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急性应激障碍一般量表ASD,谢谢各位大神,实在查文献没有找到。

急性应激障碍(ASD)研究述评 
□ 杜建政 夏冰丽
  摘要:急性应激障碍是个体在亲历、目击或面临一个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死亡威胁、严重伤害的创伤事件后的2天44周内所表现的应激反应。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分离、再历、回避和过度警觉。文章回顾了以往的相关研究,从急性应激障碍的测评方法、发生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记忆的关系、心理治疗和干预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创伤;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
  分类号B849;R395
  洪水、地震、暴力侵害、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突如其来的自然或人为导致的事件,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创伤后果,严重干扰了人们身心的正常活动。为描述人们暴露于创伤事件后最初一个月内的瞬时或短暂的应激反应,美国精神病协会于1994年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引入了急性应激障碍,以下简称ASD)的概念,并确定了ASD的诊断标准。
  ASD指个体暴露于某创伤事件后的2天到4周内所表现的应激症状。创伤事件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面临一个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死亡威胁、严重伤害的事件。ASD是一种精神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分离、再历、回避和过度警觉。具体地说,分离包括麻木、意识涣散、人格解体、现实感丧失、分裂性遗忘;再历包括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想象、思考或悲痛的再次出现;回避指对创伤事件相关的思考、情感或地点等的回避;过度警觉指焦躁不安、失眠、易怒、高度警惕、注意力难以集中。当人们对创伤事件的反应同时满足下述几个条件时,在临床上就可以被诊断为ASD:暴露于创伤事件并伴随强烈的恐惧感、无助感或厌恶感;至少存在3种分离症状;至少存在1种再历症状;明显的回避;明显的过度警觉;持续时间为2天到1个月。
  1 急性应激障碍的评估
  目前,诊断ASD的工具主要有用于成年人的急性应激障碍访谈问卷、急性应激障碍量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以及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儿童急性应激反应问卷、儿童急性应激核查表。
  Bryant,Harvey,Dang和Saekvillc(1998)依据DSM-IV的诊断标准,开发了急性应激障碍访谈问卷(ASDI)。ASDI是结构化的临床访谈问卷,由19个项目构成。ASDI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同时效度,其项目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再测信度为0.88。Bryant,Moulds等人(2000)在ASDI的基础上又开发了自评的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ASDS的19个项目主要评价ASD症状的严重程度。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量表的α系数为0.96,27天间隔的再测信度为0.94。
  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由多个分量表组成,包含30个项目。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区分效度、聚合效度、效度也都令人满意。SASRQ主要用于评价ASD的症状表现,无法对ASD做出诊断。
  儿童急性应激反应问卷(CASRQ)是一自评式的诊断ASD的工具,施测对象为9~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该问卷包括48个项目,采用Likert3点计分。CASRQ不仅能够用于ASD的诊断,还可用于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
  儿童急性应激核查表(ASC-Kids)是Kassam-Adams(2006)开发的一个简洁实用的诊断儿童和青少年ASD的自评量表。ASC-Kids的适用人群是8~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2 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研究者发现,对于不同的创伤事件,ASD发生率也有很大不同。Harvey和Bfyant(1999b)发现在交通事故中,16%的受测者完全符合ASD诊断标准,15%的受测者符合亚AsD(仅不符合1个诊断标准)。Kuhn等人(2006)对经历交通事故者的研究结果表明,10%的受测者表现为ASD,28%的受测者表现为亚ASD。Bryant等人(2007)在一项对6~17岁交通事故幸存者的研究中,发现9%的受测者符合AsD标准,18.5%的受测者符合亚ASD标准。Kangas等人(2005a)对癌症患者的AS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8%的受测者符合ASD标准,32%的受测者符合~-ASD标准。Ginzburg(2006)对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了考察,发现18%的受测者被诊断为ASD。Lubin等人(2007)考察了战争期间医务人员的应激反应,发现受测者中5.3%的医生和8.5%的实习医生表现出ASD症状。Isreelski等人(2007)对不发达地区艾滋病感染者的研究发现,ASD的诊断率为43%。
  多数研究发现,ASD的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Fuglasang等人(2004)、Kangas等人(2005a)、Kangas等人(2007)、Israelski等人(2007)的研究均发现的ASD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Meiser-Stedman,Dalgleish,smith,Yule,Bryant等人(2007)在以6~17岁少年为对象的研究中,同样发现女孩的ASD发生率较男孩较高。
摘自:   
更多关于“急性应激障碍(ASD)研究述评”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5&&请,我要!
