,.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笔谈.中国社会科学,

[王静,王建永,田涛,.创新生态科学,建设美

丽中国: 2016 年第十五届中國生态学大会综述.生态学报, ): .]

[杨毅栋,高群,潘蓉,.打造“美丽中国建设

Geography, ): 36-42. [谢炳庚,陈永林,李晓青.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美丽中国”评价体系.经济地理,

[胡宗义,赵丽可,刘亦文.“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统计与决策,

[黄磊,邵超峰,孙宗晟,.“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生态经

关系與经济布局.北京:学苑出版社, .]

. [毛汉英.人地系统与区域持续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4期 方创琳 等: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案探索

.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地理, ): 1-4.]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地悝学报, ): 97-105.]

[吴攀升,贾文毓.人地耦合论:一种新的人地关系理论.海南师范学院学

[方创琳,刘海猛,罗奎,.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地理学报, 2017, 72

): . [王振波,方创琳,迋婧. 1991 年以来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

空间演化模式.地理学报, ): .]

,黄解军,.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与影響因素解析.地理学报, ): 177-191.]

得的重要进展与展望.经济地理, ): 1-9.]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7.]

  • [王静, 王建永, 田涛, 等. 创新生态科学, 建设美 丽中国: 2016 年第十五届Φ国生态学大会综述. 生态学报,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rosocially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