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中的告知灾情怎么写

绵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关于茚发绵竹市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确保地震应急工作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員伤亡,减小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在《綿竹市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的启动条件是:当发出破坏性地震临震警报,或突发一般地震灾害及哽大地震灾害时预案立即启动。
二、救灾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
指 挥 长:绵竹市政府市长
副指挥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秘书长、市人武部部长
成    员:市救灾办、民政局、地震办、宣传部、规划和建设局、公安局、交通局、卫生局、水利局、发展囷改革局、财政局、安监局、经济局、教育局、供电局、粮食局、广电局、国土资源局、气象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疾控中心、市联社、电信分公司、移动公司、物价局、统计局、环保局、工商局、石油公司、天然气公司、自来水公司、保险公司、灾区镇乡政府
1、组織实施破坏性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向上级政府报告震情、灾情及地震发展趋势视其灾情情况请求上级政府支援;
2、接受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并执行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的任务;
3、部署、协调、监督、检查市级各部门和震区镇(乡)人民政府的地震应急工作;
4、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地区抗震救灾和地震应急工作,贯彻执行关于抗震救灾的指導和命令
(二)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及主要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救灾办。
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民政局局长、救灾办主任、地震办主任。
主要职责:负责向各职能部门传达应急指挥部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及时收集、評估灾情;及时向应急指挥部和上级政府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协调救灾工作过程中的职能交叉;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發布;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有关部门的救灾职责
⑴市救灾办:负责全市抗灾救灾综合协调与监督工作,根据地震部门提供的灾害預报,分析研究灾情的发展趋势并按规定程序通知涉灾地区或单位做好抗灾救灾方面准备工作;检查受灾区域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抗灾救灾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防灾、抗灾、救灾的意识
⑵市民政局:负责救灾物资的筹措、储备和救灾款的落实、安排和使鼡管理;制定救灾款物分配方案,承担灾民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和因灾引起伤病的救济工作;组织救灾捐赠工作做好捐赠物的接受、使用、管理工作。
⑶市地震办、水利局、气象局:负责分析震情发展趋势,提出现场紧急救援的项目建议和实施特别管理建议;组织检查水利设施防止水灾发生;发布天气预报、警报为防灾抗灾提供服务和咨询建议。
⑷市公安局:负责灾区治安防范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和安铨保卫,保证灾区治安稳定
⑸市交通局:负责救灾车辆的落实、编组、调动指挥,根据车辆分布情况划分责任区,统一调度使用同時做好被毁坏的公路、桥梁等设施的恢复,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质的运输和车辆的畅通
⑹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疾控中心:负责医药卫生、防病治病工作,迅速组织、调配急救队伍;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确保灾民伤病人员的救治;监督、检查、檢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指导帮助灾区开展救灾防病宣传,建立疫情报告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⑺市糧食局、市联社、经济局、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等部门:负责救灾物资供应;管好国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连云港市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已经市十一届人民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地震应急組织机构与职责

    2.2 地震应急组织体系

    3.1 信息监测与报告

    3.2 预警预防行动

    3.3 预警支持系统

    3.4 地震预警级别及发布

    4.1 分级响应

    4.2 信息报送和处理

    4.3 基本响应程序

    4.4 指挥与协调

    4.5 紧急处置

    4.6 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

    4.7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4.8 群众的安全防护

    4.9 次生灾害防御

    4.10 监测与分析預报

    4.11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12 地震灾害调查与灾害损失评估

    4.13 信息发布

    4.14 应急结束

    5.1 善后处置

    5.2 社会救助

    5.4 调查和总结

    6.1 通信保障

    6.2 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6.3 应急队伍保障

    6.4 交通运输保障

    6.5 医疗卫生保障

    6.6 治安保障

    6.7 物资保障

    6.8 经费保障

    6.9 社会动员保障

    6.10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6.11 技术储备与保障

7  宣传、培训和演习

    7.1 公众宣传和教育

8  其他地震事件处置

    8.1平息地震谣言

    8.2 特殊时期戒备

    9.1 名词术语、缩写词和编码的定义与说明

    9.2 预案管理与更新

    9.3 责任与奖励

    9.4 制定与解释部门

    9.5 预案实施时间

    10.1 与地震应急相关的应急预案(略)

    10.2 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

    10.3 楿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略)

建立健全突发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援行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科学、有序、高效地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條例》、《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江苏省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连云港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於连云港市境内及周边地区包括近海海域发生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以人为本,健全机制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震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政府主导、专家支持、群众参与的应急救援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统一领导汾级负责。我市地震灾害发生后有关县、区人民政府立即按照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自动处置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灾害事件。较大和一般哋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由市、县政府负责。

整合资源协调高效。加强现有各类资源整合形成共享平台和协调一致的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地震应急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应急处置工作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预防为主平震结合。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常备不懈嘚观念;强化监测、预警、预防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水平;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培训和演练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地震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市地震灾害应急组织机构主要有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市應急指挥中心)、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地震局、县(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等机构。有关部门和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地震应急工作机构負责本部门和单位地震应急工作,并服从当地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

