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一百年是什么前的灯台是什么样子的!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你知道,一百年前的是什么样子吗?
日 08:56:1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弗利尔日记手稿
十二花神廊(摄于1911年)
 湖山春社(摄于1911年)
 &&& 杭州有个竹素园,在曲院风荷旁边,一个精致的小园林,假山、曲水、回廊、修篁。
  你知道,一百年前的竹素园是什么样子吗?
  寻找照片的身份
  我最早看到这些老照片是在2009年。当时经一位美国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位于华盛顿的弗利尔艺术馆档案部主任戴维&霍格(David Hogg),我俩因为有对老照片的共同爱好,所以在网上聊得很投机。我问他弗利尔艺术馆是否藏有杭州老照片,他便陆续发给我好几批老照片的小样。当年11月他来杭州参加&相约西湖&活动时,又给我带来了这些照片的精图。
  2012年年初,我去美国华盛顿参加一个学术会议,顺便去看望老朋友戴维&霍格(David Hogg)。这次,霍格带我参观了他的档案库里很多尚未登记注册的藏品,并给我看了他发表的一篇介绍弗利尔一百年前拍摄杭州老照片的文章。所以我们的话题便集中在了这些照片上。
  这批照片是弗利尔来杭州时拍摄的。但照片本身没有文字说明,无法确定是杭州的哪个景点。霍格说,曾经请专家考证过,认为这是西泠印社。我是一个道地的杭州人,从小熟悉西泠印社,一看便知这些照片并非西泠印社。照片显然是在平地上拍摄的,空间宽阔,而杭州人都知道,西泠印社隐于孤山坡地。
  那么它们所反映的究竟是杭州哪个景点呢?一个个比对过来,它们似乎又跟杭州现有的任何一个公园都对不上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照片的拍摄地点都未能真正得到确认。
  缺口首先是从一张&临花舫&的照片打开的。
  有一次我在翻阅杭州二我轩照相馆的西湖旧相册时,偶然发现其中有一张照片注明&杭州竹素园&,跟弗利尔某张照片有点相似。经过仔细比对和广泛的背景调查,最后终于可以确认,其中一张照片&临花舫&,正是二我轩照相馆拍摄的竹素园。突破口找到之后,其余几张照片的身份辨认便势如破竹,谜团逐一得到了破解。
  没想到,是中国园林建筑上最常见的对联,成了我破解谜团的钥匙。旧时的园林亭台楼阁上,对联和匾额随处可见,值得庆幸的是,弗利尔艺术馆这些老照片是从玻璃板的负片直接扫描的,具有很高的清晰度,所以即便是照片中很小的字,在经过放大之后也能够进行辨认。我在网上查到了杭州竹素园楹联的电子文本,两者一一对照,果然是杭州竹素园里的建筑,这批照片的身份确认无疑。
  弗利尔是谁?
  那么这批照片的主人究竟是谁?他又是在怎样的机缘下拍摄了这批照片?
  弗利尔艺术馆是美国国家博物馆&史密森学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华盛顿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史密森学会是一个庞大的半官方性质的组织,下面有十四个博物馆和一个国家动物园,华盛顿市的一些重要博物馆,如弗利尔艺术馆、萨克勒美术馆、美国历史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艺术博物馆、美国国立肖像馆、航天航空博物馆等等,全都是在史密森学会的名下。目前,弗利尔艺术馆是全美国收藏中国艺术品最多、质量最好的一个博物馆。
  弗利尔艺术馆的创始人弗利尔,原本是底特律一位富有的铁路制造商,专门生产列车车厢,因工作繁忙而患上了神经衰弱。在放下工作治疗疾病期间,他开始艺术收藏。开始,他收集的只是美国本土的油画精品,后来他的兴趣渐渐扩展到欧洲油画,进而是东亚的书画作品,以及亚洲所有的艺术品。1899年,他从铁路制造业彻底脱身,卖掉了自己所持的所有股票,全身心投入艺术品的收藏。在此后的二十年中,他多次到日本、朝鲜和中国,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精品。
  感谢霍格,他把艺术馆收藏的弗利尔日记手稿拿给我看。日记中,弗利尔亲笔记录了他1911年初来杭州访问的全过程。
  2月9日,他雇用了一条住家船,从上海出发,沿运河来杭州。到杭州的第二天,他便立即到西湖边游览,灵隐寺、飞来峰,湖边的亭台楼阁、柳树荷花,以及南岸悬挂的灯笼等,西湖风光给了他极大的惊喜。2月11日,他访问了圣因寺、昭庆寺、雷峰塔、忠烈庙。2月12日,他又马不停蹄地游览了岳王庙、曲院风荷、慕义亭、左公祠、理公寺、玉泉,并且拜访了广济医院的英国医生梅藤更。2月13日,他乘船离开杭州返回上海。短短的四天,弗利尔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镜头。其中包括竹素园的完整全貌。
  其实,这些照片并非弗利尔本人拍摄的,他从上海雇用了两位中国摄影师,是这两位随行的中国摄影师拍下了这一组照片。&[1]&&
沈弘 文并供图
旅游即时报
2015第一季度浙江5A级景区榜单
<div class="tbchpic pluseImage"
<div class="tbchpic pluseImage"
频道总监:杨倩联系电话:0
频道副总监:王秋明联系电话:
总监助理:竺佳丽联系电话:1
频道内容主管:尉洁婷联系电话:0
影视制作总监:汤静怡联系电话:
记者:付培荣联系电话:6
记者:胡铁瑛联系电话:6
记者:王婷联系电话:6
记者:徐亮联系电话:6
记者:张佳琪联系电话:1
记者:徐振帆联系电话:1
记者:安瑛联系电话:1
记者:孔也联系电话:0
记者:张占联系电话:0
记者:杨光联系电话:0
旅游频道传真:4
官方邮箱:
欢迎联系我们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浙江微旅游
扫描二维码关注游你满意官方微信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你知道,一百年前的是什么样子吗?
弗利尔日记手稿
十二花神廊(摄于1911年)
湖山春社(摄于1911年)
杭州有个竹素园,在曲院风荷旁边,一个精致的小园林,假山、曲水、回廊、修篁。
你知道,一百年前的竹素园是什么样子吗?
