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食品添加剂含绿原酸的作用

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中国中药杂志》1999年06期
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测定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HPLC法,色谱柱为Nova?PakC18柱(4μm,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0.1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2.65)30∶70,检测波长为328nm。结果:20批菊花样品的绿原酸含量,以干燥品计为0.060%~0.467%。结论:绿原酸可作为菊花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284.1【正文快照】: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含挥发油、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绿原酸等多种成分[1]。菊花为常用中药,使用量大,产地广,加工方法各异,虽有关于菊花挥发油、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的报道[2],但尚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勇敢,王荔,王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年03期
吴维云;[J];天津药学;2002年03期
刘晓松,李丽华,姜平川,韦洪;[J];中草药;2002年10期
杨俊,蒋惠娣,戈震,叶舟进;[J];中国药学杂志;2003年11期
黎莉,方继德,雷慧姣,赵艳霞;[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01期
叶丛进;陈科力;李鹏;刘大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11期
郭巧生,何先元,刘丽,钱大玮,鞠建明,朱玲英,段金廒,蔡玉新;[J];中国中药杂志;2002年12期
徐文斌,郭巧生,李彦农,汪涛;[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21期
文汉;吴琦;;[J];作物研究;2006年03期
顾瑶华,秦民坚;[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大会;[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伟;[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何先元;[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李鹏;[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欧阳云燕;[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刘远环;[D];福州大学;2004年
杨俊;[D];浙江大学;2003年
赵海燕;[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赵宇航;[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李福高;[D];浙江大学;2005年
胡志刚;[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扬,马国祥,郭立玮,张耀奇,吴军;[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群英,钱华,洪利兴;[J];浙江林业科技;2001年03期
苏子仁,许晓峰,梁远园,卢平华,梁学芹,丁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年01期
曾惠芳,席萍,姚育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年01期
马玲,赵超英,尤育洲;[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7年06期
刘泰然,赵珊,张楠,罗仁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02期
潘竞锵,郭洁文,韩超,刘惠纯;[J];中国新药杂志;2000年01期
李宗孝,原春兰;[J];中药材;2004年01期
王爱武,吴丽敏,田景奎,耿晖;[J];中药材;2005年01期
徐海星,刘小平,刘莹,霍晋涛,徐静,凌凯;[J];中药材;2005年04期
齐京,关幼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靳璟;陈俊愉;;[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武媛林;刘平;刘孟军;;[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颜永刚;裴瑾;万德光;;[A];第七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暨新疆第二届药用植物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胡润淮;万焱;;[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毛金强;张楠;;[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王丽娜;伍贤进;;[A];第七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暨新疆第二届药用植物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赵晓霞;笔雪艳;;[A];第七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暨新疆第二届药用植物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张敏;丁安伟;张丽;;[A];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大怀药与地道药材研究论坛暨中药炮制分会第二届第五次学术会与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马先雄;胡文雅;涂俊萍;;[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刘健;郭雯;翟志敏;;[A];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秋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赵树臣;[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郑红;[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陈国宏;[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陈奕芝;[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肖义军;[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曹顺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杨明;[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张振秋;[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才谦;[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誉洁;[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乐云辰;[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诸葛媛媛;[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高杰;[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田天丽;[D];四川大学;2007年
陈爱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谢国驷;[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张建军;[D];四川大学;2007年
白利萍;[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袁玲;[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顺楷,杨亚力,杨维力;[J];生物加工过程;2004年04期
唐延林,黄敬峰,王人潮;[J];中国水稻科学;2004年01期
刘峥;[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李荣,李俊;[J];安徽医药;2005年07期
