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子 高一生物必修二必修二 第三四章检测

高二生物必修二第4章测试题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二生物必修二第4章测试题二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6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10 p.11 p.6 p.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杂合子(C)纯合子中不含隐性基因(D)纯合子的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2、连续三次抛出硬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相关文档专题doc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二章测试题 - 中学学科网
&& 资料信息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二章测试题 人教版
资料类别:试题试卷
资料类型:单元测试
资料版本:人教版
资料来源:
文件大小:1443 K
上传用户:tangzhong2011
审核站长:
下载权限:所有用户
需要点数:1.00 点
需要储值:0.00 元
可用操作:&&&&
资料简介:<span id="intro_. 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A.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B. 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C.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D.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2.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3.孟德尔分离定律体现在(
A.纯合子内
B.杂合子内
C.显性个体内
D.受精作用时
4.下列基因型中哪一项是纯合体
5.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中学学科网高中生物必修二前四章测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65;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高中生物必修二前四章测试题
高&#8203;中&#8203;生&#8203;物&#8203;必&#8203;修&#8203;二&#8203;前&#8203;四&#8203;章&#8203;测&#8203;试&#8203;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788套总数:5049281套专访:2705部会员:524832位
当前位置:
& 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第3章检测试题
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第3章检测试题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新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68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499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3章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及难易度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及探索 1,2,3,4,5,17(中),20(中)
2.DNA分子的结构 6,7,8,16,18(中)
3.DNA复制 9,10,14(中),15(中),19(中)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1,12,13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1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模拟)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D )
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B.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
C.要分离DNA和蛋白质
D.要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解析: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都是把DNA、蛋白质以及糖类等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所起的作用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合成的DNA属于( B )
B.噬菌体的
C.细菌或噬菌体的
D.细菌和噬菌体的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在细菌内部,以噬菌体的DNA做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场所、能量合成噬菌体的DNA。
3.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A )
①DNA是遗传物质 ②RNA是遗传物质 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⑥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解析: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思路是将肺炎双球菌的各种组成成分分开,单独地观察各种成分所起的作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RNA不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糖类不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2012年石家庄月考)下列有关科学家实验室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与结论
A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与DNA水解酶混合培养 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
B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 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 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 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 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
D 大肠杆菌 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 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解析:DNA水解酶可以专一性地水解DNA,使其失去遗传效应;S元素标记的是蛋白质,所以只能说明蛋白质在上清液中含量高,而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将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复制三次后,有1/4的DNA分子中含有15N,只有半保留式复制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2012年保定月考)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不能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C.T2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需要利用氨基酸、核糖核苷酸等
D.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处理,若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可能原因是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
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只用一组T2噬菌体做实验,没有对照实验,不能确定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还是DNA是遗传物质,达不到实验目的,只有通过两组对比,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需要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也可能是离心不充分,细菌表面吸附着噬菌体或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6.在制作DNA双螺旋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连接中错误的是( B )
解析: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每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上的3'碳位的羟基与相邻端脱氧核苷酸的5'碳位的磷酸之间相连。
7.已知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的碱基的27%,并测得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占这条链碱基的18%,则另一条链上的A的比例是( C )
C.28% D.46%
解析:根据题意,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计算C也占27%,G+C=54%,那么,A+T=1-54%=46%,其中一条链A占18%,则此链中T=46%-18%=28%,则另一条链中A=28%。
8.(2012年大连月考)如图为DNA分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 A )
A.⑦的化学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B.图中⑤⑥分别代表鸟嘌呤和腺嘌呤
C.当DNA复制时,解旋酶催化④的形成
D.②和③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解析:由题意知,⑦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A正确;与“T”配对的是“A”(腺嘌呤),与“C”配对的是“G”(鸟嘌呤),B错误;DNA复制时,解旋酶催化④氢键的断裂,C错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①)和脱氧核糖(②)交替排列构成,D错误。
9.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DNA分子复制时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B.解旋后以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C.在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有模板、酶、原料和能量等
D.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将DNA分解成脱氧核苷酸
解析:DNA分子复制时以两条链为模板,并且是边解旋边复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将DNA分解成两条单链。
10.(2011年南通学业水平模拟)某DNA分子有1 000个碱基对,其中有600个腺嘌呤,连续复制两次,参与复制的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有( C )
A.600个 B.800个 C.1 200个 D.2 400个
解析:DNA分子有1 000个碱基对,其中A=600,则C=G=400个,DNA复制两次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22-1)×400=1 200个。
11.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DNA完全相同
B.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许多性状
C.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共有四种
