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主要内容读完后,你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九班空中课堂
“比 学 赶 帮 超”专题活动
? ? ? ? ? ?
第八单元备课求语文题解答!谢谢!读完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请写下来. 好一派的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 帮忙写一下啊!谢谢啊!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求语文题解答!谢谢!读完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请写下来. 好一派的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 帮忙写一下啊!谢谢啊!
求语文题解答!谢谢!读完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请写下来. 好一派的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 帮忙写一下啊!谢谢啊!
好一派的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王崧舟:课堂实录《威尼斯的小艇》
王崧舟:课堂实录《威尼斯的小艇》&&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威尼斯的小艇》。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好!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1:(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不错!念得字正腔圆。&&&
生2:(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小艇的“艇”是后鼻音,读得非常准。咱们一起和她再读一遍。&&&
生:(齐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谁还想读?&&&
生3:(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简直就是一小播音员!&&
生4:(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生5:(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读得很流利。可惜这么甜的声音没让大家都听到。能补一补大家的遗憾吗?&&
生5:(响亮地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为她的自信和甜美鼓掌!(掌声)同学们,小艇前面加上一个地名——威尼斯,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1:威尼斯是一个地方,说明小艇在威尼斯。&&
师:这个小艇是在威尼斯。噢,是这样。
生2:我是这样理解的,小艇不是别的地方的小艇,是威尼斯的小艇。
师:也就是说,只有威尼斯才有这种小艇。
生3:我以为只要有威尼斯就一定有小艇。
师:是吗?这倒是个挺独特的见解。&&&&&&
生4:我的理解是,威尼斯的小艇有些特别之处。
师:噢,有特别之处,所以要强调一下。&&
生5:我的理解是,要讲的是威尼斯的小艇而不是威尼斯的汽车或者别的什么。
师:你是强调威尼斯后面的这个词,你的思路和别人的不一样,很有创意。是啊,小艇和威尼斯之间,威尼斯和小艇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咱们一起到课文当中去找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
生:(自由读)
师:读完了《威尼斯的小艇》,同学们肯定有自己的感想,是吗?现在,老师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你想怎么说?&&&
生1:威尼斯美,威尼斯的小艇更美。
师:你的这句话,本身就非常美。&&
生2:威尼斯的小艇灵活自如。&&&
生3:威尼斯等于威尼斯小艇。
师:你这样说,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3:我觉得,没有小艇的威尼斯也就不是威尼斯了。
师:小艇对威尼斯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生4:我的想法是小艇和威尼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简直到了相依为命的程度。
生5: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生6:威尼斯之所以美,之所以独特,因为它有美丽而独特的小艇。
生7:威尼斯的小艇别有一番特色,所以威尼斯的人们非常喜欢它。
师:想去威尼斯吗?&&&&
生:(齐答)想。&&&
师:想坐威尼斯的小艇吗?&&&
生:(齐答)想。
师:走进课文,就是来到了威尼斯;走进课文,就是坐到了威尼斯的小艇上。现在,你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到了小艇的旁边,你身边带着啥?照像机,是吧?你最想把什么地方拍下来作为留念呢?先读课文,读完以后把你最想拍的那个镜头告诉大家。&&
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最想拍的镜头都拍好了吗?你最想拍的镜头是——读给大家听。
生1:我最想拍的镜头是:老人带着大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去教堂祷告。
生2:我最想拍的镜头是: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象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能拍到这样的镜头,什么感觉?&&
生2:一种激动而喜悦的感受。&
师:激动而喜悦的感受!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2:(朗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象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谁也拍了这个镜头?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3:(朗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象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瞧你!激动得都不知道停顿了。(众笑)有拍不一样的镜头的吗?
生4:我最想拍的镜头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总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4:坐上象飞。
师:哟!挺刺激的。你最想拍什么镜头?
生5:我最想拍的镜头是: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在里面看看书,或者拉开窗帘,望望来往的船只,还有桥梁,怪有意思的。
师:感觉舒适吗?&&
生5:非常舒适!&&&
师:感觉惬意吗?&&&
生5:惬意的。&&
师:还想坐吗?再读上一读。
生5:(朗读)“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在里面看看书,或者拉开窗帘,望望来往的船只,还有桥梁,怪有意思的。”&&&
坐小艇是享受,听你朗读小艇,也是一种享受啊!你呢?你想拍什么?
生6:我最想拍的镜头是:我们看是极险极窄的地方,小艇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
师:哟!这个镜头可是相当难拍的。为什么?速度太快,最好用摄像机拍。
生7:我最想拍的镜头是:这时候水面上渐渐沉寂,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大建筑矗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感觉怎么样?&&&
生7:特别有诗意,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反正非常美。
呀!连诗意都感觉到了!读得老师也心里直痒痒!我也很想读读这份诗意。(充满柔情地朗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沉寂,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大建筑矗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掌声响起)
师:多美的夜晚!多美的威尼斯!多美的意境啊!这么美的意境,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品味品味。先读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话里面你能读懂些什么。
生:(自由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师:看到同学们划了这么多,有的同学还在旁边写了些什么,非常好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嘛。同学们肯定读懂了许多地方,挑你最想和大家交流的句子,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思考的成果。
生1:我读懂了第二自然段“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象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读了这段话,我的面前好想就展现出了威尼斯的小艇的样子。
师:将文字变成画面来看。真会读书!老师想问你一下,当你读到“新月”这个词的时候,你马上想到了什么?
生1:我马上想到了独木船,象新月一样,而且好象月亮快出来了。
师:同学们,你们读到“新月”这个词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
生2:我想到了弯弯的月亮。&&&&&&&&
生3:我想到了弯弯的香蕉。
生4:我想到了公园里的月亮飞车。&&&
生5:我想到了威尼斯小艇是在银河里划。
师:噢,真是无边无际的想象。&&&&
生6:我想到了两头翘起的秋千,一晃一晃的。
生7:我想坐着威尼斯的小艇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去。
师:真不错。她读懂了第二自然段,你们呢?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只有这样,威尼斯的小艇才能代替汽车,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师:嗯,这是你的理解。谁也读懂了这句话,还有补充的吗?
