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狂放选自的美文

假如我是李白作文800字_想象作文_课堂作文网
您的位置: >
假如我是李白
时间:来源:课堂作文网点击:作文字数:800字
在翻飞招展的酒旗与桃花中我醺然踏归,散开的衣襟如蝶舞而腰间长剑如星;即兴的诗赋自酒香里洗练地逸出,而狂放的足迹间绽开一朵又一朵盛放的青色莲花。这是多么教人心醉而向往的生活──今日,我将做一天的诗仙李太白。
依旧是熟悉的盛唐街,依旧是喧嚷的繁华道路;然而站在此处的我有了不同以往狂傲不羁的心。为了洗刷&嚣狂张扬、目中无上&的名声,今日我要做个东道,邀 请一向视我为眼中钉的高力士和杨国忠小酌几盏。望着他们惊诧而暗自交换眼神的面孔,我收敛起&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孤高,自在斟酒笑谈。谈运河的潋滟风景,谈坊市的繁华安宁;谈翰林院的文风鼎盛,谈长安城的一派清平。也许是真的惊讶又实际爱才,也许只不过是暗自仍提防的逢场作戏,总之他们也稍露和缓神色,甚 至赞了我&笑入胡姬酒肆中&的生活确实令人欣羡。走出酒馆,我仍能隐约听见街上的耳语传递着今日李翰林是如何不同。一样飘逸潇洒,一样倜傥不群;然而我想,若每日李白都能如今天一样收起张狂锐气、多与人圆融相处一些,即使少了几分留名的独特性,却能够活得更好、更平安吧?
做一日的李白,我自然也要好好享受一番李白的浪漫生活,品味平日读的诗句体现至实际之中,是怎样一种如歌如韵的风情。我会探访汪伦促狭称为&万家酒店,十 里桃花&的碧潭风景,坐下来执酒壶吟落花,再感念汪伦深过桃花潭水的千尺情谊;我也要和&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聚聚,欢言闲卧松云的雅致逸情。如果可以,我更想入宫,亲眼看看缔造开元之治的君主,再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世贵妃题一阕更胜清平调的曲词──自然这一次我不会再龙巾拭唾、力士脱靴的狂傲,也不会 令国忠磨墨、贵妃奉砚啦。
晚秋风声清寂拂过,我自驰骋情思中惊醒,窗外的夕阳已迤逦西下,染红半面云霞。这一日,我做了一天李白,切身品味了这位我最倾慕的大诗人的交游、心思、行 动,半醉的笑与怅然的泪。现在再揭开唐诗,看见那些自他笔墨间流泄而出,屹立历史洪流的不朽名句,我心中除了赞叹,仿佛还多了一份悸动,亲切而温暖。
喜欢这篇想象作文,就猛击分享!
一文由课堂作文网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课堂作文网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
和相关的作文:
说说你对这篇作文的看法吧
最新发表的想象作文
最受欢迎的想象作文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甲:&&&n...”,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徠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选自《旧唐书o一百九十卷下》)【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家焉家:安家B.亟召白亟:屡次C.白坐长流夜郎坐:由于D.遂辟为从事辟:征召【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白嗜酒好饮的一组是(3分)①已卧于酒肆矣&&&&&&&&&②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③日与饮徒醉于酒肆&&&&&④召入,以水洒面⑤顷之成十余章&&&&&&&&&⑥尝沉醉殿上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本人喜欢饮酒作诗,因此他结交的几位书生也都具有这个特点,“竹溪六逸”可谓情趣相投。B.李白因道士吴筠推荐而奉诏入朝,却又因为经常喝醉酒而被逐出朝廷,从此只能是浪迹江湖,无缘仕途。C.李白生性狂傲,放荡不羁,月明之夜与朋友驾船由采石到金陵去,他也身穿宫锦袍,表现出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D.贺知章见到李白后赞赏他是天上贬下来的仙人,李白诗歌超凡脱俗的成就和奔放豪迈的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永远的李白刘雪枫农历岁末,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一千三百岁。一千三百年,李白飘逸的身影不仅没有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是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缘故吗?一千三百年,李白的诗篇于我们不仅没有隔世绝代之感,反而越来越生动鲜活,内涵丰富,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音乐的李白吗?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这种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意义。将近一百年前,以李白诗为代表的中国诗被译成法文和德文,分别以《美玉集》和《中国之笛》这样浪漫的名字在西方结集出版。对于大诗人庞德用英文翻译的李白诗歌,艾略特认为“是对英语诗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是作曲家马勒根据《中国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诗谱写的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又叫《尘世之歌》)。今年,同时是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和马勒去世九十年,欧美的乐团大多数都上演了《大地之歌》,同时纪念东西方的两位文化名人。