解析:DNA分子具有多样性,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DNA分子不同;每一个体的DNA分子又具有特异性,基因能控制性状,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遗传信息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是构成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有四种。
12.“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B )
A.稳定性 B.特异性 C.多样性 D.可变性
解析:不同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各不相同,即DNA分子具有特异性,根据这一特性可辅助进行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
13.(2011年常州市学业水平模拟)关于基因、DNA和遗传信息三者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一个DNA分子是一个基因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D.DNA分子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一个DNA分子上具有多个基因。
14.(2012年内江月考)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碱基5 000对,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DNA聚合酶
B.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9 900个
C.④处指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3/4
解析:③处为氢键,复制时作用于氢键的是DNA解旋酶。该DNA分子中含有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5 000×2×(100%-34%)/2=3 300(个),复制两次相当于净增加3个DNA分子,共需9 90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④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复制两次共形成4个DNA分子,其中含15N的DNA分子占1/4。
15.(2012年邢台月考)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要20 min分裂一次,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DNA复制过程中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
B.上述实验研究可以说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
C.用15N标记的DNA分子作为模板,用含有14N的培养基培养,第三次复制后50%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50%的DNA分子只含14N
D.DNA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可能出现差错
解析:用15N标记的DNA分子为模板,用含14N的培养基培养,第一次复制后,全部DNA分子中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第二次复制后50%的DNA分子只含14N,50%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第三次复制后25%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75%的DNA分子只含14N。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16.(10分)如图为不同生物或生物不同器官(细胞)的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猪的不同组织细胞的DNA分子碱基比例大致相同,原因是  。
(2)上述三种生物中的DNA分子,热稳定性最强的是    。
(3)假设小麦DNA分子中(A+T)/(G+C)=1∶2,那么(A+G)/(T+C)=    。
(4)假如猪的某一DNA分子中有腺嘌呤30%,则该分子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
解析:(1)猪的不同组织细胞中DNA分子碱基比例大致相同,是因为它们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
(2)根据图中比值可判断小麦中G+C所占比例最大,而在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小麦DNA的热稳定性最高。
(3)只要是双链DNA分子,(A+G)/(T+C)的值均为1。
(4)据A+G=T+C=50%,则鸟嘌呤占20%。若所有鸟嘌呤分布在一条链上,则分母缩小一半,一条链上的鸟嘌呤含量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40%。
答案:(1)不同的组织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2)小麦 (3)1 (4)40%
17.(2012年成都月考)(12分)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具有          的特点。
(2)通过              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         变化。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    ,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 min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    。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        。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          ,否则细胞外    放射性会增高。
(4)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中    起着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1)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
(2)噬菌体是病毒,离开活体细胞不能繁殖,所以要标记噬菌体,首先应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让噬菌体侵染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即可达到标记噬菌体的目的,进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和DNA的位置变化。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细胞外的35S含量只有80%,原因是在搅拌时侵染细菌的噬菌体外壳没有全部分离;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4)该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1)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 (2)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DNA和蛋白质的位置 (3)将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较低 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32P (4)DNA
18.(8分)如图是某生物DNA分子结构图示(片段)。请据图回答:
(1)在菠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结构有         ,其中    中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只能由母本传给后代。
(2)若该DNA分子一条单链中(A+G)/(T+C)=m,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是    ,在整个DNA分子中该比例为    。
(3)若该DNA分子一条单链中,(A+T)/(G+C)=n,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为    ,在整个DNA分子中该比例为    。
解析:(1)在菠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其中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
(2)(3)一条链上(A+G)/(T+C)与另一条链上(A+G)/(T+C)互为倒数,整个DNA分子中(A+G)/(T+C)=1;一条链上(A+T)/(G+C)与另一条链上(A+T)/(G+C)相等,且与整个DNA分子中(A+T)/(G+C)相等。
答案:(1)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线粒体、叶绿体
19.(10分)下图为DNA分子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过程正常进行所需的条件是 。
(2)图中A'链与    链相同,B'链与    链相同,因此该过程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完全相同,每个子代DNA分子中均保留了其亲代DNA分子的一条单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 。
(3)假如经过科学家的测定,A链上的一段(M)中的A∶T∶C∶G为2∶1∶1∶3,能不能说明该科学家的测定是错误的?    ,原因是 
(4)如果以A链的M为模板,复制出的A'链碱基比例应该是 。
(5)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三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标记的链占全部DNA单链的    。
解析:(1)DNA分子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在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着DNA分子的复制,正常进行DNA分子复制所需要的条件是模板、酶、原料、能量等。
(2)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在合成子链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子链与另一条母链相同。
(3)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但在单链DNA分子中A与T,G与C不一定相等。
(4)在以A链为模板合成的A'链中碱基比例为A∶T∶C∶G=1∶2∶3∶1。
(5)不论复制几次,含15N的DNA分子和DNA单链都是2,经复制三次后DNA分子数为8,DNA单链总数为16,因此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1/4,标记的链占全部DNA单链的1/8。
答案:(1)酶、能量、模板、原料等
(2)B A 半保留复制
(3)不能 在单链中不一定是A=T,G=C
(4)A∶T∶C∶G=1∶2∶3∶1
(5)1/4 1/8
三、拓展题
20.为验证“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从有荚膜肺炎双球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用提取的DNA培养无荚膜肺炎双球菌。
预期结果: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成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
实验结论: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我们认为,上述实验步骤的设计欠严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回答:
(1)上述实验步骤设计的不严谨之处是:
(2)为达到该实验的目的,你对上述实验步骤的补充是:
解析:进行科学的实验,应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上述实验没有考虑对照性原则是主要的问题,另外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也就是在培养观察中添加的物质、培养的时间要尽量一致。
答案:(1)①没有观察蛋白质单独培养所起的作用。 ②没有设置对照(或没有排除R型菌自己会变成S型菌) 。
(2)①第一步:从有荚膜肺炎双球菌中提取蛋白质,用提取的蛋白质培养无荚膜肺炎双球菌。
预测结果:无荚膜肺炎双球菌并没有转化成有荚膜肺炎双球菌。
②第二步:让转化成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继续繁殖。
预测结果:发现有荚膜的性状代代相传(单独培养R型菌,结果没有发生变化)。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高考学习网:
高考学习网: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生物必修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