冷平生,苏淑钗,李月华,王沙生,蒋湘宁;[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吴红梅,萧慧,刘刚,陈治锋;[J];茶业通报;2004年02期
吴家胜,应叶青,曹福亮,张慧,潘春霞;[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陈煜,朱保葛,张敬,梁宗锁;[J];大豆科学;2004年02期
曹纬国,刘志勤,邵云,陶燕铎;[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12期
薛青武,陈培元;[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树林;;[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C];2001年
王光亚;;[A];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及科学进展学术资料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惠娣;[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顿宝庆;[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赵海燕;[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蒋甲福;[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李鹏;[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柴逸峰,吴玉田,李翔;[J];分析试验室;2004年06期
郭亚勤;刘德辉;迟传德;;[J];土壤通报;2007年03期
姜宁华;陈素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李福高,蒋惠娣,王向军,曾苏;[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03期
蒋惠娣,胡碧波,曾苏;[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08期
李丽萍;蒋惠娣;吴好好;陈婷;;[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24期
胡碧波,蒋惠娣,杨俊,曾苏;[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沈伟桥;孙海燕;汪俏梅;马绍利;;[J];茶叶;2006年03期
何先元,郭巧生,徐文斌,刘丽,李彦农;[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10期
郭巧生,何先元,刘丽,徐文斌,胡建国,蔡玉新;[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靳璟;陈俊愉;;[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陈勇;刘婧;谢臻;辛华;;[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李喜香;杜景云;吴玲燕;;[A];中医药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姜宁华;陈素红;;[A];浙江省2005年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大会;[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蒋惠娣;[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亚勤;[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刘伟;[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张霞;[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张仲新;[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张文渊;[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杨亚丽;[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尚芳红;[D];西南大学;2007年
范丽芳;[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靳璟;[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刘红彬;[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汉良;[J];新中医;1981年06期
吴吴;[J];广西中医药;1981年03期
颜承魁;;[J];辽宁中医杂志;1981年03期
彭静山;;[J];辽宁中医杂志;1981年09期
严世芸;潘华信;李国兴;潘华敏;;[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05期
冯少农;[J];中国食品;1982年11期
李俊彪,彭奋雄;[J];新医学;1982年04期
徐定仁;[J];广西中医药;1982年05期
张顺德;[J];四川中医;1983年05期
罗顺德;王嘉陵;肖若雷;余汉华;;[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馥荔;;[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丁一;;[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傅丽丽;李兵;傅万宝;;[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薛思佳;扶惠华;张爱东;田廷亮;;[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熊兴耀;龙岳林;甘霖;;[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李应评;闵卓;;[A];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8年
陈春梅;;[A];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8年
王海棠;;[A];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8年
;[A];河北省果树学会197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1978年
徐灵建;王文云;;[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焕如;[N];中国特产报;2000年
;[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贵仁;[N];河南科技报;2000年
李涛;[N];河南科技报;2000年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陈珞珈;[N];健康报;2000年
朱财茂;[N];江苏科技报;2000年
刘涌涛;[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何瑞乾;[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湘茹;[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进学;[N];人民法院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少洲;[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綦菁华;[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苟占平;[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张常青;[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彭密军;[D];中南大学;2004年
李辉;[D];湖南大学;2005年
楚清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宋志光;[D];吉林大学;2005年
李新圃;[D];兰州大学;2006年
郁志芳;[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军;[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赵海霞;[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周桂芬;[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刘文民;[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晁岳恩;[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王秀娟;[D];重庆大学;2002年
贾毅;[D];重庆大学;2002年
张星海;[D];浙江大学;2003年
