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哪些基本素质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专业代码:040102)
一、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信息时代教师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的,能担负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重任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身心健康。
2、掌握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课程和教学研究和工作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教育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培训和开发工作。
3、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主要是英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4、熟练掌握信息化学习与教学技能,以时代发展、职业需求和个性发展为参照,能为学习者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使学习者有效发展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5、在学习、做事、生活、体格、心理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学会职业生涯设计、执行与实现能力。
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允许硕士生提前毕业,但硕士生的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生掌握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要求每位硕士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硕士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硕士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1.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共4门,8学分)
公共必修课包括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课程,由研究生院于第一学年内统一组织开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提高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水平;外语课旨在加强硕士研究生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①思想政治理论课(2门,3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硕士生必修,2学分,36学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硕士生指定选修,1学分,18学时)
②外国语课程(1门,4学分)
外国语以英语为主要语种,教学教学内容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侧重培养研究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③专业外语(1门,1学分)
专业外语在一级学科范围内设置,由一级学科内的所在二级学科共享。
(2)专业基础课(3门,9学分)
专业基础课是硕士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本课程。专业基础课按一级学科设置,开设3门,9学分。
(3)专业核心课(3门,9学分)
专业核心课是硕士研究生了解本专业的研究领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结构和领悟本专业精髓的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按二级学科的方向设置,每方向开设3门,9学分。
(4)专业选修课(3门,6学分)
专业选修课是硕士研究生为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选修的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每方向学生选修3门课程,6学分。
(5)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2门。需补修的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补修课程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合格以上成绩,但不计学分。
2.课程考核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各学科专业可根据本学科专业和课程特点,自行选择考核方式,无论采取哪一种考核方式,都要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
1. 学术活动(1学分)
&“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凡在本校举行或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院、室、所组织举行的学术活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均应参加。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各学位点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术活动的时间和形式。学术活动占1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由导师综合评定。
2.实践活动(1学分)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等类别。教学实践是体现我校师范特色,培养硕士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检验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科研实践是锻炼硕士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咨询、专业实习及公益劳动等。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1.鼓励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2.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5次,并做笔记;每个研究生至少要做两次学术报告(内容、对象、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导师和学院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与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并有具体的时间安排。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研究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硕士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一般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预期价值、论文的基本纲目、时间安排等内容。论文选题可以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鼓励从事情境性(实际)问题的研究。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
3.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才能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 附件一: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学术型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052001
课程名称:专业外语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学&&& 分:1学分
学&&& 时:18课时
开课单位: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及职称:曹东云 讲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专业外语》以课程与教学论领域英语文献阅读、翻译和写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使研究生熟悉专业词汇、掌握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熟练的专业英语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能力。主要内容包括:9-12篇专业英语文献,涉及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念、学习心理学、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前沿内容;课程根据专业英语文章进行翻译和写作训练,重点放在长句翻译技巧和专业文体写作方面。教师以专题形式为主进行授课,学生通过问题/专题任务驱动展开专题研习。考核方式:写论文;平时:期末=2:8。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王斌华:《专业英语教程:教育类(第2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焦建利、叶力汉:《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刘世清、关伟、王肖虹:《教育信息技术专业英语》,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4.Naperville, IL, and Los Angeles: Authors. enGauge 21st century skills: Literacy in the digital age. North Central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 the Metiri Group.2003.
5..The Mind tools E-book( 6th Edition).2009.
课程编号:0052003
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英文译名: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学分
学&&& 时:54课时
开课单位: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及职称:杨南昌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立足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域,通过学习理解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等一般性原理,旨在使学习者掌握学校教育的核心活动及课程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科学态度,掌握课程研制、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突出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在于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钟启泉等编:《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版。
3、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年修订版。
4、高文主编:《学习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广州出版社,2007年版
5、高文主编:《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之《人是如何学习的》,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6、郑太年:《学习:为人的发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7、吴刚:《从课程到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9、Mcneil著,徐斌艳,陈家刚译:《课程:教师的创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帕克、哈斯著:《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12、钟启泉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3、张华等:《课程流派研究》,山东出版社,2000年版。
14、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0052004
课程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英文译名: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Science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及职称:杨南昌教授、曹东云讲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目的:以现代教育科研基本范式及一般方法为研究对象,旨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教育科研方法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教育科研意识,树立科研兴教的思想;使其学习、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掌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操作技能,形成教育科研能力。教学内容:1.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2.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论;3.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4.教育理论形成的思维路线与方法;5.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与成果评定;6.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教学方法:教师专题讲授及学生自主探究结合,通过问题/专题任务驱动使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科研实践,运用所学进行教育科研的选题、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实际操作。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韩延伦:《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版。
3、(美)威廉&维尔斯马(William Wiersma),(美)斯蒂芬&G. 于尔斯(Stephen G. Jurs):《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叶澜:《教育科学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编号:0052002
课程名称:学与教的心理学
英文译名: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及职称:罗蓉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问题为基本线索,集中讲授学习与教学中的心理学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并力求反映国内外学与教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就,以使研究生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形成自己对学习、教学的看法,并升华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考试), 考核方式为:平时作业占20%、教学活动参与表现占1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70%。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
