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梅姓区长将军及高职人员

梅姓的来源,姓梅的名人_百家姓
卅载清明重竹帛;一生亮节媲梅花。——王大任撰梅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王大任挽梅贻奇撰题联。梅贻奇(),字月涵,天津人。1931年起任清华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7年在台湾新竹创办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见《中国对联大辞典》。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梅尧臣撰梅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北宋文学家梅尧臣()《东溪》诗句联。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人。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任河南主簿时,与欧阳修为同僚,切磋诗文,推动了古文运动。仁宗时曾参与编修《新唐书》。其诗平淡朴素,含意深刻。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文集》。香烟篆出平安宅;烛蕊生成富贵花。——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常乐镇梅屋村梅氏宗祠余庆堂联。据梅屋村梅氏家族的族谱记载,梅氏家族的老祖宗原是广东顺德龙山人,于清朝嘉庆年间来到合浦常乐镇做生意,后在此定居、繁衍。香港一代歌后、著名影星梅艳芳的祖祠就在这里。1993年北海举办首届国际珍珠节时,梅艳芳应邀到北海演出,登台演唱时坦陈自己的祖籍是北海市合浦县常乐镇梅屋村。该梅氏宗砖墙瓦顶,门上高挂“春风第”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宗祠内的神龛上,香火旺盛,中间有一个烫金的“神”字,“神”字两边普是这副对联,横批是“余庆堂”三字。宗祠内,张贴着梅氏家族老祖宗的画像。梅家仁老人说,逢年过节,梅氏家族的人均要来祠堂拜祭祖先。梅氏家族中人都知道梅艳芳是香港歌后和著名影星,颇具爱心且口碑甚好,还听说过她曾经参加了1999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家都为梅氏家族有这样的好后代深感自豪。可惜她时运不佳,竟患上了宫颈癌。于日凌晨辞世,同时对她的英年早逝深感悲痛。〖梅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祖有遗编,昌言文集、圣俞诗稿;家无长物,诞生字汇、定九丛书。——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安徽省宣州市浦田村梅氏宗祠联。---------------【中国人民解放军梅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梅盛伟少将梅盛伟(),曾用名梅声为,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人。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宣传员、师文印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处股长、科长,天全独立团团长,第80团政治部主任,后方纵队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红4军司令部参谋、政治部保卫部秘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文印股股长,129师第1、第2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总务处副处长、直供处政治委员,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34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24旅71团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2团副政治委员,合江军区5支队副政治委员,鹤立独立团团长,兴山警备司令员,合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1950年组建东北防空部队,任东北防空部队政治部主任,日,高炮17团一举击落4架f-84型敌机。该月高炮部队对敌作战168次,击落敌机11架,击伤69架。空军和防空军合并后,任沈阳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军、第2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交通部顾问组组长、党组成员,1995年8月离休。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梅嘉生少将梅嘉生(),江苏省丹阳县人。