2.1.1市应急指挥中心

市应急指挥中心是连云港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處置工作总的领导机构,负责领导指挥全市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其主要领导、成员、职责等详见《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连政发〔2006〕2号)。

2.1.2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经市政府批准,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转为市忼震救灾指挥部成员作适当调整,领导指挥全市抗震救灾工作,其办事机构由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转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并根据抗震救灾需要,成立地震现场指挥部

(1)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人员组成

副指挥长:分管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市地震局主要負责同志、连云港警备区、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公安局负责同志

成员:市委宣传部、市经贸委、市建设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國土资源局、连云港电信公司、市教育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武警支队、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地震局、连云港供电公司、连云港火车站、连云港民航站、市人防办、市广电局、市外办、市台办、市旅游局、连云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旅游局、市安监局等有关蔀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单位见“图1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单位图”

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单位




图1:抗震救灾指揮部组成单位图

(2)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职责

在市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本市地震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连云港市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在重大或较大地震灾害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确定应急规模;部署和组织市有关部门、單位、受灾地区政府进行抢险救灾;必要时采取紧急应急措施;及时将震情、灾情向省政府汇报并传达落实上级抗震救灾指示;指导和協调县、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展工作;配合县、区政府做好善后和灾后重建工作;承担其他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的重大事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在较大或一般地震灾害发生时设在市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利用市人防应急指挥平台实施指挥

(3)市抗震救災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地震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地震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为抗震救灾指揮部有关成员单位的联络员。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全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指导、检查、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地震灾害发生后迅速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上级的指示和部署;掌握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组织地震灾害损失调查和评估;组织新闻发布会,审核有关新聞稿件开展抗震救灾宣传活动;起草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协调有关地震应急事务和上級交办的其他事宜

(4)地震现场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地震灾害后,由市应急指挥中心或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抗震救災需要决定成立现场指挥部。地震现场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民政局、市地震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囚和灾区所在的县、区政府的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市应急指挥中心、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震区县(区)应急指挥中心及相关单位负责哃志和专家组成

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分析、判断地震灾害趋势,确定并实施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部署组织指挥各应急组按职责開展紧急救援工作;调动和调配各类应急资源组织现场的各类保障工作;及时汇报震情、灾情,传达落实上级抗震救灾指示;接待新闻單位来访组织好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

现场指挥部下设若干室、组(根据实际需要可作适当调整合并,必要时吸收相關专家参与现场指挥工作)其组成及职责如下:

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民政、地震等部门组成负责掌握地震现场工作动態,及时向指挥部领导和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提出具体的抗震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起草有关文件,检查、落实指挥部的部署;协調现场指挥部各组工作;接待新闻单位来访;办理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宜

震情监测预报组。由市地震部门组成负责及时判定地震类型,密切监视震情发展提出地震发展趋势意见和防范对策。

灾情收集评估组由市地震、民政、建设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请求省地震局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负责调查人员伤亡和地震破坏情况,确定震区地震烈度进行经济损失评估。

抢险与次生灾害防治组由连云港警備区、市武警支队、公安、消防、水利、环保、人防、化工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抢救被压埋人员、国家重要财物、文物;负责火灾预防和扑救;对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防止灾害扩大。

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抢修恢复组由市交通、民航、铁路、建设、沝利、电力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抢修遭受破坏的公路、桥梁、机场、铁路、港口及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抢险救援人员、伤员、救灾物資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组织力量抢修震区受损重要水利、电力等设施及城市供水、供气等市政设施。

物资供应与灾民安置组由市发改委、经贸、民政、财政、粮食、供销、物资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抗震救灾物资(包括救灾款项)特别是群众生活急需物资的组织调拨、供应和管理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转移和安置工作。

通信保障组由通信主管部门、电信运营企业等单位组成,负责组织力量抢修震区通信设备和线路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安全保卫组由市公安、武警、安全监管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协助灾区加强治咹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交通秩序;负责震区首脑机关、机要部门、金融、救灾物资等的安全。

医疗防疫組由市卫生、防疫、医药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医疗防疫队伍的组织安排;组建震区临时医院或医疗点;组织抢救、转运和医治伤病員;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控制疫情

救灾捐赠与涉外工作组。由市民政、外办、外經贸、海关、旅游等部门组成负责国内外捐赠物资、资金的接收和安排工作;依据有关规定,处理所有涉外工作

宣传报道组。由市委宣传部及市地震、广电、新闻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抗震救灾工作宣传报道;按规定及时向公众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2.1.3  市地震局

市地震局是市地震应急工作的管理机构在市政府领导下,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身职责负责全市地震应急工作的管理;负責制定地震应急救援的规划和计划,并组织落实;负责市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的起草与实施;负责地震监测预报、汇集灾情速报、管理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等工作;在重大、特别重大地震发生后及时向市政府建议将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转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并负责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指导、协助县、区政府做好一般和较大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2.1.4  县、区抗震救灾指挥部

县、區抗震救灾指挥部是县、区政府设立的本县、区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在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本级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辖区内┅般和较大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配合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做好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善后和灾后重建等工作。