唐诗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顶峰,李白是站在这个顶峰之上的巨人。李白是中国文化中最让人引以自豪的符号,同时也是逸出传统程式的异数。一千多年来,随着他不朽诗篇的为人传诵,他狂放飘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也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灵动奇丽的诗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激活了后代众多艺术家丰富的创作灵感,不论是文学、音乐、戏剧,还是绘画、舞蹈、雕塑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大诗人伟岸傲立的身影,也能透过这些作品感受到诗人那份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文情怀。今天,我们为了纪念李白,便不仅是诗的纪念。我们有音乐的纪念,有舞蹈的纪念,有戏剧的纪念,还有书画等艺术作品的纪念,还有李白的英文诗、法文诗、德文诗、日本诗的纪念。这些纪念恰到好处地将“李白与现代”和“ 李白与世界”两条线索贯穿并交织起来,为我们在这样一个纪念的年代里,展示了一个横跨一千三百年的李白,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大型现代舞剧《梦白》是广州现代舞团为纪念李白诞辰而特意创作的。舞者用现代舞蹈语汇和现代音乐表现了诗人性格的不同方面,他们使李白的形象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不是一个穿长袍束高冠的李白,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一个衣着、服饰与我们无异的李白。交响音乐会《明月出天山》以郭文景的交响合唱《蜀道难》和周龙的《唐诗四首》为核心内容,又辅之以数首根据李白诗谱写的交响声乐作品。如果说,周龙的《唐诗四首》更多强调的是包括李白《听蜀僧弹琴》等诗篇的意境和高雅的文人气质,那么郭文景的《蜀道难》所呈现的便是一种在自由状态下创作的远离古典倾向的自然情感释放。作曲家根据李白诗歌所提供的绚丽意象,在音乐素材上采取的是更民间化的角度,他所释放的是“我”对家乡的感觉。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是本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压轴大戏,它不同于一般的诗歌朗诵会,会更多考虑从诗歌艺术本身出发,强调一种感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感。整场演出围绕李白那些最脍炙人口的诗篇展开。著名作家韩静霆撰写的台本将李白的代表作与他的人生品格和命运悲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朗诵、交响音乐、歌曲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的整体烘托,传递着诗人对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李白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李白是永远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但是李白请留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你的位置,“你,需要我们的理解;我们,需要你的表达。”再铸民族魂,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就从纪念李白开始吧。1.为什么说“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2.从全文看,“李白是永远的”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文章说李白已经“ 横跨一千三百年”,却又是“ 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这是为什么?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先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广泛影响,最后叙述了我们纪念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的种种活动形式,表现了人们对诗人的怀念之情。B.“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一千三百岁”,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们也选择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形式来纪念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C.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的成功在于它一反传统诗歌朗诵会的形式,通过对视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从不同角度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D.现代舞剧《梦白》让人们感受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李白形象,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E.