1926年随生母到上海读书,小学毕业后到一家中药店当学徒,出徒后在父亲的药店当伙计,工余在夜校学校英语,不久考入华夏大学附属中学。日军占领东北后,到南京报考国民党陆军军校,学习装甲兵课程。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嘉生回到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和邻村的管文蔚取得联系,组织起农民自卫团。陈毅率领新四军第1支队北上时归属新四军。历任丹阳游击纵队3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挺进纵队3团团长,苏皖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教导总队中级干部队队长,新四军第1师3旅参谋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苏中公学教育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副参谋长,第1军委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1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经历过“紫石英号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中央军委命令:第二、三、四野战军各抽调一个师的全套干部参加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同时由第三野战军调集干部组成顾问团团部班子,由第四野战军抽调一个军事学校的班子担任越军军事学校的顾问。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和粟裕商议,由当时设在南京的华东军政大学第3总队首长组成顾问团团部,由总队队长梅嘉生担任韦国清的主要助手,担任了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参谋长、第一副团长。曾经主持为越军起草了《战斗条令》、《队列条令》和《内务条令》。1952年越南人民军发动西北战役,负责战役计划的准备,帮助越军总部组织了战场侦察,并和武元甲进行了8天沙盘推演作业。西北战役开始时,梅嘉生随越军行动,两次遇险,一次几乎被定时炸弹炸着,一次是法军飞机轰炸,警卫员把他压在自己身子底下。西北战役之后,和武元甲赶到越南和老挝边境,会见了老挝巴特寮战线领导人苏发努冯亲王,商议组织桑怒战役。1953年,韦国清和梅嘉生随越军进入老挝上寮边境地区。参与上寮战役。上寮战役越军全胜,胡志明宴请韦国清、梅嘉生和邓逸凡,胡志明将一个鸡腿夹到梅嘉生碗里说:你为了越南的救国事业染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吃了这个,尽快康复!韦国清、梅嘉生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1953年冬1954年春作战计划》。韦国清、梅嘉生还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奠边府战役计划。1954年1月,韦国清、梅嘉生到奠边府前线,梅嘉生还到前沿观察法军阵地。回国后,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东军区战史编辑室主任,1964年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7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3/5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转载]梅姓名人精英&(上)
八.梅姓名人精英
梅 茂: 秦为长沙郡守,
(?—前196年)梅茂子。梅鋗以武功授将军,后归汉,封汝南侯
秦末汉初人,长沙王吴芮部将。先祖为春秋时代越国国王勾践后代,越国灭亡后,逃到丹阳(今江苏省),并改以梅为姓。秦灭楚后,再亡逃到南海郡(今广东省)。秦朝末年,
梅鋗起兵响应陈胜起义,并投靠番君吴芮。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奉吴芮命北上伐秦,在胡阳遇上刘邦西进部队,并合兵攻下析县和郦县,最后攻下武关,协助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前206年,项羽因其功大,封十万户,为列侯。(秦汉时二十等爵位最高一级,唯此有食邑。列侯亨有特权,可上通天子。刘邦曾言:“爱及苗裔。”)。班固在《汉书》三十四卷记载“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天下之初叛秦也,黥布归芮,芮妻之,因率越人举兵以应诸侯。沛公攻南阳,乃迂芮之将梅鋗,兴偕攻析郦,降之。及项羽相王,以芮率百越佐诸侯,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其将梅鋗功多,封十万户,为列侯。项籍死,上以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芮,徒为长沙王,都临湘。”……
