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实践不少于6个月是自己找实习吗

北京考试报
信息检索:
每周两期,周三、周六出版
订 报 代 号:1―104
您当前的位置: >
树木成林 树人成材 ――行进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刘 婧 文并摄
  &我们的园子虽不大,却是极精致的。&北京林业大学大二生宋天睿这样评价自己的学校。
  清晨的北林大,树林阴翳,芳草萋萋。走在路上,时而路过一棵参天大树,时而邂逅一处亭台轩榭,时而听闻莺啼燕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动一静都仿佛被赋予了灵魂,等待着生活在园子里的人用心去触摸。&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在这所学校,树木和树人、乐山水和乐己同等重要。
20棵&小苗&与2名园丁
  &我将园区的主题定义为植物文化创意园,希望能打造成可以赏、玩、用植物三位一体的园区。其中设置了5个景区,分别是&寻芳不觉醉流霞&、&花妖树怪亦多情&、&莫得攀折为离愁&、&一朵佳人玉钗上&以及&夕餐缤纷之落英&。&如果不是看到挂在墙壁上的植物园规划图,记者一度认为这里是文学院。而这只是一堂园林专业课。学生万映伶正在展示自己的创意。
  &我来说一下需要改进的地方。&听完万映伶的作品讲解,一直坐在学生中的董丽教授站起来点评。&我们做的是1∶2000的图,每一笔的精准度要把握清楚&&大小空间要有主有次,路边有进退的空间供游客停留,做草坪时要有林园线。&另一位老师王美仙从整体出发提出了要求:&每个景区在规划时既要有美的元素,又要有功能性。这需要整体规划,找到平衡点。&
  园林学院副院长刘尧说,这样的课堂是学院&精品化&教学的一个缩影。园林设计课等专业核心课程,由两位老师共同带领一个班完成。学生先上台讲解自己的作品,不同的老师从不同角度点评。这种&大课&一上就是半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并获得老师的指导。每个设计方案从前期调研构思,到初稿、点评、修改,再到最后完成,通常需要几周时间。正是在这种师生密切的互动、点评和修改中,学生体验到了专业的乐趣。
  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许舒涵毕业于北京四中,在拿到北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手里早已握着国外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在北林大听了几节课后,许舒涵就再也迈不出一步了。&我数学不错,本来想学习和数学相关的经济金融学。但接触了规划设计之后,就涌现出源源不断的活力,和解答数学题不一样,不是一个特定公式让你去做出答案,需要不断观察、思考、创新,永远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园林学院梁希实验班,&小苗&得到的呵护更多。王美琳在大一结束时通过考试选拔进入这个实验班,从此&走向了人生巅峰&。实验班的教室布置得像办公室,每个人都有一张办公桌,上面摞满了图纸和书籍。&院长亲自给我们评图,研究生导师给我们讲课。&王美琳说。更让她骄傲的是,老师设计的风景园林项目遍布世界各地,每当路过这些园林时,自豪感总会油然而生。
  学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穆琳说,为了培养基础好、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学生,学校设有5个梁希实验班,分别是园林学院梁希实验班、梁希实验班(林学类)、梁希实验班(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梁希实验班(农林经济管理)、梁希实验班(木工与林化),每个班20至35人,未来可供选择学习的专业方向不同,但都是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其中园林学院梁希实验班是从风景园林、园林、观赏园艺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和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选拔,其他实验班都是在新生入校即进行选拔。实验班使用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有的还实行导师制,学生在保研、奖助学金、科研训练等方面享受特殊政策,50%以上的学生可以保送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北林大,&实习实践的课程特别多&被学生频频提到。学校教务处处长于志明说,北林大一直坚持让学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这个大地既有校内的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苗圃和树木园、博物馆、温室、木工厂、金工厂、实验林场等实习实训基地,也有遍布全国的142个实习实践基地,其中4个基地成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成为&北京市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生的课堂遍布全国,从云南的南方森林,到东北的原始森林,从苏杭的园林亭台,到颐和园的湖光山色&&林学院教学副院长田呈明介绍,大一暑假,学生会跟着老师进入原始森林,采集标本,研究植被演化,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学校在山西、吉林等地都建有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本科生可利用假期在生态站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林学院30%以上的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
  林学院学生杨阳说,刚来学校时,她是容易梨花带雨的小女生,但在专业实践中,她的&热血&被采植物、抓昆虫点燃,有时为了集满一个目的昆虫而到处抓蟑螂。&当经历过一粒种子长成一株小苗的喜悦、体会过将不同纲目的虫子抓回来做成标本的成就感时,感觉自己真的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田呈明介绍,林学院的教学经费一半以上都用在学生的实习中,&让他们走进真正的原始森林,在林场、公园、自然保护区里,体验生物的多样性,领会林学深奥的知识。&
  学生早已习惯了与山为伴、以林为友。林学专业的邵钰莹回忆:&老师带大家上山认动植物,吃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一起翻山越岭,不知走了多少里路。&森林保护专业的孙晓婷梦想毕业后当个森林医生,出门逛街时爱跑到路边看看树上是否有害虫,如果哪棵树叶子蔫了,还要停下来诊断诊断。城市林业专业的杜君蓉所学专业与城市建设及人居健康密切相关,如何更有效、更科学地对城市建成区和近郊的森林、林带和其他形式的绿地进行结构规划和设计,是其学习及研究的重点。
  在实践中获得的灵感,让学生的创新无处不在。用地沟油做成的肥皂、利用城市水回收及雨水收集构建下沉式城市森林等,学生的创意在环保大赛中屡次获奖。学校设置创新学分,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
在打磨中成&材&
  &你能数清木片有多少年轮,你能数清家具上有多少榫卯,但你数不清我有多爱你&&&在刚刚过去的&5&20表白节&中,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这样对母校表达自己的爱。
  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用实验室里的身影,专业会议上的声音、SCI论文上的观点、设计大赛上的荣誉,诉说着对母校和专业的热爱。
  &从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不是去当木匠。木材专业是可以&自己生长&的专业。随着对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重视程度的提升,木结构建筑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也将愈发明朗。&材料学院木工系主任母军说,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高端设计和高层管理。
  除普通班外,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还包括梁希实验班和中加合作办学班。中加合作办学班由北京林业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世界排名前30位)按&3+2&模式培养,国内3年、国外2年。出国期间,学生可在加拿大的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带薪实习,毕业后取得双学位。同时,学校在梁希班中选拔优秀人才送到UBC学习,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从应用型人才到研究型人才均可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母军说:&我们培养的不仅是专业人才,更是社会发展急需的栋梁之&材&。&
  走进材料学院,到处都充斥着&木文化&:每个门口都有木板雕刻而成的门牌号;推开3楼古典家具展室的门,映入眼帘的是古建筑风格的木门、古色古香的厅堂桌椅,古朴的置物架上摆满各种木质的小玩意儿,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正在这座木制品的&博物馆&里上课。
  伴着木制品特有的香氛,家具系老师张帆开始了她的课程,从家具的&材、形、艺、韵&到制造家具时所使用的不同榫卯特性,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木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难以割舍的情节。时下仿古家具成为时尚,在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张帆说,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一直坚持工科背景兼顾艺术修养的培养模式,学生既可从事家具产品的设计研发,也可从事工艺技术研发、产品营销或企业管理等工作。学生经常参观家具展,拓宽视野,自己动手找木材、做家具,在这样的&打磨&中渐渐成&材&。
  王英杰,家具设计与制造方向学生,设计的可拆装家具以优异成绩通过了金斧奖中国家具设计大赛初赛。他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画家,现在却很享受作品从&画中走出来&。&虽然也学素描、色彩课程,但和画家不一样,我们笔下的作品是要成为实物并具有使用价值的。&王英杰自豪地说。
  和具有艺术气息的&王英杰们&不同,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隐隐流露着学者风范,含蓄而内敛。他们所学的内容,就是把木材当成一种生态材料去识别、有效加工利用,如木质地板、门窗、室内装饰材料以及木结构建筑等。&从树采伐下来的那一刻就由我们接手,到走进千家万户都需要研究木材的特性。&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王振宇说,&学院提供的坚实的科研基础,让我们找到了当研究生的感觉,不仅学术水平得到了提升,发展方向也拓宽了&&与木结缘,我们终将成&材&!&我关注的版块:
查看: 3853|回复: 3
技术员, 积分 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土木币1194
一个考入北林园林硕士的考生心得!鄙人感觉有些内容对其他专业同样适用!!推荐看看!!