文章语言优美而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对现代舞剧《梦白》、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的精心描写中,让人们体会到洋溢其间的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第1-4题。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②李白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滕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飘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此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是说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B.李白摒弃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他的诗都是剽悍、纯粹、猛烈的。C.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饱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D.第⑦段“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中的“另一个方向”指文化精神方面。E.从文中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青春、激情的生命愿欲。2.文中第②段作者说“李白是没有故乡的”,又说“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这是否矛盾,为什么?3.第⑧段中“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4.“他不习惯仰视”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诗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请把这两个诗句写出来。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李白、苏轼、屈原、陶渊明、项羽、司马迁、杜甫、荆轲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李白、苏轼、屈原、陶渊明、项羽、司马迁、杜..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00|
上传日期: 21:53:1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李白、苏轼、屈原、陶渊明、项羽、司
官方公共微信李白_经典语录网欢迎光临,这里是语录频道!李白这是经典语录网关于李白的专题栏目。经典语录网是一个集经典台词,李白,经典言论,爱情语录,名人经典语录,经典句子、搞笑词语等为一体的分享聚合网站。李白文章列表每日推荐美文最新发布的语录唐诗天空的日和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字体:[][][]
  一个如炎炎烈日,其诗韵光照乾坤,一个如朗朗明月,其文意幽深沉郁。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真正意义上地会面了,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诗人不同凡响的相遇。1000多年以后,闻一多将李白与杜甫的这次相遇,比作是太阳和月亮的相会。
  行路艰难
  极盛时期,需要极盛的诗人。李白和杜甫在诗坛的相继出现,让唐诗的天空分外绚丽夺目。
  李白,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于中亚碎叶城,相传祖籍陇西成纪。5岁时,随做生意的父亲定居于蜀。少年时代的李白不仅喜欢道家的仙游生活,而且作赋的水平更不可小觑。他20岁时所作《大猎赋》,其中豪侠与浩然之气纵横奔突,文气、诗意水平之高已非同寻常。公元725年秋天,25岁的李白出蜀,过起了干谒诸侯、仙游、饮酒、写诗的豪放生活。
  这期间,他去过一次长安,大诗人贺知章一边读他的《蜀道难》,一边惊呼李白是“太白星谪仙人”,从此“谪仙人”成了世人对李白的称号。李白试图得到朝廷的赏识,但绝望后重归江湖,写下诸如《将进酒》这样的名作,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与散淡情怀,不知安慰过多少沉沦与失意者孤寂的内心。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终被李白的诗歌打动,向玄宗推荐了李白。这年秋季,已是42岁的李白,接到了玄宗要他去长安晋见的御旨。如日中天的才华,终究难以被浮云遮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白当时丝毫不加掩饰的心情写照。玄宗对李白的迎接,场面格外隆重,并且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供奉翰林,为皇帝起草诏诰。玄宗皇帝的礼遇,让李白人生的荣耀到达了顶点。但是放浪不羁而散漫惯了的李白,当人生最为重要的机遇到来之际,他却放纵了一下,这机遇便一滑而过。一次玄宗让李白陪宴,李白呼喊皇帝的宠臣高力士为他脱靴。宴会一结束,玄宗指着李白对高力士说:“此人固穷相。”
  还有一次,玄宗在酒宴中命李白撰写《宫中行乐词》十首,李白让玄宗赐他“无畏”,意思是他可自由发挥,玄宗许可,李白挥笔立就。该词其二:“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他将贵妃杨玉环比作是居于昭阳宫的赵飞燕。从历史轨迹来看,李白这首诗隐喻了盛唐将因后宫而起灾难。可这样的联想怎能取悦于玄宗和贵妃?终于,玄宗赐金李白让其还山。李白不得不离开了长安。他不禁发出对自己前途的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是多么艰难,但总有理想实现之时。