交通事故幸存者急性应激障碍的流行情况及预测因素分析
&&&&&&&&&近日,潍坊医学院青州临床学院心理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了解交通事故幸存者人群中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s,ASD)的流行情况,并分析相关的预测因素。研究指出,ASD在交通事故幸存者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患,其主要的预测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车祸时害怕/无助/惊恐的程度。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10期《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上。
  近日,潍坊医学院青州临床学院心理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了解幸存者人群中(Acute Stress Disorders,ASD)的流行情况,并分析相关的因素。研究指出,ASD在交通事故幸存者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患,其主要的预测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车祸时害怕/无助/惊恐的程度。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10期《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上。
  采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cute Stress Disorders Scale,ASDS)对206名交通事故幸存者的急性应激症状进行评估,临床评估距离被试经历车祸时间为2 ~23d。
  206名中国交通事故幸存者中共有61人为可能的ASD患者,发生率为29.6%;女性较男性ASD症状严重[(男(36.70&11.42)分;女(41.18&12.58)分;t=-2.14,P<0.05],已婚者较单身者ASD症状严重[已婚(38.37&11.94)分;未婚/丧偶/离异(30.86&8.37)分;t=5.22,P<0.01],文化程度低者较文化程度高者ASD症状严重[初中及以下(38.74&11.73)分;高中及以上(34.76&11.64)分;t=2.18,P<0.05];年龄(r=0.43,P<0.01)、车祸时是否有害怕/无助/惊恐经历(r=0.21,P<0.01)与ASD的症状表现严重程度相关,且年龄能正向预测ASD严重程度(&=0.29,P<0.01)。
  相关链接:
回复 小鸭梨:
新闻阅读排行榜
关于医学论坛网
医学论坛网旗下网站
战略合作伙伴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赴北川抗震救灾某部官兵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调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5期
赴北川抗震救灾某部官兵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赴北川抗震救灾部队官兵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自评量表(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self-rating scale,PCL-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SCSQ)对126名赴北川抗震救灾部队某部官兵进行评定,结合半结构式访谈,确定ASD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救灾官兵ASD患病率为13.49%,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闯入性痛苦性回忆,噩梦,创伤事件场景的重现,强烈的心理痛苦烦恼,兴趣下降,睡眠障碍和情绪不稳定。ASD主要症状之间相互影响,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减少ASD的发生。结论在急性应激阶段(1个月)部分抗震救灾官兵已存在ASD症状,应加强必要的心理评估和综合性的心理干预,减缓灾难所致的心理创伤,预防和减少ASD转化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395.6【正文快照】:
重大地震灾难在给人们生命与躯体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精神造成严重损伤[1]。研究表明,地震灾害造成的心理伤害不仅发生在地震灾民身上,还可出现在救援人员身上[2],经历灾害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有应激反应[3]。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一场史无前例的大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岚!100083,罗颖,汪向东!100083,胡武昌,吴红东,曹火军,沈渔邨!100083;[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年02期
汪向东,高岚,ShinfukuN[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年03期
陈树林,高雪屏,李凌江,卢源,张锦黎;[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6期
任辉,宫海燕,杨国愉,刘云波;[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王志阳;汤月芬;施慎逊;;[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6期
杨国愉,冯正直,任辉,薛媛,汪涛,朱琳;[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刘光雄;[J];人民军医;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爱忠,谭红专,周价,李硕颀,杨土保,孙振球,王洁如,汤学民,向林保,张修民,何华先,李麟琳,汤森林;[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12期
任辉,宫海燕,杨国愉,刘云波;[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廖雅琴,胡彦述,冯正直;[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0期
冯正直,杨国愉,任辉,秦爱粉,薛媛;[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2期
杨国愉;夏本立;钟铁军;冯正直;王平;王海鹰;宋德明;李国良;刘云波;汪涛;;[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蔡伟雄,汪建君;[J];法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陈景春;;[J];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08期
毕慧敏,来桂英,徐秀英;[J];护理与康复;2005年01期
王卫,刘景红,高文斌,邹练,卢靖,陈晋利,马凌霞,张智杰,祝成红;[J];护理学杂志;2004年07期
马煊,左月燃,张昕,唐泓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世宏;顾海根;任娟英;;[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任东青;李晓娟;苏晓明;张丽;刘凯东;李静;李予蓉;曾桂英;;[A];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弘;[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惠武利;[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杨国愉;[D];西南大学;2007年
张静平;[D];中南大学;2006年
杨晓云;[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志刚;[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赵丞智;[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马磊;[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陈广华;[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孙远;[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王红蕾;[D];苏州大学;2004年