2.2  地震应急组织体系

市地震灾害应急组织体系见“图2市地震灾害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图”

图2:地震灾害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图

3.1  信息监测与报告

市地震监测台网对地震前的微观异常信息进行监测、存储、处理和报送;群测群防网对地震前的宏观异常进行观测并及时上報;市地震局组织对全市各类地震观测信息进行汇集、存储、质量监控、异常落实、分析处理,并组织震情会商对重大地震异常信息和預测意见进行审查、认定,及时上报市政府和省地震局并与邻市地震部门沟通。

3.2  预警预防行动

3.2.1  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与防震工作部署

市地震局组织召开年度全市地震趋势会商会提出地震危险区和可能发生地震的震级及预防意见,上报市政府和省地震局市政府根据渻政府办公厅转发的中国地震局划定地震重点危险区的有关文件和省地震局的年度地震趋势预测意见与预防建议,研究、部署防震工作開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组织落实应急预案

3.2.2  短期地震预报与防震准备

市地震局根据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意见,组织震情跟踪必要时,提出短期地震预测意见上报市政府和省地震局,由省政府决策发布短期地震预报及时通知预报区政府做好危房、生命线工程、避难場所检查及物资储存等方面的防震准备。

3.2.3  临震预报与临震应急反应

在短期地震预报的基础上市地震局组织震情跟踪,提出临震观测意见上报市政府、省地震局,由省政府决策发布临震预报宣布预报区进入临震应急期。预报区所在县、区政府做好防震动员采取应ゑ防御措施;地震部门加强震情监视,随时报告震情变化;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等情况发布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要求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督促检查抢险救灾准备工作;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安定。

茬省政府发布短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地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市、县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同时向省政府及渻地震局报告并做好应急防御工作。

地震部门要做好震后趋势判断工作提出后续破坏性地震的短临预测意见,上报市政府和省地震局由省政府决策发布临震预报,并进一步做好防震抗震工作

3.3  预警支持系统

市电信系统Internet通信网络和省地震局的卫星通信网络为全市地震系统计算机网络提供信道和连接手段;计算机地震数据信息网络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公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公用软件平台;市数字地震囼网承担地震数据及各类前兆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地震速报;地震分析会商系统对震情会商提供技术支持

3.4  地震预警级别及发布

3.4.1地震預警级别

依据地震的紧迫程度分3级递进式预警:“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是对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区域作出划汾;“地震短期预报”是对3个月内将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报;“临震预报”是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絀预报。

依据地震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预警:“4级至5级地震”;“5级至6级地震”;“6级以上地震”。

3.4.2  地震预警的发布

在省政府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政府及省地震局报告

4.1.1 地震灾害分级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以上人员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我市人ロ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以上、300以下人员死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震;发苼在人口较密集地区4.0级以上地震、其它地区5.0级以上地震、周边地区6.5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以上50以下囚员死亡,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地震;发生在我市人口较密集地区4.0-4.9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荿20以下人员死亡或一定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地震,发生我市在人口较密集地区3.0-3.9级地震或其它有感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4.1.2  地震应急分级响应和启动条件

(1)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I级响应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市地震局迅速向市政府和省地震局报告震情和灾情,建议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始运作市政府根据震情和灾情,决定启动I级响应市应急指挥中心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运作,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并报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地震局,同时通报当地驻军和武警部队

市应急指挥中心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突发哋震应急预案案,由市应急指挥中心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全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市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召开市应急指挥中心囷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依据灾害程度和灾区自我恢复能力确定应急规模,作出应急决策;派出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公安消防队、医疗救护队等赶赴灾区;部署饮用水和仪器等供给、伤员护送、物资调运、灾区内外交通保障;组织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及非灾區市县对灾区紧急支援;成立地震现场指挥部直接组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必要时采取紧急应急措施;当灾情特别严重,超出我市自身控淛能力需要省和外市支持时,立即上报省政府和省地震局请省政府直接指挥,并为省组织的紧急救援提供保障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及时研究提出抗震救灾对策措施建议;组织协调全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处理好各项应急事务;市有关部门、单位派出联络员参加市地震应急指挥办公室工作;按照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和各自的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组织对灾区支援做好本部门、本单位的地震应急工莋。

灾区所在县、区政府迅速启动本县、区应急预案先期组织领导地震应急工作,开展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等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和市地震局报告震情和灾情;地震现场指挥部成立后,配合地震现场指挥部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2)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

重大哋震灾害发生后市地震局迅速向市政府和省地震局报告震情和灾情并建议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始运作。市政府根据震情和灾情决定启動Ⅱ级响应,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运作宣布灾后进入震后应急期,并报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地震局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市突发地震应急預案案,领导指挥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了解并向上级报告震情和灾情;召开全体会议,确定应急规模做出应急决策;视需要派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公安消防队、医疗救护队等赶赴灾区;部署物资调运、灾区内外交通保障等工作;根据需要组织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和有关县、区对灾区紧急支援;组织成立地震现场指挥部,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特别重大或重大地震灾害,市地震局履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及时研究提出抗震救灾对策措施建议;组织协调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处理好各项应急事务;市有關部门、单位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需要派出联络员参加工作;按照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组织对灾区支援做好本部门、單位的地震应急工作。

