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出来我是一个六岁恶魔宝宝小妈咪的妈咪吗?

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父母必看_一位妈妈说:“孩子经常_宝宝树
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父母必看
一位妈妈说:“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会到人家沙发上乱蹦,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每次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痛打一顿,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4岁,虽说不听话,但总归是心疼的。”
妈妈还说:“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生怕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的阴影,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新时代的父母,已经没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让自己不打孩子。这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让“打”孩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
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宝宝头三年影响一生
以下是一个早教工作者分享的关于现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多数父母的误区:其中有一部分的错误我也在犯,庆幸的是自己及早的发现了这篇文章,正如作者问自己的,作为初为人母的我也更关心的是;“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头三年,我做对了吗?在我的引导下,她能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吗,她的专注力有没有被破坏?她的学习能力强吗?遇到困难她是退缩不前还是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能始终保持自信、健康的心灵吗?”我也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大方、善良勇敢、内心快乐,有爱心的人。事实上在孩子人生的头三年对他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免疫系统的发展完善方面、还是在人格的健全发展、智商和情商的全面发展方面,毫不夸张的说每一天对于宝宝来说都是很重要。文章有点长,有宝宝的爸爸妈妈可要耐心看文。
一、不知道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斥责孩子,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隐患。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有些孩子进入、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不同而定)。之后寻找到适当的机会,即别的孩子与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时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时再告诉他“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他们也很高兴”。就此可以打住,别马上强迫孩子。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让他尝试把玩具分给别的孩子,通过练习他知道玩具是属于他的,分给别人玩之后还是会要得回来,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注意1: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
注意2: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块饼掰掉一点给孩子,孩子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成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对圆的感觉。
其他各个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现,比如五六岁时有一个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让孩子顺利自然地渡过,才会保持健康的心态。这些内容家长可参考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书中有详细的论述,此书家庭必备家长必读。
二、错把知识灌输当早教,总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人们常说三岁以前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是让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心理成长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灵是一生幸福的源泉。这个时期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让他吃独食,为他包办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轻易地提前地满足他物质的需要,而忽略他内心的感受等等,这种重物质满足轻精神滋养的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个不健康不独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对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在瞎说,这个说法在我刚刚接触之初也不理解,我经历了整整两年,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举个例子:当客人和小宝宝打招呼时,孩子没有回应,成人通常出于礼貌和面子,都会督促说“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应该叫阿姨呀,你这孩子就是这样”等等,这样做就是教,教就会给孩子压力。如果一边教还一边指责,那更是折磨孩子。我们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气回应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见!”“谢谢奶奶,我吃过了。”等等。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手指灵活的孩子大约18个月就可以开始练习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长都会说:“错了错了,左右错了。”左右错了?以小宝宝的能力来说,是没有对错的,告诉他错了会给他压力,我们说话的口气会让她紧张:什么事,妈妈干吗口气这么不好?只要平静地告诉孩子:“两只鞋交换一下”。这是把正确的做法告诉他,这样就行了,不要去“教:这是左边,那是右边(孩子大脑很简单,接受正确的指令就行了,太复杂他接受不了。)”据我的经验,一两个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会穿鞋,而且左右不会错。
操作玩具时,也只要示范,“宝宝,看妈妈做”,妈妈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反复调整反复操作,不要打扰他,不要在他发生一点点错误的时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错了错了,不是这样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内化的机会。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没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就是在我们的教当中失去的。孩子们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我们破坏掉!我们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调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评。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万不要用!一定要让孩子爬行!
学步车对宝宝的健康有百害而无一益。学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掌握技巧保持身体平衡,学步车不需要这么“麻烦”,轻轻松松稍一触碰即可溜出很远,这使得孩子难以克服心理障碍适应自已学走路这个辛苦的过程。所以用了学步车的孩子更慢学会走路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种情况是:用了学步车的孩子脚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费很长时间让宝宝学习整个脚掌着地。用了学步车,孩子爬行的机会大大减少。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孙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们不知道,人类一定要经过爬行发育才健康。没有爬行的孩子,身体协调性不好,影响生活和运动。前庭神经发育不良,影响未来的阅读、写作,也会阻碍语言的发展。
四、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
喜、怒、哀、乐、恐惧等都是老天赋于人类的正常的情绪表现。我们成年人总是喜欢高兴的事,对于啼哭常常觉得很烦。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们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说 “不要哭,不要哭”,这是非常大的错误。哭是他内心矛盾和冲突的释放,不是坏事,成人只要轻轻地拥抱他,抚摸着他的后背,第一句话说“哦,宝贝,妈妈知道......(刚才发生的什么事),你非常难过,妈妈理解你”“哦,宝贝,妈妈知道你摔疼了,还有一点点吓到了是吗”,这是共情,表示我们理解他,接受他的悲伤是调整他的情绪的开始。
第二句话一定要说“妈妈知道你不开心(这很重要)”,这样一说他会很快开心起来的,第三句话是“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觉呼出去效果更好。如果您学会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泪还挂在脸上就跑开找去了。(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非常见效,别人常笑我,毕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让你一哄就好。其实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产生的效果。)
我们在养育小男孩时最经常说“男孩子,哭什么!”“羞羞,男孩子还哭!”男孩子在儿童时期释放他的悲伤情绪时,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长大后,他有悲伤也不知道如何释放,喜爱也不懂表达,所以让丈夫说声爱你有多难,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也就是说这样的男孩成年进入婚姻之后,他一定无法与妻子进行良好地沟通,将影响婚姻品质。请各位爸爸妈妈想想,如果您的儿子未来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还会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吗?请无条件地接受他的悲伤!男孩哭泣不是丢面子的事!