王燕;[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傅瑜弘;[D];吉林大学;2006年
廖雅琴;[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马晓丹;[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志阳;汤月芬;施慎逊;;[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6期
李权超,何英强,申国祥,曾岚,解亚宁;[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安莉娟,丛中;[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6期
王焕林,孙剑,余海鹰,陈方斌,施建安,李宁,陈继军,梅桂森,邹华根,毕银花,程明;[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年01期
刘光雄,杨来启,许向东,王晓峰,张宏斌,张彦,马文涛,吴兴曲,王蓉蓉;[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丛中,安莉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2期
杨国愉;冯正直;夏本立;钟铁军;刘云波;汪涛;廖雅琴;宋德明;李国亮;刘俊丽;汪凤;张艳;张均;王江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5期
冯正直;夏本立;杨国愉;汪凤;钟铁军;刘云波;汪涛;廖雅琴;李国良;王江澜;秦爱粉;刘俊丽;张艳;;[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10期
肖计划,许秀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欣欣;[J];高教论坛;2002年05期
曹枫林,厉萍,高庆岭,王克芳;[J];护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马伟娜;[J];护理学杂志;2003年07期
,王庆松,黄大熔;[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张爱清,王甘棠;[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吴兴曲,王倩云,杨来启,胡淑芳,邓自和,王惠利,王晓峰,李拴德,马文涛,刘光雄;[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李权超,何英强,曾岚,蓝新友;[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杨国愉,冯正直,任辉,薛媛,汪涛,朱琳;[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谢巧明!621000,向虎!621000,黄键!621000,刘良!621000;[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马磊,王家同,谭庆荣,陈足怀,苏衡,吕静,李媛;[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向国春;顾雪非;冯奥;王云屏;毛正中;;[J];医学与社会;2010年03期
贺建昌;徐贵丽;张步振;杨立斗;林旭;何玲萍;刘涛;吴亚玲;唐斌;;[J];西南国防医药;2010年02期
胡卫建;李元峰;;[J];西部医学;2010年03期
秦溱;王明皓;曹钰;高宏光;钟彦;李大江;王一平;;[J];西部医学;2010年03期
毛萌;;[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薛云珍;薛朝霞;刘明;钟平;;[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庄红;谈学灵;黄敏;;[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5期
陈广玲;;[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1期
郑建华;陈兴娅;王晨;辜小花;;[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年02期
朱国标;甘新宇;赵景岚;张岩;许敏;;[J];西南国防医药;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成;张兵;任志远;吕溥;高丽荣;郑明辉;;[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蒋丽;;[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六)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杨省利;傅菊芳;孙艳萍;汪萍;郭力;;[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六)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李春盛;;[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王芳;陈建荣;;[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胡卫建;;[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蹇华胜;马剑飞;;[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吴晓倩;訾英;;[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王盛虎;;[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梁军;;[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杜恩;[N];大众卫生报;2009年
赵慧珺;[N];中国保险报;2008年
李中秋;[N];中国证券报;2008年
苏文;[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水木;[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乐言 北京;[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张翼?通讯员
俞晶;[N];光明日报;2008年
蔺津?张德智;[N];华兴时报;2008年
李芸;[N];科学时报;2008年
宣宇才;[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洪波;[D];吉林大学;2011年
杨媛;[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邹德高;[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赵德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田纳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胡志方;[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许德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肖克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徐清;[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刘向峰;[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欢;[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王玮林;[D];西北大学;2009年
李锋;[D];西北大学;2009年
席文熙;[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张贵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邓雯妍;[D];暨南大学;2009年
朱广芹;[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洪文文;[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宋龙华;[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李林;[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性应激障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