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看小代表什么数字

韩数十万民众送别金大中 金正日口信引猜测(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韩数十万民众送别金大中 金正日口信引猜测(图)
金大中遗体下葬
韩国数十万民众送别金大中
  中新网8月24日电 综合消息,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的遗体告别仪式于当地时间23日14时在首尔举行,当天其灵柩在国家公墓被下葬。
    韩国数十万民众 送别金大中
  据报道,从遗体告别仪式举行地到东桥洞私宅、首尔市厅前以及铜雀洞国立墓地的路上,云集数十万人,送金大中最后一程。
  金大中遗属李姬镐女士等、韩国总统李明博和第一夫人金润玉、前总统金泳三、宪法机关负责人、驻韩外交使节、各国代表及市民等历史最大规模的3万多人参加了当天在国会前院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仪式持续约90分钟。
  之后金大中的遗体被运到显忠院的264平方米墓区,举行宗教仪式、献花、焚香、下棺、献土等仪式后安葬。
    金大中遗志:和解和宽恕
  在首尔广场,2万余名追思者胸前戴着黑色带子,手里拿着金大中生前留下的日记。接连进行的是播放金大中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的演说等故人的原声材料、追思仪式、追思演出。金大中遗属李姬镐女士表示:“我丈夫一生为坚守民主主义经历了血的苦痛。他受到了很多误会,但还是为人权和南北的和解、合作尽了努力。”她强调:“我的丈夫一生追求和解和宽恕的精神,并恳切地希望以热爱和平、热爱困难的邻居的行动的良心走下去”,“这是我丈夫的遗志”。
  当天,韩国公共机关和家家户户都降半旗,表示哀悼。
  金大中因患肺炎于7月13日住院接受治疗,中间病情有所反复,终因病情加重医治无效,于8月18日下午去世,享年85岁。韩国政府19日宣布,鉴于金大中生前为国家和民族所做的贡献以及为加强社会团结,决定从18日到23日为金大中举行为期6天的国葬。这也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前总统举行国葬。
    “葬礼外交”有望为韩朝破冰 金正日口信引猜测
  另一方面,韩国总统李明博当天上午在青瓦台接见了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金己男等特使吊唁团,并听取有关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转达的口信。但口信内容过于敏感,韩国将不对外公开。
  青瓦台发言人李东官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李明博于当地时间今天上午9时,在青瓦台接见了金己男等朝鲜吊唁团,整个过程约30分钟。朝鲜吊唁团转达了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关于促进朝韩合作的口信。
  同时,李东官还表示,李明博介绍了韩国政府一如既往的对朝鲜原则,并要求转达给金正日。
  青瓦台的高级幕僚透露,李明博接见朝鲜吊唁团,是按照原先接见外国吊唁团的计划。由于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的口信内容有其敏感性,恕不对外公开。
  对此,韩国世宗研究所专家郑相昌认为,金正日很可能在给李明博的口信中提出了有分量的建议。他指出,青瓦台没有透露口信内容,这很说明问题。
  据了解,李明博强调:“不管南北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只要我们坦诚相见,坚持对话,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对此,我非常感谢朝鲜吊唁团能促成这次会谈,希望我们能精诚合作,解决问题。”
  朝鲜吊唁团则回以:“希望南北今后能够大力合作以解决问题。”
  报道指出,会晤中并没有提及朝核问题、以及有关遣返目前被扣押在朝鲜港口的韩国越境“800沿岸号”渔船及船员的问题,朝鲜吊唁团只转达了金正日的口信,并没有所谓的亲笔信函。
  另外,面对记者采访,金己男对当天上午青瓦台的礼节性访问“表示满意”。
  朝鲜吊唁团此次为了前往青瓦台拜会李明博而延缓归程,将在首尔停留的日程由原先两天一夜改为三天两夜。韩国报道分析,朝鲜吊唁团今日会见李明博,标志这场“葬礼外交”有望为韩朝破冰。
【编辑:张晓涛】
----- 国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图(数字政通一、二、三)
&&&&&&&&&&
辛巴兄于日清仓【清仓数字政通】今日以30元清仓数字政通,从日以7.81元(前复权)建仓,持股近二年,获利约284%,多回收些现金,希望将来有机会能用于低吸南山铝业及券商股等。日,数字政通86元,又是辛巴兄的一个十倍股样本。
记得当时跟踪辛巴兄的博客,本人对该标的完全不认同。觉得这玩意就是一个纯粹的概念而已,尤其是伴随监控行业牛逼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纷纷歇菜的严冬下来说,而且数字政通的商业模式和生意本质也觉得发展需要的外部变量太多,不太容易取得飞速发展。查证了2012我的交易记录,只搞了一只股票(正泰电器),当时入手价格16,限价40,涨幅2倍而已,且大部分涨幅还是在2014年末的牛市开贡献的。
1.对待投资要理性,不要有成见,更不能先入为主,要根据事实而不是认为而行动;
2、要想成功,必然得有真本领,需要用功和专精;
3、行业内人士的观点对其客观信息要采纳,对其建议要斟酌;
4、对人性、对国情的把握和分析,所谓功夫在诗外;
5、辛巴兄的投资体系和思考模型和邱国璐其实是一致的,三个问题,贵不贵?好不好?(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为什么现在卖。首先是考虑便宜的问题,因为足够便宜了就有安全垫(安全边际),再坏能到哪儿去呢?二是考虑好不好的问题,生意前景光明吗?成长性好吗?有长远获利的能力吗?(未来现金流折现的问题)三是为什么现在买,大盘?行业?个股的盈利反转?