几个月的婴儿一旦啼哭我们常常口中应叨着“来啦来啦”就十万火急地冲过去,这样不好,孩子会养成控制大人的心理。应该用轻松而平缓的语调说:“饿了是吗?妈妈来了”;一旦孩子挣扎哭闹拒绝某件事就用妥协的声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实应该用平缓的口气说:“好,现在不要,我们等会儿再......(做某件事)”。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用哭闹控制大人,可以随心所欲。
许多时候教育方法的实施要善于观察总结,而不是一以概之。
五、为什么两至三岁的孩子越制止他越爱打人,因为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
两岁多至三周岁时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人千万不要说“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使得孩子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发反复出现打人动作。
大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当他的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达“你让开别挡着我”“你不要弄我的东西”,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抢夺过来了。
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给他贴上标签“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只要不强化,在他打人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平静地离开。同时,及时调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予他充分的安慰。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是百分之百没有用的。
同时被冲击到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负了,很多孩子是通过肢体冲撞来交往的,要理解对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问题。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会使得孩子养成受气包的性格,会一辈子都受人欺负。回家也别向家里人诉说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么的,这些都使得孩子觉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不喜欢,这样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对方家长的道歉,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们家宝宝玩(可以根据情况换个字眼),你们俩握握手吧。”
三周岁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时,如果还打人,就要深层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时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告诉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只要孩子出现负面的行为,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强化!
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让行为后果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就放弃了。
六、我们何以把孩子当成马戏团演员?成人所不欲,勿施于童。
许多家庭家里来客人时,就招呼孩子:来来来,唱首歌,跳个舞。这是极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这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用于取悦别人,成年后,一旦别人不认可他,就会使他遭遇巨大打击,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内在的能力。
“你叫什么名字”如果孩子有机会选出最令他们讨厌的一句问话,这句一定排名榜首。请成年人想想看,如果一个是你两三倍,体重是你几倍的“外星人”动不动就俯看着你用毫不客气的口气来问你,你乐意回答吗?早就白了那个不礼貌的“外星人”一眼了,是吗?那么孩子不喜欢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怎么可以责备他没有礼貌呢?
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目光与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绍之后问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师(阿姨),非常高兴认识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而且记住第一次见面千万不要随意触碰孩子,这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修养!如果有人这样对你的孩子,千万不要因为面子,甚至帮着别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对,他就是不爱说话!”“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快回答叔叔。”“他就是这样胆小”等等。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置于这样不开心的境地,你要让他外向活泼是很难的。所以经常有家长反应说,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子。孩子受到足够的尊重,他的表现才会内外如一。
爸爸妈妈您愿意别人嘲笑你吗?不愿意对吧?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说出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个孩子说:“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后又故意问这孩子“你是穿着衣服洗澡?”这不明摆着搞乱孩子的思维吗?许多家庭常常对孩子开这种玩笑。不要随便戏弄孩子,面对别人对我的孩子的戏弄,我常常毫不客气地予以拒绝:对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欢开这种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间,我们理应选择孩子。
七、我们常常不知不觉间传递了许多负面的、消极的信息给孩子!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诉说孩子的种种“劣迹”。比如很多妈妈常常在客人面前说,“他就是这样胆小!”“他就是不爱!”这样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为这样的人。他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达成结果:他一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吃饭。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装作偷偷说给别人听,但又让孩子听到:“你知道吗,我们宝宝今天玩秋千时表现特别勇敢!”“你知道吗,我家宝宝今天自己吃了满满一碗饭。”这样会在孩子心里传递一个信息:“啊?妈妈说我勇敢?是吗?嗯,我明天还会更勇敢的!”“啊,妈妈这么高兴,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这就是积极的暗示,能直达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巨大。
不要威胁孩子“再吵闹,妈妈不要你了。”这是最大的威胁,最深的恐惧。因为幼小的孩子离开家庭,他是无法生存的。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开始。正确的说法是:“请安静,妈妈爱你!”其它让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会伤害他的话都不能说。
特别强调:坚决杜绝说以下的这些话:“不要吵,再吵警察来了。”“再闹,医生来打针了。”“快睡,大灰狼来了。”如果你不这样威胁你的孩子,他外出时就会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万不要和孩子开恶意的玩笑“你妈妈不要你了,她不来接你了”。对孩子说这样话的人,你一定要让孩子远离他,这种玩笑话十分恶劣,对孩子的安全感的构建极为不利。
八、一个奶话连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语言教育不当的结果。
不说奶话,例如“脚脚”“鞋鞋”“吃饭饭”,甚至自编些别人听不懂的嗲语。自出生起,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语法正确,发音标准的母语。主要抚养者与婴儿对话时要用夸张的口形、清晰的声音、缓慢的速度,例如:“宝-宝-睡-醒-了”。切忌说奶话,否则到了四五岁时仍然口齿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学好标准的发音,为什么要让他多学一次奶话?浪费时间、精力、神经信息储存区。
许多孩子到了两岁多还分不清你我他,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结果。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称代词,一周岁之后妈妈和宝宝交流时就应该采用人称代词,以便孩子模仿。应该多说:“我倒水给你喝,”而少说“妈妈倒水给宝宝喝。”孩子说:“宝宝的”成人应该跟着说“是的,是你的。”当孩子说错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那当下孩子会被笑懵的,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九、不要对孩子说“听话”,让孩子愉快地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到心中,成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中国的家庭教育、社会秩序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但遵守者廖廖无几,这是为什么?是中国人天生不守规矩吗?是我们教育过程中不谈规则吗?肯定不是。随着这几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睁眼一看,我们和世界文明原来有这么大的距离。只要没人监督,我们就犯规,还心存侥幸“应该没有人看到吧?”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于他们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上帝会看见的。所以德国的地铁站口是没有检票员的,国外许多超市是自行过磅计价的,国际上无条件退货是通行做法。而我们从小被别人监督着长大,小时候在家听爸爸妈妈的,时时被提醒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上了学,听老师的,遵守这个遵守那个,孩子从来就没有机会自行判断,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应自发地遵守的规则。冲击规则是孩子在试探我们的底线,其实就是遵守规则的开始,我们要宽容地对待,提醒他“你忘了什么?”,而不是批评他,给他压力。(“你怎么忘了”也不能说,“怎么”这两个字会对孩子形成压力,有责备的意思。)
同时,我们应当充分地尊重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当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得到我们的尊重时,他就会开始遵守我们给他设定的规矩,也就是说他将学会有智慧地顺从他人,这时候纪律的曙光就出现了,规则就内化了。内化的规则将伴随孩子终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这个内化的规则.
