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二氧化碳通过 过氧化钠 二氧化碳使其增重a克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 错在哪里 要非常详细的过程 每一

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将CO2通过Na2O2固体使其质量增加m g,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m44NA②标准状况下,11.2L三氯甲烷中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③电解精炼铜时_百度作业帮
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将CO2通过Na2O2固体使其质量增加m g,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m44NA②标准状况下,11.2L三氯甲烷中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③电解精炼铜时
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将CO2通过Na2O2固体使其质量增加m&g,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A②标准状况下,11.2L三氯甲烷中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③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的电子数为2NA,则阳极溶解的铜的质量小于64g④将1L&1moloL-1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其完全水解后生成的Fe(OH)3胶粒数小于NA⑤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大于2NA且小于3NA⑥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0.6NA⑦30g甲醛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4NA⑧Na2O2与CO2反应生成11.2L&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⑨18g&D2O中所含的电子数为9NA⑩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A.①④⑤⑥⑦⑧⑨B.②③⑥⑦⑧C.③④⑤⑦⑨⑩D.②④⑥⑧⑨
①将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固体,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对已CO的质量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NA,故①错误;②标准状况三氯甲烷不是气体,11.2L三氯甲烷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②错误;③电解精炼铜时阴极只有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阳极粗铜中的铜、铁、锌、镍等杂质金属也会失电子溶解,阳极溶解的固体质量小于64g,故③正确;④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是氢氧化铁的集合体,胶粒数小于NA,故④正确;⑤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是可逆反应,用极端假设法,若SO2转化率为0,混合气体分子数为3NA,若二氧化硫转化率100%,则混合气体分子数为2NA,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平衡后的混合气体分子数大于2NA小于3NA,故⑤正确;⑥10g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溶质质量为4.6g,物质的量为0.1mol,含0.6mol氢原子水质量为5.4g,物质的量为0.3mol,含0.6mol氢原子,所以氢原子总数为1.2NA,故⑥错误;⑦甲醛分子结构中含有4个共价键,30g甲醛物质的量为1mol,含共用电子对数4NA,故⑦正确;⑧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每生成1molO2转移2mol电子分析,生成11.2L O2(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为0.5mol,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⑧错误;⑨18gD2O所含的电子数=×10NA=9NA,故⑨正确;⑩NO2和N2O4的最简式相同,只需要计算46g NO2中原子数=×3×NA=3NA,故⑩正确;综上所述:③④⑤⑦⑨⑩正确;故选C.
本题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问题解析:
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增重相当于CO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电子转移;②依据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分析判断;③根据电解精炼的原理和电极反应,电子守恒分析;④胶体粒子是氢氧化铁的集合体;⑤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⑥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分子结构分析计算;⑦依据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甲醛结构分析计算;⑧依据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电子转移;⑨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分子式计算;⑩NO2和N2O4的最简式相同,只需要计算46g NO2中原子数.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含NA个Na+的物质的量为1mol,过氧化钠与1L水反应后,溶液体积不是1L,则钠离子浓度不是1mol/L;B.水与过氧化钠的反应中,固体质量增重的为氢元素的质量,质量增重6g时,反应消耗速度物质的量为6g2g/mol=3mol;C.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都是0.1mol氧化钠和0.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0.6mol阴阳离子;D.碳酸钠晶体中,碳酸根离子不水解,1mol碳酸钠晶体中含有1mol碳酸根离子.
