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米金融在影视贵州众筹金融交易所中有优势吗?

第三方登录:聚米金融的影视众筹项目,是不是最好的?哪位能给我详细的说说_百度知道
聚米金融的影视众筹项目,是不是最好的?哪位能给我详细的说说
提问者采纳
聚米金融的影视众筹项目甄选严格,上线项目均由投资经理实地考察制作方的制作团队和公司的过往业绩、创作状态与经营能力,为每个用户的投资保驾护航。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什么是众筹模式?
好像是国外先开始流行的,现在国内的众筹网站可信吗?
按投票排序
  互联网金融领域,近期随着央行放水,宝宝军团偃旗息鼓,虚拟货币陷入低潮期,只剩下P2P和众筹相对活跃了。细比较来,P2P远比众筹火热,这有众筹监管预期更加悲观的因素,但更深层次还是P2P重功利、轻情怀,而众筹重情怀、轻功利,现实主义者主流,理想主义者寥落所致。  温暖的情怀 让“美”走出去  其实,也并非是所有的众筹形式都有情怀,股权型众筹也是商业化味道较浓厚的融资形式,只是有些具有天使的3F(Family,Friends,Fool)投资属性,略温暖一些。而创意型众筹要想真正发展,就必然需要社会中弥漫着鼓励创新的精神与追求“美”的情怀。  人们经常说我国众筹平台不及kickstarter、indiegogo发展得好,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是因为环境不够成熟,市场的接受程度有限,其实这指的就是拥有情怀的人太少。没有办法,我们的传统就是波形社会格局,不像西方文化那样,公德大于私德。要想情怀蔓延,需要等待理想主义青年的成长。  别说情怀了 节操都碎了一地(这个精彩的案例摘录自网友
)  Pressy2013年8月在kickstarter搞了一个耳机插孔上控制按钮的创意。创意不俗,介绍也非常精彩,单品价格不高只有十几美金,两位项目发起者迅速募集到了超过预期近20倍大约400万人民币的资金!两人非常嗨皮,觉得躺在一起数钱的日子马上要来了。  这张照片不光很有爱 还基情四射呢  这张照片不光很有爱 还基情四射呢  Pressy打算2014年春发布产品,开始数钱。遗憾的是,春天还没有到,冬天就来了——这个产品很快就被嗅到肉味的东方大鲨鱼盯上了。包括这条鲨鱼:  还有这条鲨鱼(不要笑,人家是来卖产品的,不是卖笑的):  还有一条小鲨鱼,也用了众筹的方式。  当然他们都号称产品创意都是自己独立构思的,而且这些鲨鱼的报价只有几元人民币!两位有爱青年傻了,总算是感受到了一点中国环境的残酷性。  撇开情怀 自身问题也不少  众筹不该是期货团购  看P2P网站给人的最主要感觉是逐利性,甚至说难听些就是有铜臭味。而众筹网站往往都比较小清新,但有国内创意型众筹网站有团购的影子。所以有些人将众筹看作了期货团购。  这其实是创意型众筹网站的悲哀。由于未能引导、发挥平台的交互性,致使投资者没有所投项目的参与感,将众筹与团购体验混淆。项目发起人给出一个介绍就完事儿了,有的后期进展也没有公布,甚至很多情况下回报延期连个招呼都不打。  智能硬件平台一般只有外观设计与功能介绍。内部工业设计和代工厂商未知,导致产品质量全凭运气,又不像真的团购可以参考小白鼠评价。用户体验糟糕。  “小而美”的项目比理工院校的美女还稀缺  现状往往是好项目即便不来众筹,也不缺钱,股东和其他VC都愿意出资,参与众筹只是为了扩大营销效果。而从别处融不到钱的项目,来众筹效果也一般。“小而美”的项目有限,众筹平台为了流量,被迫发布滥竽充数的项目,没有坚持精品化。  众筹为梦想而生  BAT三巨头也进入众筹领域了,分别做了“百度众筹(将上线)”、“阿里星愿”和“腾讯乐捐”。他们或是强调众筹让梦想触手可及,或者干脆就是公益项目。希望这种对精神内核的重视能够促使众筹行业做出一些改变。  2013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的《发展中国家众筹发展潜力报告》称,预计到2025年,全球发展中国家的众筹规模将达到960亿美元,其中最大的潜在机会在中国,市场规模可达460亿至500亿美元。说得主旋律一些,众筹关乎中国梦的落地情况。(原创老虎财经:laohucaijing618)  下面是个明星案例:《十万个冷笑话》电影版众筹项目的宣传视频与细分类项目选择一览。此项目筹不仅筹集资金137.35万元,参与人数达5533人,营销效果上佳。细分类项目的设置、回报内容均与粉丝属性高度贴合,充分利用了粉丝经济,投资者参与性强。  32元微赞助商:200人  52元微赞助商:1630人  62元微赞助商:908人  六娃支持者:258人  吐槽星人,拯救世界的呆毛支持者:290人  最可爱的男孩子哪吒的支持者:195人  福禄小金刚支持者:231人  女王大人支持者:472人  神秘基友支持者:358人  没羞没臊一起到死真是好情侣版支持者: 445人  520首映礼支持者:355人  1000元大满贯支持者:166人  10000元上镜版支持者:20人  30000元全程参与版支持者:2人  10万元无所不能版支持者:3 人
众筹是一群人投资某个人或项目完成某件事,但对于参与众筹的人来说一定要有回报,没有回报的那叫捐助!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文章,我想可以大致回答这个题目,稍微修改一下就贴出来了:题目:股权众筹,你真的玩儿的转么?内容:  先说说我自己经历的3个众筹项目。三个天使期投的项目,一个估值500万,一个530万,一个1000万。目前其中530万的项目现在估值5000万,在5月份做了第二轮众筹,4个小时募集了1500万,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30万的这个项目原始投资涨了500%,现在原始股估值3200万,也是我自己亲自参与运营的项目,叫果树财富,是一家P2P平台,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搜搜。前几天网贷之家出了个《2015年上半年P2P平台百强榜》,我们排名69。虽然各项数据测算起来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作为一个运营只有11个月的项目,还算不错的成绩,项目本身也已经开始盈利了。  另外两个参与的众筹项目,也是互联网金融领域,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深圳,目前也在正常运营,目前的估值应该也都在千万级。简单说,我的身份比较特殊,即是众筹项目的运营者,自己也投了一些众筹项目,应该对项目的运营和投资两个角度都有一定的认识。 那么,对于项目发起人而言,众筹有什么作用,或者说,为什么要通过股权众筹的方式获得融资,而非通过机构或者天使投资人呢?  就我自己参与的项目而言,几个众筹项目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在众筹的时候,对参与众筹的投资人并非没有门槛。基本上最终能够认购的,都是对项目有积极意义的投资人,要么他本身就是项目的资深用户,要么是潜在用户群的意见领袖,要么能提供其他诸如法律、财务方面经验的专家,要么拥有一些媒体资源等等。