& & 一个考入北林园林硕士的考生心得!鄙人感觉有些内容对其他专业同样适用!!推荐看看!!
& &&&先报下分数吧:政治73英语56园建120园设140。目前在等复试结果~
& && &现在把我的经验贴出来,希望可以对想考北林的人们有所帮助 ~~嘿嘿&&。另外感谢a-one姐姐,去年我看过她的文章,还有叶丫姐姐以及这里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告诉我复试地点的那个好心人~~~嘿) 谢谢!
& &&&大家好,我刚刚参加完北林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听说一些师弟师妹想听我讲讲考研经验,我担心当面讲的话会不可避免的遗漏某些细节,所以决定认真整理一下我的思路,并且以书面的形式讲给你们听,这样就不会遗漏任何我认为对你们有用的细节了,毕竟细节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1·已经下定决心的人可以跳过不看的一些话:
& && &我一直知道自己很喜欢绘画,即使大一时因为在课上画图而挂了思修,但我依然认为这样的牺牲很值得。(坏例子啦但是。。。详见下文吧。。。)
& && &恩,我是想告诉你们,知道并且坚持自己的爱好很重要,如果你不喜欢园林设计,对这方面完全没有兴趣,那么最好不要走这条路,即使你很用功,但是我认为在设计中兴趣和才能比勤奋更加重要(个人想法啦,给那些犹豫不决的人)。
& && &“下文”开始!被挂了的思修使得我失去了保研资格,断绝了这条温暖的后路,我只能往前走(而且也和许多人说了要考北林……..)北林是众多园林人的梦想,当然我也不例外,大二下学期就有了考它的想法,虽然我知道有点难但是这是我唯一的出路,如此灿烂又是如此微亮,我想正是这样一种境况引领着我一直走下去的吧。谢谢那个齐老师。还有就是我所敬仰的孙筱祥先生,我总是希望可以走近他。
& && & 我是想说,身陷困境,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你足够坚定。
& && &当然在动荡的大四我也有过动摇。当许多人保研成功的时候我变得莫名的恐慌,周围共同奋斗的朋友一下子少了好多,没有保研的人们也开始计划找工作和计划明年再考。那一段时间,我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我甚至想到过放弃我的梦想,但是我始终记挂着北林的锋芒,就这样被它诱惑着走了下去,走到今天,走到可以讲一些我认为重要的东西给你们听。
& && &我始终记得一个考研励志老师说过的话:&再怎么样,你也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在考清华时落榜的~&北林,就是我心中园林界的清华。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想去哪里想做什么?无论怎样,你都应该去试一试,我想说,当梦想实现的时候真的很美好。
& &&&看不到前方的路,并非因为我们身陷黑暗,也许我们正处光芒之中。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选择的路是正确的,那么,不要放弃!也许你们现在听来这像是完全没有用的忠告(我第一次听到时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无论如何,请你记得忠于自己下定决心后的梦想。
& &*另外还有就是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复习。
& &*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没道理反悔。
2·考研经验总结——给决定要考研的朋友们
& & (1)关于快设
& && &上面说过,我大二就想到了要考北林并且和许多人说过我的想法,但是你们大可不必这么早就定下自己的志愿,我真正下定决心是在大四上学期(9,10月)呢,当然了北林只考两门设计,所以不用背其它的专业书,如果你想考别的学校,比如清华同济或者天大,最好从大二就开始准备了。
& && & 虽然不用过早定下志愿,但是原始积累工作是要一直做着的。孟先生曾经说过每天要画一幅速写,这是极其必要的,利用五六分钟可以画画手指啊笔啊树啊什么的,尽量画你感兴趣的东西,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倦怠但是也没必要强迫自己画图,开始时会画得很不满意甚至撕掉,但是坚持下去总会好的。&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笔&——我总是对自己这样说。另外孟先生还让我们做读书笔记,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我很喜欢泡在图书馆,在那里读读书做做笔记,抄下我认为很好的构思或者理念,但是最好不要把书借回来,我有个经验,就是借回来的书总是会原封不动的到期还回去,所以在图书馆看就可以了~这个工作最好在大四之前大量进行,至少要看完图书馆里你感兴趣的所有图书,从中找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风格,随手画画草图。(像我,在建筑方面就比较喜欢安藤忠雄和中国传统民居)大师们的作品是一定要看的~另外我还喜欢看旅游类和设计类的图书,比如海报包装纸品工业设计之类的(特别是瑞丽家居~),设计是相通的,多看看这类图书可以更新你的创造力。另外还有,多去公园转转,拍拍照片画画速写做做分析。
& && &&&到了大四前的那个暑假就要开始大量画图了。我当时去宜家买了一卷儿童绘图纸,每天大约画半米纸,什么都可以画,但是最多的是钢笔线图(樱花牌01和08 号笔),我个人的风格是钢笔淡彩,所以马克用色不多。在暑假里大家可以练出自己的风格,找出自己常用的颜色,我常用的大约有十几只,这样考试时可以节省时间。暑假就是一个绘图实验阶段,找出属于你的画风,工具,以及纸张。另外还有一项工作可以进行,就是临摹平面立面图,我当时临摹的是林业出版社的园林建筑设计,主要是茶室码头一类,按照1:200的比例画在白色复印纸上(北林考试时要求用A3白色复印纸)用于记忆空间尺度,同时注意制图规范,比如指北针及一些常识性数字。在训练后期,比如开学后,就可以找来历年真题做做了,刚开始做时不用按三小时来要求自己,在做之前要静下心来仔细研究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提出最优方案,画完之后找老师改改,这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建筑设计!(我就是因为考研之前没有找老师改图所以建筑分数低了一些。。。)改图找所报学校的老师当然好,但是我认为请孟老师帮忙改一下就完全可以了,听听他的意见,思考一下自己的不足,之后前进。在考前两三个月就可以开始培养时间观念了,其实这整个过程都是连贯的,一切顺其自然,只要前期工作都按部就班地做好了,那么到时候自然水到渠成。说来惭愧,我考前没有进行过模拟快题设计。。。但是我平常会考虑一下排版问题,会纪录下画每一部分图的时间,会想想考试时怎样安排时间。虽然之前没有画过三小时快设,但是我知道考试时自己可以画完。当然,考试之前模拟练习一下会更好啦!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平常会在头脑中演练考试情景,想好一切细节问题的处理方法,这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吧。
