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是什么瓷器?是不是古代瓷器拍卖的

如何修复一件古代瓷器 | DIY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959165人加入此小组
最近故宫出了宋瓷损坏事件,让我想起以前博物馆日的时候,叫记者去做的【看不见的博物馆】专题。讲的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是如何组装或者修复起来的,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瓷器的修复工作。以下就是这个部分的内容。来源是新京报(已经不存在了的)新知周刊,记者是李健亚。————————————让古代瓷器恢复容光走进首都博物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物,带着时代的痕迹,见证了古老文明的历程。为了让参观者能完整地欣赏到古文明的精美符号,文物修复人员对这里的藏品进行了仔细的修饰,使之能呈现出最完美的状态。景德镇窑青白釉饕餮纹双耳三足炉的修复过程:修复前的状态拆散后的碎片修复完毕的三足炉 吕淑玲 供图遗憾考古修复留不足在首都博物馆瓷器精品展元代部分的陈列中,有一尊景德镇窑青白釉饕餮纹双耳三足炉。这尊瓷炉方唇平沿束颈,是元大都遗址的出土文物,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然而,这看似精美的瓷炉,曾经历过“破碎之灾”。首都博物馆文保中心古陶瓷修复工作室业务负责人吕淑玲指出,岁月沧桑会给精美的瓷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除了少数传世精品能保存完整之外,大多数流散在民间的瓷器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更不用说是出土文物了。这就需要对古陶瓷进行修复。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元大都考古勘探中发掘出土了一批瓷器,包括青白釉饕餮纹双耳三足炉、青花凤首扁壶、瓷州窑白釉黑花龙凤纹四系扁壶等精品。当时每件器物都有多处残缺,青花凤首扁壶碎成40片、瓷州窑白釉黑花龙凤纹四系扁壶碎53片、青白釉饕餮纹双耳三足炉更是碎裂成100余片。青白釉饕餮纹双耳三足炉出土以后,考古工作者立即对它进行了考古修复,当时所用的修复补配材料主要是石膏。这些石膏以及考古修复的过程,给三足炉带来“隐患”。约30年后,青白釉饕餮纹双耳三足炉材质逐渐变质,已经变色,这一变化使青白釉的主色调中夹杂了一大片绿色。随后,吕淑玲等修复人员开始对青白釉饕餮纹双耳三足炉的修复工作。“除了变色外,考古修复也会使文物变形。”拆散恢复碎片原样修复的第一步工作,便是拆开青白釉饕餮纹双耳三足炉,将其打回原形。拆也是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吕淑玲指出,不同类型的文物,材质不同,拆的方法也不同。她以青白釉与挂彩的瓷器为例解释说,青白釉是单色釉,可以用加温的方法,让碎片逐渐脱离下来;然而挂彩瓷器就不能使用高温拆解,因为高温可能影响瓷器的釉色,使之失“彩”。根据黏合剂的不同,工作人员还可以用溶剂浸泡的方法“拆卸陶瓷”———只要先分析黏合剂的成分,然后用可逆成分的溶剂加以浸泡就可以了。在对三足炉拆卸过程中,吕淑玲等对黏合剂进行分析后,发现青白釉饕餮纹双耳三足炉采用的是树脂黏合材料,不耐高温,所以用加温的方式,在一定温度下就能将瓷器拆散。吕淑玲指出直到这时,修复人员才知道三足炉出土时,竟碎成了100多片。三足炉被还原成出土时的原貌后,修复人员进入到第二步工序中,那便是清洗。“之前的修复工作在瓷片表面留下了黑渍,现在就要把它洗去。”清洗陶瓷片时,一般采用人工、机械、化学等办法。由于青白釉颜色较浅,所以一定要将其清洗干净,这样再次黏合后才不会影响美观。