寻找照片的身份
我最早看到这些老照片是在2009年。当时经一位美国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位于华盛顿的弗利尔艺术馆档案部主任戴维·霍格(David Hogg),我俩因为有对老照片的共同爱好,所以在网上聊得很投机。我问他弗利尔艺术馆是否藏有杭州老照片,他便陆续发给我好几批老照片的小样。当年11月他来杭州参加“相约西湖”活动时,又给我带来了这些照片的精图。
2012年年初,我去美国华盛顿参加一个学术会议,顺便去看望老朋友戴维·霍格(David Hogg)。这次,霍格带我参观了他的档案库里很多尚未登记注册的藏品,并给我看了他发表的一篇介绍弗利尔一百年前拍摄杭州老照片的文章。所以我们的话题便集中在了这些照片上。
这批照片是弗利尔来杭州时拍摄的。但照片本身没有文字说明,无法确定是杭州的哪个景点。霍格说,曾经请专家考证过,认为这是西泠印社。我是一个道地的杭州人,从小熟悉西泠印社,一看便知这些照片并非西泠印社。照片显然是在平地上拍摄的,空间宽阔,而杭州人都知道,西泠印社隐于孤山坡地。
那么它们所反映的究竟是杭州哪个景点呢?一个个比对过来,它们似乎又跟杭州现有的任何一个公园都对不上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照片的拍摄地点都未能真正得到确认。
缺口首先是从一张“临花舫”的照片打开的。
有一次我在翻阅杭州二我轩照相馆的西湖旧相册时,偶然发现其中有一张照片注明“杭州竹素园”,跟弗利尔某张照片有点相似。经过仔细比对和广泛的背景调查,最后终于可以确认,其中一张照片“临花舫”,正是二我轩照相馆拍摄的竹素园。突破口找到之后,其余几张照片的身份辨认便势如破竹,谜团逐一得到了破解。
没想到,是中国园林建筑上最常见的对联,成了我破解谜团的钥匙。旧时的园林亭台楼阁上,对联和匾额随处可见,值得庆幸的是,弗利尔艺术馆这些老照片是从玻璃板的负片直接扫描的,具有很高的清晰度,所以即便是照片中很小的字,在经过放大之后也能够进行辨认。我在网上查到了杭州竹素园楹联的电子文本,两者一一对照,果然是杭州竹素园里的建筑,这批照片的身份确认无疑。
弗利尔是谁?
那么这批照片的主人究竟是谁?他又是在怎样的机缘下拍摄了这批照片?
弗利尔艺术馆是美国国家博物馆“史密森学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华盛顿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史密森学会是一个庞大的半官方性质的组织,下面有十四个博物馆和一个国家动物园,华盛顿市的一些重要博物馆,如弗利尔艺术馆、萨克勒美术馆、美国历史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艺术博物馆、美国国立肖像馆、航天航空博物馆等等,全都是在史密森学会的名下。目前,弗利尔艺术馆是全美国收藏中国艺术品最多、质量最好的一个博物馆。
弗利尔艺术馆的创始人弗利尔,原本是底特律一位富有的铁路制造商,专门生产列车车厢,因工作繁忙而患上了神经衰弱。在放下工作治疗疾病期间,他开始艺术收藏。开始,他收集的只是美国本土的油画精品,后来他的兴趣渐渐扩展到欧洲油画,进而是东亚的书画作品,以及亚洲所有的艺术品。1899年,他从铁路制造业彻底脱身,卖掉了自己所持的所有股票,全身心投入艺术品的收藏。在此后的二十年中,他多次到日本、朝鲜和中国,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精品。
感谢霍格,他把艺术馆收藏的弗利尔日记手稿拿给我看。日记中,弗利尔亲笔记录了他1911年初来杭州访问的全过程。
2月9日,他雇用了一条住家船,从上海出发,沿运河来杭州。到杭州的第二天,他便立即到西湖边游览,灵隐寺、飞来峰,湖边的亭台楼阁、柳树荷花,以及南岸悬挂的灯笼等,西湖风光给了他极大的惊喜。2月11日,他访问了圣因寺、昭庆寺、雷峰塔、忠烈庙。2月12日,他又马不停蹄地游览了岳王庙、曲院风荷、慕义亭、左公祠、理公寺、玉泉,并且拜访了广济医院的英国医生梅藤更。2月13日,他乘船离开杭州返回上海。短短的四天,弗利尔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镜头。其中包括竹素园的完整全貌。
其实,这些照片并非弗利尔本人拍摄的,他从上海雇用了两位中国摄影师,是这两位随行的中国摄影师拍下了这一组照片。
[头条推荐]
订阅新华手机报
请点击进入&
24小时热榜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父旭,武威郡守。永安二年,拜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时氐贼数为抄窃,旭随机招抚,并即归附。寻卒官。孝宽沉敏和正,涉猎经史。弱冠,会萧宝夤作乱关西,乃诣阙,请为军前驱。朝廷嘉之,即拜统军。随冯翊公长孙承业西征,每战有功。拜国子博士,行华阴郡事。属侍中杨侃为大都督,出镇潼关,引孝宽为司马。侃奇其才,以女之。永安中,授宣威将军、给事中,寻赐爵山北县男。孝武初,以都督镇城。文帝自原州赴雍州,命孝宽随军。及克潼关,即授弘农郡守。从擒窦泰,兼左丞,节度宜阳兵马事。时边境骚然,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寻迁南兖州刺史。是岁,东魏将段琛、尧杰复据宜阳,遣扬州刺史牛道恒扇诱边民。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人送于琛营。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孝宽知其离阻,日出奇兵掩袭,擒道恒及琛等,崤、渑遂清。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以孝宽为元帅东伐。七月,军次河阳。尉迟迥所署仪同薛公礼等围逼怀州,孝宽遣兵击破之。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迥已遣兵据之。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孝宽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今破其大军,此亦何能为也。”于是引军次于武陟,大破迥子惇,惇轻骑奔邺。迥自出战,又破之。迥穷迫自杀。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诸有未服,皆随机讨之,关东悉平。十月,凯还京师。十一月薨,时年七十二。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货,遥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先知。时有主帅许盆,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盆乃以城东入。孝宽怒,遣谍取之,俄而斩首而还。其能致物情如此。&(节选自《周书·韦孝宽列传》)【小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寻赐爵山北县男寻:不久B.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戍:城池C.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发:传达D.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次:驻扎【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于是引军次于武陟②尽坑于游豫园B.①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②孝武初,以都督镇城C.①盆乃以城东入②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D.①孝宽知其离阻②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小题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倒装句式的一项是(&&&&)(3分)A.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B.侃奇其才,以女妻之C.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D.孝宽托以心膂。【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叔裕是京兆杜陵人,在他任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期间,氐族多次抢掠财物,他根据情况,加以安抚,氐人都迅速地降附他。B.韦叔裕跟随文帝攻克潼关后,立即担任了弘农郡守,并独立带兵俘虏了大将窦泰,并兼任左丞,统辖宜阳郡兵马。C.韦叔裕善于抚慰部下,而且深得人心。有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D.韦叔裕任元帅带兵东伐,先后打败了薛公礼、尉迟惇的军队,并且迫使尉迟迥自杀;至此,整个关东地区被平定。【小题5】断句和翻译。(16分)(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人送于琛营。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 弱冠,会萧宝夤作乱关右,乃诣阙,请为军前驱。