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状况文献综述题目怎么写怎么写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文献综述_百度知道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内容准确无误,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  主题部分.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  总结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合理.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因此,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老师同意后在下笔。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即前言、并指出分析、整理及分析比较,需要多少字呢,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动态、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多提出问题、文献综述规定1。  前言部分,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可按年代顺序综述,没有固定的格式,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应认真对待,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是综述的主体,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不再重复、主题。  前言部分,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查找方便,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3。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是综述的主体。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新技术和新发现。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新动态,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查找方便,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主题,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文字通顺简练。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  二、文献综述概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总结和参考文献,但总的来说。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  主题部分,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现状和发展方向,祝写作过程顺利.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 在文献综述中,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进展,没有固定的格式。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总结和参考文献;[ ]&quot。6,文献综述想写好。  前言部分,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整理,但总的来说,经过理解、主题。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4,是综述的主体,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现状和发展方向,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 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可按年代顺序综述,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希望可以帮到你,其写法多样。5。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没有固定的格式。因此,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动态。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 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三。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2。文献引用用方括号&quot,内容准确无误. 资料运用恰当,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整理及分析比较,但总的来说。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总结和参考文献。从其历史到现状、进展,特别是阳性结果,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不再重复。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融会贯通、进展,其写法多样。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即前言,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总结部分,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动态,其写法多样,题目老师同意了没。  总结部分、现状和发展方向、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一. 在文献综述时。  主题部分,特别是阳性结果,应认真对待,具体有要求要求,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即前言,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李扬;然后,陈柳钦(2006)从退出战角度评析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会产生很多新问题,央行可能存在的操作策略&quot,美元的权重仍占到95%以上,并分析了没有真正退出的原因,短期内;最后利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在现有的货币篮子中,正式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机制弹性化改革&quot,日中国以回归管理浮动的方式;文章因此认为,分析了盯住一篮子货币与盯住单一美元在稳定汇率方面的不同操作策略&quot,我国的汇率制度仍是参考美元为主的软盯住的汇率制,从逻辑上推出目前所实行参篮子货币的内涵及在当前汇率制度下.2,余维彬(2006)在5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一结合国际经验的探讨6中指出,欧元和日元的比重较小&quot,还没有真正退出、金永军1;但是改革步伐启动后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态竞标行为。Puro等(2010)对P2P平台上的从众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竞标过程中贷款人的从众心理是显著的。而国内的学者借鉴了电子商务领域中关于网络消费意愿和决策的研究思路,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出大,分析了P2P借贷平台上贷款人的出借意愿和行为。
2、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分析
不同的平台运营模式代表了不同的交易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国内外对于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的研究角度有所不同。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那些在网络信贷领域较为成功的网站,如Prosper,Zopa, Kiva等平台的研究。如Greiner和Wang;Lin和Prabhala (2009)的研究表明Prosper的信用制度相对完善,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较为完善。Michael在研究社交网络关系型借贷时将Zopa作为一个重要P2P网络借贷模式研究案例进行了详尽而全面的分析(Michael
Hulme,2006 )’,他认为Zopa提供了更为真实和透明的金融服务。Michael还注意到了Zopa的低坏账率,认为虽然网络平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为严重,但只要风控措施到位,风险会比传统金融机构更低。Emma (2011)在对欧洲不同经营性质的P2P平台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Zopa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有效的风控措施,Zopa平台上75%的借款申请都会被拒绝。
