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强迫症是比强迫症还严重吗,反对自己去主动关注别人的微博如何 别人,想让别人先关注自己,属于强迫症吗

完美主义者和强迫症有什么区别?
总希望一切都是按理性的秩序运转的,比如生活中家里的布置,工作中每一封发出去的邮件撰写规范,上网时发布的每一条微博、网志的内容…这是在追求完美还是强迫症所致,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按投票排序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去区别。强迫症自己是因为这些行为痛苦、懊悔的,完美主义没有,只有因为做得不够好而难受。比如数窗户的,强迫症的人是觉得不该数,但是控制不了,所以一边不想数,一边使劲数。可想而知有多痛苦。但是完美主义只会觉得,恩,这次数得不够快,下次再来。哦也。
你懂啥叫强迫症啊,别太想当然了。完美主义不是强迫症。你喜欢布置整齐,撰写规范,那不叫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疾病。最常见的强迫症就是数窗户。你会在上课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去数教室的窗户有多少个格子。这时候的你已经不受自己的控制。你开始会疑惑自己怎么会这个样子,然后会开始强迫自己不要数窗户,在发现无效之后又开始小心地劝说自己别数了,每天自己和自己讲道理,告诉自己数窗户没有任何意义。最终发现一切都无效之后,你会陷入崩溃,发现你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受自己的控制了。今天在微博上也看到了有人提强迫症,什么喜欢刷微博、常看前女友博客、桌面图标要排整齐,喜欢捏泡泡等都归结为强迫症。这些顶多是些完美主义或者小爱好。想想吧,一个强迫症患者,上网一查,大家都说强迫症就是喜欢刷微博,周围的人也不理解你,说怎么可能你自己无法控制自己干什么呢?这和抑郁症患者被朋友想当然地理解成「想不开」一样。当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而周围的家人和朋友也不理解你的时候,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自杀。你们这帮家伙全都是凶手~
前者是一种人生态度,不过头就行;后者是一种精神疾病,我见过对强迫症患者的报导,略有了解,才知道其实仅仅完美主义,跟强迫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造成强迫症的原因绝对不会是完美主义,而常常是幼年的心理创伤。
"完美主义者为了证明他们足够优秀,他们力求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认为要达成他们的远大目标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他们常常对自己有不现实的要求,当无法实现这样的要求时,就会变得不知所措和失望。""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期待过高。""患有强迫症的人在做一件事之前会不停地排列其好处和坏处,或者不断检查炉子是否被关掉,所以他们往往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重演是因为他们地大脑陷入了一个无法停止的程序中。正常而言,大脑的一个部分会产生对错误的担扰(眶额前脑皮层),另一个部位会以增强焦虑感加以反应:事情不妙,一定要做些什么防止事情发生(扣带回),还有一个部位是当危机解除后负责换档,回到常态(尾状核)。对于患强迫症的人,他们无法产生解除危机的信号,从而导致"脑锁住状态"。他们的大脑不会自动地换档,所以他们不能打破思想或行为的重复怪圈。"以上两段话是摘自《拖延心理学》对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的看法。简单地说,完美主义就是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强迫症就是不断去重复做一件对你来说没必要去做的事。当你强迫自己去做好每一件事就是完美主义了。照你的描述,可能是完美主义所致的。这本书还说到"完美主义者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应型,一种是适应不良型。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这样一种能够如愿以偿的完美主义,感觉上去就像一个人本性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自尊的基石。然而,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却对自己不抱希望。在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中,你对自己的要求跟你对自己表现的期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所以你更容易去自责,也更容易感到消沉,你的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说,要看到你是哪种类型的完美主义了,适应型的能因"完美主义"而如愿以偿到完成各种事情,使自己不断满足与前进;当你是适应不良型的,会因"完美主义"什么事情都不做好,并为此感到自卑与后退。好处和弊端分处于两种类型。
整天在别人面前叫嚣自己是强迫症的,一般都不是真正的强迫症,而真正的强迫症远比旁观者想像的复杂。
自我总结吧:完美主义者是雕琢时间,而强迫症患者是浪费时间。
不妨从洗手这件事上举例试说明完美主义和强迫症的区别,一个爱干净的人很可能通过多次洗手来达到自己心中的干净并且他认为这种多次是有必要的,这就是完美主义;若次数非常之多并且连他自己都觉得多到没有必要但非这样不可,那便是强迫症。我想补充一下个人对强迫症的几点认识,也是多数人容易对强迫症误解的地方:1、强迫症是一种疾病,不是微博中那个泛滥的时髦话题。它不是一个美好的词汇,有的只是痛苦和精神折磨。2、强迫症应该与完美主义、正常生活习惯加以区分。很难给强迫症下一个准确又通俗易懂的定义,但有一点我认为是区分强迫症和其他的关键——从内心感受而不是外在行为上。即便同一种表现行为,也不能准确判断是不是强迫症。前面有人举例说数窗户这一行为,单从这一行为上看是无法判断是否为强迫症的。强迫症痛苦的本质是你进行的反复性的动作与你本身意愿是相冲突的,但对这一行为发出指令的同样是来自你的意识,不是受他人胁迫等。可以这么理解,你的大脑为你的身体发出了两个完全对立的指令,但最终身体听从了与你理智相违背的那一个指令。但由于理智始终存在,因此产生出痛苦。这就是百科上给出的强迫与反强迫。我只能解释到这里了。3、强迫症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很容易随着你的注意力转移到你关注的方面。比如,一阵子表现在数窗户关门上,但很可能过一段时间,这方面淡了,转移到其它方面,而过一阵子又回来了。但多数人的强迫症不会蔓延至生活的各个角落,因为每个人的注意力相对来说是比较集中的。这也因此加重了强迫症的威力,因此这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提示,看的越重,强迫症越剧烈。从洁癖来看,是因为“干净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这一概念牢牢占据你的思维。4、强迫症和什么有关,可能每个人认识不一样,但个人觉得从紧密程度来排序的话,是早期经历、性格特质、完美主义、压力。当然了,早期经历和性格特质是相互作用的。5、强迫症应该是强迫倾向量变到质变的结果,这个不是太了解。以上均为经验之谈,并非来自理论分析。随时补充,欢迎指正。
简单的说,完美主义是自我享受,不痛苦的,强迫症是自我折磨,是痛苦的。
是追求完美。完美主义可以说是强迫症的一种美化和简单化。完美主义者会有一定的强迫倾向。不同的是你强迫的对象是你能够接受的东西,是主动性的行为。严重起来可能会有些无法控制,但你应该会对结果和收获感到欣慰。因为这个行为提升了你的效率,满足了你高于常人的自我要求,甚至你可能对过程也是乐此不疲。相对而言,完美主义带来的痛苦比较少,而它本身也更有意义。强迫症的心理就复杂得多。具体不回忆了,说说区别:一,强迫对象使人无法接受;二,没结果,没尽头,没意义;三,痛苦在抵触中愈演愈烈;四,办事效率低下;五,产生自我怀疑,严重的时候会想自杀。
完美主义者到一定程度可能会被人说是强迫症患者。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是为了能够做到更好而执着于细节。且做到之后是心里有的是一种满足感。而强迫症患者一切的举动,只是为了不让自己难受。比如不停地洗手,把所有标签贴在刚刚好的同一个位置,所有瓶瓶罐罐必须转向同个面不能有丝毫偏离…… 否则就会觉得很痛苦。这是一种病态吧。
强迫症是种心理障碍,患者明知道不合理,但是控制不住自己。比如有强迫患者洗手要洗几个小时,手都洗出血了,还是控制不住要洗。完美主义是一种”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心理在作怪,有强迫的倾向,适度的完美主义是有益的,有相当多的企业家是完美主义者,但重度的完美主义就是强迫症了。
普通感冒和H7N9的区别
一只青蛙偶然间碰到一条蜈蚣在爬。 青蛙很纳闷问蜈蚣道:老兄,我四条腿都老是走不好,你这么多腿哪知道先迈哪条啊?