修复人员以各种形状的手术刀为工具,剔除黑渍。有些污渍实在太牢固,无法清楚,就需要用药物泡除。因为三足炉上还残留了一些树脂黏合的印痕,所以需要用酒精泡一下。当然也可以使用丙酮或者酸性溶液来去除———这必须根据器物材质的不同来决定。剔除完黑渍后,一定要让瓷片彻底干燥。“陶瓷的胎会吸水,所以干了以后才能粘。”黏合用碎瓷片玩拼图风干后,就可以对零碎的瓷片进行黏合了。黏合的过程有点类似于拼图游戏。不过,游戏者必须对器形了如指掌,清楚地知道,在这尊瓷炉上饕餮纹是怎样的,足的特征又是怎样。根据各种特征,修复人员将青白釉饕餮纹双耳三足炉的100多片碎片进行分区,分开了足、口径、腹部等各个不同的部分,并逐步黏合。与之前考古修复技术不同的是,现在的修复人员以新型环氧树脂作为黏合剂。这种环氧树脂能延缓瓷器修复材料发生质变的时间。在吕淑玲看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选用的双组分环氧树脂胶无色透明,不仅黏合强度大,而且在80℃-100℃的温度下即可还原,细腻、坚硬的效果接近瓷质,而且敲击起来声音也很清脆,能够与原声相媲美。需要注意的是,黏合剂一定要调试好:不仅要有足够的黏合强度,还不能多占空隙。“一旦多占了空隙,那么整个器物就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模样。”黏合以后,还要用力挤压,将缝隙压至最小。“古陶瓷修复界目前主要使用冷处理和热修复两种修复形式。”吕淑玲指出,冷处理就是在常温状态下借鉴相符的修复材料,将破损的器物进行修复处理,而这些材料也必须是可还原、可逆的,这是文博界通常采用的修复方式。至于热修复则要完全按照制瓷工艺修复成型后,回窑加温重新烧制一遍,恢复原样非常困难。修饰还有三步之遥尽管通过黏合,青白釉饕餮纹双耳三足炉已经恢复了原貌,但离成功还有三步要走。由出土时已经残缺,三足炉黏合后还有一些缺口,这时便需要进行补配,主角依然是原来的黏合剂加填充材料。填补完毕后,还需要将三足炉的表面打磨平整。至于黏合时留下的接缝也是修补的关键。吕淑玲指出修补这些接缝的关键是要调准颜色,就是颜色与原器物的颜色相同时才可以涂绘,有花纹的地方要露出原有的纹饰。比如在修补青花接缝时,应先在接缝上做好一层很窄的青花底色,并尽量将青花纹饰露出来,再调青花色勾画残缺部位的花纹。最后的工序便是给陶瓷做色做釉。吕淑玲指出做色这一步需要根据器型的变化特征、窑口色彩深浅的不同,纹饰的共性和个性规律来定。比如一些龙泉窑、耀州窑、景德镇窑青白釉等的做色修复,由于有暗花或刻划的出现,颜色深浅不一,要按层次逐一勾兑准确。而像青花、粉彩之类,就要先做好胎子的底色,再做纹饰的填补勾画。青白釉饕餮纹双耳三足炉虽然是单色釉,但有突凹的纹样,所以颜色的变化深浅不一,层次不同。其中,凹的地方有积釉,就需要将颜色做深。吕淑玲等修复人员在做色的时候对青白、胎白和胎红这三个颜色进行了准确调对,而后逐层把它们做上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做出的颜色与器物原本的色彩融为一体。
+ 加入我的果篮
果壳谣言粉碎机编辑
不管如何,修复瓷器的前提是肯定的:把瓷器打碎。
化妆品科学控
原来连釉都是要拆的…………修复之后,釉就是全新的而不是原来的了啊………………
泛古堂后院屋里,佟奉全把那只尊用泥给敷上了。只留那只爪在外边,小心地用蛋清和着白灰,旁边搁着碗江米粥。  佟奉全边忙乎边说:“蛋清,白灰和江米汁,万年牢,别提多粘了。咱先给他粘上。回头干了,往上抹铅灰铁锈,烫一层川白蜡,接的缝就不易露出来。按理说这活我不该教给你……古董这一行,学会了造假作旧,就跟大姑娘当了窑姐一样,来钱容易了,正路就不想走了。害人害己的手艺……递我那个小扁铲子!”  
引用lalunasun的回应:原来连釉都是要拆的…………修复之后,釉就是全新的而不是原来的了啊………………原来的釉还在的啊,只是把粘结剂的部分涂色而已
无机化学硕士生,DIY爱好者
引用lalunasun的回应:原来连釉都是要拆的…………修复之后,釉就是全新的而不是原来的了啊………………哪里说了釉要拆掉啊……同学你理解错了吧?