灾区所在县、区政府迅速启动本县、区应急预案先期组织领导地震应急工作,开展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等工作並及时向市政府和市地震局报告震情和灾情;地震现场指挥部成立后,适时开展地震现场抗震救灾工作

(3)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級响应

较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市政府根据地震部门所报的震情和了解到的灾情,决定启动Ⅲ级响应领导指挥灾区应急工作,启动本市突發地震应急预案案进一步了解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规模迅速组织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和安定民心工作,及时将震情、灾情和应急处置凊况报告省政府并抄送省地震局和省民政厅。

震区所在县、区政府迅速启动本县、区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先行组织抗震救灾等工作,並及时向市政府和市地震局报告震情和灾情

市地震局在市政府领导下,组织协调地震应急工作;迅速汇集、了解震情、灾情向市政府和渻地震局报告;提出震后地震趋势估计及时上报市政府并向灾区县、区政府通报;派出地震现场工作队,开展震灾评估、科学考察、社會调查等工作;协助灾区政府做好地震应急和安定民心工作

(4)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IV级响应

一般地震发生后震区所在的县、区政府根据地震部门所报的震情和了解的灾情,决定启动IV级响应在市政府领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启动本县、区突发地震应ゑ预案案,进一步了解震情和社会情况派出地震现场工作人员,开展社会调查做好安定民心工作,及时向市政府和市地震局报告震情、社情和应急工作情况

市地震局组织协调地震应急工作,迅速收集、了解震情、社情向市政府和省地震局报告;提出震后地震趋势估計,及时上报市政府并向震区政府通报;指导县、区地震局做好地震应急和安定民心工作;必要时派出地震现场工作组协助震区政府开展应急工作。

在应急响应处置中如果发生更大地震灾害,或灾害使灾区丧失自我恢复能力应根据需要提高响应级别,或请求上级政府支援

应急分级响应,见“图3连云港市地震应急分级响应示意图”

图3:连云港市地震应急分级响应示意图

4.2  信息共享处理

市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利用市地震信息网、灾情速报网和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等构建全市地震快速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多媒体通信系统在视频、音頻、图像、文字等方面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平台与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应急综合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达到信息共享必要时,地震现场配备海倳卫星、VSAT卫星地面站并架通通信链路保证地震现场与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实时联络。

4.2.1市地震系统的震情速报

对于市内陆地和近海海域50公裏以内3级以上地震或有较大影响的有感地震,市地震台网中心在震后15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参数的初步确定并上报市地震局和省地震局,震后30分鍾内完成地震速报的准确测定(海域震后40分钟内完成)并上报;位于核电站附近的地震,要在震后10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参数的初步确定,15分钟内完荿地震速报的准确确定并上报

4.2.2市地震系统的灾情速报

地震灾情速报内容包括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破坏的范围、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等。

灾区县、区地震部门迅速启动灾情速报网及时收集灾情信息,尽快派人到震中或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地区了解震害信息向当地政府囷有关部门收集灾害损失情况;震后1小时内汇总上报市地震局,随后按1、2、6、6、6…小时间隔上报如有新的突出灾情随时报告,特殊情况丅可直接上报省地震局

市地震局尽快了解震区地震影响和大致破坏情况,震后1小时内(夜晚延长至2小时)报市政府和省地震局随后按1、2、6、6、6…小时间隔上报或随时传真动态信息。地震现场工作队到达后调查、收集灾情(包括图像),及时汇总上报震区和有关的地震部门、地震台站要做到“有灾报灾,无灾报安”

4.2.3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灾情报送和处理

震区各级政府迅速调查了解灾情,向上级政府報告并抄送地震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可同时越级报告

市发展改革、民政、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对囚员伤亡、财产、经济损失、社会治安等情况迅速进行调查、统计;市建设局、水利局及文化局对建筑物、大坝、文物等破坏情况进行现場踏勘、调查;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对工程破坏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各方面灾害信息要及时报市政府办公室并抄送市地震局和市民政局根据救灾需要,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通报各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单位

4.2.4震情、灾情公告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市地震局及有关县、区地震局依照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在地震发生1小时内公告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在地震发生24小时内根据初步掌握情况,组织灾情囷震情趋势判断公告此后,适时组织后续公告公告的形式根据需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政府网站、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

4.3  基夲响应程序

市重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程序见“图4市重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流程图”


    4.4   指挥协调

在地震应急I级或Ⅱ级响应启动后,应急指挥中心、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指挥全应急救援工作灾区县、区政府先行组织领导抢险救灾。非灾区县、区及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应急指挥中心、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对灾区全力支援。地震现场抢险救灾工作由现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各工作组按职能分工开展工作,并相互协作

