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曰发玑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又该几月几日随访

昆明&660KM/8小时车程&丽江&&&&&&&&&&&&&&&&&&&&&&&&&&&&&&&&&&&&&&&&&&&&&&&&&&&&住:丽江 06:30&酒店内用早餐。 06:50&办理退房手续,大堂集合。 07:00&乘旅游车前往,观大理市容。 12:30&于用中餐(餐标30元/人)。 13:00&游览&文献名邦&之都、南诏国都城&&大理古城、(约60分钟)。 14:30&游览电影《五朵金花》拍摄地、白族青年男女的爱情胜地&&蝴蝶泉(约40分钟),聆听金花与阿鹏的爱情故事。 15:20&乘旅游车前往丽江。 19:00&于丽江品尝纳西王府宴(餐标40元/人)。 20:00&入住酒店休息或自行前往游览。& &
07:30&酒店内用早餐。 08:00&酒店大堂集合,乘坐旅游车前往具有&东方瑞士&之称的5A级玉龙雪山风景区,游览纳西族中部地区的纳西圣地,有丽江之源之称的(约40分钟)。 09:30乘冰川大索道从海拔3000米的草甸出发,穿越高大挺拔的各种松林杉树,到达海拔4506米高的雪山冰川,欣赏大自然恩赐的美景(游览约90分钟,不含排队及乘车时间)。 12:30&中餐享用营养餐包。 14:00&赠送观赏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策划的大型实景原生态民族表演&&《印象丽江》(约90分钟)。 16:00游览以距今已有300年历史的&万朵山茶&驰名中外的(约40分钟) 16:30&参观螺旋藻展示中心(参观时间约40分钟) 17:00前往丽江古城、四方街,在丽江古城中寻味小桥流水的闲适与浪漫(丽江古城为开放式景区,一般自行游览景区,游览时间自行掌握) 19:30&晚餐享用纳西马帮菜(餐标35元/人)用餐后乘坐旅游车前往酒店入住。
07:00&酒店内用早餐。 07:30&办理退房手续,大堂集合。 08:00乘车赴大理,参观【★白子人家&三道茶】(约60分钟)参观大理喜洲古镇&白子人家&了解白族民居&三滴水门头&及青瓦白墙&风水照壁&鉴赏民族银雕手工艺培训基地&月辉银器&观看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品尝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茶&人生感悟。 11:00&乘车沿东线赴世外桃源&&双廊。 11:30&于玉玑岛品尝大理砂锅鱼全风味,感受风光旖旎,海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旷世美景,体验法国地中海风情(餐标35元/人)。 13:30&欣赏洱海八景之一,美轮美奂的洱海最小岛屿&&岚霭普陀(约20分钟)。 14:00&乘坐旅游车前往天下第一汤&&安宁。 19:00&于安宁品尝当地特色风味餐(餐标35元/人)。 20:00&下榻超五星温泉心景花园酒店,赠送158元天下第一汤顶级温泉享受,森林中各式露天温泉泡池、室内温泉泳池、养身餐让您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和休闲生活带来的浪漫情调 &
07:00&酒店内用早餐。07:30&办理退房手续,乘坐旅游车前往昆明。08:30&游览国家4A级景区,参观云南民族村玉石展示馆&,自由活动(约150分钟)11:00&参观龙玉典藏&黄龙玉馆,品尝云南特色风味餐过桥米线。(餐标38元/人)13:00&乘坐旅游车前往。14:30&游览喀斯特地貌奇迹,&阿诗玛的故乡,5A级风景区&&石林(约120分钟,电瓶车25元/人)。16:30&乘坐旅游车前往国家3A级景区七彩云南,这里是各族人民智慧文化的集中体现,免费品尝云南普洱名茶,这里荟萃云南的各种特产,工艺品,自由活动(停留时间2小时左右)19:00&晚餐后(餐标35元/人)乘坐旅游车前往酒店入住。20:00&乘坐旅游车前往五皇冠温泉酒店入住,赠送价值148元的日式露天花园SPA,在不一样的温泉环境下领略不同的温泉带给您的新体验,乐享人生。
早餐后,参观花卉土产市场。(根据航班时间)乘班机返温馨的家。&
西安金桥国际旅行社为病患者、孕妇及行动不便者的预订提示: 1.为了确保旅游顺利出行,防止旅途中发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请旅游者在出行前做一次必要的身体检查,如存在下列情况,请遵医嘱: ()传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伤寒等传染病人;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心肌梗塞等病人; ()脑血管疾病患者,如脑栓塞、脑出血、脑肿瘤等病人;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肺气肿、肺心病等病人; ()精神病患者,如癫痫及各种精神病人; ()严重贫血病患者,如血红蛋白量水平在克升以下的病人; ()大中型手术的恢复期病患者; ()孕妇及行动不便者。 西安金桥国际旅行社为老年旅游者的预订提示 1.70周岁以上老年人预订出游,须与我司签订《健康证明》并有家属或朋友陪同方可出游。 2.因服务能力所限,无法接待周岁以上的旅游者报名出游,敬请谅解。 西安金桥国际旅行社为未成年旅游者的预订提示 1.未满周岁的旅游者请由家属陪同参团。 &&2.因服务能力所限,无法接待周岁以下旅游者单独报名出游,敬请谅解。 & 因受&旅游季节性变化、机票折扣浮动、目的地接待成本波动&等影响,本西安旅游网站发布的所有旅游线路和报价仅供游客参考,准确行程和报价以到我公司签订正式旅游合同时为准!网络订单需收到我公司邮件回执确认后方可生效! 咨询一部:029& 咨询二部:029& 咨询三部:029& 咨询四部:(商务座机) 咨询五部:(商务座机) 联&系&人:超超&&&梦梦&&&&萌萌&&&& 丹丹&&&燕子&&&&静静&&&&小五& 在线QQ:&/&/&// 邮编:710002 邮箱: & &扫一扫,即享多重优惠!关注最新旅游资讯,了解时尚出游方式!更有精品礼品相送!
途径城市和目的地:
跟团游 参考酒店:
昆明:绿洲、世纪金源大酒店、南亚豪生、香江商务、佳华广场
丽江:官房酒店别墅、主楼(挂五)、福国饭店、丽歌酒店、丽江国际
温泉:海丽宾雅、安宁温泉心景花园酒店、昆明滇池春天温泉会馆(五皇冠)、温泉半岛凯莱渡假酒店
★以上参考酒店无法接待的情况下,我社可选择其他酒店,但标准不低于上述酒店。 餐饮安排: 正餐30—40元/人,5早7正+营养餐包,十菜一汤起,十人一桌,人数减少菜数酌减。早餐(房费含早,不吃不退早餐,若小孩不占床,则须补早餐费,按入住酒店收费规定,由家长现付)。 交通安排: 全程3年内空调旅游车,按我社拼团人数选择车型,每人确保1个正座。(因此团为散客拼团,到达航班较多,故在昆明段我社单独安排车辆接送,无导游)。 景点门票: 景点第一大门票。行程内必需的古维、索道、电瓶车等单向收费项目均已包含无需单独收费(部分景点正常游览方式为步行而无需乘坐交通工具游览的不含) 导游: 导游:昆明省陪全程陪同(不含接送),丽江当地地陪服务。 西安到云南大理旅游介绍 云南大理(双廊/玉玑岛)双飞6天咨询1、酒店:指定入住酒店,空调标准间,参团时发生单房差的客人(指单男单女,我社根据当地酒店情况无法安排三人间或加床),请按规定补足单房差。入住酒店时客人需缴纳押金,离店时退还。早餐为酒店房费中提供,若不占床则须补早餐费,按酒店收费规定现付;提前入住游客请自行前往入住,延住游客请自行返程。云南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同等星级酒店与沿海等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请谅解。云南气候条件特殊,部分酒店空调定时开放,请游客入乡随俗。 2、儿童: 12岁以下儿童游客团费只含机票,半价正餐、一个正座车位、导游服务费,产生其他费用需游客自理、早餐为酒店房费中提供,若小孩不占床,则须补早餐费,按入住酒店收费规定,由家长现付。 3、接送说明:因此团是全国各地出港散客拼团,当客人到达当地后有可能存在等待其他客人的情况,请听从工作人员安排,由于散客拼团返程情况有不一样,送站时工作人员会根据旅行团返程飞机、火车的时间做出相应处理(飞机送机时间以机票票面时间提前2.5-3.5小时送达机场)(火车送站时间以火车票票面时间提前2-3小时送达火车站),因旅游淡季和旺季的时节不同,工作人员在保障正常游览时间的情况下有可能提前或推后送机送站时间。飞机返程如出现24:00以后抵达北京均视为24:00前结束行程,请游客谅解! 4、出团及取消规定:最终出团计划通常出团前一天提供,最终航班抵离各地的时间及地点请以交通票据为准。本产品为旅行社团队机票,按照航空公司规定,您预订后航班将不支持退票、改签,特此提示,同一订单安排在同一航班内,如遇旺季航班紧张,不同订单可能分为不同航班,请谅解。 西安到云南大理旅游介绍 云南大理(双廊/玉玑岛)双飞6天咨询西安金桥国际旅行社为病患者、孕妇及行动不便者的预订提示: 1.为了确保旅游顺利出行,防止旅途中发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请旅游者在出行前做一次必要的身体检查,如存在下列情况,请遵医嘱: (1)传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伤寒等传染病人; (2)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心肌梗塞等病人; (3)脑血管疾病患者,如脑栓塞、脑出血、脑肿瘤等病人; (4)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肺气肿、肺心病等病人; (5)精神病患者,如癫痫及各种精神病人; (6)严重贫血病患者,如血红蛋白量水平在50克/升以下的病人; (7)大中型手术的恢复期病患者; (8)孕妇及行动不便者。 西安金桥国际旅行社为老年旅游者的预订提示 1.70周岁以上老年人预订出游,须与我司签订《健康证明》并有家属或朋友陪同方可出游。 2.因服务能力所限,无法接待80周岁以上的旅游者报名出游,敬请谅解。 西安金桥国际旅行社为未成年旅游者的预订提示 1.未满18周岁的旅游者请由家属陪同参团。
2.因服务能力所限,无法接待18周岁以下旅游者单独报名出游,敬请谅解。 因受“旅游季节性变化、机票折扣浮动、目的地接待成本波动”等影响,本西安旅游网站发布的所有旅游线路和报价仅供游客参考,准确行程和报价以到我公司签订正式旅游合同时为准!网络订单需收到我公司邮件回执确认后方可生效!咨询一部:029—咨询二部:029—咨询三部:029—咨询四部:(商务座机)咨询五部:(商务座机)联 系 人:超超
在线QQ: / / // 邮编:710002 邮箱:
预订流程:网上预订/电话预订旅行社确认付款/签约预订成功开心出游
2950元起2950元起4100元起2360元起
对产品有任何疑问,请使用我要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答复。
咨询旅游顾问 旅游热线029--
金桥国旅_小王
金桥国旅_小沈
金桥国旅_丹丹
mengmeng861213
搜索店内线路 服务服务承诺全程价格透明 明白消费精心筛选行程 品质感受绝无强制消费 正规服务品牌质量保证 支付安全2600元3800元2800元5800元9800元450元有0人预订500元有0人预订550元有0人预订750元有0人预订1600元有0人预订 举报该产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欣欣旅游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您发现本网店涉及虚假违规,请立即高血压随访一览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血压随访一览表
&&高血压随访记录表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广州厂企职工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ppt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广州厂企职工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针灸处方集锦
