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后东篱,一路繁花似锦电视剧!下一句是什么?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为同学们推荐部分热门搜索同步练习册答案,要查找更多练习册答案请点击访问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荠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之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两天内发叶的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作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的长沙3月10日入春,北纬30℃的武汉3月15日春到,而北纬32℃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姗来迟。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有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了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歌,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阅读全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为什么要写作者在北京北京紫竹院公园看到的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有后的”,句中的“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春天的到来,语言生动。
“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句中的“大约”表明西安每年进入春天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符合客观事实,语言准确。
“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句中的“又”字说明了“倒春寒”的特点,强调了“倒”的意思。
“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句中的“而且”说明了古诗词的文学价值远远超过了科学价值。
第四段中两处引用了古诗词来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为什么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了本文的介绍外,你从下列诗句中还能发现我国春天其它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  )首,我的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①夜悄悄地降临了。白昼的喧嚣知趣地退让到幽暗昏黄的角落。晚饭须早些吃才好,以便茫茫夜色把心带进另一个天地里。
  ②无论这夜有没有月亮,我都愿意在夜色里走走,清风习习,步子漫漫,渐渐让清凉的夜色渗透身心。
  ③雅雅夜韵,滋养了多少文人墨客才华横溢的诗情。
  ④茫茫夜色,萌发了多少风流人物叱咤风云的气魄。
  ⑤唐朝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眼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一幅何等雅致的夜间美景图。正是因为昏暗朦胧了视线,天地才变得如此美丽,竹林里归来的浣纱村姑的笑闹声,渔船满载而归撞开绿阴如盖、碧叶接天的湖面的声响,飒飒地进入他的耳鼓。
  ⑥这样的诗好是好,只是多了些柔弱,少了些刚烈。不知他人感受如何,当夜空中飘来“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仰天长啸,或威风凛凛、豪气逼人的“十面埋伏”的咚咚琵琶,我似乎寻找到另一种夜。这样的夜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人生在世,谁都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坎坷与风雨。好在夜深人静,我可以沉稳地编织思想的筛网,过滤人间的美丽与丑恶,消释心中那些无意义的烦恼与苦涩。
  ⑦夜幕中,闭门谢客,挑灯夜读,也别有一番情调。让悠悠然、茫茫然的心境融进秦汉、走进唐宋。如果是雨夜和冬夜,烟笼寒水,冰封千里,我会坐在火炉前,炉上煮一壶熟茶,热气突突地冒,炉火红红地烧,烧暖了我的心,也送来了上下五千年炎黄子孙、赤子忠良、英雄豪杰胸中的滚滚热浪。这时低吟咀嚼岳飞的《满江红》最有味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心中的爱与恨便随着歌吟跨越上千年。
  ⑧无灯的暗夜最具原始之美,它隔断了世间的冗杂,只剩下莽莽乾坤和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时,如果你被烦乱的思绪骚扰而失眠,最惬意的是到绿野丛中走走,朱自清走过的荷塘也行,陶潜采菊的东篱也行。清风拂过脸庞与心扉,野花送来清香,蛙叫鸟鸣混杂在一起,不一会儿,月光也加入进来,月是从云彩里走来的,脚步悠闲,圆得让人伤感,更让人无由地浮想联翩。有几句诗是要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不同的境遇,便有不同的感怀,然而月还是那轮月。在夜色中沉思与畅想,能孕育出更多深邃的思想与超脱的情怀。
  ⑨清凉的夜色朦胧又清晰地宣告,这一切是一个宏阔浩渺的天地,请自在一些,这个天地属于你。(原文有改动)
本文的文学体裁是________。作者在文中紧紧扣住“夜”这一中心内容,结合人生体验和感受,较多引用了________,写了自己对此的品味、解读和遐思。文章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另外,第⑥段中的三个动词“编织…‘过滤”“消释”也用得好,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夜的________之情。全文表明了作者希望人们________,读后给人许多启迪。
请将《夜色清凉》和《夜》(附后)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
《夜》纯然写景,通过写景来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己安适、宁静的心境。
《夜色清凉》以夜为载体,目的是通过写夜来表明作者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从表达方式看,《夜色清凉》中将叙述、描写、议论融为一体;而《夜》则主要运用描写和抒情。