生2:我觉得这句话主要是说小艇行动自如方便。&&
生3:我读懂了这句话,这句话在写小艇的特点,就是轻快灵活。
师:这位同学,老师想问你一下,小艇的特点你真读懂了吗?可是,王老师有两个问题不太明白,想请教你一下,行吗?
生3:(点头示意。)&&&
师:请问,“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3:“仿佛”就是“好象”的意思。
师:噢,“仿佛”就是“好象”的意思,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都同意,我也同意。那我再请问,既然仿佛就是好象的意思,咱们把这句话改一下,改成“行动起来,轻快,灵活,好象一条蛇。”行吗?这是我想请教的第一个问题。还有第二个问题,课文说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轻快,灵活,两个词连起来可以怎么说?
既轻快又灵活。&&
生5:又轻快又灵活。&&&
生6:不但轻快而且灵活。&&&
生7:轻快又灵活。
师:好,说得好极了。那我现在把这一句改成“行动起来,既轻快又灵活,仿佛一条蛇。”行吗?这就是我想请教的第二个问题。咱们这样,先别急着下结论。这两个问题呀,愿意研究哪个问题你先做个选择。然后自己想一想,有了心得以后还可以跟同桌或者是前后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生:(读书讨论)
师:现在讨论第一个:这句话中的“仿佛”改成“好像”,行吗?
生1:我觉得是可以的,不过“好象”是说它的样子好象一条蛇,实际上“仿佛”有更明显的特点。
师:你的意思是说“仿佛”比“好象”更象一点,是程度上更象点,是不是?
生1:不是。“好象”是样子差不多,“仿佛”是说行动起来挺象的。
师:明白了。好像是指样子,仿佛是指行动,是吗?&&&
师:但这样也说不通呀!刚才大家讨论的结果是:“仿佛就是好像”、“好像就是仿佛”,没区别。谁有别的看法?
生2:我觉得两个词可以换,因为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
生3:仿佛的意思跟好象差不多,但还是有区别。“仿佛”就好比说一条蛇真的在水中穿梭,“好象”呢,只是样子上一样。所以,我觉得还是不换的好。
师:我看这样,我先请一个同学一句一句地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读完以后,请你们把这几个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考虑,看看能不能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生1(朗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
师:停。有点像独木船。继续读。&&
生1(朗读):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
师:嗯。像弯弯的新月。继续读。&&
生1(朗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好的。仿佛一条蛇。后面还有一个句子,请继续读&&
生1(朗读):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师:很好。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好,四句话都听清楚了吗?第一句是有点像,第二句是像,第三句是仿佛,第四句是像什么什么一般。四句话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2:作者把“像”的都用上了。&&&
生3:虽然“像”都用上了,但是它表达不一样,用的词语不一样。
师: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啊!用的词语不一样,为什么要不一样呢?
生3:这样感觉就不死板了。&&
生4:说明作者词汇很丰富。&&
生5:读起来有变化,味道更好!
师:你说的味道也不赖!真是这样,咱们写文章,有时候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味道。看看是不是这个道理。来!咱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体会这不一样的味道。
生:(齐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师:好!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把“轻快,灵活”改成“既轻快又灵活”行吗?
生1:这样行是行,就是太啰唆,“既”和“又”我觉得加不加它们都行,加上去反而啰唆,不加反而精炼。
师:你已经有感觉了,加上去反而啰唆,不加呢?精炼。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看他讲得有没有道理。
生(齐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来,请你读这句。&&&
生2(朗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注意,轻快,灵活。中间用的是逗号。谁再读一读?&&&
生3(朗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听你朗读,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一条轻快灵活的蛇。&&&&
生4(朗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对,就是这种感觉。跳跃的,欢快的。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我再读读这句,“行动起来,既轻快又灵活,仿佛一条蛇。”什么感觉?
生1:拖得太慢了,好象快睡着了。&&&
生2:感觉不轻快不灵活了。&&&
生3:很笨重的感觉,好想没力气了似的。
师:所以,能改吗?能乱加词语吗?&&
生(齐答):不可以。
师:就是这样两个词,中间一个逗号,把小艇的特点非常准确、非常传神地写了出来。咱们读读这一段话,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生:(齐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在里面看看书,或者拉开窗帘,望望来往的船只,还有桥梁,怪有意思的。”&&&&
师:谁还想继续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
生1:我读懂得了“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在里面看看书,或是拉开窗帘,望望来往的船只,还有桥梁,怪有意思的。”我理解的特点是,坐上小艇非常惬意,看景色非常优美。
师:我主要是想问你一下“怪有意思的”还可以怎么说?&&
生1:还可以说“很有意思的”。
生2:挺有意思的。&&
生3:蛮有意思的。&&&&&&
生4:特别有意思。&&
生5:真有意思。
生6:非常有意思。&&
生7:真是有意思极了。&&
生8:蛮有情趣的。&&
生9:太有意思了。
师:你们的语言怪丰富的!太丰富了,真是丰富极了。这就是咱们的语言,多好的语言。同学们读着那么有意思的语言、那么有意思的课文,你最想做什么呢?