  即使遭遇如此困境,李白依旧精神饱满而自负。当然这种逐离,又是另一种隐喻:才情恣肆的李白,他的熠熠星光,纵使时间也无法遮掩。
  诗星聚会
  李白被逐离长安,虽然是个人仕途的大失败,但却成就了文学史辉煌的一页。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初夏,谪仙人、供奉翰林李白,从长安一路风尘来到东都洛阳。他与诗人杜甫就要会面了。杜甫虽然比李白小11岁,但时人将他们并称,诗坛已有“李杜”的说法。1000多年后,闻一多将李白与杜甫的这次相遇,比作是太阳和月亮的相会。一个如炎炎烈日,其诗韵光照乾坤,一个如朗朗明月,其文意幽深沉郁。
  此时的杜甫正在东都洛阳。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河南巩县。因长在中原,其父祖皆官宦硕儒,受家学及儒家思想的影响颇大。从小就开始学习写诗,他在晚年写的《壮游》一诗中追忆:“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后来杜甫在诗歌中,多次以凤凰比喻心志。比如他48岁时所作《凤凰台》:“……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凤乃传说中的神鸟,据说凤凰出则预示天下大治。从杜甫的诗歌中,你能看出他那种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总是担心无母的幼凤无人照顾,他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血,啄喂孤愁的雏凤,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凤凰展翅,让普天下的苍生过上无忧的生活。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让人无不垂泪。
  与杜甫不同的是,长于蜀地、出身游商的李白受道家的影响较大,求仙访道贯穿了他的一生,在诗歌中他喜欢用庄子想象中的大鹏来形容自己的凌云之志:“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气势宏大而万里空灵,蕴含了在大自然中搏击的无穷力量,但对人群与社会的兴趣似乎很淡。李白一直对儒家思想有一种蔑视和抵触。他在诗中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论语·微子》就载有楚狂人唱着“凤兮凤兮”而告诫孔子的歌,李白自比那个唱着凤歌劝谏孔子隐去的楚国狂人。
  杜甫对李白抱有神秘感,以前在长安城附近的长乐坡(又名饭颗山)一带曾匆匆见过李白一面,那时的李白,是朝廷看重的诗人,玄宗身边的诏诰起草者,动辄声色犬马,公子王孙相随,止则高朋满座,有鸿儒谈笑,而杜甫在诗坛刚刚崭露头角,无法与李白有深入交流。此次李白来洛阳,明显有许多失意,这种失意,却让略显拘谨的杜甫有了接近李白的勇气。
  未料想李白竟然能够记起他们曾在饭颗山前的那次见面。他们关于诗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李白追求虚无缥缈,试图超越现实,不受任何事物的拘束,所以它的诗歌大多游走在自然之中,想象奇特,天马行空,很少受格律约束。杜甫则凭家学渊源,以“吾祖诗冠古”自傲,崇尚那些讲究格律形式、典故丛生的诗歌。杜甫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承认现实,在格律的方寸之中追求最大限度的自由,因此他的诗歌,张力很大,在日常琐碎的描写中沉郁而深刻。平等的学术争论让他们有了相互了解的可能,也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李白写下《戏赠杜甫》:“饭颗山前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做诗苦。”李白首先回忆曾在饭颗山前与杜甫首次见面的情景,那是日当正午的时分,杜甫头戴一顶斗笠。这次见面,却发现杜甫消瘦多了,一定是因推敲诗句造成的。诗意中不乏对杜甫费尽心机遣词造句情形的善意讥诮。杜甫读完诗后浅浅一笑,一种冰冷的隔阂在宽厚的微笑中就此消融。
  李白狂放豪爽和喜欢闲游的个性,对杜甫有一种吸引力,杜甫深知自己身上最欠缺的恰恰就是这样的品质。听说李白不久就要去梁宋一带寻仙访道,他含蓄地表示自己也想去梁宋一带,希望一起同行。李白也乐意与这样一位友好而心地宽厚的兄弟同游。梁,今河南开封;宋,今河南商丘,两地相距不远,是当时非常繁华的通都大邑。
  有一天他们在商丘漫游时与高适不期而遇。高适此时还不作诗,喜欢谈论时事,这一点让三位胸怀天下的人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们登上单父台,朝北而望,此时玄宗为拓展疆域,喜欢在边关动武,不仅百姓骨肉离散,死伤无数,像边将安禄山之流乘机邀功请赏,囤积钱粮,扩充兵力,伺机作乱,“万里风云”不可管测。诗人的眼光是睿智和超前的,他们虽在痛饮游乐,时局及国家安危却让他们难以释怀。
  快意的游玩让时间转瞬即逝,冬天里,高适与他们告别,去楚地漫游,李白、杜甫则北渡黄河,登王屋山,后来到了齐州(济南),深秋时又到了兖州。杜甫就住在李白的兖州家中,杜甫诗中描述:“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有些惆怅,李白就领他去北城郊外寻访一位叫范十的隐士,他是李白的故交;东鲁一带自古崇尚黄老之术,李白和杜甫还一起随董奉先炼师炼丹,可是空手而归。至此,杜甫对跟随李白寻仙访道的生活产生了失望。杜甫自幼就有“窃比稷与契”的雄心壮志,自从24岁在东都洛阳考进士不第,10年来他稍有懈怠,现在又跟随李白闲游,一晃就是两个年头,过了一番放荡不羁的生活后,他感到内心异常空虚,决定离开李白,再去获取功名。
  两位伟大的诗人就要分别了,临别的时候,杜甫又写下一首著名的《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以前与李白见面不久曾在一首《赠李白》诗中表示愿意跟随李白“方期拾瑶草”,最后在这首《赠李白》中又从“未就丹砂”开始质疑,反思他与李白的这种生活:秋天里相互看看对方如飘转飞蓬,至今也没有炼得仙丹有愧道教祖师,我们整日痛饮狂歌空度时光,飞扬跋扈究竟为了什么呢?
