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理性主义义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作用和影响

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信息提示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4秒后,自动返回首页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传播对于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有什么意义?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传播对于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有什么意义?
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传播对于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有什么意义?
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 世纪20 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钢材的运用;新的形式― 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千年以来的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干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从建筑革命出发,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传达设计等等,形成真正的完整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这批建筑和设计的改革先驱中,最重要的有德国人沃尔特·格罗佩斯(w alter Gropius)、米斯·凡德洛、瑞士人勒·科布西耶(Le corbusier)、芬兰人阿尔瓦·阿图(Aalto)、美国人弗兰克·赖特(Frank L .Wright)和一些俄国和荷兰的设计先驱.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主要集中在三个国家开始进行试验,即德国、俄国和荷兰.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是意识形态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设计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一个运动;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则是集中于新的美学原则探索的单纯美学运动;德国的现代设计运动从德意志“工作同盟”开始,到包豪斯设计学院为高潮,集欧洲各国设计运动之大成,初步完成了现代主义运动的任务,初步搭起现代主义设计的结构,战后影响到世界各地,成为战后“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的基础.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  1.功能主义特征.   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   [具体建筑有:①六面建筑;②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特征,幕墙架构的产生;③标准化的原则;④反装饰主义立场;⑤中性色彩计划.] 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基本反对在图版上、在预想图上设计,而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作品,及人物  勒·柯布西耶年间设计的萨沃伊公寓勒·科布西耶  他代表了希望利用现代设计来避免社会革命,利用设计来创造美好社会的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思想.   米斯·凡德洛  提出了"少则多"的设计原则.他终生追求所谓的单纯建筑,主张"少则多",达到甚至可以违反功能要求的地
现代主义设计步,从而把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基础变成一种变相的形式主义.另外,他一向认为设计教育的核心应该是非政治化、以建筑为中心的.美国现代主义先驱----弗兰克·赖特  他具有70年的独立设计经验,他本人的风格从自然主义、有机主义、中西部草原风格、现代主义,到完全追求自己热爱的美国典范,每一个时期都对世界建筑界造成新的影响和冲击.他的设计具有相当大的个人表现成分,他的探索基本可以说是个人的,非社会化的,艺术型的.芬兰现代设计的奠基人----阿尔瓦·阿图  30年代前后,他提出了有机功能主义的原则,把现代主义单调面貌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正,奠立了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的形式,对世界影响很大.他代表了与典型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不同的方向,在强调功能、民主化的同时,探索一条更加具有人文色彩、更加重视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的设计方向.他的设计理论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信息理论"   (information theory)、"表现理论"(expression theory)和"人文风格"   (the humanist approach).编辑本段现代主义设计-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德国工业同盟(Werkbund)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   1907年,穆特修斯、贝伦斯等人,成立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国工业同盟.提出同盟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强调民族良心.这个组织的形成,可以说标志着德国的现代主义运动的发轫.发表的宣言主要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内容:   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   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   3.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   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6.主张标准化的批量化.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 "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它的含义包括运动的独立性,是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有其合理性和逻辑性,它是把分散的单体组合起来的关键部件."风格派"的关键是各种部件通过它的联系,组合成新的、有意义的、理想主义的结构.  杂志是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它当中所包含的社会含义总结:   1.他们坚持艺术、建筑、设计的社会作用;   2.认为普遍化和特殊化、集体与个人之间有一种平衡;   3.对于改变机械主义、新技术风格含有一种浪漫的、理想主义的乌托邦精神;   4.坚信艺术与设计具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具有改变个人生活和生活方式的力量.   风格派"创造了一个艺术创作、设计的明确目的,它的努力也与包豪斯有相对相似的地方:努力把设计、艺术、建筑、雕塑联合和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总体.   [80年代对于经典现代主义的复兴和修正主义热潮,导致对它的兴趣再次兴起,人们对于它导致的设计和艺术上的循环方式和一再复兴现象非常感兴趣.应该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一成不变的"风格派"风格,真正的"风格派"是变化的、进步的,它的精神是改革和开拓,它的目的是未来,它的宗旨是集体与个人、时代与个体、统一与分散、机械与唯美的统一的努力.]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无论从他的深度还是从探索的广度来说,都毫不逊色于德国包豪斯或者荷兰的风格派运动.非常遗憾的是,由于这种前卫的探索在1925年就遭到斯大林的反对,因此没有能够象德国的现代主义那样产生世界性的影响.