生1:上船。&&
生2:就想坐在船上,拉开窗帘看看外面的景色,用照像机把它拍下来。&&
生3:我最想在船上睡大觉。
师:噢,你是有点累了。&&
生4:我真想现在就去威尼斯看看。
师:真想去?&&
生:想。&&
师:真想坐威尼斯的小艇吗?&&
师:那就美美地读这两段文字,争取背下来,争取把小艇的形象、样子装进你的心里去。&&
生:(自由读背。)
师:(播放威尼斯小艇的配乐视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画面,走进威尼斯的小艇、坐上威尼斯的小艇,去看看威尼斯那独具特色的风情——
生:(集体背诵)“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在里面看看书,或者拉开窗帘,望望来往的船只,还有桥梁,怪有意思的。”
师:上节课咱们欣赏的是小艇。新月一样的美丽外形、水蛇一样的灵活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小艇没有人可不行,没有驾驶小艇的人,没有威尼斯的船夫,再美的小艇,再奇特的小艇,它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所以咱们更需要了解的应该是人,驾驶小艇的人。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描写船夫的文字。&&&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现在咱们这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好角色。怎么分呢?四个人里面一个人扮演船夫,三个人扮演去威尼斯旅游的游客。船夫做一件事,就是吆喝招揽生意,就是要把去威尼斯旅游的游客尽可能多的领到你的船上,那你的生意就大了,是吧?游客呢,就你关心的问题向船夫提问,各种问题都可以。那么船夫呢?要非常耐心地、非常有礼貌地解答游客们提出的问题。我对做船夫的同学有个要求,就是你在吆喝的时候,在招揽生意的时候,你要尽可能多地用上课文当中的语言。当你需要介绍小艇的时候,你可以用上课文前面的一部分,当你需要介绍自己技术的时候,你可以用上这一段的文字,明白吗?四人小组先分好角色,然后各自做好准备。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生:(分组准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我先了解一下,哪些同学扮演船夫?我来挑几个,来,你来,这个船夫长得挺墩实的,你就是一号船夫了。后面那位同学,一个挺潇洒的船夫,你就是二号船夫。还有你,眼睛会说话,特机灵,你就是三号船夫。
生:(三位学生走上讲台。)
师:咱们先听三位船夫的吆喝,完了以后如果你对哪位船夫有兴趣,你就要向他提问,行吗?有一个要求,船夫在吆喝的时候,尽可能地用上课文当中的语言,来介绍小艇的特点,来介绍自己驾驶的特点。好,有请一号船夫,掌声响起来!
生1:喂,上船啦,坐我的小艇吧,我是这里最有名的船夫,你坐我的船保证不后悔。我的小艇可是物美价廉,保证你坐上能欣赏到威尼斯所有的美景,肯定不亏。
师:那你的技术怎么样呢?&&&
生1:肯定是一流的。
师:一号船夫吆喝完了。他用了书上的语言没有?&&&&
生:(齐答)没有。
师:这个亏可就吃大了!放着现成的、这么好的语言不用,这个生意,有点悬。咱们有请二号船夫。
生2:喂,快开船了,欢迎大家来坐我的船,坐在我的船上可以观赏到我们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美景。我的驾驶技术是一流的,人送外号“飞毛腿”。我15岁子承父业,当上了威尼斯的船夫,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在河上行船的时候,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我总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上我的船,你就是时间的主人!快来坐我的船啦!(掌声)
师:好!好!好!又是“飞毛腿”,又是“好功夫”。真有你的!请问三号船夫,二号船夫的吆喝,给了你哪些启发?
生3:他声音特别响亮,而且用了书上的好词好句,还加上了自己的有趣的话。
师:能超过他吗?&&&
生3:能!&&&&&
师:吆喝也好,推销也好,最需要的就是这份自信。好!掌声有请三号船夫。
生3:大家好,我是威尼斯的老船夫了。该说的,刚才他俩都替我说了。他们两位说的有点,我这里统统都有。我的小艇吧,特别有意思。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象弯弯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最关键的是,我驾驶小艇绝对安全。急驶的时候,我能拐弯;拥挤的时候,我能挤进挤出;你们看是极险极窄的地方,我总能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我驾船30多年了,没发生过一起事故。您要一路平安,就请上我的船吧!(掌声)
师: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呀!好,该游客了,下面的游客你有什么问题?你想问问哪位船夫?
生4:我要问一号船夫,你的小艇有什么特点?
生1:我的小艇它的船头和船尾都是向上弯的,像月亮一样,它又窄又长,在很拥挤的时候能冲出去,而且非常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生5:我问二号船夫,你的价钱是多少?
生2:我的价钱十分便宜,大家都知道我的驾驶技术是一流的,所以我的价钱也是最低的,为了大家更好地欣赏我们这里,这座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美景,所以我就把价钱定成0.5欧元。
师:折合人民币大概10块钱。好,最棒的技术,最低的价钱,真是价廉物美啊!
生6:我问三号船夫,你的船驶得这么快,会使游客舒适吗?
生3:保证你舒舒服服的。因为座位用了上好的皮垫子,坐在上面比沙发还舒服,而且给你提供一流的服务,茶水、糕点免费供应。
生7:我想问一号船夫,你的船又窄又深,会不会把我掉在船外?&&&
师:对,安全非常重要。
生1:我的船两边的护拦特别高,船底是拿不锈钢制成的,不会漏船,而且船底特别厚。你只管放心好了。
生8:我问二号船夫,你说你的驾驶技术是一流的,那你一天的客流量大不大?
生2:客流量当然是大了,我刚送走一批中国游客,回来就立刻又有一批游客,而且游客还是争先恐后地上我的船。
师:看来生意还是挺红火的。听了刚才的介绍,又做了现场解答。各位游客,假如请你选择的话,你最愿意上谁的船?现在开始选择,愿意上一号船的请举手。&&
生:(举手示意,但人数不多。)
师:愿意上二号船的请举手。&&&&&&&&
生:(举手示意,约占全班的三分之一。)
师:愿意上三号船的请举手。&&&&&&&&
生:(举手示意,占了一多半。)
师:祝贺三号船夫成为最佳船夫。(掌声)同学们,有这么棒的船夫,这么棒的驾驶技术,这样轻快灵活的小艇,在威尼斯旅游,那肯定是一种享受。来,我们一起坐上小艇,去美美地领略领略威尼斯迷人的风光吧!自由读课文的后半部分,你都看到了哪些优美的风景?哪处风景给你留下了最美的印象?&&&
生:(自由读课文五、六两段。)
师:坐着威尼斯的小艇,拉开窗帘,你们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生1:(朗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沉寂,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矗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生1:给人一种非常沉寂的感受。&&&&
生2:太有诗意了。
生3:好像在美妙的梦中一般。&&&&&&
生4:很静很静的感觉,仿佛我们都跟着睡着了。&&&&
生5:美不胜收。
师:嗯!怀着这样美妙的感觉,咱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沉寂,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矗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这个时候威尼斯小艇的船夫都回家去了,他们就把船栓在这地方,夜晚笼罩了这个地方,显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生2:小艇显出威尼斯的确是个美丽的地方,它白天是一种喧闹的美,而晚上则是一种寂静的美。
师:小艇不动了,所以静寂就笼罩着威尼斯。小艇动了,威尼斯就充满了热闹、充满了喧哗、充满了活力和生机。现在,小艇累了,休息了。我们看到——
生:(齐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沉寂,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矗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一个宁静的威尼斯,一个沉寂的威尼斯,一个象笼着轻纱一样的梦的威尼斯。
(播放威尼斯夜景的录像,随着梦幻般的音乐声,老师轻轻地读起了课文)“这时候水面上渐渐沉寂,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矗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课堂上一片宁静)&&&&
师:陶醉了,是吗?你舍得离开这宁静的威尼斯吗?
