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东北2015今年冬天冷吗是暖冬吗?

“三九四九”并不冷 今年冬天会成“暖冬”吗?
1月22日,冬日阳光继续温暖主城,图为市人民广场,小朋友在阳光下吹泡泡。”李永华解读最近这种“小阳春”天气称,按照标准,定义“暖冬”需要在上年12月至次年2月,全国气温需比常年气候均值高0.5℃。
  1月22日,冬日阳光继续温暖主城,图为市人民广场,小朋友在阳光下吹泡泡。通讯员 齐岚森 摄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杨晨 实习生廖雯雯)1月22日,市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称,过去一年,全市累计出现连阴雨203次,总次数较常年偏多4成,暴雨、连晴高温、低温等气象灾害也与之相随。而今年一开年,冬日暖阳频现,连俗称的“三九四九冰上走”似乎也未应验,今冬是否会以晴暖天气唱主调?专家认为,目前断言“暖冬”为时过早,据预测,本月下旬我市将有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各地日平均气温将下降5-7℃。
  市气候中心副主任李永华介绍,2014年全市平均气温17.5℃,与常年持平。去年,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43.2℃,出现在7月31日的开县;极端最低气温为-5℃,出现在12月22日的城口。
  去年很长一段时间的连日阴雨影响着市民的心情,而今年一开头,频现的冬日暖阳总算让大家觉得有所“弥补”。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市平均气温总体偏高了1.6℃。其中,1月中旬较常年偏高2.4℃,居历史同期第二位,仅次于1987年;1月上中旬总体偏高1.6℃,这个纪录自1951年以来位列第三,第一位是1987年,第二位是1954年。
  而人们印象中最冷的“三九四九”,今冬我市却也显得不大冷,这是为啥?“不光重庆,今冬国内不少地方都出现暖冬迹象。”李永华解读最近这种“小阳春”天气称,按照标准,定义“暖冬”需要在上年12月至次年2月,全国气温需比常年气候均值高0.5℃。
  “出现暖冬的年份,成因多半是大气环流异常,导致了冷空气偏北偏弱。从今年冬天的表现来看,‘三九’、‘四九’冷空气偏弱、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已成定局,但接下来的‘五九’至‘九九’的表现还未知晓,因而现在说‘暖冬’还为时过早。”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毅表示,温暖的气候氛围在本月下旬就将被“打破”,本月28日至30日我市有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各地日平均气温下降5~7℃,部分地区下降7~9℃;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此外,大部地区气温1~14℃,城口及东南部-4~12℃。
[责任编辑:
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华龙网官方微信
重庆新闻微信号
热线:023-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A01版 头版
A02版 热度
A03版 广度
A04版 热度
A05版 广度
A06版 广度
A07版 文娱
A08版 文娱
A10版 体育
A11版 体育
A12版 国际
A13版 连载
A14版 国内
A16版 视觉
A17版 文学暖冬与冷冬之争:年厄尔尼诺能带来什么?
暖冬与冷冬之争:年厄尔尼诺能带来什么?
厄尔尼诺正在出现或将要出现
最近,中国和日本的气象机构宣布厄尔尼诺已经出现。
世界气象组织(WMO)4日预测称,2014年12月到2015年3月期间有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这一概率在70%至75%之间。
华盛顿12月4日消息:据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周四发布的月报称,北半球冬季以及春季出现厄尔尼诺的几率达到65%,高于11月初预测的58%。
堪培拉12月2日消息:据澳大利亚气象局(BOM)周二称,气象模型预示未来三个月可能出现厄尔尼诺,不过现在已经开始观察到和这种天气相关的气象模式。
澳大利亚气象局称,气候指标已经逼近厄尔尼诺阈值,气象模型预示到明年2月份时出现厄尔尼诺的几率达到70%。
厄尔尼诺带来暖冬?