2、莫雷,《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4、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
5、《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6、罗伯特o斯莱文,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7、《认知心理学》及相关论文等。
课程名称: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eminar on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er’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初等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李斌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国际的视野和系统思考的方法来分析教师教育的现象与问题,深化对教师成长与发展规律的认识。主要内容包括教师与教师职业(专业)的历史发展、教师的角色与责任、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与实现途径、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与优化、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与模式、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与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传承与创新、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探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于忠海:《教师教育新论:对象、原理、策略和发展》,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出版社,2006年版。
6.:《》,,2008年版。
7.:《》,,2007年版。
8.:《》,,2003年版。
9.,:《》,,2002年版。
10.朱旭东:《中国教育改革30年(教师教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版。
12.[英]贾斯廷&狄龙,郑海霞译:《如何成为一名出色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课程编号:0052102
课程名称:教师学习与教学设计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f Teacher Learning & Instructional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初等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杨南昌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该课程立足于国际学习科学研究前沿与教师教学设计实践,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方式——教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技能——教学设计。在把握学习研究的发展历程、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当代学习科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掌握基于学习创新的课程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模式,关注基于教师日常实践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会应用学习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习环境的革新设计。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编,&等译:《剑桥学习科学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英文原版:Sawyer, R. K. (Eds.)(2006).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高文等:《学习科学的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5、高文等译:《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共五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7、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高文:《学习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吴庆麟,等:《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13、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编号:0052103
课程名称:教师教育政策研究
英文译名: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初等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蒋喜锋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内容旨在引领学生了解教育政策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分析和国际比较,使学生深入了解英、美、法、日等国家的教师教育政策及实践,并与中国现实进行相应的比较,以揭示教师教育政策产生和发展的特点,认识教师教育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的过程及规律,培养一定的政策分析和评估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政策的基本原理、早期国家教师教育政策的产生与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欧美国家政策、亚洲国家和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政策、我国的教师教育政策及实践。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郭志明:《美国教师专业规范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吴遵民:《教育政策学入门》,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吴遵民:《教育政策国际比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4、:《教师政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5、吴遵民:《基础教育决策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祝怀新:《封闭与开放: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7、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靳希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
9、罗博&麦克布莱德(Rob McBride)、 洪成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刘复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邓旭、陈如平:《》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版。
13、 (编者) ,
(译者):《教师政策:一个比较分析的框架》(教育展望14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4、卢乃桂、 操太圣:《》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白晓明、柳国梁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课程名称:教师心理与教师职业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n Teacher psychology and Career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及职称: 邱婷 讲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该课程主要以专题形式从教师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与教师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影响。学生需要系统掌握教师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师群体在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实践与转化、技巧与策略、发展与提高、体验与行为、幸福与成就、师德与人格、倦怠与促进、问题域途径,以及教师心理卫生相关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好以专业发展为核心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胡谊:《教师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2、胡谊:《成长的阶梯;成为专家教师之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3、费斯勒等著:《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4、罗伯特.C.里尔登《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孟万金编著:《职业规划:自我实现的教育生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6、程振响主编《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设计》,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课程编号:0052042
课程名称: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K
英文译名: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及职称: 谢云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是以信息化时代教育专业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特点、途径、策略的分析,结合“intel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项目的设计,培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师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主要教学内容有:教师专业化基本内涵、教师教育信息化的专业要求、信息素养、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与标准、职前职后信息技术培训标准、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与方法、“INTEL”未来教育项目分析、“微软携手助学”项目分析。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6
2、祝智庭译,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3
3、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
4、Joanne M Arhar著,黄宇等译,教师行动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课程编号:0052085
课程名称: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K
英文译名: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foreig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及职称:曹东云讲师、蔡连玉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以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概况为研究对象,以专题的形式讲授当前教师专业中的若干基本问题。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英国教师专业发展、法国教师专业发展、德国教师专业发展、俄罗斯教师专业发展、日本教师专业发展、印度、埃及和巴西教师专业发展、西方早期教师职业历史发展。教师以专题形式为主进行授课,学生通过问题/专题任务驱动,进行自主研究,拓展课程内容,形成一定水准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展示交流(论文/讲演/研讨等多种形式)。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陈时见:《教师教育课程论: 历史透视与国际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单中惠:《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肖甦:《比较教师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4.王丽丽,隋毅:《世界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谌启标:《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国际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王保华:《国际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7.王泽农,曹慧英:《中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黄崴:《教师教育体制国际比较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梁忠义:《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美英日韩四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0052074
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英文译名:The Schools of Thought on the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及职称:曹东云讲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当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以课程理论流派和教学理论流派为研究对象,以专题的形式介绍当代世界课程理论流派和教学理论流派。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理论流派: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教学理论流派:皮亚杰的认识结构发展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活的教育学”思想、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论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强化研究生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理论素养。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等编著:《当代国外教学理论》,2012版。
2、相关期刊,如《外国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
3、外文文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