蜈蚣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听青蛙这么一说一想也是啊,结果蜈蚣再也不知道怎么走了。
这个故事是我很早的时候看到的
强迫症简单点说就是一种庸人自扰,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就算这件事压根不需要知道答案也不停的去纠结,最后让自己对一切都变的绝望和抑郁,我是一个从强迫症走出来陷进去反复多次的人,我想让大家知道只要永远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别纠结于无休止的大脑战争,永远不放弃希望,该做什么做什么,你是可以走出这个思维怪圈的。千万不要走极端,最后希望世界永远没有强迫和抑郁,每个人都可以享受一个平常人的简单的幸福与快乐。
对于意义的解读不一样。我追求细节,虽然追求细节完美会给别人提高要求,给自己带来负担,但我觉得我的行为是有意义的,那就是完美主主义了。如:完美主义在一件事情完成了之后会觉得特别开心;强迫症不会吧。
完美主义会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学提升自己,强迫症不会吧。
完美主义会希望周围的人都跟自己一样追求细致,强迫症该不会吧。。。。。。。。。
看见你问题简介用英文省略号、结尾没加句号就难受,想死的心都有了。
强迫症是强制自己重复某一系列的思维或者活动。维基百科曰:强迫症(英语: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即强迫性神经症,亦有译作沉溺,是一种神经官能症,更具体地说,是焦虑症的一种。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入侵式的思维所困扰,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使患者感到不安、恐慌或担心,而进行某种重复行为有时会令患者感到这种压迫感可以得到舒缓。(有时,这还与某种焦虑有关)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本质上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与意识上的自省能力无关。强迫症关键在于强制性地让自己出现一些想法或者动作,但这些动作实际上已经毫无意义。强迫症往往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强迫症的表现如感觉手不干净强迫自己洗手,而且这种行为是可能反复多次出现的。
在我看来,完美主义则是在人格上一种追求事物完美的想法,严重的才涉及到心理“疾病”层面。
“生活中家里的布置,工作中每一封发出去的邮件撰写规范”追求较高的水平,我认为只是您个人严格要求自己、做事认真的一种表现。
完美主义者就是对待任何事情力求完美,强迫症的意思就是你出门以后总觉得门没锁钥匙没带担心的要死要活
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子集
完美主义只是觉得不舒服,而强迫症患者觉得自己要疯了,而且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状态
区分两者可以看社会功能的受损程度,强迫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大多部分或完全受损,即学习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完美主义者的社会功能大都不会有损伤,有的还可能因为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学习工作效率提高。什么是真正的强迫症?强迫症的痛苦如何来形容?
得强迫症的人多么?大部分认为自己有强迫症或者完美主义的人都只是给自己的小懒惰、失误、拖延、无聊找些漂亮、时髦又能减轻负罪感的借口而已。。。这个时代最缺谈资
按投票排序
300 个回答
首先,感谢特邀~~~~~第一次啊 哈哈没有耐心的可以直接只看加粗字体先回答问题1、得强迫症的人真有那么多吗? 1%~3%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出现强迫症(Hewlett,2000)。另外一个说法是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约有2.5%的人口在他们生活中的某段时间患过强迫症(Robins et al)。男性的发病高峰期在6~15岁,女性为20~29岁(APA,2000;Foa&Franklin,2001)。儿童往往隐瞒自己的症状,甚至不会告诉父母,因为强迫症持续多年可能都未被察觉。对于男性和女性强迫症的发病率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男性和女性还是有区别的,洗手强迫和清洗强迫的女性患者较多,而检查强迫和执著缓慢(执著缓慢是指要求过分彻底的行为,例如花两个小时穿衣服,确定每一个步骤,使衣服完美的穿在身上)的男性较多。2、什么才是真正的强迫症?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属于焦虑的一种,因为患者无法摆脱某些念头,无法完成他认为必须完成的行为是,就会出现焦虑的情绪。强迫思维(Obsessions)是持续、不受意识控制进入人们脑海中,并导致严重焦虑或精神紧张的想法、影响、观念、冲动。强迫行为(Compulsions)指个体认为自己必须完成的某些重复的举动或心理活动。强迫症患者不属于精神病患者,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举动想法有多么荒唐,他们只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最常见的强迫思维的关注点主要和灰尘和污物有关,其他的强迫性思维包括攻击冲动(例如伤害孩子),性幻想(例如反复闪现的色情影像),想实施一些打破自己道德准则的行为的冲动(例如在庄严肃穆的公共场合大声说着淫荡的话),以及反复怀疑(例如担心自己没锁门),虽然大多数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们可以忘记或者忽略这些想法,但是强迫症患者无法阻止自己的这些念头。他们不会将冲动变成行动,但是出现的这些念头让他们感到烦恼。大多数有顽固的严重的强迫思维的患者为了消除这些想法和随之而来的焦虑就会实施强迫行为。有时候这些强迫行为与强迫思维没有逻辑关系,记得听过一个故事就是有个叫Zach的小男孩在吞咽唾沫是必须蹲下触摸地面,有时候必须用下颔碰肩膀,他尝试客服这些行为,但每次都失败了。通俗的讲,所谓强迫症患者就是他们有一种自己控制不了的思维或者想法使他们痛苦,为了减轻这种痛苦,患者才有了某种强迫行为。