生1:(朗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沉寂,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矗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你还想陶醉在这笼着轻纱一样的梦的威尼斯吗?
生2:(朗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沉寂,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矗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让我们一起陶醉吧!
生:(齐读)这时候水面上渐渐沉寂,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建筑物矗立在前面,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岸边的船都停泊着不动。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夜晚的威尼斯是静寂的,白天的威尼斯则是喧闹的、充满活力的。人们靠着小艇,忙碌着、工作着、生活着。看!谁来了?&&&&
生1:(朗读)我们看见商人夹了一大包货物,走下小艇,匆匆地去作生意。
师:看!谁也来了?&&&&&
生2:(朗读)年轻的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师:看!还有谁也来了?&&&&
生3:(朗读)许多小孩子也坐在小艇里,由保姆伴着,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
师:还有呢?还有谁也来了?&&&
生4:(朗读)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雇了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师:仅仅是商人、妇女、小孩、老人用着小艇吗?你再看!再看!谁也来了?谁也来了?照着书上的那种句式说说你还看到谁也来了。&
生1:游人们坐在小艇里观赏着船外的优美风景。
生2:老师带着讲义夹,匆匆地走下小艇,赶着去学校上班。
师:老师的步伐总是匆匆的。(笑声)&&&
生3:也许是下午,老师雇了小艇,去一个同学的家里进行家访。
生4:放学了,小学生们蹦蹦跳跳地走下小艇,正打算回家呢。&&&
师:放学总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儿。(笑声)&&&
生5:许多大人雇了小艇,到戏院里去看电影《指环王》。
师:好嘛!也不知那个时候有没有《指环王》?(笑声)
生6:每到周末,一些家长会带着自己的孩子雇了小艇,到亲朋好友家去作客。
生7:年轻人穿着漂亮的衣服乘着小艇去参加朋友的生日宴会。
生8:医生接到一个求救电话,就匆匆地坐上小艇,赶去抢救病人。
师:看,威尼斯的人们,来威尼斯旅游的人们,他们谁也不离开威尼斯的小艇。也难怪呀,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生:(齐读)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
师:威尼斯离得开小艇吗?&&&
生:(齐答)离不开!&&&
师:小艇离得开威尼斯吗?&&
生:(齐答)离不开!
师: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威尼斯的小艇,你最想把哪个词语献给它?
生1:快乐的小艇。&&&&&&&
生2:轻快灵活的小艇。&&
生3:新月一样的小艇。&&&
生4:给我们带来了诗意的小艇。
生5:舒适、舒服的小艇。&
生6:会跳舞的小艇。&&&&
生7:顽皮可爱的小艇。&&&
生8:充满活力的小艇。
生9:人见人爱的小艇。&&&
生10: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小艇。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喊一声,再见了——&&&&&
生:(齐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声音渐轻)再见了——&&&
生:(齐读,声音也跟着渐轻)威尼斯的小艇
师:(声音更轻)再见了——&&&
生:(齐读,声音也变得更轻)威尼斯的小艇
在言语实践中彰显主体精神
前不久,我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印象十分深刻。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没有追求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像一溪活水,一幅质朴的画清新、典雅。在这堂课的设计中,可以说读贯穿始终,形式多样,有以读表悟,加批注读,小组合作读,边想边读,对比阅读,导中读,议中读,示范读等等。而且读得有序,读得有的,读得有法。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的、主动的、活跃的。在读的实践中,学生自然达到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积累运用语言,升华情感,养成读书习惯的目的,真是一节自然清新、扎实有效的语文课。
一、在语言规律的探索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威尼斯小艇样子的认识,王老师没有过多地讲解分析,也没有仅仅停留在读懂文章写了什么的基础上,而是让学生在了解写了什么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怎样写,真正落实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走个来回”的目的要求。而这一切,又都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完成的。
王老师首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两段话,要求边读边想,读懂了用“&&&&”表示,读不懂的用“&&&&”表示,这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然后在交流“我读懂了什么”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学情巧妙设疑,这就让教建立在学的起点上,形成一个学而后导,先学后教的格局。王老师设置了三处疑问,第一次在讨论理解了“新月”一词的含义之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把小艇比作香蕉而比作“新月”?第二次让学生说说“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一句中的“仿佛”为什么不用“好像”一词,并提醒学生联系上文思考,第三次让学生比较“行动轻快、灵活”和“行动既轻快又灵活”两种表达方法哪一种好?通过第一次比较,让学生体会了语言的形象美,通过第二次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了语言的变化美,通过第三次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了语言的节奏美。这种融词句理解和表达手法感受于一体的教学,最终使学生既体验到语言之美,又体会情境之美,达到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
二、在朗读感悟的实践中开启学生的自由精神
“新大纲”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明确检验学生是不是感悟了课文的语言,只要听一听他的朗读就知道了,这便是所谓的“以读见悟”。王老师对课文第四节——“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和第五、六节——小艇与人们的关系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王老师对这两部分内容采用了多次合作朗读和选择自己感觉写得最美,最打动人的句子赛读的方法进行教学。达到了积累语言,升华情感的目的。由于王老师保证了学生充足的读的时间,重视了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适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达到了学生的心、作者的心、教者的心合为一体的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感悟能力。
三、在话语图式的转换中放飞学生的个性观念
课堂上安排学生说话练习已成为“流行曲”,但王老师在本课设计的说话练习,更为略高一筹。当学生以读见悟品味到了小艇停泊不动,威尼斯呈现的那份静寂之美后,王老师要学生设想白天威尼斯是怎样一幅热闹场面。人们会坐上小艇去干什么?并要求学生尽量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这里王老师对书上所写的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的内容略去不谈,而直接提醒学生仿照书上句子想象说话,这是以说见悟,“教”是为了迁移而教,“学”是为了迁移而学的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使理解和表达,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达到了“知其意而得其用”的教学目的。同时又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了文章的意境之美。
这堂课,从横向看,王老师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是精妙的;从纵向看,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又是那么丝丝入扣,“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这句话贯穿课堂始终,一唱三叹,结构完整、鲜明。整堂课闪烁着“自主读书感悟为本,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标”的教学思想,加上王老师具有磁性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叙述不仅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连在坐的听课老师也受到了熏陶感染,实在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教学录评
文章作者: 来源: 
·&&&&&&&&&&&&&&&&&&&&&&&&&&&&&&&&
热点推荐:
·&&&&&&&&&&&&&&&&&&&&&&&&&&&&&&&&
·&&&&&&&&&&&&&&&&&&&&&&&&&&&&&&&&
·&&&&&&&&&&&&&&&&&&&&&&&&&&&&&&&&
(执教:肖绍国点评:周一贯)
&&&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依托语词,把读课文和看电影联系起来,在镜头的推进、拉长、蒙太奇中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威尼斯的小艇的独特魅力和说不完的情趣。
&&& 【教学过程】
师:一提到意大利的威尼斯,你们马上会想到它的什么特色?