两篇作品都是写夜,写作手法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在夜色中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几天来,地球濒临毁灭的灾难,就如同恐龙的灭绝一样。昔日繁荣的景象已随硝烟而去,伴随我的只有我的斯斯。明天,太阳人就要在地球登陆,也就是说地球将成为“殖民地”。我也将成为俘虏被强迫出境。今晚,将是我和斯斯在地球上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星星在蔚蓝的天空眨着眼睛,好久没有看过的它是那样的美。斯斯汪汪地叫着,似乎也被这夜色陶醉了。我拿出最后一块面包放到它的面前,它只是望着我,眼睛一眨一眨的,似乎想说什么。迎着习习的晚风,我万般的思绪已飘到了从前……
  四年前,地球上爆发了世界大战,各国纷纷使出最先进的核武器。当时,一颗原子弹就可以毁灭一个洲。可是在那次战争中,爆炸的原子弹又何止几十颗!地球便成了一片焦土。我含着泪,带着战争中失去妈妈的小狗——斯斯,离开了这片生我养我的地方,到了火星上。火星人经常欺辱我和其他几个逃出来的地球人。他们视我们为下等公民,让我们干脏活儿重活儿,骂我们是笨蛋,说我们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家园。可是,那时地球上的人还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战争。四年后,我不堪屈辱,怀着对故土的怀念告别了火星。当我和斯斯重返地球时,我简直不敢想念这就是我们的家园:没有绿色,没有鲜花,没有鸟儿的歌声,没有亲人和朋友。有的只是废弃的飞船,有的只是嵌着弹片的土地,有的只是荒凉和孤独。天啊,这就是我的家园吗?太阳人按宇宙联合署的命令,不久将要接管地球。我再一次流泪了,为地球哭泣,也为人类哭泣。
  一阵嘈杂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是太阳人正用对讲机和我讲话:“你知罪吗?你们人类自视为高等动物,只顾自己的享受而践踏自然,摧残自然界其他生命;现在,你们又为扩张势力、争夺地盘而疯狂地进行核战争,致使地球上生灵涂炭,还危及金星和火星。你们根本就没有资格称为人。现在,我命令你马上离开地球。你赶快走吧!”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我拿起旅行包,抱着斯斯准备离开。“你一个人去流浪,难道还要让小狗陪你遭殃吗?”一声斥责把我的精神彻底摧垮了,我已失去了亲人和朋友,难道还要失去它——我唯一的伙伴吗?可是,我无能为力,我失去了发言权,我在为我们人类赎罪,我只能唯命是从。无可奈何地放下斯斯,我流着泪拖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地走着。斯斯那凄惨的叫声,刺痛了我的心。
  “等一等!”还是刚才那个太阳人的声音,但语气缓和些了,“我刚刚接到总署的命令,决定再给人类一次机会,这可是最后的一次。”我惊愕了,这是真的吗?我不用背井离乡,不用离开斯斯?我喃喃自语:“我是做梦吗?”
  “你没有做梦,这是真的。希望你们不要再像从前,希望你们能让世界充满生机。这是一粒小草的种子。给你,拿去吧。”太阳人正用心电感应技术对我说话。刹那间,一粒生命的种子不知怎么就飞到了我的手里。
  我种下了那颗种子,不久它便发了芽,长出了地面,很快就染绿了大片土地,而且迅速地扩散开去,为这荒芜的世界献出了生命的光彩……我含着激动的泪花,抱着斯斯在绿地上忘情地翻滚。仰望星空,我默默地祈祷:
  愿人类更明智!
  愿________
1.请用“濒临”“如火如荼”“践踏”“涂炭”“荒芜”等词语对地球的遭遇作一段情境描述。(词序可任意排列)
2.联系文中内容,解释文中下列语句的含义。
(1)“星星在蔚蓝的天空眨着眼睛,好久没有看过的它是那样的美。”“我”为什么觉得它“是那样的美”?
(2)“它只是望着我,眼睛一眨一眨的,似乎想说什么。”请你想象一下,小狗斯斯到底想说什么?
3.太阳人为什么“语气缓和些了”,又为什么要“再给人类一次机会”?说说你的看法。
4.太阳人给“我”一粒小草的种子有何用意?这粒种子的生命力你能否用两句古诗加以形容概括?
5.请你比较一下,《女娲造人》与这篇文章在内容、体裁上有何不同。
6.请你把文章最后一句祝愿的话补充完整。
7.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请给这篇文章起一个适当的题目。
8.文章讲述了人类相互之间的战争使地球面临毁灭,作者在此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能否用一部外国名著的名字加以概括?
夜色清凉尹卫巍
  (1)夜悄悄地临了。白昼的喧嚣知趣地退让到幽暗昏黄的角落。晚饭须早些吃才好,以便茫茫夜色把心带进另一个天地里。  (2)无论这夜有没有月亮,我都愿意在夜色里走走,步子漫漫,渐渐让清凉的夜色渗透身心。  (3)雅雅夜韵,滋养了多少文人墨客才华横溢的诗情。  (4)茫茫夜色,萌发了多少风流人物叱咤风云的气魄。  (5)唐朝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眼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一幅何等雅致的夜间美景。正是因为昏暗朦胧了视线,天地才变得如此美丽,竹林里归来的浣纱村姑的笑闹声,渔船满载而归撞开绿茵如盖、碧叶接天的湖面的声响,飒飒地进入他的耳鼓。  (6)这样的诗好是好,只是多了一些柔弱,少了些刚烈。不知他人感受如何,当夜空中飘来“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仰天长啸,或威风凛凛、豪气逼人的“十面埋伏”的咚咚琵琶,我似乎寻找到另一种夜。这样夜的勾起了我心深处的喜怒哀乐。人生在世,谁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坎坷与风雨。好在夜深人静,我可以沉稳地编织思想的筛网,过滤人间的美丽与丑恶,消释心中那些无意义的烦恼与苦涩。  (7)夜幕中,闭门谢客,挑灯夜读,也别有一番情调。让悠悠然、茫茫然的心境溶进秦汉、走进唐宋。如果是雨夜和冬夜,烟笼寒水,冰封千里,我会坐在火炉前,炉上煮一壶热茶,热气突突地冒,炉火红红地烧,烧暖了我的心,也送来了上下五千年炎皇子孙、赤子忠良、英雄豪杰胸中的滚滚热浪。这时低吟咀嚼岳飞的《满江红》最有味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心中的爱与恨便随歌吟跨越千年。  (8)无灯的暗夜最具原始之美,它隔断了世间的冗杂,只剩莽莽乾坤和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时,如果你被烦乱的思绪骚扰而失眠,最惬意的是到绿野丛中走走,朱自清走过的荷塘也行,陶潜采菊的东篱也行。清风拂过脸庞与心扉,野花送来清香,蛙鸣鸟叫混杂在一起。不一会儿,月光也加入进来,月是从云彩里走来的,脚步悠闲,圆得让人伤感,更让人无由地浮想联翩。有几句诗是要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不同的境遇,便有不同的感怀,然而月还是那轮月。在夜色中沉思与畅想,能孕育出更多深邃的思想与超脱的情怀。  (9)清凉的夜色朦胧又清晰地宣告,这一切是一个宏阔浩渺的天地,请自在一些,这个天地属于你。(原文有改动)1.