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夏季达沃斯雨量是多少毫米

[转载]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加剧中国的干旱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至2016年加剧中国的干旱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的干旱。&
相关报道:
作者:郭远明程迪来源:新华社发布时间: 9:47:22
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提前出现极枯水位跌破8米
11月14日16时,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跌破8米,标志着鄱阳湖已提前出现极枯水位,相对应的湖区通江水体面积不足300平方公里,不及丰水期面积的十分之一。这将给湖区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带来进一步的影响。
江西省水文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受长江来水减少导致的“拉空”效应影响,14日16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跌至7.99米,而历史同期水位为12.22米;目前对应的鄱阳湖湖区通江水体面积为293平方公里,与丰水期三四千平方公里的水体面积形成鲜明对比。
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分析说,2000年以来,鄱阳湖星子站出现8米极枯水位的情况多发生于每年12月份至来年的1月份。今年鄱阳湖极枯水位出现时间大幅提前,主要是长江上游来水不足且江西境内降水偏少所致。他预计,鄱阳湖水位将以小幅波动方式继续缓慢下降,将给湖区周边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以及地下水补给带来进一步的影响。
作者:李瑜来源: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 7:46:33
长江鄱阳湖旱情年甚一年引发河湖治理深度思虑
●自三峡大坝蓄水以来下游湖泊水位变化明显
●鄱阳湖地区的淘沙规模一眼望不到边
●目前长江的状态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本报见习记者李瑜
进入11月的鄱阳湖,干旱依旧。在裸露的湖底上,会时不时见到羊群在低头吃草。
受近期降水偏少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相继发生严重旱情。10月30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仅为8.19米,逼近8米极枯水位线。此前几天,赣江南昌段出现12.27米的低水位极值,打破了2012年1月2日12.34米的历史最低纪录。
“自9月份起,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旱季,降雨量显著减少。据多年平均计算,10月至次年1月的降水只占全年总降雨量的16%。”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张奇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
尽管季节因素为长江流域的湖泊水位衰退找到了“开脱”的借口,然而,年甚一年的旱情还是引发了专家关于河流湖泊治理的深度思虑。
水位十年持续走低
“近十几年来,特别是年大洪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未低于历史最低值。鄱阳湖上游五条大河的流量,在年之后也呈下降趋势,而它们是鄱阳湖的主要水源。”张奇表示。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金章东则认为,近年来,由于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西,致使我国的降雨带一直向北推进。
“北方一旦降水偏多,南方就会干旱,上述地区发生旱情的主要自然原因就在于此。”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孔繁翔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说。
此外,在专家看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位的持续走低,同年来长江自身的变化密切相关。
“从三峡大坝2003年开始试蓄水以来,下游地区江湖水位变化就十分明显。”张奇表示,以两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为例,二者均属通江湖泊,长江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出入湖流量的大小,如果长江水位降低,其“拉空”作用会导致湖泊水位随之下降,湖泊水面面积退缩。
“目前三峡仍处于蓄水阶段,正在向175米高度冲刺,因此对于下游河流湖泊的水位必然产生一定影响。”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张路告诉记者。
孔繁翔还表示,长江流域河流、湖泊的不断退缩,其影响绝不仅限于局部地区。“它一方面会令当地居民失去淡水资源,同时会改变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更加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退水背后的人祸
“鄱阳湖的旱情严重并不仅仅是气候问题,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作为湖泊专家,孔繁翔对鄱阳湖近年来的悲惨遭遇痛心疾首。
他向记者回忆说:“鄱阳湖地区的淘沙规模简直可怕极了。站在岸边,吨级的大船排着长长的队列在湖面上轮番作业,一眼望不到边,场面极其壮观!”