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成立了世界上帝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十月革命的胜利遭到各国列强的干预,但是革命的信条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使大批知识分子为之狂热,他们希望能够协助、参与共产党的革命,为建立一个繁荣、富强、平等的新俄国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在内外干涉的困境中,俄国的革命建筑家、艺术家、设计家在这红艰难困苦中开始为革命的设计探索,利用各种形式来支持革命,鼓舞士气.俄国构成主义者把结构当成是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世界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他们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来谈套"理性主义",研究建筑空间,采用理性的结构表达方式,对于表现的单纯性、摆脱代表性之后自由的单纯结构和功能的表现进行探索,以结构的表现为最后终结,最早的建筑之一弗拉基米尔·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塔方案,完全体现了构成主义的设计观念.第三国际塔是塔特林在1920年设计的,这座塔比艾菲尔铁塔高出一半,里面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无线电台、通讯中心等,这个现代主义的建筑,其实是一个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雕塑,它的象征性比实用性更加重要.俄国的构成主义在艺术上具有极大的突破,并对世界艺术和设计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直到1921年新经济政策时期,与西方的联系受到鼓励,尤其是俄国的一批构成主义设计家到西方旅行和交流,把俄国的构成主义观念和思想带到西方,俄国的构成主义探索才开始被西方所认识,产生了很大震动,特别是对德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苏联文化部在柏林举办的苏联新设计展览,不仅让西方系统地了解构成主义的探索和成果,而且了解到设计观念背后的社会观念和社会目的,受此影响,格罗佩斯立即调整了包豪斯的教学方向,抛弃无病呻吟的表现主义艺术方式,转向理性主义,提出"不要教堂,只要生活的机器"的口号,是包豪斯自1919年开办以来第一次政策上的重大调整.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与演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2.00
&&¥3.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与演化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7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第二讲(转自王小士博客)
中世纪——黑暗年代(dark times)& 基督教对世俗社会的全面统治
中世纪城市形成的一些观念和规则为现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其中包括:
所有权意识
财产与责任观念
中世纪后期城市文明的崛起源于两股力量的推动:
意大利城市文明的兴起;
北欧的殖民与海上贸易。
此时城市的最基本特征是自治。
市民社会的三要素:贸易(市场)、市民和市政府。
欧洲政治革命的主要成分:
自由主义:为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目标提供了合理解释的新的思想意识。
社会主义:这一意识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
民族主义:这是影响到各阶级、使广大人民群众活跃起来的思想意识。
1、英国革命——建立起了代议制立宪政体。
1649年《人民公约》被称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被公认为是一个民主立宪国家的基础。
2、 美国革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1776年《独立宣言》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广大民众的充分觉醒
1789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自由、平等、博爱”
工业革命指的是18世纪以来最先在英国物质生产领域出现的生产工具、劳动方式以及相应的经济组织的大变革。
经济和社会结构、法律制度和价值观念变革 ——在此基础上,人类进入了现代。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几百年历史累积起来的现代化潮流,经城市文明、商业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等阶段,至此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变得不可逆转。
工业革命的先决条件——商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先决条件——技术与人才的集中,圈地运动。
工业革命在城市发展中的后果: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占据了主导性地位,城市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城市人口爆发性增长。如:伦敦的人口在十九世纪中增长了六倍,从1801年的100万左右增长到1901年的650万,而一些工业集中的城市人口增长更为明显,曼彻斯特在同期增长了八倍,从7.5万人发展到60万人。
城市设施严重短缺,导致出现区域性的流行疾病。
城市管理手段落后,工人保障严重不足,社会矛盾加剧。
T.More()的“乌托邦”(Utopia)
Robert Owen()的“协和村”
Charles Fourier()的“phalanges”
1840年,Etienne Cabet()的大城市设想“Icaria”。
1888年,Edward Bellamy 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
1890年William Morris出版了《News from Nowhere》一书。
Robert Owen协和村的理想社区计划。
现代理性主义肇始于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革命时期,经笛卡尔的哲学论述与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的推进与普及化,而成为了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
现代理性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是笛卡尔()。
经启蒙时代的哲人们的阐述与推进,理性主义才逐步成为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合理性是理性主义思想的核心。
理性主义的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普遍主义与决定论的兴起。
普遍主义主张世界受统一的规律与法则支配,决定论则进而认为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由一定的规律决定。
普遍主义与决定论意识发展的决定性推动力来自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笛卡尔,一个是牛顿。
拉普拉斯将此原则推至极限。
斯宾诺莎的一个著名命题就是:“自然中没有任何偶然的东西……”,因此,“应该运用普遍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去理解一切事物的性质”。
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中描述的追求无穷无尽创造的浮士德现象是近代精神的代表或象征,勘天役物,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是超越自我、战胜魔鬼、成为胜利者的必由之路。
笛卡尔:人们可以找到一种实用的哲学,依靠它可以认识水、火、空气、星辰及一切物体的力和作用,于是可把此用于适合的用途,“如此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翁和占有者了。这非但有利于发明无穷技巧,使我们能享受地球上一切成果而无患,而且主要地有利于保持健康”。
科学革命推动了这一观念的发展。
牛顿力学的创立更增长了人们的信心和自豪感:人类简直没有什么不能认识,也没有什么自然力不能驾驮,即使现在不行,以后准行,因为科学是累积的,是不断进步和无止境发展的。
斯宾塞(Spencer)的进步论: “理想人的终极发展具有逻辑上的必然”。因此他提出:
(1)有机体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多样化的过程,很多社会生活方式来源于极少的几个原始模式;
(2)发展的总趋势是:较复杂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产生于较简单的形式之中。他认为进化过程是从无凝聚力的同质过程变为整合的异质的过程。
平等和自由历来被视做人的基本权利,甚至是民主的真谛。
启蒙运动时期和其之后,自由的含义在内容上更加广泛:
从积极的方面讲,表现为政治参与与民主制,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等;
从消极方面讲,则表现为个体的权利受到保护,不容侵犯,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财产权利等。
伏尔泰的一句名言:“您说的话我至死也不能同意一个字,但我要誓死捍卫您说每一个字的权利”。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
“百科全书派”认为,平等“完全基于人类天然素质而存在于一切人之中。这种平等是自由的根源和基础”
(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
1、由园艺师Humphrey Repton倡导的“英国公园运动”
2、以F.L.Olmsted所设计的Yew
York的中央公园(1858年设计,1862年开放;面积为624英亩,即252.7公顷)为代表的城市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
F.L.Olmsted和C.Vaux于1869年设计的芝加哥Riverside镇的总体规划
Frederick Law Olmsted 1885年完成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
最集中的表现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
以1893年在Chicago 举行的Columbian Exposition(主建筑师为Daniel Hudson
Burnham)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的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movement)
1909年, Burnham发表了他的芝加哥规划。这一规划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the first
city-scale ‘master plan’)。
Burnham的名言是要做大的规划(big plan),而不要做小的规划(little
plan),因为小的规划不能激动人心。
公司城的建设是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在其工厂中工作的工人的居住、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而由资本家出资建设、管理的小型城镇。
最初的概念来自于Alexander
Hamilton在新泽西州帕特森城(Paterson)的一次尝试,他通过制造业应用协会代理机构予以实现,其规划是由Pierre
Charles L’Enfant和N. Hubbard在年间设计的。
这类城镇在19世纪中叶后在欧洲和美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建设。
Godin于1870年在Guise的工厂相邻处按照Fourier的设想所建设的建筑群。
巧克力制造商George Cadbury于1879年在Birmingham所建的模范城镇Bournville。
美国火车车厢大王George M. Pullman在芝加哥南部建设的Pullman镇(1880年)。
利华兄弟肥皂厂的Lord Leverhulme于1888年在Liverpool附近所建造的城镇Port
Sunlight等。
的田园城市期探索
Howard的田园城市的思想基础
John Stuart Mill的政治经济学;
Herbert Spencer的社会科学;
Darwin和Huxley的进化论;
Peter Kropotkin的无政府主义
Henry George的所有租金收入“单一税制”(single tax)设想
Howard全面地参与到在1870和80年代的英国激进主义浪潮之中。
口号与方法是民主和合作(democracy and cooperation)。
要打破土地所有者的权力,然后开始全面的土地改革。
他们反对运用当时两种主要的思潮,即政府干预和劳工运动。这也是Howard的书名“the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的含义所在。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必须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Howard对城市、乡村生活优缺点的分析,而城乡结合体则可综合两者的优势同时也避免了两者的缺点。
Howard 认为田园城市是“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田园城市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
田园城市是一个 “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三万人,超过了这一规模,就需要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
城市的四周为农业用地围绕。
“交通运输是组织城市建设的前提”:Soria y
Mata的线形城市(1882年)
在新的集约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城市将更依赖于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
“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使居民既可以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这是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的第一条。
T. Garnier的工业城市
1904年提出。1917年出版《工业城市》专著予以详细阐述。
主要内容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建立这样一座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靠近原料产地或附近有提供能源的某种自然力量,或便于交通运输” 。
“这些基本要素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展”。
用地的安排尽量合乎工业部门的要求,这是布置其他用地的先决条件。
居住区划分成几个片区,每个片区各设一个小学校。
城市街道按交通的性质分成几类,宽度不等。
E. Henard的巴黎改建
汽车交通的重要性,地面交通在现代城市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市中心规划必须考虑:
过境交通不能超越市中心区。
改善市中心区与城市边缘区和郊区公路的联系。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处理是提高道路效率的关键。
城市绿地编制的原则:每个居民离大公园不超过1Km,离花园或街心公园不超过500m。
历史古迹的保护既要考虑它自身的保护,也必须考虑它和周围建筑的关系。
C.Sitte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
对中世纪城市建设的重新认识。
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
在城市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使用。
Sitte也很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发生结构性变革的条件下,“我们很难指望用简单的艺术规则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全部问题”,而是要把社会经济的因素作为艺术考虑的给定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来提高城市的空间艺术性。
在现代城市对土地使用经济性追求的同时也应强调城市空间的效果,“应根据既经济又能满足艺术布局要求的原则寻求两个极端的调和”。
New York的区划法规
Zoning作为一种控制私人土地的使用和开发的手段,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末的德国。
十九世纪末,加州的一些城市中开始部分地运用区划的方法,在某些社区中限制建设与使用一些设施。
1909年,联邦最高法院在裁定Welch诉Swasey一案中首先明确了政府有权根据不同地区的要求限制建筑物的高度;
1915年联邦最高法院在裁决Hadacheck诉Sebastian一案时又明确了政府对土地未来用途的限定是为了保障社区的利益,是政府的应尽职责,而不是无偿使用私人土地,由此而确立了区划作为一种控制手段的合法性。
1915年,在纽约Pine Street 和Broadway的转角处建造的公平大厦(Equitable
Building)成为建立区划法规的导火索。公平大厦高42层,把邻近一幢21层大楼的阳光全部遮掉,致使大楼的租户由于缺乏阳光以及视野受到阻碍而纷纷搬迁。显然,由于此大楼的建造,降低了邻近地区土地的价值,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经由律师Basset的倡导,并在房地产经纪人和城市规划师的支持下,日纽约市议会正式通过了“纽约市区划条例决议”。
这部法规融合了建筑物在地块上的位置、高度和用途三种规定。
在高度控制上,它试图解决英国传统上两个长时期以来相互矛盾的原则,一是十七世纪初,由Coke提出的关于建筑物可以不受法律限制向高处发展的权力,即土地所有者有权任意将其建筑物向上建造;二是十二世纪末英王理查一世规定的“古采光法”,此法规定某建筑物如被邻新建大楼所阻挡,那么,其所有者就有申诉的权利。