梅鋗是开发岭南的先驱。。《益阳县志》:“鋗因功封十万户侯,在徽州建有梅鋗城。”后驻岭南大庾岭,驻地称台岭。他作为部属随吴芮之国以益阳梅林为家。《江西通志》:“梅鋗将军祃军山死,葬梅港。”《新洲史话》:“芮为衡山王、都邾,是因为梅鋗旧族地在邾。梅鋗为扬粤之地豪族,势力西达溳、滠,南达桃班(古梁子湖汊),北至举水。当刘邦攻胡阳(南河县西南),鋗从义阳三关赶来接应,与偕攻析、郦,后驱入武关、咸阳。当英布暗告项羽不会容忍刘邦,芮托故回到鋗的故地邾城。才有项羽封芮为衡山王,都邾。”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曰:“梅鋗宅在浮梁,梅鋗墓在鄱阳。”“梅鋗城在祁门西十五里,项羽立诸候王鋗功多封十万户即此地也。又祁门县洞之观相传以为梅鋗故宅、鋗女得仙号梅娘。”
汉代列侯(秦与汉初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
东晋儒学家。一作梅颐或枚赜、枚颐。字仲真。东晋汝南(今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内史。献伪《古文尚书》及伪《尚书孔氏传》,东晋君臣信以为真,立于学官。宋吴棫、朱熹、元赵孟睢⑽獬危髅氟|,均加怀疑或批驳;至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惠栋作《古文尚书考》,完全证明其所献确为伪书。
梅鋗六世孙,字子真。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孝哀帝时,梅福任江西南昌尉,时王莽擅权,将欲篡汉,王公大臣皆畏其势。福虽居下僚,素忠义,守正不阿
,屡上书直谏。福上书不纳,弃官爵别妻子变姓名,隐于会稽,为吴门市卒。为当世名士。
梅福少年求学于长安,初为郡文学,后补南昌县尉。西汉末年,大司马王凤当道,外戚王氏控制了西汉政权。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皇太后之侄王莽封为新都侯,朝政日非,民怨四起。梅福忧国忧民,以一县尉之微官上书朝廷,指陈政事,并讽刺王凤,但被朝廷斥为“边部小吏,妄议朝政”,险遭杀身之祸。因此梅福挂冠而去。
梅福最初隐居于南昌城郊之南,今青云谱处,垂钓于湖。东汉时,他垂钓之处被称为梅湖,并建梅仙祠祀奉梅福。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
年),梅福料知王莽必篡政,乃隐居于南昌西郊飞鸿山学道,遁避尘世。后人赞赏梅福的高风亮节,将飞鸿山改称梅岭,并立梅仙观、梅仙坛、梅尉宅以祀之。
梅福曾在泰宁栖真岩炼丹修行,岩内至今保留其炼丹的石炉
公元8年,王莽篡位称帝,改国号曰新。梅福逃避王莽的挟嫌追究,离家去了海昏(今江西永修县),卒于吴门(今江西永修县吴城镇)。后人崇奉梅福气节,南宋绍兴二年(1132),高宗赐封梅福为“吏隐真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在南昌西湖南岸建造吏隐亭,又名梅仙亭,民国十九年(1930)重修,并立石碑,与孺子亭对峙。
在历史上,梅福算不得什么人物,所谓南昌尉也就是警察局长之类的芝麻官,但他的名字却一再见诸于史书。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他曾与匡衡(就是凿壁偷光的那位)联名上书要求“封孔子世为汤后”。公元前14年,梅福又上表章,提醒皇帝应广揽贤士、虚心纳谏,并警惕权臣“势隆于君”。当时的汉成帝荒淫好色,外戚专权,梅福可能是预见到某种危险,所以才贡献愚忠,但皇帝根本没有采纳。梅福的奏章洋洋数千言,其中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这样的警句,“资治通鉴”全文照转,也说明了司马光的重视。
他是第一位溧阳籍神仙,以诤言直谏见称,在梅福死后,有人还说其未死,称他已经成为“神仙”。《汉书·梅福传》也有详细记录。
南北朝时期齐东昏侯(萧宝卷—南朝最昏庸的皇帝)的近臣。
江夏(今湖北武汉之武昌)人,五代时南唐官吏、画家。曾为翰林待诏,善画人物、牛马。最工写鸡,名闻天下,世号梅家鸡,写斗鸡最精,其赴敌之状,昂然而来,耸然一而待,磔毛怒瘻,莫不如生。至於饮啄闲一暇,雌雄相将,聚雏散漫,呼食助叫,态度有余,曲尽赤帻之妙。天下最著者,是陈康肃家龙鸡一轴,号为神绝。,兼工人物。有《十才子》、《河岳精灵集》、《举人过关》、《谢女咏梅》、《寇豹骑牛》等图传于世。著有《图画见闻志、圣[宋]朝名画评,宣和画谱、图绘宝鉴》。
唐肃宗时为清官,惨遭奸谤受戮。其子良玉改姓穆名荣,后点状元,复还本姓。
湖北麻城人, 见《明史》(清张廷玉著),在列传第136卷
字彬父。应城人。侍郎梅国桢从子。少孤,勤奋好学,十四岁为诸生。曾骑马突入御吏行部阅兵之校场,御史怒,命他与材官(军中供差役的武职)
角射,他发箭九发九中,乃上马长揖而去。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乡举。次年中进土,选为庶吉士。任吏部给事中。太监李浚拷诬商人,他上书揭发,并建议神宗责实事、重纪纲、惜人才。当时朝中大臣都结朋党,他不攀附权势,以廉孤自胜。任广东副使时,曾捕杀戕害烈女的豪民;平定掠潮州、杀守吏的“海寇”袁八老。天启元年(1621年),以通政参议,迁太常少卿,升为右佥都御史。后遭魏忠贤党诬陷,被削职、遣戍。思宗即位后,复官,奉命巡抚甘肃。曾多次击退进犯的蒙古贵族。后戒严,命他率兵入卫。因河西有边警,未能成行。待他打退进犯者并平定王进才哗变后到达京师时。已误期,乃被革职。后思宗追念他巡抚甘肃之功,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复其原官。