(3分) &&&&&&&&&&&&&&&&&&&&&&&&&&&&&&&&&&&&&&&&&&&&&&&&&&&&&&&&&&&&&&&&&&&&&&&&&&② 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3分) &&&&&&&&&&&&&&&&&&&&&&&&&&&&&&&&&&&&&&&&&&&&&&&&&&&&&&&&&&&&&&&&&&&&&&&&&&③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3分)&&&&&&&&&&&&&&&&&&&&&&&&&&&&&&&&&&&&&&&&&&&&&&&&&&&&&&&&&&&&&&&&&&&&&&&&&&④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小题1】(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亟请于武公。亟:多次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C.蔓难图也。图:对付D.国不堪贰。贰:从属二主【小题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焉辟害。将焉取之。B.国之害也。君之所知也。C.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以乱易整。D.公闻其期曰。其真无马邪?【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B.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C.当公子吕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召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D.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武姜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了城门。【小题4】请将下面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2分)译文:&&&&&&&&&&&&&&&&&&&&&&&&&&&&&&&&&&&&&&&&&&&&&&&&&&&&&&&&&&&&&&&&&&(2)厚将得众。(1分)译文:&&&&&&&&&&&&&&&&&&&&&&&&&&&&&&&&&&&&&&&&&&&&&&&&&&&&&&&&&&&&&&&&&&(3)公伐诸鄢。(1分)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亟请于武公。&&& 亟:多次
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都:大概
C.蔓难图也。&&& 图:对付
D.国不堪贰。&&& 贰:从属二主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辟害。&&& &&&& 将焉取之。
B.国之害也。&&& && 君之所知也。
C.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 以乱易整。
D.公闻其期曰。&&& &&&&&&&& 其真无马邪?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
B.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
C.当公子吕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召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
D.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武姜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了城门。
4.请将下面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2分)
译文:&&&&&&&&&&&&&&&&&&&&&&&&&&&&&&&&&&&&&&&&&&&&&&&&&&&&&&&&&&&&&&&&&&
(2)厚将得众。(1分)
译文:&&&&&&&&&&&&&&&&&&&&&&&&
&&&&&&&&&&&&&&&&&&&&&&&&&&&&&&&&&&&&&&&&&&
(3)公伐诸鄢。(1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
&&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曹操)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曹操)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 文帝践阼(即位),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刚直的大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 B.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 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 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
B.过领汝南兵以解围&&&&&&&&&&&&&&& 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 C.羽遂见禽&&&&&&&&&&&&&&&&&&&&&&& 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
&&& D.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 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断句和翻译。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
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踩点热练】1.(1)B;(2)A;(3)C;(4)D;(5)①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②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③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2.(6)C,骄:骄横纵放;(7)B,A文中义:设法;现代义:做法。B过问别人的事。C文中义:士大夫;现代义:衣服和帽子。D文中义:中共和地方;现代义:中国和外国;(8)B,前“为”;动词,做;后“为”:介词,给,替。A两个“则”都是连词,表承接,就。C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D两个“与”都是介词,和,跟。(9)D,③讲卢钧立法,⑥说卢钧借口有病不管事而去游玩,都不能表现卢钧“仁恕廉洁”。(10)B,不是民族矛盾,而是当地汉人、少数民族居民和政府官员的矛盾;(11)①他治理岭南三年,在(任期届满)将要调离时,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几千人到朝廷请求为他建立生祠(即为还活着的人建立祠堂,逢年过节去祭祀),给他刻石记功颂德。②监军用州府的兵士进行抵抗,直到晚上,经过安抚慰问,那些骚乱的士兵才平静下来。③卢钧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事业有成,功绩丰厚。3.(12)C,“直”是“讼”的目的,所以“直”应作“申冤”讲。(13)B,两个“遂”都是副词,表承接,于是,就。A前“以”:连词,表原因,因为;后“以”:连词,表结果,以致。C.前“乃”:副词,表承接,于是,就;后“乃”:副词,表时间晚,才。D.前“其”;副词,表希望语气;后“其”: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14)A,③句表现陈?刚正不阿,④句表现陈?正直坚强,其他各句都表现了他的宽容大度。(15)B,陈?没有派各县县令处理此事,而是让流民回到本地。(16)D,“富有预见性且善于保护自己”的分析不对,应说明陈?宽容大度。(17)①我不入狱,众人就没有了依靠;②宁愿受到刑罚的制裁,也不愿被陈?瞧不起。③诉讼的目的是为了求得申冤,拘禁了他们将到哪里去伸张道理呢?希望不要拘禁他们。4.(18)C(A,今义:认为,文中意:因此做什么;B,今义:经常,一个词,文中是两个词,……的时候常常;C,古今相同,不知耻辱;D,今义:法定的通用货币,文中意:流通货物);(19)B(A,“其”为代词,代管仲,可译为“他”;B,第一个“于”为介词,意为“与”,第二个“于”为介词,意为“在”;C,均为转折连词;D,均为句尾语气词,不译);(20)D,(应为修复,修治);(21)A(④对管仲境遇的一般陈述,⑤是表现管仲政治才能);(22)C(A应为“鲍叔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B文中无“老是赔本”之意;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缺乏依据,另“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不恰当);(23)(①管仲既被录用,在齐国执掌政事,齐桓公因此称霸,多次盟会诸侯,安全天下,这全是管仲的谋略。②知道我不为小节感到羞耻,却为功名不能在天下显扬感到羞耻。