高春荣;[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吴仁海;[D];河南农业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论文】3种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7.1~8.1期间,当日购买维普网文档,第2篇起享受6折优惠。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3种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观​察种​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参​考​药​品​质​量​标​准​和​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分​别​观​察​清​开​灵​、​双​黄​连​、​茵​栀​黄​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加​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结​果中​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的​加​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均​符​合​药​品​质​量​标​准​,​但​绿​原​酸​的​含​量​均​有​下​降​,​配​置​液​中​不​溶​性​微​粒​增​加​。​结​论​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稳​定​性​结​果​虽​然​符​合​药​品​质​量​标​准​,​但​绿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绿原酸的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绿原酸的研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更具体地说,是涉及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
背景技术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 凉风散热、抗病毒、保肝利胆的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金银花中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诸如挥发油、黄酮及绿原酸类、三萜类和微量元素等,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众多成分中绿原酸较为丰富且具有多种活性功能,因此常以绿原酸含量的高低评价金银花质量的优劣。绿原酸还有增香和护色作用,可用于食品和果品保鲜。绿原酸用于果汁保鲜,可有效防止饮料和食品的腐败变质。在猪油中,若添加少量绿原酸,可提高猪油氧化稳定性,增长贮藏期。将少量绿原酸加到天然溶液中,对色素颜色有稳定作用,因此,绿原酸又是一种良好的食品添加剂。当前,天然抗氧化剂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绿原酸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酚型天然抗氧化剂,在某些食品中可取代或部分取代目前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传统工艺提取的绿原酸纯度差,要经过多次的粗提和精提,致使提取率较低。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提取步骤少、提取率高的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利用乙醇回流法对金银花中的原绿酸进行了提取,本发明的工艺步骤为
1.微波处理
在装有冷凝管的250ml微波专用容器中装入金银花,预浸泡时间为8 Mh,设定微波功率为600 800W,辐射时间为1 3min,启动微波炉,提取结束后,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得到粗提物;
2.酶解提取
向粗提物中加入0 3. 0%的酶解液,酶解温度为25 60°C,酶解时间为1 4h ; 加入料液比为1
12的乙醇,乙醇的浓度为65 75%,回流浸提0.5 1. ;
3.绿原酸的纯化
在绿原酸粗提液中加入料液比为1
5的水,沉淀、过滤、滤液浓缩干燥, 得到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操作简单、节能、环保;
2.本发明的绿原酸得率为32. 9%,较传统的提取方法有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工艺步骤为1.微波处理在装有冷凝管的250ml微波专用容器中装入金银花,预浸泡时间为8 Mh,设定微波功率为600 800W,辐射时间为1 3min,启动微波炉,提取结束后,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得到粗提物;2.酶解提取向粗提物中加入0 3.0%的酶解液,酶解温度为25 60°C,酶解时间为1 4h ; 加入料液比为1
12的乙醇,乙醇的浓度为65 75%,回流浸提0.5 1. ;3.绿原酸的纯化在绿原酸粗提液中加入料液比为1
5的水,沉淀、过滤、滤液浓缩干燥, 得到成品。本发明选择微波过程中的浸泡时间、微波辐射时间作为影响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因素,可见表1、表2。表1预浸泡时间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
预浸泡时间/h~~Γ~824ΓΤ8
绿原酸得率 /% θΓθ36 296 746 75表2微波辐射时间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
辐射时间 /minΓ^Γ~2Γ ^
绿原酸得率/% 6 246 736 7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的工艺步骤为金银花预浸泡Mh,微波辐射aiiin。本发明选择酶的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作为影响绿原酸提取率的因素,可见表 3、表4、表5。表3酶用量对绿原酸得率的影响
酶用量 /mlΓ~0 ““0. 5 1. 0 1. 5 2. 0 ““2. 5 ““ Γθ~
绿原酸得率5 75 5 84 6Λ2 &Λ& 6 67 6 69 6. 73表4酶解温度对绿原酸得率的影响
酶解温度25~~30~~35~~ 40~~45~~50~~55~~60
绿原酸得率 /%5 95 6 27 6763
ΤΤδ 6 59 6. 11表5酶解时间对绿原酸得率的影响
1.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利用乙醇回流法对金银花中的原绿酸进行了提取,本发明的工艺步骤为(1)微波处理在装有冷凝管的250ml微波专用容器中装入金银花,预浸泡时间为8 Mh,设定微波功率为600 800W,辐射时间为1 3min,启动微波炉,提取结束后,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得到粗提物;(2)酶解提取向粗提物中加入0 3. 0%的酶解液,酶解温度为25 60°C,酶解时间为1 4h ;力口入料液比为1
12的乙醇,乙醇的浓度为65 75%,回流浸提0.5 1. ;(3)绿原酸的纯化在绿原酸粗提液中加入料液比为1
5的水,沉淀、过滤、滤液浓缩干燥,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工艺步骤为金银花预浸泡Mh,微波辐射aii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工艺步骤为酶用量为ani,酶解温度为40 50°C,酶解时间为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工艺步骤为料液比为1
10,乙醇浓度为75%,提取时间为1. ^!。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涉及一种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更具体地说,是涉及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取步骤少、提取率高的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利用乙醇回流法对金银花中的原绿酸进行了提取,本发明的工艺步骤为微波处理,在装有冷凝管的250ml微波专用容器中装入金银花,预浸泡时间为8~24h,设定微波功率为600~800W,辐射时间为1~3min,启动微波炉,提取结束后,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得到粗提物;酶解提取,向粗提物中加入0~3.0%的酶解液,酶解温度为25~60℃,酶解时间为1~4h;加入料液比为1∶8~1∶12的乙醇,乙醇的浓度为65~75%,回流浸提0.5~1.5h;绿原酸的纯化。
文档编号C07C67/48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郭翀 申请人:郭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原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