6、投资还得有大局观,不能太教条,以不能对一些细枝末节过于纠结。本人对数字政通的收入增长,毛利,净利润方面的考虑问题堪称经典案例。
&------------------------------------------------------------&
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图16(数字政通之一)
格雷厄姆说:“投资于成长股的原理,有的与安全边际的原理相对应,有的与其相反。
在把握好安全边际的前提下,
如果小盘成长股拥有宽阔护城河;
如果小盘成长股具备产生大量现金的能力;
小盘成长股也可以成为极好的长线交易品种。
经过反复的比较选择与长期跟踪,我基本可以确信,数字政通(SZ.300075)不仅是一只小盘成长股,更是一只有着宽阔护城河的超级现金牛股票。
2012年2月1日10:06我发了一条微博——@小小辛巴之家:“【数字政通】今日在16.66元建立数字政通(300075)的观察仓,加强研究与关注,期待逢低买入的机会。”
@Flyinsk:“呀!头一次跟辛巴老师看中同一股,坐等辩股。”
2012年2月14日,在18.28元做了追加买入,并再次发微博记录此事。
数字政通的发行价54元(2011年十送五,除权后约为36元),股价自首日上市创出最高价50.53元后,滑落到最低16.21元(我第一笔买入价16.66元,已经相当接近这个最低价了),下跌幅度达68%。目前股价虽反弹到大约在18元上下,但比发行价仍腰斩了一半。
数字政通的每股净资产为10.23元,总股本0.84亿股,属于小盘股。
根据2012年1月21日业绩预告,2011年每股收益大约在0.60-0.62元之间,目前市盈率在30倍上下。
30倍市盈率的小盘股,在市场中属于不贵也不便宜的定位,作为生性保守的小小狮子王——辛巴,之所以敢在这个位置放手一搏,是因为数字政通拥有云科技的未来。
讲到云科技、云概念、云计算,大多数人都是云里雾里的,没错,我也是这样。
尽管我做了多方研究与了解,仍不能给这些云给出一个清楚的定义,大概只能模糊地说成是铺天盖地,普遍相关联的一种技术。
想要腾云于九天,首先要有一张笼罩四野的网。
而数字政通的主业——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就是在打造一张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网。
1、数字化城管的大致概念
讲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恐怕大家都没什么概念,两年多前,我看到这个名字时,我也一样搞不懂这个系统是干什么的,心里嘀咕道:“是不是邮政编码系统&%@¥#~”
但如果提起“城管”的赫赫威名,我天朝子民却无人不晓。
这些年来,城市发展的健康整洁需求,与中低收入群体占主体的脏乱差生活状况,存在着激烈冲突,于是,“城管”就成了矛盾的第一线。以“人民公仆”、“共和国精锐”自居的城管部队,用“打、砸、抢”的手段让服务对象闻风丧胆。
甚至,我天朝城管能打硬仗的威名已经蜚声国际,连著名的美国黑帮游戏“侠盗飞车4”都增加了中国城管的角色。
在该游戏中,主角Niko
Bellic穿着背上印有中文“城管”的制服,开着“行政执法”的皮卡到中央公园清理流动摊贩,几招“黑虎掏心”、“白鹤亮翅”之后,卖热狗的小贩们就乖乖就范,一摊子热狗就都进了城管的肚子······
搞清楚“城管”是干什么的后,再看“数字城管”,应该会有些概念了,大概可以称之为数字化高科技城市管理者吧,
2、数字化城管的官方与非官方的解释
按照数字政通招股说明书的官方解释:
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应用、整合数字城市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采用“城管通”移动终端,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是通过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的有机结合,从而带动了政府的管理创新,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各位看明白了没有,估计大多数人都会摇头,我算是比较了解该系统的,但每当看到这个长概念时,一样也是两眼一抹黑,看不下去。
大家还是看我这个非官方版本吧:
(1)城管人员拿着该系统的移动终端(有点像智能手机),把违反城管的小摊贩或乱倒垃圾土头的情况偷拍下来;
(2)该信息上传给该系统指挥中心后,指挥中心再迅速调动附近的执法人员(对口管理的工商、环卫等,当然还要带上一批城管队员),予以围歼;
(3)监督中心实时监控执法行为,保留执法证据,以后有人讨说法时,可以义正严辞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
看看我的截图,再结合我前面所概括的三步曲,可能会比较有概念:
附图<font FACE="仿宋_GB
附图<font FACE="仿宋_GB&
3、数字化城管的需求
根据上面的介绍,我们就可以知道,管理者是多么需要这样一套系统;
首先,是广大城管队员的需要。
虽然“城管来了”已成为恐吓小宝宝的经典名句,但是,城管一旦脱离了组织,落了单,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为了减少巡逻所导致的草木皆兵状态,适时搞点偷拍,可以充分满足队员们潜伏的英雄情结;
其次,从体系而言,可以防止扯皮。
中国是什么都有当官的管,但真的出了事,又变成什么官都不管,行政执法的有那么多种:“城管、环卫、园林、市政、房产、环保、国土、规划、建委、爱卫、民政、文化、文物、卫生、公安、工商、交通、消防、质监、药监······”,需要一个体系去统合;
最后,可以监督与取证。
这样做,对事情的公正处理有一定好处,至少对双方都有一个交代,领导查问时,也可以搞清楚是哪一个“临时工”出了问题,该开除时绝不手软,可以迅速息事宁人。
4、数字化城管的效果
下面摘录三个不同年份有关北京东城区数字城管系统的变迁,展示一下数字城管的具体效果。
(1)【&(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近来可谓风光无限、名利双收:
其独立开发用于城市管理的“万米网格化管理系统”,被微软老板比尔·盖茨在国际上公开盛赞,称其为是城市管理新模式的一项“世界级案例”;
其城管模式不仅被北京市作为样板推广,而且被建设部定为全国试点标准;
面对国内兄弟城市前来取经,其已经注册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系统,将为其带来无法估算的专利收益。
城管,似乎一直就是地方政府与百姓都不买账的老大难问题。地方政府每年在城管上“大把大把地烧钱”,可换来的依然是“谁都不满意”。
北京市东城区政府自2004年10月启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来,城管问题的平均处理时间由原来的一周左右缩短到了12.1小时,平均每周处理问题360件左右,现在每周的城管问题处理量相当于原来的半年处理量。
这一城管奇迹,依靠的是利用移动信息技术而创造的新的城管模式。现在东城区居民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如井盖丢失、公共设施损坏、垃圾渣土堆集、占道经营、无照游商、小广告等问题,都可以在短至数秒内反馈给监督和指挥中心,然后在一天内基本都能予以解决。
网格化城管新模式:比尔·盖茨称赞的“世界级案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6月中旬的某个下午。北京市东直门外大街西口的一个隐蔽的地下通道里,几个小商贩正在偷偷摸摸地对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小声吆喝:“新片!大片!抢先看!高质量的DVD,一口价8元”他们一边叫卖,一边不停地向周围机警地张望。突然,像变戏法似的,几个城管监察人员一下冒了出来(小小辛巴注:如同潜伏情节,神出鬼没地好可怕),还没等小贩们回过神,便被逮了个正着。
城管监察人员的出其不意,让小贩们一头雾水:如此隐蔽的“根据地”,如此频繁的“流动战略”,为什么没能“骗”住监管人员?更让小贩们费解的是,凡在东城区内的那些无照经营的商贩,不论怎么躲躲闪闪,最后都被监管人员统统“缉拿归案”。
出租司机则有另一番感受,驾车在东城区,以往令人头痛的井盖丢失所带来的陷阱一扫而光。
与此同时,人们并未看见声势浩大的城市监管巡逻车和城市监察队(小小辛巴注:都换成便衣,玩偷拍了)。对此,无照经营的小商小贩们更为发怵,自叹在东城区这块地皮上混饭难,游击战不好打,随时都有被抓危险,大好市场就此“沦陷”。
东城区监管人员莫非真有“天眼”?