& && & 应当注意的是,大四开学之后就不要四处搜集信息了,不要再问“好不好考?难度有多大?能不能考上?”之类的问题了,这样做容易扰乱心态。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知道报考信息就可以了。知道得越多并不一定会使事情越好,无知者无畏嘛!一切都要强迫自己向积极的方向看,忽略掉消极的有害的东西。我当时就把外界干扰的因素降到了最低,没有去找导师没有去找学长没有上网到处了解信息,当然,这么做还是有一点点风险的啦~~还有就是偶尔去去北林的论坛也不错~~。
& & 北林的考试要求用A3白色复印纸,考试时可以多带一些纸张,对于稳定心情有很大帮助哦~~还有就是考快设那天要带上小画板,我们这次考试允许站着画。在考试前把常用工具码放在桌子上,之后就是等待,喝水,拿到装有考卷的信封,撕开,仔细读题画出重点,用蓝笔画出要完成的项目(每画完一项就用红笔划去一项),快速思考,计算面积,思考场地,出方案,快画。
& &&&我当时考试时带的工具有:画板,马克笔(常用的十几支放桌上,剩下的放位斗里),樱花针管笔(005,01,02,08),MARCO彩铅(红白黄绿蓝棕),每门带八张白色复印纸(用了两到三张),STAEDTLER yellow pencil 134-HB 一只,自动铅笔一只,笔帽形MAPED转笔刀,橡皮两块,平行滚尺,手表恩。。。就这些了~~
(2)关于政治
& &&&政治可以晚些再准备,到了九月份再开始着手复习,不用着急。大四开学后可以报于素云老师的政治辅导班(到时候在旧教门口会有通知)。报上后跟着于老师复习就行了,完全不用担心,但是对于政治一定要上心,毕竟这门课很好得分。南方实习也许会耽误一些课,但是也完全不用担心,可以借来磁带听~~
(3)关于英语
英语嘛这个这个,我实在没什么发言权的,不过好歹过了。。。我趁暑假做完了朱泰祺的考研辅导书,个人觉得进步还蛮大的~~英语和政治不同,需要早准备。
(4)我的作息时间表(考前一两个月)
6:30起床,读英语(单词,作文)大约一小时
8:00到教室,政治(到九点五十)英语(到十一点三十),看累了可以画画图~~
中午午休一小时,最好回宿舍睡一觉~~不要嫌麻烦
晚上做英语政治题
十二点睡觉,睡前想想明天的目标和计划
& &&&现在想想,锻炼身体也是颇重要的,因为我考前就病了一场,当时很着急。。。所以大家可以每天跑跑步~~,吃些有利健康的东西。
& && &先说这么多吧,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来交流一下~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嘿嘿。大家要加油哦!
技术员, 积分 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高手!受益非浅!谢谢楼主!高手!受益非浅!谢谢楼主!
技术员, 积分 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楼主是北林本科生吗?
感觉你本身的手绘就不错呀~以前学过美术吗?
技术员, 积分 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我还不知道考哪呢,我在北方生活了20多个春秋,有些疑惑是不是应该借着上研究生的机会去南方生活一下呢,那里有我不认识的植物,而且机会比这边多,对于园林专业是不是南方好些
8-1(商易宝)
8-2(英才网)
8-3(媒体广告)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物流研究生找工作.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去大公司实习还是去创业公司实习好?
本人大三,暑假即将实习,想做互联网产品设计/运营。大二暑假去过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实习。大三有去靠谱创业公司实习的想法。请问去这两类公司各有什么利弊?关于实习的选择有什么建议?谢谢:)
(大公司如百度、腾讯,创业公司如创新工场、小米科技等)
按投票排序
260 个回答
原作者:, Quip工程师,之前在Google,Quora, Ooyala工作担任技术主管。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最近问我如何从几个工作机会中选择。是应该接受更成熟的高科技公司,像谷歌或Facebook的软件工程师职位,还是在快速增长的中型公司?还是在一个小但有前途的创业公司?其实更多的人想问:当我们需要从一些工作机会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 我们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一般来说钱和地理位置是经常起作用。但如果我去建议的话,最重要的是如何最优化的学习 - 无论是学习如何写出更好的代码,如何打造一个产品,如何领导一个团队,或者别的东西 - 从工作环境中选择能学最多的。这对刚毕业大学生尤其如此。当你工作了一段时间,建立不错的基础,为未来职业发展机会提供更多的可能。即使是学习,也有许多维度。你学习的最佳场所部分取决于地方,另一部分取决与自己的喜好和舒适度。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讨论学习的十个重要方面。1.公司与团队成长当桑德伯格在决定是否加入谷歌。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给的宝贵忠告是:“如果你坐上了一艘火箭飞船,不要问什么座位号。赶紧上车。“ 这个建议为她的职业生涯快速发展打开了大门,她后来成为了Facebook的COO。更快增长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责任。在快速发展的公司,往往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意味着你有充分的机会去学习,有很大影响力。增长也意味着它更容易吸引人才,这反过来又使得它更容易建立一个强大的团队,以产生更多的增长。而另一方面,如果缺乏增长导致停滞和政治斗争,员工可能会视野局限失去分享的机会。最后变得更难找到并留住人才。按照桑德伯格的思想,你可以找到下列特质的公司,它们规模不断壮大基于某种增长指标, 比如每周活跃用户的增长速度,全年性收入,员工人数,或者一些核心业务考量。公司一般都会保护这些数字,所以你要尽可能去找到它们。即使在更成熟的公司,不同的团队根据公司重点以不同的速度发展。找到那些正在成长的地方提高你的学习速度。2.培训与辅导一些老牌公司投入不少资源去开发新手的培训教材。例如谷歌,编制名为codelabs去解释他们是如何使用那些核心系统和为什么存在,编译不同的编程语言的最佳实践和设计文档去解释缘由和细节背后的基础设施指南。我当时加入谷歌的搜索质量团队在我硕士毕业之后,我的第一个半年我吸收了巨量学习资料。如果你很好奇并主动地学习,在更成熟的高科技公司经常会有一个巨大的知识库提供给你。