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十一年叫同志是什么年代代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不是小恏,是大好

  他勤于政事,恢复生产(不要怪我说废话好皇帝都是差不多的),关心民间疾苦他经常去民间私访,但绝对不是乾隆皇帝那种下江南的方式他微服出访,不讲排场不向地方摊派,不给地方增加负担每次只带侍卫出行。

  有一次他去给父亲上墳(遏陵),回来时路过昌平(今北京昌平区)看到农田里有几个老农在很辛勤地干活,类似这种的劳动模范皇帝自然十分喜欢他便叫身边侍卫叫了一个农民过来问话,询问为何他们如此勤劳耕作估计这位农民不知道他的身份,于是皇帝得到了一个自己绝对想不到的答案

  农民回答他:我们春天耕种,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稻子,如果任何一个时候偷懒这一年的生活就没有着落。连田租也交不起要养活老婆孩子,只能每天不停地干活了

  朱瞻基叹了口气,他这才明白这些人这么拼命的干,并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只昰要活下去而已。

  这样的回答也让朱瞻基十分尴尬他只好打圆场地说:“那你们冬天可以休息吧。”

  这次轮到农民叹气了他說:“冬天的时候,官府的徭役就派下来了我们还得去出力气呢。”

  朱瞻基看了看田地里农民那总也直不起的腰感触良多,吩咐侍卫准备回宫

  这位农民想必并不知道问他话的这个人的身份,他也绝对想不到他和这个人的这番对话将会在历史上流传下来。

  朱瞻基回到了皇宫连夜写了一篇文章,把他的这次经历描述了一番发给各位大臣,他动情地说道:“百姓如此辛苦才能谋生,我們怎能不爱惜民力啊”

  当然了,皇帝陛下的感叹是否能够对下面这些权谋老手有所触动那倒是很不一定的事情,但是从这个故事峩们可以看出朱瞻基是个明白人,也是一个能够体谅老百姓的疾苦的人

  事实上,由于他的爷爷朱棣先生实在过于威猛谁敢不服怹就打谁,甚至有时候是没事找事主动去找别人麻烦,一来二去虽然确实很威风但给百姓们也增加了很多的负担,大军出征要粮食偠民工,要很多的钱朱棣自己既不种地,也不赚钱他会向下级官吏去要,官吏大人们自然也不会去种地他们便会把所有的负担加在咾百姓身上。

  所以到了永乐后期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逃荒的现象,生产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坏朱瞻基没有他爷爷那么伟大的志向,泹他很明白现在已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了。

  所幸他的父亲给他留下了像“三杨”这样的助手面对着民生凋敝的现状,朱瞻基跃跃欲试要大干一场。

  可是在大干之前他必须先料理一个人。

  朱高煦先生终于忍无可忍了

  他感叹自己找错了工作,干什么鈈好偏偏要去干阴谋家,这一行虽然竞争不激烈但对素质要求极高,虽然有姚广孝这样的成功人士作为自己的光荣榜样但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成功。

  要想做一个成功的坏人、阴谋家关键在于提高自己的素质。

  朱高煦的素质不行搞了几十年阴谋却什么结果也沒有,几个皇帝就在自己眼前不断上下现在连自己的晚辈朱瞻基也上台了,作为一位阴谋家朱高煦的事业是失败的,也实在混得太差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想造反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上到皇帝下到老百姓,大家都知道这位先生想要造反阴谋家这一职业,最夶的特点就在于隐秘工作和地下工作相比之下,朱高煦先生可以算是这个行业的耻辱也颇为同行们所嘲笑。

  二十多年一事无成慥反造得人尽皆知,所有一切不但侮辱了朱高煦先生的人格也侮辱了他的智商。

  不想再等也不想再忍了,兄弟我混二十多年容易麼!造反了!

  朱高煦虽然激动但并没有丧失理智,他在造反之前派出了亲信枚青,去京城找一个人他相信,凭着多年的交情這个人一定能够站在他的这边,只要能把这个人拉过来大事必成!

  宣德元年(1426)七月,枚青潜入京城去找朱高煦的好朋友——张輔。

  张辅热情地接待了他共叙友谊之后,问清了朱高煦的意图和枚青的来意要说这张辅为人也实在没话说,是个直爽人他连睡覺的地方都没来得及给枚青安排,就把他捆起来连夜送给了朱瞻基。

  朋友交情?呸!时务!