填空:本文的文学体裁是①___________,作者在文中紧紧扣住“夜”这一中心内容,结合人生体验和感受,较多引用了②_______________,写了自己对此的品味、解读和遐思,文章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另外,段(6)中的三个动词“编织”、“过滤”、消释“也用得好,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夜的③_______________之情。全文表明了作者希望人们④_________________,读后给人许多启迪。2.请将《夜色清凉》和《夜》(附后“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A.《夜》纯然写景,通过写景来表现作者对在自然的热爱和自己安适、宁静的心境。B.《夜色清凉》以夜为载体,目上是通过写领先来表明作者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和感悟。C.从表达方式看,《夜色清凉》中将叙述、描写、议论融为一体;《夜》主要运用描写和抒情。D.两篇作品都是写夜,写作手法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在夜色中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附:
《夜》叶赛宁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唱。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了银装。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荡漾。溪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朋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银装。
3.段(8)中,作者从最具有原始之美的暗夜,写到云彩里走来的圆月,从圆月又写到了浮想,然后引出了他怎样的感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认为“夜幕中,闭门谢客,挑灯夜读,也别有一番情调。”其实,在夜幕中还有许多富有情调的生活。请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参考例句,发挥联想,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并非仿写,20字左右)例句:①夜幕中,邀伙伴沿溪缓行,看月夜下萤火漫天,听稻香里蛙声一片,也别有一番情调。②夜幕中,沐万家灯火,共家人漫步,笑语连连,其乐融融,也别有一番情调。夜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别有一番情调。
&&&&&&&&&&&&&&& 夜色清凉(15分) 尹卫巍 & &&(1)夜悄悄地临了。白昼的喧嚣知趣地退让到幽暗昏黄的角落。晚饭须早些吃才好,以便茫茫夜色把心带进另一个天地里。 &&& (2)无论这夜有没有月亮,我都愿意在夜色里走走,步子漫漫,渐渐让清凉的夜色渗透身心。 (3)雅雅夜韵,滋养了多少文人墨客才华横溢的诗情。 (4)茫茫夜色,萌发了多少风流人物叱咤风云的气魄。 &&& (5)唐朝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眼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一幅何等雅致的夜间美景。正是因为昏暗朦胧了视线,天地才变得如此美丽,竹林里归来的浣纱村姑的笑闹声,渔船满载而归撞开绿茵如盖、碧叶接天的湖面的声响,飒飒地进入他的耳鼓。 (6)这样的诗好是好,只是多了一些柔弱,少了些刚烈。不知他人感受如何,当夜空中飘来“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仰天长啸,或威风凛凛、豪气逼人的“十面埋伏”的咚咚琵琶,我似乎寻找到另一种夜。这样夜的勾起了我心深处的喜怒哀乐。人生在世,谁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坎坷与风雨。好在夜深人静,我可以沉稳地编织思想的筛网,过滤人间的美丽与丑恶,消释心中那些无意义的烦恼与苦涩。 (7)夜幕中,闭门谢客,挑灯夜读,也别有一番情调。让悠悠然、茫茫然的心境溶进秦汉、走进唐宋。如果是雨夜和冬夜,烟笼寒水,冰封千里,我会坐在火炉前,炉上煮一壶热茶,热气突突地冒,炉火红红地烧,烧暖了我的心,也送来了上下五千年炎皇子孙、赤子忠良、英雄豪杰胸中的滚滚热浪。这时低吟咀嚼岳飞的《满江红》最有味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心中的爱与恨便随歌吟跨越千年。 (8)无灯的暗夜最具原始之美,它隔断了世间的冗杂,只剩莽莽乾坤和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时,如果你被烦乱的思绪骚扰而失眠,最惬意的是到绿野丛中走走,朱自清走过的荷塘也行,陶潜采菊的东篱也行。清风拂过脸庞与心扉,野花送来清香,蛙鸣鸟叫混杂在一起。不一会儿,月光也加入进来,月是从云彩里走来的,脚步悠闲,圆得让人伤感,更让人无由地浮想联翩。有几句诗是要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不同的境遇,便有不同的感怀,然而月还是那轮月。在夜色中沉思与畅想,能孕育出更多深邃的思想与超脱的情怀。 (9)清凉的夜色朦胧又清晰地宣告,这一切是一个宏阔浩渺的天地,请自在一些,这个天地属于你。&&&&&&&&&&&&&&&&&&&&&&&&&&&&& (原文有改动) 8.填空:本文的文学体裁是①&&&&&&&& ,作者在文中紧紧扣住“夜”这一中心内容,结合人生体验和感受,较多引用了②&&&&&&& ,写了自己对此的品味、解读和遐思,文章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另外,段(6)中的三个动词“编织”、“过滤”、消释“也用得好,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夜的③&&&&&&&&& 之情。全文表明了作者希望人们④&&&&&& ,读后给人许多启迪。(4分) 9.请将《夜色清凉》和《夜》(附后“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 )(2分) A.《夜》纯然写景,通过写景来表现作者对在自然的热爱和自己安适、宁静的心境。 B.《夜色清凉》以夜为载体,目的是通过写夜的联想来表明作者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C.从表达方式看,《夜色清凉》中将叙述、描写、议论融为一体;《夜》主要运用描写和抒情。 D.两篇作品都是写夜,写作手法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在夜色中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附:
《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唱。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了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荡漾。/溪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朋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银装。
10.段(8)中,作者从最具有原始之美的暗夜,写到云彩里走来的圆月,从圆月又写到了浮想,然后引出了他怎样的感怀?(3分) 答:&&&&&&&&&&&&&&&&&&&&&&&&&&&&&&&&&&&&&&&&&&&&&&&&&&&&&&&&&&&&&&&&&&&
11.作者认为“夜幕中,闭门谢客,挑灯夜读,也别有一番情调。”其实,在夜幕中还有许多富有情调的生活。请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参考例句,发挥联想,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并非仿写,20字左右;4分) 例句: ①夜幕中,邀伙伴沿溪缓行,看月夜下萤火漫天,听稻香里蛙声一片,也别有一番情调。 ②夜幕中,沐万家灯火,共家人漫步,笑语连连,其乐融融,也别有一番情调。 夜幕中,&&&&&&&&&&&&&&&&&&&&&&&&&&&&&&&&&&&&&&&&&&&&&&&& ,也别有一番情调。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教学用书:繁花似锦的戏曲
一、 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关汉卿和《窦娥冤》。
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昆曲的形成。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曾有三个高潮时期,分别是戏曲初兴时期,以元杂剧为代表;第二个高峰期,以明清传奇为代表;地方戏高度繁荣时期,以京剧为代表。本课教材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戏曲史上有代表性的这三个剧种:元杂剧、明传奇和京剧,以此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增强学生对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本课引言有三部分:(1)文字部分通过介绍一个典型的事例来生动地说明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在世界上的影响。(2)京剧脸谱的图象。(3)学习本课需探究的主要问题提示和重要概念提示。教师可以先围绕引言的内容与学生讨论这样两个问题:(1)有没有同学看过或听过《赵氏孤儿》的故事?如果有的话,教师请这位同学简单的介绍以下故事内容;如果没有,老师作简单介绍。然后引导同学看引言的文字内容。
(2)请一位同学谈谈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同学发言后,教师还可以用电脑课件展示更多的京剧脸谱给同学看。
教师最后总结:“中国的戏曲艺术远源流长、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我国繁花似锦的戏曲艺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第一目“元代杂剧的繁荣”。从中国戏曲的起源到元代杂剧的产生,既简单介绍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也从中分析了元杂剧产生、繁荣乃至衰落的原因。介绍了元杂剧的代表人、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
(1)元杂剧产生、繁荣的客观原因。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对中国戏曲在元代以前的发展历程作简单归纳整理:原始歌舞→春秋战国的优怜→宋代杂剧、金代诸宫调→元杂剧。
仪式性歌舞是戏曲形成的起源。早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刀耕火种、捕鱼打猎的生活。为了获取食物,人们在采集或出猎以前,要进行跳舞、欢歌的祈祷活动,以求成功。原始社会的仪式性歌舞因为要用人来装扮野兽或其他事物,便为后世人们装扮故事中的人物提供了借鉴。仪式性歌舞到后来发展为各种既娱神、又娱人的节日民俗,成为一种歌舞传统。以后,宫廷和民间还有各种祭祀神灵、驱除瘟神的仪式,大家载歌载舞,活动中还需要装扮人物。著名诗人屈原的《楚辞》就是在楚国祀神歌舞歌辞基础上写成的,因此有人把《楚辞》看作一种戏剧。
说唱艺术对于戏曲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它对剧本创作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对戏曲唱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北宋中叶,出现了一种用以说唱长篇故事的新曲体“诸宫调”。诸宫调是按故事情节的需要选用一定的曲子说唱故事,大大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元杂剧中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正是在金代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基础上写出的。
滑稽戏为中国戏曲的表演提供了重要基础。滑稽戏最早是由“优”发展来的。优是国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国王和贵族的缺点为职业。宋代,杂剧有了五个角色,多以市井人物为调笑对象。到了元代,在说唱艺术和滑稽戏的基础上形成了“元杂剧”。
然后教师启发学生从中分析元杂剧产生、繁荣的原因。可以归纳概括为这样三方面:①元朝注意保护艺人;②元代长期停止科举考试,读书人没有其他出路;③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2)关汉卿和《窦娥冤》。
元杂剧在元代仅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就有200余人,见于文献记载的剧目有七百多种,现存的约三百五十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剧作家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另有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关汉卿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出现的伟大剧作家,也是成就最高的剧作家。《窦娥冤》是关汉卿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数百年来,《窦娥冤》不断的被加工改造,至今仍活跃于舞台上。