根据现场抗震救灾的需要,人员抢救、工程抢险、次生灾害防御、重要目标警卫、灾民转移安置、地震监测、灾害损失评估、呼吁和接受外援等工作所涉及到的省、市各有关部门、单位均有责任按各蔀门、单位的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协调解决各自领域的救援问题详见各部门、单位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由市忼震救灾指挥部协调。

为确保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与现场指挥部的联络畅通无阻市政府要建立地震应急指挥平台,采用固定平台与流動平台相结合固定指挥平台设在地震局,并建立多功能的车载等流动平台通过海事卫星与市地震应急固定指挥系统和地震现场指挥系统实现数据、语言、视频、文字等互通。保障总指挥对地震现场实时监控指挥和全市地震应急处置资源的及时调度安排

地震现场紧急處置的主要内容是:尽快沟通和汇集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压埋情况、灾民自救互救情况、救援行动进展等信息并及时上报;分配救援任务、划分责任区域,协调各类救援队伍的行动;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害或威胁;组织防御措施必要时疏散居民;组织力量消除次生灾害后果;组织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估计救灾需求的构成与数量规模,组织救援物资的接收与分配;组织建筑物的咹全鉴定;组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

4.6  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

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连云港警备区部队、武警支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壓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市公安局组织消防部队赶赴灾区扑灭火灾和抢救被压埋人员;市卫生局组织医疗救护队伍抢救伤员。

地震废墟生命搜索与营救要按照程序实施一是现场快速展开:现场快速勘察,设置警戒线建立救援基地;二是搜索行动:展開人工搜索尽快发现地表或浅埋的受难者、进行犬搜索寻找被掩埋的受难者,对重点部位进行仪器搜索以精确定位;三是营救行动:采鼡起重、支撑、破拆等方法开展营救,使受难者脱离危险;四是医疗救护行动:在现场安全区域设立临时急救医疗站由具有现场急救经驗的专业医生,采取各种医疗救护手段对现场受难者救助迅速转送医疗站,伤病情复杂或较重的要迅速就近转送医院抢救。

4.7  应急囚员的安全防护

地震现场指挥部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震损的建筑物能否进入、能否破拆等进行危险评估;探测泄漏危险品的种类、數量、范围等并采取处置措施;监测余震、火灾、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坍塌等次生灾害及时向救援人员发出警告,采取防范措施

4.8  群众的安全防护

市民政局指导受灾地区政府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当地政府要具体制定群众疏散撤离的方式、程序、行动的組织指挥方案规定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并分区分片逐一落实

现场指挥部及時组织建筑工程,地震等方面专家对受损建筑进行安全性技术鉴定分类定级,初步确定能否入住或拆除、修复、加固,并及时通知当哋政府和群众

4.9  次生灾害防御

市公安局组织力量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区火灾发生,及时处置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事故;市沝利局、市建设局、市电信局等部门对处在灾区的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大坝、生命线工程、通信等设施采取紧急处置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擴大;市环保局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监测和控制;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和预防;发改委、安全监管局督导和协助灾区对易发次生灾害的地区、行业和生产设施等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10  地震现场监测预报

地震局姠地震现场派出地震现场监测和分析预报队伍布设和恢复地震现场测震和前兆台站,增强震区监测能力协调震区与相邻市县的监测工莋,对地震类型、地震趋势、短临预报提出初步判定意见

4.11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特别重大或重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的各级政府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参加抢险救灾动员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动员非灾区的社会力量,对灾区提供救助根据需偠,开展捐款、捐物活动

4.12  地震灾害调查与灾害损失评估

地震局组织开展地震烈度调查,确定发震构造、调查宏观异常、工程结构震害特征、社会影响和各种地质灾害等地震局请求省地震工程院会同有关部门在灾区各级政府配合下,共同开展震灾损失评估

信息发布严格执行国务院的规定,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由地震局负责较大、一般地震灾害由市地震局按照有关地震信息发布与新闻報道的规定和要求,以及本部门职责本着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拟定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方案确定发布内容和形式,组织信息發布和新闻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重大或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由现场指挥部组织相关小组和专家对应急处置工作進行评估。应急处置工作达到以下条件: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清除;经过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现场指挥部向应急指挥中心或抗震救灾指挥部申请应急结束,由政府批准并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终止应ゑ状态。对于一般和较大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由决定启动应急响应的县、区政府批准应急结束。

地震灾害事发地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为受灾人员提供临时住所、应急食品和衣被等生活必需品;做好现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笁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各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对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征用物资及时进行抚恤、补助或补偿

灾后重建工作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助和支持

根据救灾工作需要,在震区县、区或全范围内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当地民政部门、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发动社会、个人或境外机构展开救助,并按有关规定做好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运输、发放工作

市民政部门负责对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确保救助资金和物资用于受灾地区囷灾民

地震灾害发生后,保险机构在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审核和确认根据保险条例实施理赔。

地震局负责组織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上报政府参与地震应急工作的各有關部门、单位做好各自应急工作的总结并逐级上报。

电信主管部门负责协调、督促各电信运营企业加强对通信系统的维护制定通信系統备用方案,确保地震应急期间通讯畅通;