并不是这一行为能够满足患者本能的愉悦感,而是这样做能够减轻他情感上的痛苦。说的专业一点,从以下两个理论来解释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都和性、攻击、污染有关,是由于无意识冲突和性及攻击冲动有关。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治疗强迫症的途径是帮助患者了解其中的内心冲突,通过对冲突的解决来让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消失。然而这种方式只对小部分患者起作用。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大多数人都会产生一些干扰性的想法,但是强迫症患者不具备终止这种消极方法的能力,首先这些人可能经常情绪抑郁或者焦虑,其次强迫症患者可能会顽固坚持某些道德观念,此外,他们认为对自己和他人负有责任,更难以摆脱例如“我是不是刚才开车撞人了”这种想法,并且他们认为自己本该有能力控制那些坏念头的能力。强迫行为的形成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因强迫思维而焦虑的人发现,自己在实施某些行为时候,焦虑会减轻。焦虑的减轻使这些行为得以强化,所以当再次出现时,他们为了减轻焦虑不断实施行为,从而使强迫行为得以巩固,最终形成强迫行为。3、强迫症的痛苦如何来形容?关于这个,实在抱歉,无法描述,我觉得就跟没有恋爱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恋爱的那种美妙,永远无法描述失恋的那种痛苦。哈哈哈哈,跑题了。说了这么多,顺便说下关于强迫症的治疗,现在的治疗方式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药物,一种是认知—行为治疗。关于药物治疗,是人们发现影响神经递质5-羟色胺水平的抗抑郁药物有助于缓解许多强迫症患者的症状,这些药物包括氯米帕明、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和氟伏沙明。研究表明50%~80%的患者服用药物之后症状能有所减轻,但是即使对药物敏感的患者,症状也只能减轻40%~50%。但是药物会有强烈的副作用,一旦停药,症状会反复。关于认知—行为治疗,通俗的讲就是减轻焦虑,抑制强迫行为。举个例子,来访者因为污物而总是想洗手,治疗师可以自己手上摸上尘土,整个治疗过程都不洗手,第二次治疗,治疗师依旧把自己双手弄脏,并且鼓励患者也把手弄脏,当患者觉得焦虑是,治疗师鼓励他不要洗手,并运用些技巧控制焦虑的情绪,多次治疗后,患者即使手脏也不会感到焦虑,并可以抑制自己洗手的冲动。这种治疗已被证实可以显著改善60%~90%的患者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但是这种疗法不能根本的去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症状,而且对某些患者可能根本不起作用。以下是一家之言,不负法律责任:我认为强迫症是无法根治的,即使你的行为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你内心的焦虑问题。感谢特邀,所以今晚特意咨询了下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同仁,关于强迫症的治疗有无好的办法,最终我俩得出结论是一致的,在没有影响你的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试着接受它,学会与疾病共存。另外强迫症在儿童的时期不易被发现,往往是因为儿童自身羞愧、厌恶加上家长本身可能对某些异常行为的厌恶以及不重视,以及大家往往谈到强迫症色变,生怕惹上身一样,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一些其他的心理问题,头疼感冒发烧患者往往会前往医院治疗,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时,患者往往会逃避或者不认为需要找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治疗,当然这也跟国内心理咨询从业混乱的现状也有很大关系,顺便吐个槽,往往那些没有经过专业长久学习以及积淀研究的但是突击一个月就能考出个心理咨询师证,并且这个心理咨询师证也不是一个权威的认证,只是一帮人为了利益设置的这么个所谓的证件,也希望国家尽快立法设置专业有效的职业认证资质。谢谢,以上只是一家之言,感谢特邀顺便做个广告,越来越喜欢知乎,喜欢结交知乎的朋友,欢迎大家加入知乎群1403320 ,一起营造我们自己的知乎圈子。
我们首先得明确三个概念【强迫倾向】【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症】强迫倾向是在心理正常的范围内的,后两者则是心理异常。说到底,心理异常是一个统计学概念,心理健康程度在人群中是呈正态分布的,“不健康”的那一端的极端值,也就是比绝大多数人都更不健康的人,我们称之为“异常”。所以按比例来说,一定不会是“很多”。再说这三者的区别。有强迫行为或者强迫观念,但是并不严重,不影响正常生活,不会为此感到痛苦不堪,充其量只算是强迫倾向。强迫的行为非常多非常严重,生活中又过分地谨小慎微、严格要求,还有些完美主义,则更像是强迫型人格障碍。而强迫症的表现特点则是:强迫行为或观念非常严重,且在强迫中伴随着“反强迫”——因为自己的强迫行为痛苦无比,不想这样但是又控制不住,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与强迫型人格障碍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个反强迫,因长期在这种矛盾中不能自拔而体验到的痛苦,强迫型人格障碍是没有的。而且强迫症的行为表现并不像是完美主义的那种谨小慎微,有可能非常的单一,对于某件事有固定的模式,比如说我们教科书上经常举的例子:强迫洗手——一洗洗几个小时;强迫数楼——经过一栋楼就要数一数有几层,数不清楚不能走……所以强迫症是很好区分的,而前两者则是一个程度上的区别,一个人的强迫要真的达到“异常”的程度应该还是挺明显的……题外话,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有一个简便的方法以供参考……可以去找一找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107题的版本,做完以后对照计分方法找出强迫维度的,算算阳性分。过去的常模的临界分是5分,个人感觉可以适当地放宽一点。顺便可以看看什么自恋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维度的,挺有意思……