较小的公司将不会有相同体积的资源,但即使创业公司,也知道让新员工尽快熟悉和投资创建类似学习库的重要性。例如,我在Quora的,我们写我们自己的codelabs,帮助新员工学习关键点,我们给新员工分配导师,以确保他们有效地不断提升。现在我们已经写了丰富的产品规格,设计文档,最佳实践指南,并且我们已经在公司内部做书面和共享有用的资料。我们的内部资源,无论是质量和记录知识量都比我们26人的团队要放大很多。3.团队“你是你花时间最多的五个人的平均值,”美国企业家吉姆·罗恩曾说。你每天跟谁一起工作对自己的学习速度会产生难以置信的巨大影响。当你你决定在哪里工作,你了解到的会一起共事的人,要确保他们是不是值得你学习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在大公司你很难了解你的团队。当我在谷歌2005年申请工作时,公司没有多少新员工队伍,直到他们已经接受了工作Offer。当拥有近10000名员工的时候,工程师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者领导能力的差异实际上是相当高的。所以,除非你已经预先知道为特定的团队工作,你可能会被分配到一个强大的团队或运气不好分到一般的。此外在更成熟的公司换组会产生问题 - 典型的期望是,你会留在一个团队中至少工作6个月到一年 - 这就意味最初的团队分配很重要,为了你的职业发展和工作幸福。相反,在一个小型创业公司,或者中等规模的公司,你通常已经在面试中遇到你以后你工作的大部分人。你甚至可以在谷歌和LinkedIn查找他们的工作经历,做一下背景调查,以确保他们是伟大的人(仅仅让公司这样做背景调查是不够的)。这样你可以对你的团队有更好的感觉。4.节奏初创企业一般比大公司工作节奏更快,中型公司往往两者之间。在大公司,提交代码审查的周期从每周,到每两周或每月发布;上线准备;正式产品审批会议的所有组织结构会避免一些产品分裂。但是,结构往往以发展速度为代价。在初创公司,持续部署(其中每一个代码提交都可以上线),后提交的代码审查和轻量的审批流程的旨在允许快速迭代,同时提供了基本的质量控制。在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工作往往意味着更长工作时间(我曾经工作每周60-80小时),但也不一定。Treehouse工作4天,32小时每周。 而在Quip,我的很多同事都有家庭和孩子,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平衡工作计划,许多人每周按40小时正常工作。5.项目结构在大公司,你可能会很长时间专注于同样的团队成员和特定领域。例如,在谷歌,我第一年就做查询优化的工作,第二年就只做搜索的UI实验。如果你有一个特定的兴趣和领域可能也不错。在成熟公司项目也往往更有条理,你可从你的技术主管,产品经理或经理能更多的指导。在一个小公司,你能否发现同样的兴趣点和深度取决于特定的团队结构。在Ooyala的,我在那经历了30到70名员工成长,作为技术主管,几乎集中花了一年时间把分析的技术做到领先。而另一方面,在Quora和Quip,团队结构已经更加流畅 - 做一个项目几个星期就转到别的是很经常的。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有机会在工作中接触用户增长,实验框架,移动端,运维,推荐,垃圾邮件检测,分析及更多的领域。项目的多样性有助于加快自己的学习曲线。6.自治与影响力由于在一个更小的团队的创业公司,对很多产品功能直接掌控,你最终会比在一家大公司有显著自主权和影响力。当我在谷歌工作过的UI实验组,任何明显改变(甚至实验)必须经过每周UI审查,然后由搜索产品VP,玛丽莎梅耶去批准。在创业公司,你可能会做出许多由自己或团队的决定。这种影响在产品层面(哪些做哪些不做,以及如何构建它)都适用,并在团队层次上(怎么做招聘和面试,如何安排团队优先级,鼓励什么编程实践)。而这意味着你将有一个更大机会去影响产品和团队,这又可以推动你在工作中更好的学习。而在一个更成熟的公司,如谷歌,很难发挥一样大的影响力,因为许多做法已经深入人心。7.规模在更成熟的公司的,虽然可能更难以发挥影响力,但你能通过他们更大的规模做出很大的影响力的事。比如谷歌提供数十亿的查询,每天PB级数据。 Facebook有超过13亿的月活跃用户。 Netflix公司占了美国所有的互联网流量的三分之一。 如果你对大数据和流量的问题感兴趣,肯定在更成熟的企业更容易找到机会。在规模较小的公司,你可能会发现机会,比如在Amazon Web Services运行机器或分析使用Elastic Map Reduce运行数据,但它数据量是很小。这就是说,你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规模数十亿的计算,让你觉得有很大的区别。数字规模重要性取决于你是否有这种价值需求,要解决的问题的类型是否需要这么多的数据。对于像机器学习领域,例如,你需要一定的规模数据才能建立有效的模型。8.自力更生在创业公司,在你不知道的代码库去查看并修改,创造多种工具,帮助自己更快迭代,这能让你走的更远。在规模较大的公司,你可以指望专业团队去配置数据库达到更快运行速度,修正错误的编译器,创建构建工具,并监督线上服务。在创业公司,你可能会自己负责找出上面的问题。你仍然可以用用第三方咨询,但最终的责任还是落在了你身上。你的独立水平加速或损害你的学习曲线吗?这最终取决于学习者你的类型 - 你是更加自我导向还是更喜欢更多的指导?9.失败风险在创业公司,你很可能会采取降薪以换取更多的股权,但如果你加入多轮以后的公司,有一般不会有生计的风险,比如你可以租一个办公室公寓或者外出吃拉面。如果你在硅谷,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而工程人员的需求是如此之高,真的不难找到另一份工作。更大的风险是,创业公司不增长,最后无缘无故结束了,而你没有对结果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这类型的风险不仅仅是适用于创业公司。在大公司,你工作的一个新项目(甚至是一个新功能),也有被砍的类似风险。在谷歌我也看到有些项目几个月或几年工作后从未推出。失败是可以有学习的机会,只要你在结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在下一次改变你的行为去避免覆辙。但是当失败出现在从你的影响圈之外时,这样学习是比较有限的。当你对结果可以产生较大的决定权时,你会学到更多。10.联系人脉联系新人是一个很好的打开你头脑思维的方式,也让你更多地了解周围令人兴奋的事情。加强人脉与你的关系还可以帮助你找到未来的新的偶然机会。在创业或中型公司公司易让你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主要因为小公司对付的问题一般都很难,而且他们愿意投入时间来帮助对方成功。虽然说即使在一家更成熟的公司也没有人能阻拦你去社交。但特别是如果你在像硅谷这样的技术中心工作,有足够的活动(派对,烧烤,聚餐,黑客比赛,技术讲座等),在那里你可以跟别人共享相同的兴趣。你甚至可能会在一些热门咖啡店里碰到一些技术人员。
去有靠谱职位的大公司,去有靠谱人的小公司。好吧,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你是否有能力判断了?以你现在的阅历应该是不够的,所以你不要这么烦恼了,先干起来吧!