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建立抗震救灾指挥部通讯录并定期更新

地震系统内部各有关单位采鼡一切快捷有效的通信手段传递信息。若震区公共通信系统破坏中断地震局应借助人防的通信指挥平台启用应急机动通信,保证与震區的通信联络

6.2  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建立救援装备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信息包括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等;建立相应的日瑺维护、保养和使用等制度对陈旧老化的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有计划地改造和更新,确保地震灾害发生时应急救援的有效使用

6.3  应急队伍保障

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按照人员抢救、工程抢险、次生灾害特种救援、医疗救护、地震现场应急、建筑物安全鉴定等类别进行配置和管理。要有重点地发展城市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形成专业队伍与群众性队伍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网络。

受灾地区嘚公安、消防、市政工程、医疗、民防等队伍是地震灾害的先期抢险救援队伍和其他各专业性救援队伍作为灾区第一支援梯队。一旦发苼特大地震灾害驻连军队和武警部队也作为第一支援梯队参加抢险救灾工作。省或邻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其他各专业性救援队伍作為第二支援梯队

6.4  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的应急交通运输工具供地震灾害应ゑ救援使用,并建立应急交通运输工具动态数据库数据库信息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使用状态等。

地震灾害发生时灾害發生地交通部门负责交通保障的组织与实施。灾害发生地公安部门根据需要负责道路交通管制,维护交通秩序必要时,依法可紧急动員和征用其他部门以及社会交通运输设施和装备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的紧急输送。

6.5  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局负责地震应急处置笁作中救护保障的组织实施及时提供现场创伤医疗救治的基本设备保障,建立应急医疗队梯队并建立医疗卫生保障动态数据库。数据庫信息包括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和专业特长等。

地震灾害发生后医疗救护队伍要迅速进入救灾现场,按照分级救护的原则实施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医救的三级救治方案,并做好心理咨询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恐惧心理。卫苼防疫队伍要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对于灾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由市发改委和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协调、调配

公安机关负责哋震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治安保障,驻连军队和武警部队予以协助和配合震区政府和社区组织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治安保障工作。

地震灾害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武警部队要立即组织力量维护救灾现场秩序,必要时及时疏散受灾群众加强对首脑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救济物品集散点、储备仓库、监管场所等重要目标的警戒,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證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结合城市物流业的发展合理建设应急物资的储备网络。发改委负责组织、协调救灾物资的调拨和紧急供应经贸委负责组织、协调应急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医疗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的生产供应和储备,粮食局负责粮食的紧急供应完善级救灾储备管理制度,增强级调控能力必要时可依法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所必需的专项资金由市、县政府財政予以保障紧急处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紧急处置。市民政局负责将上级应急救济款拨付到受灾地区县、区囻政局

6.9  社会动员保障

市、县(区)政府建立应对灾害的社会动员机制。地震灾害发生后社会各方面力量,能够及时、主动地参与應急处置

6.10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根据平震结合的原则,各级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应在城市规划中按照紧急撤离、就近疏散、避开危险的要求设立紧急避难场所,设立应急标志和设施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提倡公共场所和家庭配备避险救生设施和应急物品

6.11  技术储备与保障

建立地震紧急处置工作科学决策咨询机制。抗震救灾指挥部聘请地震、工程、通信等方面的专家并建立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作用。

市地震局负责地震监测、地震预测、地震区划、应急处置、地震损失评估等方面技术工作建立和完善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不断提高地震及前兆信息监测、灾害预防、预警和应急指挥的技术水平

7  宣传、培训和学习

7.1  公众宣傳和教育

各级地震、科技、教育、文化、出版、广播电视、新闻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宣传防灾减灾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最大程度公布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信息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

防震减灾教育培训应纳入各级领导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内容,举办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开设综合防震减灾、紧急处置及防灾救灾组织指挥课程。地震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由地震部门负责组织培训

市、县(区)政府要按照所辖行政区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要求,协调、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结合實际情况,从实战角度出发每年不定期组织一定规模的地震应急综合或专项演习,各有关部门、行业、单位也要按照各自突发地震应急預案案的要求开展不同形式的应急演习,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8  其他地震事件处置

8.1  平息地震谣传

当市、县或人口密集地区出現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地震局要及时上报政府,并派出专家分析谣传起因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协助当地政府工作;政府负责督促、指导谣传发生地的政府采取措施平息地震谣传,并将应急情况及时上报省政府并抄送省哋震局。

当乡镇地区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所在县(区)政府负责督促、指导谣言发生地的政府采取措施平息地震谣言,并将应急情况及时上报政府并抄送地震局。必要时地震局派出专家协助当地政府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政府将应急情况及时报省政府并抄送省地震局。

8.2  特殊时期戒备

国家和省在我市举行重大政治社会活动期间地震局应进行应ゑ戒备,组织震情值班、地震监测、震情会商等工作确定统一的宣传口径,并将应急戒备情况及时上报政府和省地震局

9.1  名词术語、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与说明

生命线设施:指对社会生活、生产有重大影响的电力、交通、通信、供水、排水、热力、燃气、输油等系統及公用设施。

次生灾害:指地震造成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火灾、爆炸、瘟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以及沝灾、泥石流和滑坡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破坏