1916年的区划法规建立了一种建筑后退(setback)的控制办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根据这个法规,一个建筑者可以100%地利用土地面积,但建筑物的高度要受到限制。它规定建筑达到某些特定高度时,就必须从正面后退一定的距离再往上建造。特定的高度和后退的距离根据不同的土地和街道宽度而各有规定。
美国商务部于1922年提出了“标准州立区划实施通则”(A Standard State Zoning Enabling
Act),作为各州建立区划法规的参考。
1926年俄亥俄州Village of Euclid诉Ambler Realty
Co.一案最后经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区划法规“是市政府建立有关公共健康、安全、道德和公众基本福利法律的权力的正当扩展”,&
由此而在联邦从此肯定了区划法规的合法性,并有力地推进了区划工作在各地的开展。
至1927年,全美已有525个城市实行了区划法规。
P. Geddes的城市区域观和规划论
蒲鲁东(Pierre Joseph Proudhon)、密斯特拉尔(F. Mistral)和勒普莱(Pierre
Guillaume Frederic Le Play)探讨了工业发展对于地理聚落发展的影响。
特别是勒普莱的研究阐明环境研究的重要性——因为特定的社会组织模式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系统地提出改善穷苦阶层生活状况的建议。
Patrick Geddes出版了《进化中的城市》( 1915)
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的关系是一种已经存在的、由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精致的内在联系,因此,场所、工作和人是结合为一体的。
分析了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
E.Saarinen的大赫尔辛基规划
E.Saarinen于1918年在编制大赫尔辛基规划时提出的。1942年出版《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
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
“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城市改建的目标:
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它最适宜的用途;
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有机疏散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针对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他认为“
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是使原先密集城市得以从事必要的和健康的疏散所必须采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詹真荣 龙荣波: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来源、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理想的价值不在于新颖,而在于对社会进步具有促进力。某些理想可以肯定是最宝贵的,那就是赋予世界以高尚生活的思想、具有强大社会动机的思想和能在有效的社会制度中体现其精神的思想。”[1]269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正是这样一种理想。所谓社会建设是指社会主体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与过程。社会建设的内涵比较广泛,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实体建设,如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等;二是制度建设,如社会流动机制建设、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等[2]。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即英国一些思想家在描述理想社会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其核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批判和改造以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构想,主要代表人物有莫尔、温斯坦莱、欧文、汤普逊、格雷和勃雷。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发展史上,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不仅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建设思想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一、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来源  恩格斯曾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3]719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尽管反映了早期无产者的利益和愿望,是区别于其他阶级的思想体系,但是它不可能完全脱离它所产生的时代已有的各种学说的影响,这些学说包括柏拉图的社会改革思想,基督教和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家的人性论和理性观念。  其一,柏拉图的社会改革思想。柏拉图认为,理想的社会必须是“公道”的,所谓公道就是在统治阶级中取消私有财产,实行共产、共住、共餐制度。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成员的全部财产实质上都属于国家过去、现在和未来各代人的整体。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说:“人们之间的纠纷,都是由于财产、儿女与亲属的私有造成的”[4]203。只有废除私有制,实行共产制,才能避免社会的罪恶和弊端,使统治者同心同德,增强统治者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统治者内部的分裂与纷争,真正实现社会的稳固与安定。因此,柏拉图规定:“第一,除了绝对必需品以外,他们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私产。第二,任何人不应该有不是大家所公有的房屋和仓库。至于他们的食粮则由其他公民供应……按照需要,每年定量分给,既不让多余,亦不使短缺。”[4]133  柏拉图将人类的完善寄最大希望于教育,他认为国家的各种弊病主要来自无知,而防止这些弊病的办法就是提供良好的教育。柏拉图教育思想最突出的特征是把教育看成是统治者应当注意的头等大事,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柏拉图认为好的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遵守法纪,规范社会秩序,可以从根本上铲除一切社会恶习。柏拉图指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举国之人,能敬神、孝亲、爱友;二是培养爱国爱民的哲学王,能够统治整个国家。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位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家,他提出了给予两性平等参加音乐、体操和军事教育而不受歧视的教育思想。此外,柏拉图还提倡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优秀的统治者。他主张城邦成员通过出席法庭、到剧场看戏、到军营过军事生活等实践活动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和社会习俗,主张准统治者深入社会底层去从事实际工作以熟悉基层环境和接受考验。他认为没有在基层接受过锻炼和没有通过考验的人都不能胜任治理国家的工作。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柏拉图的共产思想和教育理念均是为实现理想城邦的生活模式而设计的,因此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看来,这些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但是,柏拉图的这些学说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尤其是对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批判地继承了柏拉图的共产和国民教育思想,指出私有制是产生一切剥削和压迫现象的根源,要求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提出了人人参加劳动,消灭寄生现象的观点;提出了消灭商品交换,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提出了重视公民教育、注重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社会建设理论。  