邀请,看到很多回答从医学诊断角度说得挺详细的,我还是从身边的故事开始自己的理解吧。我之前认识一个朋友,是个很腼腆的大男孩,学习成绩也挺不错的。只是他有一个摆脱不掉的烦恼,一些坏想法总是和他如影随形。比如说,他看到自己合上的课本翻开了,他会觉得有人在给他搞恶作剧,有一种怒不可遏的情绪,随后会为自己的想法自责。但该想法会始终困扰他,让他充满了内疚和负罪感。他非常害怕小动物,倒不是看成大老虎,而是害怕不小心碰到会弄死它,这样的坏想法会让他觉得罪恶永远洗不掉。我们都开玩笑说他,称得上虔诚的佛教徒了。他其实是一个学习用功、待人和善的男孩,我们甚至觉得他太彬彬有礼、客气过度了。他有时会苦着脸,向我们吐槽自己各种坏想法。我们都哈哈一笑,觉得他不可能会这么做的。可他总摆脱不掉这些坏想法,为此提心吊胆、思绪不宁。当时就有人说他是强迫症,他自己也认可这种说法的。可是认可归认可,他总是改不掉,我们也挺同情的。记得他说最担心的一次,因为家里坏想法太多,差点和父母发火动手了。当时,他对自己的火气吓一跳,好几天都是心烦意乱。学过心理学的我,现在看他的症状,属于纯粹强迫思维,指突然出现不必要的可怕想法,或觉得自己为给别人带来伤害。强迫思维进一步延伸发展,会出现控制不住的强迫行为,常见的有反复计数、检查、洗手或整理。这些仪式化行为会给个案神奇的安定效果,却无法脑海中驱散根深蒂固的可怕念头。强迫症患者的身上,有对压力强烈的焦虑,有对任务虔诚的信念。他们渴望情绪的平静和安宁,却无法驱散信念背后的担忧,而强迫行为被他们赋予抵消罪恶感的含义。强迫症个案最基本的情绪,包括被控制的愤怒,以及受惩罚的恐惧。他们会时不时地对别人愤怒:别人在强加控制,我必须抵抗;他们也时不时地对自己恐惧:我的冲动很危险,必须要受到控制。但是强迫症患者压抑和隐藏了这些情绪。他们的言语是用来隐藏感觉,而不是表达感觉。他们很容易出现愤怒的情绪,因为他们没有获得自己希望的。而对自己想法的羞耻感也会不时出现,比如达不到或违反自己的标准。强迫症个案的情绪状态,就像追着自己尾巴咬的小狗,在循环往复中不停纠结。强迫症患者通常都能做个好学生,严肃、认真、诚实、有动力。他们很推崇理性和信念,强调规则和秩序。但是对理性和信念的过分推崇,反而让他们刻意压抑自己的感受。压抑和控制的极致,就会出现严重的强迫症。强迫症患者的重要特征是,他们曾经维持的重要信念,在外界压力下崩溃解体。临时补救的紧急措施就是,通过“仪式“寻找失去的确定感。比如说我的那位朋友,认真学习,待人客气,或许是他的重要信念。但是如果这些信念控制了他正常的情绪反应,那么这些情绪反应就会以摆脱不掉的坏想法出现。强迫症患者的这种心理模式是怎么产生的呢。早期经典精神分析,把强迫人格称为肛门期人格。因为弗洛伊德发现,强迫症的很多特征,比如干净、固执、准时,都是儿童肛门期入厕训练中的主题。强迫症来自父母在儿童如厕训练时过度控制。当然这种解释现在看有点刻意和教条了。但是从诠释和隐喻的角度,我们还是有不少启发的。那就是父母苛刻的教养方式,对个体成年期强迫人格的影响。在强迫人格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儿童和父母会出现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或是儿童被迫接受控制和顺从。可是愤怒、内疚、被控制的感受,在他日后的生活中会始终困扰重现,成为引起强迫症的重要潜在因素。对于强迫症的临床治疗,由于临床意义的强迫症有非常强烈的焦虑情绪和仪式行为,所以是要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治疗中,由于治疗目标非常直接明确,就是消除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所以认知行为疗法用得较多。最近心理咨询界很推崇森田疗法,因为它强调顺其自然的治疗理念,有助于软化强迫症患者的固执信念。由此,心理咨询界主流的治疗方案,首推是含有顺其自然思想的阻断/暴露疗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然后是强调和自己想法平和共处的接受承诺疗法。(具体的治疗步骤,属于心理医生的讨论话题,有心的朋友可以按关键字搜文献)当然,心理动力治疗也不是没有用武之地,等到明显的症状消除以后,心理动力学关注的因素会慢慢浮现。毕竟,认知行为和药物治疗可以针对具体的强迫行为,但改善自尊和丰富情感生活需要更长时间的耐心努力,这就是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发挥能量的地方了。我们会从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的角度,开展心理动力学谈话之旅。在治疗中,我们会避免急躁、排斥和批评的态度,避免在咨询关系中有意无意成为控制索求的父母。我们会针对个案过分理智化的倾向,鼓励他尝试更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包括表达对咨询师愤怒和批评的愿望。过于理智化和控制感受的倾向,是他们形成强迫症的重要性格基础。而心理动力治疗中要做的,就是修正其过于僵化苛刻的信念体系,让其在情感和理智上保持更好的平衡。最后介绍几本比较流行的强迫症自助读物:《脑锁——如何摆脱强迫症》、《不能停止洗手的男孩》、《自由的心——强迫症自助治疗》。主要是关于认知行为疗法和接受承诺疗法的。至于自助效果怎么样,就见仁见智各取所需了。同时说明:我对里面有关强迫症的脑神经科学解释持保留态度。欢迎觉得不错的朋友多点赞:)
你好。看到強迫症我忽然想要說個只有業界的人看得懂的笑話。我有糾正別人濫用強迫症這個診斷的強迫症怎樣!好笑嗎! oh you don't get it?沒關係。你的問題是什么是真正的强迫症?强迫症的痛苦如何来形容?大部分认为自己有强迫症或者完美主义的人都只是给自己的小懒惰、失误、拖延、无聊找些漂亮、时髦又能减轻负罪感的借口而已。。。為了回答你的問題, 我會解釋 ”真的強迫症”是什麼, “假的強迫症”是什麼, 最後希望你能自己領悟 “真的強迫症”究竟痛苦不痛苦!根據DSM4TR, 強迫症的診斷標準如下(我找不到DSM5的中文翻譯, 不過DSM5診斷標準變動不會很大,不過DSM4里美國的專家認為強迫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時代變遷~DSM5成書的時候大家開始覺得強迫症不是焦慮症了):強迫症的診斷的先決條件是:強迫性思想與強迫性行為,或兩者都有。(一)強迫性思想的定義包括下列四點:反覆而持續的想法、衝動、或影像不斷浮現,患者感受到那是闖入的、不合宜的,往往會造成明顯的焦慮或痛苦。這類想法、衝動、或影響不只是「對於現實生活的過度焦慮」而已。患者企圖忽視或壓抑這類想法、衝動、影像,或者企圖用其他想法來將之抵銷。患者知道這類想法、衝動、或影像是自己心中產生的。(二)強迫性行為的定義包括下列兩者:重複性的行為(如洗手、排序、檢查)或心智活動(如祈禱、計數、默念字句)。