那么这些参与到股权众筹中来的人,他若成为了项目的股东,自然会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资源对借给项目,对于项目初期落地存活有很大的意义。简而言之,对于项目发起者而言,为什么我们不通过机构来获得投资呢?为什么不通过个人投资人来获得第一桶资本呢?其实很简单,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在项目初期能给到的帮助是非常少的。因为对于单个项目而言,最初的帮助是多方位而且细致的,单个机构或者投资人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扶持一个初期的项目,即使会去帮,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  一个创业项目最难的阶段不是1到10,而是0到1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产品要落地,需要经过不断的测试和迭代,同时你需要积累一批种子用户。那么这批种子用户怎么来,让你的产品真实地运作起来,有时候这是最难解决的事情。这个时候,如果你的项目让出一部分股权,比如估值1000万,让出10%的股权给潜在用户群中的10个意见领袖或者是资深用户,那么这群人对产品初期的设计和迭代以及种子用户积累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一个创业项目而言,能度过最初的萌芽期落地生根,产生用户并且基于合格的产品和第一批种子用户,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快速发展期了,回头说我认为比较成功的项目——果树财富。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经历过的事情。  我们从去年14年4月份众筹发起,四月底发起,在5月4号就募集成功,530万的初始资金开始运作,一共31位原始股东,我是其中一位,同时也是发起人,兼任项目的CEO,搭建了团队。项目是去年8月1日正式上线,到目前是11个月多一点,交易额1个多亿,活跃用户接近6000人,每月收入150多万,六月份报表开始盈利。5月11日我们开启第二轮众筹的时候,本来只要1000万,让20%股份,结果4个小时超募了50%,我们自己都没想到,非常火爆。我们怕到时候要劝退的太多,所以在150%的时候就停了,当时一共有81位投资人认购,有79位都是我们项目的忠实用户,但是要知道,我们项目从去年发起到现在11个月,一直是推崇0推广费运营,所以到现在我们没有为导流花过1分钱,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的股权众筹模式,因为在我们31个原始股东当中,在P2P行业有3年以上投资经验的有10多人,其他的也有至少2年以上的投资经验——他们都是这个行业的资深用户。这意味着什么?  其一,他们可以迅速地将一个产品的功能测试完成,并且提出最切实的建议;  其二,他们每一位投资人都是自己圈子里的意见领袖,所以可以影响诸多潜在的用户,最终也给我们的产品带来许多用户;  其三,我们创造了这个行业的历史,我们是第一家众筹发起成立的P2P平台,这个是永远铭刻在P2P行业历史上的。  所以我们的产品很快迭代完成,我们的用户很快积累完成,我们在行业内也取得了一个值得我们用来宣传的品牌定位——首家众筹成立的P2P平台,或,投资人自己的网贷平台。所以说,股权众筹能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以及人背后的资源、知识以及专业能力。而要知道,现在一个好的项目,最不缺的就是钱,最缺的就是人,团队,用户,以及其他专业方面能够提供帮助的专家顾问(实际上很多时候是有用的,尤其是法律财务管理方面)。  那么股权众筹除了好处之外,也是有风险的,最大的就是非法集资的风险。我们互联网金融行业里面,有朋友因为股权众筹上了政府的犯非法集资的小册子,成为打击非法集资的案例。这就是一个风险,因为众筹现在还是没有被规范的事情,既没有被法律保护,也没有规范的文件可以提供指导。(此文写完不久后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在众筹是大大被鼓励的创新模式)  前几天跟头狼众筹的陈岸老师聊天。他们很有意思,是一个在众筹平台上众筹成立的众筹平台,在聚募上发起的,江南愤青陈宇搞的一个众筹平台,头狼在发起之后,有100多人认购,超募了200%多,最后不忍心劝退投资人,于是全都要了,每个人可认购的股份按比例缩减,这个就很有意思,钱多了不要,只要人。  上个月陈宇来深圳,跟他聊天,1535的茶馆也打算开分店,因为会员也越来越多,本来是要1535个投资1535元的人,结果现在近万人了,成了一个小社群,这种价值就很大,相当于把他的忠实粉丝都挑选出来了,每个人都入了股份,也可以说成了会员,这部分用户能产生的价值就很大了,粉丝能爆发出的力量远远在一个普通用户之上。  回头说我们自己的项目,现在这一轮新加入的一波粉丝用户,也是行业里的意见领袖,每个人又能给我们带来一大批的忠实用户,支撑我们的交易量到3个亿应该没有问题,有意思的是,我们成功之后,现在P2P行业里面很多同行也开始效仿,从5月底开始到现在一个多月,已经有接近10家左右的P2P平台开始模仿我们用众筹进行股权融资,当然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一般来说,能参与众筹的,不管是产品众筹还是股权众筹,都是对该行业和项目很感兴趣的。即使没有积累粉丝,如果能在大的股权众筹平台上发起众筹,得到足够多的关注,也能把有意向的人群集中起来。  产品众筹可能是一次性的,用户的参与度不高,持续时间不一定很长,最终产品不好用就结束了。但是股权众筹有一定的绑定效果,一般都不允许轻易退出的,所以参与了股权众筹的人,对项目的关注度会更高,参与得也会更充分,更有深度,产品不好用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有没有办法改进,产品如果不错,做产品众筹,也能积累到第一批用户,本身也具有强的推广作用,像刘强东说的,股权众筹最核心的问题是创造让屌丝赚钱的机会。而屌丝又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对股权投资的专业性不够,这个时候怎么办。  Q&A   Q:如果项目失败,有没有可能涉及非法集资?  A:可以说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有这样的风险  第一、股权众筹成功后如果项目失败怎么办股东认栽?但凡是创业项目,不管是机构投的,还是自己投自己的,失败的可能性都很大,80%的失败概率是不夸张的。所以在发起众筹的时候,要从两方面规避创业者自身的风险。第一,就是做好风险提示,众筹协议里不要有任何保本保息的说法。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不确定的事情,尤其是在创始期,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市场是无法预测的,经济环境是无法预测的,政策环境甚至都是无法预测的。所以肯定不能把自己堵死,要做好风险提示,留有后路。  第二,做好权责界定。