其二,早期基督教和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是基督教教义和基督教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每个人都同出一源;人都具有上帝所赋予的灵魂和人格尊严,具有上帝所赋予的权利,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人在上帝面前,无论男女、老幼、种族、贫富都一概平等,享有同等的地位,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一切歧视、奴役行为都是违反上帝旨意的。基督教的平等是面向所有人的平等,“在基督教看来,神的胸怀对所有的人敞开,基督是最大的平等主义者,而且是握有权柄的平等主义者,无论是异邦人、奴隶,还是麻风病人、妓女,上帝对他们一视同仁,都接纳他们成为主的信徒,信徒之间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兄弟,都在神的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5]。  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后来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继承,并进而发展出“天赋人权”和“人生而自由、平等”的人权思想,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权思想。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平等和自由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则,人生而平等。“三权分立”学说的首倡者孟德斯鸠则认为,人生而平等的真正意义存在于人的社会状态中,即真正的平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生下来就是平等的,只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失去了平等,而重新获得平等只能依靠法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每一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这是人的自然本性,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他还进一步解释说,在自然状态中人们之间可能会因为年龄、体力等的不同而存在着一些不平等,但绝对没有财产上和政治上的不平等,在社会状态中的人们应该通过契约来实现道德的和法律的平等。  平等观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观点,人人平等是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基本主张。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平等观采取了宗教的形式,以早期基督教的平等为依据,18世纪以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平等观采取了自然权利的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平等为依据。空想社会主义者从资产阶级的政治平等观念中引申出社会平等的观点,提出平等不仅要消灭阶级特权,还要消灭阶级差别本身,平等不仅体现在国家的政治领域中,而且要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实行平等,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平等正义观。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无论是早期的莫尔、温斯坦莱还是晚期的欧文、汤普逊、格雷和勃雷,他们所处的时代都是基督教理性的精神统治之下的时代,因此,他们在设计理想社会时不可避免地以基督教中的“天国”为参照,从而设计出一个绝对公平、没有欲望的世界。可以说,基督教的“天国”幻影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设计理想社会提供了理论借鉴。  其三,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家的人性论和理性观。“人性论”是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和学说。“人性论”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和理论基础,它是人文主义者针对中世纪的基督教神权思想和禁欲主义的束缚而提出的,其核心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人文主义的“人性论”提倡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低人的地位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力求满足人的情感和兴趣,追求人的现世幸福;反对封建等级观念,认为人性包含着自由、平等、博爱。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理性观是经济发展和自然科学进步在人的思想上的反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种推崇具体的经验事实、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明晰的自然定律,反对似是而非的经院思辨和神秘的宗教启示的理性主义精神由此产生。在当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看来,所谓理性就是合乎自然和人性的原则,人们具有用理性判断事物的能力,理性支配着人们的一切活动。理性主义思潮肩负着反对封建神学、启迪民众觉悟的历史重任。资产阶级思想家把理性作为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束缚思潮的工具,认为封建等级和特权不合乎理性,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合乎理性。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受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把人性论和理性观念作为观察历史和社会现象的理论武器,把理性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6]17。但是,阶级立场的不同使得他们又不自觉地改造了人性论和理性观的内容,把它们引申为用来表达无产者的利益和要求,为无产者和其他劳动群众摆脱剥削和压迫、为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理想社会的合理性作论证。首先,人文主义者把新兴资产阶级主张废除封建阶级私有制,追逐发财致富,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看成是合乎人的本性的自然要求;而空想社会主义者从人性论和理性观中引申出来的是反对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私有制,认为废除一切剥削和压迫,消灭一切私有财产,建立人人平等自由的公有制的理性王国,才符合人的理性和本性的要求。其次,人文主义者所颂扬的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他们歌颂的人性实际上是集中的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他们要确立的人权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权利;而空想社会主义者从人性论和理性观中引申出来的是反对个人主义、提倡集体主义思想,认为大公无私、团结互助才符合人的理性和本性要求。最后,空想社会主义者把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阶级统治引申到反对一切阶级统治和阶级对立,主张建立没有阶级和阶级统治的理想社会[6]17。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倡导的人性论和理性观超越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境界,体现了早期无产者的利益,从而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其四,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任何一种思想、学说和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现实基础。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也一样,它是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反映。