十、如何处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抢夺玩具的问题。
从小宝宝们一开始交往,就应该确立一个原则,谁的玩具谁就有决定权,成人不能强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给别的宝宝,也不能诱劝他让给别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戏器械,谁先拿到或是谁先开始玩,他就有权决定继续玩还是离开,其他宝宝必须等待。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会哭闹,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气说:“我们要学会等待!”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暂时离开。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成人千万不要说他“你就是小气”、“小气包”等等。不断地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他永远学不会分享。孩子清楚他对自己的物品拥有自主权,之后才谈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强行给别的孩子,那么就意味着你告诉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抢别人的玩具,所以无论何种情况,规则必须是统一的。正常在三岁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给别人玩,自己还是可以把它要回来的,这样他就乐于分享了。三岁之前千万不要急着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宝妈看得真快
回复 &小小馒头滴麻麻&
14:54:25发表的
不错,希望自己以后尽量做到
真好!谢谢
育儿好贴为什么都没有人气八卦贴为什么都这么炙热
宝妈,你说的太对了!
回复 &小小馒头滴麻麻&
18:25:55发表的
育儿好贴为什么都没有人气八卦贴为什么都这么炙热
好帖子,谢谢宝妈分享。已收藏。
感谢宝妈的分享
我也这样想的…慢慢摸索学习吧…
顶,好帖啊,收了
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父母必看相关的更多内容: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需要账号和密码的外链可能是钓鱼网站,为了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请勿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我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我有一个普通的老公和一个可爱的女儿。 我的宝贝今天年读一年级了,能自行阅读杨红樱、沈石溪、郑渊洁等作家的作品,识字量。从她一岁多我便陪宝贝一起看书、阅读,引导宝贝阅读可能从她六、七个月就开始。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家长们如能在孩子三岁前让孩子能爱上书、喜欢上阅读,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受用终身的财富。我的孩子是五岁半上的一年级,班里属最小的几个之一。同学中有的大她两岁,大多大她一岁,她能学得很从容、很自在,全耐她的识字量。孩子的识字量大了,阅读理解能力强了,什么题目都难不到她。人生的路还很长很长、很庆幸我能陪伴宝贝在她人生的最初六年与书为友、以书为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希望宝贝带着这份爱书的热情,人生道理能走得更加平坦、更加精彩。  宝贝刚出生不久,我就自编了一首打油诗,内容是这样的:小chick、小duck、小monkey、小dog,狗狗呀、猫猫呀、鸡鸡呀、鸭子呀、小鸡、小鸭、小鹅呀!鸡鸡你怎么叫呀,鸡鸡我叽叽叫;小鸭你怎么叫呀,小鸭我嘎嘎叫呀;小宝你怎么吵呀,小宝你哇哇的吵呀。你是谁呀,我是王小宝小,我是胡小毛呀,我是一个小chick、我是一个小duck、我是一个小呀monkey。如此反复唱几次,女儿便进入了甜美的梦香。  女儿一岁半就开始学语了,我念唐诗给她听,她还不能说连续的句子,每当我说锄禾日当,她会接“午”,汗滴禾下,接着她又接“土”。可是有一天,当我在哄她睡觉时,轻轻地拍着她的小屁尼,嘴里念着那首打油诗,她突然跟着我把我把它读出来了,虽然音不全准,但我能听出就是我那首诗。自此以后我就有意的念三字经给女儿听。三字经我小时候也没学过,所以也得自己先学了再教她。于是我把三字经的书放天单位,每天背三至四句话,背得很熟悉。回到家,哄她睡觉前我会念叨三字经的诗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人相远......"她不一定每次跟着我读,我也不强迫她跟读。当我读两遍时,女儿能跟着我复述几个字,当我读三四遍时,她能跟着和念叨更多的字,当我读五到六遍时,她便完全熟记于心了。 接着我会把前一天的内容和今天的衔接上,再念叨几次,她也很很顺的衔接在一起,念念有词的读着。慢慢地,她读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长了,她便很想在众人面前表现她的三字经。比她长三岁的哥哥正在幼儿园学三字经,女儿背得越带劲头了,老想和哥哥比试、比试。  家里买了拼音识别表、英语26个字母表,我把它们贴在去阳台的门上,那时奶奶把老公哥哥的儿子带来这边一起带,我就教他们认拼音、识字母,奶奶说女儿还不到三岁,没必要认这么早。我想我不给她压力,全当唱歌般,于是女儿经常大声唱着 a o e i u ǖ b p m f d t n l,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Z......