患者感受到這些行為是基於強迫性思想、或一些必須嚴格遵守的規則而不得不執行。這些行為或心智活動是為了減少某些事物造成的痛苦,但這些事物跟行為之間,卻沒有什麼相關。OK。 我知道很長你可能看不完。簡而言之, 強迫症的重點是1. 強迫型思想(obsession)。 例如小明莫名其妙腦海里時不時都會有一個畫面侵入他的腦海:那是關於他殺了大家的畫面。 這個畫面太可怕太可怕了, 可是太常太常發生了。 小明工作的時候,玩電腦的時候,都會有這樣子可怕的畫面侵入他的腦海里,他不但不能控制, 而且因為這個畫面感到非常焦慮不安, 心裡超級不舒服。 小明的狀況是畫面, 不過像你在標準里看到的, 他可以是想法(例如:我很髒)或者衝動(例如:好想要強姦我媽媽)。 2. 強迫型行為(compulsion)。 那麼焦慮怎麼辦呢? 小明發現,只要他擦馬桶,他的焦慮就會減輕很多!於是,每次他一看到自己殺了大家的畫面, 他就會跑去廁所里死命刷馬桶! 刷啊刷啊他就感覺自己能夠控制自己一些了! 可是現在問題來了, 畫面侵入太頻繁了, 他一天需要花超過2個小時刷馬桶! 刷得他人也累了手也算了皮也破了, 而且工作一半就跑去刷馬桶, 上司開始呱呱叫, 同事開始斜眼看他。 小明知道自己的想法不正常。 他根本就不會殺人嘛! 可是他沒辦法控制!他也知道自己刷馬桶的行為不正常。 他也不想要一直一直刷馬桶, 他身體累, 心也累! 他因為自己的行為還有想法, 搞得自己非常非常的不舒服不愉快不開心。小明的case表現出了強迫症為什麼那麼痛苦。因為強迫症的特性是自我排斥(ego dystonic)! 小明的自我沒有辦法和自己的疾病兼容! 他煩死了!第二個part是關於 “假的強迫症“。其實這個”假的強迫症“, 在DSM的code是obsessive 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強迫型人格障礙)。我們再來看看DSM4上關於OCPD的標準。费心于规则、次序、不重要的细节,企图维持掌控一切的感觉,反失去活动的重点。追求绝对完美,甚至使工作计划永远无法完成。过度投身于工作事业,因而放弃休闲活动与友谊。对道德、伦理或价值观的事物,表现得过份诚实(overconscientious)、无弹性。(如果能以此人文化或宗教认同解释则不算。)不愿抛弃旧物,即使已毫无感情价值。拒绝将任务授权或与他人共事。认为必须尽量节俭为将来可能的灾难准备 。有处世僵化而顽固的特征。DSM的標準要求上面8個症狀里至少要滿足4條。強迫型人格障礙就是我們說的完美主義者。 人格障礙用簡單的話來說, 就是討厭鬼的集合。 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學家都是科學家, 是科學家就喜歡分類。我們不但喜歡把精神病分類,也喜歡把討厭鬼分類。 因為這些討厭鬼面對世界的方式類似, 也因此容易獲得某一些精神疾病。完美主義者不好相處的原因有很多。 像你們看到的: 費心於規則、次序、不重要的細節(邋遢如我看到這句已醉), 企圖掌控一切反而失去活動的重點(天哪我已經翻白眼到抽筋)。除了他們的特性讓人覺得跟他們難以相處, 強迫型人格障礙還有一點和強迫症患者完全不同! 應該說是最大的不同! 是!他們覺得自己那樣很好。 剛才我提到了強迫症是自我排斥的疾病, 強迫型人格障礙(不能算病)是一種可以和自我兼容的很好的病(ego syntonic)。舉個栗子, 小麗被診斷了有強迫型人格障礙, 現在患上了憂鬱症。 她的治療師現在頭很痛。 為什麼頭痛呢? 以下是他們的對話記錄。小麗: 我的同事都不能忍受我要求他們把書本依照字母排序。治療師: 你為什麼會那麼做?小麗: 因為我是一個超級整齊的人! 我的那些同事全跟陳諾諾一樣是個邋遢鬼!小麗: 我的媽媽不能忍受我家裡的東西越積越多。治療師: 例如?小麗: 例如我之前用了10年終於壞掉的電風扇, 還有我小的時候很喜歡的娃娃, 還有我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沒有交出去的情書。治療師: 你覺得他們還有用處嗎?小麗: 哦,應該沒有吧。 可是我是一個很長情的人啊!小麗覺得有問題的是別人, 不是她。強迫症和強迫型人格障礙當然還有其他的差異。 例如強迫型人格障礙通常在童年時期就開始形成,18歲就穩定下來, 強迫型人格障礙沒有強迫型思想等等。。不過最重要的是: 強迫型人格障礙本身就不是一個精神病(Axis 1 Disorder), 他只是一種大家都不喜歡,而且讓他比較容易得精神病(Axis 1 Disorder)的個性而已。 他們一點都不痛苦。最後我要回答的是: 大家都說自己有強迫症。 好吧, 現在我知道強迫症是什麼了, 所以他們是都有強迫型人格障礙咯?答案是: NO。 除非他們被精神科醫師/咨詢師依據DSM做了診斷我被上司罵了心裡覺得很blue完全吃不下飯。 這叫憂鬱症嗎?我只是喜歡在夾文件的時候把角角對齊, 不需要說我有強迫症吧!可是大家最近很喜歡自己有精神病診斷的樣子。下一次你看到人說 “我是處女座! 我喜歡把東西依據大小排列!我有強迫症!”你就可以在心裡吐槽說你只是比較整齊(and無聊and空閒)吧! 然後微笑著守護他們! 因為你懂得!引用你說的一句話, 這只是他們“无聊找些漂亮、时髦又能减轻负罪感的借口而已”
得强迫症的人真的有那么多么?  中文资料方面,我能找到的只有1982年采样自全国某12个地区的数据,强迫症在中国的时点为0.03%(郭慧荣, 肖泽萍 & 张海音, 2003)  英文资料方面,有一份2009年发表,以山东、浙江、青海和甘肃63004人为样本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预测,强迫症的1个月期间发病率为0.064%~0.117% (Phillips et al., 2009)  作为对比,抑郁症的1个月期间发病率预测为1.845%~2.312%,发病率约是强迫症的24.6倍 什么才是真正的强迫症?   2013年5月(DSM)更新至DSM-V,但我无法在网上找到这个最新版本的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只能根据网上找到的DSM-V与DSM-IV-TR的变化及后者的诊断标准来修改,给出大概版本。最新版和此前版本最大的差异是将强迫症从焦虑障碍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一谱系;以及将诊断标准中的相关条目删去。(1)
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需具备以下①、②、③、④。①
在某些时候,体验到反复的、持久的思维、冲动、想象,这些内容是强入的、不适应的并引起明显的焦虑或痛苦。②
思维、冲动、想象并非是单纯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过度担心。③
企图用一些其他的思想、行动来消除这些思想、冲动或想象。④
认识到强迫思维、冲动或想象是他自己精神中产生的(不是外力强加的)。强迫行为需要具备以下①和②。 ①重复的行为(如洗手、整理东西、检查)或精神内活动(如祈祷、计数、无声地重复词语),感到这些行为是为应对强迫观念的反应而做出的,或按照刻板的规则进行的。
