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一位盲人的感谢信的范文问题是盲人阿姨为什么说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

将心比心 作者:姜桂华   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将心比心 作者:姜桂华   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
将心比心 作者:姜桂华   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你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六.小练笔.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情景我们常见到,如公共汽车上一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给老奶奶让座;一位老人在种树;少先队员帮一位盲人过马路······请展开想象,模仿课文的语言描写,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写几句人物对话.
你这是让我写作文啊!现在的公共汽车上红领巾少了基本没人带,我很少能见到带着红领巾的孩子,可我依然遵循着我少年时的信仰那就是雷锋精神,到了我这个年龄还一事无成也挺心酸的我做的没有错可在世俗人的眼里人们认为我是有病所以我又有了新的发现我开始信仰董存瑞和邱少云 切·格瓦拉 因为这都是不怕死的人要不然我早在人们的冷嘲热讽中迷失了自我,在我眼里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钱我赚过说多不多几十万也不算少了,到了今天身无分文这能怪谁那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没有别人为什么就不能把利益看的淡点呢!老人身体不好别人不让座我来让,生意上互相体谅点别人不肯吃亏我来吃,最后我觉得中国会好起来因我有一个这样的我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无数个.谢谢你的作文题目.《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之二 - 二年级语文案例 - 中国小学教育网_小学教育资讯_小学教学资料_小学教师乐园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之二
[ 录入者:guest |&时间: 16:45:56
| 作者:网络 | 来源:
| 浏览:620次 ]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之二作者:蓝鹄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盲人、感谢、教育、名字、风雪、绊倒、背包、阿姨、清脆、嗓音、点、准时、搀扶、使劲、精神、闪耀”等词语的意思。3、按照样子改写句子。4、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正确理解“精神”、“闪耀”等词,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这点学生难以理解。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要点:初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学会有关生字词。(一)揭题。读题:教学盲,理解盲人(眼睛看不见的人)感谢信(为了表示对别人的感谢而写的一封信)介绍书信:书信在以前没有电话的时候,相隔较远的人们之间有什么重要事情都会采取书信的格式予以交流。可以是给长辈写,也可以给同辈写,还可以给自己的晚辈写。感谢信就是其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他是公开的,而其他的书信是不公开的,而且受到法律的保护,要是没有经过允许就拆开他人的书信是属于一种违法的行为。今天要学的这封感谢信更加的特殊,他是不具备书信的一般格式,而是采取诗歌的形式来写的。这样大家读起来会更上口一些,他虽然格式不一样,但是,也具备信的几要素。(二)初读课文。1、要求:边读边划出课文的生字词,要求按拼音读准读正确,响亮地自读课文,看田字格记字形,难记的字多记几遍。2、检查读音。词语:绊倒阿姨清脆搀扶使劲举高胸口精神闪耀读准音,分析有关生字字形,理解较容易的词语。课文读通顺。(三)找出信的几要素。1、写信人是谁?写信人是盲人阿姨。2、收信人是谁?3、要感谢的是谁?要谢谢教育他的人,但盲人阿姨更多要谢的是那个红领巾。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就是说信的这些信息都在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4、看信人有哪些?(四)小结:下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感谢信的主要内容。(五)生字词巩固练习。绊( ) 胸( ) 使( )伴( ) 脑( ) 便( )盲( ) 搀( ) 飘( )育( ) 馋( ) 漂( )第二课时要点:研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有关词语,指导朗读。(一)导入
新课。思考:阿姨为什么要写这封感谢信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根据。生自由学习课文,边读边做标记。也可以与同学合作谈论得出要感谢的原因。要找的内容可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二)生学习,师巡视辅导。1、第2自然段。(1)生说。师让生分辨两句话分别是写谁的?第一句是写阿姨的。第二句是写红领巾的。再圈出动作词。(2)知道朗读句子。从中体会到阿姨行走的艰难,和红领巾的急人所急的美好心灵。(3)集体有感情地朗读。(4)小小表演。表演――评议(加上动作、语言、神态)――再演,2、第3、4、5自然段。(1)理解“向导”(给人带路的人。)谁做向导?给谁做向导?你在什么时候用到过向导?但红领巾呢?――每天(2)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理解:A 准时――给找个近义词。说明什么?B 设实际情况让学生体会到红领巾的不容易。在学生讲到课文中的“为我把雨伞使劲举高”时,挑选一个个不高的同学为老师举伞一分钟,后让他来说说感受。C 搀扶是在是什么情况下,什么人需要紧紧搀扶?(3)朗读课文。(4)小结:是呀,红领巾的心灵是多么的美好,这些都很直接地表现出来了,有些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我们用眼睛要脑子去找还是能看出来的?(甜甜的嗓音总是带着笑)(5)校长看到了这里,他要红领巾在全校同学的面前介绍她自己的事情,你是那位红领巾会如何来介绍呢?生练说――指名说――评议――再说(6)红领巾还是个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学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三)练习巩固:课后第4题。第三课时要点:通过朗读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少先队员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一)巩固练习。