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际事例说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补贴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这项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什么历史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实例有哪些?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提出的开发战略是什么?这个战_百度作业帮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这项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什么历史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实例有哪些?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提出的开发战略是什么?这个战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这项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什么历史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实例有哪些?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提出的开发战略是什么?这个战略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对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你有何合理性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的事务,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3)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4)实例:①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②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白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5)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西部大开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它的提出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燕尾服,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6)进一步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帮助他们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民族经济;中央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要给予大力的支援.更好的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实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知识点梳理
民族区域自治1、背景和原因: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2、、措施:(1)政策: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实践:实施。3、成果:现在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权。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和,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实施意义:就是要开荒,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逐步形成我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阳)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摘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这项政策的内容是什么?...”,相似的试题还有: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由于()
A.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B.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C.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D.中共中央提出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结合材料说出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今我国不断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本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史料,启迪智慧。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一一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材料中的“A”处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在宜昌市范围内,举出一个实行少数民族自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到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你认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转折性会议有直接联系?如今我国不断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本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3学年高二政治教案:《意识的作用》(新人教版必修4)(2013高考)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2013学年高二政治教案:《意识的作用》(新人教版必修4)(2013高考)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7:39:1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3学年高二政治教案:《意识的作用》(新人教版必修4)(201
官方公共微信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探索&|&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杨勇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党中央确立的实现全国全面整体小康和富裕的根本之路,也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作为全国经济社会有机构成部分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在充分科学理解全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一般含义的基础上,努力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西南是全国经济发展滞后的内陆地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在区内,城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很大,而且呈加速拉大的趋势。如果放任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将会严重铖及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和民族团结,必然会拖全国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采取新型工业化的方式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才能有效地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地区差距,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民族地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西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快于农业地区,而且发展差距在不断拉大。以贵州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为例,1978年城市为261.26元,农村为103.5元,城市是农村的2.52倍;1988年城市为1101.84元农村为397.74元,城市是农村的2.77倍;1998年城市为4565.99元,农村为1334.46元,城市是农村的3.42倍;2002年城市为5944.02元。农村为1489.91元,城市是农村的3.99倍。2002 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1988元,而民族自治地方(三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为1182元,只及全省59.5%。由此可见,城乡、民族地区之间居民收入不仅绝对数差距拉大,而且相对差距也一直呈现出加速拉大的趋势。
  因此,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城市、非民族地区的差距,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民族地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脱贫致富的需要。2002年贵州有50个贫困县(民族自治地方基本上在其中),约占县级行政区的2/3,其国土面积为11.6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66%,其人口有2123.96万,占全省55.4%。 全省尚未脱贫的几百万人口相当部分在民族自治地方,脱贫又返贫的人口也如此。脱贫致富最有效、最根本的路径只能是发展新型工业化。