欧洲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源地,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加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最迅速的国家。18世纪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的世界工厂。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英国广大劳动人民最先遭受到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种种苦难,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在英国较早地暴露和激化。“无产者受剥削、受压迫的生活状况和无力改变而又强烈要求改变这种地位的愿望,需要有一种代表他们利益的理论做指导。这种理论,一是要能够指出现实社会的弊端和不合理的地方,并且能够提供给他们一种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做斗争的、在当时能够普遍接受的理性的武器;二是能够指明他们所向往的社会的状况,这种状况规定得越细致,就越有吸引力,就越能唤起受压迫者的反抗力量。”[7]6不可否认,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正是这种社会现实和社会需要的产物。  综上所述,西方早期哲学、社会学及欧洲人文主义和启蒙政治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从早期无产者的立场出发,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欧洲思想史上涌现出的优秀的思想成果,创立了代表广大无产者利益的社会建设思想理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涉及:(1)社会组织建设,包括婚姻家庭建设和社会自治组织建设的理论观点;(2)社会事业建设,包括教育、劳动就业、社会分配、医疗卫生及社会福利思想;(3)社会建设原则——公平正义;(4)社会建设目标,包括实现社会和谐的首要目标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这四个方面内容的有机统一构成了解读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逻辑框架[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论上不断深化的过程,体现了思想家们的智慧。  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集中体现在它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尽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某些方案是不切实际的,但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他们的乌托邦幻想作为原则上完全不可能的东西而加以一概拒绝。相反,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未来和谐社会的天才构想、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注等都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建设思想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深入19世纪工人运动实际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创立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的社会建设理论。  其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使人的全面发展真正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不同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这主要在于它是建立在科学的人的本质论和发展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认为人既是自然动物又是社会动物,“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56。人的本质属性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发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只有当社会关系的发展达到全面性,人才能在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全面的活动,从而获得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294他们不但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还揭示了全面发展的新人的特征:首先,全面发展的人是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其次,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关系全面发展的人;最后,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力得到极大发挥的人。  其二,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社会分配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决定分配的基本原理出发,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分配思想,提出了应当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而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的科学分配思想。  马克思认为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无论就对象还是就形式来说都是如此。就对象而言,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而言,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从这一原理出发,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此时的生产力还不发达,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完全消失,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仍然存在,个人尚未达到全面发展,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就决定了劳动权利的不平等性,也必须认可劳动者个人天赋和工作能力的差别是天然特权。因此,在这一时期必须也只能实行个人生活消费品的按劳分配,即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和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创造财富。  而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一切剥削制度,消灭了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的分工的情况,从而消灭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其丰富之后,整个社会将实行生活资料的按需分配,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305-306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的分配思想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是科学的分配观。它克服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分配思想中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倾向,使社会分配体现出公平的原则,也有利于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三,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工业革命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把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具体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保障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保障都是必要的。