生态学硕士
引用lalunasun的回应:原来连釉都是要拆的…………修复之后,釉就是全新的而不是原来的了啊………………不是脸部卸妆啊,童鞋。那个黏合剂与上釉是门学问,更是技术啊。
理工双学士,凝聚态物理博士生
我觉得这次打破的盘子是不是修起来更容易呢,毕竟哥窑的瓷器看上去本来就像是弄碎之后再拼起来的……
果壳网主编,科学松鼠会成员
引用Nitrate的回应:我觉得这次打破的盘子是不是修起来更容易呢,毕竟哥窑的瓷器看上去本来就像是弄碎之后再拼起来的……你未免也太损了,哈哈哈。。。
这种方法争议挺大的吧 二次上釉二次入窑。。。。很多人还是支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吧
果壳网主编,科学松鼠会成员
引用庄富贵的回应:这种方法争议挺大的吧 二次上釉二次入窑。。。。很多人还是支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吧据我所知,只是做色而已,不入炉,它本身是可逆的,所以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另外,撇开这个项目不说,实际上“修旧如旧”这个观念,实际上现在也已经被逐渐摈弃了。。。
双组份环氧树脂……这货不就是哥俩好AB胶么……
第一眼看成了:如何修复一件古代神器(被踢飞)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光谱鉴定古陶瓷是否靠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光谱鉴定古陶瓷是否靠谱?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查看话题
这是不是有颜色的陶瓷?
我发现未知样品中,晶型化合物有莫来石,CaCO3,SiO2,Pb2Sb2O7,ZnO,TiO2,Fe2O3。请问前三种是不是陶瓷的常用材料,后四种化合物可以当陶瓷颜料呢?
莫来石是常见的陶瓷主晶相,石英在传统陶瓷中往往为残留相,而在压电陶瓷中有时候是主晶相;碳酸钙往往是添加剂,不能做主要原料,容易产生气体,不过做釉料的时候比较多;后面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锌这些基本都是陶瓷釉料添加剂,只有氧化铁可以作为铁基色料的原料,中间那个。。。。。。含铅,现在都在追求无铅陶瓷、无铅色料,这个东西可能。。。。。。不过在以前,铅的引入对色料的发色以及釉面质量有很明显的提高,在电子陶瓷中也能够有效提高其性能。 : Originally posted by whd博士 at
莫来石是常见的陶瓷主晶相,石英在传统陶瓷中往往为残留相,而在压电陶瓷中有时候是主晶相;碳酸钙往往是添加剂,不能做主要原料,容易产生气体,不过做釉料的时候比较多;后面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锌这些基本都是陶 ... 中间那个俗名那不勒斯黄,在古代陶瓷中常用作黄色颜料。扫出的Pb和Sb质量比和理论值一致,难道我找到文物了? :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osindy at
中间那个俗名那不勒斯黄,在古代陶瓷中常用作黄色颜料。扫出的Pb和Sb质量比和理论值一致,难道我找到文物了?... 刚查了下,确实,这东西现在也在用,属于陶瓷颜料中的简单化合物型陶瓷颜料,黄色,主要发色物是Sb2O5,铅的存在能促进其发色效果。这东西也叫拿波尔黄~~~~~~ 如果这个是陶瓷样品的话,基本可以断定坯体中主晶相就是莫来石和氧化硅,也就是传统的莫来石质陶瓷,碳酸钙等其它物质都是釉里的,同时氧化硅也可能属于釉。釉中碳酸钙以及氧化硅可能是釉用原料的晶相残留,其它应该是为了改善釉面质量以及提高发色效果等引入的添加剂,或者本身就是色料,比如拿波尔黄,氧化铁可能是本身原料当中引入的杂质,也可能是作为添加剂引入的,看含量多少了。。。。。。 : Originally posted by whd博士 at
如果这个是陶瓷样品的话,基本可以断定坯体中主晶相就是莫来石和氧化硅,也就是传统的莫来石质陶瓷,碳酸钙等其它物质都是釉里的,同时氧化硅也可能属于釉。釉中碳酸钙以及氧化硅可能是釉用原料的晶相残留,其它应该 ... 请问在哪里可以查到拿波尔黄现在仍在使用这一信息呀?我只找到文物中存在的文献,不知道现代陶瓷中也在使用,所以需要文献支持~~几种元素含量为X%—0.X%,不知道区分杂质和添加剂的含量为多少呢?谢谢啦。 :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osindy at
请问在哪里可以查到拿波尔黄现在仍在使用这一信息呀?我只找到文物中存在的文献,不知道现代陶瓷中也在使用,所以需要文献支持~~几种元素含量为X%—0.X%,不知道区分杂质和添加剂的含量为多少呢?谢谢啦。... 不好意思,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色料的我不是很熟,只是在陶瓷工艺学上看过。 : Originally posted by whd博士 at
不好意思,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色料的我不是很熟,只是在陶瓷工艺学上看过。... 谢谢,我去找书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