  民族地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改善、巩固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西南的民族地区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源头地区之一,处于石漠化非常严重的状态,再加上人口增长、人多地少,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已超过其合理的限度,生产方式又是传统的以资源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利用的小生产方式,导致森林锐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废弃物增加,自然界原有的生态系统被损坏,不仅对本地,而且也对长江中下游、珠江中下游等国内发达地区造成严重的生态危害甚至潜在的生态危机,从而影响那些地区的经济社会长效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环境与质量。长此以往环境的恶化将是不可逆转的。要在根本上和根源上遏制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只能发展资源消耗小、废弃物排放少乃至没有对生态环境有破坏又能脱贫致富的新型工业,以实现有限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民族地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适应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仅享受了经济全球化各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与组合、社会分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直接有效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市场的益处,同时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经济日益全面加速深入地融入国际经济,最突出的事例是中国的国际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5096.5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6207.7亿美元,再剧增到2003年的8512亿美元,增幅高达37%,外贸依存度达70%。西南民族地区要能经受住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后的国际市场的冲击,对全球环境改善作出贡献,只能走资源高效利用、低无生化污染又符合市场需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否则,必然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成为国际经济边缘化的牺牲品。
  二、西南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含义和特点
  西南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除了具备新型工业化一般性含义外,还应有其自身特定的含义,应区别于发达国家农业地区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也应与国内发达省市的农业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区别,它应是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原则与民族地区的特定情况相结合、具体走出一条能使西南民族地区持续发展,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所有潜在资源能充分持续发挥作用的新的工业化路径。
  具体说来,西南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充分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适用高新技术手段对区内所拥有的现实和潜在的各类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生态型开发,即根据国内外、区内外的市场需求状况和资源状况,对资源进行没有生化废弃物和污染,至少是在环境可承受的容量内的废弃物排放的开发,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有劳动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开发,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首先,有相对较高的科技含量。要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开发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林牧业和渔业,以使其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提高,对土地和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对传统的农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这里的高新技术不应理解为目前世界上最领先的技术,而是相对于民族地区原有和现有的技术而言的一种新与高的技术,可以是对发达国家或地区、非民族地区而言已普遍化的技术、不再是高新技术,而在民族地区却是前所未有的、能有力推进农业发展、提升发展后劲和增强发展潜力的技术。
  第二、能切实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西南民族地区的生态本身就很脆弱,再加上人口增加,使得生态环境呈现出恶化的趋势,突出表现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石漠化加剧,生活废弃物增多,矿藏开采的破坏和污染加剧。民族地区的新型工业化首先只能是切实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弃物排放、净化生活污染,恢复和保护大江大河源头地区的植被,减少、消除对河流、湖泊、水库、天然水源等的各种污染,使生态系统恢复到自身的平衡,在遏制生态继续恶化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为本地和全国其它相关地区尽可能创造一个好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第三、能使区内各种资源实现生态化开发。民族地区所有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都能够实现无污染、低污染、经济效益好、能源不断补充、改善、增加,从而持续利用的综合性,兼顾各种效益的系统协调的生态开发,不能竭泽而渔、掠夺性、破坏性、短暂式的开采。
  第四、现有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以人为本。民族地区的劳动力整体上以体力型为主体,大多为初级简单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技术素质更低,但数量众多,吃苦耐劳,毅力坚韧,适应环境,求知欲强。民族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必须适宜这种实情,选用的技术和方式必须是能充分吸纳初级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与行业,以充分发挥劳动力数量优势、成本低兼的优势,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在实践中培养、提升劳动者的技能,通过劳动者的充分就业来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五、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得以全面发展。少数民族人口占了民族地区人口的一半。民族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必须是能有效发挥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和实现其市场价值,由此来带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素质提升、生活改进,体现和实现党的民族政策,加速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全面小康的早日实现。
  三、西南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难点与条件
  相对于非民族地区,西南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首先,自然状况差,远离经济社会政治和信息中心,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生产的自然环境量少质差,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已达极限,有的地方已超过极限,尤其困难的是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环境对发展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容量十分有限,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在不少地方已达极限,导致新增废弃物难以消化,对生态系统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
  其次,文化贫困。由于长期的自然经济方式的生产生活,处于与外界隔离、少有经济文化往来的封闭状态,导致观念陈旧,少有现代市场经济、现代科学技术的观念意识,计划经济、自然经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的观念意识残留多。很多时候处于主导地位。再加上教育文化落后,文盲半文盲数量众多,人口和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崇尚农耕文明,漠视商业文化,重视血缘亲缘关系和传帮带师徒式、作坊式的经验累积,现代化的文化知识传播少。
  再次,经济资源和发展基础贫乏。民族地区有经济价值的资源莫过于土地等自然环境和劳动力,除此之外的其他基本经济资源如矿藏、资金、信息、技术等都十分缺乏。同时,不具备开发利用经济资源的基本条件。
  在充分认清困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清楚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条件、优势,以坚定信心,科学选择具体的道路。民族地区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
  中央支持,东部帮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中央历来重视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农业地区的发展,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有力的支持。今年,在时隔十八年后中央再颁一号文件,保护支持鼓励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而且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中特别强调作为整体经济组成部分的民族地区的发展,以切实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扶持民族地区的发展。这提供了政策条件和部分资金条件。同时,在中央的领导下,东部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地区,为西南民族地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建立国内外市场渠道和信息来源系统,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新型工业化奠定了相应的市场、信息、人才、管理等基础。