针灸处方 内科病症 1.感冒: 处方:风池 大椎 外关 列缺 合谷 2.咳嗽: 处方: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肺俞 中府 列缺 太渊 3.股外侧皮神经炎: 处方:股外侧局部和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 风市 环跳 伏兔 血海 阿是穴 4.三叉神经痛: 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四白 下关 地仓 攒 竹 合谷 太冲 内庭 5.泄泻: 处方: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 神阙 天枢 大肠俞 上巨虚 三 阴交 6.癃闭: 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 关元 三阴交 阴陵泉 膀胱俞 7.尿失禁: 处方:以肾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 中极 膀胱俞 肾俞 三阴交 8.痢疾: 处方:以大肠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合谷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9.黄疸: 处方:胆俞 阳陵泉 阴陵泉 至阳 10.淋证: 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 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 阴陵泉 11.水肿: 处方:水分 水道 三焦俞 委阳 阴陵泉 12.胁痛: 处方:期门 支沟 阳陵泉 足三里 13.腹痛: 处方:以任脉和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中脘 足三里 天枢 关元 14.坐骨神经痛: 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 足太阳经型:环跳 阳陵泉 秩边 承扶 殷门 委中 承山 昆仑 ⑵ 足少阳经型:环跳 阳陵泉 风市 膝阳关 阳辅 悬钟 足临泣 15.眩晕: 处方:以头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百会 风池 头维 太阳 悬钟 16.震颤麻痹: 处方:百会 四神聪 风池 合谷 太冲 阳陵泉 17.胃痛: 处方:中脘 足三里 内关 公孙 梁丘 18.呕吐: 处方:中脘 胃俞 足三里 内关 19.胃下垂: 处方:以任脉腧穴和脾、胃的背俞穴为主。 中脘 胃俞 足三里 脾 俞 气海 百会 20. 糖尿病: 处方:以相应背俞穴为主。 肺俞 脾俞 胃俞 肾俞 胃脘下俞 足 三里 三阴交 太溪 21.呃逆: 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 膈俞 内关 中脘 天突 膻中 足三里 22. 失眠: 处方:神门 内关 百会 安眠 23.疟疾: 处方:大椎 陶道 中渚 间使 后溪 24.哮喘: 处方: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肺俞 中府 天突 膻中 孔最 定喘 丰隆 25.癔病: 处方:以手、足厥阴经腧穴为主。神门 大陵 内关 期门 心俞 合谷 太冲 26.腰痛: 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中 肾俞 大肠俞(腰三针)腰 阳关 阿是穴 脊中 27.头痛: 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⑴ 阳明头痛:印堂 上星 阳白 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 合谷 内庭 ⑵ 少阳头痛:太阳 丝竹空 角孙率谷 风池 外关 足临泣 ⑶ 太阳头痛:天柱 风池 后溪 申脉 昆仑 ⑷ 厥阴头痛:百会 通天 太冲 行间 太溪 涌泉 ⑸ 偏正头痛:印堂 太阳 头维 阳白 合谷 内庭 外关 足临泣1 ⑹ 全头痛:百会 印堂 太阳 头维 阳白 合谷 风池 外关 28.面肌痉挛: 处方:以面颊局部取穴为主。翳风 攒竹 太阳 颧s 合谷 太冲 29.面瘫: 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阳白 四白 颧s 颊车 地仓 翳风 合谷 30.低血压: 处方:以足大阳经背俞穴为主。百会 气海 心俞 脾俞 肾俞 足三里 31.癫病 : 处方:心俞 神门 (俞原配穴法)脾俞 丰隆 (化痰) 32.痫病: 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水沟 长强 鸠尾 筋缩 阳陵泉 丰隆 33.贫血: 处方: 以足太阳经背俞穴为主。 气海 血海 膈俞 心俞 脾俞 肾俞 悬 钟 足三里 34.嗜睡: 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百会 四神聪 印堂 丰隆 足三里 35.狂病: 处方:以督脉、心包经腧穴为主。 水沟 大椎 风池 丰隆 大陵 劳宫 36.痴呆: 处方:百会 四神聪 太溪 大钟 悬钟 足三里 37.心悸: 处方:以心经、心包经腧穴和相应俞募穴为主。神门 内关 通里 心俞 厥 阴俞 巨阙 膻中 38.高血压病: 处方:百会 曲池 合谷 太冲 三阴交 39.阳强: 处方:以足厥阴肝经腧穴为主。 大敦 行间 蠡沟 侠溪 三阴交 40.阳痿: 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关元 肾俞 三阴交(阳三针) 中极 41.男性不育症: 处方:以任脉、足太阳经腧穴为主。关元 三阴交 肾俞 次s 秩 边 气海 足三里 42.瘿病: 处方:以颈部和任脉、足阳明经腧穴为主。瘿肿局部 天突 膻中 合谷 足三 里 三阴交 丰隆。 43.单纯性肥胖症: 处方:以足太阴、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中脘 天枢 曲池 上 巨虚 大横 支沟 丰隆 阴陵泉 三阴交 水分 内庭 关元 44.遗精: 处方:以任脉、足太阳经腧穴为主。会阴 次s 关元 肾俞 三阴交(阳 三针) 痿证: 处方: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上肢:肩k 曲池 手三里 合谷 外关 颈、胸夹脊(手三针:合谷 曲池 外关) 下肢;髀关 伏兔 足三里 丰隆 风市 阳陵泉 三阴交 腰夹脊(足三针:足 三里 三阴交 太冲) 45.末梢神经炎: 处方:以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上肢:曲池 合谷 手三里 外 关 八邪 下肢:伏兔 足三里 丰隆 环跳 风市 阳陵泉 八风 46.前列腺炎: 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关元 三阴交 秩边 阴陵泉 47.白细胞减少症: 处方;气海 大椎 脾俞 肾俞 膏育 足三里 48.中风: 1)中经络: 处分:水沟或百会 内关 极泉 尺泽 委中 足三里 三阴交 2)中脏腑: 处方:一督脉腧穴为主: 水沟 素s 百会 内关 便秘: 处方: 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大肠俞 天枢 上巨虚 照海 支沟 儿科病症 1.急惊风: 处方:水沟 中冲 合谷 太冲 2.厌食: 处方:以任脉、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中脘 建里 梁门 足三里 3.百日咳: 处方:列缺 肺俞 风门 丰隆 4.遗尿: 处方:以膀胱的俞、募穴为主。 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 5.脑瘫: 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 大椎 身柱 风府 四神聪 悬钟 阳陵泉 6.疳证: 处方:四缝 中脘 足三里 脾俞2 妇科病症 1.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处方:神门 百会 膻中 太冲 三阴交 2.阴痒: 处方:以足厥阴经腧穴为主。 大敦 蠡沟 太冲 中极 三阴交 3.痛经: 处方:以足太阴经腧穴为主。关元 三阴交 地机 十七椎(经验穴) 4.闭经: 处方:关元 三阴交 天枢 合谷 肾俞 5.月经不调: 处方:关元 三阴交 血海 6.崩漏: 处方:以足太阴经腧穴为主。关元 三阴交 血海 膈俞 或重灸隐白 7.妊娠呕吐: 处方:中脘 足三里 内关 公孙 8.带下病: 处方:带脉 关元 三阴交 白环俞 9.盆腔炎: 处方:带脉 中极 次s 三阴交 10.恶露不绝: 处方:以任脉和足太阴经腧穴为主。关元 气海 血海 三阴交 11.恶露不下: 处方:以任脉和足太阴经腧穴为主。 关元 气海 地机 三阴交 12.子宫脱垂: 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 百会 气海 关元 维道 三阴交 13.产后乳少: 处方:以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膻中 乳根 少泽 足三里 14.更年期综合征: 处方:百会 太溪 关元 肾俞 三阴交 15.不孕症: 处方:关元 大赫 三阴交 次s 秩边 16.滞产: 处方:膻中 合谷 三阴交 至阴 独阴 17.胞衣不下: 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气海 关元 三阴交 独阴 18.胎位不正: 处方:至阴 太溪 三阴交 外科病症 1.丹毒: 处方:以皮损局部和手阳明经腧穴为主。 合谷 曲池 血海 委中 阿是穴 2.乳腺炎: 处方:膻中 乳根 期门 肩井 3.疝气: 处方:以足厥阴经腧穴为主。 太冲 大敦 关元 归来 三阴交 4.流行性腮腺炎: 处方:以手足少阳、阳明经腧穴为主。 翳风 颊车 合谷 外关 内 庭 足临泣 5.阑尾炎: 处方: 以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阑尾穴 上巨虚 天枢 曲池 阿是穴 血 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处方:关元 膈俞 足三里 三阴交 血海 阳陵泉 7.胆石症: 处方:以胆的俞、募、下合穴为主。 日月(右) 期门(右) 胆俞 阳陵 泉 8.脱肛: 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长强 百会 承山 大肠俞 9.痔疮: 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长强 会阳 百会 承山 二白 骨伤科病症 1.扭伤: 处方:以局部和邻近取穴为主。 颈部:大椎 天柱 风池 后溪 肩部:肩k 肩s 俞 肩贞 肘部:曲池 小海 天井 少海 腕部:阳池 阳溪 阳谷 外关 大陵 腰部:肾俞 腰阳关 腰眼 委中 髀部:环跳 秩边 居s 承扶 膝部:膝眼 鹤顶 梁丘 阳陵泉 膝阳关3 踝部:解溪 昆仑 申脉 照海 丘墟 2.外伤性截瘫: 处方:以督脉和下肢三阳经腧穴为主。 损伤脊柱上、下 1~2 个棘 突的督脉穴及其夹脊穴 环跳 委中 阳陵泉 足三里 悬钟 三阴交 3.颈椎病: 处方:以颈项局部取穴为主。 大椎 天柱 后溪 颈椎夹脊 4.落枕: 处方:大椎 阿是穴 落枕穴 后溪 悬钟 5.肘劳: 处方: 以肘关节局部手阳明经腧穴为主。 曲池 肘s 手三里 手五里 阿 是穴 6.足跟痛: 处方:以足跟局部和足少阴、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太溪 照海 昆仑 申 脉 悬钟 阿是穴 7.腱鞘囊肿: 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 囊肿局部(阿是穴) 8.腱鞘炎: 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 列缺 合谷 阳溪 阿是穴 9.肩周炎: 以肩关节局部取穴为主 处方: 肩k 肩前 肩贞 (肩三针) 阿是穴 阳棱泉 中 平穴 皮肤科病症 1.神经性皮炎: 处方:风池 大椎 曲池 委中 膈俞 皮损局部 2.带状疱疹: 处方:支沟 阴陵泉 行间 夹脊穴 皮损局部 3.荨麻疹: 处方:以手阳明、足太阴经腧穴为主。 曲池 合谷 血海 膈俞 三阴 交 4.皮肤瘙痒症: 处方:曲池 风市 血海 膈俞 5.斑秃: 处方: 以局部和肝、 肾的背俞穴为主。 脱发区 百会 通天 大椎 肝俞 肾 俞 6.湿疹: 处方:以皮损局部和足太阴经腧穴为主。 曲池 足三里 三阴交 阴陵泉 皮损局部 7.疔疮: 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 身柱 灵台 合谷 委中 8.痤疮: 处方:以局部和手阳明腧穴为主:阳白 颧s 大椎 合谷 曲池 内庭 五官科病症 1.麦粒肿: 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 攒竹 太阳 二间 内庭 2.目赤肿痛: 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 攒竹 瞳子s 太阳 合谷 太冲 3.睑下垂: 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 攒竹 丝竹空 阳白 三阴交 4.视神经萎缩: 处方: 以眼区局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球后 睛明 承泣 风池 冲 光明 5.耳鸣、耳聋: 处方:耳区局部和手、足少阳经腧穴为主:耳门 听宫 听会 翳风 渚 侠溪 6.鼻炎: 处方:以鼻腔局部和手阳明经腧穴为主:迎香 鼻通 印堂 合谷 7.牙痛: 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颊车 下关 合谷 二间 庭 8.咽喉肿痛: 处方:天容 列缺 照海 合谷 急性病症 1.心绞痛: 处方: 以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和相应郄穴、 募穴为主: 内关 阙 膻中4眼 太 中内郄门阴郄巨 2.胆绞痛: 处方: 以足少阳胆经腧穴和相应募穴、 背俞穴为主: 中脘 日月 胆俞 陵泉 胆囊穴 3.泌尿系绞痛: 处方:以肾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 京门 肾俞 膀胱俞 阴交阳 三中风 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证。其发生多由 肝阳偏亢,气血上逆所致。中风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 1.闭证:主证:神志昏沉,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 脉弦滑而数。 