受利益驱使,淘沙已在当地形成了产业链。“尤其在当前建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的阶段,淘沙者只需要支付一些很低的人工成本,便可获得非常可观的收入。”孔繁翔说。
张奇告诉记者,采砂活动会把原来的湖盆地形破坏掉,使局部区域湖盆下降。
“当四五月份鄱阳湖水位很高时,这种负面影响还不是很明显。而在秋冬季湖泊水位较低时,这种叠加效应便会立刻显现。”张奇强调说,哪怕是仅仅降低半米,都会对湖泊带来很大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政府已准备在鄱阳湖出口处修建水闸,希望通过减少“支出”的方式将湖水留住。
“这是很奇怪的做法,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孔繁翔认为,尽管当地政府也在慢慢控制和规范淘沙活动,但难度颇大,“因为这毕竟涉及到很多人的生计问题”。
联合管理迫在眉睫
“合则立,分则豫。”在经历了种种“水患”之后,专家再次将矛头指向了长江流域多年来的管理乱象。
“目前长江的状态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一段干流一个事儿,一个湖一个事儿,完全是割裂的。”孔繁翔强调,长江及其支流和湖泊原本就同属一个大的水系,分布在干流和支流上的各个重大水利枢纽工程一定要统一规划、统一调配,不可各自为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实不可取。
张奇对此表示认同。他进一步指出,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利工程对于我国发展经济和满足能源需求的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们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注重长江流域水利工程群的联合调度与优化运行,从全局出发,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旱功能,减缓中下游地区的干旱程度,维护水量和水生态安全。”
此外,针对两湖地区未来的研究,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刘元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两湖地区的水文及相关生态环境已处于与前期不同的节律变化阶段。
“如何改善或者恢复原有的自然节律变化,首先需要水文部门、气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公开历史观测数据,并发布逐日观测数据。”刘元波表示,由于数据不够公开,研究人员对于两湖地区水文气候变化过程的研究仍然受到很多制约。(原标题《“江湖”旱情亟须治水之道》)
《中国科学报》 (
第1版要闻)
作者:赵广立来源: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
专家争议南旱北涝是否会成为未来趋势
趋势说未来10年中国降水带北移不确定说气候变化无法准确评估
■本报见习记者赵广立
八月伏秋,是我国多数江河的大汛期。然而,在今年8月的大部分时间里,华中华东地区汛期的关键词却是“干旱”。同时,雨水则似乎钟情北方,给北方造成不小的洪涝灾害。
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干旱灾情已得到缓解,但这种天气还是给民众带来了很大困惑——“南旱北涝是怎么回事儿,会不会常态化啊?”
“民众提出这些问题,表达了对气候预报的迫切期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但是,气候预报难度很大,对于南旱北涝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专家们显然存在很大争议。
在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张明英看来,雨带的变化是长期的过程,不能仅根据一次反常的天气过程就断言雨带或热中心的转移。
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盘踞在中东部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控制时间长,致使华东华中持续高温干旱;而在副热带高压边缘伴随着暖湿气流的输送,暖气流向北输运过程中,遇到北方活跃的冷空气,引发强降水,造成了暂时的南旱北涝局面。
但也有不少研究人员认为,南旱北涝将成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早在年就曾预测:未来~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等影响,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转折,主要表现为冬季温度逐渐下降和降水带北移;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也曾预测,到年左右中国可能转变为南旱北涝。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南旱北涝的内在成因在于,中国现处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冷位相,已进入年冷周期,进而形成了南旱北涝的降水形态,年西南特大干旱和年北方异常暴雨即是变化前兆。
他解释说,中国旱涝与太平洋海水冷暖的对应是首次被发现。南旱北涝对应冷位相,显示赤道中太平洋变冷,而此时亚洲东北部冬季的太平洋海温变暖。由于温差大、距离短,悬殊的温度梯度使北极冷空气迅速南下,形成东北亚地区的严寒和暴雪。
杨学祥告诉记者,近一个世纪以来,暖位相和冷位相在太平洋上空已交替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每个位相一般持续~年。
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员祝从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未来降水可能呈现南旱北涝趋势”,但这种年代际的趋势预测,不能解决气候预报的问题。
气象学资料显示,历史上降水分布南涝北旱的时期,曾出现过南旱北涝的年份;同样南旱北涝的年代中,也存在南涝北旱的年份。
“气候预报的难点在于,目前我们仍无法针对特定年份对全年气候作准确评估。就算未来南旱北涝,也不是单纯的‘南方准备抗旱、北方注意防汛’那么简单。”祝从文说,对局地气候情况的预报,还要考虑许多不确定性干扰因素的影响。
不过,尽管难度很大,气候预报不能偏废。王庚辰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对长期气候预报的需求十分迫切。“借助雷达、卫星系统,我们已经具备了预测短期天气变化的能力,而对于气候预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专家,每年都会就该年可能的降水、温度分布等情况进行尽可能切实的分析预报,提供给相关部门“一份气象学意见”,以期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谈及气候预报的攻坚,杨学祥认为,多学科综合研究最有预见力,认真研究气候发生规律,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复杂严峻的气候形势。(原标题《是否南旱北涝有待科学破题》)
《中国科学报》 (
第4版综合)