  人民勤奋,吃苦耐劳,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西南民族地区的人民长期在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艰苦的状态下生产生活,养成了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行,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改造自然经验与技能。同时,长期贫困的压抑蓄积了巨大的脱贫致富的能量和愿望,培育了不惜一切努力和牺牲去实现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这为新型工业化奠定了精神的基础,为巨大积极性的调动创造了条件。
  辩证看待相对的资源优势。高山、陡坡、峡谷、深沟、河湖、石漠等从一个角度看是土地贫瘠、多山少地,对狭义农业是劣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优势。山、水、洞、岩、湖、河、石等立体组合的自然生态虽不适宜种植粮食等传统农作物,但却是非常难得的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在价值。同时,立体的地势构造再加上雨量、热量丰沛,生成了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除了丰富旅游景观外,还能提供药业、林业、根雕业、盆景制作业等所需的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资源。同样,由于交通不便而封闭,少受外界冲击而较完整保存下来的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风俗等等也就成为稀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
  发达国家和东中部发达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和扩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发达国家越来越转向原生技术的研发,对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产业逐渐转移到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人力资源具有相对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从而形成产业的以技术含量为标准的梯度。同样在国内,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业逐渐向具有劳动力优势而其它条件基本具备的西部转移,形成国内的产业技术梯度,这为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产品开发、技术满足、劳动力优势发挥的条件和机遇。
  民族地区自身有一定的市场容量。西南民族地区本身有几千万的人口,对农产品和农产品初级加工所形成的产品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从而带动本地农产品逐步深化加工,如:打米、磨面、酿造、净菜、水果保鲜、制粉、雕刻、刺绣等。这一级的加工都是本地市场就能消化的,为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起步提供了基本的市场条件。
  一定的基础设施。在国家多年来的扶持下,尤其在西部大开发实施后,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积累。如:基本上所有的乡镇都通了路、电,邮电通讯设施的不断扩展,农田水利、自来水在发展,普九教育不断提高,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已展开,信息基础设施在快速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措施
  西南民族地区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并进而持之以恒地坚持走下去,需要在中央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建立一套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理念、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
  首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克服畏难情绪,坚定信心,科学理解和界定新型工业化。西南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要率先提高对发展新型工业化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彻底摒弃计划经济、自然经济的陈旧过时的观念意识,逐渐树立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理念,克服因底子薄、基础差而出现的畏难思想,不要把国家倡导的新型工业化所界定的高新技术绝对化,片面理解、机械套用于本地,而应科学地理解国家倡导的新型工业化的精神实质是就全国整体尤其是对城市工业而言的一般原则,并非绝对划一地套用在全国的每一个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科学地讲,新型工业化所界定的高新技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是就国家整体而言的,相对国家城市工业现有的技术装备用在世界范围内先进的技术、高知识含量的技术来发展现有的城市工业。就西南民族地区而言,所谓的高新技术仅是指相对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装备来说更新颖、更具有效能的技术,而并不要求一定是在世界范围内、全国范围内和全地区范围内的领先技术。在科学理解、把握新型工业化涵义的基础上,坚定信心,探索具有自身地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辩证科学动态地认识区情。在对自身区情的分析上,尤其是对自己优劣势的判断时,不能静态、片面、绝对地看待,不能只局限在自身地区的视野,也不能只看自身的现状和过去,而应站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健全的高度,把自身所在地区放在全国全地区一盘棋的全局中来认识、把握区情,而且要从全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动态发展中来把握区情。这样,许多被认为是优势的可能并不占优。如发展滞后具有后发的潜在优势,封闭隔绝恰恰保存了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和完整的民族文化,高山峡谷、地下溶洞、荒漠石林等奇山异景成为无可替代的旅游资源。而原认为是绝对完全优势的原生性的矿藏的开采,除了增加值低外,还带来环境的破坏、污染,成为影响经济高效发展的长期隐忧。
  第三、顺应市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发现有的资源。现在全国整体小康已基本实现,西南的城市也已达到小康水平,市民对精神享受、休闲观光、猎奇探幽等文化享受的追求成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用在此部分的支出越来越多、占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民族地区综合性、立体性的旅游资源正好能全方位地满足市民的此类需求。
  第四、政策应给予大力支持,采取切实在有效的措施用市场机制引导民族地区进行生态化的开发,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完善基本的交通、通讯、废弃物处理、洁净水等基础设施,并提高其功能与效率。二是制定统一的法规和指导性规划、规范、健全民族地区综合生态开发的秩序,保证高效有序进行。同时,根据世界和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实际,编制战略性的指导规划,并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包括法律、政策、舆论、道德等手段在内的手段体系进行宏观引导、调控,以切实推进具有西南民族地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三是组织力量对综合农业发展进行免费的技术推广、良种引进和后续的技术服务。同时,以政府承担费用的方式大力开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培训和基础教育,提高其劳动职业技能的比重,以提高整个人口素质和适应资源综合生态开发、走新型工业道路的需求,在智力、知识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积累条件、奠定基础。
  第五、建立多层经营机制。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同时,要用政策和市场手段引导,鼓励农户走自愿联合经营,实行在若干农户范围内的社会分工协作、专业化生产经营,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最终提升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村一级集体经营的优势,利用集体所属的山、林、水、岩、洞等自然资源和其它经济资源,借助外部科学设置经营机制、理念和规划,引导农户以自己所承包的小块土地等资源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加入到集体统一经营中,从适度的规模经营中提高经济效益,使农户在集体统一经营中获得的利益大于各自独立小规模经营中提高所得利益,从而激发农户加入集体统一经营的积极性,巩固集体统一经营。
  参考文献:
  [1]原小能.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2).
  [2]张车伟、王德文.农民收入性质的根本转变&&分地区对农民收入结构和增长变化的考察[J].中国农村观察,2004,(1).
  [3]申明浩、周林刚.农民就业选择制约因素分析[J].财经科学,2004,(1).
  [4]刘平量.论中国农村工业向城市工业的转换[J].求索,2003,(4).
来源:《贵州民族研究》(编辑:程红)[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热点理论新闻
推荐理论新闻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其影响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其影响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3:19:2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其影响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