其实,“天眼”就是东城区政府依托数字城市技术研发的“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系统”。早在今年5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微软全球移动应用开发合作伙伴大会上,比尔·盖茨特意介绍了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政府运用移动应用技术支持政府办公的业绩,并称赞这种城市管理新模式是一项“世界级案例”!&(小小辛巴注:有人被收买了)
6月25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二楼的呼叫中心。大厅前排有3名接线员,其中一人正接到城市管理监督员上报的信息:“这里,有无照商贩卖盗版光盘!”接此信息后,后排的3名值班长,审核确认消息无误后,立即将任务派遣给城管监察大队。从案件发现上报到结案,前后仅用时35分13秒。
“网络地图”与“城管通”:将城管信息化
在现场,记者发现了墙上的一幅电子地图大屏幕,城管中心的高琦主任介绍说:“这就是我们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的网格地图技术,它是以大体相当于1万平方米的面积为一个独立的管理单元。
网格划分遵循现状管理、属地管理、地理布局、方便管理等原则。我们把东城区25.38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按照功能区划,将6大类56种城市部件和7大类33种城市事件问题都赋予8位代码,这就是它们的“身份证”,并将它们的“身份证”标注在相应的万米单元网格图中。
于是,发生在东城区居民生活中的各种部件和事件问题,如井盖丢失、公共设施损坏、垃圾渣土堆集、占道经营、无照游商、小广告等问题,流动巡视的监督员通过配备的‘城管通’,通过城市管理特别服务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城市管理问题的各类信息及时发送到监督中心。”
高主任点击、放大了其中的一个网格,该地区的井盖、树木、公共活动设施、宣传栏等城市部件的数目和位置,立即显示得清清楚楚。接着,高主任重新刷新屏幕,只见万米单元网格图上,闪烁着许多红点。
他说,这些红点是监督员标记,表明目前有132名人员在岗。每个监督员每班分管10多个网格,大概有18万平方米和1400个城市部件,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
高主任又点击了其中一个红点,屏幕上清楚地显示出正在上岗的监督员刘宏顺,紧接着,刘宏顺的工作记录也清楚地一一显现。
随后,高主任将屏幕重新切换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现在负责协调原有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27个专业部门和10个街道的城建科、爱卫会等,并在内部新组建了设施办,专门负责与北京市相关部门的协调。”
“指挥中心正在处理中的案件也由分类,”他指着屏幕说,“图标为绿色的,表明该案件未超过处理时限;黄色的,表明已经到达处理时限;如果是红色,则表明已经超过处理时限。如果案件派出1小时后专业部门仍没有办理的,指挥中心将打电话督促。”
据介绍,这套系统已经能将时间精确到秒。随后,大屏幕显示了6月19日的一项解决问题进度表,从接收信息举报到监督中心监督员核查完成,对所有时段里的办事人员,都有精确记载。
据了解,现场的流动监督员,多为四五十岁的下岗人员(小小辛巴注:这可是一场人民战争),目前有3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对此称赞说:“新模式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实现了政府与居民‘零距离’互动,形成了百姓与政府共同管理城市的新局面。”
信息化城管模式:低成本、高成效
高琦主任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以前东城区25.38平方公里的地域,每平方公里的管理成本费用高达2300万,一年投入是6个亿。但尽管投入如此大财力,但限于原有的城管方式相对滞后,老百姓总有一串串“投诉没门路、解决无期限”的烦恼。
自2004年10月网格管理新模式投入运行以来,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达到了90%以上(过去仅有30%左右),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了98%,处理率为90.09%,结案率为89.78%;城管问题的平均处理时间由原来的一周左右缩短到了12.1小时,平均每周处理问题360件左右,一周的效率竟然相当于原来半年处理的数量。
新模式不但办事能力强,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城市管理监督员对万米单元进行不间断巡视,这使各专业部门的巡查人员相应减少了10%左右,并相应节约了有关部门的车辆成本以及外出补贴、误餐费、车辆汽油费、保养费、维修费等巡查成本;
由于问题定位精确、任务派遣准确,而且克服了多头处理、重复处理等弊端,各专业部门的人工费、车辆使用费等部件、事件处理成本也大大降低;
由于城市部件破坏、损伤、丢失数量大大减少,自来水管漏水等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城市部件维修、重置费用等管理对象成本也大大降低。
初步测算结果表明,今后5年内,新模式的运行可以使东城区每年节约城市管理资金4400万元左右,而截至目前,为实施新模式投入的建设资金,只有1680万元。
东城区经验:全国推广、技术转让
如今,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可谓是飞机上吹喇叭——名声在外。
监督中心快成了接待中心。这几个月,他们已经先后接待了140多批政府官员、学者专家的参观。北京市市长王岐山视察管理中心后指出:“要以2008年倒排期安排好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要认真学习推广东城区万米网格管理的新经验,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
据了解,近日,北京市政府已经决定在北京市城八区和三环以内,建立这套网格管理的新模式。
建设部也决定,将在7月18日和19日,在北京市东城区召开现场学习交流研讨会。届时,将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参加。此次大会,将会初步选定10~15个城市作为第一批的试点城市。
据了解,由东城区政府自己编制的城市管理行业标准,是目前为止全国独此一例由政府研发的。东城区政府前不久已经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现在已经有四项技术被授予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部也已经批准了这四项行业标准的认可。(小小辛巴注:咦,数字政通不是公然说该数字城管的专利技术归属于该公司吗,怎么变成政府申请的了,难道说,数字政通是北京市东城区政府的体外循环企业,可是,公司注册地又在海淀区,是出于回避还是为了隐瞒些什么?难怪数字政通能够像全国幅射与天子脚下的重臣们有关系啊。)
对于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普及所带来的新的商机,北京移动抢先一步,决定大力配合东城区政府做好研发以及市场推广和后期运行工作(小小辛巴注:难怪数字政通的后来的总包商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有这两家代为推广,当然能够搭建起全国性的城管网)。
对于东城区而言,更大的商机也在等待着他们。管理中心主任高琦向《中国经济周刊》展示了他们的第一份价值数百万人民币的一份合同——协助南京市鼓楼区构建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
(2)【《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城管”运行成效显著》&&人民网】
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运行&5年来,共解决东城区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2万件,结案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问题办理结案平均时间由过去的一周提高到现在的&6.5小时,每月平均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3,000件,处理问题数是过去的&6倍。
(3)【《网格化管理模式首次从城市管理拓展到社会管理,建国门街道率先试点》北京日报&】
啪!鼠标一点,巨大的投影墙上,鳞次栉比的建筑一一拔地而起,好像播放立体动画一般。
“咦?这不是北京站吗?”
“瞧,那是国际饭店!”
随着鼠标的游走,画面不停变幻,最后定格在苏州社区。啪!一记回车,社区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残疾人、空巢老人、低保户等信息全部以列表的形式在三维图景上出现。
点击3号居民楼,画面直接切换到楼门口。上楼,来到3单元302室,用鼠标叩门,瞬间,这户人家房屋建筑面积有多大,家庭成员有谁,各自的就业状态……屏幕上一目了然。
在参观者的啧啧赞叹声中,东城区建国门街道主任高琦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小小辛巴注:都五年过去了,高主任还没提拔,看来进步有点慢啊,小高同志,要多靠拢组织喔)。
经过数月的努力,建国门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日前初步建成。这套系统把街道所辖10个社区划分成33个网格,每个网格的建筑布局、商业网点分布、人员构成、社会组织类型等资源信息,系统全部囊括。
这套系统有什么用?“用处大了。”高琦笑说。对社区资源进行精确的梳理、统计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目的,还是对社区的社会事务进行精细的网格化管理。”
由东城区首创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目前已经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城市管理中广泛应用,可应用到社会事务管理上,还是头一次听说。
不同于城市管理应对的主要是井盖、路灯等静态的城市部件,社会事务管理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工地噪音、餐馆扰民、寻衅滋事、危改纠纷……用网格怎么管?管得过来吗?