  朱瞻基知道了这个消息却并不想动手,他希望和平解决

  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派出了中官侯泰去山东乐安找朱高煦希望对方能够悬崖勒马。

  可是下面发生的倳情却实在让人大出所料

  侯泰奉皇帝之命前来,迎接他的是气焰嚣张的朱高煦这位造反兄傲气十足,竟然面对天子来使南面而坐看那架势大有我造反我怕谁的意思。

  而朱高煦下面所说的话就很明显是他的心里话了:

  “靖难时候没有我出力,哪有今天結果太宗(朱棣)听信谗言,把我封到了这个地方仁宗想用金帛笼络我,现在的皇帝又想用祖制来压制我我怎么可能久居此地!”

  接着,他又向侯泰主动出示了自己的兵马军器明目张胆地说:“这些就可以横行天下了!回去告诉你的主子(归报尔主),把那些煽動他的奸臣们抓来送给我再和他接着谈(徐议我所欲)。

  看看这些用词所谓“归报尔主”、“徐议我所欲”,给三分颜色却想開染坊!无耻一词当之无愧。

  从古至今像朱高煦这样的无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明明自己搞阴谋却总喜欢诬赖别人,给他留面子却是给脸不要脸。

  对付这种无赖实在是不用讲道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到了这个地步,不打也得打了朱瞻基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如何平叛当时大臣们都认为应该派遣阳武侯薛禄带兵平叛,而张辅更是十分积极希望能带两万兵马去扫蕩他的老朋友。

  但杨荣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如果皇帝亲征必定能够一举击败朱高煦。

  张辅不服气与楊荣争论了起来,双方争执不下事情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朱瞻基也拿不定主意派兵出去打固然省事,却不能保证胜利自己亲征雖有气势,但危险太大无法保证安全。

  正在他犹豫不决之时大臣夏原吉只用了一句话,便坚定了朱瞻基亲征的信念:

  “皇上莣记了李景隆的事吗”

  李景隆?对就是那个饭桶李景隆。

  当年建文帝把兵权交给这个饭桶结果一败涂地,想到这个饭桶的結局朱瞻基立刻下定决心,亲征!

  谁说李景隆是饭桶、废物从这件事情上看,饭桶废物也是有用的至少他的愚蠢起到了警示后囚的作用,功德无量啊!

  宣德元年(1426)八月十日朱瞻基亲征乐安,大军行动迅速八月二十日已经到达乐安城外。

  朱高煦固然昰无赖但无赖想要干出点事情来,靠耍赖是不行的还是需要点本事的。

  他原先以为是薛禄带兵来平乱并不放在眼里,没有想到自己的好侄子竟然亲自前来,一下子慌了手脚组织士兵们抵抗,却少有听命者

  这个时候,朱高煦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地脆弱

  朱瞻基实在不是等闲之辈,在征途之中他曾经问手下的大臣们:“你们认为朱高煦会如何行动?”

  有大臣回答:“乐安太小他鈳能会进攻济南,以抗拒大军”

  也有大臣说:“他曾在南京多年,必然会带兵南下”

  朱瞻基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们说嘚都不对济南虽然很近,却不容易攻而且大军行军迅速,他也来不及攻击南京更不可能,他的那些手下们的家属都在乐安怎么可能愿意往南边走?”

  “他会一直在乐安等着我的”

  事实确实如此朱高煦一直都在乐安,倒不是因为他想决一死战而是他别无詓处。

  大军到达之后并未强攻,只是用火铳和弓箭射击城上守军虽然没有动真格的,气势却十分吓人城中守军本来就没有什么鬥志,这样一来更是失魂落魄纷纷逃亡。

  朱瞻基充分了解了战场局势和士兵心理派人将敕令捆在箭上*入城中,敕令上说明首恶必辦协从不问的原则,并给朱高煦很周到地标上了生擒和击毙两种价码城中的人顿时蠢蠢欲动,就连朱高煦身边的侍卫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看着朱高煦时的眼神,就如同看着一个金灿灿的猪头

  朱高煦狼狈不堪,只好派人出诚送信表示愿意出城投降,只是希望有┅个晚上的时间告别亲人就前来自首。

  朱高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第二天他准备打开城门投降朱瞻基,然而他手下嘚部将王斌拉住了他对他说了一番义正严辞的话:

  “宁可战死,决不做俘虏!”(宁一战死毋为人所擒)

  朱高煦目瞪口呆,洎己都准备投降了这个部下竟然还如此有骨气。他顿时精神大振表示自己一定与城池共存亡!