③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而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 5.(24)C(希:迎合);(25)B(两个“竞”均为副词,最终、到底,A项第一个“其”译为“他的”,作定语;第二个“其”译为“他”,作兼语;C项第一个“以”为连词,译为“来”,第二个“以”为介词,译为“用”;D项第一个“乃”表转折,译为“却”;第二个“乃”表承接,译为“于是”);(26)C(指代前文“韦月”);(27)D(①句所述是尹思贞按“州司”所“令”来办的,不能充分证明他的“正直坚贞”;②表现尹思贞的治理才华;⑤是路敬潜对尹思贞的赞叹,排除ABC);(28)B(“因当面斥责武三思”与原文不符,应为当面斥责李承嘉);(29)(①州官署命令尹思贞追究审查。②坚持上奏认为不能执行死刑。③不是治理得好所得到的,什么能够得到这样的奇迹呢?)&&& 6.(30)D(A“素性”:一向的品性;B“刊章”:在诏令上删除告密者的文字;C“亡命”:逃命);(31)B(A第一个“所”助词,当“所……的”讲,第二个“所”名词,处所,地方;B均为人称代词,他;C第一个“因”:连词,于是、便,第二个“因”:介词,由……引着;D第一个“以”:连词,因,第二个“以”:连词,假如);(32)C(指财产);(33)D(①指侯览的行为。③朱并对张俭的陷害。⑥张俭不得已接受卫尉的官职。排除ABC);(34)D(张俭弃城丢官,灭身破族的原因是他触犯了当朝天子);(35)(①张俭弹劾侯览和他母亲的罪行,请求诛灭他们。②张俭天下知名,他逃亡不是因为他真有罪。③蘧伯玉以独作君子为耻,你怎么把君子之德的仁义当作自己的专有呢?)【笑傲考场】一、1.D(纠:检举)2.D(连词,表顺承。译为。就”、“然后”等。A①介词,译为“用”、“拿”;②连词,表目的。译为“来”。B①介词,译为“跟”、“同”;②动词,译为“结交”、“交好”。C①介词。译为“比”;②介词,译为“对于”。)3.A(③是开山修路,④是构筑堡垒来对付山胡,⑥是说洪之不清廉,贪污受贿)4.c(李洪之被赐死是因为他残暴和贪污,是咎由自取,不能反映官场黑暗)5.(1)(3分)将领们都想发兵进攻,李洪之却对山胡开诚布公,听凭他们各自重新恢复正常的生计,胡人就投降了。& (2)(3分)李洪之率领几十名人马到他们的聚居地,安抚他们的妻儿,询问他们生活中的疾苦,接着就发给他们钱物。(3)(2分)高祖(孝文帝)亲自对李洪之数说他的罪行,因为他是大臣,判决让他在家中自杀。参考译文: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正碰上永昌王拓拔仁跟随太武帝南征,得到了元皇后李氏姐妹两个人,李洪之以同宗人的身份私下给李氏姐妹馈送东西,结成兄弟姐妹,于是就像亲兄妹一样。李文通渐渐了解到元皇后在南方的兄弟的名字,就改名为洪之。到了拓拔仁因事被诛戮后,元皇后作为罪人的家属送进宫里,被高宗(文成帝)宠幸,生下了显祖(献文帝)。元皇后临死时,昭太后问起她的亲人,于是元皇后就说李洪之是她的兄长。和李洪之诀剐时谈了一整天,一一列出在南方的各位兄长李珍之等人的名字,亲手交付给李洪之。李洪之因此而被称为显祖(献文帝)的亲舅父。太安年间。李珍之等兄弟来至京师,和李洪之相见,叙说元皇后生平情况,互相计算年龄大小进行排行。后来升任怀州刺史,召入京城拜为内都大官。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反叛朝廷,显祖(献文帝)亲自率兵征讨,任命李洪之和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管各路人马。献文帝到达并州,下诏命令李洪之为河西都将征讨山胡。山胡都据险抵御。李洪之在石楼南边的白鸡原构筑堡垒对付山胡。部下的将领们都想进攻。李洪之对山胡开诚布公,表示既往不咎。听凭他们各自重新恢复正常的生计。胡人就投降了。献文帝表示嘉奖,提升他为尚书外都大官。后来又出任秦益二州刺史。李洪之到达刺史治所.就制定了禁止为非作歹的制度,规定有人带刀外出行走,就和抢劫一样惩处。轻重高下的等级。各有明文规定。为此大设宴会。宴请州中的豪强和年长有地位的人,向他们通告法律制度。又在夜里秘密派遣骑兵分别埋伏在各主要道路上。有触犯禁令的,就抓起来送至州里,公开宣布斩首。其中冤枉被杀的数以百计。赤葩渴郎羌居住在深山穷谷之中,朝廷虽然加以安抚。但朝廷的使者却很少来到。李洪之在山上砍树割草开出山路,宽十多步,让赤葩渴郎羌看着像在做进军的准备,于是发兵临近羌人的境内。山中的羌人大为惊骇。李洪之率领几十名骑兵到他们的聚居地,安抚他们的妻儿,询问他们生活中的痰苦。接着就发给他们钱物。各部羌人很是高兴,要求编入户籍缴纳租税,政府因此收入比往常多出十倍。李洪之善于治理戎人夷人,很能恩威并施。可是苛刻的名声却传遍了朝廷和民间。李洪之素来并不清廉,常常收受贿赂。当时高祖(孝文帝)开始建立发给官吏俸禄的制度,法规禁令都很严峻,官员们侦察了解的情况。无不一一揭发检举。因此就把李洪之锁送京城。高祖(孝文帝)登太华殿,在殿前召集文武百官,有关官员启奏李洪之收受贿赂,声名狼藉,又残酷暴虐。高祖(孝文帝)亲自对李洪之数说他的罪行,因为他是大臣,判决让他在家中自杀。等到将要自尽,沐浴后换好衣服。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他已经要出去自尽又退了回来,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一圈,像这样有好几次,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二、1、D(私:个人的)2、C(因:介词,“趁机”/“根据”。A、以:介词,表原因。B、乃:连词,于是。D、而:连词,并且)3、D4、C( “故人”无根据)5、①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②古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史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三、1.A(薄:减低)2.C(连词,表目的.A、B、D均为介词)3.B(因:乘 A会:召集;适逢.C裁:通“才”;裁决.D使:出使;使者)4.A(奉:接待.B绝域:极远的地方.C谋泄:(导致)计谋泄露.D死无所名:白白的送命。名:明)5.C(前句表现的是其英勇善战)6.B(并非佯结汉朝,暗通匈奴,而是受匈奴威胁,不敢靠拢汉朝。从其“奉超礼敬甚备”可知)参考译文:&&&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任命班超为代司马,带兵另外去攻打伊吾,在蒲类海作战,杀死了很多敌人就回来。窦固认为他有能力,就派他跟从事郭恂一起出使到西域。班超来到鄯善,鄯善王广接待班超恭恭敬敬,礼节周到,后来一下子变得疏远懈怠。班超对随同他的官兵说:“难道不觉得鄯善王广礼敬的心意减低了吗?这一定是有北方敌人的使者到来,他心里犹豫,不知道要靠在哪一边好的缘故。聪明人在事物未出现端倪时就已经看出来,更何况已经很明显了呢?”就叫来鄯善国的侍者,骗他说:“匈奴使者来了几天,现在在哪里?”侍者惊慌害怕,就把情况全部都说了。班超就把侍者禁闭起来,把其他官兵三十六人全部召集起来,和他们一起喝酒。酒酣时候,趁机激怒他们说:“你们和我都在荒漠极远的地方,想的就是立下大功来求得富贵。如今敌人的使者到来才几天,鄯善王广的礼节诚敬就没了。如果让鄯善王将我们送给了匈奴,我们的躯体就将永远被豺狼所啃食。我们该怎么办!”官兵们都说:“现在处在危险的地方,是生是死都听从司马的。”班超说:“不入虎穴,就抓不到虎子。现在的办法,就只有趁夜用火攻击匈奴使者,他们不知道我方有多少人,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一定会吓破胆,那就可以完成使命,成功立业了。”大家说:“应当跟从事商量商量。”班超生气说:“是凶是吉,就在今天决定。从事文绉绉的一个庸俗官吏,听到这事一定会害怕而让计谋泄露。死得不明不白,就不是壮士。”大家说:“好。”刚入夜,班超就带着官兵奔向敌营。刚好那天刮大风,班超让十个人拿着鼓,藏在敌人房屋后面。约定说:“看到火烧起来就全部擂鼓大喊。”其他人全部拿着兵器弓箭埋伏在房门两旁。班超就顺风放火,前后擂鼓大喊。里面的敌人全部乱成一团,班超亲手杀死三个敌人,其他官兵斩杀那些使者和随从卫兵三十多个,其他的一百多个全都烧死。四、1.A(动词,“写书信”)2.B(A“所”用在动词之前,与其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B“而”前者作连词,表顺承或递进关系,后者作连词,表转折关系。C“以”作连词,相当于“用来”。D“为”作介词,相当于“替”。)3.D(①太祖封勋官职 ⑤鲍勋私解邕事 ⑥鲍勋廉而能施)4.B(猎罢归来后,文帝外放鲍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因陈群等并举,帝不得已而任勋为御史中丞。)5.(1)文帝亲手撕毁他的奏章,仍然专心打猎。(2)鲍勋没有活的名分,可是你们竟敢放纵他!(3)没有谁不为鲍勋叹息遗憾的。参考译文: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建安十七年,太祖征召鲍勋为丞相掾。建安二十二年,立太子时,封鲍勋为中庶子,外出担任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的弟弟担任曲周县吏时,抢劫官布,按照法律应处“弃市”之刑。太子多次亲手给鲍勋写信替郭夫人的弟弟求情,鲍勋不敢自作主张放纵罪犯,将全部罪状呈朝廷论处。鲍勋以前在东宫任职时,坚持正义不屈不挠,太子本来就不喜欢他,等到加上这件事,怨恨更加厉害。正好鲍勋管辖区士兵休整有误期的,太子就暗中令中尉秉奏罢免鲍勋的官职,过了很长时间,授鲍勋为侍御史。文帝即位后,鲍勋常常上奏“如今最要紧的,只是军事农事,宽待百姓,使百姓得到恩惠。宫殿园林,应该把它放在后面。”文帝准备外出打猎,鲍勋使车马停下来呈上奏章。文帝亲手撕毁他的奏章,仍然专心打猎,中途休息时,文帝问身边的大臣说:“打猎的乐趣,同欣赏音乐相比,哪一种快乐?”