两孩子唱得很欢快。我看到她喜欢便帮她买了本带插图的拼音书,那本书图文并冒,很是生动。比如说,拼音a就有个小女孩张着嘴巴,我便会加些自己的内容,告诉她,哦,小女孩牙疼了,要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发出a的音了,医生才好帮她看病。念h时,一个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我便同女儿说,你看看h水的h字是不是很像小姐姐坐的小椅子呀?这样生动逗趣的解释,女儿很能接受,学起来满有劲头。在她心里,妈妈不是在教她知识,而是在给她讲故事。她很喜欢的第一本书竟然是拼音书,为了让她更爱书,我有意在书里藏一片糖、一张可爱的贴画、一个生动的剪纸什么的,告诉她宝贝,今天这本书里有秘密哦,快去找找吧,找到就归你了。礼物总是选很小、很薄的那种,她用小手在书里翻呀翻,找呀找,找到了,兴奋得小脸通红,奔过来告诉我:“妈妈找到了,是一张小白兔的贴纸!”于是,一段时间,女儿总觉得书里会有秘密和惊喜等着她,她便有事没事的翻翻、找找。刚开始可能是抱着找东西的目的去看书,慢慢地,她却被书中精美的插图所吸引,有些它认得的字母,也跟着念叨几声。  游戏中识字儿  女儿两岁多时,我买了些大大的识字卡片回来,卡片是那种撕不烂的,每张卡片都配有图片。刚开始,她自己翻翻,按照图片读汉字,完全是她自己想象的。我有空时会和和她一起读。后来我把她卡片上的字重新工整的写在自己制作的卡片上,只有字的那种。字写得很大、很粗。接着我和她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我把那些字卡藏在床单下、玩具盒里、枕头里、沙发垫子下,让她去找,每次只选其中的三、四张,两三天后再换新的字卡。她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一张,我会大声的对她说:“宝贝,你真棒,你找到大山了!宝贝你真棒!大海又被你找着了!”这样声音和文字反复刺激,她就认得我字卡上的字了。后来我们去海边玩,我也带上字卡,把它们埋进沙子里,女儿大声的喊:“妈妈我找到大树了、我找到小草了....."如此这般,我教会她认一些简单的汉字。  有时我会发勤快把家里的门、窗户、厕所、厨房、梳妆台、电视柜、洗衣机等也物品名称也写在方方正正的字卡上,我会拿着字卡教女儿认,孩子没有多少耐性,看一小会就跑开了。我不强迫她,过两天又拿出来给她再认,过几天再如些重复一翻,大概四五次左右,我又囔囔着和她玩游戏了。只要是关于玩的事,孩子没有不喜欢的!光玩还不行,还要带比试性质的玩,简单的比拼也不行,一定还要赋有挑战性质的,孩子们才玩得带劲儿。那时她的小哥还在我们家由奶奶一起带着,所以每次就和小哥哥拼着玩。我把这写有家居用品的卡片背面都贴上双面胶,双面胶贴物品的那面,我先不接开,让他俩自己去接。接着,我每个孩子各发四张呀五张字呀,数量要一样多,才显公平。最后我反复和他们说明游戏规则,看谁把字卡贴到正确的家居用品上,看谁贴得又快、又准确。我像一个真正的裁判人员那样发号施令:“各就各位,预备,开始!”那两个小屁孩就如真正打比赛般,忙得屁颠颠样,小眼睛咕噜的转、小手忙个不停、小脚四处奔跑。当他们差不多同时贴完字片,且全部准确时,我会为他俩坚起大拇指,夸他们是两个第一名。不过,大多时候,总是一个先完成,一个后完成。后完成的宝贝难免会哭闹不服。因为我女儿小哥三岁,多数情况她会输给哥哥,我就会安慰她,哦,宝贝,你看看你,你找到的不是一般的梳妆台,你找到的是魔法梳妆台,妈妈用着你为我找的魔法梳妆台,会长得和王后般美丽。或是装作玩具的声调和她说:“小主人,我是冰箱,谢谢你帮我找到我的字卡,等你长大了,我带你到冰雪王国去堆雪人好吗?”我又变回妈妈的口吻,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这样他们把冰箱、梳妆台又强化一次了,这两字估计很难再忘却。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想起小时候的折纸游戏了,上网搜了好些小动物,如小兔子、小狗、小猫的折纸办法等。我跟着电脑上的视频反复做,由于好久没折过,一时不能全跟上,只能做些简单的。那两小宝贝就一直站在我旁边看着我做。做完第一个给妹妹、第二个给哥哥、第三个给妹妹、第四个给哥哥。做好后我在每个小动物下面标注名称,如小狗汪汪、小猫喵喵等等。让他们给小动物画小耳朵、小眼睛、小鼻子等。因为折的纸本已有个大概的形在那,他们画起来有几分像就好。他拿着我给他们折的、由他们自己画眼、鼻的小动物,奔走相告,奶奶这是我折的小狗汪汪、爷爷这是我折的小猫喵喵、爸爸这是我折的小鸟。这样以来,她们对那几个小动物汉字的写法又有些模糊的概念了。  有时候觉得自己真应该去当一名幼儿园老师,因为太喜欢和他们一起玩耍,太喜欢和他们一起找乐子!孩子的世界是纯静、美好的,下班回家,本是很皮劳,可是只要看着孩子那张无邪的笑脸,一切烦恼全都化成烟雾散去。  我玩得最多的,最在行的是现编故事,我会模仿动物我声音编得他们瞪大眼睛看着,无比信服、无比神往的样子,让我陶醉不矣!  比如上面提到的几个小动物名,我就会拿着小狗汪汪的字卡说:我是小狗汪汪,我的好朋友脚小狗喵喵,我想去找它一起玩。假装走到门前,哦,这就是小猫家的门,我先敲敲看它在家吗。小猫喵喵,我是小狗汪汪,你跟我一起玩吧。小猫说,你进来吧,我要帮妈妈收拾她的梳妆台,等我收拾好了,再和你一起去玩好吧。哦,终于收拾好了,好累、好热呀。小狗,我们去冰箱拿两个冰淇淋吃吧,ma ma ,真好吃、真甜呀。呵呵,如些般,帮孩子们重温了刚才那几个字,又给他们讲了个童话故事。无意识地,他们便识得了并冰箱、梳妆台、门、小狗汪汪、小猫喵喵这几个汉字。  妈妈用自己的话读故事  女儿读幼儿园小班那会,朋友在当当网发现贝贝熊这套书很好卖,我俩就合在一起买了一套。各家放几本,过短时间就换过着来读。刚开始每天读两三本、后来增加到四五本、再后来增加至六七本。最后只向女儿求饶,不能再增加了。我和她一起读贝贝熊时每有照本宣读,而是对照图片,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这样不会太死板,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也容易接受。  