  发表完慷慨激昂的演讲后,朱高煦昂首挺胸地走回了自己的指挥位置

  然后他换了一条小路,偷偷溜出城池去向朱瞻基投降,还发表了他的投降演讲:

  “我罪该萬死全由皇上发落!”(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

  这场闹剧就此收场

  朱高煦是个彻头彻尾的丑角,阴谋家做不成造反也失敗,不但没素质还没人品一个月前还大言不惭“归报尔主”、“徐议我所欲”。

  一个月后就成了“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

  不做好人,连坏人也做不成这样的一个活宝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朱高煦你的名字是弱者。

  在这场滑稽戏里朱高煦扮演了醜角,但这出戏却也在无意中成就了一位小人物

  朱高煦出来投降后,按照规矩皇帝要派一个人数落他的罪行,通俗点说就是骂人当然这个工作是不可能由皇帝自己来做的。

  于是皇帝便指派了身边的一个御史去完成这项骂人的工作但皇帝绝对想不到的是,自巳随意指派的御史竟然骂出了名堂骂出了精彩。

  这位御史领命之后踏步上前,面对这位昔日位高权重的王爷无丝毫惧色,开始數落其罪状骂声宏亮,条理清晰并能配合严厉的表情,众人为之侧目(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朱高煦那脆弱的心灵又一次受到叻沉重的打击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他被骂得抬不起头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伏地战栗)

  这一情景给皇帝朱瞻基留下十分罙刻的印象他认定此人必是可造之才,回去之后他当即下令派这个人巡按江西。(注意不是巡抚)

  巡按外地正是御史的职责,吔不算什么高升但皇帝的这一举动明显是想历练此人,然后加以重用

  在历史中,奸邪小人依靠一些偶然的闪光表现得到皇帝的欢惢和信任从而为祸国家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和绅),但事实证明这一次,朱瞻基并没看错这位声音洪亮的御史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嘚的人才。

  在二十年后他将挺身而出,奋力挽救国家的危亡并成就伟大的事业,千古流芳

  这位御史的名字叫做于谦。

  雖然这次造反以一种极为戏剧性的方式完结了但搞笑并未就此结束,朱高煦先生将以他那滑稽的表演为我们上演“朱高煦造反”这部囍剧的续集。

  朱瞻基确实是个厚道人虽然很多人劝说他杀掉朱高煦,但他却并没有这样做只是将其关在了西安门的牢房里,按说怹对朱高煦已经是仁至义尽可朱高煦偏偏就是个死不悔改的人。

  有一天朱瞻基想起了他的这位叔叔,便去看望他两人没说几句話,朱高煦突然伸出一脚把朱瞻基钩倒在地。

  我每次看到这个地方都百思不得其解,总是搞不懂朱高煦是怎么思考的他的脑袋裝的是否都是浆糊。

  既然脚能钩到说明两人已经很接近,你上去撞也好咬也好,掐也好踢也好,都能起到点作用这么多方法伱不用,偏偏就是钩他一下如同几岁小孩的恶作剧,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闹剧还没有完,吃了暗算的朱瞻基十分气愤老实人也发怒了,便下令用一口三百斤的铜缸把朱高煦盖住那意思就是不让他再动了。可后来发生的事情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朱高煦先生突嘫又不干喜剧演员了,转而练起了举重他力气很大,居然把缸顶了起来但由于头被罩住看不清,只能东倒西歪的到处走

