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的意思越千年,往事如烟话沧桑.是什么意思?

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高考历史学科素养能力考查创新例析——以2012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全国或分省卷试题为例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高考历史学科素养能力考查创新例析——以2012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全国或分省卷试题为例 第 28卷第 7期(2O13)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0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7 Vo1.28 (2013) 高考历史学科素养能力考查创新例析——以 2012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全国或分省卷试题为倒刘晖龙, 李荇。(1.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广西 桂林 .内江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摘要:2012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全国或分省卷试题,针对历史学科素养与能力考查主要体现在:基于历史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实现对历史时序及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的创新考查;运用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材料,从新情境、新问题、新角度考查考生对史料进行多方面的、真实的解读能力和形成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 其目标是对学习的能力与潜力的考查;基于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能力目标,创新历史学科思想素养的考查;基于跨学科知识融通的命题形式,立足于社会学科知识及内容的有机结合,拓宽综合素养能力考查的创新。关键词:高考历史;学科素养;能(来源:淘豆网[/p-5762264.html])力考查;创新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5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更是提升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保障;而创新型人才价值的实现和提升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随着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全面推进,高考对能力考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国家制定的《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都明确能力考查的指导思想及内容。在统一的全国性命题及后来的新课程改革的分省自主命题实践中,学科素养能力的考查已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核心指导思想及实践。一、基于历史学科特有思维方式考查的创新(一)对历史时序考查的创新时间及其蕴含的意义是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之一,新课程实施以来,对历史时序的考查,已从传统的对“精确的历史年代”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查转向于考查运用历史及发展的眼光,去弄清历史的来龙去脉,从而形成对历史发展变化全貌(来源:淘豆网[/p-5762264.html])的整体性认识l2]。如: 1.(2012年北京卷·22)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曾几度更名,见证了法国革命的曲折历史。1793年时它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名为“协和广场”,1826年又改名为“路易十六广场”,1830年最终定名为“协和广场”。将这些名称与下列历史时期相对应,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②七月王朝时期③雅各宾派专政时期④督政府时期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2.(2012年浙江卷·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3.(2012年重庆卷·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来源:淘豆网[/p-5762264.html])于各国使馆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 GFAll1027)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刘晖龙(1969一),男,广西钦州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荇(1963一),女,四川内江人,四川内江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 28卷第 7期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能力考查分析】以上命题,从历史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出发,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为为背景和依托,以史料为载体形式进行考查,考查运用时间、空间及具体的历史特征来把握历史,通过解题过程,考查和强化学生宏观的时空意识。从而考查学生学会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下去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并准确定位历史时空,准确地形成历史时空观(来源:淘豆网[/p-5762264.html])念,揭示历史发展的过程及理清历史发展的全貌。(二)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历史阶段特征考查的创新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历史科《考试说明》把“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作为基本能力之一来要求考生[2]。有专家学者认为“只有抓住了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才能深刻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和专家学者的精辟论述,给我们以深刻启示。近年来,全国历史高考十分重视对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与阶段特征的考查。这种重视, 既明显地反映在历史科《考试说明》的修订上,又突出地反映在试题中∞]。立足于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发展特征的认知,从而突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立足于考查如何学会整理历史知识,将知识系统化,考查运用发展的眼光,弄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形成对历史发展变化全貌的整体性认识。如: i.(2012年安徽卷 18)表 1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表 I
1979-- 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来源:淘豆网[/p-5762264.html])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2.(2012年大纲全国卷·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十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3.(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 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 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4.(2012年山东卷·12)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来源:淘豆网[/p-5762264.html])元朝【能力考查分析】本类型题目运用文字、图表、漫画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景,一是可以考查学生从文字、图表、漫画等历史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可能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即考生对该时期历史发展进程的状况了解;三是可以从历史思维能力层面上考查学生对整个历史阶段特征的宏观认知及概括特殊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的能力。二、基于“史料”视角考查的创新新课程实施以来,立足于能力考查,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以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材料(包括历史图片、文物、地图、民歌、漫画、广告、表格、数据统计图、新闻稿、学者观点、舆论看法、社会生活场景等等)创设试题情境,提出新问题,形式灵动活泼。试题考查的形式以主干知识或社会热点为背景与依托,在此基础上运用新材料,设置了新情境,基于新视角,提出新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命题专家巧妙地把考查意图间接、隐性地渗透进丰富新颖的材料中,从而实现了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材料式情境选择题的大量增加, 加大了对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思维方法考查的力度。(一)(来源:淘豆网[/p-5762264.html])运用第一手资料,考查对史料信息获取及真实的解读能力 2012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多以历史知识为依托,运用典型、权威的第一手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突出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特点,考查考生对史料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在考查考生课程知识的同时,实现考查思维灵活性的目标。 i.(2012年安徽卷·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2.(2012年福建卷·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 间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总第 166期 刘晖龙,李荇:高考历史学科素养能力考查创新例析 · 123 ·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来源:淘豆网[/p-5762264.html])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3.(2012年四川I卷·15)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能力考查分析】该类题目以历史知识为依托,运用“新“史料,创设历史的情景,从第一手资料出发、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角度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考查考生对史料进行多方面的、真实的解读能力,在考查学生课程知识的同时,实现考查思维灵活性的目标。(二)通过对史料的价值判断或甄别,考查历史思维的严谨性 1.(2012年广东卷·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来源:淘豆网[/p-5762264.html])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2012年北京卷·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能力考查分析】运用第二手及其他形式多样的史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并依据史料的引言、正文及注释等各项所获取的信息,结合历史知识,运用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在提炼史料信息的过程中验证历史结论,形成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从中感悟、反思史料的使用价值及其相互问的关系。