治法: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平肝熄风,开窍启闭,用毫针泻法或点 刺出血。 处方: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加减:牙关紧闭加颊车、合谷;语言 不利加哑门、廉泉、通里、关冲。 2.脱证:主证:目合口张、手撒遗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象细弱等。 治法: 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 处方:关元。神阏(隔盐灸) 附注: (1)凡年高形盛气虚,或肝阳亢越,自觉头晕、指麻者,宜注意饮食起居, 并针灸风市、足三里等穴作为预防措施。 (2)指导病员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并配 合推拿、理疗。 (3)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感冒 1.风寒感冒 主证:头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稀痰、恶寒发热 (或不热) 、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和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并 可用灸。 处方:列缺、风门、风池、合谷。 2.风热感冒 主证:发热汗出、微恶寒、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脉浮数、苔薄微黄。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少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 处方: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处关。 中暑 1.轻证 主证:身热少汗、头晕、头痛、胸闷、恶心、烦渴、倦怠思睡、舌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取督脉和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大椎、曲池、合谷、内关。 2.重证 主证:壮热口渴、唇燥肤热、烦躁神昏、甚至转筋、抽搐、苔黄、舌红、 脉洪数;气阴两脱,则见面色苍白、汗出气短、血压下降、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舌淡、 脉细数。 治法:取督脉和任脉经穴为主。 暑热蒙心针刺用泻法;气阴两脱可用灸法。 处方:百会、人中、十宣、曲泽、委 中、阳陵泉、承山、神阏、关元。 转筋者,近取筋会、阳陵泉和承山穴以舒筋解痉。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 回阳救逆。 加减:渴饮加金津、玉液以清热生津。 哮喘 1.实证风寒外袭,证见咳嗽、咯吐稀痰、形寒无汗、头痛口不渴、脉浮紧、苔5 薄白;因痰热者多见咯痰粘腻色黄、咯痰不爽、胸中烦满、咳引胸痛,或见身热口渴、 大便秘结、脉骨数、苔黄腻。 治法:取手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风寒可酌用灸法;痰热可兼取足阳明经 穴,不宜灸。 处方:膻中、列缺、肺俞、尺泽。 风寒加风门;痰热加丰隆;喘甚加天突、定喘。 2.虚证 主证:病久肺气不足,证见气息短促、语言无力,动则汗出,舌质淡或微红,脉细 数或软无力。如喘促日久,以致肾虚不能纳气,则神疲气不得续,动则喘息、汗出、肢 冷、脉象沉细。 治法:调补肺肾之气为主。毫针用补法,可酌情用灸。 处方:肺俞、膏肓俞、气俞、足三里、太渊、太溪。 附注: (1)哮喘伴有支气管炎者,应在哮喘发作缓解后,积极治疗支气管炎。 (2) 发作发严重或持续不解者,应配合药物治疗。 (3)须注意预防。气候转冷及时添衣;过 敏体质应注意避免接触致敏原和过敏食物。 呕吐(附:呃逆) 主证:寒客胃脘、时吐清水或稀涎、进食则吐、苔白脉迟、喜暖畏寒、或大便溏薄。 热蕴则为多食即吐、呕吐酸苦热臭、口渴、喜寒恶热、便秘脉数苔黄、痰饮蓄,多见胸 痞眩晕、呕吐痰涎、或见心悸、苔白脉滑。宿食不消,则见脘腹胀满或疼痛、食入更甚、 暧气食臭、便秘矢气、苔厚腻脉滑实。肝气横逆,多见胁痛呕酸、脉弦。胃气虚弱,则 呕吐时作。食不甘味,纳少,便溏、神疲、脉弱、苔薄腻。 治法:取足阳明经穴为主。寒者留针多灸;热则疾出不灸;肝气犯胃、泻足厥阴经 穴,补足阳明经穴;中虚宜兼补脾气。 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热吐加合谷、金津玉液; 寒吐加上脘、胃俞; 痰饮加膻中、丰隆、食积者配下脘、璇玑; 肝逆则加太冲;中气虚者兼用脾俞、章门。 附:呃逆 呃逆多由邪气与积滞中阻,或暴怒气逆,胃膈气失宣降所致。 主证为呃感连续,声短而频。如偶发者不治自愈。如发作不止,则宜宽膈和胃、降 逆调气,可取内关、足三里、或加巨阏、膈俞。 泻泄 泻泄又称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溏或呈水样而言。包括急慢性肠炎,肠 结核等疾患。 1.急性泻泄 主证:若偏寒湿则粪质清稀、水谷相杂、肠鸣腹痛、口不渴、身寒喜温、脉迟、舌 苔白滑;偏于湿热则所下黄糜热臭、腹痛、肛门灼热、尿短赤、脉濡数、舌苔黄腻或兼 有身热口渴等。 治法:以疏调肠胃气机为主。偏寒者可留针,并用艾条或隔姜灸;偏热者用泻法。 处方: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 2.慢性泄泻 主证:如属脾虚则面色萎黄、神疲肢软、纳差、喜暧畏寒、便溏、脉濡缓无力、舌6 嫩苔白;肾虚则每日黎明前,腹微痛、痛即欲便,或腹鸣而不痛,腹部与下肢畏寒、脉 沉细、舌淡、苔白。 治法:以健脾胃与温肾阳为主。针用补法,可多灸。 处方:脾俞、中脘、章门、天枢、足三里、肾虚者加命门、关元。 痢疾 本病为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主证。一般分为 湿热痢、寒湿痢、噤口痢、休息痢等。 主证:湿热痢主证为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并兼见肛门灼热、尿短赤、脉滑 数、苔黄腻或恶寒发热、心烦口渴等。寒湿痢则下痢粘白冻、喜暖畏寒、胸脘痞闷、口 淡不渴、苔白腻、脉濡缓或迟。噤口痢主证为痢下赤白饮食不进,食则呕恶。休息痢则 久延不愈,屡发屡息,或轻或重,发则下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休止则 大便时干 时稀。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偏寒者加灸;久痢宜兼顾脾肾。 处方:合谷、天枢、上巨虚(或足三里) 。 湿热痢加曲池、内庭;寒湿痢加中脘、气海; 噤口痢加中脘、内庭; 休息痢兼用脾俞、胃俞、关元、肾俞。 便秘 粪便常在肠内滞留二天以上,粪质坚硬,排便时艰涩难下者,称为便秘。分实秘、 虚秘。 1.主证 实秘:便次减少,常须三、五日量次或更长时间。便则努争,坚涩难下。 如属热邪壅结,则身热、烦渴、口臭、喜凉、脉滑实、苔黄燥;气机郁滞者,每见胁腹 胀满或疼痛、噫气频作、纳食减少、脉弦、苔薄腻。 虚秘:属气血虚弱者,则见面色唇甲光白无华、头眩心悸、神疲气怯、舌淡苔薄、 脉虚细等。如阴寒凝结,可有腹冷痛、喜热畏寒、脉沉迟舌痰苔白润等证。 2.治法:取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穴为主。实秘用泻法,虚秘针用补法,寒秘可 则灸。 3.处方: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热结加合谷、曲池;气滞加中脘、行间; 气血虚弱加脾俞、肾俞;寒秘灸气海、神阏。 癃闭 本病以排尿困难,甚或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证。病势缓,点滴而下者谓之“癃” ;病 势急小便不通,欲溲不下者称为“闭” 。 1.肾气不足 主证:小便淋沥不爽、排尿无力、面色s白、神气怯弱、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 而尺弱。 治法:以取足少阴经穴为主,辅以膀胱经背俞穴,针用补法或用灸。 处方:阴谷、肾俞、三焦俞、气海、委阳。 2.温热下注 主证:小便量少、热赤、甚至闭寒不通、小腹胀、口渴、舌红苔黄、 脉数。 治法:以取足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处方: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中极。 3.外伤 主证:小便不利、欲解不下、小腹胀满、有外伤或手术病史。 治法:以通调膀胱气机为主,针灸酌选。 处方:中极、三阴交。7 淋证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淋沥刺痛、溲之不尽等证而言,包括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和 泌尿系结石等病。 1.主证 排尿时茎中涩痛、淋漓不尽;或见小腹胀满,点滴难下;甚或突然腰痛; 有兼尿中见血;或尿时挟砂石;或小便浑浊、粘稠如膏。亦有不耐劳累,遇劳而发作者。 2.治法:以疏利膀胱气血、利尿定痛为主,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3.处方;膀胱俞、中极、阴陵泉、行间、太溪。 加减:如尿血加血海、三阴交;小便如膏加肾俞、照海;少腹痛满加曲泉;尿中结 石加委阳、然谷;遇劳即发者去行间加灸百会、气海。 遗精 可分梦遗和滑精。凡有梦而遗精者名梦遗;无梦而精自滑出的为滑精。 1.主证:梦遗每在睡梦中发生遗泄、睡眠不安、阳事易举。如久遗而又频繁者, 可有头晕、精神不振、耳鸣腰酸等证。滑精则不拘昼夜,动念则常有精液滑出,形体瘦 弱,脉细软,甚至心悸、阳萎等。 2.治法:梦遗以交通心肾为主,针用平补平泻法;滑精以补肾为主,针用补法或 针灸并用。 3.处方:关元、大赫、志室。 梦遗加心俞、神门、内关;滑精加肾俞、太溪、足三里。 阳痿 1.主证:阴茎痿软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常伴头晕目眩、面色s白、神疲腰膝酸 软、脉细弱等证。 2.治法:以补肾气为主,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3.处方:肾俞、命门、三阳交、关元。 [附注]本病多属功能性,因此在治疗时 可加强作思想工作,治疗时停止房事。 不寐 指以经常不易入睡或睡不深熟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1. 主证:难以入寐,寐而易醒,醒后不易再睡,亦有时寐时醒甚或彻夜不寐等。 病因不同,各有兼证;如属心脾亏损,则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易汗出、脉多细弱; 肾虚则头晕、耳鸣、遗精、腰酸、舌红、脉细数;心胆气虚则见心悸多梦、喜惊易恐、 舌淡、脉弦细;精志抑郁肝阳上扰则为性情急燥易怒、头晕、头痛、胁胀 胀痛、脉弦; 胃中不和则见脘闷暧气或脘腹胀痛、苔厚腻,脉滑等证。 2.治法:以安神为主。根据辩证选穴,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或针灸并用。 3.处方;神门、三阴交。 心脾亏损加心俞、厥阴俞、脾俞; 肾亏加心俞、太溪; 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大陵、丘墟; 肝阳上扰配肝俞、间使、太冲; 脾胃不和配胃俞、足三里。 癫狂 1.癫证。多由思虑太过、情怀抑郁,以致肝失条达、脾气不运、津液凝滞为痰、 痰浊上逆、神明失常、发为癫证。8 主证:沉默呆滞、精神抑郁、表情淡默、或喃喃自语、语无伦次;或时悲时喜、器 笑无常,胡思乱想,多疑易惊,不思饮食,舌苔薄腻,脉弦细或弦滑。 治法:取背俞穴为主,佐以原、络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心俞、肝俞、脾俞、神门、丰隆。 2.狂证。多由所求不遂、肝胃火盛,挟痰上扰,致使神志逆乱、心神失主而致。 主证:病起急骤、吵扰不宁、两目怒视、毁物打人、不分亲疏、气力逾常、不思饮 食、舌红绛、苔黄 腻、脉弦滑。 治法:取督脉穴为主,兼清痰火、针用泻法。 处方:大椎、风府、水沟、内关、丰隆。 痫证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失常的疾病,俗称羊痫风。 1.主证:本病一般多属实证,但反复发作可致正虚。发病之前,可有头晕、胸闷、 神疲等先兆,旋即昏仆、不省人事、面色苍白、牙关紧闭、双目上视、手足抽搐、口吐 涎沫、甚则二便失禁。发后头昏、肢软、神疲、苔薄腻、脉弦滑、久病则脉细。 2.治法:取任脉、督脉为主、佐以豁痰开窍。 3.处方:鸠尾、大椎、腰奇、间使、丰隆。 眩晕 眩是眼花,晕为头晕。轻者平卧闭目片刻即安;重者如乘坐舟车,旋转起伏不定, 以致站立不稳。本证可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疾病及脑部 肿瘤等。 1.气血不足 主证:头晕目眩、两目昏黑、泛泛欲吐、四肢乏力、面色光白、心悸 失寐、怯冷倦卧、脉微细。 治法:以培补脾肾两经为主,用补法、可灸。 处方: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2.