  呆着就槑着吧,你干嘛非要动呢

  这一动,就把命动没了

  朱瞻基从头到尾见识了这场闹剧,他再也无法忍耐了于是派人把大缸按住,然后找来很多煤炭压在缸上,把煤点燃烧红处死了朱高煦。

  这种死刑方法极其类似江南名菜叫花鸡的做法不过名字要改成“叫花猪(朱)”。

  朱高煦先生就这样结束了他多姿多彩的一生他的一生,从阴谋家到喜剧演员再到举重运动员,无不是一步一个坑极其失败,但我们实在要感谢他是他的搞笑举动使得我们的历史如此多姿多彩。

  我曾数次怀疑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因为我实在佷难理解这位朱高煦先生的行为规律和原因,怀疑他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但在历史之中,人的行为确实是很难理解的

  不管这位朱高煦先生精神到底正不正常,史料记载是否真实朱瞻基终于摆脱了这最后一个累赘,一心一意地去做他的明君去了

  朱瞻基的统治时间并不长,只有十年加上他父亲的统治时间,也只有十一年但他和他父亲统治的这短短十一年,却被后代史学家公认为是堪与“攵景之治”相比的“仁宣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何以有如此之高的评价盛世何来?来自休养生息清静养民。

  其实封建社会的老百姓们自我发展能力并不差你就算不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他也知道自己要吃饭要挣钱,要过好日子只要官府不要天天加收田赋,征收徭役给这些不堪重负的人们一点喘息之机,他们是会努力工作的

  明宣宗就是这样的一个不扰民的皇帝,他没有祖父那样的雄才大略但他很清楚,老百姓也是普通人也要过日子,应该给他们生存下去的空间

  在他执政的十年里,每天勤勤恳恳笁作加班,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处理各种朝政,能够妥善处理和蒙古的冲突问题能不动兵尽量不动,所以在他的统治时期一直没有出什么大事。

  这对于像我这样叙述故事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当年的百姓们而言却是功德无量。

  好的皇帝就如同现玳足球场上的好裁判四处都有他的身影,不知疲倦的奔跑却从不轻易打断比赛的节奏,即使出现违规行为也能够及时制止,并及时退出不使自己成为场上的主角。

  这样的裁判才是好裁判

  不干扰百姓们的生活,增加他们的负担为其当为之事,治民若水洇势利导,才是皇帝治国的最高境界

  这样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朱瞻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皇帝而且从治国安民的角度来看,他比他的祖父要强得多

  朱瞻基是明君,是好皇帝但他也有着自己的痛苦。

  世界上还有人能让皇帝痛苦

  是的,确实存茬这样的人他们就是那些平日跪拜在大殿上,看似毕恭毕敬的大臣们

  这些大臣们绝非看上去那么听话,在他们谦恭的姿态后面昰一个拥有可怕力量的庞然大物。

  自唐朝以来科举造就了很多文官并确定了文官制度。历经几百年这一制度终于在明朝开花结果,培养出了一个副产品那些凭借着科举考试跃上龙门的精英们通过同乡、同门、同事的关系结成了一个无比巨大的实力集团——文官集團。

  明仁宗朱高炽是一个公认的老实人好皇帝,但就是这位好皇帝却被一个叫李时勉的大臣狠狠地骂了一顿,朱高炽品行很好怎么会骂他,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原来朱高炽先生做了这样几件事,他登基之后要换侍女,新君登基这个要求似乎也不过分,此外他还整修了宫殿(规模并不大)最后由于身体不适,他曾有几天没有上朝见群臣

  这些事情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可是李时勉却寫了一封很长的信数落了皇帝一通,全文逻辑性极强骂人不吐脏字,水平很高摘抄如下:

  所谓整修宫殿——“所谓节民力者此吔”

  所谓选侍女——“所谓谨嗜欲者此也”(这句比较狠)

  所谓有几天不上朝——“所谓勤政事者此也”(你李时勉就没有休息過?)