“不怕。我们有网格长。”
高琦介绍,整个街道划分为33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3名工作人员,其中1名是网格长。网格长配备一个类似“城管通”的终端,网格内如果发生社区力量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网格长将通过终端设备将相关信息及时传输到街道社会服务综合管理指挥分中心。
“举个例子,前几天总布胡同发生一起餐馆扰民事件。”登录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高琦调出其中一个上报案件。鼠标一点,该案件的发生地点、事件描述、上报人、所属网格等信息一目了然。通过该区域设立的摄像头,甚至还可以看到该餐馆所在地的实景照片。
案件上报到街道指挥分中心,立即被受理、立案,该由哪个部门协调解决,受理员直接给该部门派发任务单,并规定办结时间。如果任务未能如期办结,系统就会发出警告,受理员将对该部门进行督促。如果该部门屡次出现案件超期办结,街道在对该部门的考核上将给予相应的扣分。
“可以这么说,过去发现问题,老百姓是催着部门去解决;这套系统投入使用后,一旦发现问题,部门自己就要急着赶紧去把它办完。由于监督考核机制的存在,部门的能动性将极大地调动起来。”高琦表示。
目前,这套管理系统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预计年底在建国门街道正式投入使用。明年,社会事务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在东城区17个街道全面推广。
5、数字化城管的云科技拓展(社区服务与物联网建设)
数字化城管系统还能拓展到数字化城市与社区服务管理。
前面的第三篇报道实际上就是把城管拓展到了社会服务管理,也就为公司增加了新的业务量。
附图3.1:由数字城管到数字化社区的拓展运用
此外,整个系统可以拓展为物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这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发布 培育10个产业区》&2012年02月15日&02:21&证券时报网】
工信部昨日正式印发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物联网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广泛应用。根据《规划》,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还将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关键技术创新工程、标准化推进工程、“十区百企”产业发展工程、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附图3.2:由数字城管拓展到物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看完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应该对数字政通的主打产品与发展方向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至少不会再像我当初一样,想成什么邮政编码数字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主体内容为官方媒体的宣传内容,不可以轻信。
至于前文中所列举的高效率数据统计,那都是为政府多花钱干傻事的粉饰文字,花了大价钱,搞了一套现代高科技数字化系统,不吹捧点业绩是不行滴。
该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城管们武装到了数字化水平,被管理的小摊贩们自然也会变得更加行为诡异,且以数字化云逃跑技术展开对抗,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广泛提高国民素质的积极成果。
而常识可以告诉我们,政府机关每增加一套管理体系,就是人为地增加一道工序,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多少,反而会增加不少额外的录入工作和管理层级,实际工作效率是在下降。
兄弟们,拍脑袋想想就知道,城管们看见违法行为以及小摊贩们,是直接挥拳上去迅速拿下的行为模式效率高?还是先偷拍然后再报告,然后再一切行动听命令听指挥的行为模式效率高?
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像前面那样的报道,我随便拍拍脑袋就可以写很多:“某城区,为了加大城管建设,采取了三项有力措施:
1、精简机构,充实基层。为解决基层力量不足的问题,取消了数字城管系统的管理机构,把原来坐在机关不办实事,不接触具体业务的机构冗员,下派到基层,解决了基层人手不足的问题;
2、首办主办,扁平管理。根据现代行政理念,管理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审批层级过多,动作迟缓,滋生腐败。某城区学习西方优秀管理经验,采用扁平化管理,取消数字城管的多层审批制,试行首办制,城管队员谁首先发现问题,即主办此事,即时解决问题,避免了推诿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
3、临时警察,喜笑颜开。为提高城管队员的待遇,统统升格为警察,出问题则以临时工身份开除,这样既让城管队员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又便于平息民怨······
采取新制度后,处理问题数提高了10倍,问题办结时间由过去的6.5小时提高到5分钟······,
该制度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同志称为解决各国普遍存在的城管问题的新模式,可称“中国临时工城管首办制”,建议全世界各国均予以学习借鉴。”
呵呵,纯粹是一场笑话。
美好的云概念,
一旦用常识去理解,
才发现不过是把日常生活披了一层数字外衣而已。
生活需要梦想;
投资却得冷峻。
小小辛巴于2012年2月17日夜写于鹭岛百家村
(本文主要介绍数字政通的主打产品,成长空间与护城河研究详见下文,估计此公司与本篇文章不会招人喜欢,价值投资者不赞同我,社会公论不会赞同我,文中被我说的相关人员更不会赞同我,呵呵,说实在的,大概也就我喜欢这家公司了。好在,我一个孤独前行惯了,就自己往前走吧。)
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图16(数字政通之二)
如果一个小盘成长股,业务令人厌恶,据传与有毒垃圾或黑手党有关,你会买吗?估计大部分人不会。
如果,它能涨十倍呢?估计很多人还是不会,因为谁知道这十倍能否实现。
但是,成长股大师彼得·林奇却认为这样的公司恰恰符合他的十三条选股准则中的数条。
可见,观念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
我赞同博友“股林猎人”的观点,对待投资要理性,不要抱有成见。
股林猎人007
10:46:08:
“本来心中有疑问之时,就不想看这个股了,幸亏我多了一点耐心,即使心中已有成见,仍然仔细地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可见,成见,对于投资是多么有害。
遇事先不忙下结论,多平常的一句话呀,与大家共勉。”
对于数字政通这只股票,我估计大家不会喜欢,但我还是说了分析过程,因为,我知道,投资是很个性化、很孤独的事,很多时候并没有多少人赞同你。
虽然大家都反对,不代表我们就正确。
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后,依然有充足的信心认定,那么,它就对了。
我知道大家不喜欢科技股,因为这几年流行的价值投资是消费类的酒和药,我也知道大家不喜欢数字政通的业务,因为它为政府的城管工作;但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人不喜欢这种公司,而且观点如此对立,言辞激烈的我就不摘了,我主要摘录两种相对比较冷静的不同对立观点。
有意思的是,这两位都是搞IT行业的。
本人是从事IT行业的,当在微博中看到辛巴兄关注数字政通后,也粗略看了下它的招股说明书。
个人意见如下:(1)从技术方面,护城河不宽,它用的是系统集成技术,地图处理/数据库/中间件等核心技术是基于国外软件产品的二次开发,国内如果有大的IT公司倾注研发力量进行突破并不难;
(2)政府关系层面,这个就是要看公司搞关系的能力了,在中国做生意一般是case by
case,不同的领导喜好选择不同,所以它在跨区域市场开拓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深入观察;
(3)市场层面,的确是有需求,但真的能有多少实际效果,个人看不清楚,据我所接触了解的,政府的好多IT采购都是面子工程/腐败工程,靠项目给个人捞油水。
风吹草长 12:19:59
不知楼上的做IT是做什么领域的,我估计很可能没有接触过行业市场。城管通这个系统在很多省市场(包括厦门)都已有实际应用,数字政通的方案也是我们做行业时客户指定的一个方案,而且城管还只是数字化城市的一小块,还包括交管,地税,教育等等。
带多说一句,现在很多的城管通设备是带GPS的,呵呵,城管本人是不喜欢的,因为老大可以随时通过控制台或终端查岗。
但政府是大力推广。
观点如此对立,我也感到无语。
应该说,从成长空间分析,数字政通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根据推算,没有百倍,也有十倍。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的分析:
&#9312; 未来 3-5年,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市场容量约为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目标用户是各个地市级、区级、县级人民政府,全国共有4个直辖市、28个省会级城市、255个地级市、856个市辖区、369个县级市,1,638个县。目前,直辖市、省会级城市、地级市(不含省会城市)、市辖区、县级市(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费用约为