侍中刘晔回答说:“打猎超过音乐。”鲍勋趁机秉奏:“刘晔巧言谄媚为人不忠,这是阿谀奉承陛下的过分虚假的言论。请让有关部门论罪以使朝廷清明太平。”文帝愤怒得变了脸色,打猎结束回朝后,就外放鲍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大臣一同举荐鲍勋担任御史中丞。文帝不得已而任用他,百官既尊敬又害怕,没有不表现出恭敬的样子。黄初六年秋,文帝想征伐吴国,鲍勋当面强谏。文帝更加恨他,贬鲍勋为治书执法。文帝从寿春回来,驻扎在陈留郡地。太守孙邕进见文帝后,出来拜访鲍勋。当时军营墙壁还没有完成,只立了标记,孙邕绕道而不走正路,军营令史刘曜要论处他,鲍勋因护城河和城墙没有完成,解除了对孙邕的论处,也没有向上级举报。大军回到洛阳时,刘曜犯了罪,鲍勋秉奏罢免刘曜官职,刘曜却暗中奏表鲍勋私自解除对孙邕的论处一事。文帝下诏书说:“鲍勋指鹿为马,逮捕起来交给廷尉治罪。”廷尉依法定罪:“判罪五年。”三官反驳说:“按照法律罚二斤黄金。”文帝非常生气地说:“鲍勋没有活的名分,可是你们竟敢纵容他!”太尉钟鲧等大臣一同为鲍勋求情减罪。文帝不答应,于是杀了鲍勋。鲍勋修性养德,廉洁好施,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鲍勋死后二十多天,文帝也死了,没有谁不为鲍勋叹息遗憾的。五、1、B(“见”表被动) 2、B(都是表目的的连词;A、第一个“为”是作为的意思,第二个“为”是替、给的意思。C、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之”是音节助词。D、第一个“于”是从的意思,第二个“于”表被动。)3、C(A原因是因为公孙弘认为“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教化的楷模而扰乱了法纪”。B皇上重赏卜式,是因为他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当然其布告天下有以此来教化百姓的目的,但不能说完全是为了鼓励富商大贾。D“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不可能会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是对原文“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意思的曲解。)4、C(“不善于表达自己”概括不当)5.见译文。参考译文:卜式以耕田畜牧为业。有一个年幼的弟弟,等到弟弟长大成人,卜式就从家里搬出来,只要了家中畜养的一百多头羊,田宅房屋等全都留给了弟弟。卜式进山牧羊,十多年,羊达到一千多头,买了田地宅舍。而他的弟弟却尽破他的家产,卜式就又多次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弟弟。&& 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卜式上书,愿意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皇上派使者问卜式:“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羊,不熟习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问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诉冤情?”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人们都听从我卜式,我怎么会被人冤屈!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使者把他的话报告给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话告诉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这种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为教化的榜样而扰乱正常的法规,希望陛下不要答应他的请求。”于是皇上很久没有答复卜式的上书,过了几年,才打发他回去。卜式回家后,依旧耕田放牧。过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费很大,仓廪府库都空了,贫民大量迁徙,都仰仗朝廷给养,朝廷没有能力来全部供养。卜式又出资二十万给河南太守,用来接济那些迁徙的百姓。河南太守上报富人助济贫人的名册,皇上记得卜式的姓名,说道:“这原是以前想要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的那个人。”当时,富豪(为了逃税)争相着隐匿家产,唯有卜式想要资助边防费用。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于是召见卜式并拜他为中郎,赐爵为左庶长,田十顷,并布告天下,使他尊贵显荣,用来教化百姓。&& 起初,卜式不愿做郎官。皇上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让你去牧养它们。”一年多后,羊长得肥壮,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过他放羊之处,很赞许他。卜式说:“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这样: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立即除掉,不让它危害一群。”皇上对他所说的话感到惊奇,想试一试让他治理百姓。封他为缑氏县令,缑氏人都安于他的治理。又调为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绩为最好。皇上认为卜式为人朴实忠厚,(于是)封他做齐王太傅,后来又封为丞相。适逢(南越丞相)吕嘉谋反,卜式上书说,他父子愿意与齐国善于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决一死战,以尽为臣的节义。皇上认为卜式贤良,下诏说:“如今天下不幸发生了战事,郡县诸侯没有依正直之道奋起的。齐国丞相卜式其行雅正,亲事耕种,不为利益所惑。过去,北方发生了战事,他曾上书要捐献家产帮助官府保卫边疆;现在又首先站出来,虽然没有参加战斗,可以说他的义是从内心里表现出来的。”于是,拜卜式为御史大夫。&&& 评论说:卜式就像鸿雁有威仪的羽翼没有飞起时却被燕雀所轻视一样,其行迹远藏于放牧猪羊的事情上,若不是遇到了好的时机,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地位呢?六、1.A(除:任命官职) 2.C(却/才。A都是“将近”的意思;B都是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都是动词“做、当”的意思) 3.B(②表现的是其为官之道④表现的是别的官吏饮酒歌唱) 4.A(“有了深交”错,原文是“有&& ,即“两人有了隔阂”) 参考译文: &&& 平阳侯曹参,沛县人。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曹参起初卑贱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将军、相国,便有了隔阂。到萧何临终时,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束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曾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话相劝。可是这些人一到,曾参就立即拿美酒蛤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曾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曹参反而叫人取酒布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 && 曹参的儿于曹奋做中大夫。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由己,于是对曹?说:“你回家后,试看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悦:‘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曾 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 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谈论的。”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对曹为什么要惩罚呢?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况且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 吗?”惠帝说:“好。您休息去吧!”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曹参之子曹& 接替了他父亲的候位。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政策,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太史公说:曹相国曹参的战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的缘故。