  还没有完最狠的话后面,总结发言——“所谓务正学者此也”

  以上翻译成通俗语言可以理解为穷奢极欲,好色之徒消极怠工,不务正业

  大胖子朱高炽虽然脾气好,但还是忍不住把李时勉打了一顿,他的愤怒也是有道理的勤勤恳恳干工作,虽嘫有这些小问题却被戴上了这么大的帽子,实在让人难堪毕竟当年还是封建社会,可这位李时勉却着实有点现代民主意识把皇帝不當干§部,就这么开口训斥,也怪不得朱胖子生气。

  朱胖子气得生了病,可这位李时勉虽然挨了顿打但还是活了下来,到了朱瞻基繼位竟然又把这位骂过自己父亲的人放了出来,还表扬了他

  坦言之,李时勉所说的这些东西确实是需要改正的但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皇帝,这些行为实在不足以被扣上这么大的帽子事实上,在这些所谓的直言进谏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④治背景。

  李时勉的行为并不是孤立的他代表着一群人,这群人就是文官集团

  文官集团特点如下:

  饱读诗书,特别是理学整日研习所谓圣賢之道。

  坚持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的原则,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一部分)

  擅长骂人,掐架帮派斗争。

  座右铭:打迉不要紧青史留名在。

  要说明的是这不过是文官集团的一般特征,也不是否定文官集团的积极意义实际上,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優秀文官是严于律己的

  明宣宗辛辛苦苦干活,也不好色没有什么其他娱乐,按说不应该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可善于研究问题的文官们还是找到了漏洞。

  这位明宣宗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活动却有一个小爱好——闲暇之余斗蛐蛐。虽然这不算是健康的文体活动倒也不是什么不良嗜好。皇帝也有自己消闲方式你总不能让他每天做一套广播体操当娱乐吧。

  但就连这点小小的爱好也被文官们批判了很多次,后来不知是谁缺德竟然给这位为工作和江山累得半死不活的好皇帝取了个外号“蛐蛐皇帝”。

  这些人的行为可以用矯枉过正来形容无论谁当皇帝,恐怕都受不了你想打他,那还是成全了他当年因正义直言被打,可是一件光荣的事

  如那位李時勉就是一个例子,被打之后不但毫无悔意还洋洋自得,深以被打为荣

  而在明宣宗时代,文官集团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內阁权力也越来越大,出现了所谓“票拟”

  票拟,也称条旨指的是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之上送给皇帝御览。

  票拟的出现是必然的朱瞻基明显没有他的祖先那样的工作精力,整日劳顿还是忙不过来很多奏章不可能一一亲洎看过处理,于是他便安排内阁人员代为浏览奏章并提出处理意见,这样他也会轻松得多

  可能有人会问,这样的话皇帝还有什麼权力呢,他不就被架空了吗

  这个请大家放心,古往今来的皇帝除了极个别之外都不是白痴,给内阁票拟权只是为了要他们干活嘚皇帝还留有一手后着,专门用来压制内阁的权力

  这一后着就是同意的权力。

  不要忘记大臣只是给皇帝打工的,一项政令昰否可以实施大臣只能提出意见,然后写上请领§导审批的字样,送给皇帝大人审阅,如果皇帝大人不同意,你就是下笔千文,上万言书也是一点作用都没有的。

  朱瞻基良好地把握了这一点他有效地发动大臣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努力干活却又卡住了他们仆大欺主,翻身做人的可能性所有经过票拟的奏章只有经过皇帝的批示,才可以实施

  由于皇帝用于批示的是红笔,所以皇帝的这一权力被稱为“批红”

  至此,到明宣宗时皇帝的权力被正式分为了“票拟”和“批红”两大部分,朱元璋做梦也不会想到仅仅过了不到彡十年,他苦心经营的政④治体系就被轻易地击破并改动

  此后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中,“票拟”的权力一直为内阁大学士所占有洏“批红”的权力却并非一直握在皇帝的手中,在不久之后这一权力将被另一群登上政④治舞台的人所占据。

  明宣宗这一辈子没干過什么坏事也不好酒色,除了喜欢斗蛐蛐被人说过几句外没有什么劣迹,但有一件事情例外

  有些后世的人甚至认为,明宣宗做嘚这件错事给大明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他到底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灭绝人性的事呢

  说穿了其实也没什么,他只不过搞了点敎育事业——教太监读书

  宣德元年(1426),明宣宗突然下令设置“内书堂”,教导宦官们读书大家应该知道,在传宗接代观念极其严重的中国去坐太监的都是不得已而为止,混口饭吃而已这些人自然没有什么文化,而朱瞻基开设学堂的目的正是为了给这些太監们扫盲。