规定好哪些需要股东大会讨论的,哪些是自己可以做决策的,在一开始就定好。那么在自己权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尽快大胆放手做,需要提交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的,老老实实开会解决(如何高效解决是另一个话题)。例如,我在做果树财富的时候,一开始就告知所有股东,创业项目是有风险的,可能血本无归的。其次,在第一次股东大会上,我们就确定好了三项文件:1《商业计划书》,确定未来发展路径;2《股东会议事制度》,股东会由哪些职权,不要做哪些事情,怎么商议事情;3《总经理职权范围》,CEO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为企业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的一种模式。  众筹过程需要有三方参与:筹款人、投资人和众筹平台。  筹款人是具有创意项目,需要获得资金的企业或个人;  投资人是参与到众筹中的广大互联网用户,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对筹款人的项目进行投资,达到约定的条件后得到一定的回报;  众筹平台是撮合筹款人与投资人的平台,众筹平台一般会规定当达到某种条件时筹款人筹款成功,在筹款人筹款成功后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  众筹按照回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四类:债权众筹、股权众筹、产品众筹和公益众筹。  债权众筹是指投资人将资金借给筹款人,筹款人承诺按期或在达到一定条件后归还本金并支付一定的利息的一种众筹方式。  股权众筹是指投资人将资金以股权方式投入筹款人的企业获得一定比例的股权,在筹款人的企业上市、挂牌或被收购后取得相应的收益的一种众筹方式。  产品众筹是指投资人将资金投给筹款人用以开发某种产品(或服务),待该产品(或服务)开始对外销售或已经具备对外销售的条件的情况下,筹款人按照约定将开发的产品(或服务)无偿或低于成本的方式提供给投资人的一种众筹方式。  公益众筹是指投资人将资金投给筹款人,筹款人承诺将资金用于某项公益事业,投资人不期望获得回报的一种众筹方式。  债权众筹模式与P2P网贷模式类似,在此无需详述。  股权众筹与公益众筹涉及到的法律问题非常多,其运作模式中有些方式可能并不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处于法律的模糊地带,但股权众筹无疑是四种众筹模式中最具有魅力的一种模式,也代表着众筹的发展方向。  产品众筹是现在多数众筹平台采用的模式。但产品众筹目前表现出来的更像是团购或者预售。理论上讲产品众筹是仍处于研发或生产阶段的产品通过众筹平台筹集资金,而团购或预售是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的产品的订购,但实践中两者的区分并不明显。很多企业把产品众筹作为产品(或服务)上市前的一种宣传手段,其目的并非获得资金而是希望通过众筹平台对其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并获得第一批客户。  与P2P网贷不同的是,P2P网贷的借款数额、利率、期限等容易标准化,而众筹的项目却难以标准化。非标准化就意味着众筹在信息披露方面会面临两难的境地。众筹平台对众筹项目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信息不对称的管理。  在项目资金筹集阶段,投资人希望能够最大限度的了解拟投资项目的情况,以判定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而筹款人则会担心披露过多的信息导致其创意被抄袭。  在资金投入后,对于投资人来说希望时时了解项目的运作情况及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以便于对筹款人进行监督;而筹款人出于项目保密等需求,希望尽量少的披露信息。  此外,为了防止筹款人以众筹的名义进行诈骗,众筹平台需要对筹款人的真实身份、拟筹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核实和判断,以便维护投资人的利益。  因此信息披露程度上的矛盾是贯穿于整个众筹过程中的矛盾,众筹平台只有管理好这个矛盾才能最大限度的平衡筹款人与投资人的利益,保证平台的运营。  同时,众筹面临的法律方面的风险也需要特别关注。众筹与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擅自发行股票、擅自发行企业债券的界限还有待厘清。2012年被证监会叫停的美微传媒就是前车之鉴。  不得不承认,众筹特别是股权众筹是一种游走在现行法律灰色地带的商业模式,就像是万丈深渊旁边的舞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粉身碎骨。但众筹的理念、众筹的魅力以及众筹可能对现行创业模式的颠覆无疑又刺激着很多人投入到这个领域。在国家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鼓励创业的大背景下,众筹模式可能会引领新一轮的创业潮,国家在政策方面可能也会有所突破。————————顺便做个广告,本人在知乎开了一个专栏名叫“法律极客”,主要发布一些与互联网和法律相关的文章,文章以原创为主。欢迎关注。
说到众募平台也许很多朋友都会感到陌生。简单的说,众募平台就是一个专业的大众集资网站,创业者将他的想法和设计原型以视频、图片和文字的方式进行展示,假如投资人感觉这个想法很靠谱就可以把钱投给创业者(交易方式类似淘宝)以换取相应的承诺,这有可能是获得创业公司的股份,也有可能是优先获得一台最新生产的特色电饭煲。这种商业模式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大众投资者,因为众募平台的准入门槛很低。对于创业者来说往往最缺乏的就是资金,对于投资人来说好项目只能可遇而不可求。而众募平台的出现缓解了双方的尴尬局面,创业者不再需要费尽心机地满世界找风投,设计一份产品介绍放到众募平台上就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只要产品做得有价值,自然会有人来投资。而投资人只需像逛淘宝一样看看网页就能找到不错的投资项目。重要的是通过众募平台创业者不仅可以得到项目的启动资金,此外还可以在量产前测试他们的产品是不是真的被大众接受,即使没有获得投资也不见得是坏事,创业者至少不用再为一款不被认可的产品浪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目前,比较著名的众募平台要数美国的Kickstarter,前文中提到的廉价高精度Form1就是在Kickstarter上崛起的,通过Kickstarter Form1的团队最终获得了290多万美元的巨额投资。相信这笔投资足以使Form1成长起来,众募平台的低门槛为众的多创业者提供了实现理想的机会。