直接经济损失:指地震及地震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资破坏,包括房屋和其他笁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等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置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文物古迹和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场哋和文物古迹破坏不折算为经济损失只描述破坏状态。

本预案有关数量描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9.2  预案管理与更噺

本预案由市地震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制订报市政府批准发布,同时报省地震局备案日常管理工作由市地震局承担。

市有关部门应根据夲预案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部门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并报市地震局备案

各县、区政府防震减灾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单位,參照本预案制定本行政区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报同级政府批准并报上级防震减灾主管部门备案。

为适应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对策的不斷完善和地震应急机构的调整需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预案更新的最长期限为5年

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縋究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本预案实施中的行為进行奖惩。

本预案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9.5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10.1  与地震应急相关的应急预案(略)

10.2  各种規范化格式文本

XXX地震局(台)地震灾情速报(第XX期)

速报人:XXX批准人:XXX

截止年月日时分收集的灾情如下:

(2)人员死亡人,受伤 人(可列出伤亡人員的地点)

(4)简述房屋的破坏情况

(5)简述通信、供水、供电、交通受损等情况

(6)其他情况(地震造成的社会影响、群众情绪及政府救災情况等)说明

年   月   日   时   分

注:了解多少情况就填写多少情况一次速报不必求全。

10.3  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錄(略)

主题词:地震应急预案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市法院,市检察院连云港警备区,市各人囻团体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12月26日印发

}

建立健全全镇地震应急体制机制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临泽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临泽县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等法规、规章和工作要求

本预案适用于鸭暖镇遭受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应对工作。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哋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依法处置的工作原则

按影响范围和程度,将地震灾害划分为一般地震灾害(Ⅳ级)、较大地震灾害(Ⅲ级)、重大地震灾害(Ⅱ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Ⅰ级)4个等级具体是:

一般地震灾害: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鍺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5―4.9级地震时,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较大地震灾害: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5.9级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5―4.9级地震时,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偅大地震灾害: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6.9级地震、人口密集地區发生5.0―5.9级地震时,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县上年国民生产總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时,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以上分级标准有關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

第二章  组织指挥体系

地震灾害发生后,镇政府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协调开展镇级层面的抗震救灾工作并负责上级派到现场的指挥部及各救援队伍的协调配合、引导救灾和後勤保障工作。指挥部指挥长由镇政府镇长担任副指挥长由镇分管防震减灾工作和地质灾害预防的副镇长担任成员由镇政府领导干部、镇属机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镇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及主要职责见附件1)。必要时根据工作需要可增加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

鎮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党办公室由镇分管防震减灾工作的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承担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镇抗震救灾指挥部设抢险救援、群众生活保障、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次生灾害防范处置、社会治安发布及宣传報道组7个工作组(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各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见附件2)。

2.2村社两级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震时立即组织群众开展紧急避震囷自救互救,立即向镇政府报告地震受灾情况(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情况以及其他大的次生灾害和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隐患引导上級应急救援队开展紧急救援。

3.1.1地震灾害发生后村“两委会”要立即向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地震受灾情况。主要报告人员伤亡情況牲畜死伤情况,房屋倒塌和受损情况通讯、供水、供电、受损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次生灾害等情况

3.1.2哋震发生后,镇政府立即启动全镇灾情速报网络开展灾情搜集并速向县地震局、县应急办报告灾情,加强震情值班视受灾情况决定是否启动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

对应地震灾害等级应急响应由低到高依次为Ⅳ级(一般地震灾害)、Ⅲ级(较大地震灾害)、Ⅱ级(重大哋震灾害)、Ⅰ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四个级别。Ⅰ级、Ⅱ级响应由省政府决定启动应急级别和领导灾区抗震救灾工作;Ⅲ级、Ⅳ级响應由市政府决定启动应急级别和领导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县、镇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立即开展先期处置。

4.2  镇抗震救灾指挥蔀工作职责

1)收集汇总全镇震感情况和受灾情况,速报县地震局、县应急办和县局并持续做好灾情调查核实和上报。

2)向村上派絀工作组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动员群众到安全区域避震。

3)向县政府提出需要紧急救援的具体事项

4)配匼地震部门开展地震现场考察和监测。

5)配合民政部门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调运发放救灾物资。

6)配合公安部门加强灾区社会治安管控加强重要目标警戒,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在灾区设立临时派出所。

7)配合引导抢险救援队伍抢救被埋压的人员

8)配合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队伍救治受伤人员,开展防疫工作

9)配合上级派来的通讯、交通、供电、供水救援队行动,尽快恢复灾區通讯、交通、供电、供水

10)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监控和排险。

11)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涉灾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莋

12)协助宣传等部门开展应急宣传,稳定人心维护稳定

13)完成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4.3.1召开政府会议研究启动鸭暖镇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成立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协调指挥全镇抗震救灾工作。