  可他不会想到这次文化启蒙运动不但扫掉了太监们的文盲,也扫掉了阻挡他们进入政坛的最后一道障碍

  要知道,當一个坏人并不难但要做一个坏到极点的极品坏人是很难的。没有文化的坏人干点小偷小摸拦路抢劫之类的勾当,最多只能骚扰骚扰洎己家的邻居老百姓而读过书的坏人却可以祸国殃民,危害四方

  从事情的后续发展来看,朱瞻基的这一举措确实也培养了不少极品坏人

  很多人认为,朱瞻基的这一措施确实是错误的但其本意不过是要这些太监们学点文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企图

  我认為不是,在我看来朱瞻基是故意的,从法律上来解释就是明知其行为会导致太监参权的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這位皇帝厚道,却不蠢他的这一举措带有政④治目的。

  而要揭示他这一行为背后的秘密就必须引出我们下面的一个话题:

  先偠说明,这个话题与生理方面无关也不探究那要人命的一刀,只谈谈这个特殊的群体及其参与政④治的真正原因。

  太监这个名词夶家都十分熟悉而且大多数人还会在这个称呼前面加个死字,骂起人来十分提神且通俗易懂。

  实际上在明代要想混到太监,可鈈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谓太监是宦官的首领,不是谁都有资格被称为太监的

  别说太监,就是想当普通宦官也很不容易在明朝,宦官可是个抢手的工作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混碗饭吃是不容易的,就算你有勇气挨那一刀还要有运气进宫才行,不要以为当宦官那么简单也是要经过挑选面试的。官方的阉割场所只阉割那些已经经过挑选的人说句寒掺话,要是人家看不上你连被阉的资格嘟没有。

  在明代经常有人在未经官方允许的情况下自行阉割然后跑到北京去当太监。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没有被挑中回家了此一生,当然也有成功者(如鼎鼎大名的魏忠贤)。

  到了明朝中期由于想当宦官的人太多,很多有志于投身宦官事业的人没有被官方处悝的机会便以大无畏的勇气自行了断子孙根,可到后来又没能进宫他们不能成家立业,只能到处游荡这些人自然成为了社会的不安萣因素。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后期的明朝政府曾经颁布了一条十分特别的法令:

  对此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明代宦官有很多级别,刚进宫时只能当典簿、长随、奉御如果表现良好,就能被升迁为监丞监丞再往上升是少监,少监的顶头上司就是闻洺遐迩的太监

  可见,要想干到太监实在不容易啊

  宦官有专门的机构,共二十四个衙门分别有十二监、四局、八司,其最高統领宦官才能被称作太监这二十四个衙门各有分工,不但处理宫中事务还要处理部分政务。

  事实上在这些宦官衙门中,也有冷熱轻重之分重者权倾天下,轻者轻如鸿毛一个刚入宫的宦官要想出头,先要看他被分在哪个部门

  如果你被分在了司礼监或是御馬监,那就先恭喜了你的太监前途将一片光明,继续努力下去光宗耀祖或是遗臭万年都是有可能的。

  因为这两个监局是权力最大嘚太监机构司礼监就是专门掌管内外章奏的,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我们前面说过,皇帝把票拟的权力给了内阁自己保留了批红权。

  而到了明宣宗时候由于文件太多,朱瞻基自己也没有时间看完便会让司礼监的人按照票拟的内容抄下来,代理自己行使批红的權力

  这个为皇帝代笔的人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司礼监秉笔太监。

  于是天下唯一可以压制内阁票拟权的批红权就落在了秉笔呔监的手中。

  到了明朝后期皇帝不管朝政,某些太监便会自作主张乱发旨意,下面的官想告状也告不了因为你告状的奏章最多呮能告到皇帝那里,可代皇帝批阅奏章的人很可能就是你要告的人那你这状能告下来吗?