②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景发生,然而,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并不是以一种观念的相互联系的方式来中和、预防强迫观念的痛苦,或明显是过分的。(2)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导致明显的精神痛苦和消耗过多的时间(每天1小时以上),或明显干扰正常生活、职业功能(如学业)或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3)这种障碍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如成瘾类和医用药物)或一般躯体疾病的直接后果。强迫症的痛苦如何来形容?  这种痛苦其实对于非强迫症的人来说,很难体会;因为一旦能够体会,可能就有机会接近临床意义上的强迫症了。真的患有强迫症的人,他们害怕发生的事情是非强迫症人不会害怕的,而他们的解决方式也是非强迫症人会觉得比较荒谬的。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个研究 (Myers & Wells, 2013)  大概的比喻可能是,一个人觉得只要在脑里想到色情图片,他身边的人就会觉得他猥琐;为了不让人觉得他猥琐,他选择去洗手参考资料郭慧荣, 肖泽萍, & 张海音. (2003). 强迫症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上海精神医学, 15(3), 179-182.Myers, S. G., &
Wells, A. (2013). An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 of metacognition: A test
of the metacognitive model of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51(4), 177-184.Phillips, M. R., Zhang,
J., Shi, Q., Song, Z., Ding, Z., Pang, S., ... & Wang, Z. (2009).
Prevalence, treatment, 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05: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The Lancet, 373(9680), .
打个比方:人的大脑就像一台多任务运行的电脑,你可能一直在玩一个游戏或者看一部电影,你累了,就把程序关掉,或者最小化,后台运行,然后去做任何其他你喜欢的事。如果得了强迫症,那就坏了,眼前的这个程序由于运行太久或者什么故障,开启了前置模式,窗口永远在最前面,关不掉了!你当然可以同时做些其他事,所以强迫症患者看起来和普通人没啥区别,但是只要稍微放松一下,焦点会马上回到那个窗口上。持续占用你的大脑资源。24小时不断的和这个窗口作斗争让你精疲力尽,焦虑不堪,万一这个窗口一直在放恐怖片,那就更惨了。外人看来你还是很健康的一个人,其实你都快疯了。要是没有人来救你,这个窗口就一直开着,运行着,直到你自己game over。
我告诉你,标榜强迫症的人不会是强迫症患者,真正的患者从心底希望自己从未有过这个问题,强迫症患者是能够明白地狱是什么感觉的
那些回答可笑至极。还在用强迫症给自己贴上小可爱的标签。真想赶一万头草泥马从你面前驶过。你们的回答甚至不如百度强迫症吧写的那么认真。建议小可爱的答友们去吧里看看案例,别在这意淫。你们觉得那些正在患病(对,它就是病!)的人有几个会在这里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患病,并把自己患病的种种在外人看来可笑可爱自己看来异常恐怖无限折磨和绝望(对,它就是恐怖和折磨)的行为分享给你大家吗?只有真正见过强迫症患者,聆听他的心声,感受他的痛苦,才知道那有多可怕,而我以前的见解有多可笑。他只能和同样患病的人交流,相互勉励,或者看医生(他根本不相信医生),或者说给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听,缓解内心压力。他很少和普通人交流,会被取笑或者视为异类。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曾经为我不以为然而一度自责。你觉得你家书架上的书太乱,你受不了,非要整理整齐不可。你整理图书的时候,看到书本按照自己的意愿排列,心情逐渐变的舒畅。你觉得有些同样行为的强迫症患者在整理图书的时候也会觉得心情舒畅吗?那种用世界末日来临的心情去整理图书的人,焦躁,痛苦,不安,脱离常人的常事是你不能理解的。调侃强迫症,贴小可爱标签,这不公平啊!这对那些真正患症的人很不公平!他们会越来越不被常人理解(是理解是理解是理解是走心的理解啊,不是你适得其反的调侃啊),越来越得不到正视。写一行字,多个空格,用错几个标点符号,最后标注强迫症者已疯,或者逼死强迫症。他们真的可能会疯或者会死,不是因为你的调侃,而是因为得不到正视,得不到理解,不信任任何人,错过治疗进而引发抑郁症。抑郁症你们还想继续调侃吗?
真正的强迫症患者究竟多不多,个人认为,结论受两个因素影响:1、受网络媒体影响,许多人喜欢标榜自己有强迫症,但真正受强迫症煎熬,生活在极大痛苦中的强迫症患者比例要小很多(看见微博中炫耀自己强迫症的人我就来气,知乎上也有),这个因素将大幅度拉低比例。2、有一部分真正的强迫症患者由于知识水平所限,虽然很痛苦,但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病因是强迫症。(经验来自于自己饱受强迫症折磨但没听说过强迫症这个名字的时光,大概15年前)这个因素将一定程度拉高比例。
《生活大爆炸》的第6季第19集,Howard和新婚妻子邀请朋友们在家里聚餐,但是没有收拾房间,搞得一团乱,Howard急中生智,把 所有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放到了储藏室,然后故意让谢耳朵看到····································《生活大爆炸》的第6季第19集,Howard和新婚妻子邀请朋友们在家里聚餐,但是没有收拾房间,搞得一团乱,Howard急中生智,把 所有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放到了储藏室,然后故意让谢耳朵看到····································
微博上说自己强迫症的大部分是这种:我有21二体综合症,我是不是很特别?