用手点字读故事给宝贝听  小班下学期,孩子幼儿园开办了黄金阅读课程。讲故事时,我就开始有意识的用手指点读书。刚开始她很对图片少的图书很  阅读带来的快乐不是一点点  和朋友偶尔聊天,说到女儿爱书至极,朋友想让我有空罗列个书单给她。我想我们喜欢看的不一定她女儿喜欢。但我们让孩子爱上书这一点或许对大家有益。随便写写,大家有好的童书,也欢迎向我们推荐。  阅读带来的快乐不是一点点(一)  还记得和女儿一起阅读的第一本书《狼和七只小羊》的情景,那是一本插图书,就几页,图画色彩鲜明。那时她才一岁八个月,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她听完故事后流露出那种惊喜的表情。那天晚上我们把那书整整读了8遍。  后来,和一位朋友合买了一套《贝贝熊系列丛书》,这套书是迄今为止我们最最喜欢的书。每个休息日,只要她有时间,就拿出所有的贝贝熊,旁边放一大杯水,一本本品读,只到口干舌燥、精皮力竭,还无比享受的样子。我们当时没想到孩子们会这么喜欢!现在,女儿和我说得最多的是,妈妈:“你让欢欢妈妈把另几本贝贝熊拿来,我要和他换着读。”听说朋友的儿子也是这样,很痴迷这套书。这套书最大的好处是,它一点不说教,围绕贝贝熊一家在大树屋及幼儿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展开。故事涉及购物、零花钱、妒忌心、朋友之交、打架等每个孩子成长都会遭遇的困惑、事情。书中告诉我们熊哥哥、熊妹妹是怎么应对的,孩子读后会不自觉的效仿。比如读了购物这一本后,孩子去超市不再乱买零食,而仅挑选其中最喜欢的一种。读了看医生后,抽血时,会勇敢地抬起小胳膊,不再那么抗拒。还有描写熊爸爸、熊妈妈间、孩子间的一些小争吵,孩子如若在自己家庭中遇到类似事情,也不会那么不知所错。  扬红樱近几年每年来深圳签售同一套书《马小跳系列》,看着管少儿类的大姐那个忙活样我就觉得纳闷,那套书有那么好看吗?直到偶尔一次去物流挑书,无意中看到了其中的一本《我的同桌路漫漫》,就买了下来。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我们都沉浸在阅读《马小跳系列》快乐中。马小跳漂亮妈妈、极品爸爸、和善爷爷、奶奶及一群可爱的同学都鲜活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女儿甚至严肃的和我说:“妈妈,我以后叫夏林果了,不叫王梓芸了。”马小跳的表妹叫杜真子,是一个长得像猫一样漂亮,阅读过很多图书的聪颖小女孩。她会做比餐馆里还要好吃的水果色拉,还能把一堆男孩子指使得团团转。一次她让一群男孩子打扫马小跳家,自己去做水果色拉,说他们都是七个小矮人。她是白雪公主,吃了有毒的苹果,晕死在马小跳家的沙发上。里面的对话很是调侃,逗得我很女儿笑得肚子疼。到现在为止,我们爷爷见到女儿都会逗她:“马小跳呀,马小跳!”  扬红樱是当代罕有的优秀童书作家。听说她是中国当下书税交得最高的。她的作品很多被选入小学生教材、家长假期推荐阅读书目等。她的作品文字简练、语言精湛、描写细腻,因为本身教过很多年的小学原故,她对孩子很了解,作品深受孩子喜爱。我们女儿幼儿园就读完了《马小跳系列》,她是带着对学校的无限憧憬进入的小学校门的!  我们是在读《世界上最有趣的童话故事》中读到狐狸列那的一个章节,那一章讲的是狐狸列那被一群猎人追杀,假装一张死狐皮,在猎人家躲藏了三天,然后成功出逃的故事。女儿很爱听,她和我说想读这样的故事。第二天,我去单位系统里找,找到了一本专门写狐狸列那的故事。如获至宝,拿回家,我们一共读了三遍。《狐狸列那的故事》是法国中世纪动物故事中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不论成人和儿童,都会被这些故事中逼真的兽国情景和狐狸列那的狡诈奸滑所吸引住。作者把各种动物描写得鲜明生动,各有个性;而这些动物的个性,又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各种人物的性格。作者借着飞鸟、野兽相互关系的描写,充分揭露了专制的君主、横暴的贵族、卑鄙的教士等的丑恶面目,尖锐地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虚伪、残暴、欺诈和愚昧。这本书畅销这多年再一次印证优秀的作品是无国界、无时代、无年龄限制的。狐狸列那是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的融合。让女儿知道,原来人或动物不是非好即坏的,很多时候只是混合体。也让女儿知道好话并不全是发自真心的,坏话并非是无益的道理。  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我们最先读到一本也是管少儿的大姐给我的。看看那本书的厚度和文字描述,完全是一本成人小说。试着和女儿一起读了几页,无限的喜欢。后来又去书店了买几本他写的这个系列中的其它几本。我们最喜欢的是《双面猎犬》和《混血豺王》。两本其实都是讲的白眉儿,一本是讲它当猎户寨寨主的列狗的故事,一本是讲它当豺王的故事的。白眉儿本是猎狗和豺狼杂交的产物,使它不仅具有狗的忠诚,更有豺狼的凶残。当狗时它是领头狗,当豺时它是豺王。可悲剧就在于让它带着一群猎狗去追杀它以前呆过豺群中的一只,也是曾对它恩重如山的一只母豺。为了救那只母豺引来了老猎狗对它狗的身分的质疑,也是为了救它曾经的主人,它杀了豺群中的一只,它在送主人走时,再三强调让主人不要返回来追杀它们的豺群。而主人带回来的是更多的猎人和猎狗,豺群险些遭致灭顶之灾。英勇、无畏的白眉儿最终死在豺群的背弃下、死在猎人的乱枪中。有意思的是,这书刚开始是我和女儿一起读,后来老公也加入进来,每天早早洗完澡,躺在我们身边,听我为女儿读。我们仨都很关心故事进展的每一段,实在是要睡觉了,只好暂时放下书,显得意尤未尽的样子。白眉儿的最终结局让我们感叹不已!  阅读带来的快乐不是一点点(二)  一次去老公学校玩,车快到西丽时我们暂停在路上等红绿灯,女儿突然喃喃自语道:“九祥岭”,这是旁边一路标的名称,我和老公有点吃惊,因那几个字不是女儿在幼儿园黄金课本上学的,她已开始自发认字了,那时她读幼儿园中班。  