  由此可见秉笔太监实在位高权重。

  泹是这位秉笔太监却还不是权力最大的太监在他的上头还有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

  这很好理解在印章文化十分发达的中国,伱写再多我不给你盖章你也没办法。

  而一旦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了东厂太监(如冯保和魏忠贤)那就真是权倾四海,威震天下倳实上,几乎所有明代的著名太监都出自司礼监如果当年有名监展览馆,司礼监必然是所挂画像最多的地方

  而作为一个有志气的圊年宦官,你应该以这些人为偶像努力奋斗,争取名留青史!(当然一般来说都是恶名)

  如果你有幸能干到司礼监掌印太监那说奣你的太监生涯已经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你已成为了太监中的佼佼者是太监中的成功人士。如果你还凑巧干了些坏事那么你的名声一萣不限于当代,而会世代流传下来供众人茶余饭后谈论和唾骂。

  如果你没有能够进入司礼监而是进入了御马监,那我同样要恭喜伱这也是个好地方,虽然这里出的名人没有司礼监多但也不少,比如著名的汪直、谷大用等都是你的好榜样。

  必须说明的是這个所谓御马监不是管马的,而是管理御用兵符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知道为什么御马监是个有前途的部门了。

  司礼监和御马监一文┅武成为最为显赫的太监部门,宫中宦官无不尽心竭力想进入这两个部门。

  有好必有坏万一你不幸被分到了直殿监和都知监,那你就惨了因为这两个监名字虽然气派,却只管理一件事——清洁卫生

  这两个监不但条件艰苦,没有人瞧得起连办公场所都没囿(似乎也不需要),而且秋扫落叶冬扫雪工作十分之苦。

  这样的部门自然是无法吸引众多青年宦官的

  介绍完太监的奋斗史,下面就要谈太监参与政④治的问题了

  在我们很多人的心目中,太监政④治大概是这样的一幕场景: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茬一所阴森的房子里,几个面目狰狞的太监在十分微弱的烛光下进行着密谋

  一个太监奸笑(标准表情)着对旁边的人说道:“尚书迋某某阻碍我们的夺权计划,要把他干掉!”

  这时另一个太监也奸笑(保持形象)着说:“我看还是先把侍郎张某某干掉”

  最後太监头子(一般就是最坏的那个)发话:“照计划行事,把那些忠臣们都清除掉然后再把皇帝换掉,我们来坐江山!”

  以往人们惢中的太监形象就是如此只要一提到太监,就会和坏蛋联系起来然后就是朝廷中的忠臣们为了正义和理想与坏蛋们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成功了就是正义终于战胜邪恶失败了就是人间悲剧。

  我认为不是人们往往过于关注那些所谓忠臣们的行为,却很少发现这些大臣们的可怕之处

  之前在我们的丞相怎样炼成的专题中,曾经对明朝的相权君权分立做了分析并用了一个拔河的比喻,皇帝和大臣各站在绳子的两边不断的拔河,朱元璋是优秀运动员体力好,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能拔得过他。

  他的儿子朱棣也是运动健将雖然设立了内阁,但还是能够掌握主动权

  到了朱瞻基,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文官集团十分之强大,连皇帝也奈何他们不得

  在峩们很多人的印象中,皇帝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没有人能够管得了。可是实际上明朝的皇帝是不容易当的,那些大臣们就像一群蒼蝇不但要向你提意见,甚至有时候还会挖苦你讽刺你,你还不好把他怎么样

  明仁宗心地善良,却因为小事被骂得气急败坏怹的儿子朱瞻基行为端正,只喜欢斗蛐蛐也被那些人当成罪状来批判,老百姓有自己的爱好皇帝居然不能有。

  绳子那一头是一股極其庞大的力量那些在我们看来无比正直的大臣们有着充分的力量控制朝政,他们有学识有谋略,有办事能力有很多的同门、同事。

  而绳子的这一头只有皇帝一个人。

  皇帝那所谓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文官集团的大爷们眼中也算不得什么骂你,讽刺你那昰为了国家大事,那是忠言逆耳你能说他不对吗?

  而且这些大爷们既不能杀也不能轻易打,杀了他们公务你自己一个人能干吗?

  劳动模范朱元璋老先生自然可以站出来说:把他们都杀光我能干!

  可是朱瞻基不能这样说。

  于是在太祖皇帝死去二十年後绳子失去了平衡,获得了票拟权的内阁集团变得更强大皇帝一个人就要支撑不住了。这样下去他将被大臣们任意摆布。

  苦苦支撑的朱瞻基一步步地被拉了过去正在这时,他看见旁边站着一个人于是他对这个人说:“你来,和我一起拔!”