而国内的研究则阐述和定性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平台的运作模式,代表性的研究人员主要有:王艳,陈小辉,邢增艺(2009)、辛宪(2009)、尤瑞章,张晓霞(2010)、王紫薇,袁中华和钟鑫(2012)、钮明(2012)、奚尊夏(2012)等。辛宪认为可以把国外的P2P平台分为三类:公益型(Kiva )、纯中介型(Prosper)、参与型(Zopa )。王紫薇等(2012)分析了拍拍贷和宜农贷在运营目的、借款对象、借款利率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差异。钮明(2012)在对比国内外平台后,发现近年P2P平台在发展过程中针对对象更加细化、更加注重交易安全的特点。尤瑞章等(2010)在进行了P2P借贷平台的中外比较分析后,发现了国外平台发展更为迅速、运作更加成熟的原因(完善的法律制度、健全的信用制度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奚尊夏(2012)分析总结了国内五类(亿峰模式、速贷帮模式、宜信模式、门户网站模式和阿里小贷)P2P模式制约与缺陷因素分析,提出了P2P的未来发展路径。
(三)关于金融信息化的研究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6 月颁布并实施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 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业务在商业银行应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Marstion(1995)指出信息技术虽然不是必需品,但是它是业务流程再造的促成者,因为它有能力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通信技术能够提高互相合作的程度,同时互享信息资源,减少彼此的争端,帮助银行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李政(2007)认为金融信息化是将信息系统引入金融活动,并形成在金融系统发展中居主导地位的信息产业,从而推动金融系统协调发展的过程。该信息系统应能提供金融服务、金融经营管理决策、金融组织管理的信息和以人为本的友好人机界面。张立洲(2002)认为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领域全面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创新智能技术工具更新改造和装备金融业,使金融活动的结构框架重心从物理性空间向信息性空间转变的过程。在产业信息化以至社会信息化深化发展的基础上,金融信息化将对金融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进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李志彤(2003)认为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与居民、企业的信息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四)关于众筹的研究
Michael Sullivan(2006)首次使用众筹(Crowdfunding)一词,并在维基百科中将其定义:众筹描述的是群体性的合作,人们通过互联网汇集资金,以支持由他人或组织发起的项目。黄健青(2013)认为众筹模式的出现对传统的融资方式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初创公司和立足未稳的小企业来说,众筹缓解了创业初期的融资难题。2012年美国政府出台的《JOBS 法案》允许新兴成长型《JOBS 法案》对众筹模式的认可将会推动众筹的进一步发企业(EGC 企业)使用众筹平台进行100 万美元以下的股权融资,将众筹模式合法化。该法案出台的目的正是通过扶持中小企业,为其开放新型融资方式和渠道,进而拉动就业,加快整体经济复苏。肖本华(2013)分析了众筹融资模式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美国众筹融资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美国JOBS法案有关众筹融资模式的内容进行解读。胡吉祥在《众筹融资的发展及监管》中考察了众筹融资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行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在借鉴境外监管实践的基础上,并指出要辩证地看待众筹发展中的创新和风险,对众筹等金融创新采取兼顾审慎性和包容性的态度,积极将其纳入监管体系,明确监管主体,制定专门的监管规则,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
二、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研究
(一)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
银行盈利模式,就是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环境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支结构。李江、王庆新(2006)等人的观点是目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传统业务型(以存贷款等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均衡发展型(非利息收入占到较大份额,对公对私业务发展比较均衡)和特色业务型(集中相对有限的资源,大力促进某几项业务的发展来增强竞争力,形成某些业务领域的特色和市场领先地位)三种类型。
刘宇迪(2010)的观点是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经历了利差主导型(与传统商业银行相关,运作基础是权衡处理“效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性关系)和非利差主导型(中间业务主导型,表现为中间业务收入在收入结构中绝对额及占比的持续、稳定增长)两种模式。
唐艳桂(2010)的观点是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包括中间业务盈利模式、公司银行业务盈利模式、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零售银行业务盈利模式和混业经营盈利模式。
张国柱(2011)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为利差盈利模式、产品细分盈利模式和客户细分盈利模式。其中利差盈利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之一,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颜婧宇(2011)研究发现,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为收入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为了改变利息收入比重过高的盈利模式,我国商业银行通过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中间银行业务和混业盈利模式来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传统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利息收入仍占到各商业银行全部收入的80%以上。在20%的非利息收入里边,又以低技术含量的代理手续费收入为主。而各种创新业务,中资银行却少有涉足。
徐霞(2013)认为,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与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另一方面,这种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导致的银行业高盈利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她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形成是由于高储蓄拉动的经济增长,我国的利率管制和高利差以及体制的缺陷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乔桂明和吴刘杰(2013)在《多维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思考》一文中指出,从国际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及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来看,我国银行业传统的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不仅有悖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律,也与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目前,外部宏观金融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加上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其竞争力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主动改变盈利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张楠慕(2013)认为,从总体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没能走出我国传统银行业的老路,仍然是以赚取存贷利差收入为主、偏重传统型业务、新型业务发展趋同及发展缓慢的盈利模式。她认为,我们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中存在六大问题:1. 收入来源过于单一,过分依赖利差收入;2. 中间业务规模增加但比重偏低;3. 中间业务偏重传统型业务;4.中间业务在银行之间发展不平衡;5. 新型业务创新性不够;6. 重规模, 轻效益,规模扩张式的盈利模式。