自那以后她会不自觉的把贝贝熊系列、马小跳系列及其它她读过的书拿出来诵读。她读书时不允旁人中途打扰到她,也不喜欢别人偷听。我在想可能有些字她还认得不准,怕其他人听到笑话她。她一篇篇的读,好似书是甜的般。  回湖北老家,我们带着《小鹿斑比》一路畅读。火车上的旅伴们看着女儿那样认真的样儿都觉得好笑!一位阿姨静静地听女儿读了很久,发现她是认字诵读的觉得很吃惊。怎么这么小的孩子能读小说?《小鹿斑比》讲的是一只小小鹿从小宝宝成长为鹿王的故事。《小鹿斑比》既写了森林里的和谐气氛、动物间相互扶持与友爱之情,也展现了动物间嫉妒之心、面临恶劣环境及人类肆意杀掠的迷茫和无助。动物们理想的世界是和谐的、美好的,尤其是小鹿面对困难时不屈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故事中的海伦·凯勒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海伦·凯勒心路历程无疑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激励剂,孩子从中能体会到非正常儿童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对每一个新事物认知所带来的那种惊喜。当海伦的老师握着她的小手触摸water告诉她这是这个是水时,当老师把海伦扔在地上的洋娃娃捡起来,反复告诉她这是doll时,我们学到不仅仅是水和洋娃娃两个单词,更是耐心、执着、艰辛、战胜艰辛。这本书孩子读时不能全部理解它的伟大,但能让他明白不怕辛苦,反复练习是有好回报的。  《汤姆叔叔的小屋》刚开始女儿很抗拒读,读到后来就喜欢它了。这本书最让我动容的是去世的小伊娃,那孩子简直就是天使的化身。在她心中人无贵溅之分,她爱身边的黑人如爱白人一样。她临终前对爸爸的期许更像多后年的美国一位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呐喊的那样: 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是无国界的,是每种肤色的人类的向往,这就是这本书畅销全世界的原因。该书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并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在它发表的头一年里,在美国本土便销售出了三十万册。《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到:“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后来,这句话为众多作家竞相引用。《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及受其启发而写作出的各种剧本,还促进了大量黑人刻板印象的产生,不少的这些形象在当今都为人们所熟知。譬如慈爱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的原型、以及顺从、坚忍并忠心于白人主人的汤姆叔叔。最近几十年来,《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这些消极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本书作为“重要的反奴隶制工具”的历史作用。  一本韩国小说,已经不记得书名了。当时是在少儿图书馆借的。记得续过一次后才把它读完。故事是以一个小姑娘口吻叙述得癌症的母亲的最后时光,及母亲自己、父亲、弟弟在这段时间的成长、变化。故事中的亲情很让人动容。我和女儿哭过好多次。让人无不感叹生命的无常,对生命的珍视之情也油然而生。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阅读带来的快乐不是一点点(三)  记得小时候读过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时还不能理解其中的悲伤,也体会不到其中言语的优美。直到长大后为人妻、为人母,母亲和孩子的话题总会感动到自己。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一根根燃烧着的火柴相继熄灭了,连同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都不见的!小女孩擦亮最后一把火柴,终于躺倒奶奶温暖的怀抱。看似圆满的结局,却带给阅读者无尽的惋惜和悲伤。书中有很多对比的地方:温暖的火炉与冰冷的墙壁,饥饿的肚皮和芬芳的食物,举家欢庆的场景和小女孩孤独无助的单薄身影等等构成强烈的画面冲击。对新时代出生,衣食无忧的孩子来说是个全新的画面。悲伤原来可以因为无衣、缺食,对生命、对食物、对服饰的珍爱之情由然而生。  一次偶尔的机会,去一亲戚家的书房,发现很多不错的书。就借了其中一本罗尔德.达尔的《世界冠军丹尼尔》,一下子就喜欢得不得了。接着我们把亲戚家别十一本也借回家。一共看了3个月,全部读完,每一本都是童书中精品。我和女儿最喜欢《魔法手指》、《女巫》、《独闯天下》、《世界冠军丹尼尔》、《好小子童年故事》、《马蒂尔达》、《女巫》、《巧克力工厂》这几本,下面我向大家依次介绍几本。  《世界冠军丹尼尔》讲的是一位名叫丹尼尔小男孩子和爸爸一起偷猎及逃避农场主的抓捕的过程。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父亲能用对待朋友的方式与孩子交流。父亲的教育、父亲的言行、父亲的兴趣爱好从来都不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在父亲身边学到了父亲的一切品质。在守猎这块,甚至更胜父亲一筹。父亲是一名技术含量很高汽车修理工,孩子对汽车修理感兴趣,他便让孩子晚上学两年,使得孩子掌握了全套修理的活技。孩子被有钱、有权的人欺负,父亲不畏权贵,敢站出来和权贵们说不。即使是自己私秘的嗜好,父亲在适当的时候也愿意与儿子分享。丹尼尔是位勇敢、正义、聪明的孩子。