字昌言,宋代宣城人。进士及第,翰林学士,官至许州知州,三司户部判官。年少时即好学有词辩,尤爱诗词。喜焚香,每日清晨必焚香两炉,罩住香炉
,灌香盈袖,坐后方开,浓香满室,人称梅香。
(公元年)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北宋文学家。梅
询从子。名圣俞,字尧臣,仕途上不甚得意。以荫补为吏,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员外郎,世称梅都官。后身为试官。拔苏试,以诗显名,欧阳文忠(欧阳修)所辑有《宛陵先生文集》,诗集犹存。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
生。其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因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因与苏舜
钦齐名,人称“苏梅”。老泉所谓五代后圣俞诗出,为黄河一清者,此也。北宋时第五世尧臣、禹臣、辅臣各为一宗之祖,称三望。
当初,其父梅让务农,叔梅询进士及第,历官至翰林侍读学士,颇有文名。梅尧臣十二岁随梅询学习,少时应进士不第,二十六岁以梅询的“门荫”,历作者州、县官属,补太庙斋郎,不久任桐城县主簿,调任河南县主簿。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任河阳县主簿。河阳离西京洛阳很近,当时西昆诗派的首要人物钱惟演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欧阳修任西京留守推官,还有尹洙等人也官西京。梅尧臣常与这些名人往还,很受推重,并与欧阳修成为莫逆之交。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梅尧臣在建德县任上,寄诗范仲淹支持改革弊政的主张。宋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知襄城县,其后历有迁转。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中年始赐进士出身,改任太常博士。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欧阳修推举他为参详官,授国子监直讲,希望通过考试打击当时的浮艳晦涩的文风。梅尧臣在阅卷中激赏苏轼的文章,向欧阳修推荐,取录为第二名。宋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官至都官员外郎,不久病逝。
梅尧臣早年的诗歌创作,曾受到西昆诗派的影响,后来由于关心现实,接近人民,诗风逐渐变化,并提出了同西昆派针锋相对的诗歌理论,论诗注重政治内容,对宋初以来的靡丽文风表示不满,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在写作技巧上重视细致常任谇为:“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所作颇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谈,盖欲以矫靡丽之习,但有时不免流于板滞,这些弊病都可以认为是端正华而不实的诗风所付出的代价,对宋诗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出了现实内容,题材广泛。他了解农村生活,在早期就写了一批关怀农民命运的作品,如《田家四时》、《伤桑》、《观理稼》、《新蚕》等。以后又写了《田家语》,描写沉重的赋税、徭役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他的名篇《汝坟贫女》,通过一个贫家女子哭诉,深刻地反映出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他的一部分诗作抒写对车事的关心。如《襄城对雪》之二,《故原战》等。另一些篇章如《巧妇》、《闻欧阳永叔谪夷陵》、《猛虎行》,表现了他对于守旧、腐朽势力的憎恨。他还写了不少山水、风景诗,其中《寒草》、《见牧牛人隔江吹笛》、《晚泊观斗鸡》等诗,在平凡的景物或事物中寓了深刻的哲理。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甚受陆游、刘克庄的推崇,称他为宋诗的“开山祖师”,龚啸说他“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这些评论都很有见地。
著有《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今人朱东润有《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梅楚材 :&