王磊(2013)认为,虽然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总体盈利能力不错,但其盈利模式却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从银行价值实现的流程来看,盈利水平主要取决于发展规模、利率水平、业务结构、经营效率和资产质量等因素。但从国内情况看,在金融市场化改革、资本监管持续加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趋势影响下,中国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弊端已逐渐显现。
(三)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杨大强(2009)认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本市场多元化,资本从银行中流出,冲击了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收入;我国商业银行税收负担水平明显较高,过重的税收水平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外资银行的税收水平低于国有商业银行,这也不利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较低的风险控制水平影响了盈利能力;外资银行的进人造成国内商业银行客户的流失,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杨艺和罗明敏(2013)认为中国商业银行收益水平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利率管制下的存贷款利差扩大以及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的增长。
阿拉腾苏道(2013)把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银行上一期的盈利情况,银行风险情况,银行运营情况,以及一些银行其他指标。外部因素主要有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变量。银行风险因素中不良贷款率、坏账存量和测度破产概率的Z-Score对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负影响。银行内部运营因素的结果表明,效率高的银行,利润水平也较高;银行规模与银行盈利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中国银行业的营业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有越多存款市场份额,转变为贷款获取的利润也越多。宏观经济变量整体上对银行利润率有显著影响,中国经济总体实力的持续走强为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真实GDP的高增长率和通胀率在一定程度内都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增强。
屈新(2007)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资产质量,资本充足度,资产流动性,运营效率,银行规模,宏观经济环境等。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冲击的研究
(一)融资领域
Mishkin (1995)指出,金融中介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金融中介有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能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第二,金融中介有专业的信息处理能力,能缓解储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李俊涛在《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到:有两类金融中介在资金供需双方之间进行融资金额、期限和风险收益的匹配:一类是商业银行,对应着间接融资模式;另一类是股票和债券市场,对应着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这两类融资模式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也需要巨大交易成本,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的利润、税收和薪酬。
陈明昭《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中谈到:传统金融体系的低效率及覆盖盲区吸引民间机构尝试突破金融壁垒,由于没有严格监管及臃肿机构设置,这些机构的决策更贴近市场,而且对民众需求的敏锐度高,机制和模式优于传统金融机构,解决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由于运营成本、业务触角等导致的金融服务盲区问题和涉足传统金融低效率的部分领域。
(二)支付领域
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基本包括:描述现有的支付手段,分析移动支付发展的机遇和优势;介绍国外的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介绍中国支付环境,各产业链间相互关系及作用;列举移动支付有可能的商业模式,比较各种商业模式的优劣势,并对可能的优劣势提出建议。
李宏涛通过分析研究得出4种主要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分别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模式以及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根据中国市场政策情况、产业链各环节成熟度、信用认证情况,作者认为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模式适合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方腾移动支付业务根据运营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四类:以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以第三方为主体的模式和混合主体模式。根据不同实现方式可分为两类:远程控制模式和近距离通信模式。多种运营模式的并存增加了行业的复杂性。管士燕研究了电子商务的企业盈利模式,总结并归纳了现有电子商务企业的七种盈利模式。宋颖通过对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状况的深入考察以及对中国移动支付现状的全面思考,对中国移动支付成功案例进行分析,验证移动支付业务在中国的可行性。
(三)资源配置
互联网金融模式中资源配置的特点是: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直接联系和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王思(2011)认为发展网络贷款担保的突出意义在于:它突破了传统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瓶颈,借助网络平台,引入担保公司担保,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既可以让大量求贷无门的中小企业能够顺利拿到贷款,也能扩展银行业务发展的空间,改善目前银行贷款重国企、轻民企的状况。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中提到:随着信用信息的联网公开共享,贷前审查评估、担保、交易竞价和货后管理等专业性业务的产生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文献综述-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文献综述-论文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文献综述,商业银行文献综述,资产证券化文献综述,商业银行不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文献综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关于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传统银行业变革的文献综述 -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关于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传统银行业变革的文献综述