5,000万元、3,000万元、2,500万元、1,000万元和 800万元。
2015年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覆盖全部地级以上城市、30%的市辖区和10%的县级市(县),未来 3-5年,市场容量约为
以上预测尚未考虑以下因素:
a.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维护。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供商一般为用户提供
1-3年免费维护期,免费维护期后,系统每年维护费一般为系统开发费的10%。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升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后,随着用户对系统使用的深入,用户会提出新的需求,要求对已建成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目前,北京市东城区、杭州市、扬州市等城市在一期投资之后已追加二期项目,且二期项目的建设费用与一期相当。
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图16(数字政通之三)
上回说到,因为众人反对,郁闷地睡去,想要梦见彼得·林奇。没有梦到林奇,睡一阵子醒来,却从手机看到数字政通副总裁邱鲁闽的微博回复,解答了我先前提出的一些疑惑问题,回复后遂安然睡去。
各位不要想歪了,我可没有与公司高管深夜密谋,联手炒作。
我从来不靠任何内幕消息炒作股票,鄙人虽不能说是才华横溢,但在很多方面都有认真研究,用功与专精程度绝对超过股票投资,只是造化弄人,或者说是上面没人,所以一事无成,而我喜欢股票交易的最主要一点,就是相对公平,大家都在根据一样的公开信息操作,胜败都在于自己,怨不得别人。
所以,我的交易依据的全都是公开信息,用公平的交易给自己一个公道的结果。
之所以会与数字政通的邱鲁闽副总裁进行微博联系,这还得感谢微博好友@姚刚同学,他告诉我邱先生的微博,而我刚好也有问题想问该公司人员,所以,就找上门去,对话如下:
@小小辛巴之家:请问:贵公司的数字城管体系,与各城市的安防视频体系(如海康威视)的管理体系是否重叠或冲突,将来有无兼容、共用的可能?&(2月14日&15:08)
@邱鲁闽:回复@小小辛巴之家:您好,一般而言,数字城管是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基础系统,也是实际应用最多的系统,与交通、安防、环保、卫生等专业系统都有接口,公司与海康、大华等专业视频厂商在系统建设中可以形成合作关系,但未来根据市场需求的演进,也不排除向对方领域延伸的可能。&(2月18日22:02)
我之所以会提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在研究该公司的护城河时,心里产生了一些疑问,担心该公司的产品与安防等视频体系的冲突与重复建设问题,会不会被其他平台所替代,经研究后,虽然有自己的答案,但还是想找公司人员确认一下。
事实上,不仅我有这种担心,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有一个“业内人士”早在两年前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这个问题。
该文章写得相当不错,是博友“波波--稳健成长投资”前天推荐给我看的。
该文让我有一种“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感觉,但是,我非李白,并不想与他人一较高下,所以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后面。
呵呵,自己的东西写得再差,也是我自己的研究。
博友“波波--稳健成长投资”&
00:01:55(写此文时,再看提供该信息的时间,居然是半夜近两点,感动并感谢):
《数字政通:GIS行业开发商的成功故事》引自gis-thinker博客。
近日,数字政通密集开展了上市前各项活动,这家以GIS项目为主的公司也将登陆创业板,加入“上市俱乐部”,这是继超图软件、合众思壮之后,又一家实现上市融资的业内企业。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的安排,相继上市的几家业内公司,刚好覆盖了产业链上各个层面的公司:合众思壮是硬件终端(GPS),超图软件是GIS基础平台,四维图新是地图数据,而数字政通则是基于终端、平台、数据的行业应用开发商。至此,3S上市俱乐部更为丰富,纵然这几家公司间基本没有什么交叉,甚至还有很多的竞争关系,但我们乐意看到产业链上各个层面都有了领军公司,并都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作为处于产业链下游的行业应用开发商,日子颇为不易。往往一两个项目能够养活一个小公司,但想做大又何其难也!每天工商局都有很多做GIS应用开发的公司注销,同时有更多的GIS应用开发公司注册成立。正是这个倒金字塔形的产业生态,决定了行业GIS应用这个层面的发展状况,才真正体现了我们的行业水准和产业现状。
产业真正成熟的一天,正是有大量类似数字政通这样成功的行业应用开发商出线的一天。本文正是想从一个业内人士的角度,解读并分析数字政通的成功故事。也许并不全面,权当抛砖引玉。
细分市场也能成功!
正如前文所述,放眼中国的软件行业,完全依靠做项目,能够生活得很好,做大做强的公司非常少。除了东软、中软、太极这样的兼有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概念的巨头外,大部分都是占山为王式的军阀割据格局。就其原因,就是做项目技术门槛并不高,而往往需要高度的本地化,在人脉、资源等方面,本地化的公司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
而GIS有其独特所在,既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又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由于涉及测绘、地理学、地图学等专业领域的知识,没有GIS背景的软件公司接触开发实施起来难度较大;而GIS应用又具备较强的通用性,在北京的用法,在南京也差不了太多。这就给行业应用项目的产品化带来了机会,而数字政通则恰恰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
研究数字政通的招股说明书,我们看到其80%以上的收入都来源于数字城管业务的贡献。而数字城管这种应用本身就是数字政通在东城区网格化管理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实施并产品化的典型案例。通过建设部的强力推动,造成了各个城市上“数字城管”的大势,并趁势而上,迅速实现了项目的快速复制。在复制过程中,逐步完成了软件的产品化。
从市场推广方面,绑定了大的集成商和通信运营商则是其高明之处。由于数字城管项目本身需要通讯网络的支持,且政府的关注程度较高,具备可运营的特性。数字城管业务得到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原网通)的高度青睐,作为战略的业务绑定,使得在各地的业务推广有了强大的推动者。
在细分市场的争夺中“马太效应”得以体现,强者恒强,不断增强的实力使得后来的公司几乎无法以同样的费用开发出同等水平的城管系统,使得数字政通在这个领域攻城拔寨如履平地,一口气吃下了绝大多数的数字城管业务。
同时,通过数字城管业务渗透到其他部门的GIS应用。由于数字城管只是一个城市的建设相关部门的项目,但却是能够实际应用起来的较成功的应用,数字政通也利用这种示范作用渗透到其他政府项目中。
数字政通上市带给业内的启迪
放眼我们的GIS行业应用市场,能够完全依靠GIS项目实现生存的公司非常少,数字政通的成功无疑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首先,精准定位细分行业应用,迅速推出产品。
数字政通首先的成功在于推动了“网格化”管理这种细分的城市应用,有具体的接口单位,与城市业务密切相关,并有实际的应用效果。在实施“东城区网格化管理项目”后,迅速形成一整套的关于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案、产品原型,在市场宣传与产品成熟度方面抢先一步。
目前行业内的应用开发商,往往都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被动的订制,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研究。同时,浮躁之风盛行,做出来的项目往往中看不中用,无法真正带来实际的效果,从财务数据上显示其价值。其实,与其广撒网,不如细耕作。将GIS的精髓与行业需求进行深度挖掘与结合,再创造出若干个类似于“数字城管”这样的经典应用,是很多GIS项目公司的重要课题。
其次,通过业务示范,依靠政府力量进行项目推广。
数字政通的成功,与政府对于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推动密不可分。正是将这种应用模式列为建设部的试点计划,才造就了各地一大批的项目。一时间,各地参观学习者纷至沓来,数字政通不断强化了其开拓者与领先者的形象,迅速占领了一批早期的项目实施机会。
数字政通的政府公关能力与项目运作能力的确高人一筹,对于很多的行业开发商来讲,如何包装一类应用,推广一类应用?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其中,行业口碑无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它告诉我们:在细分垂直市场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强化强者形象,并以点带面得实现规模化,这成为GIS行业应用公司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
产品化的推广,迅速占领市场。
数字政通的成功,就是产品化的成功,这一点毫不夸张。正是产品化,使得其实施项目的周期大大缩短,成本大为降低,也使得竞争对手无法实现超越。同时,产品化也使得与运营商、渠道商能够实现合作,降低了销售的门槛。当然,产品化也依赖于良好的产品设计架构和对于需求的精准把握。
数字政通,还能“通”多久?