气候专家介绍,厄尔尼诺出现后,可能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全球大气环流和温度分布,导致气候出现异常。多年资料分析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当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
我在2014年5月23日指出,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发生当年我国多发生暖冬,而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发生当年我国东北发生夏季低温、严重低温冻害和冷冬,例如,1957、1972、1969、1976年。
厄尔尼诺不利于雾霾扩散
2014北京APEC峰会组成部分的APEC气候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与会专家预测,受到“厄尔尼诺”影响,今年冬天或将成为又一个暖冬,同时雾霾也会成为常态。
“厄爾尼諾出現,會使得東亞冬季風偏弱,風弱,則靜穩氣象條件會增加,這將不利於霧霾擴散。”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指出,季風偏弱,可以增加霧霾高發的風險。弱季風情況下,會造成氣流的輸送和擴散能力變弱,空氣呈靜穩狀態,同時大氣層結穩定度也增加,就是下冷上暖,空氣流動很弱,這個時候污染物就擴散不出去。“有人認為弱的季風會帶來臟空氣,就是這個道理。”丁一匯說。
最近研究表明,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和厄尔尼诺事件与中国雾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相关机制值得研究。每年1月雾霾高发。
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为18.6年,变化幅度从18.5-28.5度。在极大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增大三分之一,导致南北冷暖空气激烈交汇,造成严重洪涝;在极小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减少三分之一,导致南北冷暖空气交汇程度减弱,有利于静稳天气的形成,造成严重干旱、高温和雾霾天气的发生。
我在2008年9月16日指出,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为年、年、年、年,对应中国雾霾日的峰值;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为年、年、年,对应中国雾霾日的谷值。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对应雾霾高峰,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对应雾霾低谷。原因在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月亮潮大幅度的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冷空气南北流动幅度加大,减弱了雾霾的形成条件。,
厄尔尼诺事件当年中国发生高温干旱,拉尼娜事件当年中国多发生低温洪涝。所以,厄尔尼诺事件导致中国雾霾高发,如1965、1972、1976、1979、1982、1987、1992、1997、2002、2006、2009年;拉尼娜事件导致中国雾霾低谷,如1962、1964、1967、1978、1985、1989、1998、2000、2010、2011年。应该注意的是,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是在当年1月后发生,存在一个时间差,因此造成的影响也存在一个系统的时间差。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中国雾霾可能高发,特别是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当年。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15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中的厄尔尼诺事件导致雾霾峰值发生。
厄尔尼诺与最热年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2013年的最热年是2014年更热年的前兆,如果2014年不发生8.5级以上地震,发生最热年的概率更大,会超过2013年。
1.&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相关报道:
日本宣布厄尔尼诺已出现
19:39|&发布者:
syusuke| &粮油市场报
摘要:&日本气象厅12月10日宣布今年夏季期间已经出现厄尔尼诺。这是5年来首次出现这种天气,并且很可能持续到冬季。日本气象厅上月预计今年冬季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超过50%。但是12月10日日本气象厅称,厄尔尼诺现象已&...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日本气象厅12月10日宣布今年夏季期间已经出现厄尔尼诺。这是5年来首次出现这种天气,并且很可能持续到冬季。&&日本气象厅上月预计今年冬季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超过50%。但是12月10日日本气象厅称,厄尔尼诺现象已于今年6月到8月期间现身,并持续到了11月份。
厄爾尼諾不利於霧霾擴散
2014年12月14日01:19
& &來源:科技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厄爾尼諾不利於霧霾擴散
  厄爾尼諾的出現,對於霧霾的產生和消散有哪些影響?
  “厄爾尼諾出現,會使得東亞冬季風偏弱,風弱,則靜穩氣象條件會增加,這將不利於霧霾擴散。”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指出,季風偏弱,可以增加霧霾高發的風險。弱季風情況下,會造成氣流的輸送和擴散能力變弱,空氣呈靜穩狀態,同時大氣層結穩定度也增加,就是下冷上暖,空氣流動很弱,這個時候污染物就擴散不出去。“有人認為弱的季風會帶來臟空氣,就是這個道理。”丁一匯說。
  厄爾尼諾的產生會對未來的氣候狀況有很大的影響,公眾也會因此而有擔憂。那麼,公眾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厄爾尼諾?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飛介紹說:“厄爾尼諾現象是熱帶海洋最強的年際變化信號,和拉尼娜事件聯合起來循環發生,具有3—7年的周期,是一種自然現象,一般公眾不用擔憂,但是與厄爾尼諾現象關系密切的氣候區域,其農業生產可能會受到明顯影響,需要引起相關部門和機構高度關注。”
  鄭飛說,根據監測預測,這次厄爾尼諾事件相對弱一些,對明年的影響不會像1997—1998年事件那麼嚴重。而氣候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氣候預測要持續不斷滾動才行。(科技日報北京12月13日電)
(來源:科技日報)
厄尔尼诺来了,今年会是暖冬吗
2014年12月14日01:17
&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厄尔尼诺来了,今年会是暖冬吗
  ■周末特别策划
  厄尔尼诺,暖冬。这二者是否存在着必然联系?
  厄尔尼诺,这个任性的孩子,几乎每隔几年便会在太平洋上走一圈。它对于气候变化、农业生产都有影响,也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的厄尔尼诺已经发生,它的发展趋势如何?会对今冬天气带来哪些影响?在前不久中国气象局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上,相关专家给出了答案。
  一波三折:今年厄尔尼诺发展复杂
  厄尔尼诺是热带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增温现象。对于今年厄尔尼诺的发展状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丁一汇说,今年厄尔尼诺的发展非常复杂,从春天开始发展时非常强,接着变弱,然后艰难地渡过了夏季三个月。国内外气象学家以为厄尔尼诺夭折了,但是9月份以后它居然再次发展起来,9至11月持续发展,一直到现在。估计到12月份会达到最强,然后可以一直延续到明年1月和2月,2月份以后减弱,整个过程大概延续一年多。
  丁一汇表示,厄尔尼诺受到挫折之后不可能发展成强厄尔尼诺事件了。所谓弱的厄尔尼诺就是热带中东太平洋增温0.5度到1度之间。但是即使是这样弱的厄尔尼诺,也改变了中东太平洋已经维持了15年的冷水状态,在此期间需要用气候模式去预报和追踪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供预报服务。
  丁一汇的结论得到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的印证。
  陈丽娟介绍说:“目前无论是国家气候中心的标准,还是欧美等国家的标准,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暖水都处于发展状态,并可能在冬季达到盛期。这是目前国内外对厄尔尼诺事件的监测预测情况。”陈丽娟说,按照监测业务标准,从今年5月份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到现在已经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早些时候的预报是这次厄尔尼诺会比较强,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减弱呢?