对于一个计算机系学生来说,实习的主要目的有三:学习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有别于学校的纸上谈兵),理解实习公司和行业,大四选择工作时能够做出更合适的抉择,增加自己进入该公司的概率(因为大部分公司都会把实习生当作最佳招聘对象)。如果毕业后,你考虑参加创业公司也考虑加入大公司,那么读书时,一个暑期到大公司,一个暑期到创业公司,会帮助你理解两者,让你做出更informed choice。如果你认为创业(主导或参与)是你未来必然之路,那你一定要至少一个暑期去创业公司实习。如果你对参与或主导创业没有兴趣,那就比较没有必要到小公司实习。大小公司实习的优点:大公司:可以观察、学习企业文化、运营流程;可能有比较多的培训项目;往往会指派一个mentor来帮助你;有很多其他的实习生可以成为朋友。小公司:公司以执行为目标,可以担当多种职务,较完整地理解如何解决一个问题。小公司步伐较快,没有太细的职能划分,有更多的自由度,比较少官僚会议等。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在IBM的时候,我体会更深的是流程和文化,成熟的企业,有一套很成熟的文化和流程。任何人都可以有表达的空间,不会太拘束。感觉比较自由,而且可以自由调岗,选择更合适自己的工作。大企业的资源,可以帮助你认识到更多的人和企业。在小企业创业的时候,我感觉个人能力的提高很明显,几乎是我在ibm时候的几倍。技术上的提高和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最为明显,逼着自己学习,逼着自己去应变,所以成长很快。我感觉很多人都不会一开始就想到创业,可以都去看看,只是进入大公司的门槛会比较高。如果没有机会进入大公司,在小公司好好锻炼自己,只要保持谦逊的心态,求知的渴望,通过小公司的提高,也能更好的进入其他大的公司。
一,这是个老问题。虽然我没在知乎答过,但是“毕业生、实习生进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个初级职业发展规划中的经典问题。二,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经典而千篇一律的。正如开复老师所言,大公司的制度、流程、体系、规范;小公司的灵活、重任、自由各有优势。三,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在毕业生选择就业的时候,第一重要的不是“企业规模”。排序是行业、专业、个体环境,接下来才是规模。四,ok,还是就题论题。我们暂时不谈前几者,假设行业和专业同样的情况下,我们来谈“企业规模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今天,我们尝试给出一个和以往结论不同的答案。正题。在这里,不再跟大家讨论制度流程规范体系灵活自由收入以及累或者不累的问题。我们按照“以终为始”的原则,来看一看。好了,时间来到你毕业三年之后,你要跳槽 or 创业了。此时你在大公司,夸张一点,假设你在苹果,干到了一个基层主管。若是跳槽,没得说,只要你肯投简历,这个行业所有公司都会给你面试机会。此时你若是在小公司,夸张一点,假设你在罗永浩的锤子(假设锤子招毕业生),干到了一个部门经理(其实难度很大)。若是跳槽,很抱歉,你可能会有困难。因为三年之后锤子这个公司可能倒了,也可能什么东西都没出来。五年之后,你在苹果,此时就应该有猎头打电话挖你了。而你在锤子,还是那句话,你得等到锤子牛逼了才行。十五年之后,你打算创业了。若你是苹果的管理层,你拉风投的相对就比较简单。若是锤子取得巨大的成功,也是有殊途同归的可能。所以,很多的经典讨论中,所忽略的问题就出来了。是什么?是大企业带给你的品牌。对的,职场品牌。拿开复老师(颤抖,太不敬了)来说,大家是怎么认知他的?当然是微软、苹果、google这样的大牌企业担任要职,接下来才是现在的创新工场。拿唐骏来说(竟然拿唐骏和开复老师并列,再次不敬了,颤抖),若没有微软的经历,谁认识他?陈天桥会请他当ceo?各位又有多少人此前就知道紫金矿业的?罗永浩,如果不是当年有新东方这个大牌给他光环,今天哪来的风投做锤子?没错。你想象一下,三五年后,你是腾讯的某主管更好就业,还是锤子的某部门经理更好跳槽?大企业的职场品牌价值,在过去被最最最最大程度上忽略了。此外,还有平台。比如说现在被神话的张小龙老师(抱歉又不敬了),是当年做foxmail的张小龙更受风投欢迎,还是说今天把微信做成中国移动互联网第一产品的张小龙更受青睐呢?如果没有腾讯这个大平台,张小龙老师自己能做出这样的成就吗?综上,考虑到职场品牌、企业平台两大因素:毕业生,选大公司,错不了。五、这就是结论了?不是的。还有下文。当年我毕业的时候,提起最佳雇主,那是“巨大中华”,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华为技术。而现在这几个企业什么情况,大家应该有了解。至少是打不过BAT的。当年我的同学面试华为的时候,华为hr是这么说的:你进了华为,干上5年。这个行业你有立足之地了,你说你是华为出来的,这个行业任意一家公司,都至少会给你面试的机会的。这就是华为在当年的品牌,所以他hr才有这样的自信。这也是前文谈到的品牌价值。我那个大工科学校,进it业是许多人的首选,当时提起门户网站,不是bat,而是新浪、网易、搜狐。我有一个师弟,也是我们校会主席,在众多offer的利诱下,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腾讯。虽然当时腾讯地位没有现在这么垄断,但是他去了,大概三四年的时间,就成长成为骨干,并且一干就是7年。我说这个是神马意思呢?我是想说,最大、绝大的公司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第一考虑的是最具成长力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有机会。大家一定会说,你又神棍了,我怎么知道这个公司未来会怎样啊?给大家两个方法,一个是看过往的年度业绩发展情况(百度公司名加营业额即可)。若是这个公司前年100亿、去年130亿、今年计划200亿的业务规模,这就说明它在稳健的增长,亦不冒进。第二个方法也很重要,关注企业治理,在网上可以搜“最佳治理+公司名”这样的关键词,这种奖项往往意味着公司的规范。虽然这种奖项多且杂,需要一些个人对评奖机构的鉴定能力,但是你知道,像“脑白金”这样的企业,一定不会跟最佳治理沾边的。综上,首先是具有潜力且有一定规模的品牌公司(如我师弟7年前选腾讯),再次是治理优秀的大公司,除非你怀揣一颗5年之内创业的心(前提是你有足够的家底吃饱饭),否则请慎重对待创业型公司。若想创业,等你15年后在腾讯做到管理层,那个时候风投会更青睐你。以上,谢邀。最后还是补一句知乎的经典桥段:上北大还是上清华这样的事情就不要苦恼了,有活干才是正经的。兔子你满意么?