数字政通的财务报表的确漂亮,仅仅七千多万的收入就实现了三千多万的净利润!然而并不意味着数字政通的未来就一马平川,如其股价一般的夸张。很多的挑战摆在了这个创业板新军的面前,几大问题待解,几多担忧在心。
一问政府采购——成也政府,败也政府
政府采购成就了很多公司,也摧毁过很多的公司,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中,成也政府、败也政府的案例数不胜数。对于数字政通这样高度依赖于建设部及其下属机构,高度依赖于政府“数字城管”业务的公司,的确会面临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在中国,政府关系既是最畅通的通行证,也是最不保险的竞争力,会随着领导换届、职能调整、财政投入等多种因素而江山大变。
“数字城管”业务究竟去向何方,究竟是否一直会以建设领域的部门来主导,其他的政府部门是否会借由其他的项目来整合数字城管,而导致数字政通原有的业务丧失殆尽?
一个最新的例子就是,作为国家测绘局主导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也是完全可以覆盖数字城管这种应用。而反过来,数字城管却不大可能脱胎成为城市各个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平台,这样的矛盾如何化解?
二问核心竞争力——阻止被模仿、被超越
数字政通的优势,更多的体现在市场的优势和占有率上的优势,而不是技术上的,具备一定的被模仿、被抄袭的可能。
在项目开发领域,不同公司之间竞争的主要是对于需求的理解,对于业务逻辑的整理,而数字政通在产品化的同时必然造成了灵活性不够,无法根据各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开发,为竞争者竞争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而其下一代产品的发展规划中,提到了3D-GIS技术,高性能的发布技术,移动GIS技术等,这些关键技术的核心都不在数字政通本身掌握。而其他的行业应用厂商,亦可以抓住技术升级的机会,与数字政通在同一层面上展开竞争。数字政通如何设置竞争门槛?如何保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
三问市场领域的开拓之惑——新市场是否有我一杯羹?
正如前文所述,在行业应用的市场中,往往呈现一种军阀混战的割据场景,一个领域的成功往往不能代表另外一个领域的成功。
除了数字城管,数字政通还有什么?是招股说明书中的数字规划和国土,还是数字社区?在这两个领域是否还能取得数字城管业务同样的成功?
前者自不必说,业内有中地、数慧、超图等一批市场份额远胜于数字政通的竞争者,而后者则是一个尚未被市场验证的真空区域。至少数字社区应用还远远达不到像数字城管这样的应用规模。数字政通在向着新行业迈进的同时,必然也面临着较强的市场竞争阻力,数字政通如何在其他的细分领域也取得同样的成功,需要时间来验证。
四问持续性增长困境——明天,项目在哪里?
上市融资后,投资者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稳定可预期的公司发展,而以项目为主导的业务模式则恰恰存在不确定的风险。
政府投资都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一个地区项目实施结束后,后期项目能否实施受很多影响因素的限制。
在任何一个市场环境中,想垄断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不同级别的公司都有其生存的法门所在。大笔的募集资金投放后,未必能造成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没有迹象表明数字城管这项业务能够被政府持续投资5年、甚至10年,数字城管可能会被更加全新的提法所代替,新的业务模式和应用模式也会将项目市场重新洗牌,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整个公司的快速稳定的发展?
曾几何时,“税控软件”亦是全国热得发烫的领域,甚至催生了托普软件这样的上市公司,但时过境迁后,总有全新的软件取而代之,类似的例子还有WPS、汉卡的风潮。
将所有的业绩增长预期,压在“数字城管”业务的持续爆发增长,有点不切实际。甚至可以说,多达1.5个亿的募集资金未必有用武之地,除了买点大楼外,支付点工资外,换不来项目市场的产能提高。
明年的项目在哪里,后年的项目在哪里?
期待上市后的精彩
然而,毕竟数字政通都是一家业界非常优秀的公司,是GIS行业应用公司的典型代表。我们带着期待与欣赏的心情,迎接这个新的公众公司的到来,但愿它的加入能带给GIS产业更大空间,更多的机会,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分析我们的行业,能为GIS带来更多的机会。
我们期待更多的精彩!