  丁一汇认为,西风使得海水变暖,东风使得海水变冷,今年东风持续时间太长,这是导致厄尔尼诺减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二个原因是赤道太平洋已经持续了15年的冷水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出现太强的厄尔尼诺。
  是否暖冬: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据统计,在最近五十多年中,凡是有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80%左右都是冬季相对偏暖,今年也会是个暖冬吗?
  在陈丽娟看来,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得我国气候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不是厄尔尼诺事件一个因素就可以搞定的,“所以无论是天气预报还是气候预测,我们要考虑的因素都更全面更复杂一些。”
  陈丽娟认为,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之后,对东亚地区来讲,是提供了一个造成东亚冬季风偏弱的背景。极冰的融化易造成极地冷空气扩散,这与厄尔尼诺事件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是相反的。实际上仅从厄尔尼诺事件和极冰融化的影响这两个因素考虑就非常复杂,因为二者的时空尺度和影响机制不一致,如果再加上大气自身动力演变特征,使得预测更加扑朔迷离。但是在厄尔尼诺背景下,由于冬季海陆热力差异的减弱,是有利于东亚冬季风偏弱的,但是不能简单说一定出现暖冬,因为极地冷空气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暖冬的定义也有行业标准,有单站暖冬、区域暖冬或者全国性的暖冬,我们不能笼统地提暖冬这个词,究竟是全国还是某些区域达到暖冬的标准,还要根据监测确定。
  进入12月份以来,中国大部地区一改之前气温偏暖的状态,冷空气入侵频繁,这是不是表明暖冬的可能性不大呢?
  “是否暖冬和冷空气活动是两个层面的概念。是否暖冬一般指气候,是整个冬季三个月气温的平均状况是否比常年偏暖;而冷空气活动是天气概念,这二者在时间尺度是不一样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飞解释说。
  郑飞进一步解释,最近的冷空气活动是西伯利亚高压偏强造成冷空气南下,其影响比较明显,使得全国大范围地区出现强降温,甚至南方很多地区也都有很明显的降温情况,“现在还是处在12月份,是不是暖冬,还需要看1月份和2月份的气温状况。今年是否暖冬要从整体来看冬季气温是否处在一个比常年偏暖的状态。”
  今冬气候:暖背景下演绎发展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多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现象。这让经历过的人至今难忘。那么,这样恶劣的天气状况会不会在今年重新上演?
  丁一汇分析,今年如果北极冷空气加强的话,不能排除还会发生像12月初的寒潮过程,但是这毕竟是一次天气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完全压倒厄尔尼诺造成的暖背景。“寒潮产生的温度变化要比厄尔尼诺产生的气候变化大得多,由于冷比暖的变率大的多,所以我们还会感觉这是冷天气。”
  丁一汇说,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是强的持续性寒潮影响的结果,强寒潮的移动来源和今年冬天冷空气的移动来源不同。2008年强寒潮来自中亚与西亚,花了一个月时间不断移向中国,产生了大范围的冰雪冻雨灾害。而去年冬季美国发生了6次强的暴风雪天气,几乎是连续不断的从北极下来的冷空气造成的。
  但是,从气候的角度讲,我们今年还是会从厄尔尼诺的发生形成的暖背景着眼。世界上许多科学家认为目前太平洋海温发生了变化,因为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已经变暖了,这种情况会使全球许多地方气温偏高。
  丁一汇认为,今年即使是还发生几次冷空气过程,也不会出现2008年那样的低温雨雪冰冻强度。因为北极的冷空气活动背景变了。
  根据世界各国对中国的集合预报,大多认为今年12月和明年1月中国基本上是暖的,2月份可能会转冷。“因为厄尔尼诺是一个暖的背景,我们基本上是按照暖的背景来演绎今冬的天气走势,但这中间有可能会发生冷的寒潮天气过程,造成短时期的寒冷天气。”丁一汇解释说。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3日电)
(来源:科技日报)
厄尔尼诺能阻挡寒冬的到来吗?
2014年12月12日&14:30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厄尔尼诺能阻挡寒冬的到来吗?
本报讯(记者牛伟坤)今年以来,一直喊得比较热闹的“厄尔尼诺”,让人们眼巴巴地盼望着一个暖冬的到来;而前几日的寒潮,则让北京人体验了一把“速冻”的感觉。是寒潮气势太汹汹,还是厄尔尼诺力度太薄弱?厄尔尼诺能否阻挡得住寒冬的到来呢?