生:(齐)小艇。
师:我们今天就要学这篇《威尼斯的小艇》。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威尼斯是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板书)。咱们一起来读课题。
&&& 生齐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威尼斯的小艇。
师:关于这个课题有两种读法,你听一下,哪一种比较合适?(范读)威尼斯的小艇(平滑而过,没有节奏和重音的强调),这是一种;威尼斯的小——艇——(节奏和重音落在“小艇”之上)。哪一个比较适合?
生:我认为第二个比较适合。
&&& 师:怎么说?
生:因为像第一种这样读,我就没有坐在威尼斯小艇上的感觉。而第二种我就觉得自己就坐在威尼斯的小艇上。
师:把“小艇”强调一下,马克·吐温的笔墨当然是集中在“小艇”之上,所以这个课题这样读比较好。咱们一起再来读。
生:(齐)威尼斯的小艇。
师:你来把作者读一下。
生:马克·吐温。
师:读外国人名的时候,注意节奏和轻声的处理。听老师怎么读的——(范读)马克·吐温。
生:马克·吐温。
师:这样读更加好了,真有味道。谁再来读一下?
生:马克·吐温。
师:好听,有感觉。
师:课文预习过了吗?读了几遍?
生:预习了!三遍、四遍……
师:好,三遍、四遍都有。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打开,请大家在课堂上把课文再读一篇。这篇课文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还有几个词儿,平翘舌音难处理,力争把他们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还要边思考,围绕着小艇,马克·吐温描写了威尼斯的哪些画面?好,按照自己的节奏,放开声音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的,大家读课文读得很带劲,老师还看到一个男孩读着读着还用手比划了起来。看来,你们被马克·吐温的文字给吸引住了,自个儿好像就是驾驶小艇的船夫似的。好,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新词学得怎样?请看屏幕——(大屏幕出示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船舱软软、轻快灵活;右边一组:操纵自如、左拐右拐、高声谈笑、哗笑告别。)
师:左边一组,右边一组。大家自己先读一读。
师:第一组词语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船舱软软、轻快灵活。
师:读得非常正确。我们来看这组词语,先看第二个词语和第三个词语,“船艄”的“艄”、“船舱”的“舱”,还有“小艇”的“艇”,这仨字,都是用独木舟的“舟”做偏旁,是吗?
&&& 生:是。
师:船艄的“艄”,“舟”加一“肖”,“末梢”的“梢”是“木”加一“肖”,“船梢”是小艇的哪个部位?
&&& 生:船尾。
师:拿起笔来,我们一起来写一个船舱的“舱”。(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左边是个“舟”子旁,横要向上提,右边的“仓”的下面,要给它留一个小空隙,要不然人钻不进去。写好了吗?
生:(齐)写好了。
师:威尼斯的小艇,船艄是……
生:(接)船艄翘起。
师:威尼斯的小艇,船舱是……
生:(接)船舱软软。
师:屁股翘起、肚皮儿软软的小艇一眼看上去是……
生:(接)又窄又深。
师:行动起来却是……
生:(接)轻快灵活。
师:来,我们一起把第一组词语连起来读一下。
生:(齐)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船舱软软、轻快灵活。
师:读了这四个词你对威尼斯的小艇有了一个怎么样的初步印象?
生:我觉得,威尼斯的小艇比别的船要稍微窄一点,是非常灵活的。
师:是的,很窄很灵活,这是你对威尼斯小艇的初步印象。
生:我觉得威尼斯的小艇很有特点,尾部是有点翘的,船舱是有点软的。
师:软软的感觉。
师:好,我们再来看右边的四个词。“操纵自如”和“左拐右拐”是形容船夫的驾驶技术……
生:(接)好!
师:注意操纵自如,“操纵”这两个字都是平舌音,跟我读“操纵自如”。
生:(齐)操纵自如。
师:后面两个词,是用来形容乘客座上小艇的感受,注意哗笑的“哗”是多音字,还可读成什么音?
生:哗(huā)。
师:是的,这里读“哗(hu&)”,跟我读,“哗笑告别”。
生:(齐)哗笑告别。
师:我们来读第二组的四个词。
生:(齐)操纵自如、左拐右拐、高声谈笑、哗笑告别。
师:读了这四个词语,你对驾驶威尼斯小艇的船夫和乘坐小艇的游客有了一个怎样的初步印象?
生:我觉的船夫的操作很厉害,操纵自如。
师:这是你的初步映像。还有呢?