作者:刘毅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时间: 9:36:19选择字号:小中大
气候专家认为我国“南涝北旱”格局发生改变
青海湖湖水面积连续多年不断增大,气象专家认为,周边地区降水量偏多,使青海湖变大了。
很多人感到,最近几年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情况发生了改变,最新的气候统计和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月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近几年“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发生了变化,夏季多雨带位置北移,持续近年的“南涝北旱”格局初步显现转变趋势。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近年来华北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增多,近10年中有8年比常年偏多;西北地区今年夏季降水也明显增多,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5.7%,是1980年以来最多年。
北京 今年降水量为近18年来最多,远超近30年均值,2008年以后有向多雨方向转变趋势
天津 今年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9%,近10年中有7年降水比常年偏多
河北 今年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6%,近5年中有4年降水比常年偏多(截至11月5日数据)
华北地区近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部分地区干旱化趋势有转折可能
今年以来,截至11月5日,北京降水量738.9毫米,为近18年来最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常年(近30年)降水量的平均值(533.9毫米)。这是北京连续第二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郭文利表示,北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多雨期,80年代后进入持续少雨期,但2008年以后,有向多雨方向转变的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研究员指出,这样的变化不仅出现在北京,在整个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出现了相似的变化。
宋连春说,从1951年以来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来看,华北地区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速率为每10年减少14.5毫米。但近年来华北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增多,2003—2012年的10年中,仅有两年降水量少于常年,其余8年均比常年偏多。
今年1月1日至11月5日,华北区域平均降水量557毫米,比常年同期值偏多7.9%,已经超过了常年的全年降水量(525.3毫米)。
气象统计显示,今年夏季,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新疆)的降水也出现明显增加,平均降水量150.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5.7%,是1980年以来最多年,也是1951年以来第四多年。
作为国家防灾减灾领域“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宋连春表示,我国华北西部、西北东部等地,显示出向降水偏多转变的趋势,北方的干旱化趋势的确存在部分地区率先发生转折的可能。
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出现北移,南方地区降水有减少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北方降水呈现增加趋势的同时,南方地区的降水开始出现减少趋势:
2003年后,华南年降水量阶段性减少,已经有5年出现降水显著偏少年(2003年、2004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10%—20%;2003年后,除2010年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已经有8年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1%—15%。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罗勇说,长江流域自年大水后就没有发生全流域的水灾。最近几年,我国东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发生了变化,夏季多雨带位置北移。从今年夏天的情况看,多雨带主要在华北和东北南部。
据宋连春介绍,我国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多寡变化存在一个显著的准年振荡周期,也就是说,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存在此消彼长的周期性变化,降水格局大致—年转换一次。
专家说,这个周期性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关系密切。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强时,我国雨带位置偏北;季风弱时,我国雨带位置偏南。东亚夏季风减弱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强度偏大的这种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年代和年代之间的比较,每10年是一个年代)背景,是造成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主要原因。
关于东亚夏季风在1977年以后减弱的原因,一系列研究将其归因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年代际厄尔尼诺现象。它引起东亚夏季风减弱,造成水汽输送大多只能到达长江流域,从而引起长江流域降水明显增加,而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宋连春表示,近期有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东亚夏季风表现出恢复增强的特征;伴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增强,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出现北移。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认为,北京发生的“7·21”暴雨和东亚夏季风的增强关系很大。如果没有季风从南向北输送充沛水汽,北京不会有这么大、这么强的暴雨。
气候变化模拟显示,东亚夏季风强度增强。我国华北夏季降水可能继续增加
未来华北降水可能继续增加吗?