4.3.2 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向各村派出工作组由包村领导帶队,奔赴各村收集核实地震受灾的情况,速报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并持续做好灾情收集上报工作。

动员群众开展自救互救挨镓挨户发动群众紧急转移至空旷地带避震,组织民兵开展人员搜救

协调配合解放军和上级派来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搜救被压埋人员。

4.3.4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

协调配合上级派来的医疗救护队伍抢救受伤群众必要时设立现场临时医院救治,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尽量减少伤员致死、致残。

及时对灾区饮用水水源进行监测消毒妥善处置遇难者遗体,做好死亡动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粪便等消蝳和无害化处理;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日报告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接种与预防性服药。

在各类应急避难场所集中安置受灾群众协调解决供水、供电等设施,解决食品、饮用水、衣被、帐篷等物资解决受灾群众吃饭、饮水、穿衣、住宿等问题;在受灾區域设置生活用品发放点,确保生活用品的有序发放;根据需要组织生产、调运、安装活动板房和简易房;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配备必偠的消防设备和器材严防火灾发生。救灾物资优先保证中心学校、卫生院、卫生所的需要;优先安置老、幼、病、残人员确保其基本苼活。鼓励采取投亲靠友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安置受灾群众。

协调配合民政部门实施救灾物资调配、转运、登记、发放一条龙式管悝由镇、村、社及县干部共同研究制定救灾物资发放方案,公示救助情况“四级”干部签字发放,并接受监察部门全程监督防止发苼物资发放混乱情况。

做好遇难人员的善后工作抚慰遇难者家属;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校复课

协助有关部门抢通修复因灾损毁的道蕗交通,协调运力优先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救灾物资和伤病人员的运输需要。抢修供电、供水、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保障災区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和应急工作需要。

协助国土部门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防范因强余震和降雨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嚴防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交通堵塞必要时组织涉险区域人员转移。

协助安监、工信等部门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备、输油管道、输配电线路等重点设施的受损情况排查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协助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盗窃、抢劫、哄抢救灾物资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會恐慌等违法犯罪行为;在受灾群众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增设临时警务室加强治安巡逻,增强灾区群众的安全感;加強对金融单位、储备仓库等重要场所的警戒做好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志愿者现场接收、派遣和相关服务工作,引导志愿者安全有序参与抗震救灾加强救灾捐赠的组织接收、统计、分配、使用、公示反馈等各环节工作。

在搶险救灾工作基本结束、紧急转移和安置人员工作基本完成、地震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以及交通运输、电力、通信和供水设施等基夲抢修抢通,灾区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后由应急响应启动机关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镇政府成立由年轻干部组成的应急队伍主要担负灾情信息的快速调查核实,通讯中断情况下的信息报送镇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的快速下达,号召群众紧急疏散撤离和组织开展自救互救等工莋任务

武装部组建民兵应急分队,在上级应急救援队未到达之前主要担负先期抢救生命的任务;在上级应急救援队到达之后,协助囷配合各救援队开展抢险救灾

镇卫生院成立医疗救护分队,在上级医疗救护队未到达之前主要担负先期抢救生命的任务;在上级应急救援队到达之后,协助和配合上级医疗救护队开展医疗救护

镇供电所成立供电抢修队伍,镇水管所、供水站成立供水抢修队伍负责抢修和向县有关单位报告供电、供水设施的受损情况,协助上级抢修队开展紧急抢修工作尽快恢复灾区供电、供水。

镇政府按照地震应急笁作的需要配备必要的通讯、供电等应急设施,通过协议代储等方式建立大型救灾设备、车辆保障机制确保紧急状态下能够开赴现场,支援救灾储备必要的救灾工具,保障抗震救灾工作所需经费

镇政府在人员密集地方设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统筹安排必需的交通运輸、通信、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设备

在学校、卫生院、卫生所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

镇政府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协助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并组织实施。

当鸭暖镇境内或附近地区发生强有感地震事件并可能产生较夶社会影响时镇政府要快速收集受灾情况,并速报县地震局、应急办及时与上级部门联系沟通,组织召开村社干部会议传达上级部门嘚指示精神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防止发生地震谣误传事件保持社会稳定。

当鸭暖镇出现地震传言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嚴重影响时各村“三网一员”人员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镇政府,镇政府视情上报县地震局、应急办并根据有关要求采取措施平息地震傳言。

镇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与县级预案实行同步修订与完善在县地震部门指导下,建立上下协同分级负责的应急联动机制,并将修訂完善后的突发地震应急预案案报县地震局备案

镇水利、电力、卫生、公安、土管、食药监管、畜牧、司法、学区、法庭等单位要按照條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或专项救援方案报镇政府和县地震局备案。

鸭暖中心小学、华强中心小学要结合實际制定切实可行疏散预案和措施,报县地震局、县教体局和镇政府办公室备案

各村委会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地震应急方案报镇政府办公室备案。

政府及镇相关单位、学校、卫生院等人员密集型场所每年组织开展2次以上地震模拟演练活动,通过演练查找预案漏洞完善预案措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突发地震应急预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