等到韩信被消灭,列侯成就的战功,惟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七、1.D(“恨”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2.A(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B项“之”一个是结构助词“的”,另一个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C项“其”一个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另一个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D项“且”一个是“而且、况且”,另一个是“尚且”的意思)3.C(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4.C(“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5.①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 ②计划刚刚实施,猝然遭受杀身之祸,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 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爰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眨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张广祥编此试题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八、1.A(捐:古代汉语意为舍弃,极少释作捐献的,此处语境义为拿出.)2 :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A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3 .C(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③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4 .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5.①如果大王能够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②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允许我退职回家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参考译文: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力。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九、1.D(应为“道歉”或“谢罪”;)2.A(A“认为”;B“少到极点”;C“不超过”或“相当于”;D“使力劳”。)3.C(A:是/担任出:品德/感激人:向东进发,方位名词做动词中:认为/凭。)4.B(③句为“忧民”,⑤句说的是“太祖”。)5.D(陈群非“善任”,“庸君”在文中没有根据。)6.(1)如果吕布袭击我军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到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2)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尚且只建低矮的宫室,穿粗陋的衣服。【解析】(1)注意“后”字和“虽”字的翻译,切莫翻译“之后”和“虽然”;(2)注意“卑”和“恶”的意动用语。参考译文:陈群,字文长,?川郡许昌县人。祖父陈实,父亲陈纪。当陈群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陈实就觉得他不同凡俗。鲁国的孔融才高意广,生性高傲,目中无人,年纪在陈纪、陈群之间。他先和陈纪是好朋友,以后又与陈群交往甚密,于是改视陈纪为长辈,陈群由此声名显扬。刘备担任豫州刺史的时候,征聘陈群为别驾。当时陶谦刚刚病死,徐州的佐吏迎接刘备,刘备打算前往,陈群劝他说:“眼下袁术的力量不可低估,若现在东取徐州,一定与袁术发生争斗。如果吕布袭击我军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到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刘备不听劝告,就带着人马东进,和袁术缠斗不休。吕布果然乘机袭取了下邳,然后又派兵去支援袁术。刘备一败涂地,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他便跟随陈纪一起到徐州避难。适值曹兵大破吕布,曹操征聘陈群为司空府西曹椽属。当时有人推荐乐安的王模、下邳的周逵,曹操使征召二人。陈群把征召的教令原封不动地退还给曹操,认为这两个人品德不好,早晚会败亡。曹操不听。后来王模、周逵果然由于为非作歹而遭杀之身之祸,曹操为此向陈群道歉。陈群推荐广陵的陈矫和丹阳的戴乾,曹操都任用了。以后吴人叛乱,戴乾忠义赴死,陈矫则成为名臣,世人为此都称道陈群是慧眼识人& 青龙年间,朝廷营建宫室,致使百姓耽误了农时。陈群上疏说:“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尚且只建低矮的宫室,穿粗陋的衣服,何况当今自灵帝死后,天下大乱,老百姓数量剧减,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相比,现在的户口还比不上那时的一大郡。再加上边境战事频繁,将士劳苦,如果再遇到旱涝灾害,国家的忧患可就深重了。况且吴国、蜀国尚未消灭,国家还不安定,应该乘他们还没有兴师进攻加紧训练军队,鼓励农耕,做好反击侵略的准备。现在陛下舍弃这些当务之急,反而忙于兴建宫室,臣下恐怕老百姓会日见困乏,将来拿什么来抵抗敌兵呢?如今中原地区像这样耗费劳力,正是吴国、蜀国所乐意看到的。这可是国家安危的关键,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当初太祖在世时,刘?因为受弟弟参与魏讽谋反一事的株连本当斩首,陈群向太祖讲了自己看法,太祖说:“刘?是一代名臣,我也正想赦免他。”于是令刘?官复原职,刘?由衷地感谢陈群的恩德,可陈群说:“议论刑罚是为了国家,并非为了私情,况且决定来自明主,我又知道什么呢?”十、1.B(就/竟然) 2.B& 3.D(没有委派) 4.C(有畏惧,没有亲自明查暗访) 5.⑴有人诬告他的堂兄崔宣谋反,(皇上)交给御史张行岌察究这个案子。⑵陛下把这个案子交给我,我就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形。如果顺着陛下您的旨意随便族灭人家,这哪里是法官所应遵守的?⑶崔家雇人刺杀我,请让我把这件事上报给上级。参考译文:崔思兢在武则天当政时,有人告他的堂兄崔宣谋反,于是武则天让御史张行岌审查这件事。告密的人先用引诱的手段藏起了崔宣家的妾,却说崔妾将要揭发崔的阴谋,崔宣就杀了她,把尸体扔到了洛水中。张行岌调查后,一点证据也没查出。武则天很生气,命令重新审查。重新审查后,张行岌上奏内容仍像上次一样。武则天说:“崔宣造反的表现很清楚,你宽大放纵他。我要让来俊臣调查,你可别后悔!”张行岌说:“我推断事情不如俊臣,陛下委托我来办这事,我得掌握实情,如果只顺从旨意胡乱的族灭人家,哪里是执法官应信守的?我认为陛下一定是在考试我罢了。”武则天脸色严肃地说:“崔宣如果确曾杀了妾,造反的情形自然就清楚了。不把他的妾找出来,怎么洗清自己?”张行岌害怕了,逼着崔宣家去寻找妾。思兢于是在中桥南面北面,放了很多钱帛,悬赏广泛征求知道窝藏妾的人。但过了好几天,一点消息也没听到。可是他家每次偷偷商量的事,告密的人却都知道。思兢揣测家中有同谋的人,于是假装对崔宣的妻子说:“得用三百匹绢,雇刺客杀死告密的人。”而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思兢就潜伏在御史府前。崔宣家有个门客姓舒,是婺州人,平时言行没有什么缺点,一直为崔宣家效劳。崔宣委派他办事就跟委派子弟一样放心。不一会儿,思兢就看见姓舒的那个人贿赂看门人,以便让他通报告密的人。告密的人于是说道:“崔家雇人刺我,请让我把情况上报给上级。”御史府中惊慌混乱。思兢一向器重这个门客,没怀疑过他。便偷偷尾随着他,到了天津桥,思兢估计他不会再到御史府去,就骂他说:“无赖阴险的獠子!崔家破家,一定供出你是同谋,看你有什么办法洗清自己!如果你侥幸能找出崔家的妾,我送你五百匹缣。回到家乡足够建成百年的基业。不这样做,那么你也一定会被杀。”那个人又后悔又道歉,于是带着思兢到了告密者的家里,搜出了那个妾。崔宣才得以免罪。十一、1.A项,敕晓:告诫晓谕。2.A项中“放纵”意为“不加约束,任其胡为”,B项中“节俭”意为“节约俭省”,C项中“造作”意为“制造”,这三个词的意义在现代的汉语中依然存在。而D项中“中国”则指“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与今义不同。3.A项中:前“其”为代词,作定语,“他们的”;后“其”为代词,作小主语,“他”。B项中两个“而”均为连词,表并列关系,“又”、“并且”。C项中:前“以”为动词,“认为”:后“以”为介词,“把”。D项中:前“因”为介词,“依据”:后“因”为副词,“于是”、“就”。4.D项,杜诗上书请求辞职所说,“牧养不称,奉职无效”,只是一个自谦的借口;而真正的原因是“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如真像D项所说,文末“帝惜其能”就显得不合情理了。