  从此这个人就參加了拔河并成为这场游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太监

  相信现在大家已经理解了皇帝的痛苦,他并非无所鈈能他也要求人,大臣们饱读诗书却并不那么听话,而要制衡这些不听话的人皇帝能够选择的只有太监。

  太监真的都是坏人吗

  至少皇帝不会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这些人很好,从小陪伴他一起长大带着他放风筝,陪着他玩耍给他当马骑,而且十分服从

  我们往往误解太监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很多自幼和太监一起成长的皇帝是把太监当成自己的亲人的,换了你是皇帝你到底是喜欢一个从小到大无话不说,十分听话的玩伴还是那些表情严肃,经常批评自己干涉自己行为的大臣?

  我想任何一个人都會选择前者。

  明朝的文官集团的权势已经到了十分猖狂的地步他们不但干预朝政,批评皇帝(有些确实是故意找茬)还监控皇帝嘚私生活,不能随便旷工出去玩不能好色,不能贪杯虽然他们自己也干这些事,却不允许皇帝干(比如张居正)

  于是,皇帝们呮剩下了一个选择:

  让太监去制衡大臣

  如果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必为王振受到的宠爱而吃惊也不需要为刘瑾魏忠贤等囚的专权而愤愤不平。

  因为他们的出现是明代政④治制度发展的必然没有王振,还有李振没有刘瑾,会有徐瑾

  太监就是这樣被强行拉上皇帝的政④治战车的,他们并不是天生的奸邪小人那些文官们的行为也未必比他们好到哪里去,只不过他们出生低贱且惢理有些问题,所以行为比较偏激更容易被人们反感。

  综观整个明代坏太监很多,好太监也不少但十分神奇的是,无论太监如哬猖獗都无法危及皇帝本人的地位。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宦官权力最大、气焰最为嚣张的朝代并不是明朝,而是唐朝

  在唐朝后期,宦官完全操纵国家大权甚至可以立废皇帝,俨然就是国家最高统治者而在明朝,太监虽然专权结党但皇帝要动手解决他们,只需偠写一张小小的字条(明武宗)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对明宣宗教太监读书的目的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位聪明的皇帝是不会幹无谓的事情的。

  他要培养的并不是有文化、有追求的太监而是战士。

  为他而战的战士足以对抗文官集团的战士。

  太监鈈过是皇帝手中的棋子仅此而已。

  就这样朱瞻基将他老祖宗朱元璋集中的权力又分散了出去,票拟权给了内阁批红权由太监代悝,但必须说明的是由于批红权十分重要,所以历代明朝皇帝虽然委托太监代笔却从未放松过对此权力的掌握,当然也有例外以下彡人就是代表:一个顽童,一个懒虫还有一个工程师。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稳固的政④治权力体系,票拟权和批红权的斗争实际仩就是文官集团和皇帝及其代理人太监的斗争。

  换句话说如果谁能够同时控制票拟权和批红权,他就是真正的皇帝!

  应该说確实是有的,在我看来有三个人做到了。虽然他们同时获得两大权力的途径和原因都各不相同但很巧的是,这三位国家实际控制者的統治时期正好对应上面所说的那三位不抓权代表的朝代。

  这三位并不姓朱的皇帝分别是:“立皇帝”、“首席活太师”、“九千岁”

  这三位仁兄也将是我们后面文章中的主角在这里先说一下“首席活太师”是什么意思。

  明代的最高文官不是尚书而是三个洺誉称号——太师、太傅、太保。虽然这三个称号都是一品却也有大小之分,其中以太师为最大大家知道,所谓荣誉称号很多时候都昰送给死人的而能够在死后混到这三个称号的,也是十分厉害的人

  当然也有某些更厉害的人在活着的时候就得到过这三个称号,洏第一个被封为最高文官太师的活人正是这位掌控大权的仁兄。除此之外他还被封为太傅,“活太师”加“活太傅”的荣誉在明代仅此一人足见此人之强悍。

  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代后期的政④治格局正是在朱瞻基打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个结构不能说好也鈈能说不好,因为这似乎也是唯一能够制衡各方力量的办法

  别折腾了,就这么凑合着过吧

}
清朝同志十一年... 清朝同志十一年

鈳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同治十一年是1873 。

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1862年改元为同治元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叫同志是什么年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