在猜测到父亲可能会被农场主抓到那一刻,一点没有乱了阵脚,取尔代之的是独自开车去寻找父亲,最终冒险救回了父亲,从此父子俩同仇敌忾,誓与邪恶、霸道的林场主周旋到底。在林场主为巴结权贵而准备的狩猎日前夜,丹尼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完成了一次最盛大的偷猎,他和父亲两个人一夜之间居然偷猎了120只野鸡,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偷猎世界冠军。 那一只只被麻醉猎物从树上相继落下来,就如欢乐的小鼓敲击在孩子心头,阅读带来的快乐就在此了。这本书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它扣人心玄的故事情节设定,更在于它幽默的语言表述及颠覆性的教育理念,读后令人发思。  《马蒂尔达》是个天资聪慧的小女孩。她的学前教育全赖她自已。她有个贪财的父亲和一个庸俗不堪的母亲。即便如些,马蒂尔达仍然成长成为难得聪明的孩子。她的父母都觉得读书无用,女孩子更不需要多读书。马蒂尔达从家里的仅有菜谱开始阅读,最后自己跑到社区图书馆饱读。在图书管理员的指点下,她读遍了图书馆的所有童书。她告诉管理员,她要读更有意思的书籍。图书管理员便向她推荐许多名作。孩子在上学前便精通拼写、算术、自然科学等。马蒂尔达入学后,遇到了最最暴力的校长,她把惩戒孩子当作最大的乐趣。她常常恶狠狠地说:“我一直弄不明白,小孩子为什么这样讨厌。他们是我生活中的祸害。他们像虫子,越早消灭越好。”也遇到了最最亲切的老师亨尼小姐。就是这位老师,最终成为马蒂尔达的好朋友。  当亨尼小姐与马蒂尔达叙述了她的不堪遭遇后,马蒂尔达表现得像一个大人。她已有了保护亨尼小姐的主意儿。小女孩子利用自己的特异功能,利用亨尼小姐已逝去父亲的口吻,巧妙的设计一场对白。不用一兵一卒帮助亨尼小姐夺回应属于她的一切。并最终和亨尼小姐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本让你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故事情节紧凑,高潮迭起,直到悬念被一个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解开时,仍让你久久回味。讲故事手法之高明,堪称一绝!  《女巫》这本书是继《世界冠军丹尼尔》后罗尔德第二本我们拿起来阅读的书,但却是最后读完的书。当时因为读到开篇几页中女巫抓小孩子的情节,孩子很害怕,一度放下,后又重新拣起来读。  这是一本真正关于女巫的童话故事。故事里的女巫都是秃顶,戴假发、她们的手像树枝并戴着手套、她们的脚没有脚指头,都穿着高跟鞋。她们痛恨孩子的气味,发誓要消灭所有的孩子。她们出没在糖果店、大树下、人烟稀少的地方。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女巫?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而是我们应该学会识别她们,然后把她们一一干掉!因为如果不干掉女巫,她们就会杀死孩子。女巫每天都要杀死一个孩子,如果她们办得到的话。遇到女巫可不是好玩的事,特别是当她们开大会的时候,当女巫大王宣布她的秘方的时候碰巧你在场地,你会被变成老鼠!可是要记住,即使你被变成一只老鼠,你也要学会勇敢地面对,而且你还有机会去消灭她们。因为有爱和勇气,即便变成一只小小的老鼠,也能够消灭全世界最最强大的女巫。《女巫》中的小男孩子在被变成老鼠后仍然和姥姥一起想尽一切办法,周游列国,消灭全世界女巫。故事到了后来,变得并不那么可怕,更多的是小男孩和姥姥设计把坏女巫们变成老鼠并消灭她们的过程。孩子变没变成女巫没关系,但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值的我们学习。  阅读带来的快乐不是一点点(四)  《独闯天下》罗尔德达尔自传性质的一部小说,同《坏小子童年故事》堪称姐妹篇。《独闯天下》写了罗尔德较长些读寄宿学校时及工作后的故事。相对《坏小子童年故事》零乱、发散的叙事方式,我们更喜欢《独闯天下》充满未知的探险故事。罗尔德在寄宿学校遇到了各类严格的舍监和校长,他们动不动就体罚孩子,往打呼噜声重孩子嘴里灌肥皂水、上床的后不许孩子上厕所、考试中不许讲话,即便是借块橡皮也是不允许的,会被界定为作弊。一旦被认为违返学校校规,会被校长拿长尺子抽打屁股。抽打的方式有间歇式、也有急风聚雨式。对于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身处这样的环境,真可谓如履薄冰。罗尔德为了逃避清规戒律会假装急性阑尾炎,被舍监冤枉也会在校长面前大声申辩,即便如此,也难逃责罚。罗尔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桥牌公司白领。后来更成为一名优秀的开战斗机的飞行员。  在桥牌公司任职期间,罗尔德被调到非洲工作,在那里他和壳牌石油公司的另两名代表一起管理整个东非领域,同时也经历了更多奇妙惊险的事情,比如眼镜蛇进入他朋友的房子而不得不叫捕蛇者来捕蛇;一只狮子抓住了一个本地妇女,反复把玩,妇女的老公更是一路跟踪;二战期间,罗尔得在边界携枪拦截德国贫民等故事。这部小说不仅让孩子对英国寄宿学校的清规戒律有所了解,更让孩子看到美丽的非洲、残酷的战争、变幻莫测的人生。因为有这些与常人不同的人生体验,才造就了这位伟大的作家,也让我们有幸阅读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好心眼的巨人》在“巫师出没的时刻”,好心眼儿巨人来到孩子们睡觉的窗口。他把捕捉来的好梦放在一支长长的小号里,从窗口悄悄伸进去屋子,轻轻吹到孩子梦里,没想到小女孩索菲看到了这一切,于是好看的故事开始了。好心眼儿巨人把索菲一把抓走,放进口袋,整整跑了大半夜,最后来到了一个连英国皇家空军的地图也没有标注的地方- 巨人国。巨人国里有各种各样可怕的巨人,有吃人肉块巨人、嘎吱嘎吱嚼骨头巨人、肉油滴滴答巨人、大吃特吃内脏巨人、喝血巨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 一 吃人!他们每天晚上去全世界吃孩子,他们称孩子为人豆子,大把大把的吞食。只有好心眼巨人不吃人,吃难吃的大鼻子瓜。索菲看到了这一切,决定要帮助她的同类,在好心眼巨人寻梦的触动下,索菲想到让好心眼的巨人编织一个关于巨人吃小孩子的恶梦,并把梦吹到了英国女王的梦境里。在女王的帮助下,他们成功抓获了那些坏心眼的巨人。好心眼的巨人从此也不必吃难吃的大鼻子瓜。这部小说构思奇特、富于夸张,从一开始就能打破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常规对位,给人一种或幽默、机智和荒诞的美感。