导读:(四)关于众筹的研究,人们通过互联网汇集资金,黄健青(2013)认为众筹模式的出现对传统的融资方式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借鉴境外监管实践的基础上,并指出要辩证地看待众筹发展中的创新和风险,对众筹等金,二、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研究,(一)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就是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环境下,李江、王庆新(2006)等人的观点是目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传统业
(四)关于众筹的研究
Michael Sullivan(2006)首次使用众筹(Crowdfunding)一词,并在维基百科中将其定义:众筹描述的是群体性的合作,人们通过互联网汇集资金,以支持由他人或组织发起的项目。黄健青(2013)认为众筹模式的出现对传统的融资方式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初创公司和立足未稳的小企业来说,众筹缓解了创业初期的融资难题。2012年美国政府出台的《JOBS 法案》允许新兴成长型《JOBS 法案》对众筹模式的认可将会推动众筹的进一步发企业(EGC 企业)使用众筹平台进行100 万美元以下的股权融资,将众筹模式合法化。该法案出台的目的正是通过扶持中小企业,为其开放新型融资方式和渠道,进而拉动就业,加快整体经济复苏。肖本华(2013)分析了众筹融资模式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美国众筹融资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美国JOBS法案有关众筹融资模式的内容进行解读。胡吉祥在《众筹融资的发展及监管》中考察了众筹融资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行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在借鉴境外监管实践的基础上,并指出要辩证地看待众筹发展中的创新和风险,对众筹等金融创新采取兼顾审慎性和包容性的态度,积极将其纳入监管体系,明确监管主体,制定专门的监管规则,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
二、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研究
(一)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
银行盈利模式,就是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环境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支结构。李江、王庆新(2006)等人的观点是目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传统业务型(以存贷款等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均衡发展型(非利息收入占到较大份额,对公对私业务发展比较均衡)和特色业务型(集中相对有限的资源,大力促进某几项业务的发展来增强竞争力,形成某些业务领域的特色和市场领先地位)三种类型。
刘宇迪(2010)的观点是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经历了利差主导型(与传统商业银行相关,运作基础是权衡处理“效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性关系)和非利差主导型(中间业务主导型,表现为中间业务收入在收入结构中绝对额及占比的持续、稳定增长)两种模式。
唐艳桂(2010)的观点是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包括中间业务盈利模式、公司银行业务盈利模式、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零售银行业务盈利模式和混业经营盈利模式。
张国柱(2011)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为利差盈利模式、产品细分盈利模式和客户细分盈利模式。其中利差盈利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之一,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颜婧宇(2011)研究发现,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为收入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为了改变利息收入比重过高的盈利模式,我国商业银行通过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中间银行业务和混业盈利模式来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传统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利息收入仍占到各商业银行全部收入的80%以上。在20%的非利息收入里边,又以低技术含量的代理手续费收入为主。而各种创新业务,中资银行却少有涉足。
徐霞(2013)认为,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与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另一方面,这种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导致的银行业高盈利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她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形成是由于高储蓄拉动的经济增长,我国的利率管制和高利差以及体制的缺陷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乔桂明和吴刘杰(2013)在《多维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思考》一文中指出,从国际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及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来看,我国银行业传统的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不仅有悖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律,也与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目前,外部宏观金融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加上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其竞争力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主动改变盈利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张楠慕(2013)认为,从总体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没能走出我国传统银行业的老路,仍然是以赚取存贷利差收入为主、偏重传统型业务、新型业务发展趋同及发展缓慢的盈利模式。她认为,我们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中存在六大问题:1. 收入来源过于单一,过分依赖利差收入;2. 中间业务规模增加但比重偏低;3. 中间业务偏重传统型业务;4.中间业务在银行之间发展不平衡;5. 新型业务创新性不够;6. 重规模, 轻效益,规模扩张式的盈利模式。
王磊(2013)认为,虽然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总体盈利能力不错,但其盈利模式却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从银行价值实现的流程来看,盈利水平主要取决于发展规模、利率水平、业务结构、经营效率和资产质量等因素。但从国内情况看,在金融市场化改革、资本监管持续加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趋势影响下,中国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弊端已逐渐显现。
(三)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杨大强(2009)认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本市场多元化,资本从银行中流出,冲击了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收入;我国商业银行税收负担水平明显较高,过重的税收水平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外资银行的税收水平低于国有商业银行,这也不利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较低的风险控制水平影响了盈利能力;外资银行的进人造成国内商业银行客户的流失,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杨艺和罗明敏(2013)认为中国商业银行收益水平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利率管制下的存贷款利差扩大以及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的增长。