欣赏完这篇分析文章后,我有三个观点:
1、该文确实是业内人员写出来的,但行业人员的分析常常误解投资,我们要用它的客观信息,而少用他们的投资建议;
2、该文抓住了数字政通护城河的核心——专注并在细分行业中领先;
3、该文过于强调技术领先的重要性,对于人性还了解的不够,当然,这也是技术人员的通病。
但总体而言,这还是一篇相当优秀的行业分析文章。
对于数字政通这家企业的投资难点,在于如何看待数字政通的护城河。
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
1、有的偏激:
07:02:37:他的护城河就是腐败。(小小辛巴注:按此观点,茅台、五粮液的护城河更是靠XX。)
2、有的迷茫:
22:24:42我从事的是地图测量工作,仔细看了看文章之后不太明白这个公司的护城河在哪。
第一:信息化城管模式,谷歌电脑地图在登陆了之后就可以显示好友的位置,谷歌手机地图虽然还没这个功能,但是只要是想弄的话也非常容易,想要整合这个功能的话应该是十分的容易。除了谷歌,国内的百度和搜狗在这个方面也很有实力。数字政通与这些大公司相比缺少的是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以后从城管手中的地图更新的频率就可以知道了。
二:数字地球,很多城市都在搞,只要花一定量的钱,文章中提到的效果很容易达到。
22:38:44&政通的行业前景看起来确实很好,但是俺还是没弄清楚政通的护城河,感觉思科,华为,甚至微软都能做到这些。
3、有的置疑:
20:20:19:我是电信员工,几年前好像是有一段时间网格化搞得非常火热,我们加班加点的为区政府铺设光、电缆,但好久没有再听说这方面的事情了,不过5年了,就算当年投资力度大,但现在设备也该大量淘汰了。现在比较火的是安全城市项目(密集度非常大的监控设备线路安装),据我了解基本上都是电信、联通、移动三家自己的系统集成公司包办了。我认为,软件的替代作用是比较大的,硬件投资了以后,修改的软件都是可以适应的,虽然它有专利,但换套软件并非什么太大的难事。
10:41:41:现在我这边的三四线城市的居委会也纷纷在搞网格化管理,但是这里面有没有数字政通的订单就不太清楚了,改天去街道办问问,感觉世纪瑞尔更牛一点。现在别说数字城管了,我们这里一个区搞一个便民信息项目也包给一个公司,老总也说要包装上市,委实让人不太放心这种靠政府吃饭的企业,真假难辨。
4、有的赞同:
股林猎人-18
10:46:08:我大致看了一下,得出两个粗浅印像:一是,这个东西的需求绝对是大大的,城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维稳需求,半年报中也提到了维稳两个字(绝对是看到辛巴老师的文章之后,先想到的维稳,又在半年报中的董事会报告中又看到了这两字,)。数字化社区,网格管理,这等于什么?发生点什么事,领导马上就知道了。
第二个就是,建立起这样一个系统,应该是蛮麻烦的。一旦建立起来,应该是很难被其他企业抢占,也就是说:转换成本很高,这也是护城河的重要特征之一。
12:53:21----超级赞同,这应该就是数字政通的护城河了
5、有的在边上看热闹:
22:07:43&我特别喜欢先生文章中的大家评论。(收集了这么多不同观点,应能满足该博友的爱好)
我赞同好友“孤独者生存”的观点:软件公司也可以有护城河。
孤独者生存
22:55:09:反对虽然有很多反对的理由,但是我希望大家有空的话去看一看04年之后的航天信息、用友软件他们的长牛走势,护城河这个看似在消费类行业里才拥有的东西在他们身上你觉得真的没有嘛?如果你觉得没有,那好,我请你去读读晨星公司老板写的书《巴菲特的护城河》里面有专门介绍的章节。
我的分析观点主要也来自于晨星公司的研究,不过我主要看的是《股市真规则》。在朋友的提醒下,我又看了《巴菲特的护城河》,略为补充了些内容。
“最常见的虚假护城河就是优质产品、高市场份额、有效执行和卓越管理。”(具体内容详见《巴菲特的护城河》)
“我们对全球数千家公司在过去几年中的竞争地位进行了深刻分析,经过千锤百炼,我们最终通过一个超大型数据库提炼出了这四大特征”
真正的护城河:1、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或无法效仿的服务;2、客户转换成本;3、网络经济;4、成本优势。
概括上面两方的突出矛盾,大家最担心的主要有两条:
1、技术不够领先,容易被其他大公司替代;
2、没有客户粘性,容易因官员更迭而失势。
1、技术领先是否就具有护城河?
根据美国晨星公司对软件行业的研究:“一流的技术在软件行业只是最小的持续竞争优势之一。”
先进的技术,并不是科技股护城河的关键因素,比如说小灵通属于落后的技术,但也曾经卖得很火,特别是大家用惯了以后,哪怕新手机技术再先进,也没办法占领其已有市场,如果不是国家强制取消小灵通,最后到底是谁胜谁败还难说呢。
又比如说,Adobe公司的Acrobat
Reader软件,其技术并不是高明到不可超越,但是,大家都用的话,哪怕是微软也无法消灭它,因为该软件已经成为分享和浏览在线电子文档最普遍的方式。
再回头看数字政通的技术领先问题,公司自然会说自己技术领先的。而不少朋友,包括前面那篇专业文章,都认为数字政通的技术不够优秀。
但我同意晨星公司的研究:“一流的技术在软件行业只是最小的持续竞争优势之一。”在我看来,微软、谷歌、思科、IBM的技术再强大也没用,哪怕是它们联合成立最顶级的技术公司,也不具备与数字政通竞争的实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理很简单,国家安全与政治安全不允许这些公司插手。
数字政通的产品——数字城管系统,并不是简单地在地图上定位这件事情(顺便答一下那位搞地图测量的Showbad先生),它实际上是一个地理信息与管理信息相结合的系统。
比如说装在窨井盖、路灯的射频头、以及对噪声等进行监控的电子元器件,似乎很简单,但是,稍微动一下手脚,就可以成为完美的窃听设备;
而且具体的城区地理位置信息在城区的特种作战中有军事价值,这种系统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国外公司介入太深的;
又比如说城管抓了多少小摊贩,处理过程与情况都得通过该系统上报、建档、统计。这些情况一旦捅到国外去,不知道会造成多少负面影响,中国的事情,哪怕再小,一旦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放到国外去都是天大的事情,这些信息,同样不可能让国外公司插手的。
所以,我敢断言,国外的软件公司哪怕技术再先进也没用,丝毫伤不了数字政通的护城河。
至于国内的竞争,是有些不错的公司、百度、腾讯,但是,技术上不会领先太多,且在综合竞争实力上也无法挑战数字政通的先发优势,体现在实际招标中更不是数字政通的对手。
2、数字政通的护城河在于将客户粘性贯注于细分市场中。
根据美国晨星公司的研究,要在软件行业中寻找那此创造竞争优势的公司,它们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高客户转换成本:
技术的购买者天性保守,他们不情愿从一家可能退出行业的公司购买软件,以免日后对后续的服务进退两难,这些买方公司只愿从行业的领导者那里增加采购。高的客户转换成本使客户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很困难。对大部分软件公司来说,这些公司的利润来自于这种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使得客户如果停止使用它们的产品,要么代价太高,要么过于耗费时间。
当然,我们也知道,软件一旦用熟了,都会产生一定的客户粘性,让人很难适应别的系统。
而数字政通的可贵之处,在于专注于细分市场,以实际有效的功用占领市场,然后再以其实效强化客户粘性,从而形成宽阔的护城河。
前面引用的那篇文章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对数字政通独霸细分市场的解析。
该文揭示了“GIS行业应用市场,能够完全依靠GIS项目实现生存的公司非常少”,说明在这种行业中生存的不易,更别提什么打造护城河了。
而数字政通却通过“精准定位细分行业应用,迅速推出产品。”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还“强者恒强,不断增强的实力使得后来的公司几乎无法以同样的费用开发出同等水平的城管系统,使得数字政通在这个领域攻城拔寨如履平地,一口气吃下了绝大多数的数字城管业务。
相对而言,其他公司就差了很多,“目前行业内的应用开发商,往往都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被动的订制,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研究。同时,浮躁之风盛行,做出来的项目往往中看不中用,无法真正带来实际的效果,从财务数据上显示其价值。”