介绍关汉卿和他的《窦娥冤》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比如,教师可以让同学在课外找一找《窦娥冤》剧本,在课堂上让同学分角色表演其中精彩的片段。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找一找《窦娥冤》的音像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欣赏精彩片段,让学生对戏曲艺术进行直接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并回答“从关汉卿的经历,想一想戏曲在元代繁荣的原因”。同学们在归纳原因时,除了应用前面总结出的三点原因外,还需从“学思之窗”的材料中进一步获取有用信息,发现新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3)元杂剧的衰落。衰落时间是元代后期,衰落原因有两点:科举考试的恢复和元杂剧的模式过于呆板。
(4)对元杂剧的评价。元杂剧是在宋元时期我国北方形成的一种戏曲。在文学史上,元杂剧常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在戏曲史上元杂剧剧本结构严整,角色行当齐全,有生或旦一人主唱,表演出色,音乐、唱腔完整,表现的思想内涵深刻,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高峰。
第二目“明代传奇的兴盛”,主要介绍了明传奇形成、发展、兴盛过程和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明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之上,吸取元杂剧的艺术成分发展而来的戏曲形态,形成于明代前期。
(2)昆山腔和昆曲一统局面的形成。明代南戏流行着弋阳、海盐、余姚、昆山“四大声腔”。弋阳腔高昂粗犷,发源于江西,在江苏、湖南、福建、广东及北方等地流行。海盐腔细腻柔和,流行于浙江一带。余姚腔也流行于浙杭一带。昆山腔发源于江苏昆山,最初只是些民间小唱,曲调悠扬婉转,后来经著名戏曲名家魏良辅吸收其他声腔的优点,又借鉴了北曲的演唱方法,对昆腔进行了改革,创造出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腔,就是号称“水磨腔”的昆曲。不久,传奇作家梁鱼辰利用改革后的昆曲,创作了《浣纱记》。《浣纱记》使昆曲迅速传播,传奇的演唱便形成昆曲一统的局面。
(3)昆曲的衰落。原因有二:清代时地方戏曲与昆曲争雄;昆曲作品多为文人学士创作并为上层社会欣赏,逐渐脱离群众。教师稍做解释就可。
(4)汤显祖和《牡丹亭》。
第三目“清代京剧的崛起”。教材从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1) 京剧的形成。
元代的杂剧和宋元南戏的产生为地方戏曲树立了楷模,大大推进了地方戏曲的发展。从明中叶到清初,昆腔由于唱腔的优美和剧目的丰富,在剧坛上几乎占有压倒一切的优势。但从清初到近代,地方戏曲日趋繁盛,有的唱腔更加丰富了,有的剧目更加多样了,并且有一批大型地方戏曲趋于定型和成熟。这些地方戏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北京自金元以来就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北方的戏曲中心。清初北京已是昆曲、高腔、梆子腔争胜的场所。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有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2)京剧的发展。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城里形成了“满城争唱”的局面。由于京剧来源于地方戏,有着南北方许多剧种的优点,所以很容易地被各地观众所接受。自从占据北京舞台后,很多演员又走出京城,到全国各地演出,使京剧风靡全国,首先是天津,然后是上海、武汉、济南等地,都成了京剧的发达地区,拥有众多的京剧观众。京剧具有其他剧种难以相比的影响力,被公认为“国剧”。
(3)京剧走向世界。20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时期,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令人振奋的辉煌。
建议结合课本再适当补充一些有关京剧艺术的知识。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教师要注意通过播放名家唱段的音像片、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法,展现艺术本身的魅力,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导言部分注意用准确的语言、精彩的故事,典型的案例、多彩的图案等各种教学手段烘托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繁荣,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案例二 介绍元杂剧时,充分介绍关汉卿和《窦娥冤》,如果有可能,还可以介绍最近拍的电视剧《关汉卿》。
案例三 截取一些著名的京剧名段,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从关汉卿的经历,想一想戏曲在元代繁荣的原因。
解题关键:充分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并结合课本的知识,整理归纳原因。
思路引领: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艺术家个人和艺术本身等多方面原因。
答案提示:关汉卿生于金末,元朝时没有开科举,使得关汉卿不能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才学。元朝统治者有比较注意保护戏曲艺术,关汉卿把自己的才学用在了创作杂剧上,创作了很多剧本。关汉卿热爱戏曲艺术,自己还亲自登台演出,参与戏曲实践。元朝的杂剧吸取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特长,创作的戏曲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 元杂剧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繁荣和衰落的?
解题关键:社会存在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思路引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艺术家个人和艺术本身等多方面原因。
答案提示:繁荣的原因:吸取前代戏曲精华。元朝政府注意保护艺术。元代科举长期停止,读书人没有出路。关汉卿等戏曲艺术家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贡献。元代杂剧的艺术魅力。衰落的原因:科举考试恢复,文人的地位有所改善。元杂剧每本四折,每折由一人主唱的固定模式过于呆板僵化,愈来愈不受欢迎。元杂剧从颠峰状态跌落下来。
2.清代的京剧是怎样产生的?