生:我觉得乘客很高兴,因为坐上小艇很舒服。
师:软软的皮垫子上,有他们的谈笑风生。
师:看来,同学们词语学得不错,现在请你用上这两组词语当中的一个或几个,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围绕着小艇,马克·吐温回忆了威尼斯的哪些画面?
生:围绕着小艇,马克·吐温回忆了在威尼斯,船夫的驾驶技术很好,船的速度很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还能操纵自如,能左拐右拐挤过去。
师:这是马克·吐温回忆了船夫驾驶技术好的画面。马克·吐温还回忆了……
生:围绕小艇,马克·吐温回忆了他们坐在船舱里,穿过一座座古建筑,和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的画面。
师:他回忆了沿街的威尼斯的风情的画面。还有……
生:围绕小艇,马克·吐温回忆了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梢翘起,船舱软软的,漂亮极了。
师:是呀,你们知道威尼斯的小艇到底多长吗?课文中说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如果换算过来就是6~9米长呢,如果有个大力士把它竖起来,知道有多高吗?足足有三层楼房那么高呢!
师:同学们很不错呀,读着读着,就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几个画面:我们看到了两头翘起、又窄又深的小艇的画面;看到了船夫驾驶小艇的画面;看到了小艇上的乘客谈笑风生的画面……真好!我们应该感谢这两组词语,是它们给我们引的路,让我们把这两组词语连起来再来读一遍,一组一组地读,注意,吐字清晰、富有节奏,有滋有味地。
生:(齐)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船舱软软、轻快灵活;操纵自如、左拐右拐、高声谈笑、哗笑告别。
师:听老师读这两排词语,在你的脑中就像放电影一样,把感觉聚焦到那又窄又深的小艇上,看,那位操纵自如的船夫,你瞧,那些谈笑风生的乘客,你听……
师:(悠然范读)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船舱软软、轻快灵活;操纵自如、左拐右拐、高声谈笑、哗笑告别。
师:听着老师的朗读,你好像来到了哪里?你此刻好像坐在哪里?
生:我觉得自己就坐在威尼斯的小艇上。
师:小艇里边,你觉得背酸吗?
&&& 生:不酸。
师:坐着屁股疼吗?
生:一点也不疼。
&&& 师:舒服吗?
&&& 生:舒服。
师:好的。课文中也有一段描写马克·吐温坐进小艇的感受,快速浏览,把这段文字找出来。
生:“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大屏幕出示:“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师:谁很有味道的读读这段话?
&&& 生读上段。
师:好一个“说不完的情趣”,(板书:情趣)“情趣”这个词,在词典里有两种解释,一则释为“性情志趣”,一则释为“情调趣味”,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威尼斯的小艇带给他的应该是哪一种感觉?
&&& 生:第二种。
&&& 师:是什么?
生:情调趣味。
师:是的,在马克·吐温的眼里威尼斯的小艇当然是充满“情调”和“趣味”的!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两组词语。在马克·吐温的眼里的“情调”和“趣味”具体指威尼斯的什么呢?
生:具体指威尼斯的小艇是又窄又长、轻快灵活的。
师:看上去像……
生:(接)看上去像田沟里的水蛇,又像天空里的新月。
师:在马克·吐温的眼里,小艇似新月,肯定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板书:小艇似新月)
师:“情调”和“趣味”,在马克·吐温的眼里还指什么呢?
生: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当然是的,船夫驾驶技术好!(板书:船夫技术好)当然是充满“情调”和“趣味”的。还指什么?
生:乘客坐船的心情和谈笑风生。
师:乘客坐在船上,高声的谈笑。当然也是“情调”和“趣味”(板书:乘客谈笑欢)还有呢?
生:我觉得是指入夜后威尼斯美丽的景象。
师:是的,人们忙碌了一天,威尼斯最后又沉沉的……
&&& 生:入睡了!
师: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情调”和“趣味”呢!(板书:沉沉入睡了)
师:同学们非常会读书,读到这里,我们已经把课文读成了一个词语。那就是……
生:(齐)情趣。
师:所以呀,也难怪马克·吐温坐在这样的船舱里,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生:(齐读)“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师:请一个孩子来读一下,如果你此刻正坐在船舱里,你心情怎样?
生:我很快乐。
师:带着你的快乐,来读这段话。
&&& 生读。
师:如果你此刻正坐在船舱里,你心情怎样?
生:如果我坐在船舱里,我会是很悠闲的。
师:很悠闲的,带着悠闲的感觉,你来读这段文字。
&&& 生读。
师:如果你此刻正坐在船舱里,你心情怎样?
生:我会很惬意、自由自在的。
师:自由自在地读吧!
&&& 生读。
师:是的,坐在这样的小艇里,就是那种开心、悠闲、自由自在的感觉。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充满情趣的文字。
&&& 生齐读。
师:在马克·吐温的眼里,小艇似新月,船夫技术好,乘客谈笑欢,沉沉入睡了……都是威尼斯带给他的情调和趣味。那么,在这些画面中,恐怕有一个画面是马克·吐温最难忘怀的,他回国后逢人就夸的画面。你猜猜是哪个画面?
生:我觉得是最后一个画面,沉沉入睡了,很诗意的。
师:好的,这是你猜的,其他同学再猜。
生:我觉得是乘客谈笑欢的画面,很热闹,有回味的感觉。
师:这也有可能。我们再猜。
生:船夫技术好,因为只有是在威尼斯,才有那样身手敏捷的船夫,他会逢人便夸的。
师:这个肯定得夸。你觉得是哪个画面?
生:有可能是小艇似新月的画面,那是威尼斯的象征。
师:这也肯定得夸!还有同学想猜,你来。
生:我觉得,如果说是作者回国后逢人便夸的,最有可能的还是船夫技术好!
师:那当然,肯定会夸。我们不妨先到这个画面去看看,在文章当中找到描写船夫驾驶技术好的片段,自个儿读一读,哪个地方的描写让你活灵活现地感受到船夫的技术确实了得,就多读几遍,感受感受。
(大屏幕出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 生齐读。
师:哪个地方活灵活现地让你感受到船夫驾驶技术了得?