昨天,在中国气象局“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飞对此做了解释。郑飞说,“暖冬”是一个气候概念,指的是冬天3个月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偏暖的状态。而前几天袭来京城的寒潮,是一次天气过程,偏强的西伯利亚高压使得冷空气南下,造成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普遍降温。天气过程与气候是两个概念,在时间尺度上有所不同。今年是否是暖冬,还需等待明年1月、2月的数据,通过综合数据来判断今年冬天的平均气温是否处于比常年偏暖的状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表示,最近10年到15年,我国冬季气温的上升在减缓。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等地冬季气温在最近10年到15年间是下降的。从气温的四季分布来看,我国春、夏继续升温。因为春夏在升温,冬天虽然变冷,平均来看,气温总体还是一个升温的态势。
丁一汇说,冬季温度变低,主要是冬天里多次冷空气侵袭北方的结果。那么冷空气是哪儿来的呢?丁一汇介绍说,冷空气主要来自北极。北极之前是一个大的低气压,冷空气被封在了“牢笼”里出不来,因此,大家得以享受了20多年的“暖冬”;但是,由于北极冰的融化,水面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到了冬天,海洋在夏天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加热了北极的大气,北极的冷空气被挤到了中纬度,并主要到达北美和东亚地区。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介绍,厄尔尼诺发生之后,对东亚地区来说,容易造成冬季风的偏弱。但是,在冬季风偏弱的大背景下,不排除其他强的冷空气活动的影响。今年是不是暖冬,还需要根据监测进行进一步订正。
值得一提的是,冬季风偏弱,有可能会增加雾霾出现的风险。丁一汇表示,“弱的季风会带来脏的空气”,这主要是因为季风偏弱,会造成污染物输送和扩散的能力变弱,污染容易形成长时间盘踞。J191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可能是暖冬雾霾将成常态
2014年10月29日&05:49:08&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陈伟利
浙江在线10月29日讯&(钱江晚报记者陈伟利)最近半个月来,全国已经连续遭遇了3次自北而南比较严重的雾霾天,霾已经成了堵在我们心头的一块心病。这两天,北京的小伙伴在微信上表示,下个月APEC期间,公司放假6天,打算逃离北京去空气清新的地方休假去。
  其实,这两天,2014北京APEC峰会组成部分的APEC气候研讨会正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与会专家预测,受到“厄尔尼诺”影响,今年冬天或将成为又一个暖冬,同时雾霾也会成为常态。
  昨天,钱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气候中心,工程师毛燕军说,最近全国的专家们都在会商今年冬季全国气候趋势,本月底下月初会有结果。
  毛燕军说,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基本成定局,从5月到9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已持续偏高0.5℃以上达5个月,如果10月份仍偏高0.5℃以上,那“厄尔尼诺”现象就成立了。但它并没有传闻中的厉害,根据大多数气候模式的预测,强度上很可能是中等水平。
  “厄尔尼诺”是海洋和大气之间互相作用的典型例子。随着冷热空气的交替,海水温度的变化对于大气有重要的驱动作用,由此便带来了一系列的“闹心”天气现象,台风、雾霾、暖冬等,都可以视作“厄尔尼诺”的衍生产物。
  毛燕军表示,如果今年“厄尔尼诺”现象成立,那今年冬天偏暖的可能性非常大,全球平均气温会偏高,但也不排除中国某个区域偏冷的情况发生。
  据《扬子晚报》报道,正在参加APEC气候研讨会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海外院长王斌说:“今年的厄尔尼诺目前还处在较弱阶段,纬度在30度以内的地区受影响最为强烈。由于我国位于太平洋的西岸,所以伴随着厄尔尼诺的来临,冬天气温会相对升高。长江附近的区域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王斌解释,厄尔尼诺对我国北纬30度以南地区影响更加显著,“在北纬30度以南地区,厄尔尼诺会减弱冬季风。”而浙江恰好处于这个纬度线边缘。
  受暖冬影响,今年雾霾也将成常态。王斌说:“大气的边界层本可以扩散掉部分污染物,但由于暖冬气温的升高,加上静风、无雨、逆温等不利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大气的边界层出现了稳定的局面,原本应该被扩散的污染物没能出走,便形成了雾霾。”
  关于暖冬和雾霾的关联度,浙江省气象局的专家说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确切研究。雾霾不仅跟温度有关,跟降水和空气运动都有直接关联,而且有很强的地域性。如果暖冬降水多,反而会冲刷雾霾,而且还跟辐射降温有关。南北方差异也很大,北方的暖冬可能温度比较低,仍在0℃以下,南方的暖冬可能会升至0℃以上,两者导致的天气也会不同。
标签:暖冬|雾霾责任编辑:石潇俊
2014年3-5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2014年7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2014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2014年5月4日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年和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年与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年。
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厄尔尼诺在7月形成的预测还需要新的大的动力支持。
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通常发生在12月25日圣诞节前后,所以被称为“圣婴”。
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小值,打开德雷克海峡通道,减弱秘鲁寒流,有利厄尔尼诺的形成。
这两种因素使厄尔尼诺发生在2015年初的可能性最大。
冷冬还是暖冬?
已有&687&次阅读&
13:2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冷冬还是暖冬?