明天要去精神科了,因为医生说心理疏导是没有用的。我的房间很乱,有些人人都有的小洁癖,也会因为懒两天不洗头,不一定要把书摆整齐。也许你不熟悉我,就不会把我和强迫症联系起来。我不踩格子线,很多人都会,但你会来来回回在同一个位置走十几分钟只因为你要确定自己没有踩格子线吗?我会,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大马路上,哪怕人人都看着我,哪怕我知道这样看起来很神经但我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我脑子里有时候想到一些可怕的事情,也许事情不同但感觉一样,我的脑子会告诉我这个事情想多了会给我带来坏处,我很怕在脑子里自己反驳,然后打自己不停打自己。无论在家里还是闹市中心,我常常就这么站着打自己,哪怕我知道打自己这件事和什么都没关系,但只有这样能让我舒服。我常常吸气吸到不能吸再吐出来,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整理我满脑子不同的声音,辩驳的声音,才能隔绝我和那些坏事情的关系。我会因为穿了某个颜色的衣服摔了一下再连这个颜色的字都不敢看,哪怕它打出来是黑的我也不敢看这个字。如果我看到了,我就打自己。我以前是扯头发,从某一天变成了打自己。我今年20了,一个女孩子,爱穿漂亮衣服,爱化妆,想做一个美丽的女人,谁不想当女神?可当我打扮得标标致致却忽然停步在人群里左跳一下右跳一下,甚至为了不踩格子跨离奇大的步子,又或是呆呆地站在那打自己,我觉得我连人都不是。我因为强迫症带来的压力会没来由地发冷汗、心悸、喘不过气甚至觉得感受到灵魂已经被剥离和世界分离的恐惧。有时我重复这些动作时我会说你不能这样了,你要疯了。可我害怕,我控制不了自己。所以你们还觉得那些只是多洗几次手、东西一定要放齐的东西是强迫症吗?如果仅仅是那样,那该多好,可是最痛苦的,莫过于与自己抗争。
想谈谈个人经历我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意识到自己有些不正常,那时并不知道什么是强迫症。1:先是看书时,总是要反复确认自己翻的的确是下一页:因此会不断地盯着页码,如当前是20页,我会在翻到下一页时看着页码“21”,反复提醒自己,“没错,21是下一页”。同时手指还会不断搓页角,生怕自己翻多一页。有些书的页角被我搓得烂了,我才会停下来;2:数学考试时,简单的计算,反复做。比如1+2=3这种平常人根本不用细想的计算,我大概要重复个七八次。时间花在无谓的地方上面,因此我考试常常做不完,成绩差。家长问起为何这么慢,不知怎么说;3:我的试卷永远是涂得乱七八糟的,做个选择题,我知道答案选A,我也在括号里填了“A”,但是却不能确定我选的,的确是选项中的A……有点绕,总之我在反复确认,难免在试卷上留下大量别人看不懂的符号与连线……同学看到我涂得像复写纸一样的试卷,说“噢,你花时间在涂鸦上面,难怪做不完啦”;4:早上去上学时,我的父母亲还没起床。出门后,我总觉得门没有关好,于是反复推拉确认。终于有一天我爸受不了了,说我每天关门推拉的声音吵醒他。于是有一天我妈问我怎么了,我把这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通通告诉了她,她告诉我这叫强迫症。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正上初中;5:接着,我妈告诉我不要想,不要刻意什么的……根本没有用,我都知道我只是克制不了。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严重…锁个自行车,明明已经锁好了,但却不断反复用力掰锁头以确认确实锁上了,用力到出汗的程度。等我一起上课的同学,用诡异的眼神看着我,问我是不是在练肌肉;6:整个高中我都被各种重复行为困扰,可能由于压力的缘故,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都会作重复动作。我觉得我真是受够了强迫症,甚至产生轻生念头。高考的前一天,我是崩溃的,我不知道怎么面对数学考试。大量的计算与证明都不可避免地重复重复重复,必然是做不完的。结果还算好,那年数学较难,很多人都没做完;7:后来上了大学,我以为我已经痊愈了。有一天自己骑自行车出门时,总觉得后轮没气,就一直盯着后轮。那时是在下坡路,车速挺快,明知危险却没办法把目光从后轮上移开,于是摔了…………直到现在,大学毕业了,强迫症还偶尔发作,不过频率少了很多。基本是在调闹钟时犯病和复习司法考试时犯犯病…………越认真对待的事,越容易产生症状…………强迫症有多痛苦呢?作为资深患者表示:严重的时候,很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行为本身对自己的折磨,还有他人的不理解(我没办法对任何人解释,很孤独)。但是,这么多年过去,它已然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了。我虽仍有强迫行为,但已经忘了这是“症”。后来,“强迫症”三个字不知道为什么变得很流行,也不知道怎么的就形成了一种普遍的误解。身边的同学(女同学为多数)张口闭口说自己有强迫症,一个学期搞那么一次卫生要拍照发朋友圈加上一句自己是强迫症云云,似乎以此能表明自己贤良淑德……说真的,太恶心了,我发自内心地觉得很恶心。不管她曾经的形象多么美好,因为这一句话就毁了。有强迫症太痛苦,偏偏有那么多人拿来卖萌讨巧。无力感:大三时,有次不知缘由的和女朋友说起强迫症:我说朋友圈啊微博那些说自己强迫症的都是装逼而且这逼装得很下流,她说怎么就不是强迫症了这就是强迫症……于是我就又和她解释了一次(以前说过,但她显然没在意),很不耐烦地回我一句:行行行就你有病,满意没?