近年来随着传统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加剧,投资人已经逐步将视线移出互联网行业,而随着一批硬件初创公司的兴起,投资的重头戏也逐渐从互联网转向硬件行业。一般来说,比起互联网企业硬件初创公司所需花费成本更高,它需要建造用来生产硬件产品和设备的基础架构、扩展所需的保险成本、最终产品完成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安全问题、发布产品之前严格的漏洞测试流程(这点和软件不同,修复漏洞不能通过简单的补丁修复升级来完成)。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随着3D打印技术、DIY创客文化的日渐兴起,互联网行业独占鳌头获得投资人青睐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易于管理的利基硬件产品开始出现,以及更多快速成型和低成本的硬件建造开始变得普遍。开源模式和基于长尾的制造业也开始为硬件公司吸引到更多的投资。此外,众包方案和基于硬件产品的创业孵化器(比如Lemnos Labs、Bolt、HAXLR8R 和PCH Accelerator)的兴起也为硬件公司获得投资加大了砝码。在Kickstarter上有这样一种现象,所有成功的案例无一例外的都是能够快速地将原型产品交付给投资人体验的项目。投资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只有尽快地拿到他们想要的产品原型才会使得他们觉得自己的投资是正确的,而且在大众投资人中良好的口碑会带来更多的投资。在众募平台中,大众投资人就相当于创业者的第一批内测用户,而且是很忠实且乐于提供意见的用户,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这就相当于给了创业者一个在量产之前充分验证自己产品的机会。而且3D打印技术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原型设计的成本,使得硬件设计公司在原型验证阶段也可以像软件一样快速迭代,以更快的找到问题和漏洞。想想以前那种需要先开模再加工的传统工艺简直就像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比起软件产品,硬件产品的山寨品会更少,因为它需要进行产品实际实施,因此山寨品的相似度也会更低,这对于投资来说绝对是一个加分条件。根据道琼斯旗下的风投行业调研机构VentureSource统计,2011年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共获得2.626亿美元风投资金,尽管这只是52亿美元消费网络公司风投资金的冰山一角,但2010年消费电子产品公司仅获得1.304亿美元风投资金,2009年这个数字为1.088亿美元。众募平台与硬件初创公司已经迎来春风,相信春天不再遥远!更多关于创客的资讯请关注:
现代众筹模式按照回馈方式可分为:1、奖励模式:如Kickstarter、Indiegogo、众筹网(中国)。在项目完成后给予投资人一定形式的回馈品或纪念品。回馈品大多是项目完成后的产品。时常基于投资人对于项目产品的优惠券和预售优先权。2、捐赠模式:如Causes、YouCaring单纯的赠与行为,即创意者无需向投资者提供任何形式的回馈。投资人更多地是考虑创意项目带来的心理满足感。3、股权模式:如Upstart、AngelList此种模式与股权投资类似,即投资者投入资金后可以得到创意人新创公司的股份,或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衍生工具。4、债权模式:如Kiva Zip此种模式类似于创意者未来创意项目向投资者借款,即双方为借贷关系。当项目完成或有阶段成果时,须向投资者返还所借款项(可加入利息)。·现代众筹模式按照筹资方式分类可分为:1、All-or-Nothing:如Kickstarter、众筹网(中国)如果在众筹期内,所筹得资金达到融资目标,则创意者(发起人)获筹款。如果在众筹期内,所筹得资金无法达到融资目标,则创意者(发起人)不能获得筹款,之前所筹款项将返回投资者。2、Keep-it-All:如RocketHub当众筹期结束时,无论所筹资金是否达到融资目标,创意者(发起人)都将获得已筹款项。3、混合模式:如Indiegogo即创意者发起融资计划时,可以选择以All-or-Nothing 或者 Keep-it-All的其中一种方式筹款。2014年将是众筹模式快速发展的元年,只要将戳中用户的兴奋,就有机会点燃用户心中的众筹火花。国内当下比较大的众筹网站有众筹网、追梦网、乐童音乐、点名时间、淘梦网等等,其中众筹网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综合类众筹网站。
众人筹资,首先用户在众筹平台发起项目,介绍产品或创意,其他用户来支持,发起人会给支持者一定的回报。有几种模式,捐助,股权众筹,预售等。可信与否,在于发起人。众筹,先选择人,再买“期货”,哈哈。国外的,2007年,indiegogo;2009年,kickstarter国内的
众筹是个舶来品,翻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取得失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之意,香港译作“群众集资”,台湾译作“群众募资”,异曲同工。在期望经济的当下,用户更希望能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发行中,众筹就让这种预消费(Presuming)成为现实。  众筹的角色主要有发起人、支持者、平台,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用户能够从众筹的模式中得到有别于其他传统模式的体验和感触,见证产品从设计到售出的全部流程。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众多众筹平台,我就来说说不得不知道的十大代表性众筹网站。
1、Kickstarter:最大最知名Kickstarter,创建于2009年,所在地点为美国纽约,是全球范围内最大最致命的众筹平台。平台运作方式简单却有效:用户一方是有新创意、渴望进行创作和创造的人;另一方则是愿意出钱、帮助他们实现创造性想法的人,然后见证新发明、新创作、新产品的出现。Kickstarter最大特点是这是一个纯大众化的慈善网站。任何人都可以在无需手续费用的情况下,捐赠自己有意向的项目,门槛低到了不能再低。2009年创立至今,kickstarter推出的成功专案已逾3.8万件,总募款金额约为4.41亿美元,预料还会继续成长。2、点名时间:国内首个众筹平台  被称为中国的kickstarter,点名时间成立于2011年5月,是一家有中国特色的、国内首个成立的众筹网站。跟Kickstarter比起来,点名时间仍处于摸索阶段,毕竟中国和美国的国情截然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点名时间是在不断地进步的。目前已经有70个项目通过这个平台获得了目标金额的集资。