阿拉腾苏道(2013)把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银行上一期的盈利情况,银行风险情况,银行运营情况,以及一些银行其他指标。外部因素主要有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变量。银行风险因素中不良贷款率、坏账存量和测度破产概率的Z-Score对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负影响。银行内部运营因素的结果表明,效率高的银行,利润水平也较高;银行规模与银行盈利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中国银行业的营业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有越多存款市场份额,转变为贷款获取的利润也越多。宏观经济变量整体上对银行利润率有显著影响,中国经济总体实力的持续走强为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真实GDP的高增长率和通胀率在一定程度内都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增强。
屈新(2007)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资产质量,资本充足度,资产流动性,运营效率,银行规模,宏观经济环境等。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冲击的研究
(一)融资领域
Mishkin (1995)指出,金融中介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金融中介有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能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第二,金融中介有专业的信息处理能力,能缓解储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李俊涛在《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到:有两类金融中介在资金供需双方之间进行融资金额、期限和风险收益的匹配:一类是商业银行,对应着间接融资模式;另一类是股票和债券市场,对应着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这两类融资模式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也需要巨大交易成本,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的利润、税收和薪酬。
陈明昭《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中谈到:传统金融体系的低效率及覆盖盲区吸引民间机构尝试突破金融壁垒,由于没有严格监管及臃肿机构设置,这些机构的决策更贴近市场,而且对民众需求的敏锐度高,机制和模式优于传统金融机构,解决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由于运营成本、业务触角等导致的金融服务盲区问题和涉足传统金融低效率的部分领域。
(二)支付领域
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基本包括:描述现有的支付手段,分析移动支付发展的机遇和优势;介绍国外的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介绍中国支付环境,各产业链间相互关系及作用;列举移动支付有可能的商业模式,比较各种商业模式的优劣势,并对可能的优劣势提出建议。
李宏涛通过分析研究得出4种主要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分别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模式以及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根据中国市场政策情况、产业链各环节成熟度、信用认证情况,作者认为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模式适合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方腾移动支付业务根据运营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四类:以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以第三方为主体的模式和混合主体模式。根据不同实现方式可分为两类:远程控制模式和近距离通信模式。多种运营模式的并存增加了行业的复杂性。管士燕研究了电子商务的企业盈利模式,总结并归纳了现有电子商务企业的七种盈利模式。宋颖通过对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状况的深入考察以及对中国移动支付现状的全面思考,对中国移动支付成功案例进行分析,验证移动支付业务在中国的可行性。
(三)资源配置
互联网金融模式中资源配置的特点是: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直接联系和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王思(2011)认为发展网络贷款担保的突出意义在于:它突破了传统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瓶颈,借助网络平台,引入担保公司担保,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既可以让大量求贷无门的中小企业能够顺利拿到贷款,也能扩展银行业务发展的空间,改善目前银行贷款重国企、轻民企的状况。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中提到:随着信用信息的联网公开共享,贷前审查评估、担保、交易竞价和货后管理等专业性业务的产生及
发展,互联网金融可通过整合担保线下金融服务公司等方式,凭借强大的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更加有效地判断客户的资质。互联网融资短期内难以威胁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但长期内可能因互联网快速发展导致信贷模式转变,对商业银行贷款形成直接冲击。
但也有学者认为互联网理财存在诸多问题。孙永刚认为互联网理财产品凭借高收益和便捷性强力冲击金融市场,成为金融行业&搅局者&,但其在信用保证、资金安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政府相关部门予以规范和引导对传统金融行业而言,互联网金融已成为门口的&野蛮人&。
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银行应对策略和变革方向的研究
在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商业银行正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加快,金融脱媒深化,技术脱媒冲击、同业竞争加剧、监管力度加大等经营环境的系列变化。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资本的大量流出,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这个金融模式大洗牌的十字路口,商业银行的选择将决定我国乃至全球金融走向。
曹飞燕(2013)研究发现,目前商业银行的有效应对策略大致有,自建电商平台,与电商合作,与股东合作,加大银行业务的网络化,进行改良式的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等。网络贷款、平台融资、移动支付等都是商业银行具体的应对方式。她认为,互联网金融将推动商业银行两极化、专业化、差异化发展。未来银行业将呈现标准化、大众化、规模化和个性化、高端化、定制化两级并存的格局。商业银行将以自身的客户资源、品牌资源为依托,借助大数据、多边平台,聚合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通过专业化优势分食价值链上的账户管理、资金结算、融资服务、信息咨询等,为传统的支付中介、借贷中介功能注入新的活力,增加客户粘性和体验感。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业将摆脱同质化经营对价格、场地等的依赖,向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展,形成特色化格局。
郑良芳(2013)认为,商业银行要勇于改革,发力开拓互联网金融。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快转型步伐,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运营模式、IT 架构等领域进行全面调整和深度整合,以互联网企业的思维方式和理念, 融入新技术、新生活和新商业模式。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业务创新,进行结构转型将成为商业银行是否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赶超竞争对手的决定因素。商业银行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做银行,银行服务将迈入微信时代。商业银行加快进军电商领域,及时推出全渠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以迎来巨大商机。商业银行应强化精准营销,努力形成规模优势。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实现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商业银行应重视数据的应用,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创新驱动作用,运用互联网新技术,使它成为“第一生产力”。小银行参与竞争,可采取联合抱团同互联网金融展开竞争。