国家气候中心是第一个宣布厄尔尼诺已经形成的气象机构,并预测今年暖冬发生。
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带来我国暖冬;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厄尔尼诺也可能带来我国冷冬。由于2014年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今冬可能先暖后冷,要做好后期冷冬的防寒准备。
本文引用地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今年冬天会冷吗]暖冬和冷冬的争论:今年冬天会更冷吗?_今年冬天会冷吗-牛bb文章网
[今年冬天会冷吗]暖冬和冷冬的争论:今年冬天会更冷吗?_今年冬天会冷吗
今年冬天会更冷吗?http://www.niubb.net 日08:35 中国科学报日前北方的一场降温,让人们纷纷穿上厚实的冬衣,似乎这个冬天来得有些早。这种感觉好像也得到了科学家的佐证,近日,香港天文台就发出预测,今年冬天会比往年更冷。北极冰层融化让今年冬天更冷香港天文台台长岑智明预料,今年香港将迎来更冷的冬天。支持这一预测的根据是9000公里以外的北极冰层融化。岑智明指出,“目前,北极冰层覆盖范围由高峰期逾1200万平方公里,快速缩减了七成,只余下341万平方公里”。尽管世间万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几千公里外的北极气候变化又是怎样影响到我国大陆的呢?今年冬天真的会更加寒冷吗?这个冬天在我国大陆地区会不会出现极寒、暴雪等极端恶劣天气呢?对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祝从文告诉记者,这一预测有一定道理,根据北极涛动理论,全球气温变化就像翘翘板,当极地、高纬度地区的气压低于平均气压时,中低纬度地区的气温就会升高;反之,当极地、高纬度地区的气压高于平均气压时,会将更多的冷空气挤向中纬度地区,中低纬度地区的气温就会降低。北极海冰融化导致高纬度地区气压升高,就会把原来聚集在这里的冷空气挤压出来,这些被挤压出来的冷空气就会向北美和欧亚大陆伸展,也会给中国带来降温。影响气候因素复杂,现在预测为时尚早但在北京市气象局研究员吴正华看来,现在预测冬天寒冷程度还为时尚早。他不否认北极涛动对我国大陆冬季气候的影响,但这只是气候变冷的因子之一,究竟会对冬季气候产生多大影响,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当然,从近30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华北地区,最近3年冬季气温比平均值偏低0.5摄氏度,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并非所有地区都变冷。比如去年冬季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偏冷,但是华南地区却偏暖。这种地区差异是由大气环流的变化引起的,处于高压环流控制下的区域就偏暖,处于低压环流控制下的区域就偏冷。吴正华告诉记者,其实对我国气候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是北太平洋西部的黑潮,判断我国气候变化可以更多地关注赤道太平洋的海温是否正常,今年4月拉尼娜已经消散,而目前,赤道太平洋海面厄尔尼诺现象还没有形成的迹象,所以今年冬天是否更冷还不好说。那么,今年冬天我国是否会出现极端寒冷天气呢?祝从文指出,极寒天气在气象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为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对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人们来说,冬季零下20摄氏度是正常温度,而对于我国南方的人们来说,零度以下就会觉得很冷。所以极寒天气每个地区的标准不一样,只有出现低于某地正常温值的情况,才算是极寒天气。如果今年冬天气温比平均值偏冷,就会出现极端严寒天气,但是究竟在哪一地区出现,是无法预测的。(扈中平)http://weather..cn/news/3582271.html2009年暖冬预测失败的教训:厄尔尼诺带来暖冬还是冷冬? 15:0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暖冬 冷冬 拉马德雷 厄尔尼诺 推荐到群组2009年暖冬预测失败的教训:厄尔尼诺带来暖冬还是冷冬?杨学祥青岛晚报讯 “达维”刚走“海葵”又送来降雨,近期台风频频,而这,可能和远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有关。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0414619.shtml2009年6月爆发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一些气候专家根据近30年的经验和全球变暖的趋势,预测年为暖冬。令人震惊的是,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低温暴雪频发袭击北半球的美洲、欧洲和亚洲,冷冬重新回归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的错误估计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气候变化的规律,调整气候持续变暖的心态,客观预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2009年暖冬预测失败让气象预报工作备受责难。2009年底,中国气象网上刚刚公布说今年是厄尔尼诺年,又是一个暖冬,紧接着华北就来了强暴风雪的寒冬。我们在日提出了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一、2009年太阳黑子低值将迎来一个“冷冬”。二、2009年发生的8级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blog-.html2012年厄尔尼诺已经发生,早在日我就指出,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7年、1969年、1972年、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54年-1956年、1964年的拉尼娜事件给中国带来严重低温冷害。2000年世界逐渐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2008年的拉尼娜事件已经在2008年1月给中国带来严重的低温冻害,下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将带来严重低温冷害的预期值得关注。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6年和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2007年、2010年、2011年的拉尼娜事件都对应全球的严重低温冻害事件。/blog-.html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一、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二、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四、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相关报道:厄尔尼诺或送来“暖冬”日11:38 青岛晚报晚报讯 “达维”刚走“海葵”又送来降雨,近期台风频频,而这,可能和远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有关。