肝阳上亢 主证:头晕目率、泛泛欲吐、腰膝酸软、舌红脉弦。 治法;取肝胆两经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3.痰湿中阻 主证:头晕目率、胸痞欲呕、纳差、心烦苔厚腻、脉滑。 治法:和中化浊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中脘、内关、丰隆、解溪。 头痛 头痛系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常见于高血压、颅内肿瘤、神经机能性头痛、感染性 发热性疾病等。 1.风袭经络 主证:发时痛势阵作,如锥如刺、痛有定处,甚则头皮肿起成块,一般无其他兼证 治法:按头痛部位分经取穴。毫针刺用泻法、留针。 处方:巅顶部:百会、通天、阿是穴、行间。 前头部:上星、头维、阿是穴、合谷。 后头部:后顶、天柱、阿是穴、昆仑。 2.肝阳亢逆 主治;头痛目眩,尤以头之两侧为重。心烦善怒、面赤口苦、脉弦数、舌红苔黄 治法: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用泻法。 处方:风池、百会、悬颅、侠溪、行 间。 3.气血不足 主证:痛势绵绵、头目昏重、神疲无力、面色不华、喜暧畏冷、操9 劳或用脑过度则加重,脉强弱,苔薄白。 治法:取任、督经穴和背俞穴为主。毫针刺用补法、可灸。 处方:百会、气海、肝俞、脾俞、肾俞、合谷、足三里。 [附注] 头痛如针灸治疗多次无效或继续加重者, 应考虑有无颅脑病变, 需及时治疗原发病。 痹症 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引起关节、肢体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 利等症状,名为痹证。可包括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组织炎及 神经痛等。 1.主证: (1)风寒湿痹。关节酸痛或部分肌肉酸重麻木,迁延日久可致肢体拘急,甚则关 节肿大。又可分为以下三型: 行痹: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有时兼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 痛痹:遍身或局部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热稍缓,遇冷则剧,苔白脉弦紧。 着痹:关节酸痛、肌肤麻木、痛有定处,阴雨风冷每可使其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2)热痹。关节酸痛、局部热肿、痛不可近、关节活动障碍、可涉及单或多个关 节,并兼有发热、口渴、苔黄燥、脉滑数等症状。 2.治法:以循径与患部穴为主,亦可采用阿是穴。 行痹、热痹用毫针泻法浅刺; 痛痹多灸,深刺留针,如疼痛剧烈的可隔姜灸; 着痹针灸并施或兼有温针和拔罐等法。 3.处方: 肩部:肩s、肩k、肩。 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 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背脊:水沟、身柱、腰阳关。 脾部:环跳、居s、悬钟。 股部:秩边、承扶、阳陵泉。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行痹加膈俞、血海; 痛痹加肾俞、关元; 着痹加足三里、商丘; 热痹加大椎、曲池。 痿证 痿证,是指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常见于多发 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早期急性脊髓炎、重症肌无力、癔病瘫及周期性瘫痪等。 1.主证:四肢筋肉弛缓无力,失去运动功能。初起多有发热。继则上或下肢,偏 左或偏右,痿软无力;重者下肢完全不能运动肌肉日渐瘦削,但无疼痛症状。 (1)肺热;兼有发热、咳嗽、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细数。 (2)湿热:兼有身重、小便混浊、胸闷、或两足发热、得冷则舒、舌苔黄腻、脉 濡数。 (3)肝肾两亏:兼有腰脊酸软、遗精早泄头晕目眩、脉细数、舌红。 2. 治疗: 以取阳明经穴为主。 上肢多取手阳明, 下肢多取足阳明。 (参阅中风治法) 。10 属肺热及湿热者,单针不灸用泻法;肝肾阴亏者,针用补法。 3.处方:上肢:肩k、曲池、合谷、阳溪。 下肢: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 肺热者加肺俞、尺泽;温热型加阴陵泉、脾俞;肝肾两亏者加肝俞、肾俞、悬钟、 阳陵泉;发热者加大椎。 面瘫 即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瘫为多见。 1.主证: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 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露晴流泪、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 变浅或消失。少数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 2.治疗: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太阳经为辅,采取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 相结合的方法。近取诸穴酌予浅刺、平刺透穴或斜刺。 3.处方:风池、阳白、攒竹、四白、地仓、合俗、太冲。 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人中;颜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部疼痛加翳风。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1.主证:一侧腰腿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主要是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或外 侧及足部发生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直腿抬离试验阳性。 2.治法;取足太阳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一般均用泻法,亦可配合灸治或拔罐。 3.处方:肾俞、大肠俞、腰 3-5、夹脊、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阳陵 泉、绝骨。 痛经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少腹部出现较剧烈的疼痛称痛经。 1.实证:经行不畅,少腹疼痛。如腹痛拒接,经色紫而夹有血块,下血块后痛即 缓解,脉沉涩的为血瘀;胀甚于痛,或胀连胸胁,胸闷泛恶,脉弦的为气滞。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酌量用灸。 处方:中级、次s、地机、三阴交。 2.虚证:腹痛多在经净后,痛势绵绵不休;少腹柔软喜按,经量减少;每伴腰酸 肢倦、纳少、头晕、心悸、脉细弱、舌淡。 治法:取任、督脉,足少阴和足阳明经穴。毫针刺用补法,并灸。 处方: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大赫。 耳鸣 多由暴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递,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外感风寒、壅遏清窍,或因 肾虚气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而成。 1.主证: 实证:暴病耳聋或耳中觉胀,鸣中不断,按之不减。肝胆火逆多由面赤、口干、烦 燥、善怒、脉弦。外感风邪多见寒热头痛、脉浮等证。 虚证;久病耳聋、或耳鸣时作时止,操劳时加剧,按之鸣声减弱,多兼头昏、腰酸、 遗精带下、脉虚细。 2.治法: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实证针用泻法;虚证兼取足少阴经穴。针用补法。 3.处方:翳风、听会、侠溪、中诸。 肝胆火盛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加外关、合谷;肾虚加肾俞、关元。11 牙痛 牙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证状,其发生主要与胃经郁火和肾阴不足有关。 1.主证:牙痛甚剧、兼口臭、苔黄、口渴、便秘、脉洪等,乃阳明火邪为患,痛 甚龈肿兼形寒身热,脉浮数等者为风火牙痛;如隐隐作痛,时作时息,口不臭,脉细或 齿浮动者,属肾虚牙痛。 2.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循经远道可左右交叉刺。 3.处方:合谷、颊车、内庭、下关。风火牙痛加外关,风池;阴虚者加太溪、行 间。靳三针组方 1、颞三针:耳尖直上入发际 2 寸及同水平前后各旁开 1 寸 2、脑三针:脑户穴、脑空穴(双侧) 3、智三针:神庭穴、本神穴(双侧) 4、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 1.5 寸 5、晕痛针:四神针、太阳、印堂 6、定神针:印堂穴上 0.5 寸、阳白穴上 0.5 寸(双侧) 7、手智针:劳宫、神门、内关 8、足智针:涌泉、泉中、泉中内 (早期为涌泉、左泉、右泉) 9、痫三针:内关、申脉、照海 10、闭三针:水沟、涌泉、十宣 11、脱三针:百会、神阙、水沟 12、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 13、背三针:大杼、风门、肺俞 14、肩三针:肩峰下的凹陷处(肩k) 、肩关节前、后凹陷处(前、后各旁开 2 寸处) 15、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 16、腰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 17、坐骨针:环跳、委中、昆仑 18、股三针:箕门、伏兔、风市 19、膝三针:内外膝眼、血海、梁丘 20、踝三针:解溪、太溪、昆仑 21、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22、痿三针:上肢痿-曲池、尺泽、合谷;下肢痿-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23、面三针:翳风、地仓透颊车、合谷 面瘫针:口角沸保璺纭⒌夭滞讣粘怠⒂悖荒坎荒芎希舭住⑺陌住⑻ 24、面肌针:眼肌痉挛-下眼睑阿是穴、四白;口肌痉挛-口禾s、地仓透颊车、迎香 25、叉三针:太阳、下关、阿是穴 26、舌三针:上廉泉及其左右各旁开 1 寸 27、眼三针:睛明穴上 2 分、下眼眶上缘(承泣) 、上眼眶下缘(正对瞳孔) 28、鼻三针:迎香、上迎香(鼻通) 、印堂或攒竹 29、耳三针:听宫、听会、完骨 30、胃三针:中脘、内关、足三里 31、肠三针:天枢、关元、上巨墟 32、胆三针:日月、期门、阳陵泉12 33、尿三针:关元、中极、三阴交 34、阳三针:关元、气海、肾俞 35、阴三针:关元、归来、三阴交 36、脂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37、肥三针:带脉、中脘、足三里 38、突三针:天突、水突、扶突 39、乳三针:乳根、膻中、肩井 40、褐三针:颧s、下关、太阳 快速记针灸处方 包你三个小时记住十二个急症的针灸处方 1、晕厥――水沟 中冲 涌泉 足三里。 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冲醒。 2、虚脱――素z 水沟 内关。 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 3、抽搐――百会 印堂 人中 合谷 太冲。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 抽搐。 4、 中风闭证――十二井穴 水沟 太冲 丰隆。 口诀: 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 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5、中风脱证――关元 神阙(隔姜灸)。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小便失配三阴交。 口 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 6、痛经――(实证)中极、次s、地机。 (虚症)气海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口诀: 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s)低级(地机)食品。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 有关圆(元) 。 7、内脏绞痛 (1)心绞痛――心俞 厥阴俞 巨阙 内关 膻中。