有研究表明,未来年北太平洋涛动(是北半球大气中一个显著的、南北向跷跷板式的低频振荡)可能进入负位相(北太平洋涛动指数通常用代表夏威夷高压区域与代表阿留申低压区域的海平面气压差值来表示,负位相即指数为负值)时期。根据北太平洋涛动负位相对应华北降水增多进行推断,华北降水在未来年可能增加。
另外,对气候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本世纪东亚夏季风强度将随着大气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浓度的持续增加而显著增强。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可能随之出现年代际北移,即华北夏季降水可能增加。但气象专家也表示,温度如果持续升高,可能会延缓或者阻止这种转型。
宋连春说,年代际尺度旱涝的预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由于理论认识和观测资料等方面的限制,上述预测意见包含许多不确定性。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相信,近几年的持续多雨说明华北已经开始回归降水偏多周期,并将在年左右进入降水高峰期。
专家建议北方应注意防范强降水,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矿业等影响的研究
多名气象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我国北方地区此前长期干旱少雨,今后可能面临更多的强降水威胁,应未雨绸缪加强防范,进一步提高对防汛抗灾形势的认识,增强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应变能力。
宋连春说,北方部分地区降水多,可能导致江河库湖水位上涨较快,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汛情,因此要加强雨洪调蓄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注意防范强降水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而发生在城市的短时强降水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尽管目前我国城市中的排水管道覆盖率很高,但管网布局不合理、排水标准较低的现象很普遍,排水效果并不理想。宋连春说,提高城市排水设计标准、改建排水系统势在必行。
宋连春还建议,公众应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掌握防灾避险技能,关注媒体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确保在面对突发气象灾害时,能够临危不乱地自救和互救。
罗勇认为,华北长期干旱少雨,目前降水在向偏多方向转变,这可能对农业种植、矿产开采加工等产生一定影响。在密切监测华北气候变化情况、进行滚动预测的同时,也要加强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原标题: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气候专家认为——“南涝北旱”格局发生改变)
未来旱灾:年至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已有 3929 次阅读
最近,“拉马德雷”频繁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甚至有人惊呼:拉马德雷气候冷相位的到来或将重现中国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后期中国粮食难言安全,未来中国必将伸手向世界要粮[1]。人们不禁要问:拉马德雷与自然灾害有何关系?