创始人之一何峰表示:我们支持每一个创意,每一个有创意的人,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3、Crowdcube:首个股权众筹平台  Crowdcube由达伦·西湖(Darren Westlake)和卢克郎(Luke Lang)在埃克塞特大学创新中心建立,被英格兰银行描述为银行业的颠覆者。因为Crowdcube创立了企业经营者筹集资金的新模式。  有别于追随kickstarter的其他众酬平台,Crowdcube是一种以股票为基础的筹集资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家们能够绕过天使投资和银行,直接从普通大众获得资金。而投资者,除了可以得到投资回报和与创业者进行交流之外,还可以成为他们所支持企业的股东。  2013年2月,Crowdcube的这种模式被FCA(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认定是合法的。4、Indiegogo:不限定客户类型  Indiegogo目标多是成为大型而多元的投资公司。有别于其他平台,其他类型的Crowdfunding公司都有特定的服务对象,IndieGoGo不希望限定他们的客户类型,其不对网站上发布的项目进行审查,  CEO Slava Rubin表示,“从肝脏移植,购买新专辑或者开饭馆,我们都可以为客户满足资金的需求。过去几个月我们的业务正在高速增长中,这个季度的业务增长是历史最高的。”提到未来的发展,Rubin对众筹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说道,“到最后Crowdfunding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5、Gambitious:针对游戏的众筹除了地域区分外,还有的众筹平台对投资项目做出区分,荷兰的Gambitious是一个针对游戏项目的众筹平台,将游戏玩家与游戏开发商联系在一起。  通过Gambitious,游戏玩家可以向中意的电子游戏创意提供赞助,并在游戏发行前制造相关话题,也可以购买所支持游戏的股权。如果游戏开始盈利,投资者将参与分成。  “Gambitious使用这个模型的主要原因是能给开发人员提供成功的筹资机会,”公司的执行董事Paul Hanraets如此解说道。6、Rock The Post:众筹+社交  在信息时代,社交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么能不能将众筹和社交联系起来呢?Rock The Post就是众筹和社交的实现,其将众筹概念和社交网络整合在一起。  众筹平台最受诟病的两个问题,一是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保障其项目的支持者;另一个就是缺乏社交信息交流平台。用户若要完成相应额投资,必须收集客户自己的数据。在Rock the Post,消费者可以创建网络社区,通过向这些企业提供资助、时间、建议或物质材料获得回报。社区的用户可以相互关注,分享所支持项目的详细信息。7、AppStori:应用程序的众筹平台  从AppStori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该平台与App有解不开的关系。这是一个针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细分型众筹及协同开发平台。  AppStori联合创始人Arie Abecassis称“我们建立AppStori是为了满足这缺医少药的市场需求,而使应用开发商和消费者在应用制作的早期阶段进行合作。”  Abecassis说:“应用开发商和企业家们在研发应用时所建立的关系不会随着集资活动的终结而结束,也不会在应用面向市场时而结束。”“AppStori平台就是为启用并发现移动应用而设计的。”  另外,AppStori的整体服务收费标准要稍高一点如果某项竞选活动取得了成功,AppStori会收取所集资金的7%。而这笔款项不包括Amazon Payments所收取的2%-3%的服务费。8、ZAOZAO:面向亚洲设计师的众筹  总部设在香港的创业公司ZaoZao一直在努力打造一个众筹平台,帮助亚洲独立设计师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如今该平台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个时尚用品众筹平台。  同Kickstarter一样,ZaoZao也会对用户提交的申请进行严格筛选。设计师可在网站上自建页面、上传设作品,不过并不能保证作品最终会出现在ZaoZao上,因为只有被认为是最佳的作品才会在网上展示。此外,在时间、数量上,ZaoZao也会对产品的展示做出限制。9、ZIIBRA:玩音乐的众筹平台  ZIIBRA总部设在华盛顿州西雅图。ZIIBRA的理念是:to help keep creativity alive and well。ZIIBRA告诉工艺背后的人的故事,并且构建工具与平台,既给那些热爱音乐的创作人,更给那些希望支持创作人的投资人。网站允许艺术家上传近期将要发布的歌曲,进行预售。10、聚米金融:互联网影视众筹平台
就像Gambitious专门做游戏项目的众筹,聚米金融是一个专业的影视众筹平台——用户可以投资自己喜欢的影视剧,还可以与明星互动,深度参与到影视剧的生产、制作和宣发环节,是金融圈和娱乐圈的结合体。该平台还扶持微电影、网络剧、音乐会和网络文学、校园公益等项目。
股权众筹其实就是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在我国目前是违法的。其他众筹其实就是一种预售式的融资,只不过预售合同的生效是附条件的(即预售额达到一定程度才生效。)。其他几类众筹,其他答案也说得差不多了。
原文:国际上已有不少对众筹平台的研究,参照 Massolution 的一份报告,众筹平台可以分为四类:债权众筹(Lending-based crowd-funding):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获得其一定比例的债权,未来获取利息收益并收回本金(我给你钱你之后还我本金和利息)股权众筹(Equity-based crowd-funding):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获得其一定比例的股权(我给你钱你给我公司股份)回报众筹(Reward-based crowd-funding):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获得产品或服务(我给你钱你给我产品或服务)捐赠众筹(Donate-based crowd-funding):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无偿捐赠(我给你钱你什么都不用给我)一般众筹平台对每个募集项目都会设定一个筹款目标,如果没达到目标钱款将打回投资人账户,有的平台也支持超额募集。以下是一些相关案例:1)债券众筹我们不难发现,债权众筹其实就是P2P借贷平台——多位投资者对人人贷网站上的项目进行投资,按投资比例获得债权,未来获取利息收益并收回本金。