这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的进行,劳动者的劳动风险逐渐增加,失业、工伤等都使家庭无法应对新的风险。为了确保劳动力适应扩大再生产的需求,必须通过社会保障来减轻劳动力在其生命历程中经受的各种风险,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明确了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第二,明确了社会保障的对象包括享受生产保险的劳动者、失业者、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的子女及没有劳动能力的流浪者。第三,落实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是劳动者剩余价值的积累,这是通过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的。在谈到这一思想时,马克思认为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包括“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3]302,社会产品的再分配包括“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3]303,后备基金、保险基金及济贫事业等都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  其四,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批判了其从抽象的伦理道德出发来研究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问题的唯心史观,指出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实现和谐社会的正确途径和现实力量的根本缺陷。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主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吸收了他们关于和谐社会的种种天才的设想,从而使社会和谐思想从空想变成科学。  在马克思看来,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类来源于自然界,也改造和创造了自然界。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往往从自己最直接的、眼前的利益出发去改造自然界,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也造成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和自然的矛盾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对人的本质的占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0]120。由此可见,未来的和谐社会将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良性发展的社会。  三、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  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指出的,在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那些稚气十足的言论中,天才般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这些理论对当前我国加快推进以调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其一,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思想为我国现阶段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建设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价值。在现阶段我们可以批判性地借鉴这些思想,并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这些理论:  一是加强婚姻家庭建设和社区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是社会的基层组织,婚姻家庭和社区的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腐朽观念的侵蚀,致使人们择偶标准日益功利化和世俗化,家庭暴力时有发生,离婚率急剧上升,这些对传统的家庭关系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影响了整个社会建设的推进。因此,在现代社会和谐的婚姻家庭建设中可以借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婚姻家庭理论。例如,在恋爱婚姻方面,尊重恋爱自由、人格平等,重视人的品德,强调婚姻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在家庭建设方面,引导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在社区建设方面,重视城市社区和乡村自治组织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社区和乡村自治组织管理机制,调动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建设和谐社区及和谐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广大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制度,使每一个城市社区和乡村都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  二是重视教育,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重视教育,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思想为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首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在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上的完全平等。受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在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城乡居民以及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当前来说,就是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和保障机制,重点加大对农村及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使教育真正能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平等的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实行协作计划和政策性倾斜,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增加中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增加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招生指标,提高该地区学生的入学机会,以实现教育的相对公平。其次,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注重教育的多层次性。教育结构的优化对于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需要多层次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应该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认识偏差,职业教育部门认为自己地位不高,仅是国家高等教育的补充;学生认为进入职业教育学校是自己能力差的体现,这就使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中,社会教育中的技能教育占据很高的地位,他们认为人人都应该掌握一门技艺,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有益经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最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教育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当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得学校教育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比较全面和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不强,从而使所学知识很难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运用,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以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思想为参考,从中国国情出发,落实并强化生产劳动在教育中的作用,推行实践着的教育,培养素质高、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社会发展人才,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三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1]34。