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 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 肝俞 日月 期门 阳陵泉 胆囊穴。 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 全靠这。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 鸠尾透日月 胆囊穴 中脘 阳陵泉。 口诀: 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 (4)肾绞痛――肾俞 三焦俞 关元 阴陵泉 三阴交。 口诀: 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 三叫三应肾即愈。 8、牙痛――合谷 下关 颊车。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9、高热――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 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 是宣发热气。 10、血管性头痛 (1)外感头痛――百会 太阳 风池 合谷。 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会) 我?让我头痛啊! (2)内伤头痛 A、肝阳头痛――百会 风池 太冲 太溪。 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冲) , 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B、肾虚头痛――百会 肾俞 脾俞 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 俱虚,肾亏头痛也。 C 、血虚头痛――百会 心俞 脾俞 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 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D、痰浊头痛――头维 太阳 丰隆 阴陵泉。 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丰隆,可能 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E、淤血头痛――阿是穴 合谷 血海 三阴交。 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阴气交会(即三 阴交)于血海是也!13 11、急性腰扭伤――肾俞 腰眼 委中。 腰扭伤自己在肾部腰眼处揉揉,再放首娓娓中 听的曲子。 特效针灸配方 虚喘――足三里。 虚喘须寻三里穴。(席) 食癖气块――手三里、足三里。 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席) 胃中有积――璇玑、三里。 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席) 胸满不思食――阴陵泉、承山。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席) 小肠气痛――大杼、长强。 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席) 水肿――水分、气海。 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席) 腹痛――公孙、内关。 腹痛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席) 阳明恶吐――风府、上脘。 阳明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席) 男子痃癖――三里。 男子痃癖三里高。(席) 膀胱气才――风府、三里。 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功夫席浅深,倘无膀胱气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寻。(席) 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关元、气海。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又不应时针气海,关元同泄效如神。 脐腹痛――阴交、涌泉。 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席) 痃疝――期门、大敦。 期门大敦能治坚痃疝气。(玉赋) 心闷――劳宫、大陵。 劳宫大陵可疗心闷疮痍。(玉赋) 心悸虚烦――三里。 心悸虚烦刺三里。(玉赋) 脾泄一―天枢。 天枢理感患脾泄之危。(玉赋) 盅胀――三阴交、水分、三里。 阴交水分三里盅胀宜刺。(玉赋) 热壅三焦――关冲。 脾虚黄疸――腕骨、中脘。 脾虚黄疸,腕骨中腕何疑。(玉赋) 饱满气逆――足三里。 欲调满之气逆,三里可胜。(玉赋) 翻胃――中魁。 中魁理翻胃而即愈(玉赋)14 心惊――通里。 通里疗心惊而瘥。(玉赋) 腹疾有块――内关、照海。 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玉赋) 九种心痛――上脘、中脘。 上脘中脘疗九种之心痛。(玉赋) 腹痛便秘――大陵、外关、支沟。 肚痛秘结,大陵合外关于支沟。(玉赋) 胸结――涌泉。 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通) 腹胀血膨――期门。 期门罢胸满血膨而可也。(通) 七疝偏坠――大敦。 稽夫大敦去七疝 之偏坠。(通) 腹胀――内庭。 腹膨而胀,夺内庭以休尺。(通) 胃心痛――劳宫。 劳宫退胃心痛亦何疑。(通) 心胸痛――大陵。 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通) 腹痛――阴谷。 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通) 肋胁下疼痛――阳陵泉。 肋下胁边者,刺阳陵泉而即止。(通) 心下寒――少泽。 少泽应除心下寒。(灵) 腹坚――中脘、下脘。 中脘下脘治腹坚。(灵) 胸中之病――内关。 胸中之病内关担。(兰) 脐下病――公孙。 脐下公孙用法拦。(兰) 腹中气块――内关。 腹中气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玉歌) 腹痛――大陵、外关、支沟。 腹中疼痛亦难当,大陵外关可消详,若是胁痛并便秘,支沟妙效非常。(玉歌) 脾病――间使。 脾家之症是可怜,有寒有热两相煎,间使二穴针泻动,热泻寒补病俱痊。(玉歌) 心痛――上脘、中脘。 九种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针,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玉歌) 翻胃――中魁。 若患翻胃并吐食,中魁穴莫教偏。(玉歌) 腹胀――内庭 、临泣。 小腹胀满气攻心,内庭二穴要先针,两足有水临泣泻,无水方能病不侵。(玉歌) 心胸痛――大陵。 心胸之病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玉歌)15 腹满虚胀――水分、水道、三里、阴交。 水病之疾最难熬,腹满虚胀不肯消,先灸水分并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玉歌) 肾气冲心――关元、带脉。 肾气冲心得几时,须用金针疾自除,若得关元并带脉,四海谁不仰明医。(玉歌) 脾泄――天枢。 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差,此是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玉歌) 心脾疼痛――上脘。 心脾疼痛上脘先。(胜) 胃冷――下脘。 胃冷下脘却为良。(胜) 心疼――巨阙。 霍乱心疼吐痰涎,巨阙着艾便安然。(胜) 脾心痛――公孙。 脾心痛急寻公孙。(胜) 痞满――章门。 终年或变劳层者,痞满脐旁章门诀。(胜) 吞酸――膻中。 噎气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壮除膈热。(胜) 腹胀――水分。 腹胀水分多得力。(胜) 霍乱――中脘、三里、内诞。 霍乱中脘可入深,三里内诞泻几许。(杂) 心痛――劳宫、不泽。 心痛翻胃刺劳宫,寒者少泽细手指。(杂) 胁痛――阳陵泉。 胁痛只须阳陵泉。(杂) 腹痛――公孙、内关。 腹痛公孙内关尔。(杂) 心胸痞满――阴陵泉、承山。 心胸痞满阴陵泉,针到承山饮食美。(杂) 泄泻 ――足三里、内庭。 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杂) 胀满水肿――水分、中脘、腹溜、三里。 水肿水分与复溜,胀满中脘三里揣。(杂) 内伤食积――手三里、足三里、璇玑。 内伤食积针三里,璇玑想应块亦消。(杂) 10、腰背部 背连腰痛――白环、委中。 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百) 脊强――水道、筋缩。 脊强兮,水道筋缩。(百) 痉病――颅息。 痉病非颅息而不愈。(百) 肩背腰腿疾――申脉(阳?)、后溪(督脉)、外痒(阳维)临泣(带脉)。 阳?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标) 腰痛――委中。16 委中专治腰间痛。(席) 脚膝肿――至阴。 脚膝肿时寻至阴。(席) 气滞腰痛――横骨、大都。 气滞腰痛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急救。(席) 肩背风劳――肺俞、三间。 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浮风劳。(席) 腰痛――委中。 委中腰痛脚挛急,取得其经血自调。(席) 髋骨腿疼――三里、复溜。 髋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席) 肩背痛――中渚。 久患伤寒肩背疼,但针中渚得其宜。(席) 肩痛连脐――手三里。 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时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席) 腰胯痛――三里、气海。 腰连胯痛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住,噎不住时,气 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席) 膂痛――身柱。 身柱蠲嗽,能除膂痛。(玉赋) 伛偻――风池、绝骨。 风池、绝骨而疗乎伛偻。(玉赋) 痿伛――人中、曲池。 人中曲池可治其痿伛。(玉赋) 肩脊痛――五枢、背缝。 肩痛――肩k。 风温传于两肩,肩k可疗。(玉赋) 腰脊闪痛――人中、委中。 人中委中除腰脊闪痛之难制。(玉赋) 肾败腰痛――带脉、关元(多灸)。 带脉关元多灸,肾败堪攻。(玉赋) 脊膂强痛――人中。 人中除脊膂之强痛。(通) 泻肾――然谷。 然谷泻肾。(通) 腰痛――肾俞。 肾俞把腰疼而泻尽。(通) 肩背患――手三里。 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通) 冷痹肾败――足三里。 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士。(通) 脊间心后病――中渚。 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愈。(通) 腰脚痛――委中。 腰脚痛在委中而已矣。(通) 腰痛――委中。17 五般腰痛委中安。(灵) 脾俞(髀枢)不动――丘墟。 脾俞不动泻丘墟。(灵) 浮肿――复溜。 复溜治肿如神医。(灵) 水肿――水分。 水肿水分灸亦安。(灵) 脊背强痛――人中、委中。 强痛脊背泻人中,挫?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玉歌) 腰痛――肾俞。 肾弱腰痛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玉歌) 背痛――中渚。 脾疼背痛中渚泻。(胜) 腰痛――中空穴(中?) 腰痛中空穴最奇。(胜) 脊间疼――中渚。 脊间心后称中渚。(杂) 腰痛――环跳、委中、昆仑。 腰痛环跳委中神,若连背痛昆仑武。(杂) 腰痛连腿――腕骨、三里。 腰痛环跳委中神,若连背痛昆仓武。(杂) 腰连足痛――环跳、行间、风市。 腰连脚痛怎生医,环跳行间与风市。(杂) 腰酸痛――阿是穴。如慢性以及肾虚者,加拨火罐。 11、二阴部 小便赤涩――兑端。 小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百) 肠风下血――长强、承山。 刺长强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百) 白浊遗精――阴交、气海。 针三阴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百) 五淋――肓俞、横骨。 且如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百) 痔瘤――商丘。 商丘痔瘤而最良。(百) 脱肛――百会、尾翳。 脱肛百会尾翳之所。