解:A.过氧化钠与1L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不是1L,则溶液的浓度不是1mol/L,故A错误;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mol水反应生成1mol氧气,固体增重了4g,则固体增重6g时,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6g4g/mol=1.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故B错误;C.6.2g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0.2mol钠离子、0.1mol阴离子,总共含有0.3mol离子;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0.2mol钠离子、0.1mol过氧根离子,总共含有0.3mol离子,二者的混合物中含有0.6mol离子,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6NA,故C正确;D.286&g&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为:286g286g/mol=1mol,1mol碳酸钠晶体中含有含有1mol碳酸根离子,含有的CO32-小于NA个,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明确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选项A为易错点,注意溶液的体积不是1L.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B、将地下钢管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用来保护钢管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氢氧化钠,可以用铁做阴极D、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科目:高中化学
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可选用的分离方法为(  )
A、萃取分液法B、加热分解法C、蒸馏法D、过滤法
科目:高中化学
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若实验室发生漏电着火时,应用大量水灭火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在指定位置D、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科目:高中化学
恒温、恒压下,a&molA和b&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mol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a:bB、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a+b):(a+b-n)C、若起始时放入a&molA、b&molB、a&mol氦气,则达平衡时生成小于n&molCD、当v正(A)=2v逆(B)时,可确定反应达平衡
科目:高中化学
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6种溶液的pH:则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溶质CH3COONaNaHCO3Na2CO3NaClONaCNC6H5ONaPH8.89.711.610.311.111.3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B、2HCN+Na2CO3═CO2+2NaCN+H2OC、常温下电离常数比较:Ka&(H2CO3)>Ka(CH3COOH)>Ka(C6H5OH)D、结合质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O2-3>HCO-3>CH3COO-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是(  )
A、6和8B、16和8C、14和8D、19和17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中存在有不合理操作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
科目:高中化学
将一小块钠投入到NH4Cl溶液中,产生的气体是(  )
A、O2和H2B、只有H2C、只有NH3D、H2和NH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7.8g过氧化钠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_百度知道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7.8g过氧化钠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7.8g过氧化钠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B.8.4gNaHCO3固体中含HCO3-数目为0.1NAC.1mol氯气与氢氧化钙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常温下,4.6gNa和足量的O2完全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2NA
提问者采纳
A.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过氧化钠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0.05mol氧气,转移了0.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故A正确;B.8.4g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碳酸氢钠固体中含有0.1mol碳酸氢根离子,含HCO3-数目为0.1NA,故B正确;C.1mol氯气与氢氧化钙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反应转移了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C错误;D.4.6gNa的物质的量为0.2mol,0.2mol钠和足量的O2完全反应转移了0.2mol电子,失去电子数为0.2NA,故D正确;故选C.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过氧化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百度--您的访问出错了
&您的访问出错了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请检查您输入的网址是否正确。
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浏览页面,来查看您所要访问的网址。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如还有疑问请访问获得解决方法
&2013 Baidu二十五摄氏度,101kpa下,48g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使其增重b 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bNA/28.为什么?】_百度作业帮
二十五摄氏度,101kpa下,48g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使其增重b 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bNA/28.为什么?】
二十五摄氏度,101kpa下,48g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使其增重b 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bNA/28.为什么?】
1.氧气与臭氧都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氧原子的摩尔质量 = 16g/mol氧气与臭氧的总质量是48克,所以n(O) = 48g/16g/mol = 3molN(O) = 3mol * NA/mol = 3NA2.设产生xgO2: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 △m88 32 56xg bg得:32 / xg = 56/bg得:x = 32b/56 g则:n(O2) = [32b/56 g] / 32g/mol = b/56mol 每生成1molO2,转移2mol电子,所以得到b/56molO2时,转移的电子的总物质的量:n(e-) = 2 * b/56mol = b/28 molN(e-) = NA/mol * b/28 mol = bNA/28
得:32 / xg = 56/bg
得:x = 32b/56 g
为什么可这么算?
△m为什么可以直接用88-32?
△m表示的就是反应前后的气体质量差。 所以可以这样算。 这种算法,叫做“差量法”。
无论是O2或O3都只是有O原子构成,所以n=48/16=3mol,即3Na。第二问去问老师吧,这里我打不出来,见谅其实是一道很简单的化学题,只需写出电子转移方程式即可注意:增加的b g是用 增加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放出的氧气质量=44×2—32=56再根据比例计算...
(1)反正臭氧和氧气都是氧原子组成,那么原子数就是质量除以氧原子摩尔质量,48/16=3摩尔(2)转移的电子,就是过氧化钠中一部分氧向另一部分转移电子,失去电子的就成了氧气,得到的是负二价氧,那么转移的电子数就是氧气中的原子数,因为是一个负一价氧失去一个电子增重就是过氧化钠变成碳酸钠,1mol增重的就是1mol CO分子,就是28g,那么反应的过氧化钠的量就是b/28,产生的氧...
氧原子的相对分子量为16,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求原子数的话可以直接用48除以16即得3NA。Na2O2 + CO2 ==== Na2CO3 + 1/2O2有反应式可以看到增加的重量为二氧化碳-1/2氧气=44-16=28没发生一摩尔以上式子的反应
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2*2=1所以转移电子数为bNA/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氧化钠加二氧化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