这些公司都沉不心来做实事,只想做完项目拿钱走人,没什么长远眼光,有多短的短视就有多短的短命,自然都活不长。
所以说,数字政通的护城河不仅在于操作系统的天然客户粘性,更在于该公司能够做出具备实用性的产品,增加客户在使用中的好感,从而强化护城河的宽度。
什么是客户粘性,说到底是用扎实有效的服务让客户产生依赖感,舒适感,然后变成惯性需求。
除了软件系统外,公司与软件系统相配套的硬件设备,对于护城河也有一种巩固作用。整个系统要安装各种射频头、声音或影像监控设施,前后工期要6-18个月,一旦装上了,想要调换又得大动筋骨。
中国的官员,向来是信奉:“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系统用得好好,谁没事找事啊。
当然,很多人包括那篇引用文章都在担心政府换届的体系更换问题。担心影响客户粘性。
会担心这个问题既了解官场现实(主要是看文学作品),又不够了解。
官场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有一个特点,却是局外人所不知的,那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只换领导,不换系统。
当官的位置挪来挪去,但干活的还是那一帮人,系统还是原来那个系统,所以,各地城管系统不管是建好的,还是在建的,头家换来换去,但系统不会影响,照样保持它的客户粘性,因为,再差的官员也是要有手下作牛作马的,贸然换一套系统,重新打造队伍,那就是当官的要累死累活地作牛作马了去教手下该怎么干了。
这样的官绝对当不长,不是累死,就是被不服管或不爱折腾的手下气死。
这样的傻人也不可能爬上这个位置。
当然,有些官员是想出点政绩,这就是另一条潜规则了:轻易不动旧系统,新搞一套系统来统治旧系统,既提拔了自己的亲信,又从中捞了油水。
所以,已有系统的,想的多是如何升级管更多人和事,而没有该系统的,想的怎么建一套新系统来管旧系统。
这两点,就是为什么2011年各地级市的领导班子已经在开始换届了(中央领导要在2012年,2013年各地又会重新布局和洗牌),但公司在2011年的发展,仍然高速增长了37.69%,且是近些年的最快速度的根本原因。
3、兼容与替代,谁胜谁败尤为可知。
我之所以会专门问邱鲁闽副总裁那个与海康威视的替代与兼容问题,是因为我担心该产品与安防视频的功能重叠问题。
但经过仔细思考后,从中国的官僚体系来说,问题不大,一方面是因为,政府从来没有把相近的功能合并到一个职能部门的意愿,城管与公安毕竟有所不同,除非政府采纳我的建议,把所有城管都变为“临时工警察”。
其次,两个体系虽然都有监控作用,但还是有所区别,城管系统监控的主要是物品(窨井盖丢了、路灯坏了自动报告),另一个是动态视频(主要是记录与报警,需要有人一直看着视频,监控人员要求比较多)。
所以,不可能对某个相对偏远的地方安视频监控就盯着几个不值钱的窨井盖。
对公民的安全意义也有差别,假设你被一些绑匪追踪,为了保护自己,你有两种选择,一个是选择有监控视频的地方,争取把自己的被害过程录下来作为将来的证据,并寄希望负责看监控的人在岗且未打瞌睡,然后等待救援龟速来到;
另一个是选择搬走几个窨井盖或敲碎数盏路灯,然后被英勇的城管队员飞快抓获并被不分青红皂白地暴打一顿,但可以大提高迅速获救的机率。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嘻嘻,我选择被城管打)。
而从功能来看,数字城管系统所升级的系统,完全可以统合其他的安防系统,即使不统合,也可并行(这点我从邱总那得到了明确答复),至少从我的调查来看,海康威视的主要实施区一平安重庆,公司也同样建设了数字城管项目,并没有存在冲突。
4、结合市场占有率来看,数字政通的护城河更是一清二楚。
公司在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5年来公司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和客户资源。公司业务集中在直辖市/直辖市所辖区、省会城市、地级市。在建设部试点城市(区)中,公司市场占有率为70%左右。
2007年度,公司承接了&13个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当年的市场总量为&20个项目;2008年度,公司承接了&18个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当年的市场总量为36个项目;2009年度,公司承接了&31个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当年的市场总量为54个项目。公司承接的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与市场总量的对比关系如下表所示:
附图<font FACE="仿宋_GB
2007年度,公司承接了&8个住建部试点项目,当年的市场总量为&8个项目;2008年度,公司承接了&9个住建部试点项目,当年的市场总量为&13个项目;2009年度,公司承接了&6个住建部试点项目,当年的市场总量为&8个项目。公司承接的住建部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项目与市场总量的对比关系如下表所示:
附图<font FACE="仿宋_GB
由于公司首创建设了第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第一个专业网格化系统、第一个社区网格化系统,创造了多项行业第一。
公司是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标准的主要编制单位,参与编制了全部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标准。
公司是住建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为建设部专家组培训组成员多次参加了省级推广培训活动。
且公司一开始起步就遵循了中央集权制的体制特点,自上而下,由政府层级高端的直辖市、省会往各地级市、县、区发展,且由于上、下级的领导关系,在网络互通上,下级网势必要与上级网对接,按照上级网的标准来确定网络功能,因此,广大地级市、县、区的数字城管系统在选择产品时会优先考虑数字政通的产品;
此外,由于数字政通的用户远高于其他公司的产品,由此产生的网络普遍效应,致使已用客户很难转换门庭,潜在客户选择加入该系统的动力与概率均远高于其他系统。
附图:4.0&数字政通的全国覆盖区域。&
这些实打实的市场份额摆在那里,还有哪家公司在这个领域有更强的护城河。
对于护城河的分析,与成长空间的分析类似,各家都见仁见智,争论太多没有什么意义,我以为,从投资而言,一些长远问题,既要重视,也不必太紧张,抓住大方向就可以了,说到底还是靠财务数据说话(财务数据分析详见下文)。
比如说对成长空间的分析,有不少博友指出120亿的成长空间3-5年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我认为成长空间重点研究的是市场需求,至于需求以多少速度实现倒是不必太死板。
软件行业的需求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很大,经济周期萧条期,大部分企业都认为没必要为此多花钱。但既然空间在那,晚几年实现也没有什么。
而护城河把握的核心,则是其长期竞争力,分析来分析去,不如巴菲特的那个简单的道理,给我同样的资产另加一批高人,能够拿下它的市场吗?如果不能,就免谈。
而长期竞争力往往来自于专注细分市场,这正是数字政通所强调的。
根据晨星公司的分析:“不是所有的软件公司在与那几家知名的公司竞争。常常是那些在很小的利基市场占据优势地位的公司,比那些家喻户晓的服务于大市场的公司更具有对投资的吸引力。”
很多人没有想到,即使是以巴菲特、芒格那样的顶尖脑袋,天天把护城河挂在嘴上的,所选的标准护城河公司(还有谁比他们更厉害,更严格,更保守?),但当他们不注意细分市场划分时,一样以失败告终。
在芒格的《穷查理宝典》说:“我们旗下有很多刊物都倒闭了——被竞争对手打败了。它们之所以能够打败我们,是因为它们更加专业。
我们原来有一份商务旅行杂志。
有人创办了一份专门针对企业差旅部门的杂志。
跟生态系统相同,你专注的领域越小越好。由于我们没他们专业,所以一败涂地。
所以缩小规模、加强专业化程度能够给你带来巨大的优势。
大未必就是好。”
数字政通的护城河,
越小越坚强。
小小辛巴于2012年2月19日夜写于鹭岛百家村
(有关数字政通的财务分析详见下文,今日太晚,相关评论以后再复,呵呵,其实有不少评论,我已在文中答复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中小型游戏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