解题关键:京剧产生的条件和过程。
思路引领:地方戏曲的发展。北京戏曲舞台的活跃。徽汉合流,兼收其他民间曲调。
答案提示:清代乾隆年间,昆曲和地方戏曲争雄,昆曲由于多为上层社会服务,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乾隆和道光年间,安徽的徽剧戏班和湖北的汉剧艺人同台演出,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二、学习延伸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顾勤)
五、资料与注释
1.课文注释
中国戏曲的早期发展(元代以前)
中国戏曲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歌舞。原始社会的劳动者为了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需要,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进而产生了诗歌和舞蹈。原始社会那种崇拜图腾的礼俗,到了阶级社会转变为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神。巫觋则是神和王之间的传达人,他传大神的旨意。或求雨,或宁风,或驱邪,或除灾以及治病等一定的祭祀仪式,就由巫来担任,成为一种职业。有些祭祀要举行盛大的歌舞。从商代到西周时,已经出现了一些歌颂统治阶级“文治武功”的“韶舞”与“武舞”。如“八佾”舞。大约在西周末年,“优”出现了。“优”是一种由贵族或诸侯豢养,专供他们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汉代出现了“百戏”繁盛的局面。“百戏”即“散乐”。“百戏”的名称是包括各种技艺歌舞的一种总称。当时,统治者一方面把民间乐曲搜罗到乐府里来,用一些文学家,音乐家将其提高,一方面又把盛行于当时民间的角抵戏和民间多种技艺集合在宫廷前的广场同时演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戏曲艺术发展比较缓慢。隋代是中国戏剧形成的转折点。据《隋书》记载,朝廷一方面把各封建割据势力的宫廷乐舞以及外国送来的乐舞集中起来,统归为“九部伎”,即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另一方面又邀集四方“散乐”到洛阳来表演。唐代时,封建社会经济政治都得到很大发展,促进了封建文化艺术的繁荣,也为戏曲艺术的形成,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唐玄宗时,一种名为变文的讲唱艺术逐渐成熟,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与内容。另外上古的乐律为十二律,唐代发展为二十八调,对后代戏曲音乐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大曲和转踏也对后来的戏曲发展有贡献。如宋代杂剧中的很多故事就用大曲来演唱;转踏为后来的南北合套与组织曲牌联套等方法开辟了道路。实际上,唐代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戏曲的雏形,这就是唐代的歌舞戏和参军戏。它们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表演艺术,无论是歌舞戏还是参军戏,不仅有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扮演角色,而且有歌唱,有舞蹈,有说白;不仅有面部化装,服饰,而且有了简单的舞台装置与布景;不仅有音乐伴奏,而且还有人声“帮腔”等等。宋代出现了瓦子勾栏,给艺人提供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同时也产生了书会。书会中人叫书会先生,就是一批靠创作谋生的剧作家。在继承唐代参军戏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许多表演、歌唱的技艺,宋代发展了杂剧。广义上的杂剧是当时各种技艺的总称。狭义的杂剧,指的就是“滑稽戏”。总之,宋代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在参军戏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历代歌舞艺术和民间说话、讲唱、影戏、杂扮等技艺的成就,对滑稽故事表演和歌舞戏两条线索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产生了宋杂剧、金诸宫调、金院本以及戏文等新的文学形式。到了元代,在金院本和宋杂剧的基础上,元杂剧具备了成熟戏曲的诸种因素,形成了前景壮观的发展势头。
《赵氏孤儿》简介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作者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纪君祥,剧本中说的故事见于《左传》,《史记》但二者所涉及的人物出入较大。《赵氏孤儿》所敷演的剧情,主要取材于《史记》。大致剧情是: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驸马赵朔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掷在地上,又刺了几剑,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诉实情。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处死。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1732年,《赵氏孤儿》被译为法文,取名《中国悲剧赵氏孤儿》。大作家伏尔泰将其改编成五幕剧,取名《中国孤儿》。该剧于1755年公演,轰动了整个巴黎。之后英国、俄国、德国等也相继翻译并演出。
马致远与《汉宫秋》
马致远(约),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人,一说广平(今河北省永年县)人。少年时曾热衷于功名,奋斗多年未能得志。从事杂剧,散曲创作,颇负盛名。所作杂剧15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荐福碑》等七种,以《汉宫秋》最著名。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大致剧情是:汉元帝派毛延寿到民间选美,秭归女子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并准备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以为报复。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元帝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史载昭君确有其人,出塞后,先后成为呼韩邪单于及其长子的阔氏(匈奴皇后),共生一子二女,在塞外生活了五十多年。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王实甫的杂剧流传至今的只有《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等三种,《西厢记》最著名。《西厢记》具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他们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西厢记》的结构规模也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情节、刻划人物。《西厢记》问世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版本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明清刻本约有一百种。明清两代的众多学者对《西厢记》评价很高,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种版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赞赏。