年初中国南方年一遇的冰雪冻灾把拉马德雷现象推向前台,它能加强拉尼娜现象,是中国南方严重冻灾周期性发生的原因。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级以上强震、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南极海冰增长、飓风和台风增强、世界粮食危机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厄尔尼诺现象变得强烈。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拉尼娜现象变得强烈[2]。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中国东北严重低温冷害年1957、1969、1972、1976年都是厄尔尼诺年[3]。
依照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图[4],、1964、1977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得到验证。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超过4天的年份有1955(拉尼娜年)、1957(厄尔尼诺年)、1964(拉尼娜年)、1969(厄尔尼诺年)、1972(厄尔尼诺年)、1977(厄尔尼诺年)、1984年(拉尼娜年)。其中,6次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次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年的集中时期,、1964、1977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8年初中国南发发生了50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低温冻灾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5]。
准60年的拉马德雷冷暖位相交替周期表明,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揭开了自然灾害再现的序幕,根据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和灾害准60年周期,年全球气候剧变,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和70年代前苏联农业歉收可能重演。历史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减肥,电荒和水荒呼唤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护资源的务实政策。2007年世界粮食危机验证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粮食变化特征[6]。
世纪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为年、年和年,处于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其另一个天文特征是,年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研究员根据代表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动态变化的唐乃亥水文站1920年至2004年的径流系列统计资料,以及此间数十个气象站四十余年的降水观测数据得出结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黄河大体上经历了五个枯水期和四个丰水期。每个丰、枯水期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枯水期持续时间为四至十五年,平均为九年;丰水段持续时间为七至十四年,平均为九点二五年。黄河上游每个丰、枯水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十八年左右[7]。
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度,最小值为18.5度,变化周期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年(河南大旱)、年(山西大旱)、年(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8];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特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9]。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
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10]。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6],天灾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
2007年世界粮食危机值得关注。
本文引用地址:
本文引用地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记住我们的网址祥安阁风水网
2016年谷雨是什么时候 2016谷雨节气是哪天
祥安阁风水网 编辑:azg16805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位,那么2016年谷雨的是什么时候呢?2016年谷雨的阳历是什么时候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谷雨的由来是什么呢?下面是有关2016年谷雨是什么时候 2016谷雨节气是哪天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2016年谷雨是什么时候 2016谷雨节气是哪天
2016年谷雨是什么时候
2016年谷雨时间:日 23:29:23,农历2016年三月(大)十三。
2016年谷雨当天的
农历 二0一六年 三月 十三日 大 (阴历)
2016年 4月 19日 星期二 白羊座 (阳历)
4月19日生日密码  大全
月名:季春 物候:萍始生 月相:渐盈凸月
日禄:酉命互禄 儒略日:
彭祖百忌:辛不合酱 未不服药 相冲:羊日冲(乙丑)牛
岁煞:岁煞西 星宿:东方尾火虎-吉
空亡所值 年:辰巳 月:午未 日:戌亥
今日阴阳贵神值位 阳贵神:东北 阴贵神:正南
谷雨是哪天
2015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17:41:50,农历 2015年三月(小)初二
2016年谷雨时间:4月19日 23:29:23,农历 2016年三月(大)十三
2017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05:26:58,农历 2017年三月(小)廿四
2018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11:12:29,农历 2018年三月(小)初五
2019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16:55:10,农历 2019年三月(大)十六
2020年谷雨时间:4月19日 22:45:21,农历 2020年三月(大)廿七
2021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04:33:14,农历 2021年三月(大)初九
2022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10:24:07,农历 2022年三月(大)二十
2023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16:13:26,农历 2023年三月(大)初二
2024年谷雨时间:4月19日 21:59:33,农历 2024年三月(小)十一
2025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03:55:45,农历 2025年三月(大)廿三
2026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09:38:51,农历 2026年三月(大)初四
2027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15:17:20,农历 2027年三月(小)十四
2028年谷雨时间:4月19日 21:09:10,农历 2028年三月(大)廿五
2029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02:55:20,农历 2029年三月(小)初七
2030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08:43:13,农历 2030年三月(小)十八
2031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14:30:49,农历 2031年三月(大)廿九
2032年谷雨时间:4月19日 20:13:43,农历 2032年三月(小)初十
2033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02:12:40,农历 2033年三月(小)廿一
2034年谷雨时间:4月20日 08:03:14,农历 2034年三月(小)初二 推荐阅读:
谷雨的详细介绍
谷雨是什么意思
谷雨英文翻译:Grain Rain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谷雨时,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萍始生:浮萍开始生长。
鸣鸠拂其羽: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
戴胜降于桑: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谷雨时节的四川盆地,&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盆地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盆地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盆地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四川盆地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但是盆地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盆地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推荐阅读:
您可能有兴趣阅读文章
推荐文章列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 2016夏季转会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