梅尧臣曾孙友材、楚材。楚材号大用,生于元成宗大德八年。文宗致顺二年,辛未,成进士。顺帝三年为淮安盐运使司(谱记:京城
黄冈会馆科名匾额注有识名)。顺帝十一年,刘福通徐寿辉兵起,弃官。自黄冈迁麻城青龙区。
(公元年)字禹金,号胜乐道人。
安徽宣城人,明代著名曲作家。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称其诗文为当时之冠。拒绝仕途,著述颇丰。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历代文纪》、《古乐苑》、《宛雅》等。
梅鼎祚的父亲梅守德,是明嘉靖年间进士,历任浙江台州推官、户部主事、山东学政、云南参政,为人耿介清廉。当时奸相严嵩,“威虐朝士,人莫敢忤”。但梅守德却敢于仗义执言,数上其书,痛斥严党。这给孩提时代的梅鼎祚以重要影响。梅鼎祚本来可以通过一条坦荡的仕途而平步青云,但这位生下来就很瘦弱的少公子,却与文学、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长达五十余年的文学生涯中,不论在诗赋词章、杂剧传奇、或经史集注方面,都有宏篇巨制,为后世留下了丰硕而珍贵的历史遗产。
梅鼎祚小时候就博学笃志,才气过人。由于他生下不久,两个哥哥相继夭亡,加之他的身体先天性不足——仅七个月便降临人世。因此,父母更加疼爱他。见他读书如此勤苦,怕影响身体,就“焚其笔砚”。但鼎祚把书偷偷地藏在账子中,不时地翻阅默诵,大有韦编三绝的精神。十六岁时,他的诗文便名噪江南。当时的宁国知府罗汝芳非常赏识和喜爱他。这位郡守大人,不公吏治精明,深得民心,也是一个博古通今的学者,还是大戏剧家汤显祖的老师。
青年时代,梅鼎祚注重交游。
所结识的朋友,多半是文坛上的重要人物,如沈君典、汪道昆、王世贞、汤显祖等。王世贞是古文复兴运动“后七子”中的执牛耳者。他的《鸣凤记》以少有的胆识,描写严嵩集团的专权与腐败,氢震动朝野的一场政治大角逐,化为有血有肉的舞台形象,这在戏剧史上是开风气之先的。以《牡丹亭》名垂后世、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自1576年在宣城开元寺认识梅鼎祚以后,他们便契若金兰,成了莫逆之交。汤显祖十分厌恶官场生活,曾挂官归隐,埋头著述。这和梅鼎祚的志向恰恰相投。梅氏的代表剧作《玉盒记》一经问世,汤显祖随即写了《玉盒记题词》为之张扬。晚年在《寄梅禹金》中,还一往情深地写道:“每念少壮交情,常在吾兄。”
梅鼎祚的一生是在读书、藏书、著书之中度过的。他早年既以“古学自任,饮食寝处不废书。”大学士申时行,推举他做官,他婉言谢绝。游金陵时尚未在官场失意的汤显祖,也劝其入仕,但他力辞不赴。回到宣城,在城内建一书斋,起名“天逸阁”,专事读书与写作。他常说:“吾于书若鱼之于水,一刻失之,即无以为生。”即使在同朋友们联袂出游之日,也不忘搜罗书册典籍。被称为“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钱谦益在其《列朝诗传》上记载了这样一件逸事:“禹金好聚书,尝与焦弱候、冯开之暨虞山赵玄度订约,搜访期三年,一会于金陵,各出其所得异书,互相誊写。”此事虽未实现,但一时却传为美谈。《梅氏诗略》中记有:“禹金著作充栋,四方请学者履盈户外。”在《明语林》上,更记载着这样感人的事例:“梅禹金笃志篡辑,尝纳妾邹氏,一月不出,人怪其昵,问之,则已辑《青泥莲花记》。”新婚佳期,潜心于著述,以至达到足不出户、陶然忘我的程度,此仰屋精神也。
梅鼎祚终年六十六岁,在生命行将终结的弥留之际,还不断地用手比划着作诗,真可谓为诗为文,死而后已了。
明初宣城梅氏尧臣公九世孙梅思祖,从徐达而屡立战功封汝南侯,居夏邑。《明史 列传第十九》记载:梅思祖,夏邑人。初为元义兵元帅,叛从刘福通。扩廓醢其父。寻弃福通,归张士诚,为中书左丞,守淮安。徐达兵至,迎降,并献四州。士诚杀其兄弟数人。太祖擢思祖大都督府副使。从大军伐吴,克升山水寨。下湖州,围平江,皆有功。吴平,迁浙江行省右丞。从大将军伐中原,克山东,取汴、洛,破陕州,下潼关。旋师徇河北,至卫辉。元平章龙二弃城走彰德,师从之。龙二复出走,遂降其城,守之。略定北平未下州郡。从大军平晋、冀,复从平陕西。别将克邠州,获元参政毛贵等三十人。从大将军破扩廓于定西。还自秦州,破略阳,入沔州,取兴元。洪武三年,论功封汝南侯,食禄九百石,予世券。四年伐蜀。五年征甘肃。还命巡视山、陕、辽东城池。十四年,四川水尽源、通塔平、散毛诸洞长官作乱,命思祖为征南副将云南军,与江夏侯周德兴帅兵讨平之。十五年复与傅友德平云南,置贵州都司,以思祖署都指挥使。寻署云南布政司事,与平章潘元明同守云南。思祖善抚辑,远人安之。是年卒,赐葬钟山之阴。
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江苏武进人。据《明史·宁国公主、梅殷列传》记载,由于“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与“大脚马皇后”所生的二女儿宁国公主嫁与梅殷。在16位驸马中,“尤爱(梅)殷”。;朱元璋称他:“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委其为山东学政。朱元璋病危时,将皇太孙朱允炆与梅殷一起叫到床前,先对朱允炆说:“对于燕王(朱棣),你可不要放松警惕!”然后又对梅殷说:“你是个老诚忠信的人,把幼主托付给你,我也就放心了。”于是把誓书及遗诏授予梅殷,又说:“有人敢于违背誓书、遗诏,你可以代我讨伐他!”言毕即撒手西去。这就是梅殷受命辅保皇太孙的经过。“朱棣打败朱允炆登上皇帝宝座后,深知梅殷对自己不服,于是逼着宁国公主用血书把梅殷骗回南京,条件是保证梅殷的人身安全。到了永乐三年(1405)冬,某日早朝,梅殷正在过桥,素与梅殷不睦的前军都督谭身、锦衣卫指挥使赵曦派人将梅殷挤于桥下,却诬言梅殷是投水自杀。宁国公主当然对此事看得一清二楚,于是进宫找朱棣算账。朱棣于是厚葬梅殷,梅殷的两位遗孤也都封了官职,以长子梅顺昌为中军都督府签事,“从一品中军都督同知”,次子梅景福为“正三品旗手卫指挥使”。此后明成祖迁都北京,梅殷的重孙梅满儿受封为天津右卫指挥使,并世代承袭镇守天津,直到明亡。天津梅氏家族就是从那时起定居天津的。