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市气象局气候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岛城作为沿海城市,在厄尔尼诺影响下不仅能产生台风、暖冬等气候现象,近海“黑潮”(一股暖海流)的发生几率会有所增加。而从历史资料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 1997年-1998年厄尔尼诺影响我国,1997年夏季,我市出现大旱天气并且温度远远高于正常年份。在全球变暖已成趋势的背景下,虽然厄尔尼诺并不是暖冬形成的惟一原因,但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今年上半年,全市平均气温9.6摄氏度,与常年持平,但比去年高出0.5摄氏度。 (记者 徐美中) 受台风影响连续降雨天气通透,昨日下午,栈桥对面的北海船厂、山体近在咫尺。汤臻 摄影报道作者:徐美中/0414619.shtml暖冬与冷冬:30年经验pk60年周期杨学祥 08:24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厄尔尼诺,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低温冻害30年的经验:年为拉马德雷(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暖位相时期,年中国部分省份连续18年发生暖冬,特别是厄尔尼诺与暖冬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0年的局部经验表明,厄尔尼诺年中国发生暖冬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不少气象部门认为2009年6月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将给中国带来暖冬。60年的拉马德雷周期:年为拉马德雷(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8次,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有7-8年的滞后期。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8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发生了中国南方罕见的冰雪冻灾,验证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有7-8年的滞后期。2009年提前一个月入冬,再现拉马德雷周期。气象台不研究拉马德雷现象使暖冬和冷冬预测处于是是而非的尴尬境地。“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周期为50-70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石家庄市54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降雪再现了拉马德雷周期。/blog-.html气候变化的错误估计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暖冬与冷冬 07:49 |个人分类:灾害预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暖冬,冷冬,预测,问责气候变化的错误估计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暖冬与冷冬杨学祥2009年6月爆发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一些气候专家根据近30年的经验和全球变暖的趋势,预测年为暖冬。令人震惊的是,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低温暴雪频发袭击北半球的美洲、欧洲和亚洲,冷冬重新回归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的错误估计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气候变化的规律,调整气候持续变暖的心态,客观预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年暖冬预测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王希、于文静)入夏以来,我国天气变化多端。频发的强降水和持续的高温天气引发人们对极端天气和异常气候现象的关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任福民透露,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已初露端倪,但不能断定我国目前的天气情况是由厄尔尼诺引发,未来有何影响仍需观察。据了解,通常在厄尔尼诺发生时,我国的夏季风会较弱,季风雨带偏南,夏季北方地区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天,而东北地区出现低温的几率增大;冬季出现暖冬的几率也会提高[1]。中国天气网讯 夏季以来,我国天气变化多端,高温、强降水轮番上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2009年地球将很热,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会较弱,季风雨带偏南,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天;厄尔尼诺可能会使冬季出现暖冬的几率增大;夏季东北地区出现低温的几率增大;西北太平洋的台风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偏少。由此可见,我国的气候也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范围之内[2]。(刘B)2010年新年伊始,暴雪、寒潮、大风降温等极端天气频发,使我国大部地区温度突破历史极值,寒冷异常。这是否意味着暖冬时代的终结?“这次严寒,并不能称为全国性的寒冬,应该算是暖冬中的一个插曲。”中国工程院院士、气候变化研究专家丁一汇说。气象专家预计,经过1月下旬的过渡,今年2月份以后我国气候会朝暖的方向发展。“气候变暖是一个趋势,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极端‘冷事件’只是这个大趋势下出现的正常气候波动。总体来讲,这种自然的变化是叠加在长期的气候变暖趋势上,形成温度上升中的冷暖交替周期,但从长期平均看,很难改变整个气候变暖的趋势。”丁一汇说[3]。《北京日报》讯(记者张军)许多市民感觉,这个冬天冷得让人找到了儿时冻耳朵的感觉,有点像上世纪70年代的冬天。那么,北京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暖冬是否终结,北京的气候是否自今冬发生了逆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昨天说,不能从一两个月的变化就认定气候偏暖的长期趋势已发生逆转。2009年11月初,一场大雪将北京一夜逼进冬天,12月初的几场小雪又连续拉低气温,整个12月本市气温比常年偏低2℃左右。2010年新年伊始,一场罕见大雪再次把低温逼出极值。北京市气象台昨天统计,1月1日至8日平均气温为-8.9℃,而历史同期的日平均气温为-3.5℃,尤其是1月5日出现的-16.7℃的低温,是1971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气温。