P2P 借贷平台这个话题比较大,一般也不包括在大众谈论的狭义众筹之中,因此狐狸君也不在本文展开了。有兴趣的人可以移步以下文章:2)股权众筹股权众筹其实并不是很新奇的事物——投资者在新股 IPO 的时候去申购股票其实就是股权众筹的一种表现方式。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股权众筹主要特指通过网络的较早期的私募股权投资,是 VC 的一个补充。目前中国的股权众筹网站还比较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此类网站对人才要求比较高。股权众筹网站需要有广阔的人脉,可以把天使投资人 / 风险投资家聚集到其平台上;股权众筹网站还需要对项目做初步的尽职调查,这要求他们有自己的分析师团队;还需要有深谙风险投资相关法律的法务团队,协助投资者成立合伙企业及投后管理。二是此类网站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越弱之现象。投资者喜欢聚集到同一个地方去寻找适合的投资目标,当网站汇集了一批优秀的投资人后,融资者也自然趋之若鹜。于是原先就火的网站越来越火,流量平平的网站则举步维艰。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股权众筹网站天使汇截至 13 年 11 月中旬已为 70 多家企业完成超过 7.5 亿元的投资(按投融资双方各收取 5% 的佣金,不算上 carry 的话,天使汇已赚了 7500 万,当然不排除大的 deal 会打折)。而另一家网站大家投(原名众帮天使网),截至 13 年底,仅有寥寥可数的 4 家企业成功募集到 250 万元。当然这其中也有网站的 UI、运营团队等因素左右流量,但狐狸君认为更多的是马太效应的影响。3)回报众筹总会有唱空互联网金融的评论再说众筹本质是团购,换汤不换药,只是炒起来的概念。这句话并非完全错误。回报众筹一般指的是预售类的众筹项目,团购自然包括在此范畴。但团购并不是回报众筹的全部,且回报众筹也并不是众筹平台网站的全部。传统概念的团购和大众提及的回报众筹的主要区别在于募集资金的产品 / 服务发展的阶段。回报众筹指的是仍处于研发设计或生产阶段的产品或服务的预售,团购则更多指的是已经进入销售阶段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回报众筹面临着产品或服务不能如期交货的风险。回报众筹与团购的目的不尽相同:回报众筹主要为了募集运营资金、测试需求,而团购主要是为了提高销售业绩。但两者在实际操作时并没有特别清晰的界限,通常团购网站也会搞类众筹的预售,众筹网站也会发起团购项目。举个栗子,回报众筹平台之一众筹网在早前便无节操地推出了团购茅台的项目…4)捐赠众筹(作者对公益的了解不多,为了搞清楚捐赠众筹,便也采访了一个做公益的朋友。以下文字掺杂了自己的蛮多想法,若有不妥的地方,也希望公益界的各位指教。)其实像是红十字会这类 NGO 的在线捐款平台可以算是捐赠众筹的雏形:有需要的人由本人或他人提出申请,NGO 做尽职调查、证实情况,NGO 在网上发起项目,从公众募捐。如果不把传统 NGO 囊括进来的话,目前纯粹的捐赠众筹在中国屈指可数。去年年中曾经有过一个大学生来咨询过我捐赠众筹在中国是否可行。当时的我主要有两点顾虑:一是中国人相互间的不信任感将大大提高每个项目的审核成本,这就要求捐赠众筹平台本身拥有较强的线下团队。当然也可以选择将审核程序外包给第三方,比如新浪微博旗下的微公益,项目主要由第三方 NGO 发起、证实、认领。二是法律框架仍未完善,个人和企业向公众募捐的法律法规各省各市各地都不尽相同。我认为捐赠众筹平台有三种方式来运营:一是由用户个人发起公众募捐,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个人向公众募捐都是“不合法”的。但个人公募其实也不“违法”。“不合法”和“违法”中间往往有灰色地带。比如利用朋友圈的个人关系为需要帮助的人募集捐款,这到底算不算违法,其实很难界定。二是由捐赠众筹平台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设公募基金会,代替有资金需求的一方向公众发起募捐。但公募基金会申请门槛较高,据说非常难以获批。第三种比较靠谱点,也就是上述的微公益模式。由有公募资格的 NGO 发起、证实并认领,捐赠众筹平台仅充当纯平台作用。腾讯也有类似模式的产品(腾讯公益下的“乐捐”)。除了公益外,捐赠众筹也有其他的可能。比如美国的路人甲版众筹社区 Crowdtilt。大家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或帮助别人实现某个心愿,比如一次奢华的旅行,一场美好幸福的婚礼等等。当然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的中国,这种模式的资金规模将被大量类似“我自己都还不够花咧”的想法所限制。
近一段时间,众筹概念的火爆超乎寻常,如同近一个月疯长的股市。股市疯长到3000点的这段是时间,获利的股民仍然寥寥可数,同样,披着众筹外衣的成功案例仍是少数,而我们见到的仍然是融资、协会、放贷、会员卡披上众筹的外衣在疯狂的筹钱.
与传统意义上的众筹不同,AceBridge认为,有效汇集人脉资源,才是项目、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基于此,2014年11月,AceBridge率先提出了“人脉众筹”的概念,旨在打造中国首个优质人脉众筹平台,让创业者不仅能够对接合适的投资人,更可以帮助创业者打造更创业团队,寻找市场资源,甚至众筹最终客户。
AceBridge观点:
第一、钱,绝不是是众筹的全部
来看几个案例。
电影众筹方面,阿里、百度2大互联网巨头先后涉及电影众筹领域,分别推出“娱乐宝”和“百发有戏”电影众筹项目。而金融领域也不甘落后,浦发银确认参与出品《港囧》,同时,浦发银行将筹建“小浦娱乐”众筹平台。
但即便背靠百度大数据支持,“百发有戏”首期推出的《黄金时代》也不免遭遇了票房“滑铁卢”,同样“娱乐宝”投资的《魁拔Ⅲ》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看上去很美的电影众筹,真的靠谱吗?百度金融中心首席业务架构师陈后猛坦言,目前百度所做的电影票房大数据分析是一种金融模式的创新,数据基于网民的一些搜索数据,然而在接触到电影的时候才发现中国电影事业其实发展非常快,而且很多东西前期是不可测的。
P2P是看上去像是很美的众筹模式,但归根结底,还是某种程度上的借贷放贷,让参与者获得更高回报。但目前国内的监管体制,给众多骗子以圈钱的机会,是面对跑路的P2P网站,绝大多数参与者因为投资额度小而达不到立案标准,只能选择愿赌服输。
单纯以钱为目的的众筹,风险巨大。
AceBridge观点:
第二、优质社交网络让众筹有了生存的土壤
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更合理的众筹方式?比如,先众筹人脉,再众筹钱景,这样有了好的团队再进行项目的探索。AceBridge提出“人脉众筹”的基础在于AceBridge打造的优质的人脉众筹平台。只有人和信息真实可靠,这样才能有效解决信任担忧,进而为人脉聚集奠定基础。与一般社交平台点对点传播、点对面传播有所不同,人脉众筹是多方向核变式传播,极具穿透效应,并且最大化人脉资源价值!