5.(1)部署郡中士兵,率领骑兵追逐袭击贼兵,杀死杨异等人,(2)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参考译文: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年轻时有才能,在郡里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称。政权更迭时,被征召做了大司马府的官员。建武元年,在一年中迁升三次至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不法,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惊慌。杜诗告诫晓谕萧广,可他仍不改悔,于是将萧广去杀,回京后把这一情况向光武帝奏报。光武帝召见他,赐给他染戟,又派他巡视河东,去讨伐降服反叛的贼人杨异等。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谋划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他们的船只,部署郡中士兵,率领骑兵追逐袭击贼兵,杀死杨异等人,贼兵终于被消灭。拜授为成阜昙令,到任三年,建树的政绩尤其显扬。 建武七年,升任南阳太守。他生活节俭,施政清廉公平,以惩罚强暴树立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顾恤和爱惜服劳役的百姓。又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百姓)用力少,收效多,百姓感到很便利。此外,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为这些事迹赞颂他道:“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让出职位给功臣,于是上疏说:  陛下显耀地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成就了宏伟的功业,这是天下极大的幸事。只有匈奴还表被圣德感化,威胁着西、北两处边境地区,肆意欺凌我国百姓。臣担心威武勇猛的将领虽然辛勤守卫边境,也没能脱下盔甲,收藏起弓箭。辛勤而无止息将会有怨言,劳累而无休止也会有不满,有怨忿的军队,难以再要求它立功。臣观察将帅的心情,功臣的期望,都盼着不再打仗,希望以在内地郡县任职得到轮休为满足,然后再受命出征,他们才不会有怨忿的情绪。臣下认为“出师成功在于团结而不在人多”,陛下虽然顾虑北部边境之事,也应当稍微轮换交替着调用将帅。圣明的君王施政,必定要依据人的心理。  臣下杜诗暗自思忖,本来是一个掾吏属吏之才,正遇陛下创立大业。贤良能干的人都在外打仗,朝廷里人才缺乏之际,(我才)受到极大恩宠,(只是我)教化百姓不称职,任官又没有功绩,长期占居官位,使得功臣心怀不满,我实在惶恐不安。建武八年的时候,曾上书请求退位让给有功之人,陛下加给我异常的恩典,不允许辞职。臣杜诗蒙受的恩德极深,按照道义我不敢随便假意请求辞职,如果不能实现(辞职)的愿望,那么臣愿辞退大郡的官职,担任低一些的职务。等到臣下身体强壮,有能力处理繁杂艰难的事务,而且任用臣下杜诗的确有所补益的时候,再授以较高官职,即使授予爵位,也不推辞。恳请陛下哀怜体谅!  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最终没有同意这个请求。十二、1、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2、A (A“而”:都是连词,表递进。 B“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于”:介词,在。\ 介词,比 。D “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3、C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4、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5、⑴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注意“而”和“妻子”的对译)⑵ 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注意“因”和“马上”的对译)⑶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注意“穷”的对译和反问语气的翻译)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碥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十三、1.D(追究,查办) 2.C(什么/为什么)3.C 4.C(与妻子相认,不是在任州书佐时)5.⑴黄昌暗中拘捕了一个盗匪的首领,逼使那盗首分条列出各县中强暴之人的姓名和住处,于是派人分头全部捕捉,无一漏网。(大意对,给2分,“条”1分,“分遣”1分)&⑵她的儿子犯案,她就到黄昌哪里诉讼,自责,黄昌疑心犯人的母亲不像蜀人,就问她原因。(大意2分,“诣”1分,“所由”1分)参考译文: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出身寒微,居住的地方靠近学校,多次见到儒生们在校学习行礼,因此喜爱学问,学习经学。他又懂得法律文案,因此在郡中任决曹。当时州刺史巡行所属部域,见到黄昌,很赏识他,就征召他为从事。后来黄昌担任宛令,处理政事严厉凶猛,喜欢揭发奸邪。有人偷了黄昌的车盖,黄昌开始并不声张,后来才秘密派出亲信到他部下贼曹的家里,并突然找到赃物,于是把贼曹一家悉数收捕,同时杀死。大姓们见此吓得发抖,都称黄昌神明。&&&& 朝廷提拔有才能的官员,黄昌升为蜀郡太守。前任太守李根年老,为政糊涂,百姓多被侵害蒙冤。等到黄昌到任,吏胥百姓前来诉讼的达七百多人,黄昌都给予判断处理,无不合理。他暗中拘捕了一个盗匪的首领,逼使那盗首交代各县中强暴的人的姓名和住处,于是派人分头捕捉,无一漏网。以前的奸恶之人,都逃亡到其他郡境。当初,黄昌担任州书佐的时候,他妻子回娘家,遇到盗贼被劫走,因此流转到蜀地成了别人的妻子。她儿子犯案,她就到黄昌那里投案责备自己。黄昌怀疑犯人的母亲不像蜀人,就问她原因。她回答说:“我本是会稽姚戴次公的女儿,州书佐黄昌的妻子。我曾因为回家,被强盗掳掠,于是流落到这里。”黄昌大惊,叫她上前并说到:“怎样识别黄昌呢?”她回答说:“黄昌左脚心有黑痣,常自称当官至二千石。”黄昌于是伸出脚来给她看。两人因此相抱痛哭,仍旧结为夫妇。黄昌在职四年,被征召,再迁为陈相。县里人彭氏原来骄横放纵,在大路边建造高楼。黄昌每次出行巡视县境,彭家的妇女就登楼去看他。黄昌很不高兴,就下令收捕入狱,治罪杀了她们。又升为河内太守,再转为颍川太守。永和五年,被征召担任将作大匠。汉安元年,升为大司农,又贬为太中大夫,死于任上。十四、1.D(惟:本义是思、想、考虑;思维,是同义复词。)2.D(后事,指诸葛亮死后的国家军政大事。)3.C(汉代荐举人才的制度为荐举制和征辟制,并不表示升任官职。)4.B(③是赵直的占梦语。⑤是诸葛亮器重蒋琬之体现,两句均不是原因)5.D(A诸葛亮说蒋琬是治理国家的大才,不是治理一县的小才出得知日后一定能官至三公 B诸葛亮认为大家对这种举动有所不愿,又会使远近的人不理解。)6.(1)因此您应该向天下显示您是因功而被举荐的,以此来表明这次铨选的人是清高而有声望的。(2)公琰立志忠正,他是和我一同辅佐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解析】(1)是以,因此;功举,因功而被举荐;清重,清高而有声望。(2)?,立志;赞,佐助、辅助,《赤壁之战》有“此天以卿―人赞孤也”句。参考译文: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成年时就与有弟泉陵人刘敏一同天下闻名。蒋琬凭州书佐的身份跟随先主刘备进入蜀,被任命为广都县令,先主曾因游览视察突然来到广都,看到蒋琬吭什么事都不处理,这时又喝得酩酊大醉,先主大怒,打算判罪杀掉他,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求说:“蒋琬是治理国家的大才,不是治理一县的小才,他处理政事以安定百姓为根本,而不追求表面形式,希望主公重新加以考察。”先主向来敬重诸葛亮,于是就不加罪于他,只是匆忙罢官而已。蒋琬被审讯之后,夜里梦见一头牛,头在门前,流血淋漓不止,心中非常讨厌,就喊来占梦者赵直。赵直说:“看到牛血,事情就清楚了。牛角和鼻子,是‘公’字的形状,你的官位一定能到三公,这是大吉大利的征兆。”不久,被任命为什邡令。先主做了汉中王,蒋琬被召入府任命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诸葛亮(主持国政),开设官署,征召蒋琬为东曹掾。后来被举荐秀才,蒋琬坚决要让给刘邕、阴化、庞延、廖淳,诸葛亮写告谕对他说:“想想你离开家乡亲朋,放弃侍奉父母的义务,是为了使百姓好,你这样做大家都不愿意,又会使远近的人不理解,因此,你应该向天下人显示您是因功而被举荐的,以此来表明这次铨选的人是清高而有声望的。”后又升任为参军。建兴五年,亮驻兵汉中,蒋琬和长史张裔留守共同主持府中军政大事。建兴八年,代替张高任长史,又加封为抚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外出征战,蒋琬都以丰足的粮草和充足的兵器供应他。诸葛亮常常说:“公琰立志忠正,他是一个和我共同辅佐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后秘密上表给后主刘禅说:“我如果死去,以后的军政大事应该托付给蒋琬。”