并能提出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与观点,其目标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潜力的考查。通过这个考查学生如何甄别、判断史料的过程,也是考查学生严谨思维能力的过程。三、基于学科思想素养考查的创新(一)实现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创新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H]。教(来源:淘豆网[/p-5762264.html])育的核心不是“物”不是“书”而是“人”,是使受教育者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素质综合、能力全面的活生生的“人”并使之快乐地成长、成熟、成才_5]。 l_隐性介入社会热点,创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曾经被认为是一个软指标,无法测量。经过高考命题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努力,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已经实现。例: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大纲全国卷·39题之第一部分) 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公元前 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8分) 【能力考查分析】‘‘知古通今”、“以史为鉴”是史学的基本功能,高考命题以社会现实或热点问题为基点,通过对热点或现实问题,并从隐性视域进行整体设计,通过隐性形式体现和反映热点问题,把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融为一体,从中突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如上述题目,通过对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以材料的形式进行设计,一方面通过对历史史实来考查,通过分析和与解读材料,考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也通过新材料,从新角度设置问题,本题事实上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关于祖国统一和领土主权等问题,并以历史学科的角度和视野,将社会热点考查趋向于隐性化和理性化,通过考查,使学生感受与体验民族精神,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的优秀传统。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对三维目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 28卷第 7期标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考查的形式更加成熟,更具操作性。 2.突出历史学科人文素养考查的创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鲜明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国家和人民对我们广大教师、专家对高考命题的角色期待『6]。公民素质的提升同样也是高中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 高考历史试题基于新课程目标,着力考查反映与体现新时代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思想素质,如民主、法治、科学等精神等试题,充分体现高考对政治文明的高度关注。例: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广东卷·39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 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 ……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 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 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能力考查分析】此类命题立足于历史学科主干知识,以材料方式呈现,运用课程主体知识和社会生活作依托,蕴含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文明话题,突出历史人文学科的特色, 从而实现人文思想性的考查。命题以社会现实或热点问题为基点,通过对热点或现实问题,从隐性视域进行整体设计, 通过隐性形式体现和反映热点问题,把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融为一体,从中突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发挥历史试题的再教育功能。四、基于跨学科知识融通的命题形式。拓宽综合素养能力的考查现在全国或分省高考大多以文科综合的形式出现,强调的是人文社会各学科如政治、历史、地理等各科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注重文科综合知识、方法、能力、素养与价值的统一考查,是文综高考应有的价值取向。《全国高考文综考试大纲》明确指出,文综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强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ET]。如: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全国卷·39) 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白守”……,……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 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8分) 材料二图示 6(灵渠示意图) (3)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12分) (4)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8分) (5)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 加强中央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10分) 材料三白驹过隙越千年,往事如烟话沧桑。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 3O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拥有超过 6000万人口的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 7000亿美元的“世界工厂”。……,……但近年来,对珠三角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逐步增多,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总第 166期 刘晖龙,李荇:高考历史学科素养能力考查创新例析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6)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经济知识联系当前实际对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简要的评析。(10分) 【能力考查分析】文综高考其目标就是要达到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并综合考查学科间综合能力以及专业特长,体现出由易到难、由学科到综合的命题梯度,既注重基础更重视能力,既体现综合又反映特长,深刻反映文综考试的本质特性。如上述题目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大文科融会在一起,形成了相关的知识结构。基于历史学科应用能力考查为目标,灵活地运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这些相关知识及内容的有机结合点,立足于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理解为基础,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基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 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进行分析,特别是来对有关历史学科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尽可能正确、全面、深刻的阐释。参考文献: [1]涂铭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方法及路径(二)[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 [23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冯一下.历史阶段与阶段特征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I-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戴前伦.基础教育评价机制的偏差及纠偏对策——兼谈高校招生录取“结构性成绩”模式[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Ol1(11). [6]王洪亮,李佳孝.角色理论视域下的应试教育现象解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12). [7]凤凰网教育.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 文综[EB/OL].http://edu. ifeng. com/gaokao/ beikao/detaiL/.shtm1. An Analysis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History Attainm ent in Entrance Exam ination:A Case Study of National or 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Liberal Arts in 2 0 1 2 LIU Hui—long .LI Xing (1.School of History,Culture& Tourism,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1,C 2.School of Politics,Laws 8L History,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Neijiang,Sichuan,641100,China) Abstract:In national or prehensive test papers in 2012 entrance examination,the test of the innovative a— bility of history mainly is aimed to check the studentK innovation of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historical stages and chronological order based on unique thintheir interpret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and historical records in new situation,with new problems and from new perspectives with the help of various new materials given,which is in attem pt to know the students&study abilitythe innovation of the subject history based on the ability objective of emo— tion,attitude and valueprehensive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fus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bination between social sciences and history. Key words:history in innovation (责任编辑:王建平)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高考历史学科素养能力考查创新例析——以2012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全国或分省卷试题为例.pdf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学科素养能力考查创新例析——以2012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全国或分省卷试题为例 第 28卷第 7期(2O13)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0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7 Vo1.28 (2013) 高考历史学科素养能力考查创新例析——以 2012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全国或分省卷试题为倒刘晖龙, 李荇。(1.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高考习题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高考习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注: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是我国目前许多地方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题运用我国对圆明园保护和重建工作的争论,巧妙设置问题,符合能力立意的要求。