(17 76~1844)
字树君,号吟斋。梅履端的次子,在地方上文化和教育成就最大。1800年(嘉庆五年)25岁时中举,与庆云人崔旭(即有名的《津门百咏》的作者)同出学者张问陶(船山)的门下,遂使张有“一日得二诗人之庆”,从此梅成栋与崔旭并称为“燕南二俊”。但此后即屡试进士不第。为此,成栋寄诗张问陶说:“桃李门墙开遍了,东风何日到梅花?”张问陶亦以诗作答:“莫向东风羡桃李,梅花已作杏花看。”1826年(道光六年)成栋与好友在问津书院之双槐书屋,组织诗社,被推为盟主;适值梅花盛开,遂定名为梅花诗社。30卷的《津门诗钞》就是他锲而不舍悉心收集、整理的成果。
梅成栋有四子,即:宝岩、宝璐、宝熊、宝辰;其中又以次子宝璐得承家学。梅宝璐(),字小树,号罗浮梦隐,诸生以老。早年入幕,至晚年方回到天津,与好友如杨光仪等吟诗度日,续起梅花诗社,著有《闻妙香馆诗存》。相传脍炙人口的天津鼓楼之抱柱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即出自梅宝璐之手。
(公元年)字渊公,号瞿山、瞿硎、梅猫,敬亭山农等,安徽宣城人。著名清朝画家、诗人。善诗,工书法,而以绘事着称。着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他的画师元四家及沈周,尤其重视师法自然。他的山水、梅花均极佳,而特别以画黄山着称,有《黄山纪游》册。王士祯称梅清“以诗名江左,画入妙品,松入神品”,并赞誉他“画样今无敌,诗名旧绝伦”。据记载,他为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举人,但后来屡试不中,《天延阁删后诗序》记载,他此时“方以优制简出,所稍足慰者,望衡则有愚山先生。方外更有半山、石涛诸公,析义探微,往来共兹晨夕。”此后遂决意仕途,优游山水,吟咏之馀,寄情于丹青。
清朝初期,有一批画家专以黄山为题材创作山水画,其中以石涛、梅清、渐江(弘仁)最著名,加上其它一些以黄山为题材的画家如程鸣、释弘智、僧雪庄、释半山、法若真等,在画史上被称为“黄山画派”。梅清与石涛(公元年)友善,梅清比石涛年长十数岁,他们经常互相切磋画艺,两人相互影响。石涛早期的画受梅清的影响较大,而在画黄山上,梅清也受到石涛的一些影响。
一般认为,梅清对石涛的影响更大,特别是在山水写生上,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不仅是石涛的写生名言,也是黄山派画家写生实践的写照。他们突破了古人的樊笼,直接从大自然的造化中汲取灵感,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绩。在石涛、梅清、渐江这三位最著名黄山画家中,“石涛得黄山之灵,梅瞿山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
梅清的画,气势磅礴,意境清奇,过去就有很高的评价。《清史稿》卷四八四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一称:“梅清,字瞿山,宣城人,宋梅尧臣后也。清英伟豁达,自力于学,以淹雅称。顺治十一年举人,试礼部不第。朝士争与之交,王士祯、徐元文尤倾倒焉。诗凡数变,自订天延阁前后集。
年七十余岁时,复合编瞿山诗略。书法仿颜真卿、杨凝式。画尤盘薄多奇气。尝作黄山图,极烟云变幻之胜,为当时所重。王士祯说他“以诗名江左,画入妙品,松入神品”,并且认为他画的松“天下第一”。近人对梅清更加推崇,甚至称他为“为明清两代山水画写生之领袖”
梅清此图采用写实兼写意的方法,描画出九龙潭的山派巨石,层层迭迭、自近及远、自下而上,渐渐消失在于山岚雾霭之中;而一条溪瀑从山上的烟霭中奔出,在离立的巨石间≧折翻转,滚滚泻下,跳珠飞溅,白雾霭空。使人观图,如置身于山间,耳似可以听到瀑泉的吼声;衣上似感到水雾的浸润。石隙间树木蕃滋,稦柔叶润,妖娆多姿。画面由白色溪瀑斜界为不对等的左右两部分,构图简练;山石以细线勾勒,略用披麻皴皴染,树叶用介点和夹叶点,密而不繁,一着白衣的隐士悠闲地坐在画面左前巨石上。全图动中有静,静中寓动。画面设色淡雅,清丽明快,尤其是飞瀑如练,水气轠然。在左上角白雾空朦处,作者以遒丽的行书题书画意:“太古蛰龙醒,蚕丛霹雳开。五溪云不去,在峡雪飞来。”将九龙溪瀑比喻为太古沉睡的蛰龙醒来,劈开巨石,使人如见五溪云山、三峡雪浪。观此图,真使人百忧尽消,神清气爽,直欲裹囊作黄山之游矣。
(公元年)字耦长、耦耕,一字笙馀,又字子长,号雪坪,晚号听山翁,安徽宣城人,梅清从孙,著名清朝画家、诗人。
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举人,官泰顺知县。诗文造诣颇深,亦善书,篆、隶古朴高雅。擅画山水、花卉,兼工白描人物,笔墨脱去凡俗,清新飘逸。自持甚高,非知己者不能得其片纸。山水浓墨淡渲颇有梅清风范,不喜点苔亦得妙趣。与梅清、石涛、戴本孝等均为黄山画派名家。