失败的团队败点各有不同,成功的团队却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聚合了一群志同道合、各有所长的优质人群,马云的18罗汉让团队在创业伊始就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才有了日后千亿市值阿里帝国的雏形。雷军以及小米的其他7位创始人,无不是软件、硬件、互联网、营销方面的顶尖人才,有资源,有能力,有钱,让小米3年就拥有了超过400亿美元的估值。
众筹不是新的商业模式,而是对商业理念的重新构建。众筹应该先筹人,再筹钱。有了靠谱的人,才会有可靠的项目回报。
让热爱项目的人可以参与到项目的创意、推广、营销、产品维护以及服务上来,让参与到众筹中的人都变成企业的股东,真心实意参与到项目或企业的运营中,不把自己交给未知的项目卖命,这应该是众筹的本质以及最理想的愿景。
如同AceBrige目前正在做的优质人脉众筹平台一样,先帮助创业者众筹创业的idea,然后组建自己的团队,最后才把项目呈现在投资者面前,这种靠谱的众筹模式才是值得宣传以及推广的。AceBridge自上线伊始,经过6个月的口口相传, 已经悄然吸引近20万高端白领用户,并逐渐成为拓展优质人脉的首选App。
近期,优质人脉众筹平台AceBridge将与第一财经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将携手共同推出“创业梦想众筹”活动,旨在帮助帮助更多有创业梦想的人,集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人脉资源,一起去实现心中的创业梦想目标。此活动有望成为“人脉众筹”成功的范本。
众筹,而不是简单地筹钱,是众筹到一群有着追求生活服务极致化梦想的人。
众筹是中小创业者向大众筹集资金的一种商业模式,其形式与风险投资、天使投资非常类似,但又有一下几点不同:1.众筹是想普通大众筹集资金,其风险承受能力未知;2.众筹对投资者的回报可以是产品、债券、股权,或者仅仅是一封感谢信(直接向投资者提供债券、股权在国内是不允许的,现在的众筹的平台是通过将所有的投资者注册成一个公司避开法律监管的);众筹平台为中小创业者提供了一种筹集资金的渠道,国外发展比较好的kickstarter和idinegogo,但是众筹在国内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基本上成为了一个产品推广和预售的平台,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众筹根据向投资者回报的形式可以分为捐赠众筹,产品众筹,债券众筹和股权众筹,从捐赠众筹到股权众筹,消费者可以获得的预期收益依次增大,但面临的风险也依次增大。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以上四种众筹的形式,重点介绍一下目前比较火的产品众筹和股权众筹。产品众筹产品众筹是以实物产品回馈大众投资者的一种众筹形式。例如点名时间,追梦网。国内产品众筹平台的现状国内众筹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是点名时间和追梦网,点名时间已经转型做产品预售,追梦网主要做创意类产品的众筹,国内众筹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渐完善。产品众筹的困境1.创业者如何避免信息泄露创业者为了能够推广自己的产品,需要把自己的产品说的越详细越好,这就会导致市场反应较好的产品很容易被抄袭,自己的产品还没有正式上市,别的厂家已经把产品做了出来。2.产品众筹的资金对于创业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产品众筹是以预售产品的形式筹集资金,筹集的资金量往往比较少,尤其是对于智能硬件的创业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3.如何约束创业者定期交付产品目前对于创业者的约束是比较少,创业者是以自己的名誉作为担保的,往往能够按时交付产品,但产品的质量并不能达到预期,甚至有些创业企业无法按时交付产品。产品众筹未来的发展方向综合以上分析,个人认为产品众筹未来存在两个可能的发展方向:1.小众创意类产品的众筹此类产品要求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可复制性,二是不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创意产品面向于小众群体,产品抄袭的成本较大,而且创意产品跟创业者本身密切相关,很难被抄袭。产品筹集的资金量少,很容易成功。2.产品预售,成为产品测试、市场检验和推广的一种模式对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硬件创业,并不适合通过众筹筹集资金,但可以通过众筹检验产品的市场和进行产品推广。硬件创业者可以根据需要在以下几个阶段进行众筹模式一:天使投资——众筹(检验产品市场)——风险投资——产品上市模式二: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众筹(产品推广和性能测试)——产品上市
以前写过一个关于众筹的文章,希望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香港鲸想Abundantwhale是一个分享医疗新概念的做医疗救助的众筹平台,人人网络创意时代已经到来!请关注我们!
站在一个码农的角度上,觉得众筹是为高收入宅人提供了一个理财投资,同时又享受智能生活的一个通道……
众筹的概念自古有之,现代意义上的众筹是近几年在美国和欧洲兴起并传入中国的。众筹是互联网金融的六大类型之一,目前中国没有专门的规范性文件甚至包括规章来规范众筹,以及界定众筹的法律概念。众筹此互联网金融方式是来自国外,特别是美国,所以可以参考国外对于众筹的理解来给众筹下概念定义。众筹(crowdfunding),一词正式出现在法律规范性文件,是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4月签署的《2012年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JOBS法案)。众筹,从学理上理解,是指项目发起者通过利用互联网和SNS(全程Socal Networking Service 社会性网络服务)传播的特性,发动众人的力量,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或某个项目,或者创办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的一种融资方式。
从心里讲我是支持众筹模式的,是一种很好的创新,只要能对众筹做到合理的管理和规划,缓解矛盾规避风险一定会被社会和法律接受。
众筹简单来讲,我给你举个本土的成功案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有发起人,平台,目标,众多投资者和执行力。
几个世纪以前,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他以为自己只是去到了东印度,而同时代的人里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这个陌生的名字,在他们的街谈巷议中,法国查理八世率兵三万人越过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的战争,西班牙发布通牒要求所有犹太人离开西班牙,甚至英格兰亨利七世和伊丽莎白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世瞩目的玫瑰婚礼,都要重要的多。事实上,这几百年来,在我们的媒体新闻中,最常见的,最轰动的,永远是政客的上位和倒台,明星的艳照门和绿帽子,还有地震洪水大海啸、杀人越狱和股票……而这几百年来最重要的变革,以下这些事件,不知道有几个会在当时能够上得了报纸头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女王的资金赞助下到达加勒比海的巴哈马群岛,但是他至死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现了新大陆,最终身陷囹圄,在凄凉孤独中死去。——世界近代史从这里拉开帷幕。1497年,米兰圣玛利亚·格拉契修道院食堂上的壁画《最后的晚餐》落成。——这个时候的达芬奇也就在小圈子里有点名气,但在后世的史书中,这已经成为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性事件。1602年,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股票上市发行。——这是近代金融史开天辟地的事件,也是17世纪荷兰海上帝国崛起的支柱。但在我们的中学历史书上,甚至都没有提及。1687年,牛顿的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近代科学革命开启。1774年,苏格兰格拉斯哥仪表修理店的瓦特将改进的蒸汽机投入生产。——这是近代工业革命的开端,重要性不用多说,但是当时除了一些工厂老板,估计也没有几个人会对这种事情有兴趣关注。