生:“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因为乘客的眼睛都已经看花了,眼花缭乱,但是船夫还可以作急转弯,而且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师:你说的是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的向后倒退这一处,但这一处根本没有正面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你是怎么感受到船夫的驾驶技术高的呢?
生:因为他这里运用了一个比喻,飞一般,来形容船夫的驾驶非常快,乘客的眼睛看两边的建筑物已经看花了,但是船夫还能作急转弯。
师:我明白了,你是说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和我们的眼睛忙极了这一个比较中,看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非常高。你读出这种感觉。
&&& 生读。
师:好的,体会得不错。还从哪里你活灵活现地感受到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师:我建议你从“不管怎么拥挤”这里读起!来。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我从这个句子感受到,在我们印象当中急转弯只有车子才能做到。小船的速度应该是比较慢的,而这里说小船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还能做急转弯。所以我从这里感受到船夫的驾驶技术非常好。
师:刚才他读的这句话很长,我们先来读一下。
生:(齐读)“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师:这段话非常长,你认为是哪些词语的链接,使这段文字非常有节奏?哪些词语?
生:不管……总能……总能……而且……
师:对,是这些关联词。如果我把这些关联词拿掉。你听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范读:拥挤的地方,他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能平稳地穿过,速度非常快,能作急转弯。)
生:有点别扭。没有加关联词,读起来不舒服。
师:有点不舒服的感觉。你的感觉是……
生:我觉得这些句子就好像断开了一样,连接很不自然,坑坑洼洼的。
师:就好像车轮碾过之后,突然之间卡壳的感觉!加了关联词就很顺了,你读出很顺的感觉。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师:读句子读通顺还不够,还要读出这个句子的节奏感来,我把关联词语拿掉了,你觉得这句子的节奏怎么样?
生:我觉得句子的节奏就乱了。
师:像船夫在驾驶小艇那种很顺溜、很舒服、很惬意的感觉还有吗?
&&& 生:没有了。
师:你来把船夫驾驶的节奏感读出来。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师:对!这感觉就非常顺滑了。来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船夫驾驶的节奏感来!
生:(齐读)“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师:(音乐响起)来,请根据老师的描述,我们一起合作,把船夫的高超技术读出来。
师:那是一个威尼斯市民大聚会的日子,河道上人山人海,但不管……
生:(接)“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师:哎呀!不好了,前面两艘小艇一夹,遇到极窄的地方……
生:(接)“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师:那是一个威尼斯市市长选举的日子,人们簇拥着前去投票,河道从清晨开始便拥堵起来,但不管……
生:(接)“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师:看,前面的河道被建筑物挡住了,遇到极窄的地方……
生:(接)“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师:那是一个电影院散场的深夜,人们都急着回家,河道顿时热闹了起来,但不管……
生:(接)“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师:过一个转弯角,遇到极窄的地方……
生:(接)“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师:好,现在让我们连起来,读出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 生齐读。
师:驾驶威尼斯小艇的船夫技术是如此的高超,也难怪马克·吐温坐在船舱里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大屏幕出示:“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 生齐读。
师:是呀!真的有说不完的情趣,还是那个词——情趣,情调和趣味。
师:面对着这样一位技术高超的船夫,如果此刻,你正跟随着马克·吐温先生坐在游览的小艇上,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打开窗帘,你或许环顾两岸,或许仰望天空,或许打量小艇,又或许俯视河水,你会发现怎样的一幅幅属于自己的情趣画面呢?你会看见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拿起笔来把你看到的画面写一写。(大屏幕出示: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有说不完的情趣。)
生在小提琴声中集体练笔。
师:(生练笔后交流)你脑中看到怎样的画面,那是属于你自己的情趣的画面,把你写的带到这段话中去。
生: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着湛蓝湛蓝的天,望着碧绿碧绿的水,鸟儿成群结队,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有说不完的情趣。
师:鸟儿飞翔,鱼儿游弋……那是属于你自己的威尼斯的说不完的情趣。
生: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用手撩着碧绿的湖水,有时小鱼还亲热的啄食着我们的手,有说不完的情趣。
师:用手摸威尼斯的湖水,鱼儿还啄食你的小手,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生: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看看清澈见底的湖水,看看蔚蓝的天空,还有来来往往的行人,树上有叽叽喳喳的歌唱家小鸟,有说不完的情趣。
师:是呀!连小鸟也来加入到你这个充满情趣的画面中来了。乘坐在威尼斯的小艇里面,有蓝天、碧水、鸟儿作伴、鱼儿相拥……也难怪马克·吐温坐在船舱里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大屏幕出示:“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 生齐读。
师:是呀!真的有说不完的情趣,还是那个词——情趣,情调和趣味。
师:好了,这就是马克·吐温笔下的船夫驾驶技术好,我们细细地品味到个中的情趣和味道。
我想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小艇似新月,乘客谈笑欢,沉沉入睡了,肯定也充满了情趣和趣味的。如果,再把船夫驾驶技术好、小艇似新月,乘客谈笑欢,沉沉入睡这四幅主题的画面连接在一起,(在小提琴音乐声中,大屏幕出示:驾驶技术好、小艇似新月,乘客谈笑欢,沉沉入睡了,四幅主题下的多个画面连续滚动、多重层叠的镜头)你或许又会发现威尼斯的另外的一种情味和曲调,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记得我为肖绍国所作的上一次评点是他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的课堂实录,标题是《破译林海音语言的密码》。而这次实录的标题是《见到文字的一种情趣》。这里的文字含义颇丰,既指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也可以泛指文章。这在古汉语中是常见的。由“语言”(包括了口头的和书面的)到“文字”,肖绍国的课堂研究似乎又进了一层。说白了,语文教学虽然涵盖着听说读写,但重难点还是在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上,要舍得在打好“文字功底”上花功夫。《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教学,其最大的特点,正是对文字的专注和痴迷。