传世作品有清康熙二十三年作《山水》册,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作《敬亭棹歌图》轴藏安徽省博物馆;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作《山水图》轴藏故宫博物院;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作《秋林书屋图》轴,时年七十六岁,藏于上海博物馆。著有《听山诗钞》《漫与集》《雪坪诗钞》《知我录》等。
字定九,又字勿庵。宣城人,清朝著名天文数学家。以学识为康熙赏识。他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指出《明史》历志初稿谬误五十余处;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八十余种
,富于科学价值。有《梅氏历算全书》、《古今历法通考》等,后人汇编为《梅氏丛书》。其两位弟弟文鼐、文藻也长于天文数学。
梅文鼎年二十七岁时,与弟文鼐共习台官交食法,著《天学骈枝》六卷。值天学书之难读者,必求其说,至废寝食。畴人弟子,皆折节造访,人有问者亦详告之无隐。所著天算之书八十馀种。
起初,梅文鼎常读《元史授时法经》,叹其法之善,作《元史天经补注》二卷,又以授时实集古算法之大成。然创法五端外,大率多固古术。因参校古术七十馀家,著《古今天法通考》七十馀卷。授时以古术考古今冬至,取鲁献公冬至证统天术之流,然依其本法步算与授时所得正同,作《春秋以来冬至考》一卷。《元史》西征庚午元术:“西征”者,谓太祖庚辰也;“庚午元”者,上元起算之端也。志讹太祖庚辰为“太宗”,不知太宗无庚辰也。又讹上元为庚子,则于积年不合也。考而正之,作《庚午元法考》一卷。授时非诸古术所能比,郭守敬所著《法草》,乃法经立法之根。括其义之精微者,作《郭太史法草补注》二卷。《立成》传写讹舛,不得其说,不敢妄用,作《大统立成法》二卷。授时法于日缠盈缩,月离迟疾,并以垛积招差立算,而九章诸书无此术,从未有能言其故者,作《平定三差详说》一卷。——此发明古法者也。
梅文鼎又以唐朝之九执算法,实为西法之权舆,其后有婆罗十一曜经及都聿利斯经,曾九执之属。在元则有札马鲁丁西域万年法,在明则有马沙亦黑马哈麻之回回法,西域天文书,天顺时贝琳所刻《天文实用》,即本此书。作《回回法补注》三卷,《天文书补注》两卷,《三十杂星考》一卷。表景生于日轨之高下,日轨又因于里差而变移,作《四省表景立成》一卷。《周髀》所言里差法,即西人之说所自出,作《周髀算经补注》一卷。浑盖之器,最便行测,作《浑盖通宪图说订补》一卷。西国日月以太阳行黄道三十度为一日,作《西国日月考》一卷。西术有细草,犹授时之有通轨也,以天指大意隐括注之,作《七政细草补注》三卷。新法有《交食蒙求》、《七政蒙引》二书并逸,作《交食蒙求订补》二卷,附说二卷。监正杨光先《不得巳日食图》,以金环与食甚时分为二图,而各具时刻,其误非小,作《交食作图法订误》一卷。新法以黄道求赤道,交食细草用仪象志表,不如弧三角之亲切,作《求赤道宿度法》一卷。谓中西两家之法,求交食起复方位,皆以东西南北为言;然东西南北惟日月行午规而又近天顶,则四方各正其位矣。自非然者,则黄道有斜正之殊,而自亏至夏,经历时刻,展转迁移,弧度之势顷刻易向。且北极有高下而随处所见不同,势难施诸测验。今别立新法不分东西南北之号,惟人所见日月圆体,分为八向,以正对天顶处,命之曰上,对地平处,命之曰下;上下联为直线,作十字横线,命之曰左,曰有;此四正向也。曰上左、上右,曰下左、下右,则四隅向也。乃以定其受食之所在,则举目可见。作《交食管见》一卷。太阳之有日差,犹月离交食之有加减,时因表说有误,作《日差原理》一卷。火星至为难算,至地谷而始密;解其立法之根,作《火纬本法图说》一卷。订火纬表记,因及七政,作《七政前均简洁》一卷。金水岁轮绕日,其度右移;上三星轨迹,其度左转;若岁轮则仍右移。作《上三星轨迹绕日圆象》一卷。《天问略》取黄纬不真,而列表从之误。作《黄赤距纬图辨》一卷。西人谓日月高度等,其表影有长短,以证日远月近,其说非是。作《太阴表影辨》一卷。新法《帝星句陈经纬》刊本互异,作《帝星句陈经纬考异》一卷。测帝星句陈二星为定夜时之简法,作《星晷真度》一卷。——以上皆以发明新法算书,或正其误,或补其缺也。
清康熙年间,清廷开局修《明史》,《天文志》为吴任臣所修,徐善。刘献廷、杨文言各有增定,最后以属黄宗羲,黄又以属先生。先生择其讹舛五十馀处,以天草通轨正之,成《明史志拟稿》三卷。虽为大统而作,实以阐明授时之奥,补《元史》之阙略。其总目凡三:曰发源,曰立成,曰推步。又作《天志赘言》一卷,大意言明用大统,实即授时,宜详《元史》所阙以补未备。又回回法承用三百年,法宜备书明郑世子之《天学》,袁黄之《天法新书》,唐顺之、周述学之《会通回法》。以庚午元法例例之,皆得附录。其西法方今见行,然徐、李测验改宪之功不可灭也,亦宜备载缘起。
清康熙二十八年,梅文鼎至京师,大学士李光地请其作简要之书,俾人人得其门户,因作《天学疑问》三卷。清康熙四十二年,李光地扈驾南巡,驻跸德州,有旨取文鼎书,以《天学疑问》进,奖谕有加。清康熙四十四年又南巡,召对御舟中,赐御书扇幅及珍馔,并赐“绩学参微”四大字。清康熙五十一年,命其孙瑴成内廷学习;清康熙五十二年,赐举人;清康熙五十三年,赐进士。梅文鼎所著之书,魏荔彤兼济堂纂刻者凡二十九种。瑴成别为编次,更名《梅氏丛书辑要》,总二十五种,六十二卷。木刻本,今失传。