  而李白似乎对杜甫这种情绪变化和提醒并不在意,他像一个失望后整日沉醉的酒徒,有他自己狂醉的情绪逻辑。那盏酒杯,在李白那里,一直是那样的金光闪闪。李白送别杜甫的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整首诗中,一二四联的注意力都在饮酒上,只有第三联,是在饮酒之余,偶然抬起头来瞭望自然景色。因为这其中的情义缠绵,非酒似乎不能消解。此情此景都浓缩成更深的情感和意象,沉积在杜甫的心里,开始了漫长的发酵。
  杜甫走了,李白独自来到沙丘,因为思念不禁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思念杜甫之情,薄酒无法消解,歌曲也不能传达,犹如浩荡汶水。从此以后李白再没写过怀念杜甫的诗歌,而杜甫却不然,时间越久,思念李白的情感越浓烈,尤其是在李白的人生走入最低谷的时候,写过许多篇怀念李白的诗歌。这可能是道家与儒家的不同,道家偏重个体的自觉,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而儒家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仁爱。
  莫忘江湖
  745年深秋李白杜甫分手后,杜甫西返,试图再次通过科举求取功名,第二年因参加宰相李林甫选贤考试的骗局而无果。他曾失望地叫喊:“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他质问儒家思想,但是质疑归质疑,杜甫还是没有“归去来”,没有抛弃儒术,而是继续留在长安,用近10年的时间在漫长的等待中谋求职位。他对国家的感情依然是“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到了755年10月间,他终于获得了一个管理门禁锁钥正八品下的职位。
  杜甫刚任职,安禄山于755年就起兵造反。757年初夏,杜甫逃出早已沦陷的京城,来到凤翔,衣衫褴褛,拜见新皇肃宗。肃宗封他宣议郎、行在左拾遗,任务是向皇帝提意见,同时还有举荐贤良的责任。这是杜甫一生荣耀的顶点,虽然级别低,却是在皇帝身边担当谏官的职责。他一上任,就碰上了宰相房琯被肃宗贬为太子少师一事,左拾遗杜甫认为不公,因此言辞激烈,竟上疏为房琯辩护,激怒了肃宗。杜甫被羁押,后经审讯,又通过别人说情,才被宣告无罪。长安收复后,肃宗还京,杜甫继续做皇帝的左拾遗,但处境每况愈下,不久被贬至华州做了一个管文教的小官。
  杜甫因为房琯辩护一事,随时有被迫害的危险,到了759年秋天,他便放弃了华州的职位,来到秦州(甘肃天水)投奔亲友,从此落入了颠沛流离、没有温饱的凄凉生活。他依靠采药卖药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在极度的生活困境中,他的诗歌创作却有着极大的收获。在秦州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流传下来的诗歌约有120首。
  在秦州,他最想念的朋友还是李白。
  自10多年前李杜分手后,李白南下重走自己曾隐居的吴越、秦淮之地。到了755年11月,“安史之乱”发生,李白也开始了他的奔逃,最后隐居于庐山屏风叠。如果就此隐居下去,他的命运可能要平顺得多,但是喜欢铤而走险的李白禁不住永王李璘派人再三邀请,加入了在长江流域以讨逆为名招兵买马、实质上对抗肃宗王朝的永王集团。而肃宗派出讨伐永王的统帅正是李白和杜甫的昔日故友高适。永王在众叛亲离的败落中被杀,李白逃跑后又自首,后被关入浔阳狱中,于758年长流夜郎。759年春夏之交,长流中途大概到巫山时因肃宗大赦而得救。李白兴奋之余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
  但关于李白的故事,众说纷纭,有的说李白在流放途中已死。杜甫到了秦州,那里就是李白的祖籍之地,他写下《梦李白》二首。第一首诗其实杜甫是根据传说以为李白已葬身江河湖海,写与李白之魂在梦中相见的情景,但是他还是将信将疑,在梦中有所质问:“今君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身在罗网,魂魄如何长了羽翼,能飞来见我?在第二首诗中,他为李白的处境愤愤不平:“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到了759年的深秋,可能杜甫已听说李白遇赦生还,但一直未接到李白的音信,他写下著名的《天末怀李白》。后来杜甫为生计去了四川,李白的消息开始不断传到杜甫的耳朵里。此时的李白万念俱灰,流落至安徽当涂一带,靠装疯卖傻躲过肃宗王朝的迫害。杜甫的日子也是难上加难。他写下《不见》一诗:“不见李生久,佯狂殊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可能在当时世俗社会的眼中,李白成了一个大逆不道的人。而此时的杜甫,之所以能够如此宽容和悲悯,是因为他将功名利禄和世俗社会看得淡然多了,同时儒家仁爱思想一直是他坚持不变的内心圭臬,所以他能够深刻地理解天才诗人李白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诗圣杜甫所具有的仁爱、恻隐之心,并没有随着他人生的落寞而消失,相反在他晚年,于成都浣花溪边写下的诗歌中表现得更为具体和感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真正安如山的是诗人济世的责任与良心,就像风雨中巍然的大山。
  盛极一时的唐朝最终彻底抛弃了诗人李白和杜甫,让李白和杜甫在迫不得已的困苦中挣扎,但恰恰是这样大起大落的生活,又成就了李白诗歌的飘逸和杜甫诗歌的沉郁。这可能也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又一次说明。恰如韩愈的感叹:“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作者:石厉 制图:蔡华伟)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
责任编辑:李雪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贼王之狂放的狮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