气象部门预计1月中旬平均气温为-5至-6℃,还是比常年的-4.8℃要冷一些。那么,为什么现在还不能认定暖冬终结呢?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解释,去年12月以来本市气温低,就整个冬季而言,出现阶段性高温、阶段性低温都很正常,现在离冬季结束时间还比较长,不排除1月下旬和2月份有突然变暖的可能。专家介绍,今年冬天天气的变冷主要是大气环流进行了明显调整,冷空气因此势力强劲,影响比较大。但从目前的长期监测看,1月下旬和2月中旬大气环流有再次进行调整的可能。同时,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气温都在上升,这一趋势短期内没有变化[4]。日东北新闻网讯(记者贺小雁)-29℃,-30℃,前几天,沈阳的冬天一次次刷新最低温纪录,虽然这两天气温略有回升,但这个寒冷的冬天还是给沈阳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今年冬天为啥这么冷?还能冷多久?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今天采访了辽宁省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韩江文。韩江文告诉记者,沈阳的寒冷天气马上就会结束,沈阳今天冬天前半冬是冷冬,后半冬是暖冬。韩江文告诉记者,前几天中央气象台会商,预计今年的前半冬是冷冬,后半冬是暖冬,转折点大概是十天以后。也就是说,寒冷的沈阳冬天再过十天就要过去了。市民们加把劲,再挺挺[5]。事实上,年沈阳为冷冬。年气候变冷和冷冬预测我们在日指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带来的不是“暖冬”而是严重低温冻害。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东北地区发生严重低温冻害的、年都是厄尔尼诺年。1952年至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8次,其中,、年都是厄尔尼诺年。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最长,预示流感大流行的到来。因此,2009年冬季偏冷的可能性大,超常低温将导致流感爆发增强[6]。我们在日提出了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一、2009年太阳黑子低值将迎来一个“冷冬”。二、2009年发生的8级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7]。年北京、沈阳和黑龙江省发生冷冬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张淼淼)北京刚刚经历了近1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季,与此同时北京连续4年的暖冬记录也宣告终结。记者3日从北京市气象台了解到,今年冬季(2009年12月到2010年2月)北京市平原地区平均气温为零下3.5摄氏度,比常年的零下2.7摄氏度偏低0.8摄氏度,比近10年平均的零下1.9摄氏度偏低1.6摄氏度。“全市20个监测站中,冬季平均气温最高的是通州,为零下2.2摄氏度,比常年偏高0.3摄氏度;平均气温最低的是佛爷顶,为零下10.2摄氏度,比常年偏低1.3摄氏度,2010年1月6日南郊观象台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6.7摄氏度,是2002年以来同期出现的最低值。”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郭文利告诉记者,与常年同期相比,今冬北京市大部地区以偏冷为主,偏低幅度为0.2到2.3摄氏度不等[8]。沈阳晚报记者从沈阳市气象台了解到,2009年冬季(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沈阳的平均气温为-11℃,与常年相比冷了2.3℃,这个冬季的寒冷程度,排名历史同期第六位[9]。黑龙江新闻网讯 3月1日,记者从省气象台了解到,从2009年11月入冬以来,我省就呈现出降雪多的趋势,当月降雪量就达到10.3毫米,此后便一发不可收,除在干冷的今年1月外,其他月份降雪量都在10毫米以上,去年12月、今年2月降雪量比历年同期分别多142%和181%,整个冬季降雪量达到39.6毫米,比历年同期多78.4%;平均气温在-16.7℃,比历年同期低1.6℃,除去年11月外,去年12月,今年1月、2月平均气温都接近-20℃。从去年入冬以来,我省弱冷空气持续的时间较长,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弱、强冷空气强度都比常年大,所以出现了冷冬[10]。南方周末:谁制造了暖冬谎言?一向是避寒胜地的佛罗里达,正遭受着八十余年来的破纪录低温,让这里正值成熟期的柑橘备受考验。备受考验的还有中国的海运,截至目前,渤海海面的冰封已达40%。这给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现在虽然还没有极端天气造成损失的具体数据,但是由整个气象灾害,以及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过去的15年中,全国平均每年是1000亿到3000亿,占GDP的1%-3%。这让气象预报工作备受责难。2009年底,中国气象网上刚刚公布说今年是厄尔尼诺年,又是一个暖冬,紧接着华北就来了强暴风雪的寒冬。气候的不确定性确实为气象科学家们出了难题。年冬天,我们预报是暖冬,但却经历了全球变暖后的第一个寒冬,当时的媒体报道 “谁制造了暖冬的谎言”,我们压力非常大。2009年也是一样,刚报出来暖冬,华北就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寒冬。当时发布报告的时候,还没有深入认识到假厄尔尼诺,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观察和分析,才得出结论。极端气候的出现,为天气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气象局在接下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下大功夫研究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关系。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关涉到灾难应对的问题。2008年的冻雨后,国家方面质问我们为什么不早报,哪怕早几天,但当时我们确实没有这个能力。为了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国家科技部已经立项针对极端气候的专门研究。一个低温冷害如发生在夏季生长季,东北就要减产大约100亿斤粮食。所以,除了应对变暖,还不能忽视冷的极端事件。冷的极端事件对生态系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持续了20年的暖冬,我们引进的树种大部分都是抗暖的,结果2008年大部分树种被冻死,今后引进种子既要考虑耐暖,还要耐寒。根据国内外的气候与海洋观测和预报,目前的天气已经往正常的厄尔尼诺方向发展,一个基本标志是,美国的天气已经变化了,11月西边冷,东边暖,而现在是西边暖,东边冷,这就是典型的厄尔尼诺分布。我们对国内气温回升的估计时间大致在2月初以后[11]。事实上,“国内气温回升的估计时间大致在2月初以后”的预测没有实现。