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内容不全、覆盖面窄,享受社会保障的成员少,社会保障事业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理想的社会应当是社会保障十分完善的社会,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借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相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加快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要强化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和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活有所乐,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全身心、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  其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建设原则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原则的确立具有参考价值。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合理程度的价值尺度。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指所有社会成员的机会和权利平等,社会财产公有和财富分配公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有效实现。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以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维护好社会的团结。  当前,我国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就是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通过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调整税收返还和财政补助政策,坚持基础教育和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收入分配不公是我国社会建设过程中另一个突显的问题。分析显示,我国基尼系数已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之上。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强化政府的再分配职能,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和引导慈善捐赠等政策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合理调节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从而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形成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三,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建设目标理论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目标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建设的首要目标是社会和谐,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理论为我国当前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参照。首先,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其次,协调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是基础,经济建设可以为其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可以为其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其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的综合体现,大力加强社会建设,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统筹协调好五者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构建生态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人是社会的主体,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在人、动力在人、目的在人,因此必须通过良好的社会建设,通过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的进步,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充分享受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总之,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把握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它对当前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构建和完善科学的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下大力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美]乔·奥·赫茨勒.乌托邦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高全喜.中西平等观念比较研究[EB/OL].http://www./sao.asp?id=20639.  [6]山东大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史》编写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7]萧贵毓,牛先锋.社会主义通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8]詹真荣.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2(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詹真荣,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龙荣波,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也来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0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内会见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
9月2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右.德国电视一台22日公布的德国民调机构...
作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编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主办单位: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性主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