(百) 无子――阴交、石关。 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百) 积痢――中脘、外丘。 中脘主乎积痢,外丘收乎大肠。(肠) 水蛊――偏历。 刺偏历得小便,医大人之水蛊。(标) 五淋――气海、三里。 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席) 小便不禁――关元。18 小便不禁关元好。(席) 大便闭涩――大敦。 大便闭涩大敦烧。(席) 痔漏――二白。 二白医痔漏。(玉赋) 疝气――大敦。 大敦去疝气。(玉赋) 便多――命门、肾俞。 老者便多,命门兼肾俞而着艾。(玉赋) 痔疾――长强、承山。 长强承山灸痔最妙。(玉赋) 便秘――照海、支沟。 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玉赋) 痢疾――百会、鸠尾。 百会鸠尾治痢疾。(灵) 大小便――大肠俞、小肠俞。 大小肠俞大小便。(灵) 五淋――气海、血海。 气海血海疗五淋。(灵) 偏坠――大敦。 大敦二穴主偏坠。(灵) 痔漏――二白穴(间使) 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艰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中寻。(玉歌) 尿濒――命门、肾俞。 肾败腰虚小便频,夜间起止苦劳神,命门若得金针助,肾俞艾灸起遭?(玉歌) 痔漏――承山、长强。 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若神,更有长强一穴是,呻吟大痛穴为真。 遗精――心俞、白环俞。 胆寒由是怕惊心,遗精白浊实难禁,夜梦鬼交心俞治,白环俞治一般针。(玉歌) 大便秘结――照海、支沟。 大便秘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玉歌) 疝气――大敦。 七般疝气取大敦,穴法由来指侧间,诸经具载三毛处,不与师传隔万山。(玉歌) 疝气――关元、大敦。 肾强疝气发甚频,气上攻心似死人,关元兼刺大敦穴,此法亲传使得真。(玉歌) 闭结――支沟。 筋痛闭结支沟穴。(胜) 泄泻――天枢。 肠鸣大便时泄泻,脐旁二寸灸天枢。(玉赋) 疝气――大敦。 灸罢大敦除疝气。(胜) 肠风――长强。 痔疾肠风长强期。(胜) 小便频――肾俞。 肾败腰痛小便频,督脉两边肾俞除。(胜) 痢疾――合谷、三里、中膂。19 痢疾合谷三里宜,甚者必须兼中膂。(杂) 七疝――大敦、太冲。 七疝大敦与太冲。(杂) 五淋――血海。 五淋血海通男妇。(杂) 大便虚秘――支沟、足三里。 大便虚秘支沟,泻足三里效可拟。(杂) 热淋――长强、大敦、阳陵泉。 热秘气秘先长强,大敦阳陵堪调护。(杂) 小便不通――阴陵泉、足三里。 小便不通阴陵泉,三里泻下溺如注。(杂) 12、寒热 热病汗不出――大都、经渠。 热病汗 出,大都更接于经渠。(百) 发热――少冲、曲池。 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百) 岁热时行――陶道、肺俞。 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俞理。(百) 温寒湿热――下s。 温寒湿热下s定。(百) 阙热厥寒――涌泉。 厥寒厥热涌泉清。(百) 寒栗恶寒――二间、阴郄。 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暗。(百) 劳瘵传尸――魄户、膏肓。 劳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百) 中邪霍乱――阴谷、三里。 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路。(百) 盗汗――阴郄、后溪。 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百) 疼痒――至阴、尾翳。 至阴尾翳疗痒疾痛多。(百) 热极――肩k、阳溪。 肩k、阳溪,消隐中之热极。(百) 寒疟――商阳、太溪。(百) 寒疟商阳太溪验。(百) 寒热痹痛――四关(合谷、太冲)。 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标) 体热劳嗽――魄户(泻)。 体热劳嗽而泻魄户。(标) 虚损――天枢。 虚损天枢而可取。(标) 伤寒――期门。 期门穴主治伤寒,六日过经尤未汗。(席) 伤寒――风府、风池。 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席)20 疟疾――间使。 间使剿疟疾。(玉赋) 瘰疬瘾疹――天井。 天井治瘰疬瘾疹。(玉赋) 时疟阂疟――后溪。 时疟阂疟寻后溪。(玉赋) 伤寒――期门。 期门刺伤寒未解,经不再传。(玉赋) 伤寒无汗――复溜。 伤寒无汗,攻复溜宜泻。(玉赋) 伤寒有汗――合谷。 伤寒有汗取合谷当随。(玉赋) 虚汗――百劳。 百劳止虚汗。(玉赋) 热壅――少冲。 又若心虚热壅,少冲明于济夺。(玉赋) 疟疾――间使。 疟生寒热兮,仗间使以扶持。(通) 伤寒――期门。 伤寒过经期门愈。(灵) 寒热――申脉。 申脉能除寒与热,头风偏正及心惊,耳鸣鼻衄胸中满,好把金针此穴明。(兰) 伤寒无汗――合谷(补)、复溜(泻)。 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兰) 汗多――合谷(补)。 倘若汗我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兰) 疟疾――后溪。 时行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 盗汗――百劳。 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玉歌) 无汗――复溜(泻)有汗一合谷。 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若然下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玉赋)] 伤寒――期门、三里。 伤寒过经尤未解,须向期门穴上针,忽然气喘攻胸膈,三里泻多须用心。(玉歌) 五疟――间使、大杼。 五疟寒多热更多,间使大杼真妙穴。(胜) 13、精气神 梦魇不宁――历兑、隐白。 梦魇不宁,历兑相谐于隐白。(百) 发狂奔走――上脘、神门。 发狂奔下次上脘同起于神门。(百) 惊悸怔忡――阳交、解溪。 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百) 反长悲哭――天冲、大横。 反长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百) 癫疾――身柱、本神。21 癫疾身柱本神令。(百) 风痫――神道、心俞。 风痫常发,神道须还心俞宁。(百) 痫――鸠尾、涌泉。 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席) 癫――人中、十三鬼穴(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 上星、会阴、曲池、舌下缝、后溪、间使)。 人中治癫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须饶。(席) 气不调――肩井、三里。 若针肩井及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席) 虚劳――膏补虚劳。(玉赋) 呆痴笑眺――神门。 神门治呆痴笑眺。(玉赋) 黄疸神疲――至阳。 至阳却疸,善治神疲。(玉赋) 癫痫――鸠尾。 鸠尾针癫痫已发,慎其妄施。(玉赋) 脉沉――复溜。 要起立脉之沉匿,复溜称神。(玉赋) 梦遗 ――心俞、肾俞。 心俞肾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玉赋) 尸劳――涌泉、关元、丰隆。 涌泉关无丰隆,为治尸劳之例。(玉赋) 惊搐――印堂。 印堂治惊搐。(玉赋) 呆痴――神门。 神门除心性之呆痴。(通) 癫痫狂――后溪。 癫痫狂兮,凭后溪而疗是。(通) 五劳――足三里。 三里却五劳之赢瘦。(通) 黄疸――腕骨。 固知腕骨祛黄。(通) 气上壅――足三里。 治气上壅足三里。(灵) 癫――水沟、间使。 水沟间使治邪癫。(灵) 身倦――劳宫。 劳宫医得身劳倦。(灵) 癫狂――后溪。 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穴治还轻。(兰) 中风不语――顶门(囟会)、百会。 中风不语最难难,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危。(玉歌) 中风――中冲、人中。 中风之症症非轻,中冲二穴可安宁,先补后泻如无应,再刺人中立便轻。(玉歌) 胆寒心虚――少冲。22 胆寒心虚病如何,少冲二穴最功多,刺入三公不着艾,金针用后自平和。(玉歌) 瘾疹――天井。 如今瘾疹疾多般,好手医人治亦难,天井二穴。 多着艾,纵生瘰疬灸皆安。(玉歌) 痴呆――神门。 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工得穴真。(玉歌) 黄疸――至阳。 至阳亦治黄疸病,先补后泻效分明。(玉歌) 强壮――膏肓。 膏肓二穴治病强,些穴原来难席量,斯穴禁针多着艾,甘一壮亦无妨。(玉歌) 黄疸――腕骨、中脘。 脾家之症有多般,致成翻胃呈现食难,黄疸亦须寻腕骨金针必定夺中脘。(玉歌) 传尸劳――涌泉、丰隆、丹田。 传尸劳病最难医,涌泉出血免灾危,痰多须向丰隆泻,气喘丹田亦可施。(玉歌) 痫――鸠尾。 鸠尾独治五般痫,此穴须当存细观,若然着艾宜七壮,多则伤人针亦难。(玉歌) 五痫――后溪、鸠尾、神门。 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胜) 中风――人中、颊车。 泻却人中及颊车,治疗中风口吐沫。(胜) 气症――气海。 诸般气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胜) 遗精――心俞。 遗精白浊心俞治。(胜) 黄疸――至阳。 黄疸至阳便能离。(胜) 肝血盛――肝俞。 肝血盛兮肝俞泻。(胜) 脾病气血――合谷、三阴交。 脾病气先合谷,后刺三阴针用烧。(胜) 内伤――内关。 一切内伤内关穴,痰火积块退烦潮。(杂) 吐衄――尺泽、上星、禾?。 吐血尺泽功无比,衄血上星与禾?。(杂) 痫――劳宫、涌泉。 劳宫能治五般痫,更刺涌泉疾若挑。(杂) 痴呆――神门、人中、间使。 神门专治痴呆症,人中间使祛癫疾妖。(杂) 14、女人 经期不准――地机、血海。 女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百) 漏血――交信、合阳。 女子少气漏血,不无效 信合阳。(百) 带下产崩――冲门、气冲。 月浊违限――天枢、水泉。 月经违限――天枢水泉细详。(百)23 乳痛――肩井。 肩井乳痛而极效。(百) 妇人血晕――阴交、阳别。 阴交阳别而定血晕。(标) 下胎衣――照海、外关。 阴跷阳维而下胎衣。(标) 两乳刺痛――太渊、列缺。 气痛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席) 难产――乳根二肋。 但向乳根二肋间,又治妇人生产难。(席) 妇人心痛――心俞。 妇人心痛心俞穴。(席) 妇人乳肿――少泽、太阳。 妇人乳肿,少泽与太阳可推。(玉赋) 赤白带――中极 赤带白带求中极之异同。(玉赋) 泻死胎――阴交。 文伯泻死胎于阴交。(通) 气刺两乳――太渊。 气刺两乳求太渊。(灵) 吹乳――少泽。 妇人吹乳痛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百) 赤白带――中极。 赤白妇人带下难,只困虚败不能安,中极补多宜泻少,灼火还须着意看。(玉歌) 下胎衣――阴交。 阴交针入下胎衣。(胜) 两乳刺痛――太渊、列缺。 太渊列缺穴相连,能祛气痛刺两乳。(杂) 通经――合谷、三里。 妇人通经泻合谷。(杂) 催孕――三里、至阴。 三里、至阴催孕妊。(杂) 死胎――阴交。 死胎阴交不可缓。(杂) 下胞衣――照海、内关。 胞衣照海内关寻。(杂) 15、婴幼儿 盗汗肝蒸――阴郄。 泻有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标) 脱肛――百会(灸)、鸠尾。 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席) 小儿慢惊――印堂。 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玉歌) 小儿惊风――少商、人中、涌泉。 小儿惊风少商穴,人中涌泉泻莫深。(杂)24 16、脾胃病症状选穴古歌赋选 胸闷: 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百) 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百) 胸满: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席) 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百) 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已试。(百) 欲调饱满之气逆,三里可胜。(玉赋) 经年或变劳怯者,痞满脐旁章门决。(胜) 诸般气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宜) 心胸痞满阴陵泉。(杂) 心胸有病少腹泻。(肘) 中满如何去得根,阴包如刺效如神。