以下摘自我刚从前公司出来时写的博客: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司,只要人数一多,分工必然越来越细,每个人负责某一小块部分。其优势在于:所谓的术业有专攻,即当你负责很窄的面时,你可以集中精力把这一小块做得很好;方便实现或处理更复杂的系统、流程;公司本身可以降低很多风险,对于底层的员工来说,随时可以有人来替代你。但劣势也是很明显的:每一小块都需要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协调,必然导致效率的下降,执行力的降低;对于作为员工的你来说,如果你没想法的话,有活干活的话,过段时间就会发现你接触到的知识面反而变窄了,每天接触的甚至可能不是你之前预想的那些东西。所以我看到有人说,大学生最好去一些新兴的创业型公司,在这种公司你有机会接触到更多领域的东西,拓展自己的视野。创业一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段话,我仍旧深表认同,在大公司里,你接触的东西远不如在创业公司,遇到的问题也远不如创业公司麻烦,如果你能跟一个很棒的领导的话,在创业公司学到的东西肯定比大公司要多的多。当然,如果你只是要一份稳定的收入以及体面的工作,去成熟的大公司足矣。
一个在小it公司和大IT公司都呆过的人来回答这个问题。开始是在一个美资的外包公司,半年,08金融危机,被裁员。然后进入一家小公司,而且是创业型小公司。目前,所谓500强吧。因为第一个和第二个公司的间隔时间就是半年,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来回答一下。先给个结论吧,不要只看大小,也要看它能提供的具体职位和工作内容,另外也要看自己的能力和志向。也就是说没有一刀切的答案,从这么多答案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来了,只有适合自己的没有统一的回答,因为他们每个人说得都头头是道,无可挑剔。第一个公司,美资,IT外包,印度人做顶头上司,中等规模(超150人)。培训,培训,培训!这个很重要,而且是规范的培训,而且中间有花钱请高端的讲师到公司内部培训。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培训很多时候不是让你学会具体什么,大部分时候是知道,知道真实的存在的项目的成长方式,技术的运用范围实例,以及公司的运营方式等等。。。这些也许和网上帖子的技术贴没有差别,但是如果这个过程是有实时交流的话,那个效果是非常不同的,这样的知识会给你一种真实的力量,你会肯定,是的,他(da)们(niu)就是这样干的!而网上的技术贴各种不明觉厉吧,(仅仅)看起来很牛逼,或者各种参差不齐。这样的一系列的培训十分的重要,从学校的各种无从了解(网上了解的都太虚,原谅我是个传统的人)到真实项目的严苛和责任,中间的培训起到了很好的缓冲。并且会使得自己的知识系统化,避免直接项目学习带来明显的技术点的积累还是多而杂,多而杂最后会导致知识结构不能形成系统,那知识就难以得到总结和提升,因为总是有短板,这样的知识体系可能导致IT界普遍认为的中年危机。也就是过了35或者40岁之后,甚至有人说30,不转行就被淘汰掉了。一开始学到正确并且相对完备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以后就没有这么完美的环境了(工作和生活各种任务压着或者学习心态变了--求知欲不再)。P.S. 说下为什么离开吧,一个是金融危机,这个是大环境,另外一个是英文,这个很重要(啊!~~多么痛的领悟! 一个月后我就发现我取了个很SB的名字,但是改不了了),还有一个就是取个“好的”英文名字,不要去适配自己的中文名发音,随便找个公司还没有人用的但是耳熟能详的最好是美剧中烂大街的名字就可以了,不要有任何指向,特别的名字给你带来的坏处会远远大于好处。第二个是个小公司,小到不足十个人。不过最后看来,还是的确是个潜力股,我去的时候年收益不足20W,待了两年之后,年合同额是700W,成本?你懂的,就两个产品,而且早就开发出来的,后续开发功能很少也,很多软件企业都是可以拿到免税的。好吧,又扯远了!。。。。面试时老板直接开始忽悠,画饼,画大饼!就是各种好,只是目前比较困难,其实我当时也是比较困难,已经面了4,5家了,没有眉目,最终3K就卖了,09年初。小公司的好处就是你有干不完的活!这一点对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来说的确有挑战也是机遇,公司小,一大波一大波的事情都会找到我,这样你需要安排你的时间,你需要安排你的工作计划,你会用到笔记,各种便签来帮助你完成这些工作,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书店中买的那种效率管理(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书的确不是用来装门面的。基本上算是可以体会到一个看起来很忙的人的生活。各种不同的活就需要各种不同的学习,工作中的学习。学习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作为RD也要负责部分的现场维护,进机房,和各种不同的电信部门的人打交道,和各种人用他们可以听懂的语言解释介绍我们的产品,开各种不同等级的会议,甚至开到中国电信/联通老总都在一张桌子上的会议,站在他们面前讲ppt,回答他们的提问,经过与不同层次的人的各种合作交流之后,人就会大气,沉着,稳重。也有机会和其他公司的人合作,华为,中兴,酷派。。。。这样,在RD层面上,你需要了解他们或者说我们IT的各种说话和交流习惯,这样交流就没有隔阂,快速的进入实质性交流的能力可以为你节省很多的成本。也就是说,小公司其实也提供了各种学习的机会,有别于培训的学习机会。你需要接受这样的挑战,而不是排斥它们。所有你排斥的都是你需要学习的。最后,体验了一把管理的瘾,大半年之后,公司终于超了10人。。。。呃!~~~我分管了几个,感觉这个部分我没有做得很好,我本身不想管他们,所以对管理有所不上心,我是不干这个我不太喜欢的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几个人谁都想来管一下,这也是小公司的一个缺点,老板可以随时指挥任何一个人,所以这一点算是有所遗憾吧。离开爆发的细节就不说了,小事。但实际上是老板也没有料到,之前他自己画出来的饼居然成真了,而且比他自己画的饼还要大。在准备开始分饼的时候,最终我看出了老板的犹豫,毕竟老板也是创业苦过来的,难免的。说是分股票什么的,结果流露出来那股艰难我都不忍心,就走了,很有几分挽留,我不说原因,老板也不说饼怎么分,所以就走了。后来听说有分,数量不明,哎。。。也算是为其他同事有点争取的意思吧,呵呵。这点不算后悔,如果留下来估计上海买房了。。。哈哈。算了,不高兴的工作也本来不是当时的我能忍受的。如果是现在的我,应该会死皮赖脸留下来分点再走吧,那一年已经过大半了,我的年终奖啊。XD!现在在一个所谓的500强里面做开发,稳定的上下班,基本没有加班,工作内容也是不辛苦,实现各种设计好的功能就可以了。一开始还好,现在基本上算是半个废人,因为工作内容实在是太无聊了,熟练工而已,也失去了很多的热情。看吧,过了年,拿了年终奖之后再看看有什么值得做的项目么,没有的话,看看有没有升职的机会,再看看加薪的机会,然后不满意就看看下一家吧。升职加薪这种我以前不是很看重的事情,现在变得重要了,以前从不去争取的总以为会水到渠成的这些事情,现在可以问一问了,你不问,他们就会按照规则给你打个分,然后加个几百块什么的就算是平安吉祥了。大公司以及大公司的老员工的工作状态这样应该算是普通吧,我一直就是普通的人啊。我还剩一丝参与一个牛逼的产品的志向,但这需要运气,看来过了年我就去找这个运气了,大家都好运。2013结束了,至此,我感觉我的运气挺好的,没有抓到的都是我没有那个实力,机会已经给我了,谢谢上苍!希望大家也都运气都好,另外我还会继续努力的。今天2014元旦,二零一四,你好!祝大家,新年快乐!马上有钱!最后再点一下题吧,有点拉不回来了!Sorry!看自己目前的状态,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样,实习到一家好公司的本科生和一个实习时基本没人管的本科生也是区别大了,好不容易凑够学分毕业的也是不一样的。问自己想要的工作和提高的点在哪里,然后看看工作能不能提供?至于有些同学起点可能会低一点,比如基本毕业了对专业内的知识都没有什么了解,我觉得你们需要的建议是:找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就可以了。这不是看不起,是真心的,很多人第一个工作随便找找就算了,如果不是很讨厌,但有没有其他很喜欢的其他专业的话,建议找本专业的,即使你是玩过的四年,也会在学习上受益的。