该问从内容上看,此题以圆明园的保护和重建争论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传承等知识;从形式上看,此题将几个方案一一列出,由考生选择自己认同的方案进行说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对能力的考查。材料中的几种方案都有一定的道理,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必须围绕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文化传承两个方面论述其理由。文化对人的影响按照教材中的知识回答即可。保护重建方案还必须有利于文化传承,这一点必须结合教材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知识回答。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某校同学以深圳特区建立三十周年为主题,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收集资料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深圳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但目前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增长的基础非常薄弱;二是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难度加大。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型,加工贸易型贴牌企业居多,装备技术、工艺还非常落后,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三是要素制约更突出。石油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大,上升水平快,企业成本增加,小企业融资困难。四是企业劳动用工紧张。
【材料二】深圳一直是引领珠三角高速前行的龙头。目前面临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环境污染等瓶颈。为此,深圳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发展模式转变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快速发展三十年的深圳,近年来陷入发展瓶颈,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累积了不少社会和民生问题:贪腐问题严重、人才资金外流等。温家宝总理在日至21日在深圳考察时强调:深圳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
(1)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非公有制企业应如何走出困境?
(2)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3)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温家宝总理强调我国政府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全国大纲卷)
题型:综合题
(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 ,开凿灵渠 ,攻打百越 ,设置南海 ,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 ,定居番禹 (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 ,“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后 ,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 ,“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 ,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郡部族,势力所及 ,“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前十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 , 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 ,奉贡职但在内部 ,“窃如故号居”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分社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1)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10分 )材料三白驹过隙越千年,往事如烟话沧桑,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拥有超过6000万人口的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世界工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三来一补”贸易,逐步在家电、电子信息、玩具、服装等产业领域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占据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创立了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对珠三角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逐步增多,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联系当前实际对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简要分析。(10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全国大纲卷)
题型:综合题
(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 ,开凿灵渠 ,攻打百越 ,设置南海 ,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
,定居番禹 (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
,“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后 ,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 ,“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 ,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郡部族,势力所及
,“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前十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 , 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 ,奉贡职但在内部
,“窃如故号居”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分社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1)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10分 )
白驹过隙越千年,往事如烟话沧桑,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拥有超过6000万人口的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世界工厂”。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三来一补”贸易,逐步在家电、电子信息、玩具、服装等产业领域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占据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创立了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对珠三角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逐步增多,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联系当前实际对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简要分析。(10分)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解答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定居番禹(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郡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前十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居”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分社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1)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材料三白驹过隙越千年,往事如烟话沧桑,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拥有超过6000万人口的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世界工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三来一补”贸易,逐步在家电、电子信息、玩具、服装等产业领域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占据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创立了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对珠三角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逐步增多,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联系当前实际对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材料一:中学政治各学科都闪耀着哲学的光辉。比如: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生活),我们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地民主实践中可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实际本领(政治生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根本途径、根本目的及根本检验标准(文化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实践。
材料二: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因为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
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因为它要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
(1)根据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实践观知识,分析说明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实践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推进改革相关观点的依据。(12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驹过隙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