首个冷冬致使部分地区小麦苗情偏弱中国网讯 2月25日10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胡元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广才做客强国论坛,以抢农时、抓春管、夺丰收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胡元坤说,与往年相比今年小麦(,-0.31%)生产起点更高、任务更重,同时,面临的气候形势、苗情长势也更复杂。去年是二十多个“暖冬”以来的首个冷冬,入冬明显提早,气温持续偏低,致使部分地区小麦苗情偏弱。据我部农情调度,今年冬小麦冬前一、二类苗比例为79%,同比减少3.3个百分点,是近五年来苗情较差的一年。黄淮海地区小麦叶龄较常年同期偏少0.5-1片叶,单株分蘖少、群体偏小、次生根发生少、幼穗发育进程慢。胡元坤说,春管对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弥补冬前分蘖不足极为重要。目前雨水节气已过,黄淮、江淮地区冬小麦陆续返青,华北、西北地区即将进入返青期,西南地区处于拔节期,正值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肥水等田管措施要在3月底前落实到位,时间相当紧迫,必须立即行动,把加强春季麦田管理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为夺取夏粮丰收打牢基础[12]。2月份中国主要与低温有关的天气气候事件中新网3月3日电 中国气象局今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通报了2月份中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2月9日~11日,我国西北及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 江苏中北部、安徽中北部、山东南部、河南东南部部分地区降13毫米~20毫米雪或雨夹雪;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湖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降雨25毫米~60毫米,局部地区达80毫米~100毫米。春节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低,南方大部地区新年与雨雪低温相伴。2月13日~15日,我国南方地区迎来了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江汉、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出现中到大雪或雨夹雪天气,江苏、安徽、浙江的局部地区出现暴雪,南京、合肥出现农历新年首场大雪,杭州降了暴雪;贵州贵阳等36个县市出现较大范围冻雨天气。全国大部地区经历了近22年来最冷春节。2月12日~18日,全国大部平均气温为零下5.3℃,较常年同期(零下2.2℃)明显偏低,为1989年以来最低值。除西藏中东部、青海南部、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外,全国其他大部地区气温一般较常年偏低2~4℃。辽宁吉林部分地区出现雨雪冰冻灾害。2月24日~25日,黑龙江东部和南部、吉林中东部、辽宁中东部出现降雪、雨夹雪或冻雨天气,其中辽宁中部、北部和吉林东南部出现冻雨,出现时段主要集中在24日下午至夜间。雨雪冰冻灾害给公路、铁路、航空和电力等带来较大影响,辽宁、吉林两省的机场和高速公路一度全部关闭,大量客流涌向铁路,而由于部分铁路输电线路严重结冰,导致沈阳至北京间部分旅客列车晚点,沿线车站出现旅客滞留。冻雨还导致辽宁部分输电线路多次跳闸。雪灾、冰雹灾害和低温冻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雪灾导致四川、云南和新疆灾情较重。2月13日~19日,四川部分地区遭受雪灾,13.1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0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2月16日~19日,云南昭通、迪庆、维西县等地遭受雪灾,12.4万人受灾,农作物绝收8600公顷,损坏房屋1500余间,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2月20日~24日,新疆北部14个县遭受雪灾,11.3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800余间,损坏房屋2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冰雹灾害袭击江西、湖北等地。三次风雹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受伤、农作物受灾、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超2亿元。此外,江南北部低温冻害严重威胁农业生产[13]。新京报:气象预报部门没有免责的特权日报道,日前,从中国气象局召开的汛期气象服务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传出消息,气象部门出现重大气象预报失误的,纪检监察部门将严肃查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而就在此前,强风雹突袭我国数个省份,河南、安徽、山西、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先后受灾,造成数十人死亡。本报昨日报道,6月3日晚,十一级大风在豫东平原席卷而过,正值麦收时节,商丘、开封等市蒙受重灾。比锅口还粗的树,成排成排,像薅菠菜一样被连根拔起,亲历者说,一辈子没见过那样的景象。当地农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显然,对于灾害天气特别是强风雹这样的特大灾害天气,如果能事先准确预报,民众就能提前做好防备,免得在猛烈的暴风雨中陷入被动和危险。因此,气象预报做到最大的精准至关重要,在现代国家,耗费纳税人金钱设立专门天气预报设施和机构,目的正在于此。然而,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些地方的天气预报部门在出现失误时,总是以“气象预报不可能百分百准确”来敷衍公众。于是,气象部门似乎拥有了工作失误可以免责的特权,预报准的时候可以请功,不准的时候可以脱咎,甚至有人戏言,天气预报是天底下最好干的活什。可见,中国气象局此次强调重大气象预报失误领导要担责,可谓恰逢其时。天气预报不是不可以出现误差,但误差是有原因、有几率的。如果一边当下的预报技术可以精确到分钟,一边一些重大灾害天气却屡屡出现在预报之外,那恐怕难说都是技术问题。中国气象局此次自我加压,要求对重大气象服务失误追责,一是可以扭转一下某些气象部门的颟顸粗糙、罔顾民生的工作态度,二是有利于借此建立重大气象预警机制。先从重大气象预报准确做起,才能够逐步重建气象机构的公信力,只有公信力增加,气象机构的地位才能越来越重要。当然,这只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重大灾害天气预报准确了,社会将为此少付出许多代价,能避天灾何不避呢[14]?冷冬和暖冬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事件,误差不能解释预报的失误。由此而导致的灾害损失谁来担责?是否需要向公众道歉?本文引用地址:/blog-.html本文引用地址:/blog-.html本文引用地址:/blog-.html 上一篇:北京延庆遇52年来最大暴雪:关注厄尔尼诺和潮汐组合下一篇:今冬先冷后暖的预测得到初步证实 分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 2016年是暖冬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