还有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对电的研究、爱恩斯坦的科学理论、黑格尔的哲学思考、爱迪生对电影、电灯、留声机的发明、IBM对电脑的开发,这些经济上、科技上和文化上的创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往往在无声中超越了时代。与他们相比,纷纷扰扰的时政新闻,能够比肩的大致不过是英法德美日苏几个强国的轮番崛起与更替,以及两次份量极重的世界大战而已。因此在这里,我们不谈政治和花边新闻,重点探讨一下那些我们未曾给予过足够重视的经济变革。近百年来经济史上最受瞩目的事件就是亚洲版的工业革命,从日本、韩国、台湾、新马泰,到中国沿海、内陆、越南、印度的制造业迁徙浪潮,蔚为壮观。但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我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一点:现今的世界,其实已经是一个服务业为主导的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GDP(普遍在70%以上)来自服务业。所谓工业,要么可以标准化的,比如汽车、机械,交给了机器人去生产,要么无法标准化的,比如服装,交给了落后的亚洲国家去生产。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工业虽然空心化了,但是跨国企业的利润率却在上升,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口向创新价值端集中。尤其是苹果、微软、谷歌、思科、高通,这些科技巨头一家接着一家,从车库创业到纳斯达克敲钟,创造了新的需求,创造了新的行业,为整个社会的高收入和社会福利提供着支撑。经济的成长,有赖于大量这些创新小企业的兴起与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除去创新的技术,企业是否能够方便的获得资金支持是另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几百年来,金融行业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创新变革。第一个阶段,是银行的出现。但是银行贷款,往往需要资产抵押,需要信用保证,这使得银行成为了大企业的提款机。证券交易所的出现,是第二个里程碑。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可以向公众募集海量资金,这为中型企业的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弹药库。此后的债券、基金、衍生品交易,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让资本的流动性和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第三个阶段,是风险投资的出现。这使得更小的、具有潜力的创业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你可以一无所有,只要你有一个好的创意,就可以获得资金的关注。这是一个何等低成本的创业时代,而在诞生风险投资商业模式的硅谷,慢慢的也就成为了现代创新科技产业的沃土。但风险投资其实仍然是有进入门槛的。这个门槛就是:投资人往往集中于几个主要的创新前沿城市,依靠人脉机会去接触创业者,看中的创业者大多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尤其是在主流大企业里辞职出来的。比如你是BAT巨头的中高层主管,即使你没有什么好想法,也会有一帮所谓的VC追着你的屁股跑。优酷的古永锵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因为曾经在搜狐做过总裁,又在贝恩咨询公司混过,既有人脉,又熟悉风投的喜好,于是在当时千军万马涌向视频行业的几百个风投项目里,就他做到了最大。如果你没有这些经历,那么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像酷六一样苦苦支撑后卖给下家了。要么你就是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在投入市场后一炮而红的产品,也会有一帮VC嗅着钱味闻风而来。像雅虎、谷歌这种纯粹的代码产品,投入成本少的可怜,放到网上,只要口碑好,很快就可以传播开来,只要有了几百万上千万的种子用户,自然不愁风险投资商的关注。这样你就能很容易明白,为什么现代IT科技创新大多集中在硅谷了,假设你是在非洲,即使你有惊世绝俗的创意,那些风险投资商们也是很难找到你的。没有启动资金的支持,绝大多数的产品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了。但更多的项目其实是这样的:创业者没有知名度,产品在大规模上市以前没法验证,投资成本大时间长收益没有办法预测。这些项目我们可以称之为“三无项目”。对不起,对于风险投资商而言,虽然冠以“风险”二字,但其实一切都是可控的,所有这些风险在经验法则的规避下,让他们更加愿意追逐着热门的行业和创业明星。而在真正的风险领域,投资商的面孔其实无比的冷漠。比如传统行业的发明创新,比如文化艺术类的个性化产品,比如需求不明的异想天开……在过去,这是无解的,但互联网的出现,让“众筹”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成为了可能。众筹借助了互联网的信息沟通技术,让毫无人脉关系的、分散在天南地北的、完全不同社会阶层的、低门槛的投资者聚集在一起,让那些风险巨大的、缺乏知名度的、冷门的产品得以诞生,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举一些例子,比如Pebble, Oculus Rift和Boosted这些硅谷的智能电子产品,都是在众筹平台上一炮而红的。时下国内最热门的本土动画《大圣归来》,也有众筹的一份功劳。大圣口碑爆棚,票房也将创下6亿元以上的记录,投资收益比极高。但对于风险投资商来说呢,在项目诞生之初,你听说是一个国产动画片,很可能快速搜索出种种失败的案例,什么魁拔,魔比斯环,那是亏得要卖肾哦,喜羊羊大狗熊都有热门电视动画打底呢,你有么?在美日动画的打压下,这个行业的成功机率在2%以下,人品爆发的机会大概跟中彩票差不多,可以说是冷门行业中的冷门领域。创作者有知名度吗?对于艺术产品而言,就算是张艺谋陈凯歌姜文都不是品质的保证,更何况是连动漫业内都没几个人知道的导演。特效成本惊人,一不留神就过亿了,票房必须在3亿以上才能回本。首日影院排片占比在10%以下,如果不是自来水奇迹出现,几乎就是必死无疑的。对于一个失败概率在99.9%以上的创新商业项目,别说VC们会绝对的敬而远之,即使是光线影业这样的发行巨头也在捏一把汗后半路退出了。商业终究是讲求回报的,无法苛求这些投资者们。但也因此,使得大圣归来在八年的创作期中几度难产。如果不是众筹的出现,很可能,大圣就只能在归来的路上漫漫等待,或许要被再压上五百年了。众筹的妙处就在于:你的投资者是不依赖于人脉的,门槛无限降低,近乎于零。投资者的风险成本可以大幅降低,于是可以甚至不考虑收益,仅仅只是个人喜欢的情况下,就直觉的出手了。对于中国的中产以上阶层来说,一万几千元的投资并不需要太艰难的做数学题,或许老子一高兴就拍板了。而具有这样投资能力的人群,在中国,至少已经有上千万的人。你只要获得其中百分之一的人认可,就已经可以筹集成一笔巨额的经费。《大圣归来》一共有89位众筹投资人,来自各行各业,多的数十万,少的一两万,凑成了780万元,还有电影上映后贡献的200多场包场票房。这笔资金,对于电影的成功发挥了临门一脚的作用,并且按照目前6亿元的票房,投资人们已经可以获得四倍以上的回报,让众多的华尔街金融大咖摔碎了一地的眼镜。这就是众筹的力量。查了一下数据,根据网贷之家发布的报告,201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众筹平台53家,总数量211家,上半年完成募集资金46亿元,相比起2014年全年13亿元的募集金额,已经有了大幅的增长。不过相比起世界银行的预测,据说到2025年,那帮砖家们认为中国的众筹投资将可以达到500亿美元。可以说,现在只是起点。互联网金融革命是一场巨大的经济变革,创新种子有很多,P2P、余额宝、移动支付都比众筹要热门的多。但在我看来,对于经济的创新动力而言,众筹所能产生的裂变可能性要大得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私募基金,做为一个发展并不多久的投资手段,前景非常广阔,但是起点太高,需要调动大量资源,普遍被巨头公司垄断。对于创业者来说,众筹无疑是这个时代创造的机会。或许不久以后,你开始创业的时候,第一个考虑的经费筹集途径,就是众筹。创业门槛大幅降低,使优势资源得到最大利用。以上。
众筹模式上面讲的已经很详细了现阶段国内众筹网站越来越多更多的带来新鲜气息的同时也良莠不齐国内众筹教育之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要走众筹网站基本功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企业或者项目的核心机密的保护工作AC小兵 尚在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众筹金融交易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