清康熙六十年逝世,终年八十九岁。其两位弟弟和儿子也长于天文数学。
字和仲。梅文鼎仲弟。初学历时未有五星通轨,无从入算,与勿庵取《元史历经》以三差法布为五星盈缩立成,然后算之,共成《步五星式》六卷。早卒。
字尔素。梅文鼎季弟。常著《中西经星异同考》一卷。以三垣二十八宿星名依《步天歌》次第胪列其目,而以中西有无多寡分注其下,载古歌西歌于后。古歌即《步天歌》,西歌即利玛窦所撰《经天该》也。其南极诸星,则据汤若望算书及南怀仁《仪象志》,为考证补歌附之于末。至其累年算稿,勿庵为录存,名曰《授时步交食式》一卷。又有《几何类求》若干卷。
梅以燕,字正谋。梅文鼎之子。清康熙癸酉举人。于算学颇有悟入。有法与加减同理,而取径特殊,能于恒星历指中摘出致问,勿庵所谓“能助余之思也。”惜亦早卒,未充其学。
梅朗中:&&
字朗三,梅文鼎堂兄、 梅鼎祚孙,清代诗书画家,善书画、兼善诗文,世称三绝。有《书带园集》。
梅文鼎孙,清代大臣、天文数学家。康熙五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参与修订《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另有《赤水遗珍》等。
() 中国清代散文家。字伯言。江苏上元 (今南京)人 。道光二年 (1822)进士。梅曾亮少喜骈俪文
,与同邑管同交好,后师事姚鼐,致力于古文,是"姚门四弟子"之一。散文平易清新,富有情韵。张裕钊评其文云:"梅氏胜处最在能穷尽笔势之妙。"。管同早卒,曾亮居京师20余年,承姚鼐余势,文名颇盛,治古文者多从之问义法,有继主文坛之势。梅曾亮生当封建制度解体之际,主张“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时”,他有些比较客观的“因时”之作,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但表示束手无策。梅曾亮曾批评骈体文矫揉造作,但他对于散文的见解,基本上未脱桐城派窠臼。虽然他还认为"性情异,文章亦异",但也只是桐城派内部的大同小异。因此,他的散文在艺术上往往选声练色,姿韵安雅,笔力微弱,与其盛名不能相符。梅曾亮作文之余,常以悲欢为诗。著有《柏枧山房集》31卷。
梅執禮:&&&
北宋著名抗金民族英雄。字和勝,婺州浦江(今浙江兰溪梅江镇梅街头村)人。第進士,調常山尉未赴,以薦為敕令刪定官、武學博士。大司成強淵明賢其人,為宰相
。言,相以未嘗識面為慊。執禮聞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謁。&&
歷軍器、鴻臚丞,比部員外郎,比部職勾稽財貨,文牘山委,率不暇經目。苑吏有持茶券至為錢三百萬者,以楊戩旨意迫取甚急。執禮一閱,知其妄,欲白之,長貳疑不敢,乃獨列上,界詐也。
改度支、吏部,進國子司業兼資善堂翊善,遷左司員外郎,擢中書舍人、給事中。&&
林攄以前執政赴闕宿留,冀復故職,執禮論去之。孟昌齡居鄆質人屋,當贖不肯與,而請中旨奪之,外郡卒留役中都者萬數,肆不逞為奸,詔悉令還,楊戩占不遣;內侍張佑董葺太廟,僭求賞:皆駁奏弗行。遷禮部侍郎。&&
素與王黼善,黼嘗置酒其第,誇示園池妓妾之盛,有驕色。執禮曰:“公為宰相,當與天下同憂樂。今方臘流毒吳地,瘡痍未息,是豈歌舞宴樂時乎?”退又戒之以詩。黼愧怒,會孟饗原廟後至,以顯謨閣待制知蘄州,又奪職。&&
明年,徙滁州,復集英殿修撰。時賦鹽虧額,滁亦苦抑配。執禮曰:“郡不能當蘇、杭一邑,而食鹽乃倍粟數,民何以堪?”請於朝,詔損二十萬,滁人德之。&&&
欽宗立,徙知鎮江府,召為翰林學士,道除吏部尚書,旋改戶部。方軍興,調度不足,執禮請以禁內錢隸有司,凡六宮廩給,皆由度支乃得下。嘗有小黃門持中批詣部取錢,而封識不用璽,既悟其失,復取之。執禮奏審,詔責典寶夫人而杖黃門。
金人圍,執禮勸帝親征,而請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阻之。洎失守,金人質天子,邀金帛以數百千萬計,曰:“和議已定,但所需滿數,則奉天子還闕。”執禮與同列陳知質、程振、安扶皆主根索,四人哀民力已困,相與衷唬骸敖鹑怂麩o藝極,雖銅鐵亦不能給,盍以軍法結罪,儻窒其求。”而宦者挾宿怨語金帥曰:“城中七百萬戶,所取未百一,但許民持金銀換粟麥,當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呼四人責之,對曰:“天子蒙塵,臣民皆願致死,雖肝腦不計,於金繒何有哉?顧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問官長何在,振恐執禮獲罪,遂前曰:「皆官長也。」酋益怒,先取其副胡舜陟、胡唐老、姚舜明、王俁,各杖之百。執禮等猶為之請,俄遣還,將及門,呼下馬撾殺之,而梟其首,時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晝冥,士庶皆隕涕憤歎。&&&
初,車駕再出,執禮與宗室子昉、諸將吳革等旨鴬Z萬勝門,夜搗金帥帳,迎二帝以歸。而王時雍、徐秉哲使范瓊洩其郑什豢恕K罆r,年四十九。
高宗即位,詔贈通奉大夫、端明殿學士。議者以為薄,復加資政殿學士。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姓族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