不要抱着反正都是差不多,本专业我也没学到什么的心态,你换专业的话,你可是和人家受过专业训练的在比拼啊!一开始看不出来,成长性过个三五年就可以体现出来了。以上只是一般情况,呵呵。反正就是一般情况下第一份工作非常非常重要。谢谢您的阅读,基本以上。------------------------------------------------------------------------------------------------------------------------------------------------------以下大多是以上啰嗦之后的啰嗦,没有什么营养,只是满足了自己的口舌之欲,可绕道---------------------------------------------------------------------------------------------------------------------------------------------------我也说了,我算是一个运气比较好的普通青年。现在YY一下,假如我一开始进入的是小公司。我想肯定是恶补一些专业知识,系统的恶补,而这也是我的学习习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可能会艰难很多,但是我一定也会挺过来的,因为我珍惜这样的机会,在学校我都憋坏了,在IT专业,毕业一年的学生都会比大学老师的薪资高,所以在普通青年读的普通大学只有很普通的老师,到大三才接触一两个真正做过项目有些项目经验的老师。照本宣科的老师实在是。。。。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我都不会放过的。肯定不如在大公司有专人培训来的好,但是慢慢我会补上的,然后就是完成老板给我的任务,算是和前面的我说的情况大部分重合吧。选择的方向不重要,看兴趣,不同方向上考量的优先级大概:大公司看晋升渠道,小公司看老板。所以如果是小公司的话,请看清楚老板,老板是不是一个有抱负的人,是不是一个有潜力的人这个很重要。如果他开公司只是养家糊口的话,认真的积累专业经验,分配好工作与学习的时间比例,完成工作(这是职业道德)的情况下,多涉猎各种知识,为下个工作做知识储备。如果老板是一个有潜力,有志向的人的话,请跟着他学各种知识,待人接物,管理,成本(如何压低工资),激励(如何画饼),态度,当然也不是全盘接受了,我想大家这点认识也是有的。工作要想老板之所想,也就是说,工作成果是A+, 有预见性的工作,并从公司发展的角度上提出建议或者意见,和老板多交流,老板也需要多交流以得到最真实可靠的资讯,从而制定最好的发展策略。在交流中学习,也可以说是互相学习。这时候你和老板可能成为朋友甚至家人。真诚的交流中,你成为了老板眼中可靠的人,你学到了十分可贵的知识,一种企业级战略的眼光,你的想法可以部分实践,并通过老板的公司的实践来检验和修正。真诚的交流包括可以争论,甚至可以吵架,就像公司也是自己的一样!现在想想其实吵架,给老板脸色的时候还是很有点怀念呢。。。前提还是已经互相信任,并且真诚的,因为有些时候其实没有对错,只是选择哪种方式而已。也就是说,首先你和老板在并肩作战,其次你也在创业!这样的知识对人短暂的一生来说,是没有时效性的,而想想所谓的专业知识,特别是IT行业,知识的淘汰更新之快,说起来都是泪。其他人文行业还好,医学专业也尚可。但是创业得来的经验可以说比这些专业知识宝贵得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哪个老板的专业知识比得上一线的员工?而且你可知道,这是不担风险的创业啊,还有工资拿,好了还可以拿股票,如果还在担心你的专业知识什么的。。。。说白了,大公司里面如果没有晋升空间的话,还不如小公司全面呢。进入创业小公司就是一种赌博,以不符合你专业水准的薪水作为筹码(当时公司其他创业成员都自愿降薪)来赌这一把,如果老板看上,也进入创业核心,那么至少你有创业的经验了,或者运气好,得到了成功的创业经验。大公司也是从小公司过来的,如果在BAT创业初期可以进入,那么现在境况应该不会差。。。。再看看从其中走出来创业的高管,成功概率也远比其他人高,经验和人脉,原公司的品牌都是很好的帮助。小公司人少,做什么老板都知道个大概,有能力的话,公司壮大了,有了足够的空间了就会有个位置给你,这方面小公司肯定比大公司好,除非老板和你有仇;因为人多,大公司这个问题算是普遍存在,只是程度的问题。如果晋升渠道畅通,那么这个公司就会有活力,工作也会比较有积极性;不畅通的话,就像一潭死水一样,迟早要倒。当然也要努力激活这潭死水,努力到可以领导这潭死水并激活它。年轻人,建议还是赌一把吧!虽然工钱少了一点,工作几年之后,你就放不下架子了,创业小公司也养不起你。公司算是赌赢了,我算是一半一半吧,O(∩_∩)O哈哈~赌小的,去大公司,除非有个很好的学历,最终大公司从底层晋升的瓶颈往往是学历,有傲人的学历大可不必去小公司。赌大的,请去小公司,找个好老板。公司不怕小,老板很重要。公司也不怕大,在哪里都要努力。怎样找个好老板呢?这需要另开一贴了,不过首先需要看TA的志向,接近TA,才能看到TA的志向!如果选择了一个小公司,先努力做到老板最想留下/倚重的五个人之一,这样老板才能看到你的工作,信任你,倚重你;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清楚老板的为人和志向,与之直接交流,受他的影响并且影响他和你们的公司。诸葛亮在刘备三顾之前难道没有人请他出山么?聪明的人总是知道怎样等/找到好老板,即使我不是南阳诸葛,我也要找个潜龙皇叔来一搏啊。不要反问我,能不能有点出息啊,不要老是思考怎么做好一个打工仔好吗,为什么不想想怎么去做一个老板呢?如何做一个好老板的答案不在这里。。。\(^o^)/~
大公司学做人,学文化,学技术。小公司,做事,做人,做未来。没有好和不好,只有适合和不适合。
我的看法是去创业公司,在创业公司你会认为自己是主人的身份去完成工作,你会了解一个产品从想法开始到雏形到运营的各个阶段是怎么进行的并参与其中,即时会有些辛苦,但如果你在一个很不错的团队的话会觉得很开心。开复老师的一句话: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想一直做职员的另看。
谢谢邀请作为从大公司出来现在独自创业的人(当然没倒闭还不错)的人来说,我一定要和你说,先进大公司,再去创业吧!前几天和一个做投资的朋友聊天(当然成功且年龄不小)说90-80年代的人真是遇到了中国最好的创业的黄金时代!我觉得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在学校的实习资源,更多的了解跨国公司。离开校园后你会发现这样的资源真的很少。每年洋洋洒洒的外企亲民海报都会在宿舍食堂门前张贴,大胆的申请吧。之间在IBM的蓝色之路是我进入外企的敲门砖,冬季和夏季我全部都参加了。虽然考试的时候不是那么容易,但是进入之后还是受益匪浅。实际上说实话这种小实习生真心给公司帮不了虾米忙,最多就是打打杂,不帮倒忙就不错了,但是实习生本身是会学到很多东西的,因为公司会给你很多企业文化培训基本技能的培训 如何做一个项目 在项目中如何完成自己的角色!我在蓝色巨人这学到最多的东西就是如何控制成本!这对我以后创业受益匪浅。不要小看任何一家大公司,无论怎样。后来在我创业的时候每次再次看到这些大公司的时候还是很佩服的,越是创业越是知道一个企业做到那么那真心不是一件易事。所以请你把他们管理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学过来!please!!!!我周围很多的台商二代都会叫自己的小孩毕业后去大企业工作一两年再回自己的公司工作,包括在韩国我的富家子弟朋友从美国回来,也是现在高棚韩国这样的公司做一个小小砖头先。创业吧!以后你老了,你也能和你的熊孩子们说,你老爸创业过!虽然是女生我还是觉得很期待我家老公这样和小孩这样说的!创业初期你刚从大公司出来你会觉得突然所有资源都没有,本来活在天空之城,甲方坐惯了,突然变成乙方的时候你真心会有些小失落。但是这时才是最考验你在外企当中学到的东西用于实际的最好时机。首先你要有梦想,这个梦想是有市场需求的。你要更深入的了解客户需求,不象以前你老板每年都会签下去的单子,了解的客户需求人家爱吃啥玩啥嚼剩了给你喂过去,你要直接自己去了解了。他们的每个小动作你都会很在意。创业的人是没有业余时间的。你会被自己的梦想驱动,什么外企以前那些怎么今天又加班了这样的话不会再有了,你会变成我加班我自豪,因为你知道你离你的想法真的走进了一步。外企交给你的如何规划项目如何节约成本的实在太有用了,我知道了一定要用多少钱有多少产出,我看过很多创业团队,拿了一大笔钱之后也很快死掉了。我一直想你们想过吗?你在创业,你的办公室豪华你自己的工资开那么高,天天搞团建,这样的创业公司只是拿投资人的钱挥霍了一把青春,但是我不相信你的目前的这个项目会成功。想想吧,你在外企的时候你们那个黑脸财务会把你的每笔报销卡的巨死,为啥,你的支出要有回报!好多东西,你在外企做过,创业过就会对我的话深有体会。创业永远不晚!