元杂剧是在金朝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北宋时期,我国已出现了用多首词曲前后连贯合叙一事的歌舞剧曲,不过它的情节和表现形式还比较简单,是用一个词调填写数首词曲来接连铺叙一个故事。以后在金统治下的北方地区,又出现了院本和诸宫调两个很有影响的剧种。金院本在演出方面有歌有舞有科白(道白),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表演技巧。诸宫调以讲唱为主,把不同的曲调编缀在一起,用以铺叙一个长篇故事。元朝剧作家吸收了金院本和诸宫调的长处,并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创作出优秀的元杂剧。
杂剧的兴起,与宋金以来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密切联系。元代的剧作家很多都是大都人或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大都和平阳是工商业发达、人口众多、文化昌盛的城市,为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图画《宋代杂剧人物》《金代砖雕戏台》和框中“元杂剧结构和角色”,是为使学生增强兴趣和丰富知识,可鼓励学生观看、阅读,但不作要求。
关汉卿(1230?—1300?),号己斋,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元钟嗣成的《录鬼簿》说他任过金末太医院尹(大概是金朝太医院的匠户)。金亡之后,他不愿做官,便出入歌楼、酒肆、瓦舍、戏场之中。为人倜傥不羁,滑稽多智,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在元代杂剧作家中,他的创作活动开始得比较早,他和当时志同道合的一些作家如杨显之、梁退之、费君祥等,保持着友谊。著名的女演员珠帘秀也和他有来往。他对人民疾苦甚为了解,对各种艺术形式极为爱好。他擅长歌舞,精通音律,不但创作了大量为人民所喜爱的戏剧,而且能粉墨登场,亲自表演。他一生共创作63个剧本,保留至今的还有15本。他最出色的代表作就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窦娥3岁丧母,7岁时被父亲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10年以后,又不幸死了丈夫,从此过着悲苦的寡居生活。蔡婆婆出外讨债,赛卢医要谋财害命勒死她。地痞张驴儿和他父亲借口救了蔡婆婆,强行住进蔡家。张驴儿见窦娥貌美,要强迫她为妻,窦娥不肯。后来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反而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他转而诬陷窦娥并逼迫她顺从。窦娥不屈,张驴儿告到官府,官府见钱眼开,窦娥受了重刑,但她为了年迈的婆婆免于受刑,屈招了药死人的罪名。在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对被认为是世界主宰者的天和地大加指斥,表达出她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和对黑暗现实社会的控诉。剧的结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窦娥的冤屈感动了天地,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六月大雪纷飞,三年不雨,大地上的草木干枯。最后窦娥的冤魂出场,让她的父亲为她报了仇。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强烈爱憎,也表现了人民群众申冤复仇的愿望。
汤显祖和《牡丹亭》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今抚州)人。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除精通古文诗词外,对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医药卜巫也无不通晓,早年即有文名。但因为人刚直,不肯俯事权贵,至34岁才中进士。万历十二年(1584)任南京太常寺博士,5年后升为礼部主事。不久,因上疏揭露时政弊端,抨击执政阁臣申时行的专横与任用私人,并对明神宗进行讽谏,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他废除酷刑,修建书院,并下乡劝农,有古循吏风,遭到政敌的中伤,遂辞职还乡,在玉茗堂专事写作。汤显祖思想上受李贽进步思想的影响,在政治上与东林党人邹元标、顾宪成等关系密切,在文学上反对复古和拘泥格律,主张抒写性灵,表现内心的真实感情。著有传奇作品《紫钗记》《还魂记》(一名《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4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对封建礼教和当时的黑暗政治进行抨击。另有诗文《红泉逸草》《问荆邮草》《玉茗堂集》等多种。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它通过官宦小姐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神奇的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女主角杜丽娘是福建南安郡太守杜宝的女儿,天生丽质,聪慧娇艳,自小接受家庭和塾师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幽居深闺,生活拘束而单调。后来,读了《诗经》中的爱情诗篇,观赏了花园的大好春光,激起了她的个性觉醒和对爱情的憧憬,在梦中与一少年书生大胆幽会、梦醒后因相思得病,恹恹而亡。广州书生柳梦梅去临安应试,路经南安郡,拾得杜丽娘画像,深为爱慕,得杜丽娘幽魂再现,一见钟情,订立婚约。冥府判官同情杜丽娘的遭遇,让她死而复生,后来几经曲折,终于与柳梦梅结为终身伴侣。剧本通过杜丽娘这一光辉形象,表达了在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之下,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呼声,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腐朽及其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摧残。作品不仅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而且曲文写得清新流丽,人物的内心描写细致真实,语言丰富多彩,是我国戏曲史上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它一问世,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对戏剧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白朴与《梧桐雨》
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真定(今山西河曲县人),元代著名的戏剧家。白朴生活在战乱时代,幼年丧母,长大后又曾漂流于大江南北,看到了社会凋残山河破碎的情况,他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失落之哀。所作杂剧最著名的有《梧桐雨》。《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大致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被他押至京城问罪,唐玄宗反而召见授官,还让杨贵妃收为义子,后来又当上了,范阳节度使。杨贵妃与唐玄宗感情深厚,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但好景不长,安禄山谋反,玄宗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要求诛杀杨贵妃兄妹,杨贵妃只得自尽。肃宗收复京都后,玄宗成为太上皇,他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