(肘) 胁痛: 久知胁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百) 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用细寻。(百) 若是胁痛并闭结,支沟奇效非常。(玉歌) 胁痛只须阳陵泉。(杂) 伤寒痞结胁积痛,宜用期门见神功。(肘) 两足两胁满难伸,飞虎神针七公到。(肘) 肠鸣: 腹内肠鸣,下脘 、陷谷能平。(百) 疟疾面肿及肠鸣,先取合谷后内庭。(肘) 腹中痛块疼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玉歌) 肠鸣大便时泄泻,脐旁两寸灸天枢。(胜) 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杂) 脘痛: 膈痛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百) 上脘、中脘治九种之心痛。(玉赋) 九种心痛及脾痛,上脘穴内用神针。(玉歌) 心痛、脾痛上脘先。(胜) 霍乱心痛吐痰涎,巨阙着艾便安然。(胜) 脾痛背痛中渚泻,脾心急痛寻公孙。(胜) 心痛翻胃刺劳宫。(杂) 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长) 中脘回还胃气通(肘) 呕吐: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百) 呕吐还须上脘疗。(席)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玉歌) 伤寒呕吐闷涎随,列缺下针三分许。(杂) 腹痛: 肚痛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席) 腹痛秘结,大陵合个关支沟。(玉赋) 腹中疼痛亦难当,大陵外关可消详。(玉歌) 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胜)25 小肠气痛归来治。(胜) 腹痛公孙内关耳。(杂) 如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后涌泉。(长) 腹胀: 内庭临泣理小腹之?。(玉赋) 腹膨而胀,夺内庭以休迟。(通) 小腹胀满气功心,内庭二穴要先针。(玉歌) 腹胀水公多得力。(胜) 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泻建里。(胜) 倦怠: 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百) 至阳却疸,善治神疲。(玉赋) 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玉歌) 便秘: 大便闭涩大敦绕。(席) 照海支沟能大便之秘。(玉赋) 腹痛便秘大陵合外关支沟。(玉赋) 若是胁痛并闭结,支沟奇妙效非常。(玉歌) 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心,更把支沟来协泻,方知妙穴有神功。(玉歌) 大便虚秘补支沟,泻足三里效可拟。(杂) 尿赤: 小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百) 小便不禁,关元好。(席) 多梦: 梦魇不宁,历兑相谐于隐白。(百) 惊悸: 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百) 通里疗心惊而即瘥。(玉赋) 发黄: 目黄兮,阳纲胆俞。(百) 黄疸亦须寻腕骨,金针必定奇中脘。(玉歌) 黄疸至阳便能离。(胜) 噎气吞酸: 噎气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壮除膈热。(胜) 食不消化: 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觅。(百) 胃寒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百) 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席) 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席)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席) 胃冷下脘却为良。(胜) 内伤食积针三里,璇玑相应块亦消。(杂) 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长)26 针灸治疗学 内科 感冒 【临床表现】 以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酸楚等为主症。 1.风 寒证 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液清稀,咽喉微痒,喷嚏,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 痛,肢体酸重,口不渴或虽渴但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证 鼻塞而 干,少涕或流浓涕,咳嗽声重,咯痰色黄而粘,咽喉肿痛,恶寒轻,发热重,有汗热不 解,头痛或昏胀,面红目赤,口干渴欲冷饮,舌苔薄黄,脉多浮数。 3.暑湿证 咳声 重浊不扬,咯吐白色粘痰,身热不扬,汗出不畅,肢体酸重,头昏重而胀,胸脘痞闷, 纳呆,腹胀,大便搪泻,尿少色黄,舌苔白腻或淡黄腻,脉濡。 【治疗方法】 1.基 本治疗 治则: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灸并用,泻法;风热证疏散风热、清 利肺气; 暑湿证清暑化湿、 疏表和里, 均只针不灸, 泻法。 处方:风池 大椎 列缺 合 谷 外关 方义:风邪与寒、热、暑湿之邪夹杂伤表,故取风池、大椎、外关疏风祛邪 解表;合谷祛风清暑、解表清热,列缺宣肺止咳,二穴相配乃原络配穴之法,加强宣肺 解表 作用。 加减:风寒证加风门、肺俞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尺泽疏散风热; 暑湿证加中脘、足三里和中化湿;邪盛体虚加肺俞、足三里扶正祛邪;鼻塞流涕加迎香 宣肺通窍;头痛加印堂、太阳祛风止痛;咽喉肿痛加少商清热利咽。 操作:风寒者大 椎、风门、肺俞、足三里针灸并用;风热者大椎、少商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其他腧穴常 规针刺。伤风每日 1 次,重伤风和时行感冒每日 1~2 次。 咳嗽 【临床表现】 1.外感咳嗽 起病较急,病初干咳,咽喉或痒或痛,数日后咯出少量 粘痰或稀痰;可伴有发热、恶寒、流涕、头身酸痛等表证。 ⑴ 风寒束肺:咳嗽白 痰,鼻塞流沸,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⑵ 风热犯 肺:咳嗽黄痰,粘稠难以咳出,口干咽痛,头痛身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⑶ 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甚则痰中带血,咯痰不爽,鼻燥咽干,胸闷而痛,头 痛发热,便干尿赤,舌红少津、苔薄白,脉细数。 2.内伤咳嗽 病程较长,反复咳 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一般秋冬加重,春夏减轻,甚者常年咳嗽不断,发为咳喘重症。 ⑴ 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色白,呈泡沫状,易于咯出,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喘促短 气,纳呆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⑵ 肺肾阴虚: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粘带 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⑶ 脾肾 阳虚:咳嗽气喘,动则尤甚,痰液清稀,面色淡白,形寒肢冷,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舌淡、苔薄自微腻,脉沉细。 ⑷ 肝火灼肺:咳嗽气逆,阵阵而作,痰少而粘,咯吐 不易,甚则痰中带血,胁肋胀痛,咽喉干痒,口赤口苦,便秘尿赤,舌边尖红、苔薄黄, 脉弦数。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外感咳嗽宣通肺气、驱邪止咳,以针 刺为主(风寒加灸) ,泻法;内伤咳嗽凋理脏腑机能,补肺、健脾、益肾、清肝、 化痰 止咳,痰湿阻肺者针灸并用,泻法;脾肾阳虚者针灸并用,补法;肺肾阴虚者只针不灸, 平补平泻;肝火灼肺者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 为主。 肺俞 中府 列缺 太渊 方义:咳嗽病变在肺,按俞募配穴法取肺俞、中府 调理肺脏气机、宣肺化痰;列缺为手太阴络穴,配肺俞可宣通肺气;太渊为肺经原穴, 配肺俞可宣肺化痰。诸穴合用可收驱邪化痰、宣肺止咳之功。 加减:风寒束肺加风 门、合谷祛风宣肺;风热犯肺加大推、曲池、尺泽祛风清热;燥热伤肺加太溪、照海润 燥止咳;痰湿阻肺加足三里、丰隆化痰止咳;肝火灼肺加行间、鱼际泻肝清肺;肺肾阴 虚加肾俞、膏肓、太溪滋阴降火;脾肾阳虚加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培补脾肾;胸27 痛加膻中宽胸理气;胁痛加阳陵泉疏利少阳;咽喉干痒加照海滋阴利咽;痰中带血加孔 最清肺止血;盗汗加阴郄滋阴敛汗;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加阴陵泉、三阴交健脾利湿。 操作:针刺太渊 注意避开桡动脉;中府、风门、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不可直刺、深 刺,以免伤及内脏;其他腧穴常规操作。外感咳嗽者每日治疗 l~2 次,内伤咳嗽者每 日或隔日治疗 1 次。 哮喘 【临床表现】 1.寒饮伏肺 遇寒触发,胸膈满闷,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咯痰稀白, 初起多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流清涕,舌淡、苔白滑,脉浮紧。 2.痰热壅肺 喘 急胸闷,喉中哮鸣,声高息涌,痰黄质稠,咯吐不爽,发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 滑数。 3.肺脾气虚 咳喘气短,动则加剧,咳声低怯,痰液清稀,畏风自汗,神疲 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4.肺肾阴虚 短气而喘,咳嗽痰少,头晕 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5.心肾阳虚 喘促短气,呼多吸 少,气不得续,畏寒肢冷,尿少浮肿,甚则喘急烦躁,心悸神昧,冷汗淋漓,唇甲青紫,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或微弱而结代。 【治疗方法】 1.基 本治疗 治则:寒饮伏肺者温肺散寒、止哮平喘,针灸并用,泻法;痰热壅肺者清热 润肺、化痰平喘,只针不灸,泻法;肺肾阴虚者滋阴润肺、平降喘逆,多针少灸,补法 或平补平泻;肺脾气虚者培土生金、扶正固本,心肾阳虚者补益心肾、温阳平喘,均针 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肺俞 中府 天突 膻 中 孔最 定喘 丰隆 方义:痰饮伏肺,壅塞气道,肺气上逆,发为哮喘。取肺之俞、 募穴肺俞、中府调理肺脏机能、止哮平喘;天突降逆顺气、祛痰利肺;膻中为气之会穴, 宽胸理气、舒展气机;孔最为肺经郄穴,主急性发作性病症,肃肺化痰、降逆平喘;定 喘为止哮平喘之经验效穴;丰隆为豁痰要穴。诸穴合用可收降气化痰、止哮平喘之功。 加减:寒饮伏肺加风门、太渊疏风宣肺;痰热壅肺加大椎、曲池、太白清化痰热;肺脾 气虚加脾俞、足三里培土生金;肺肾 阴虚加肾俞、关元、太溪滋肾益肺;心肾阳虚加 心俞、肾俞、气海、关元、内关补益心气、振奋元阳;潮热盗汗加阴郄、复溜滋阴敛汗。 操作:风门、肺俞、脾俞、肾俞、心俞等穴不可直刺、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心肾阳虚 气海、关元加灸;其他腧穴常规针刺;顽固性哮喘可施行瘢痕灸。严重发作者每日针治 2 次或数次,缓解期每隔 1~2 日治疗 1 次。 痹证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行痹兼活血祛风,痛痹兼温经散寒, 着痹兼除湿化浊,热痹兼清热消肿;行痹、痛痹、着痹针灸并用,泻法;热痹只针不灸, 泻法。 处方:局部取穴并根据部位循经选穴。 肩部:肩k 肩s 俞 肘部:曲池 天井 尺泽 少海 小海 腕部:阳池 外关 阳溪 腕骨 脊背:大椎 身柱 腰阳关 夹脊 髀部:环跳 居s 秩边 股部:伏免 殷门 承扶 风市 阳陵泉 膝部:膝眼 梁丘 阳陵泉 膝阳关 踝部:申脉 照海 昆仑 丘墟 方义:病痛局部取穴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 所依附, “通则不痛” ,痹痛遂解。 加减:行痹加膈俞、血海活血调血,遵“治风先治 血,血行风自灭”之义;痛痹加肾俞、关元温补阳气、祛寒外出;着痹加阴陵泉、足三 里健脾除湿;热痹加大椎、曲池清泻热毒;各部位均可加阿是穴。 操作:各部脑穴常 规针刺。