我之所以特别看重这一点,便是基于“国人文字功底式微”这一严酷现实。对此,各大媒体已有报道,恕不赘述。尽管造成这一问题的归因很多,但小学语文教学亦不无责任。小学是基础的基础,在语言文字、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化的相互关系中,小学宜多侧重于语言文字,应当能为大家所认同。但值得反思的是当下小学语文课中的文字教学正在不断遭遇淡化。因此,肖绍国“见到文字的一种情趣”所显示的研究取向是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赞赏的。“评课”的指向可以很宽、很远,但必须离教学现实问题很近。
一位中学的著名特级教师认为“语文课独立价值是文字。语文课首要上成文字课。语文老师首要是文字师。若关注精神,也要有文字引发,由文字贯穿,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我很赞赏这番真知灼见。现在,肖绍国的《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课例,正可以成为这方面的一个有力佐证。
一、读文字,声韵珠落玉盘
文字有声韵之美。鲁迅先生早就指出:汉字“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然而,我们对文字的形美和意美关注较多,但对其声美,却常有疏漏。但在肖绍国的课堂里并非如此。他指导学生读课题,以两种读法让大家比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节奏和重音落在“小艇”上,那韵味就会不一般。在读作者“马克·吐温”时,引导大家体味轻声的合理运用,才能读出味道。读到“操纵”时,对两个平舌音的辨读;读到“哗”字时,又对多音字作了适时的顺学而导……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对文字声韵之美的品尝入微。当然,在一般的课堂里,教师也会比较重视对朗读的情感基调的把握指导,但能注重落实到文字,却是汉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这是因为汉语是以文字为基础的表意文字,这与采用表音文字的国家不一样。他们用20几个字母就可以拼读、拼写本国的语言。虽然拼音文字也是文字,但根本不存在如汉字的三码(音、形、义)结合,复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用的特点。而将声韵之美落实到文字,也正是教中国语文所必需的中国功夫。朱熹的“凡读书……须要讲得字字响亮”(《训学斋规》)“读书须是仔细。逐字逐句,要见着落”(《朱子语类辑略·卷二》)也都强调了文字音韵之美,在读书中是应当予以充分重视的。
二、识文字,辨形一丝不苟
《山西晚报》(日)有文章说,近年来在很多中小学举行的语文考试中,“错别字辨识”一类的基础知识,得分率常常不足60%。有的孩子“的”“地”“得”和最基本的标点符号的用法都不会。一篇500多字的周记中就有40多个错别字。这说明学习中国语文,识文断字的训练不可等闲视之。汉字中3500个常用字,形音义各不相同,其交叉混杂所带来的识记干扰,无疑是一个大问题。为此,重视识字辨文,是本案教学的一大亮点。尽管《威尼斯的小艇》是五年级的课文,但肖绍国同志仍十分重视这方面的训练,确实非常必要。他在大屏幕上出示的两组词语,分列左右。左边一组:“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船舱软软”“轻快灵活”;右边一组:“操纵自如”“左拐右拐”“高声谈笑”“哗笑告别”。这不尽体现了词语所归类(左边描写小艇,右边描述驾驶小艇的情趣),而且集中了许多需要识字辨形的文字。如对舟字旁字群(船、艄、舱、艇)的比较;对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字“艄”与“梢”的辨识;对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舱”的书写,“操纵”的平舌音、“哗”多音的点拨)又予以适时的因势利导。显然,对这些文字功底的一丝不苟,正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在所谓“深度开发”“追求高雅”趋向下的普遍缺失。
三、悟文字,赏识蕴意无限
清朝的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过:“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在汉语中,文字不只是一个一个的符号,它常以意取胜,一个字有时可以成为一个标题的题眼,一首诗的诗眼乃至一篇文章的文眼,可以统帅一个标题,或一首诗乃至一篇文章。浩瀚的精神内涵竟可以落脚于一个文字,正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如“爱”“恨”“情”“仇”等等,其包孕量却是难以估量的。所以,汉字的形、音、义中,灵魂是“义”,即便只是一个字的义,也可以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而灵动。所以汉语中的字不可与许多国家直接记音的标音文字相等同。汉字的这种特点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观念。文化功夫之重要正源于此。肖绍国正是由此出发,把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威尼斯的小艇》,只落实在“情趣”二字,并以词典中的两种解释:一为“心情志趣”,一为“情调趣味”加以阐发。那么,在马克·吐温的眼里,“情调”和“趣味”具体又指什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说说自己的理解。于是,“情”“趣”二字引发了学生的自由解读:有体会到从小艇外形特征中见情趣的;有诉说船夫的驾驶技术中品情趣的;有从船客坐船的心情中识情趣的;有从见到两岸的街景和石桥中悟情趣的;还有在威尼斯不一般的夜景中知情趣的……生成了活跃的课堂互动对话。这不是一般的教师组织解读的技巧问题,更有意义的是突出了对学生文字功夫的训练价值,“情”和“趣”都是极普通、极平常的字,竟可以涵盖全文的丰富内蕴,可谓平字见奇、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了。这是十分重要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若长此积累,又如何不能沉淀为一个人的优秀语文素养。
四、用文字,尽诉胸臆春秋
在本课收官前,肖绍国老师设计了一项表达训练:“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有说不完的情趣。”要大家想象假如自己就是一个游客,坐在小艇里,又会有怎样的情趣。老师给出的“你或许环顾两岸,或许仰望天空,或许打量小艇,或许俯视河水”则是可供选择的四个视角。这一书写训练,无疑是学生初读课文之后的自然延伸,情动于中而发于文字。须知文字功夫最终要在“用”上,对照当下语文课堂的严重“失写症”,这一安排自然是可圈可点。学习语文的课堂竟然可以大多数的课堂上不动笔,这不能不认为是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咄咄怪事。
当然,作为第一课时,学生是还可以拥有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的,更多地体现放手让儿童自学互教,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应该是一个可以继续探索的教学视野。
肖绍国著的《诗画语文》集中反映了他的语文教育理念和课堂风格,博得不少同仁的好评。语文的魅力就在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这种魅力之源首先就体现在文字上。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过:“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确实,中国的每一个文字,又何尝不是“诗画文字”。
道兮归来!中国的语文教师须要有对文字的痴迷与敬畏。这是一种民族的责任,时代的担当。让“文字功夫”能陪伴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精神成长,以弘扬3600年(从甲骨文算起)华夏文化瑰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威尼斯的小艇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