宋代的南戏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杂剧的某些长处,至元末渐趋成熟,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传奇。传奇也是一种唱、念、做、舞具备的戏曲艺术。杂剧中的“折”,在传奇中称“出”,传奇篇幅也比杂剧长的多。传奇和南戏一样,唱南曲。传奇的剧情,大都是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体相同,只是把“末”改为“生”。演唱时,分角色演唱,不论生、旦、净、丑,均有唱的权力。明中叶前后,传奇唱腔主要有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和昆山腔,人称“四大声腔”。在此以后,传奇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传奇作家,如:李开先,梁辰鱼,汤显祖,沈璟,孟称舜,高濂等,可以说是人才辈出,济济楚楚。它们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剧作。这种繁荣局面,一直持续到清初。从清中叶开始,传奇创作渐趋衰落。乾隆以后,杂剧与传奇都被更为生动活泼的地方戏所取代。
生卒年月不详,明戏曲音乐家,昆曲(南曲)始祖。字尚泉,原籍江西豫章(今南昌市),后迁居太仓南码头(今南郊镇)。魏良辅有较好的文学词曲修养,娴通音律,有美好的嗓音歌喉,钻研热爱唱曲艺术,熟谙当时流行的南北曲多种声腔,如:昆山腔、海盐腔、弋阳腔,以及余姚腔、杭州腔、北曲的中州调、冀州调等。魏良辅在过云适、张野塘等人的协助下,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对流传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又可命名北曲“转无北气”,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昆腔)。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魏良辅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国工”、“曲圣”,乃至昆腔(南曲)“鼻祖”。著有《曲律》(一名《南词引正》)一书,是论述昆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
梁辰鱼与《浣沙记》
梁辰鱼(约),字伯龙,号少白,别号仇池外史,江苏昆山人,明代戏曲作家,他首创用昆腔演唱传奇《浣沙记》,一时广为传播,为昆曲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奠定昆曲百戏之宗的地位。《浣纱记》的大致剧情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相国伍员的支持下兴兵伐越欲报父仇,将越王勾践困于会稽山。勾践采纳大夫范蠡计谋,厚礼卑词吴王称臣,并携妻子大臣赴吴服役。三年后,吴王不听伍员劝谏赦勾践还乡。越王卧薪尝胆,伺机复仇雪耻。西施是越国苧萝村人,长得十分美丽,她同范蠡两相爱好。为了复国灭吴,范蠡忍痛割爱,西施也愿意作出牺牲,决定把西施献给吴王。临行前,西施与范蠡倾诉离情,并把当年定情物溪纱各留一半,互嘱毋忘。吴王得到西施以后,非常宠爱,恣意荒淫。越国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兵精粮足,乘机侵吴,西施又从中迷惑吴王,吴国大败。后来西施再回故国,与范蠡登舟远遁。
京剧及其发展
清初,京师梨园最盛行的是昆腔与京腔,到了乾隆年间,这一局面开始发生变化,各种地方戏曲借着为乾隆及皇太后祝寿之名,纷纷进京献艺。乾隆五十五年(1790)扬州的三庆徽班入京,吸收了当时一度流行的京腔和秦腔,京师梨园大部分为徽班所掌握。所谓徽班,是指由安徽商人投资组成的戏班。三庆班在扬州时就以唱二簧调为主,并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以及罗罗、梆子各种腔调,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三庆班进京后,以其诸腔并奏和剧目内容多样化的两大优势,很快就压倒秦腔。秦腔受此打击,使得有些演员不得不脱离秦腔班而投入新兴的徽班以谋生计,除三庆班外,当时的徽班还有四喜、春台、和春,世称“四大徽班”。乾隆中叶时,昆曲演员为迎合观众,也打破旧规,与秦腔合作。这时,徽班不仅继续保持扬州时期的诸腔并奏的传统演出,并且逐渐把北京秦腔的所有剧目也陆续学了过来。从此,在北京素为小市民喜爱的秦腔以及一向为宫廷和士大夫阶层所提倡的昆曲,遂都为徽班所据有。以唱二簧调为主的徽班自从吸收了秦腔以后,除拥有原有的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腔调和剧目外,又新增添了秦腔──亦即后来称为西皮调的腔调和剧目。徽班的这种兼收并蓄,无所不包的特点,终于使秦腔难以与徽班抗衡,而纷纷报散。道光年间,湖北演员王洪贵、李六、余三胜等入京,带来所谓“楚调”,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第二次合流的所谓“皮簧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京师梨园又出现了一番新的气象,最显著的是领班的主要演员的行当开始有了改变。自清初至道光,无论昆腔、京腔、秦腔所演剧目,莫不是以旦脚为主。但道光后期,主要演员皆由旦脚一变而为生脚,如三庆班的程长庚,四喜班的张二奎等,皆属当时闻名的老生演员,而旦角则处于次要地位。由于角色的这一变化,演出剧目随之亦改以老生为主,且都是唱功戏或唱做并重的戏,如《文昭关》、《让成都》、《法门寺》、《草船借箭》、《四郎探母》、《定军山》等,这些剧目至今大都还保留在京剧里。道光七年(1827),内廷把原来的演剧机构南府历朝民籍学生(即由民间选入宫内演戏的演员)全数送返原籍。这些被撤退的民籍学生,有不愿南返的,又纷纷搭入徽班以糊口。各徽班得此一批学生,实力更为壮大。及至咸丰年间,慈禧嫌宫廷所演的承应戏内容陈旧,缺乏新意,于咸丰十年(1860)再一次挑选民间演员入宫承应,传三庆、四喜、双奎各班进宫演戏。皮簧戏在民间发展和皇室的提倡下,出现了名重一时的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三个杰出的演员。这三位演员在改革皮簧戏──由皮簧戏过渡到京剧的过程中,都曾起了程度不等的重要作用。在同治、光绪年间,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频繁,不仅演出班社、场所增多,而且在“私寓”(当时许多名演员大都出自“私寓”)之外,又出现了许多培养演员的科班。光绪年间,除咸丰时期的著名演员,如程长庚、徐小香、梅巧玲、胡喜禄、王九龄、郑秀兰、黄三雄、刘赶三、李小珍等外,各行又出现了大批优秀演员。特别是谭鑫培和王瑶卿,他们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对皮簧戏进行全面大胆的革新,促使皮簧戏的舞台风貌焕然一新。演老生的谭鑫培对于前辈名家的一腔一调、一招一式,无不悉心琢磨、深刻领会。他的许多唱腔甚至是从旦行、净行和梆子腔、京韵大鼓等腔变化而来。以致谭派唱腔在老当生中称尊数十年,至今不衰。
2.插图说明
《同光十三绝》
又名《同光名伶十三绝》,沈蓉圃画,画面上是清同治、光绪年间13位著名京剧演员的戏装形象,他们是老生、武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朱莲芬、时小福、余紫云,老旦郝兰田,丑角杨鸣玉、刘赶三。
3.参考书目
《百科小史博览丛书──艺术厅》,边继石主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华戏曲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路繁花似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