1、听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二)置疑。解决问题:盲人是看不见东西的,但是她怎么知道“鲜艳的红领巾准在她胸前飘?”分小组讨论并交流。小结:因为少先队员向雷锋叔叔学习,做好事却不留下名字。所以还说“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四)总结课文。1、学了这封感谢信你有什么想法?2、说说你会如何帮助残疾人?师指出: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残疾人,他们由于身体上的不健全,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我们不应该看不起残疾人,学习他们的一些动作,如拐脚、碰壁等,而是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世界是温暖。(五)作业 :1、补充练习,用线连接词语。清脆的红领巾 高高地叫美丽的嗓音 紧紧地举鲜艳的花园 甜甜地搀扶2、完成课堂作业 本。体会:如此这样的设计,我想对以后他们学习书信可以打下基础,也可以对感谢信这一应用文有所了解。在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思考,对他人的^解答给以补充和反驳,参与性很高。可能是这个教学内容新鲜的缘故吧。可在交流过程当中,他们的思维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居然连感谢的是谁,都分不清。但仔细一想,学生的思维是简单的,也难怪他们觉得“校长和老师”才是真正要感谢的人,因为课文中不是有白纸黑字吗?如果让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进行“看信人”有哪些环节的时候,进行一下想象的说话训练,如“当看信人看见这封信的时候,他会说一些什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色,从自身的语言和他人的语言中来体会红领巾的难能可贵之处,并萌发出对她的敬佩之情,达到情感的教育。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border="0" src="/Image/8177801.asp/id=9153" width="1" height="1">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之二
一篇原创教育教学资料,几番辛苦凝聚教师心血。中国小学教育网(),免费注册成为会员,发表文章永久保存,拥有自己的资料库!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 之一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之一姚美英
    教学目标:  1、知道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盲人、感谢、教育、名字、风雪、绊倒、背包、阿姨、清脆、嗓音、总是、准时、搀扶、使劲、精神、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改写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课文的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经常做好事,而且做了好事不留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盲人、感谢、绊倒、清脆、搀扶、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节,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教学生字。   1、什么样的人叫“盲人”?   2、什么叫“感谢信”?教学“盲”,读音与“忙”一样,上面是“忙”的右边部分,表示声音,下面是“目”,表示眼睛。“盲”是眼睛失明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思考:①这位盲人阿姨的感谢信是写给谁的?信中表扬了谁?        ②什么事值得盲人阿姨写感谢信表扬?   2、自读:①轻声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读。        ②看田字格记字形,难记的字多记几遍。        ③边读边想,准备回答以上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课文,评议正音。   2、练习:读一读,给带点字注音。     绊( )倒盲人清脆( )总是感谢搀( )扶使( )劲( )举高胸前精( )神闪耀……    3、说一说,你学会了哪几个生字?用的是什么好办法?(重点指导:姨、搀、胸、耀、脆)   4、重点理解:     绊倒:指名表演。     清脆:请一位声音清脆的小朋友说一句话,然后教师说::“这位小朋友的声音真清脆!”     搀扶:动作演示。     闪耀:举例说明词义,例如:“塔顶闪耀着金光。”   5、巩固提高。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学习第1节。   1、自由读第1节。   2、盲人阿姨的感谢信写给谁,信中表扬了谁?   3、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盲人阿姨为什么要感谢她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书写指导。    搀、胸、耀、脆:左右结构,要左窄右宽。    搀:第5笔是横撇,第9笔是撇,要从“口”字中穿出。    胸:右边的中间部分应先写“×”,再写竖折竖。    耀:第6笔是竖提。    脆:第9笔是横折钩。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作业本: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5节,知道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做后,集体评改)     绊(  ) 胸(  ) 使(  ) 盲(  ) 搀(  ) 飘(  )     伴(  ) 脑(  ) 便(  ) 育(  ) 馋(  ) 漂(  )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二、学习第2节。   1、轻声读第2节,想一想:诗中的“我”指谁,“她”又指谁?   2、少先队员与盲人阿姨是怎样认识的?谁能用几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   3、指名试答,师生共同评议。    ①联系“顶”、“绊倒”等词,体会当时的情景。    ②风雪中,少先队员看见盲人阿姨在路上被石头绊倒后是怎么做的?    ③“他赶紧跑过来把我扶起”一句中的“跑”字能换成“走”吗?为什么?   4、指导朗读。“赶紧、还替我”应读重音。  三、学习第3、4节。   1、指名读,联系上下文说说“从此,我们认识了”,这个“此”指的是什么。(就是指前面讲的这件事发生后,她们认识了。)   2、“向导”是什么意思?(为人引路的人。)从哪些句子看出她“每天”为盲人阿姨做向导?(抓住“早晨、傍晚、下雪天、下雨天”等词进行教学)   3、你觉得“她”做得对吗?从哪儿看出来?    (一是有礼貌,亲切热情,可抓住“甜甜地、清脆的、总是”等词。二是认真负责,从不间断,可抓住“准时、送、接、紧紧地、搀扶”等词。)   4、看图说说:下雨天,“她”怎样送盲人阿姨?理解“使劲、举”。   5、指导朗读。第3节中“每天、甜甜地、总是”应读重音,第4节应读重音的是“准时、紧紧、使劲”。  四、学习第5节。   1、少先队员天天接送盲人阿姨,盲人阿姨为什么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呢?   2、盲人阿姨为什么说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呢?(做几次好事并不难,难的是经常做好事。雷锋叔叔走到哪儿就把好事做到哪儿,他做的好事数不完。与雷锋叔叔一样,这位少先队员做了好事不留名,所以在她的身上能看到雷锋叔叔的好思想、好品质。)   3、朗读指导。最后一句应该用赞扬的语气读得响亮些、慢些。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总结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2、懂得少先队员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3、照样子改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讨论.总结。   1、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2、讨论.总结    ①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想法?    ②向大家说一件帮助残疾人的事。     .总结:这首诗通过一位少先队员每天接送盲人阿姨的事,赞扬了少先队员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的好品德,我们班上也有许多同学做过帮助残疾人的事,希望大家都像那位少先队员学习,热心为残疾人做好事。  二、指导背诵。   1、按问题背诵:①盲人阿姨感谢谁?           ②她们是怎样认识的?           ③从此,她们就怎样了?           ④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⑤盲人阿姨知道什么?   2、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作业指导。   1、照样子改写句子。(课后第3题)    ①分析例句,使学生明白,这个例句是将“‘什么’把衣服刮跑了”改写成“衣服被‘什么’刮跑了”。    ②要求学生仿照例句改写题目中的两句话。    ③答案:a、盲人阿姨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b、盲人阿姨被我扶了起来。   2、读课文第4节,写出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①朗读第4节。    ②师生共同试写第1句:早晨,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a、读课文中的原句。     b、问:句中的“她”指谁?“我”又指谁?     c、把“少先队员”和“盲人阿姨”分别代入句中。(早晨,少先队员准时把盲人阿姨送过大街。)代入后的这句话,就是第1句的答案。    ③其余3句,按上述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作业:作业本第4、5、6题。  板书:          16、一位盲人的感谢信     认识――跑  扶  找  感谢     甜甜 清脆 总是     向导   送接 搀扶 举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自:链接地址:/jiaoan/HTML/jiaoan_36_112190.html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查看更多范文
?&?&?&?&?&?&?&?&?&?&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免责声明:本人所有资料来自网络和个人所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如有需要请购
买正版图书,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于24小时内删除,本人所提供资料仅为方便学习交流。 本人如有侵
犯作者权益,请作者联系官方或本人,本人将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一位盲人的感谢信》word版教案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浙教版二年级下册《一位盲人的感谢信》word版教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7:55:5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一位盲人的感谢信》word版教案
官方公共微信《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
    您的位置: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蓝鹄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盲人、感谢、教育、名字、风雪、绊倒、背包、阿姨、清脆、嗓音、点、准时、搀扶、使劲、精神、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按照样子改写句子。
   4、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正确理解“精神”、“闪耀”等词,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这点学生难以理解。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点:初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学会有关生字词。
  (一)揭题。
    读题:教学盲,理解盲人(眼睛看不见的人)
    感谢信(为了表示对别人的感谢而写的一封信)
    介绍书信:书信在以前没有电话的时候,相隔较远的人们之间有什么重要事情都会采取书信的格式予以交流。可以是给长辈写,也可以给同辈写,还可以给自己的晚辈写。感谢信就是其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他是公开的,而其他的书信是不公开的,而且受到法律的保护,要是没有经过允许就拆开他人的书信是属于一种违法的行为。今天要学的这封感谢信更加的特殊,他是不具备书信的一般格式,而是采取诗歌的形式来写的。这样大家读起来会更上口一些,他虽然格式不一样,但是,也具备信的几要素。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划出课文的生字词,要求按拼音读准读正确,响亮地自读课文,看田字格记字形,难记的字多记几遍。
   2、检查读音。
    词语:绊倒阿姨清脆搀扶使劲举高胸口精神闪耀
    读准音,分析有关生字字形,理解较容易的词语。
    课文读通顺。
  (三)找出信的几要素。
   1、写信人是谁?