十五、1.A(壁:营垒,军营)2.C(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以便”&& A项第一句中的“何”为副词,多么;第二句中的“何”为疑问代词,什么&&& B项第一句中的“之”为音节助词,无义;第二句中的“之”为人称代词,他们,指士卒&& D项第一句中的“其”为人称代词,指楚国;第二句中的“其”为语气副词,表示期望语气)3.B(谢罪,道歉。A辞别;谢绝;拒绝;& D告诫,告诉)4.D(①说的是王翦借口生病拒绝为将, ③说的是王翦为消除秦王的疑心的做法,这两项都与“为将才干”无关; ⑥是从侧而间接说明王翦的“为将才干”)5.D(“今空国中之甲干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这充分说明了王翦“借秦王重用他为将之机,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的真正目的是消除秦王的疑心)6.①我如果不多多地讨封良田大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表示自己无别的打算,就反而会使大王因此猜疑我了。&& “自坚”、“顾”、“坐”三处,译对一个给1分。&&& ②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的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营垒不与楚人交战。(2分) “益”、“坚壁”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 (始皇帝二十一年)秦王向将军李信询问说:“我准备占领楚国,请估计一下要用多少兵力才够?”李信回答说:“不超过二十万。”秦王同样拿这个问题问王翦,王翦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啊!”于是派遣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人进攻楚国;王翦也就以有病为理由辞职近回家乡频阳。(二十二年)李信攻打平舆,蒙恬进攻寝城,大败楚军。李信又进攻鄢、郢,拿下了它们。于是带领军队向西推进,同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便紧紧跟在秦军的后边,三天三夜不停留休息,使李信的军队被拖得疲惫不堪,遭到惨败,两座军营被攻下,七名都尉被杀死;李信逃回。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大怒,亲自去到频阳向王翦道歉说:“寡人不采用将军的计谋,使得李信玷辱了秦军的声威。将军即使有病,难道忍心丢下寡下不管吗!”王翦推托说:“我有病,不能带兵。”秦王说:“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说了!”王翦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用我,非得六十万人不行!”秦王说:“但凭将军安排考虑罢了。”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秦王送到霸上,王翦要求赏赐给他很多良田大宅。秦王说:“将军出发吧,难道还忧虑贫穷吗?”王翦说:“担任大王的将领,即使立了功,终究也是不会得到封侯之赏的,所以趁着大王信用我的时候,只好讨些田宅来作为留给子孙的产业。”秦王大笑。王翦出发后,到了武关,先后派五批使者回去讨封良田。有人说:“将军讨封赏也太过分了!”王翦说:“这个看法不对。大王精心大意而又不信任人,现在倾尽国内兵力委托我独自指挥,我如果不多多地讨封良田大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表示自己无别的打算,就反而会使大王因此猜疑我了。(二十三年)王翦占领了陈以南直到平舆一带。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营垒不与楚人交战。楚人多次挑战,王翦始终不肯出兵。王翦每天只让士卒休息洗浴,吃好喝好,安抚他们;并亲自同士卒一起用饭。过了一段日子,王翦派人探问:“军中在玩什么?”回答说:“正在玩投石、跳远的游戏。”王翦说:“可以出兵了!”这时楚军见找不到战机,便向东转移。王翦趁机出兵追赶,命令壮士攻击,将楚军打得大败,一直追到蕲南地区,杀死了楚军将军项燕,楚军于是全线溃败。王翦便乘胜占领了各地城邑。十六、1.C(衔:心里怀着,特指怀恨);2.D(D项含义分别是:的,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A、因为。B、表示被动。C、介词,在。);3.A(①③⑤⑥都是直接表现柳?的“正直”性格。②、人物、事件都不对,是介绍武将上柱国和干子的政绩。④、柳?发现当时官员烦杂琐碎的“奏请”。);4.B(错误一,“父子已经分居”改为“父子还没有分家”。错误二,“高锴知道后很不高兴”,应改为:高锴知道后很佩服柳?的处理办法。)5.(1)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敬畏。(被动句1分;“甚”1分;“敬惮”1分。因为这个被动句翻译后不很流畅,如果译为“官员们对他既敬重又很害怕”也可得3分)(2)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两句各1分)(3)上奏并免去贪赃枉法不称职的长官二百多人。(定语后置1分;“奏免”1分;“赃污”1分)参考译文:柳?,字幼文,是河东解地人。年少好学,读了许多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武帝亲自处理各种事物,柳?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认为他很有才能,让他担任司武中士。后来担任郑县县令。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晋级。  高祖登基后,柳?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坚决推辞而没有得到许可。当时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大门上都以戟为门(指显贵人家)。左仆射高锴的儿子弘德封为应国公,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在批文上写道:“仆射(yè官职)之子还没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锴知道后很佩服柳?的处理办法。柳?后来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在任上严词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惧怕。皇上嘉奖他正直,赐给他钱十万,米百石。当时的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都不称职。柳?上表给皇帝说:“当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宁,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以前汉光武帝是一代明君,从普通百姓起家,对这方面的真伪了解得很清楚,他与二十八位将领披荆斩棘,安定天下,等到功成之后,没有安排二十八位将领任职。俯伏(古时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看见诏书,叫上柱国和干子担任杞州刺史,这个人年近八十,风烛残年之人。以前担任赵州刺史,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很不熟悉,政务全由下属办理,贿赂公行,百姓叫苦,怨声载道。有歌谣这样说:‘老禾不早杀,馀种秽良田。’古人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各有所能。干子这个人,射箭骑马等军人本事,是他的长处,担任文官管理百姓,则不是他能理解的。如果说优待老人,自然可以多多赏赐钱和布匹,如果再叫他担任刺史,损失则太大了。我死进谏,怎敢不竭忠尽智呢。”皇上认为柳?说得对,干子最终免了职。应州刺史唐君明,在母亲死后的服丧期间,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的姑姑,柳?弹劾他。二人竟因此而犯罪。隋朝是在五胡十六国接连战乱之后建立起来的,风俗颓坏,柳?多有矫正,皇上很喜欢他。他见皇上勤于听政,众多官员的奏请,多烦杂琐碎,于是上疏进谏,皇上看后嘉许他。后来因违背圣旨免职。不久,又叫他复职,皇帝趁机还对柳?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因为柳?家中贫困,皇帝命令主管部门替他建房子,于是说:“柳?是正直的官员,是国宝啊。”当时他如此被看重。右仆射杨素是当时的显贵,官员都怕他,没有谁敢得罪他。曾经因为小罪过,皇帝命令把他送到南台,杨素自恃尊贵,坐在柳?坐凳上。柳?从面进来,看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 杨素立即离开座位。柳?据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问清杨素的犯罪事实。从此杨素对柳?怀恨在心。柳?当时正受到皇上信任,所以杨素没有什么办法来中伤他。柳?见近代以来,都市百姓每到正月十五日,做角抵之类的游戏,并且互相攀比,以致糜费了财力物力,于是上奏皇帝请求禁止这种做法。皇帝赞成他的意见。这年,持节巡查考察河北五十二州,上奏并免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道歉是什么样子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