作为一个过来人,知道应届生一定是会想去大公司的,或者大型的外企,当然我承认我刚毕业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如今,工作了4年的我,觉得去创业公司比较好,往往这样的公司比较有活力。本人为了去创业公司自降身价,后来未遂,去外企上了几天班,就枯燥得辞职了。最后觉得,外企正规,福利各项都挺不错,但也挺装的,学不到什么东西,至少那些东西不是我感兴趣的。
额。。个人认为还是小公司比较好。为你以后打下基础。现在一大堆学生找不到工作,找的到得大部分都是销售,行政,保险等等行业,这些行业你做了一段时间后自认为有经验了,我已经不再是所谓的“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跳槽,你选不到什么自己喜欢的或者专业对口的职位。还是从创业公司型的做起吧。最起码你能知道一些流程的大概,而且你接触的实践工作范围也广,等积累了经验,就是跳去大公司学习大公司的人文环境了,因为你有了之前积累下来的基础。这个基础很广,很扎实。
大三这个阶段我建议你还是优先考虑大公司,原因很简单,视野不一样。大公司能让你有一个平台级视野,起步阶段这对你很收益。另外很多人觉得在大公司实习只做很小的东西,这也是事实,不像创业型公司面面具到,所以去大公司不要陷入labor work本身,多跟团队中人交流才能学到更多。
至于很多人提到的只学会了装B,好吧。我觉得这跟公司大小没关系,你要喜欢装就算摆地摊都能装,你懂得。
实习是一个人职业习惯和职业修养形成的地方,大公司是你不二的选择,而当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并拥有一定的能力时,创业型公司能给你最大的空间去实现你的自我价值
实习阶段,还是在校生,暂时没有就业的压力,去大公司吧。  不敢苟同上面几位仁兄的“想做事去创业小公司,想混资历混圈子去大公司。”  大公司能给你的可不止资历,还能教会你许多专业技能之外的职场技能,各种流程、标准、规范等等。不要小看这些东西,一份文档就能检验出差别来。大公司一般不可能一开始就把很重要的东西交给你做,但除非你是天才,否则你在创业公司一样干不了,天才也是需要学习的。  创业型公司的长处在于能带新人,需要新人快速成长。这里也要注意,要找一个靠谱的“师父”,否则一切全靠自己摸索,在创业型公司被淘汰得更快。而大公司都会有比较完善的培训机制,这才是一个人新人需要的。
去创业公司,但是要去靠谱的,就是那种你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机会承担很多责任的地方。否则,还不如去个不错的大公司。
实习的最大意义在于给你一个机会去思考去体验去总结去试错,不是去一个牛叉的公司里做很多很多杂事,而是要通过这些杂事来让自己开始从学校到社会的转换,通过这些机会来一步步让自己体会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力与喜好,选择一个自己能较为满意的工作,去明晰自己未来的方向。要知道,打杂,也要分业余和专业。
看你想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你想要在未来几年崭露头角的话,请进接外单的外包公司!这里你得到的锻炼是无穷无尽的,经验的积累也是最快的。 你会看清楚很多你无法看清的东西,因为旁观者清!
如果你希望主动推进工作,那么建议选择优秀的创业型公司,在这样的公司里,你可以接触到多个岗位的工作,让你更全面的成长。如果你愿意被动接受工作,那么建议你选择成熟的大型公司,在这样的公司里,你将可以学习到成熟且高效的管理制度与文化。
本人在大公司和小公司都实习过,得出了下面几点结论,仅供题主参考:1、学习的机会or展现的舞台?第一份工作(实习)很重要,先暂时不要过多考虑待遇之类的因素。个人认为这个阶段你不是去找一个多大的舞台,一到那就证明自己有多优秀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而是要找一次更好的培养你的平台。不管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它都不会指望一个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能为公司立下多少战功,所以这个时候你更应该从个人的角度去考虑,哪里的学习机会会比较多?我在小公司实习过,也在大公司实习过,下面就来谈谈个人认为哪里的学习机会会更多~1、公司文化:别小看公司文化这个东西,我觉得这就是培养你职场价值观的一个起点,小公司经常会画大饼、洗脑、告诉你他们准备要怎么做,未来会做成什么样,总是用这些东西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养你的忠诚度。 而大公司呢?我实习到现在,好像好没有谁跟我灌输过鸡汤、大饼之类的东西,每周每天都在系统的去做一些事情,换句话说:小公司说的多做的少;而在大公司做得多说的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公司是比小公司要好一些的。2、培训机制:我在小公司的时候,说有入职培训:我的部门主管用一早上给我介绍了我们公司的产品之后,下午就要开始干活了。。一头雾水! 而大公司呢?入职培训刚开始会是一些团队熔炼,介绍一下公司、认识新同事;之后各阶段还有各种培训课,小到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PS、拍照技巧,他都会定期的通过上课的形式教给你,总之大公司通常都会有一套自己的培训系统,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公司能培养出人才的概率是比小公司的高的。3、团队氛围:这个怎么说,大公司小公司都有很厉害的人,但是你在大公司能接触到的牛人肯定比在小公司的多。甚至能接触到一些小公司接触不到的资源。4、办事效率:大公司做一个项目几乎都要一层一层、一环一环这样做下来的,很多人说这就是大公司的弊端,效率低!不像小公司那样自由、高效。 从一个新人的角度来讲,我更喜欢上面那样有些”繁琐“的环节,老板看中的才是效率和效益。一个项目经历下来你可能学到更完善更系统的知识,不但能更快的提高能力,还能吃繁琐的过程中培养你的协调能力·····这一点仁者见仁吧,喜欢哪一种风格每个人喜好不一样。最后:我之前那家小公司给我的offer比这家大公司高,实习工资就跟这边的转正工资差不多,但我还是毅然决然的来了这家大公司,也不能说大公司就一定比小公司好,但在大公司我觉得我能学到的东西会多一点,据很多前辈说:从大公司跳槽去小公司,起点比较高、机会也比较多,但反过来可能就不一样了。。。上述所说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生教学实践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