    写信人是盲人阿姨。
   2、收信人是谁?
   3、要感谢的是谁?
    要谢谢教育他的人,但盲人阿姨更多要谢的是那个红领巾。
    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就是说信的这些信息都在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4、看信人有哪些?
  (四)小结:下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感谢信的主要内容。
  (五)生字词巩固练习。
     绊( ) 胸( ) 使( )
     伴( ) 脑( ) 便( )
     盲( ) 搀( ) 飘( )
     育( ) 馋( ) 漂( )
                第二课时
  要点:研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有关词语,指导朗读。
  (一)导入新课。
    思考:阿姨为什么要写这封感谢信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根据。
    生自由学习课文,边读边做标记。也可以与同学合作谈论得出要感谢的原因。要找的内容可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
  (二)生学习,师巡视辅导。
   1、第2自然段。
    (1)生说。师让生分辨两句话分别是写谁的?第一句是写阿姨的。第二句是写红领巾的。再圈出动作词。
    (2)知道朗读句子。从中体会到阿姨行走的艰难,和红领巾的急人所急的美好心灵。
    (3)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4)小小表演。
      表演――评议(加上动作、语言、神态)――再演,
   2、第3、4、5自然段。
    (1)理解“向导”(给人带路的人。)谁做向导?给谁做向导?你在什么时候用到过向导?但红领巾呢?――每天
    (2)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理解:
     A 准时――给找个近义词。说明什么?
     B 设实际情况让学生体会到红领巾的不容易。在学生讲到课文中的“为我把雨伞使劲举高”时,挑选一个个不高的同学为老师举伞一分钟,后让他来说说感受。
     C 搀扶是在是什么情况下,什么人需要紧紧搀扶?
    (3)朗读课文。
    (4)小结:是呀,红领巾的心灵是多么的美好,这些都很直接地表现出来了,有些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我们用眼睛要脑子去找还是能看出来的?
      (甜甜的嗓音总是带着笑)
    (5)校长看到了这里,他要红领巾在全校同学的面前介绍她自己的事情,你是那位红领巾会如何来介绍呢?
       生练说――指名说――评议――再说
    (6)红领巾还是个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学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练习巩固: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要点:通过朗读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少先队员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一)巩固练习。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置疑。
    解决问题:盲人是看不见东西的,但是她怎么知道“鲜艳的红领巾准在她胸前飘?”
    分小组讨论并交流。
    小结:因为少先队员向雷锋叔叔学习,做好事却不留下名字。所以还说“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
  (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封感谢信你有什么想法?
   2、说说你会如何帮助残疾人?
    师指出: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残疾人,他们由于身体上的不健全,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我们不应该看不起残疾人,学习他们的一些动作,如拐脚、碰壁等,而是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世界是温暖。
  (五)作业:
   1、补充练习,用线连接词语。
     清脆的红领巾     高高地叫
     美丽的嗓音      紧紧地举
     鲜艳的花园      甜甜地搀扶
   2、完成课堂作业本。
  体会:
  如此这样的设计,我想对以后他们学习书信可以打下基础,也可以对感谢信这一应用文有所了解。在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思考,对他人的答案给以补充和反驳,参与性很高。可能是这个教学内容新鲜的缘故吧。可在交流过程当中,他们的思维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居然连感谢的是谁,都分不清。但仔细一想,学生的思维是简单的,也难怪他们觉得“校长和老师”才是真正要感谢的人,因为课文中不是有白纸黑字吗?
  如果让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进行“看信人”有哪些环节的时候,进行一下想象的说话训练,如“当看信人看见这封信的时候,他会说一些什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色,从自身的语言和他人的语言中来体会红领巾的难能可贵之处,并萌发出对她的敬佩之情,达到情感的教育。
   []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摘自《义乌艺术学校》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谢信格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