  阅读带来的快乐不是一点点(六)  自从读过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我们便开始关注她其它的作品。如《笑猫日记系列》、《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马小跳环球旅行记系列》、《杨红樱画本/科学童话系列》等。这些书我都粗粗浏览过,发现《杨红樱画本/科学童话系列》比较有新意,该系列包括《了不起的鱼爸爸》、《寻找美人鱼》、《森林谜案》、《蚂蚁破案》《猫头鹰开宴会》、《再见野骆驼》、《穿救生衣的种子》。这些图书的最大的特点是寓教于乐,配图精美、装订优良。我便买了几本回家,感觉还真不错,孩子从中能学到生物、海洋、植物知识。书中把小动物、鱼、鸟都拟人化,孩子很能接受这种方式。下面我介绍几本印像较深刻的给大家。
  《了不起的鱼爸爸》讲述了小蛙人巧遇鲫鱼波卡尔后成为朋友的故事。鲫鱼波带着小蛙人在海洋里畅游,遇到了很种奇怪的鱼和各种奇异的事。在鱼医院,他们看到鱼医生如何给身体腐烂的鱼治病。在接识了了不起的鱼爸爸们后,知道爸爸鱼们为了守护孩子好久不进食、有的为孩子觅食、有的为孩子抵御外来攻击、有的像妈妈般为孩子提供庇护的港湾。鲫鱼波和小蛙人在海洋里接触了海豚、鲸群,并与海豚一起解救鲸群。在充满人性的海洋世界里游历一圈,使孩子对海洋不再陌生,更添了几分探索的欲望。我们读完这本书后,女儿无论在哪碰到海洋生物,都会凑近看看是不是自己认识的,如果猜对了,会有点小小满足感!  《猫头鹰开宴会》讲猫头鹰是一个田园卫士,它为了知道哪些鸟是吃粮食的,专门在沙漠里开了一个盛大的宴会。筵宴席摆在农田的一棵大树下,食物很丰富,又草籽、虫子、植物的嫩芽、粮食的种子........猫头鹰站在高高的树枝上,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远方,等候客人们的到来。鸟儿们纷纷入席,猫头鹰很礼貌说:“欢迎你们的光临。”宴会开始了,猫头鹰没有下来同鸟儿们共进餐,而是看着鸟儿们吃。还特别注意那个装粮食的盘子,他发现斑鸠一直没离开过粮食盘子,吃得最多。百灵鸟离开过一会儿,毛腿沙鸡不但吃粮食还要吃植物的嫩芽,小沙百灵什么都吃一点,倒是灰伯劳压根儿没走进粮食盘子,就挑几只虫子吃。猫头鹰心里有数了,猫头鹰的态度说变就变,突然厉声地说:“从今以后,除了灰伯劳,不许你们其它鸟儿飞到农田里来,特别是斑鸠和百灵鸟。”鸟儿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可这能怪谁呢?田园卫士是不会对吃粮食的鸟儿客气的!除此外,本书讲述了各种沙漠动植物的形态、习性和奇特的沙漠地貌。相比那些简单罗列说明式的科普图书,这类拟人化,配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有趣的故事情节的科学童话,显然更易让孩子接受。他们在得到丰富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轻松愉快的阅读乐趣,也会使孩子们更牢固地记住这些科学知识。  《森林谜案》美丽的翡翠森林,经常有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一只退役警犬来到这里,开办了一家侦探所。他和他的助手青蛙博士一起破获了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其中有幼虎之死案,原来是母虎为保全强壮幼仔,亲手杀死并吞食弱小虎仔的故事。在狮王遇害案件中,一只彪悍又智慧的狮王竟然被一群小小的食肉蚁瓜分殆尽。在血战象坑案件中,神犬探长为解救大象而被子弹击中,差点送命……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奇特幻想,让读者欲罢不能。里面还有很多我们所不知的知识,比如狒狒是杂食性动物、雌性狼蛛需吃下雄性狼蛛才能生下小狼蛛、吸血蝙蝠会传染狂犬病、园丁鸟会偷东西、世界上也有食肉的花...... 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学到了各种知识,神犬探长遇事不惊、为人排忧解难,热爱大自然、热爱护动物美德也会影响孩子。
《穿救生衣的种子》书名很富有诗意。从书中,我们知道睡莲的种子漂浮在水上,而且穿着救生衣。等救生衣中的气全部都逃掉了,种子就会沉到水底下,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便会长出新的莲来。  除此外,我们还能知道黄鼠狼原来也是益兽,一年里可以抓三四百只田鼠呢,为农民伯伯除害。小骡子是母马和公驴生的孩子,而且小骡子要比马和驴的寿命长,但是骡子却不能繁殖后代。小松鼠是大自然的植树帮手,他们把采来的食物埋藏在地底下。到了春天,埋在下面的食物发芽,就长成了小树苗。牙签鸟飞到鳄鱼的嘴里,虎雀飞到老虎的口中都是为了去啄食它们牙缝中的肉屑,猛兽不会伤害小鸟,反而像病人般张开嘴巴给医生诊治。
  这样的讲科学道理,孩子听起来很有兴趣,一点不觉得乏味。大家也去读读吧!
  淘宝童装店【童天堂工厂店】祝宝宝健康可爱~~~~如果您正好需要为家里的宝贝添置秋冬衣服,欢迎过来坐坐哦~~~~~·小店刚开~~不求赚钱,只求您的好评~~~~~~~
  楼主,我女儿也很喜欢看书,听故事。我也是很早就给她读书,讲故事。但是她就是记不住字怎么办?现在4岁半了。也不认识几个字?有什么好办法让她记住字吗?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嚣张宝宝妈咪还很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