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肾俞、关元用灸法或温针灸法28 腰痛 【临床表现】 以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在腰脊正中部.为督脉病症;疼痛部位在 腰脊两侧,为足太阳经病症。 1.寒湿腰痛 腰部有受寒史,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 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疼痛连及下肢。 2.瘀血腰痛 腰部有 劳损或陈伤史,晨起、劳累、久坐时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 3.肾虚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痛为主) ,乏力易倦,脉细。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寒湿腰痛温经散寒,瘀血腰痛活血化瘀,均针灸并用,泻法;肾 虚腰痛益肾壮腰,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 委中 肾俞 大肠俞 腰阳关 阿是穴 方义:委中是腰背足太阳经两分支在N窝的汇合点, “腰背委 中求” ,可疏调腰背部经 脉之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大肠俞、腰阳关、 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 加减:寒湿腰痛加灸大椎温 阳散寒;瘀血腰痛加隔俞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加灸命门益肾壮腰。 操作:诸穴均常规 操作;肾虚腰痛者,命门穴以隔附子灸法为佳。 面瘫 【临床表现】 1. 风寒证 见于发病初期, 面部有受凉史, 舌淡、 苔薄白, 脉浮紧。 2. 风 热证 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气血不足 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症。 【治疗 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处方:以 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阳白 四白 颧s 颊车 地仓 翳风 合谷 方 义: 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 活血通络; 合谷为循经远端选穴 (面口合谷收) , 与 近部腧穴翳风相配,祛风通络。 加减:风寒证加风池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疏风 泻热;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 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 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头痛 【临床表现】 头痛的部位多在前额、巅顶、一侧额颞,或左或右或呈全头痛而辗转发 作。疼痛的性质有昏痛、隐痛、胀痛、跳痛、刺痛或头痛如裂。 十二经脉中,六阳经 及足厥阴经循行于头的不同部位,故针灸临床上可将前头痛、偏头痛、后头痛、头顶痛 辨位归经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和厥阴头痛。 1.阳明头痛 即前额痛,包 括眉棱骨痛和因眼(如青光眼) 、鼻(如鼻窦炎) 、上牙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2.少阳头 痛 即偏头痛,包括耳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3.太阳头痛 即后枕痛,包括落枕、颈推 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4.厥阴头痛 即巅顶痛,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 5.偏正 头痛 即前额及两侧头部的疼痛。 6.全头痛 即整个头部的疼痛,难以分辨出具体的 疼痛部位。 【治疗方法】 1.基本洽疗 治则: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以针为主,虚 补实泻。 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⑴ 阳明头痛:印堂 上星 阳白 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 合谷 内庭 ⑵ 少阳头痛:太阳 丝竹空 角孙 率谷 风池 外关 足临泣 ⑶ 太阳头痛:天柱 风池 后溪 申脉 昆仑 风池 ⑷ 厥阴头痛:百会 通天 太冲 行间 太溪 涌泉 ⑸ 偏正头痛:印堂 太阳 头维 阳白 合谷 内庭 外关 足临泣 ⑹ 全头痛:百会 印堂 太阳 头维 阳白 合谷 风池 外关 方义: 头痛乃头部经络气血瘀滞不通或经络气血亏虚不荣所致, 本方以局部取穴为主 (腧 穴所在,主治所在) ,远部取穴为辅(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配合使用,共奏疏经活络、29 通行气血之功,使头部经络之气“通则不痛。 ” 加减:外感风邪加风池、风门,风寒加 灸大椎、风热针泻曲池,风湿针泻三阴交,宣散风邪、清利头目;痰浊上扰加丰隆、足 三里化痰降浊、通络止痛;气滞血瘀加合谷、太冲、膈俞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气血不 足加气海、血海、足三里益气养血、补虚止痛;肝阳上亢治同厥阴头痛;各部头痛均可 加阿是穴。 操作:头部腧穴大多应平刺,少数腧穴如太阳、天柱、风池可直刺,但风 池穴应严格注意针刺的方向和深浅,防止伤及延髓;外感风邪、痰浊上扰、气滞血瘀、 肝阳上亢针刺用泻法;气滞血瘀、肝阳上亢可在阿是穴点刺出血;气血不足针用补法, 加灸。急性头痛每日治疗 1~2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至 1 小时;慢性头痛每日或隔日 l 次。 坐骨神经痛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 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 足太阳经型:环跳 阳陵泉 秩边 承扶 殷门 委中 承山 昆仑 ⑵ 足少阳经型:环跳 阳陵泉 风市 膝阳关 阳辅 悬钟 足临泣 方义:由于坐骨神经痛有沿足太阳经、足少阳经放射疼痛两种情况,故循经取足太阳经 穴和足少阳经穴以疏导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环跳为两 经交会穴,一穴通两经;阳陵泉乃筋之会穴,可疏筋通络止痛,故可通用。 加减:有 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疏调腰部经络之气;与天气 变化有关者,加灸大椎、阿是穴温经止痛;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化瘀止痛。 操作:诸穴均常规针刺,用提插捻转泻法,以出现沿腰腿部足太阳经、足少阳经向下放 射感为佳。 痿证 【治疗方法】 1. 基本治疗 治则:肺热伤津、湿热浸淫者,清热祛邪、通行气血, 只针不灸,泻法;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者,补益气血、濡养筋脉,针灸并用,补法。 处 方: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上肢:肩k 曲池 手三里 合谷 外关 颈、胸夹脊 下肢:髀关 伏兔 足三里 丰隆 风市 阳陵泉 三阴交 腰夹脊 方义:阳明经多气多血,选上、下肢阳明经穴位,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取“治痿独 取阳明”之意;夹脊穴位于督脉之旁,又与膀胱经第一侧线的脏腑背俞穴相通,可调脏 腑阴阳,通行气血;外关、风市分属手足少阳经,辅佐阳明经通行气血;阳陵泉乃筋之 会穴,能通调诸筋;三阴交可健脾、补肝、益肾,以达强筋、壮骨、起痿之目的。 加 减:肺热津伤加鱼际、尺泽、肺俞清肺润燥;湿热浸淫加阴陵泉、中极利湿清热;脾胃 虚弱加脾俞、胃俞、章门、中院补益脾胃;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太冲、太溪补益肝 肾 操作:鱼际、尺泽针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上肢肌肉萎缩手阳明经排刺;下 肢肌肉萎缩足阳明经排刺;余穴均常规操作。 三又神经痛 【临床表现】 1.风寒证 有感受风寒史,面痛遇寒则甚、得热则轻,鼻流清涕,苔白, 脉浮紧。 2.风热证 痛处有灼热感,流涎,目赤流泪,苔薄黄,脉浮数。 3.气血瘀 滞 多有外伤史, 或病程日久, 痛点多固定不移, 舌暗或有瘀斑, 脉涩。 【治疗】 1. 基 本治疗 治则:疏通经络、祛风止痛,以针刺为主,泻法。 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 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四白 下关 地仓 攒竹 合谷 内庭 太冲 方义:四白、下 关、地仓、攒竹疏通面部经络;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 “面口合谷收” , 与太冲相配可 祛风通络、止痛定痉;内庭可清泻阳明经风热之邪。 加减:眼支痛加丝竹空、阳白;30 上颌支痛加颧s、迎香;下颌支痛加承浆、颊车、翳风;风寒加列缺疏散风寒;风热加 曲池、外关疏风清热;气血瘀滞加内关、三阴交活血化瘀。操作: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 面部诸穴均宜深刺透刺,但刺激强度不宜大,应柔和、适中;风寒证酌情施灸。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的血压持续低于 90/60mmHg(老年人低于 100/70mmHg) 。 1.心阳 不振 头晕健忘,精神萎靡,神疲嗜睡,面色苍自,四肤乏力,手足发凉,舌质淡、舌 体胖嫩,脉沉细或缓而无力。 2.中气不足 头晕,气短,自汗,四肢酸软,食欲不振, 舌淡、苔白,脉缓无力。 3.心肾阳虚 头晕耳鸣,心悸征仲,腰膝酸软,汗出肢冷, 手足发凉,性欲减退,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4.阳气虚脱 头晕,面色 苍白,恶心呕吐,汗出肢冷,步态不稳,不能站立,神志恍惚,甚则晕厥,舌质淡,脉 沉细无力。 【治疗方法】 1.基本治法 冶则:补益心脾、调和气血、补肾充髓、 温阳化气,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足大阳经背俞穴为主。 百会 气海 心俞 脾 俞 肾俞 足三里 方义:百会位于巅顶,属于督脉,为诸阳之会,内络于脑,可提升阳 气;气海位于脐下,属于任脉,可补气升压;足三里补中健脾、化生气血;心俞、脾俞、 肾俞调补心脾肾,益气养血升压。 加减:心阳不振加膻中、厥阴俞振奋心阳;中气不 足加中脘、胃俞补中益气;心肾阳虚加内关、太溪温补心肾;阳气虚脱加神阙、关元施 灸以回阳固脱;头晕头痛加印堂、太阳健脑止晕;失眠健忘加四神聪安神益智;四肢不 温加灸大椎、命门温经通阳;危急情况下可加内关、素s穴回阳升压。 操作:所有腧 穴均常规刺灸,补法;背俞穴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浅;百会重灸;足三里宜常年 施灸。 贫血 【临床表现】 1.心脾两虚 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头晕心悸,舌胖而淡、苔薄,脉 濡细。 2.脾胃虚弱 面色萎黄或淡白,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 细弱。 3.脾肾阳虚 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自汗,腰酸腿软, 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舌胖大而淡、苔薄白,脉沉细。 4.肾阴亏虚 面色苍白,倦 怠乏力,两颧潮红,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咽干喉燥,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遗 精,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舌质红、苔少,脉弦细。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 则:补益心脾肾、调养气血,针灸并用,补法(肾阴亏虚者只针不灸,平补平泻) 。 处 方:以足太阳经背俞穴为主。 气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涯明月刀璇玑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