这种无力感在于,有时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不过很难,说多两句,倒像是一个不讲道理的小孩在纠缠成年人。…………最近强迫症又稍微抬头了,特来知乎搜索一下,找到此问。在此留下个人的一些经历,希望更多人看到:给同有强迫症的同学们一丝温暖,给无病呻吟的潮人们泼盆冷水
一种以源于自我且又违反自己意愿而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具有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且冲突强烈,虽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特点的神经症。强迫症患者经常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犹如人间炼狱!主要临床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常见有以下分类:①不洁、怕传播、怕污染、怕生病② 怀疑、检查、重复询问③攻击、伤害、冲动④与性相关方面⑤囤积、丢弃⑥对称、整齐、精确⑦宗教、道德⑧迷信⑨穷思竭虑⑩迟疑缓慢类(11)对立思维(12)余光强迫、声音强迫、呼吸强迫、口水强迫等
各位朋友,我是Sheldon,我有强迫症。每次离开一个地方之前不断检查有没有什么落下了,眼神一遍遍扫过桌面,像个神经病。关上家门,拼命想汽车有没锁,又跑下车库,检查一遍。……我的童年,是沉浸在各种光怪陆离的幻想中的,有时候会怀疑我的脑后勺有一个投影仪,会把我的思想投射给周围的人,因此会担心我是否会把哪些自己的秘密透露给他们,不禁脸红心跳;有时候,我又怀疑我们的存在,先于《黑客帝国》,我就怀疑过是否周围的都只是大脑中创造出的重重假象。后来,读了点粗略的哲学史,发现原来这些也是被哲学家们思考过的问题,顿觉自己没有问题。而有一天,突然上面的两段内容,在我脑中咔哒一声吸附在了一起。强迫症不就是不断的怀疑自己的行为么。这像极了哲学家们必备的素质,当我们能把怀疑的注意力逐渐从小事引导到抽象问题的时候,我们是最敏锐的发现者。这么想来,心里又是一阵安慰。
我就是典型患者,轻重程度也说不好,其实已经可以称为症了,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但是目前我的生活基本正常→_→题主说的现象的确是有,这也反映了人们对强迫症的一种了解的肤浅或者说忽视拜强迫症所赐,我还对各种心理疾病很感兴趣,心理疾病得研究的确很麻烦,每个人或多或少心理上都有缺陷,很难界定从哪种程度开始就从“这个人有点怪”变成“这个人有病”反正我是绝对有病,而且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这种先天性也让我坚信我是实打实的强迫症莫名地回头看觉得不看会遗憾,总是晃悠脑袋,手也跟着抽动,洗手要数到一个合适的数才关水,睡觉要把鞋摆到一个合适的角度,至于合适怎么确定我却说不清最严重的是吐唾沫,这个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从小学一直到现在也没有要好的迹象,实际上原因我都很不好意思说,也说不太清楚。大概就是,看到恶心的东西还好,但是闻到恶心的味道或者听到恶心的声音,我就觉得这会污染我口腔,然后吸附到我唾液上,而吐掉就会万事ok,咽下去就会永久地把这些恶心的东西吸收掉,所以赶紧吐吐吐掉这么不科学的解释,作为一个很热爱科学的人,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多么可笑拖延这事我也很严重(比如说这个答案我看到问题的时候就想回答,然后打了几百字之后放草稿里就放下了,今天这是时隔两个月了吧),嗯,拖延不一定是拖着不开始,而是在进行过程中突然精力不集中进行不下去,而且一般做到90%之后会有强烈的不想完美完成的心理暗示出现顺便前些天刚听说,性爱上瘾也是强迫症的一种变种,额,我是撸管中毒症啊好了,以上是一些典型症状那些 逼死强迫症 的段子那都是神马啊,我看到是不会有异样的感觉,或许刻意的提示并不会引起反应,但日常的生活却始终摆脱不了这个魔头不过,我发现我现在和这个小魔头生活的还不错╮(╯▽╰)╭已经消停多了,至少在我集中精力做我喜欢的工作时,那些行动上的抽动啊吐唾沫啊就不会出现,但是在项目临近结束时,你懂得,超拖延→_→我的解决办法是,之前目标定的高一些,比如定到120%,这样最后也能完成99%
强迫症患者会不太敢看关于强迫症的描述或讨论,因为会染上新的强迫症
每天醒来不超过三分钟就要开始担心今天会不会做那些强迫动作,然后毁了,就因为这个念头提醒了体内的那个恶魔,你要去想着去做这个强迫动作或者强迫自己不去做这个强迫动作,这才是恶梦般的生活。对于那些赶时髦的,有时候关门看两次就说自己有强迫症的人,真心想说,你们好幸福,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有这个毛病,假如你真有了,才会知道他多痛苦。
一共患过4次强迫症,三年。强迫症是一种认知障碍,也就是正常人觉得很正常的东西,强迫症患者无法从主观意识上接受,产生强烈的痛苦感。人们是如何形成强迫症状的呢——自我抵抗!例如一个强迫洗手的患者,他在最初发病时是因为过度的担心自己手不干净会传染疾病,这种担心还算正常,只能称为强迫性人格障碍,而可怕的是 这种过分的担心会对他的正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他于是去抵抗这种想法,想完全消除它,但自然规律是想法是不为人所能控制的,在一系列的激烈挣扎后形成强迫症状—认知障碍,这种障碍具体是怎么样的不知道,我没得过。
下面关于余光强迫症,我得过两次,余光强迫症分为很多种,有些人是因为道德感太强产生,有些人是因为完美主义产生。例如,一个在性方面道德感很强的人,假如他有个很漂亮的姐姐或妹妹,帅气的哥哥弟弟之类的,他就会情不自禁的对他们产生性的想法,乃至于在和他们见面时,情不自禁的朝着他们的私处看,但主人公认为这是极不道德的,想控制自己的余光不去看,但余光怎么能被控制呢?在这种自我的控制与控制不了的纠结中就形成了强迫的症状,也就是你们所体验到的东西。
那么关于强迫症的治疗发面怎么办呢?从个人经历和知识阅历方面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们,只有像森田疗法这类的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方式能治好强迫症,而且能完全治好,相信我,我四进四出,很有体会,不要再去吃药了,药物是真的真的没有效果,只能让你的情绪上有一些改变。关于强迫症的治愈时间,我觉得余光强迫症最严重也不会严重到哪里去,而且据我平时观察发现,群里面大多数的人也不是特别严重,我估计你们每天花个十小时进行训练,一个月完全能好。路我给你们指出来了,希望对你们有些帮助,很遗憾当初我患上强迫症的时候没有像你们这样加群去找治疗方法,你们这点比我强。
人生的路还有很长,很多人比我们不幸许多,强迫症不是很严重的疾病。请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自己的学习不好,为什么自己总是这么挫(当然啦我是根据自己挫说的),关键是没有勇气去承受痛苦、没有坚持力去开拓道路。人生来自于选择,每时每刻都是极为重要的,别再浪费和徘徊了,人生只有一次,相信大家都想过的精彩一些。
我来说 出门后不知道为什么会想水龙头关了吗门好像没关 坐着公交车望着窗外很有把手机扔出去甚至跳出去的冲动 晚上上床之后想想好像鞋子没摆整齐 越想越不舒服爬起来摆的整整齐齐再上床
看一点东西会一遍遍的确认
比如说那种充值卡密码 还有莫名其妙的烦躁 有时候突然会感觉一种时间过得特别快的感觉 加速的感觉 特难受 另外我特别讨厌那种不知道为什么说自己有强迫症的哔哔(消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博怎么 别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