朱琳(2013)认为,在信息化技术的引领下,金融业服务方式必然要发生改变,金融资源的再配置,金融服务越发虚拟化,传统商业银行面对面的服务方式被网络平台所替代。她认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融合是上策,应积极应对网络化带来的业务拓展机会,尤其是要与网络运营商积极合作,强化自身在网络化、信息化方面的业务能力和经营能力,并将银行网络化作为长期战略来实施。
邱勋(2013)的观点是,商业银行应该高度重视互联网“长尾效应”,提升
客户活期存款价值;挖掘互联网渠道的潜力,提高基金代销和理财产品的服务效益;制定大数据经营战略,打造联盟电商平台。
梁璋和沈凡(2013)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完善以线上信用评级为基础的风险控制机制,并且要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契机加快银行转型发展步伐。银行应逐步扮演起“财务全能管家”和“金融服务集成商”的角色。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进一步研究建立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风险防范机制。
冯娟娟(2013)通过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优劣势的对比认为,首先,商业银行应该在合作中寻求发展,与其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发更加人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支付工具, 打造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其次,商业银行要想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高度重视客户体验,从客户角度出发设计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开展网络营销、优化业务流程;并且,商业银行应该注重培养和发掘复合型网络金融人才;最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全面提升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技术风险,保障金融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行。
通过以上的综述,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势头虽然猛烈,但缺少有效的监管,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与挑战,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出改变。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带给传统银行业一场革命。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的融合将是必然之势。在这一方面,我国银行业以及金融体系应如何变革,才能真正地优化我国金融市场,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1]A.Ashta, D.A. &An Analysis of European Online micro-lending Websites.& CEB
Working Paper.2009
[2]Agarwal, S.a.R.B.H. &The Choice between Ann's-Length and Relationship Debt:
Evidence from loans.&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NewOrleans.2008
[3]Akerlof,G.A. &The market for &lemon&: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es, ):488-500.
[4]Beek,T.;Behr Patrick, and Andre Gtittler. &Gender and banking: Are women better
loan officers?& European Banking Center Discussion Paper, 2009.
[5]Bergen F.G.C. &Electronic Marketplaces and Intermediation& C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an Online P2P Lending Marketplace.& JEL Classification, 2007.
[6]Berger,S.C.and F.Gleisner. &Electronic marketplaces and intermediation:
An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an online P2P lending marketplace.&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Frankfurt,2007.
[7]BomilSuh,I. &The Impact of Customer Trust and Perception of Security Control on
the Acceptanc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ee, ):135-161
[8]D.Harrison McKnight, N.L.C. &What Trust Means in E-Commerce Customer
Relationship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nceptual Typ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59.
[9]D.Harrison McKnight, Vivek Choudhury, Charles Kacmar. &The Impact of initial
consumer trust on intentions to transact with website: a trust building model.&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3.
[10]Greiner,M.E. and H.Wang.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People-to-People lending
marketplaces&. Thirtie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Systems.Phoenix,2009.
[11]Herrere Lopez, 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P2P Lending. &,2009.
[12]Herzenstein M, Andrews R, Dholakia U, et al. &Determinants of success in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communities&. 2008.
[13]Kumar,S. &Bank of one: Empirical Analysis of Peer-to-Peer Financial
Marketplaces.&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AMCIS),2010.
[14]Larrimore L, Jiang L, Larrimore J, et al. &Peer to peer le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features, trustworthiness, and persuasion success&. Journal of Applied Communication Research,):19-37.
[15]Lauri . Puro,J.E.T., Hannele Wallenius. &Borrower Decision Aid for
People-to-People lend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49),2010.
[16]Meyer T, Heng S, Kaiser S, et al. &The power of people: online P2P lending nibbles
at banks' loan business.& E-Banking Snapshot, Deutsche Bank Research,2007.
[17]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3.
[18]李伏安.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J].中国外汇,-13.
[19]阿拉木斯.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法律风险[J].电子商务,-37.
[20]宋仁杰,袁海威.第三方支付的新性质界定[J].电子商务,-69.
包含总结汇报、计划方案、教学研究、出国留学、表格模板以及关于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传统银行业变革的文献综述 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献综述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